经典恐怖片推荐(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9: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典恐怖片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恐怖片推荐》。

第一篇:经典恐怖片推荐

经典恐怖片推荐

看了许多好朋友转载或分享的关于恐怖片的日志帖子,总是觉得不好,想想自己迷恐怖片好几年了,所以想自己也写一篇,主要是为了想看恐怖电影又苦于找不到好片子的朋友们做一个参考,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以下顺序不分先后

欧美:

心理惊悚类:

《穆赫兰道》 我首先想说的就是这个,因为看到很多帖子不约而同的把这部电影放在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说什么这是一部高智商电影。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说一部电影拍的有多么学术多么难懂就能定义为一个好电影。全片充斥着弗洛伊德式的梦境分析与精神分析理论。气氛营造很好,能把梦的缺失逻辑性和怪异性如此成功的具象化还是非常不容易的。缺点在于情节略显冗长晦涩,学术性过强。总体来说我对其的评价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只是并不像大多数帖子说的那样高高在上罢了。

《禁闭岛》

一部非常成功的心理惊悚电影,不论是气氛营造还是剧情安排都非常优秀,莱帅精彩的表演尤其值得称道,结尾堪称经典。难得的好电影,非常强烈的推荐。

《盗梦空间》 同样的,莱帅完美的表演给这部立意新颖情节紧凑的电影画上了点睛的一笔,结尾那个硬币成为了全片最沉默却最爆发的一个点。

《秘窗》

我一直都觉得,以探讨人格分裂为主题的电影必须要求主角有非常出色的表演,德普把一部剧本并不算完美的电影演的过目难忘,确实是本片最大的胜利。值得一看。

《搏击俱乐部》 可以说是人格分裂题材电影中的上上之作,天才诺顿和布拉德皮特两大巨星对手戏中强烈的对立感是我至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的搭档演出。相当优秀的电影。

《捉迷藏》

剧情设置不错,心理惊悚片结尾习惯性的反转做的很好。片中的那个漂亮非凡的小女孩精彩的表演绝对让你一生难忘。

《记忆碎片》 一部让我爱到骨子里的电影,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巧妙的时间陷阱。观众要始终与主角一起思考和判断,也许你会说这部片子并不是一个“省心”的家伙,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绝对的经典之作。

《闪灵》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老片子中难得的佳作。不过胆子大的人可能会觉得不给力,这部电影还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水果硬糖》 一部需要耐着性子看的电影,坚持住看完不崩溃你就胜利了,回想的时候你会一点一点的发现这部电影的闪光点。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男性同志看了可能会很不舒服。)

《太平间闹鬼事件》 并不算恐怖,价值在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没有离谱的桥段,不错。

《婴灵恶泣》 恐怖度还是不错的,欧美一部难得的剧情丰满的电影,值得一看。

《死神来了》 这部电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基本上喜欢这类的朋友们都看过,创意新颖,美中不足之处是续集重复度太高,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蝴蝶效应》 非常有想法的剧本,把“未来”变为了一种可无限涂改的事物,唯一的不足之处与上面这部一样,续集实在于第一部太像了,从而失去了价值。

《异次元杀阵》又名《心慌方》,情节相当引人入胜,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正好与上面两部形成对比,就是续集没有一味的重复,而是另辟蹊径并总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柑橘。三部都值得一看,推荐。

希区柯克系列电影,《神经病患者》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论气氛营造和恐怖程度当代很多电影都难出其右,当然片子是很老很老的,看电影追求画面的朋友们可以无视。杀戮类:

《人皮客栈系列》 《隔山有眼系列》《短柄斧》《边陲》《黑暗侵袭》我把这几部电影放在一起来说,因为他们类型比较相似,都是属于血腥类的,适合口味重的朋友。从影片所表达的思想来说,《黑暗侵袭》是要优秀的很多,其中很尖锐的突出了人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一些并不是很光明的本性。

《七宗罪》

严格的来说也许这不能算是一部恐怖片,但是我还是想推荐一下,剧情很好。相信很多人对七宗罪这个词汇也应该有所了解,我也就不多说了,看了就知道。

《电锯惊魂》 多年来难得的经典之作,剧情设置出色,气氛烘托出色,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每一个方面都做的非常完美了,对于每一个爱看电影的人,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好作品。

《德州电锯杀人狂》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个版本了,是血腥类电影的鼻祖,能把绝望感扩大到如此地步的也就只有它了,强烈推荐。丧尸类:

《生化危机》 这部电影我想我不用说什么了吧,很多剧情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绝对值得收藏。

《我是传奇》 说到丧尸类电影不得不提的一部经典之作,威尔史密斯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的传奇了,绝对的经典,不看会后悔一辈子的。

《死亡录像》 第一视角丧尸类影片,可以说是非美国电影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两部都很精彩,情节完整紧凑,没有垃圾镜头,绝对的好电影。(讨厌美国电影霸占电影市场的一定要顶啊)

《死亡鬼屋》 相信很多朋友都玩过这个游戏吧,影片翻拍的比较成功,丧尸片中难得一见的情感刻画在这部电影中也做的不错。

《活死人之地》《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惊变28天》丧尸片中同样的佼佼者,比起上面说到的几部电影略有瑕疵,总体来说比起很多美国丧尸片要好很多了(也许大家不了解,美国曾经掀起过一股拍摄丧尸片的热潮,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丧尸电影,质量低不说还时常有不堪入目的镜头夹杂在里面,烂片比比皆是,选择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亚洲:

亚洲地区:

日韩:

《午夜凶铃》 日本恐怖片难得的经典大作,尽管年代久远但仍应该被称为经典。相信很多朋友都对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片段记忆犹新吧。美国有翻拍的版本,远不如日本的到位。日版一共四部。

《鬼娃娃花子》网上很多帖子把这部电影拍到了日本恐怖片的第一位,其实我想这部电影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多的泡沫,个人认为一点都不恐怖,不过这部电影是一部校园恐怖片,相信有很多细节都会让我们这个年龄的观众产生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咒怨》

这部电影绝对称得上是日本恐怖风格表现最完美的一部,在我以前看的时候给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恐怖程度绝非一般恐怖电影可比。推荐胆子大的朋友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看。美国同样有翻拍版本,也不算很出色。

《鬼来电》

也算是日本恐怖片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剧情很贴近生活,看了会不自觉的与生活中的片段对照,恐怖感也就由此而生了。一共有三部。推荐。

《轮回》

剧情很不错,就是节奏稍微有些慢。最后二十分钟相当精彩,不算特别的恐怖。

《催眠》

虽然这部电影不怎么跟鬼沾边儿,但是看了它之后,你仍旧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美发尸》

这部电影恐怖镜头其实不是很多,主要体现了一个比较变态的剧情,如果你是重口味的朋友,那么这部片子是一部很好的催眠片子。如果喜欢长发飘飘的女孩,那么还是值得一看的。因为这部电影自始至终没有毁掉这个女孩的形象,恐怖的剧情来源于她身边一个比较变态的男人,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说它是一个惊悚悬疑片。尤其是那个结局,可以用大团圆来形容。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原来鬼也是分好坏的。大家不妨多关注一下剧中人物的心理。还不错,有空可以看看,因为不是一部重口味的片子,所以得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不大。

《富江系列》 小时候喜欢看漫画的朋友应该对伊藤润二这个名字不陌生吧。个人认为直到现在,恐怖漫画这个领域里仍旧无人能出伊藤之右。根据伊藤经典名作《富江》改编。对富江的美貌“念念不忘”的朋友们可不要错过哦~

《遗失物》

话说这是日本投资最高的一部恐怖电影,制作上和演员阵容上自然不用多说。剧情也比较精,笔者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唯一缺陷是不够刺激和恐怖(也许是我口味比较重吧)。总的说来很不错的一部电影,推荐。

《女高怪谈系列》韩国非常出名的一个系列,个人也很喜欢这个系列。相信大家也明白女高是什么概念,是那种属于除了女鬼就是女鬼的情况,恐怖程度还行。目前一共出了五部,其中第三部《狐狸阶梯》拍的相当出彩,也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目前已出的分别名为《死亡教室》《交换日记》《狐狸阶梯》《交换日记》《结伴自杀》

《传说的故乡》 难得的韩国古装恐怖片,惊心动魄之余还可以顺便领略一下韩国的异域风格,不过剧情有一点拖沓。适合有耐心的朋友看。

《人形师》

很感人的恐怖片,剧情设置相当不错。恐怖程度也不太过分,胆小的女孩子也可以放心的看,主演也很出彩。

《突然有一天系列》说实话这部电影并不是很恐怖。我对这个系列并不是很感冒,但是仔细想想好歹是一部系列电影,总是有亮点为人认可的,所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四部分别名为《2月29日》《D-day》《黑暗森林》《第四层》(其中《2月29日》是以临考的毕业班为主题的,很多地方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我们又爱又恨的高三)。

《蔷花红莲》又名《姐魅情深》 这部电影关键点在于气氛的营造,让观众觉得鬼总是似有似无但却一直无法松一口气的类型。关于这部片子的剧情我只能说有些迷离,怎么理解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我就不多评论了。总体来说还不错,推荐。

《粉红色的高跟鞋》又名《红鞋咒》很多人看了第一遍都不明白,其实仔细揣摩一下就能理解了。韩国恐怖电影总是有这样的风格,就是非常让人蛋疼的那种晦涩,往往看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这部电影依然如此,也不是特别的吓人。笔者前些天又把这个片子翻出来重温了一遍,发现其实本片相比较而言还是韩国鬼片中比较精良的一部,推荐大家也看看。

《考死》又名《血之期中考试》 以校园为背景的恐怖电影,场面比较血腥。其实也许失去理智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有时比鬼魅还要骇人。喜欢校园恐怖片的同志们可以看看。一共有两部。

《笔仙》

老片子,主角那双大眼睛曾经把我吓得冷汗直冒的„„这部电影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傻子都知道的道理,就是永远都不要看不起你身边的人,也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乱开玩笑。由于电影出的比较早,所以不是特别的恐怖,但还是有很多看点,不妨观之。

《鬼友》

金荷娜主演(其实我也不认识)。还算是比较恐怖的一部韩国片,怎么说呢,韩国电影总是在试图表达某些道理,只是方式有点拐弯抹角。一如这部电影是关于老朋友的,其实还是在说做人不能自私的活着,身边的人也不是你的玩物,想丢弃的时候就丢弃。人还是始终怀抱着感恩的好,真的。

《老师的恩惠》血腥暴力的片子,剧情在中段和后段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反转。总的来说在亚洲地区这类片子发展一般的前提下,这部电影已经做的很尽力了,推荐给喜欢看亚洲血腥片的朋友。

《抽象画中的越南少女》根据真实的历史所夸大而成的一部电影。在韩国恐怖电影一直处于一个瓶颈而不思进取的现在,这部电影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韩国恐怖片榜单上的有力强心剂。很好的一部片子,强烈的推荐。

《瑜伽学院》 笔者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节奏实在是慢。但是这部片子很真实的把日常生活中女人的爱美之心无限的放大了,其实孔子老先生的中庸之道还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许多电影是在夸大一些非常常见的心理状态的,而你进而会发现当这些东西被放大了之后往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说做事不要太过分。比较恐怖,稍微有点血腥。

《阿娘》

由韩国民间传说改编,题材还算新颖。剧情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不像大多数韩国恐怖片那么节奏慢了,观众可以放心的追随主线剧情一看到底。推荐。泰国:

泰国恐怖片在最近十年迅速的崛起,给早已厌倦日韩恐怖片风的广大朋友们推出了一些非常精良的恐怖片,每一部电影都能看出制作人员的用心良苦与认真严谨的态度,这一点还是非常让人钦佩的。

《鬼影》

泰国鬼片扛鼎之作,不论从剧情安排还是气氛的营造还是节奏的把握都堪称一流,结尾相当的给力。如果你是一个爱看恐怖片的朋友,那么这部电影绝对是不容错过的。非常强烈的推荐。

《厉鬼将映》 主要剧情围绕影院的大荧幕展开,有几个非常亮的细节。相比而言不是特别恐怖,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赞。

《鬼4虐》又名《死神的十字路口》,《鬼5虐》前者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后者是五个。故事虽短但很精,每部都有看点,可以说是一部浓缩了多种恐怖风格的片子。推荐。

《吓死鬼》

这部片子算是剧情非常曲折的了,演员的演出也很到位。恐怖的细节也做的不错,推荐。

《疯魔美女》 血腥电影,视觉效果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还是推荐给喜欢看血腥电影的朋友们。

《卡到阴》 《活鬼胎》 都是以还未降生或是降生不久的婴儿为题材的恐怖片。其实人怕的究竟是什么?是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被颠覆,当一切都乱了章法的时候,人心的底线也就被击穿了。推荐

《连体阴》

又一部不得不赞的电影,恐怖的连体姐姐始终阴魂不散--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死者终究会得到安息吗?也许总是有什么东西在平淡的生活中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有时候我们并不愿意知道真相,因为隐藏起来的真相---往往是毁灭性的。

《恶魔的艺术》n部 以极具泰国风俗的诅咒为题材,《恶魔的艺术》n部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还有许多经典的作品,这里就不做赘述了。中国(包括港澳台,都不许有意见):

《山村老尸》 香港老恐怖片中的经典,在当时算是相当恐怖的片子了,我还记得我被它的影碟封面吓的好长时间缓不过来呢(还就仅仅是个封面)。黎姿,吴镇宇主演,年龄小的恐怖片爱好者可能有没看过的,还是推荐一下吧。只有一二部是正宗的,后面的都是垃圾。

《office有鬼》 聚集了香港一干明星,而且基本上都是大牌。剧情也不错,相比起很多同时代出的片子,这部的恐怖程度已经很很给力了。

《异度空间》 哥哥的遗作,无需多说的佳作。不论张国荣生前怎样死后又如何,他的演技绝对是超一流的。全片充斥着一种很刺骨的阴冷,我一直都觉得心理上的恐惧其实更为可怕。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见鬼》

我就是看了这个才觉得李心洁其实挺漂亮的。话说回来李心洁还是演惊悚片一类的表现的更好一些。剧情很好,不算很恐怖。喜欢剧情类恐怖片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午夜心跳》 新片子,所以整体制作上要比以前的片子好很多。越来越觉得港台新拍的恐怖片有点向世界接轨的意思,恐怖风格也渐渐走向成熟。还不错。

《双瞳》

巨资的投入,超强的演员阵容,最后却收来了一片骂名。其实梁家辉刘若英在这部电影里演的很好,关键问题在于很多地方总让人觉得牵强。剧本本身还是有十足的创意和卖点的。最大的缺陷在于与上面许多电影相比,结尾非常的不尽人意。分类的话它应该算是一部悬疑惊悚片。from台湾。

《童眼》

一样是比较新的电影。台湾的恐怖片一直在进步,我个人也觉得一部比一部好。杨丞琳演技还是略显稚嫩,但仍有许多出彩之处。主要情节发生在泰国,很新颖的立意,结尾也处理的不错。推荐。

《荒村客栈》&《荒村公寓》 许多地方说这两部电影是系列电影。但是我没看出这俩有什么联系。怎么说呢,由于伟大的中国广电神一样的存在,想在大陆地区看到给力点的恐怖电影可能性不大了,不过我们还是有像《荒村》这样的作品。其实评价电影往往是要考虑到它所诞生的环境的。就像这两部一样,要说恐怖的话还是有一点的,要说剧情的话还是有一点的,要说表演水准的话还是不差的。但当你把《荒村》放在当代中国电影市场来看的话,那就是“不错了”。

《夜惊魂》

还算新的一部电影,唐一菲这个名字我就是从这个电影里面知道的。不算恐怖,剧情还不错,算是大陆恐怖片里面完成的蛮好的一部了。

下面集中说一下很多人比较关注的全球十大禁播影片。主要具代表性的几部为《索多玛的120天》《困惑的浪漫》《下水道的美人鱼》(与这部同类的还有日本地下实验电影,又名豚鼠系列)《我唾弃你的坟墓》《不可撤销》《粉红色的火烈鸟》《切肤之爱》等等。首先我要说的是,所谓的禁播影片之所以被禁,都因为这些电影会有许多非常不好的东西,或者是色情,或者是极端的血腥和暴力,最可怕的是这样的电影会给心理甚至生理造成很不良的影响。比如说《不可撤销》头二十分钟左右的摇晃镜头,看了绝对会头晕恶心;比如《下水道的美人鱼》十分逼真的肉体溃烂:再比如《困惑的浪漫》里面非常变态的恋尸。所以说它们的被禁绝对是正确的,这也不应该成为我们一定要去看它们的理由。也许有很多人会问这些电影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不是,价值还是有的。但是这些电影都是缺陷大于价值的。当然如果你的生活实在是无聊到死而且你实在想寻求一些重口味刺激的话0,那不妨一试。看完之后不舒服的话别找我。

帖子写到这里就先告一段落吧,因为总要一边想一边写,所以写的很慢很慢。这里面肯定还有很多没说到的,大家多多原谅。非常感谢宿舍的兄弟们给了我很多灵感。真心希望这篇帖子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我会再接再厉的,谢谢大家。

第二篇:当代好莱坞恐怖片主题探析

一提到当代好莱坞恐怖片,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观众,他们所用到的最多的词就是“血腥”“暴力”。的确近年来像《电锯惊魂》《致命弯道》这样的恐怖片不免让观众翻胃,甚至在电影等级制度的审查下被迫删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小投入大票房的商业模式确实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对其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血腥暴力只是其外壳,当代好莱坞恐怖电影中的内核具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恐怖影片作为好莱坞最具商业价值的类型片种,其发展也有近百年历史。从最初的科学怪人、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片,到希区柯克式的惊悚悬疑片,再到当今好莱坞暴力与血腥并存的视觉恐怖片,好莱坞恐怖片在形式不断创新的同时,其主题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在当代好莱坞恐怖电影中,笔者归纳出其最基本的三大主题有:杀人游戏与人性诉求、工业文明与畸形变态、死亡哲学与宿命论调。从这三大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当代好莱坞恐怖电影仍旧注重影片商业价值,但我们从中很容易看到蕴藏在电影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文就以好莱坞恐怖电影为例,梳理其其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当代好莱坞恐怖片的多元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当代好莱坞一些成功的恐怖片的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探寻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一、美国恐怖片主题发展历史脉络梳理

关于恐怖片的起源,有人说起源于1919年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也有人争论说是爱迪生于1910年第一次将“德古拉”式的吸血鬼电影搬上银幕。尽管爱迪生的“德古拉”的故事恐怖效果十分有限,影片也只有一本的长度,但它无疑已被今天好莱坞的后来者们视为能够代表其“光荣历史”的经典,甚至被列入美国国会急切寻找和加以保护的10部最重要的影片之一。关于恐怖片起源的界定,由于不同学者的文化立场以及认识程度的不同,至今尚未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恐怖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在欧美有着久远的电影历史。在近百年的美国恐怖片中,美国电影人为世界观众呈现出太多恐怖形象,对世界恐怖电影的发展贡献卓著。有人这样概括美国的恐怖片,“好莱坞恐怖电影形象地描绘了人类文化中„梦魇‟式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庞大的恐怖家族:科学怪人、疯狂科学家、吸血鬼、邪魔、人形动物、精神病患者、变态杀人狂、外星生物、各种巨型怪兽。这些令观众既爱又怕的恐怖形象背后隐藏着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意义,为人们展现了一部美国文化和心理的危机史”。可见美国恐怖片不只是在制造恐怖,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意义。

虽然爱迪生用化学物质制造出来的怪物电影给当时的观众带来恐怖之感,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好莱坞不情愿实验真正恐怖主题的电影,相反,制片厂更倾向于改编流行的舞台剧,强调其神秘的类型特征,并为所有的超自然和玄妙的元素提供理性化的解释。好莱坞无声片早期的恐怖片主要改编自文学作品,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故事和场景为新媒体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比如,《化身博士》就是无声片时期受欢迎的题材,它1908年首次被拍成电影,到1920年约翰·罗宾逊再次重拍时,它已经至少被翻拍了6次。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在30年代成为恐怖片的经典作品,它首拍于1910年,1915年又以《行尸走肉》为名重拍。许多其他的恐怖片也相应改编自爱伦坡、威尔斯、朱利斯·维恩等人的文学作品。直到1932年,美国才出现第一部非文学作品改编的恐怖片《木乃伊》。这些改编自文学作品的早期恐怖片,它们的恐怖表现手法多是依赖于化妆和舞台布景,由于受电影技术发展的限制,当时的恐怖片并未形成气候,但已为日后美国恐怖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建国初期历史文化受西欧影响较深,其恐怖片的题材,如吸血鬼题材来源于欧洲。而其表现手法也多少受到欧洲电影的影响,比如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响。但好莱坞历史上“真正的德古拉和弗兰肯斯坦时代”,也就是美国经典恐怖片的黄金时代出现在有声片盛行的20世纪30年代。发轫于托德·勃朗宁的《吸血鬼》和詹姆斯·维尔的《弗兰肯斯坦》,美国恐怖片更熟练地创造出一种极为刺激和惊人的噩梦世界,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怖影像。当华纳公司热衷于警匪片创作的时候,环球公司则成为恐怖片的大本营。他拍摄了一大批经典的恐怖片,创造了弗兰肯斯坦、木乃伊、隐形人、狼人等一系列恐怖的银幕形象。黄金时代的美国恐怖片形成有以下三点原因: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以及电影拍摄手法的日渐成熟;德国表现主义元素的结合美国电影的技术和技巧,丰富了美国恐怖片的表现手法;美国民众在经济大萧条以及世界大战阴影下的恐惧心理。经典恐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往往以一个怪物对正常秩序的暴力入侵为开始,叙事围绕着怪物的入侵和人们的抵抗展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危险步步紧逼,危机层层化解,一环扣一环,极尽悬念之能事,勾起观众和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虽有危险、恐惧的情节和场面出现,但是强烈的故事性化解了这种恐惧感,叙事在整个恐怖情感的接受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一个完整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成为经典恐怖电影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为了营造诡异陌生的神秘气氛,经典恐怖电影往往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置在遥远偏僻的地方,与世隔绝的旧城堡、冰天雪地的无人之处、人迹罕至的孤岛等等往往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而晚上则成为故事情节重点发生、进展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时间、空间的陌生化与隔绝来加强神秘的气氛,在电影《德古拉》中,故事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晚上前往一个偏僻神秘的城堡,一下子就将气氛和基调定在了黑色的背景上,而《弗兰肯斯坦》也在空间上多处选择了偏僻、遥远的异国孤岛等地展开情节,与我们熟悉的世俗日常生活背景拉开了距离。在《德古拉》中,故事的主线沿着人与吸血鬼的斗争展开。情节一开始,就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并且这种紧张与恐怖伴随着情节的进展虽有所加强和缓解,但是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情感都是较为单

一、无杂质的“纯恐怖”情绪,电影也是沿着一个比较单一的叙事风格来推进故事和渲染气氛,它不会如后现代恐怖电影那样在吸血鬼杀人的瞬间插入搞笑的花絮来使欣赏者在惊悚的情绪中突然爆发出笑声,经典恐怖电影追求恐怖的纯粹性,尽力排除其他情感要素参与其中干扰、弱化怪物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怪物只有一种形象:异化的,与人类敌对的他者形象,因而人类与怪物的斗争也是严肃的,容不下戏谑的。

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片场体系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观众也逐渐流失。低成本的独立制片开始风行,恐怖片在好莱坞开始作为低成本的B级片拍摄,但随着这一类型片种的完善,也有多部影片堪称上乘之作。环球公司开发出了和“吸血鬼”同样夜间出没的“动物恐怖片”,其中以《猫人》(1942)和《我与僵尸同行》(1943)尤为观众和影评人所称道。而在50年代,随着核威胁和麦卡锡主义散布的“共产主义渗透”阴影,恐怖片暂时脱离了早起各种超自然的幽灵和神怪,而与科幻片结合起来以各种“核怪物”或外层空间的天外来客为何新形象,不断渲染和演绎着“东方威胁”的神话以及末世论。恐怖部电影的题材逐步扩大,开始走向生活,表现现实生活的恐惧。由于受到和武器的威胁,人们开始出现一种末世情绪,他们害怕核武器有一天会毁灭世界。于是类似于《它们》(2951,戈登·道格拉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命》(1951,霍华德·霍克斯)等这样的科幻恐怖片随着诞生。到了六七十年代,好莱坞恐怖片已从以前的幽灵鬼怪、外星异物转向一种写人的恐怖片,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代表作有《精神病患者》(1960,希区柯克)、《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托比·胡波)《魔女嘉莉》(1976,莱恩·德·帕尔玛)等。这类写人的恐怖片多用悬念推理的手法将当事人的境遇表现出来,在效果上更注重挖掘观众内心的恐怖感受,所以通常也被称作心理恐怖片。这其中希区柯克贡献最大,他首先发现了悬念对于电影语言的决定性意义,他对蒙太奇等电影语言的探索影响深远。如在《精神病患者》这部犯罪题材的影片中,希区柯克运用高超的电影拍摄技巧,操纵摄影机在一间间空荡的屋子里不断推进、拉出,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恐怖气氛,令观众始终在心神不安地等待高潮的出现。同时,希区柯克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始终不去表现暴力的真实细节——在影片高潮的“浴室谋杀”那场戏中,观众自始至终并未见到刀子触及死者玛丽恩的身体。影片《精神病患者》不但开启了描写当代社会恐怖案例的大门,也为恐怖片这一类型片向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影片“晋级”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80年代以来,高科技带动的新的观影热潮也将好莱坞恐怖片的表现手法推向多元化。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义肢、假体、特效化妆变得更加活灵活现。罗梅罗的《丧尸出笼》(1985)、瑞克·贝克的《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鲍勃·肯的《养鬼吃人》等不仅在视觉上击垮了观众,还探讨了伦理道德等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开始成为恐怖片的取材对象,并被大肆渲染成令人恐怖的社会恶魔。但是影片中对“解剖学”的狂热,露骨的血腥暴力以及对女性身体的亵渎也招来非议。这些影片的成功,用威斯·克雷文(《猛鬼街》的导演)的话来说就是“片中增加了自我解救这样一个元素,它们和80年代的时代背景相切合。在这些影片里,主人公都拒绝被误导、蛊惑,而是坚持要探究真相,即便这真相背后隐藏着恐怖。”

到了90年代,好莱坞恐怖片更加明目张胆地在惊声尖叫中开膛破肚。80年代的恐怖片如《月光光心慌慌》《黑色星期五》之类的叙事手法以及内容主题已不再为观众青睐,好莱坞恐怖电影的制作者们只好另辟蹊径。恐怖片出现多个分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文学作品的改编。乔纳森·黛米根据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沉默的羔羊》(1911)在观众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霍普金斯塑造的“汉尼拔式的杀人狂”已经盖过80年代的连环杀手亨利。大卫·芬奇的《七宗罪》则展现了另一幅面貌,影片错综复杂地将中世纪的宗教情结、犯罪心理、绝望情绪结合在一起,确立了黑色电影的新高度,片中凶杀场景之恐怖也丝毫不逊于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与90年代初期发展相反,90年代后期的恐怖电影逐渐回归根本。在《灵异第六感》(1999)中,比起特效和现代化的戏谑,影片更注重营造惊悚的氛围。《女巫布莱尔》(1999)这部非正规军拍摄的独立电影则将这种向本源的回归发挥得更加彻底。伪纪录片、意念、原始环境、视线外的恐惧等元素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女巫布莱尔》模糊不明的主题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影片是不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讽刺,暗喻自以为是的美国佬闯入未知的地域耀武扬威?抑或是一种千禧年恐怖症的反应。进入新世纪,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开始将目光投向历史作品,一系列续集、翻拍片问世,《驱魔人》拍前传、《万圣节前夜》拍续集,甚至翻拍别国的恐怖片,像《凶铃》(2002,格尔来宾斯基)翻拍的日本的《午夜凶铃》等。另外,僵尸恐怖片开始复苏,并从电子游戏中获得灵感,比如《生化危机》(2002,保罗·安德森)、《尸骨无存》(2002,艾利·罗斯)、《千尸屋》(2003,罗勃·赞比)等。青春恐怖片热情依旧,《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干了什么》《死神来了》纷纷拍续集,《电锯惊魂》(2004,詹姆斯·温)则延续着一路线,并将血腥暴力与残忍的杀戮场面进行到底。

纵观好莱坞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恐怖片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好莱坞恐怖片最注重的是商业价值,但各个时期的恐怖片都与时代紧密结合,从影片中人物的活动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创作者的评价。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恐怖片延续和袒露了社会群体对某一时空质物的忧虑和害怕。它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的面貌。它不只揭示了我们个人的心理层面:对暴力的又惊又爱、对未知的好奇惊虑以及对自身的评判审问等等,它也展示和抚慰了我们生存状态中由社会政治引发的恐惧、对新兴科技如核辐射和放射性的恐惧、对陌生的敌视的异族文化的恐惧,甚至是对压迫和对抗的恐惧。恐怖片一边吓唬和娱乐观众,一边陶冶净化了观众,它能有效的聚焦在人类群体生命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黑暗、禁忌、怪异等惊恐事件上,包容了我们生命中最基本最显著的恐惧:我们的噩梦、我们的异化、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对失去自我本性和失去性向的恐惧等。

二、杀人游戏与人性诉求

这类恐怖影片以大卫·芬奇的《七宗罪》(1995)肇始,到詹姆斯·温的《电锯惊魂》系列,将这一主题发挥到极致。《七宗罪》以原罪为名变态杀人,将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等人性中的恶性展现出来,每个罪名对应着应有的惩罚。但是大卫·芬奇并没有在片中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场景来达到使人恐怖的效果,而意在揭示这种杀戮背后的东西。片中的杀手杀人并非因为嗜血,而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的目的。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产生这样的杀手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变态杀手事件也在电影中不断有所反映和体现。然而,现实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进行残害的杀手虽然还没有发现,但却有很多在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让我们想想世界各地近年来出现的邪教组织和连环杀手: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这部出色的惊险悬疑影片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后却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还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结束时斯班瑟说的那句话“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七宗罪》使人们接触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可是它的气息已经进入了现实的思绪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侦探说:“如果我们抓住了John Doe(杀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话,那也许是我们所期望的。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个人……”有什么能比一个人做魔鬼的行径更为恐怖的吗?但更为恐怖的是,杀手的动机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在杀手的彻底疯狂里似乎还有某种理智,这是最恐怖的事情。这部电影并非是关于杀戮,并非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径的,而是关于那种杀戮的动机,以及这个动机的由来和它后面的东西。

至20世纪90年代,犯罪已成为美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犯罪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90年代的犯罪数要多的多。以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为例,1960年的暴力犯罪率是0.16%,[1]财产犯罪率是1.62%,到了1994年,暴力犯罪率增加到了0.716%,财产犯罪率增加到了4.65%,两者相差数倍。[1]暴力犯罪的增多引起人们的恐慌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人们需要恐怖片来寻且安慰与解脱。于是,诸如《电锯惊魂》这样的影片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像《电锯惊魂》中普通人和执法者始终处于被玩弄或者被迫接受游戏规则的不利地位,而且竖锯的规则竟然还会有追随者,但从总体来讲,他们的最终结局仍然是死亡,而从他们的死亡中又回到赘瘤社会的规则上来。正如休谟在《人性论》中讲到“普遍的规则是非常流行的,并不因为例外情况有所改变”,[2]不管人们对社会有多少不满,最终还是要回归主流社会,按照当下的规则行事。此类恐怖片的目的并非改变主流社会秩序,而是借此表大堆合理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渴望。

另外,我们可以从看到《电锯惊魂》里看到杀人狂魔有着自恋情结。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一种藉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3] 竖锯掌握自认为有罪的人的生死大权,生还是死是已经被他规划好的,而不是像台词说的“make your choice”。这种杀人游戏中,他始终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所谓尊重别人的选择只是在彪炳自己无私的前提下打出的幌子。创作者通过这种冷酷的人性诉求,除了要警告犯罪人以外,也是对那些规则制定者做出的嘲讽。

三、工业文明与畸形变态

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改善,它对人类的肉体和灵魂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乔治·埃尔顿·梅奥指出,“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惟一的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4]尤其是在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来来许多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处世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使人心扭曲,带来的是变态与绝望的反抗。《隔山有眼》《致命弯道》已不再是纯粹的吃人者与逃亡者之间的较量,而是借着单一的较量暴露出工业文明的弊端。两部影片中的杀人者都是因工业文明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造成的外表畸形,这种不平衡也让他们心里发生变态,杀人吃人成了他们唯一的乐趣。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5]肢解狂魔的猎杀行为与其说是生与死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渺小个人与强权社会对抗的道德寓言。被文明抛弃的畸形人在自己的领地内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他们可以肆意玩弄文明的宠儿,掌握他们的生死。这类影片结局往往是所谓的文明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获得暂时性的胜利,创作者以此来暗喻工业文明的进步只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后的昙花一现,真正问题的解决措施应该是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理念。

在《致命弯道》中,看似没有受到工业文明侵蚀的荒郊丛林,其实已经作为工业文明的牺牲品存在着。文明人的到来预示着他们将卷入这场牺牲之中,通过自己渺小的反抗,要么走向死亡,要么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创作者并不是以此来说明变态者的胜利,而是反映出人类在与自己所创造的坏的文明对抗中所表现出的无助与悲观。影片最后获得短暂胜利的文明人又重新陷入被猎杀的命运,也可以看出创作者“末世论”的悲观论调。

四、死亡哲学与宿命论调

死亡的怪圈已不再是科学所能预测和避免的,不屈从于死亡之神的安排还是听天由命,这成了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这类影片以《寂静岭》《死神来了》为代表,将受到诅咒或者被迫接受命运安排的主人公展现在观众面前,主人公在命运或者说是死神面前,永远是脆弱无助的,只能被迫接受命运的安排。“宿命的安排间接反映出人类对现状的不满与恐慌,可我那个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因此只能听天由命”。[6]

以《死神来了》为例,这部构思独特的好莱坞恐怖片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死神出现,更没有美式恐怖片惯用的暴力镜头,而是通过紧张的音乐和不断出现的黑影、阴风和千奇百怪的死法给观众带来恐惧之感。死亡模式这种设计,把生命的无常和无奈加诸于每一个人身上,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而主角们自我救赎的失败也传达给观众以深刻的绝望,恐惧感油然而生。更吸引人的是,影片在影射人与宿命搏斗的过程中,尽管没有将假想中的死神庸俗的实体化,但却又从侧面将之塑造成一位充满愤怒性格的幕后冷血连环杀手的阴谋家形象。这种神话降格使得影片中被超能力升格的主人公和假想敌,“死亡”之间的抗争行为活化。以至于影片几乎不需要对血腥镜头进行过多的夸张描写,就已经能深深抓住人们对未知死亡世界的畏惧,令观众对死神的无限制追杀产生念念不忘的恐怖情绪。《滚石杂志》这样评论这部影片“影片在描述人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能深刻地描绘出人类对未知的死亡世界的恐惧,使观众对死神无限制的追杀产生难忘的印象”。[7]

这类影片里涉及宿命的主题很大一部分反映出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在自然力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它并不给出出路,也不过分渲染迷信色彩,而是借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东西唤醒人类沉睡的灵魂,使人心有所皈依。”[7]对于《寂静岭》来说,后工业时代的艺术风格只是它的表象,《圣经》中的宗教隐喻才是它的实质。在里世界被开启之后,教堂中的教徒们祈祷所要阻止的也正是《圣经》中的“末日审判”,或电影中所谓的“天启”的到来。在教堂最后那场稍显“华丽”的屠杀中,被罗斯(或者说阿蕾莎的邪恶面)的血腐蚀的教堂地板上,真正的阿蕾莎从满是暗红色烈火和钢铁设备的地下出现了。她在杀死克里斯贝拉教主的时候,很明显可以看见,最早刺进其身体的铁丝网是从裙子下面伸入直接刺进下体的,这又是一个明显的性暗示。从克里斯贝拉那身蓝紫色的衣着与阿蕾莎就读学校学生校服的颜色一致我们可以得知克里斯贝拉有可能是那所学校的老师,“如果要宣传一种宗教,那么从孩子抓起完全是可能的,何况在西方并不是没有教会学校” [9]。那么也就是说孩子们认为阿蕾莎是女巫除了有片中提到“父母的灌输”以外,很有可能有克里斯贝拉老师的教唆和命令。其中克里斯贝拉找阿蕾莎的生母谈话时曾关门推走了几个好奇的学生,由此得知她们谈话的地点就是学校,能在学校召见家长的,除了老师还有谁呢?而正是因为学生们被克里斯贝拉唆使欺负阿蕾莎,她才会躲进厕所而遭强奸,因而完全可以得知阿蕾莎这样杀死克里斯贝拉是对其行为导致自己遭到强奸的报复。最后,阿蕾莎将克里斯贝拉一分为二,正是让其知道阿蕾莎受火刑而痛苦地分裂为一个善良体和一个邪恶体的感受,所谓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而教堂这场屠杀正是犹太教末世论和条顿化基督教对最后审判日观念的体现。

第三篇:声尖叫——香港恐怖片发展史大盘点

据2006年第711期(7月13日到-7月26日)香港《电影双周刊》,略有删改。

作为世界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恐怖片在美国、日本等地有着悠长的历史。而在素有“东方荷里活”之赞誉的香港电影当中,恐怖片在七十年代末以来逐渐的也发展为一种重要类型,甚至被认为是香港电影低潮时期的“救市”类型片,也涌现了像许鞍华、邱礼涛等著名的导演以及《撞到正》、《阴阳路》系列等传世佳作。而本文试图从文化背景、发展流变等方面概述香港恐怖片的发展过程。

恐怖片前传

中国的恐怖文化,最重要的是神鬼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中就有着不少的表现。

夏、商、周三代事鬼敬神的风气非常浓厚,巫的活动非常复杂,充满神秘色彩。当时人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在有关记录中大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象,在看似单纯的记录里面,其实掺杂着古人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这其中就有许多恐怖因素。先秦时期的文化中。与恐怖有关的因素主要是讲鬼神、怪物、异常现象的,此外关于灾异现象的记载也很多,这些可视为后世恐怖文艺中灾难题材的先驱。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400年间出现的志怪作品多达近百种,而且创作水准相当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佛教、道教此时发展迅猛,与二教相关的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神佛显应等观念被普遍接受,许多小说创作的宗旨就是宣扬宗教思想,劝惩世人。其中,道教的茅山宗(汉代茅盈所创)以召神驱鬼为主要法门,具有浓厚的巫术气息,茅山术正是绝好的恐怖题材,也给八十年代初的香港恐怖片注入了很多的血液,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香港恐怖电影。

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志怪传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有最好的恐怖小说)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找到影子,也给后世的香港恐怖电影传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如《小倩》,被李翰祥、程小东、徐克等一而再的改编为电影。此外,像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冯梦龙的小说《情史》等明清爱情小说里也不少的这类与鬼怪相关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悠长的中华历史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恐怖小说,也给后世的电影创作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中国(包括港台)的早期电影创作中,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恐怖电影大师马徐维邦,他的代表作品是《夜半歌声》,由马徐维邦自编自导。这是一部明显的受到《歌剧魅影》等好莱坞恐怖片影响的作品,但它并没有堕入为恐怖而恐怖的误区,而是通过充分运用颇具表现主义色彩的布景设计、令人惊悚的特型化妆、阴暗潮湿的场面选择、迷离斑驳的光线配置、突兀失序的音响效果与主观性强的镜头调度等恐怖片元素,成就了这部关注时代、探询人性的优秀作品,也使得这部作品在1956年、1985年、1995年还出现了重拍版。而导演马徐维邦本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离开上海而到了香港,先后在香港长城、新华等影业公司担任编剧或导演,推出了《琼楼恨》、《胭脂井》等十三部作品,给香港的电影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香港大肆的掀起一股恐怖电影的潮流,已经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了,尽管七十年代中期出现过《香港奇案》系列作品,但并没有太大影响,也没有形成一种潮流。

恐怖片正传

悬疑惊悚:代表作——《蝶变》、《疯劫》

悬疑惊悚式的恐怖片是荷里活恐怖类型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到了七十年代末,从国外学习归来的新浪潮导演徐克、许鞍华等导演也把导演的视角触向了悬疑惊悚的类型,而导演了《蝶变》、《疯劫》等作品。

《蝶变》是徐克从电视界进军电影业后执导的第一部风格新颖的“未来派武侠片”,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的力作。故事的主人翁方红叶是一位不懂武功的书生,他因为撰写武林逸事而非常出名,他为了追查蝴蝶杀人的真相而来到了沈家堡,同来的还有多名知名武林人士,他们一起追寻真相。终于,细心的方红叶发现了沈家堡堡主的夫人在施御蝶术„„影片开始于方红叶的画外音,冷静的画外音,配以画面中孤悬天空的太阳,先是浮云掩映,转为血红的覆盖,再接着暗黑的空镜;而当方红叶从地平线上出现,行走在沙砾遍地的荒野之中时,远处的小屋突然发生爆炸,镜头也从一只手掌的特写上摇,黑色蝴蝶也挣脱缓缓张开的大手飞向高空,并叠印出影片的名字“蝶变”——影片从一开始,就成功的渲染出了一个充满着血腥暴力和神秘氛围的乱世情境,随后,阴森恐怖、死人无数的古堡,机关凶险、被人窥视的暗道,还有群起出动、嗜血如命的蝴蝶,再伴以亡命的吼叫、凄惨的鸦鸣,这些都与影片本身的凌厉的剪辑、短促的配音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异乎寻常、令人恐惧的场景。因而,本片虽然取材的是传统的武侠题材(六七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电影题材便是武侠题材),但徐克为本片套上非常浓烈的未来主义色彩,他走的是古龙式的悬疑路线(如古龙的武侠小说《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等,而《蝶变》具体借鉴于古龙的《吸血蛾》),并结合了日本推理剧《八墓村》和希区柯克电影《群鸟》的悬念设置技巧,结构上也完整很多,巧妙的将现代侦探小说和机械主义的味道成功的融合在一起,甚至带有科幻片的色彩。就像导演本人在接受访谈时候所说,“我总觉得,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断层的话,从某一个朝代继续发展到未来,中国完全嗜一个很隔离重要文化的武侠世界。两千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我很偏锋的想法,想那时候就会有所谓未来主义的武侠世界„„事实上,中国的武侠片跟西方的未来主义电影刚好是一种同步的浪漫表现,中国人回到过去,把过去的浪漫拿出来表现。西方人回到未来,可能是因为他们历史本身的东西未必够,相比之下科技反而变成了他们最大的文化特点,所以把他们所有的浪漫都投入到未来„„对照之下,如果我把过去和未来这两个元素尝试着拼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拍《蝶变》我就是这么想的。” 许鞍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的独特的女将,而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疯劫》也同样是一部悬疑惊悚式的恐怖片《疯劫》。影片根据香港轰动一时的龙虎山凶杀案所改编,讲的是在香港龙虎山发现男女尸体各一具。男子为青年医生阮士卓,女子为阮的未婚妻李纨。警方认为双尸命案的疑凶是住在山区附近、患有疯病的阿傻。而案发后,人们发现李纨家夜间常有人影出没,疑是闹鬼。住在李家附近的女护士连正明,为阮、李生前好友,经常前来照顾失去女儿的李母。一天晚上,连正明听见李纨房内有人活动,忙到李纨住房内查看,在一件红棉袄中发现李的验孕报告单,于是她也带着种种疑问追寻凶杀案的真相„„影片改编时,编剧陈韵文在利用这个素材时却做了巧妙的艺术改动,则真正的凶手不是那个疯傻,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而且她将死者的衣物与自己的调换并毁了死者的容貌,也使得造成一种自己已经被“杀死”的错觉。而这样的改动,便由原本无意识的疯子杀人事件衍变成滥情造成的人性悲剧,不仅令故事情节更加悬疑,而且丰富了影片的内涵,揭示了滥情造成的人性悲剧。而许鞍华的导演才华亦在《疯劫》中锋芒毕露。而无论是选景、取镜角度、光影气氛,还是摄影机位变化,导演都有力地掌握着悬疑趣味,创造了逼人的惊悚气氛。更重要的是,许鞍华对当时香港的电影叙事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打破了一般情节的单一视点的结构,采用多视点结构叙述故事,形成悬疑震慄的艺术效果。

有些遗憾的是,随着新浪潮在香港的逐渐没落,这类悬疑式的恐怖片也逐渐的让位于喜剧式的惊恐片,而也引发了另一股电影风潮。

鬼怪喜剧:代表作——《撞到正》、《开心鬼》系列

在本文的前面提到过,在悠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当中,出现过不少的恐怖小说恐怖故事,尤其是鬼怪故事。而香港电影在1978年时兴起了一股功夫喜剧的潮流,这是以袁和平、成龙、洪金宝等人为代表把六七十年代的武打片跟七十年代初的许冠文式的喜剧片相结合而成就的新类型,一时之间,《醉拳》、《笑拳怪招》、《杂家小子》等这类作品层出不穷,也影响了恐怖片的创作。

1980年时,许鞍华在《疯劫》取得不俗的口碑后再次的推出了一部恐怖片,《撞到正》(又名《小姐撞到鬼》)。这部作品不再是《疯劫》式的悲剧故事,而是变成了一出喜剧。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粤剧戏班到长洲演出,戏班中的人们纷纷遇到各种各样的厉鬼,原来这些厉鬼当年因为吃假药而死,他们想让那些奸商的后代绝子绝孙„„因为影片的人物背景是戏班弟子,于是编导得以一方面详细的描绘了戏班文化,另一方面也借自长洲乡下而派出民间的迷信禁忌,台上台下一时之间鬼影重重,还不时的插科打诨,而使得这部原本是描述鬼怪故事的作品非常的幽默搞笑。《撞到正》上映后叫座也叫好,这让洪金宝受到启发,而开拍了一系列灵异鬼怪题材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在这些影片中,洪金宝不仅沿袭了许鞍华《撞到正》中鬼上身、戏班见闻等情节元素,而且对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挖掘更进一步,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鬼戏人的神奇桥段。本应惊悚吓人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却被编导处理得以功夫和搞笑为主,惊悚情节居然沦为点缀,最终形成融合功夫喜剧和鬼怪题材的新型片种——“灵幻功夫片”。

而由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卖座《僵尸家族》系列作品也是八十年代初的一种重要类型的恐怖片,其与“灵幻功夫片”是一脉相承的。影片里的“僵尸”,既是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也是源于过去湘西民间的“赶尸”风俗。相传湘西沅江上游一带,汉人客死异乡后,按照习俗其尸体必须运回家乡埋葬。但在崎岖山路上借助车马等运输工具运尸耗资巨大,于是就有所谓的“法师”创造了“赶尸”这一行业。法师在前面带路,尸体额上贴着黄纸符,一跳一跳地跟着。有人揭穿所谓“法术”只是障眼法,真相是由两个人轮流背尸体,由于专挑夜晚上路,别人远看就像是尸体自己在行走。香港电影人以这些民间传说为蓝本,再结合明清小说里有关鬼怪、尸变等光怪陆离的记载,创作出一系列僵尸电影。片里的正派角色大多是以“墨线、糯米、黄纸符、桃木剑”为法宝的“茅山道士”,至于反派,在香港这么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僵尸电影也受到西方吸血鬼文化的影响,许多电影里的中国僵尸虽然穿着清朝服装,但同样尖牙利爪、喜吸人血和惧怕阳光。可见,这种类型电影反映出华语世界在看待鬼物的时候有别于好莱坞的观点,却又借镜于好莱坞。可是因为之后继起了一阵跟拍风潮,使得僵尸片失去新意,在1991年的《一眉道人》之后,僵尸片算是风潮已尽,主演道长的演员林正英在1997年辞世后,就一直后继无人,没有人再担起饰演“道长”的经典角色责任。

八十年代初创业的新艺城,在出品了《最佳拍档》系列等成功作品后,也跟风拍出了一系列的《开心鬼》,不过把那些古装式的故事换成现代式的时装剧,也溶入了更多的人性化的成分。如第一部《开心鬼》,故事讲的是朱秀才连考十多次也未中状元,老父因此气得病逝,老婆也离他而去,无奈之下朱在一座庙里悬梁自尽,不料心中有冤屈,无法投胎转世,灵魂只有附在自尽的那根麻绳上。八十年代,高中学生林青青、林小花及颜如玉在假期旅行中为避暴风雨,误闯进古庙,青在忙乱中将残旧的麻绳带回宿舍,灵魂附在麻绳上的朱也跟着被带进学校,闹出不少笑话。而朱与她们成了好朋友,帮助女生们大变魔法,戏弄蛮横无理的老师,并规劝她们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未来,朱亦因此沉冤得释,投胎转世„„影片由黄百鸣编剧、主演,改编自话剧《朱秀才》,而把传统的清朝鬼怪和当代的青春闹剧相结合,也影响着香港鬼怪片的进一步现代化。这部作品还陆续的推出了四部续集,都是由黄百鸣编剧主演,也延续了这个系列的经典成分。

鬼怪电影的喜剧化和时装化,是这时期香港恐怖片的最大一个特点。

社会写实:代表作——《人肉叉烧包》、《阴阳路》系列等

九十年代初,是香港电影回光返照的黄金时代,由武侠片、警匪枪战、赌片和搞笑片共同造就了的空前的多元化的辉煌,令香港电影人见猎心喜,蜂拥而上拍摄这几种类型片。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盗版猖狂和港片卖埠要价过高等因素,令香港电影渐渐失去了本地以及台湾、东南亚市场,再加上随着九七的临近很多港人的心态无法平静下来,社会治安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黎大伟导演的《富贵开心鬼》就是借自鬼故事反映了当时某些想过人的移民心态),社会写实类的恐怖片也成为了一股潮流,也使得恐怖片跟警匪片相结合而拓展了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人肉叉烧包》。

六十年代好莱坞出现了不少这类反映杀人狂的恐怖电影,像《德州电锯杀人狂》、《十三号星期五》系列、《月光光心慌慌》等,“恐惧”也已经不是单纯指涉生理性的刺激反应,而是发展为多元性、无涉真实的特征。在1993 年上映的这部《人肉叉烧包》改编自1986年澳门所发生的真实杀人惨案的作品,虽然被大多数的讨论归类为“三级片”,但剧情中强调肢解以及对身体无限度压迫的形式(如强暴女性受害者并予以残杀),后来被许多跟风之作所模仿(如《人肉叉烧包2天诛地灭》、《人肉玩具》等等),使得香港早期以黑色幽默做为“鬼片”或“恐怖片”的叙事手法遭遇改造,也使得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比起远古传说更能贴切人心,让人产生恐惧感,而不论所谓的“真实事件”是否如实存在。《人肉叉烧包》的出现让香港“鬼片”与“恐怖片”的类型分类更加难分难舍,它所令人畏惧的不是鬼物,而是自己随时可能变成受害者的真实临场感。于是,写实性的恐怖片也成为了这时期恐怖电影的一种重要类型,并使得这时期的以传统鬼怪为题材的作品也被注入了更多的写实的血液。毕竟,“鬼怪”本身的真实存在与否就是个争议,再加上电影虚实再现的手法,如何的包装“鬼怪”成为了电影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这时期的香港“鬼怪”电影,也趋于写实,如钱升伟的“数字”鬼片系列,钱永强的“夜半几点钟”系列以及南燕的“阴阳路”系列。从1993年到1999年,钱升伟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摄制作了《七月十四》、《正月十五之一生一世》、《二月三十》、《七月十三之龙婆》、《四月四日》、《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等惊悚鬼片,这些影片不仅情节皆与日期有关,而且除了《二月三十》外,都是以警察办案时发现离奇鬼怪事件为故事框架,通过主人公渐渐了解真相,延展出一段或关友情、或关爱情、或关家庭的煽情怪谈来。其间夹杂着惊悚的调查过程,扣人心弦,也可以看到恐怖片跟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警匪片流行的痕迹。

此外,大概是受了日本分段式怪谈电影的影响,在九十年代中期,香港突然开始盛行以《夜半一点钟》、《怪谈协会》和《阴阳路》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结构的鬼片。这类影片因为有叶伟信、钱永强、南燕、邱礼涛、谭朗昌、马伟豪等电影人集体创作、分头导演而显得灵活便利,并且非常有利于并且非常适于低成本拍摄(这对于处于低迷状况的香港影市而言很重要)。一部电影讲三个故事虽然略嫌简短却尽显精悍精巧,每段故事大多能在短短三十分钟内做到跌宕起伏,悬念丛生,通篇笼罩惊悚气氛。而结局亦能出人意料之外,心生暗鬼,痴心情鬼、索命冤鬼,花样百出;恐怖与搞笑并存,煽情和灵异齐飞,阴风阵阵,惊叫连连„„于是,观众看得过瘾,编导拍得上瘾,《夜半一点钟》之后,就有了《夜半二点钟》和《夜半三点钟》两部续集;王晶监制了《怪谈协会》之后,近来又有《办公室有鬼》问世;而《阴阳路》则从1997年开始一直拍摄至今,共拍了十九集——不过,“阴阳路”系列只有邱礼涛执导的前六集值得一看,七集以后作品不仅放弃了三段式结构,而且也粗制滥作、不忍卒看。新世纪这种三段式的恐怖片也出现了两部优秀的作品,即港、日、韩三个地区共同参与制作的《三更1、2》,获得不俗的票房与口碑。

有人说过,每逢电影业萧条低迷之际,恐怖片便会大行其道。这话有些道理,毕竟香港电影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处于了低迷状态,而小成本制作的恐怖片凭借自身的种种因素吸引着观众走进影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恐怖片存在着严重的抄袭或者粗制滥造的元素,致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趋向于荷里活式的恐怖片了。

多元发展:代表作——《我左眼见到鬼》、《见鬼》等

进入新世纪,距离九七也已经是几年的时间了,港人的心态也渐渐的安定下来,而紧张的现代化生活也使得他们更加的注重于观看电影时的娱乐性,于是,偏重于表现暴力与黑暗面的社会写实性的作品逐渐的淡出市场,而反映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状态的作品逐渐的增多,即使是在恐怖片当中。其代表作品如杜琪峰、韦家辉等合作的《我左眼见到鬼》。

这部影片讲的是寡妇Sammi家财丰厚,但由于陷入对亡夫的深情思念疏于工作,有些自暴自弃,一次撞车使得她无意中具有了左眼能看到鬼的特异功能,于是被那些鬼纷纷找上门来请她帮忙实现未了心愿。一日,Sammi突发奇想让鬼青云帮她寻找阴间的丈夫,但青云却没有找到,Sammi因此责怪丈夫不但狠心地丢下自己,还无牵无挂地早早投胎,而青云则踢破Sammi其实一直爱著自己的丈夫,于是Sammi决定重新做人,却发现自己的视网膜真的脱落了。手术后的她再也无法见到鬼,也就无法看到青云,却发现家中有很多青云留下的痕迹,一切仿似当年结婚时的样子,原来青云就是她丈夫的化身„„《我左眼看到鬼》在公映两天就取得了400万的票房,随后票房成绩超过了2000万,这成绩在2002年的港式低潮中来说已经是相当好的了。而这也得益于创作者对于当时香港观众的观影心理的把握,爱情片唯以喜剧包装,方能得到本土观众的支持认可,悲情背后加上轻松,才能加重影片的商业味道减少投资风险。更何况,香港“鬼片”的风潮仍然存在着,于是,影片以鬼片来描写爱情,以“鬼”的视角引出一个女人的痴情挚爱,托“鬼”见情,但全片完全没有常见鬼片中的那种阴郁与冷粟,“鬼”也被充分的人性化,使得现实世界与外在于现实的灵异世界交织在一起,而立体的呈现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灵魂之恋。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影片解构了现代花花世界的情爱观,而力图突出个体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在失去与拥有面前的选择权,毕竟,在很多时候在失去了最难割舍的东西面前,能够保有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是难能可贵的,就像影片多处表现出蓝色大海中的处处绿洲一样——有了绿洲,才不会泯灭希望,有了希望,生活才不会缺少阳光。

其实这部作品除去鬼片的外壳,内核还是一个至纯至真的爱情故事。而彭发、彭顺兄弟导演、李心洁主演的作品《见鬼》,则是一部借自“阴阳眼”而可以看到阴阳两界也可以看到未来的故事来展现了一幅世纪末的“苍凉”景象——女主角汶自幼失明,后来她接受了角膜移植而除了能看到一些常人能看到的东西,还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如轻烟般飘荡的人形、薄如纸板的人在街上走、双脚浮起的老伯等,甚至她在镜子中看到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个女人„„她开始追寻自己见鬼的原因,而也预见了一场车祸的即将发生,但是她能够有改变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吗„„这部电影跟《我左眼见到鬼》的基调相反,讲述的是拥有阴阳眼后能够预知未来却无力改变的崩溃与绝望。而影片里也不少的恐怖场景,如那个电梯里的那段,站在李心洁扮演的女主角身后的老伯,就那么悬着,可是电梯就是不到应该打开的楼层,电梯只有她喘气的声音,让观众为她捏着一把汗„„

此外,这几年还出现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如许鞍华导演的《幽灵人间1、2》,郑保瑞导演的《大头怪婴》、《热血青年》,郑伟文导演的《枕边凶灵》,罗志良导演的《异度空间》、《救命》,彭氏兄弟导演的《死亡写真》、《见鬼10》等。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的恐怖电影,跟九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的恐怖电影相比,女性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在不少作品中担任着第一主角的角色(如《救命》、《幽灵人间1、2》、《我左眼见到鬼》等),而不再是以往恐怖片当中的那种厉鬼或者是受害人的角色,无论是谁,都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施害者。这也可见香港社会女性身份、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甚至进入权力中心的趋势,也说明了香港类型电影的主体的外延空间在逐渐的扩展。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恐怖电影还会成为香港电影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毕竟其低成本的制作加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以减少投资的风险等,而也期待着,恐怖电影能够和其它类型电影一起引导着香港电影走出低迷状态。恐怖片外传

恐怖片作为香港电影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也像其它类型片一样,在发展流变的过程中,继承了香港电影的两大模式,以及香港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趋向。

在香港,电影是同时肩负着两种模式的,即“社会阅读模式”和“娱乐模式”,前者是通过客观现实的描写使得观众对社会现实获得一定的认知了解,而后者则强调为处于紧张生活节奏中的观众提供消遣娱乐的功能作用。在社会阅读模式上,无论是恐怖片还是生活片,实质上都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方式,只不过有时候这种反映是以一种比较晦涩的方式传达出来,比如一些作品中的好人死了但是他的鬼魂还是存在而到人世以种种方式报复害死他的人,又如有的人因为意外而死亡但还是借自种种方式了解其未了的心愿,而这些实际上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人们的内心美好希望的一个折射,这也是香港恐怖片中最常见的一种情节场景。此外,香港作家西西(她的另一部小说《哀悼乳房》今年曾改编为电影,即杨千烨、任贤齐主演的《天生一对》)曾在短篇小说《浮城志异》中以奇异的想象描绘了一座“没有根”的浮城——这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繁华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光怪陆离、飘摇不定的城市。繁华的外衣里浮城的人们做着同样的梦,梦见自己浮在空中,而知识分子意识到“浮城”的平稳是假象,于是,浮城的人生活在惶恐与困惑、忧虑之中——“浮城的命运难道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海、天之间的引力改变,或者命运之神厌倦了他的游戏,那么,浮城是升是降,还是被风吹到不知名的地方,从此无影无踪?”“如果浮城上升,头顶上那飘忽不定、软绵绵的云层,能够承载这么坚实的一座城吗?”“居住在一座悬空的城市之中,到底是令人害怕的事情。感到惶恐不安的人,日思夜想,终于决定收拾行囊,要学候鸟一般,迁徙到别的地方去营建理想的新巢。”“浮城人的心,虽然是渴望飞翔的鸽子,却是遭受压抑囚禁的飞鸟。”西西的小说实际上就是香港八十年代来的写照,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的无根,文化上的物质化与迷惘„„借古喻今的恐怖片,就出现了不少这类作品。而至于“娱乐模式”,因为香港随著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捷而平时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空闲时间他们更多是希望可以寻求刺激或者轻松轻松(这也是为什么喜剧片在八十年代来在香港逐渐成为最主流的电影类型之一)。具体于香港的恐怖片,其实很多都并不恐怖可怕,相反的,它们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如前面提到的洪金宝的《鬼打鬼》等,还有以喜剧为主的新艺城的“开心鬼”系列作品。剥掉“鬼”的外衣,还是现代喜剧的身子,而鬼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古往今来”的穿梭于时空中,更容易于形成一种“错位感”而造成喜剧效果,如《撞到正》等。这也常常使得恐怖片成为港市低迷时候的救市之作,如《我左眼见到鬼》。

前文提到过,《我左眼见到鬼》是鬼片与爱情片的相融合,而这也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趋向,即多种文化、多种类型片的相互融合。如新浪潮导演许鞍华导演的《撞到正》,直接向中国传统民俗取经,戏班文化、敬鬼风俗,配合传说中的阴阳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说人鬼殊途,在影片中却并无区别,皆有爱恨情仇,甚至还有插科打诨的幽默。《撞到正》虽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吓人气氛,但最令观众受落的却是“鬼上身”“鬼看戏”等惊悚搞笑的情节。而洪金宝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等不仅沿袭了许鞍华《撞到正》中鬼上身、戏班见闻等情节元素,而且对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挖掘更进一步,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鬼戏人的神奇桥段,如《鬼打鬼》,师兄弟之间的斗法很多时候只是外衣,而实质上还是有著很深的功夫片的影子。于是,本应惊悚吓人的《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却被编导处理得以功夫和搞笑为主,惊悚情节居然沦为点缀,最终形成融合功夫喜剧和鬼怪题材的新型片种——“灵幻功夫片”。此外,香港恐怖片还跟其他多种类型片相结合,如与武侠片相结合的《倩女幽魂》系列,如与三级片结合的《聊斋艳潭》系列,还有与警匪片结合的《目露凶光》等。

虽然香港恐怖片还没有好莱坞的成熟,也没有日本一样的惊悚,但是,其以娱乐为主而深受本土观众的欢迎。

第四篇:小时代三重结局,更胜恐怖片

小时代三重结局,更胜恐怖片

说着不爱看小时代,走进电影院一看,座无虚席。昨天我们说大圣归来是属于大部分人童年的英雄,那么小时代就是属于一部分人的青春。长长的十年,不管是爱是恨,至少它已经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有人说,小时代4其实是“我用十年青春,赴你最后一撕”。摒弃所有的人物、情节设定,所有的电影技巧,最令人惊艳的是郭导最后的八分钟长镜头结局。这八分钟里展示的才华和魅力也正是我愿意叫一声郭导的原因。

三重结局分析

在观影之前,我们都知道原作里面是一把火把除杨幂以外的所有人都烧了。郭敬明会怎么处理这场戏,是真拍出来还是直接改结局,广电总局和粉丝都不会买账。最后,出乎意料,他在最后几分钟里面,靠主动和被动的限制观众对信息量的获取,从而在观众心中制造出了三重结局。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注意!】

电影首先停在林萧和陆烧的互相回眸上。然后画面就黑下去了,这里是一个接近半分钟的黑屏。长时间的黑屏里,依然有信息量,是什么?是声音。

整个约半分钟的黑屏被拆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彻底的安静,很多观众以为,电影到此结束了;第二段声音,是关键的信息量获取:一种大范围燃烧的声音,同时声场中段是人的呼喊声,声场最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消防车声音。(这段信息量,对不熟悉小说的观众来说,是不知所云的。但是对熟悉小说的粉丝来说,是致命的。从这里开始,不同的观众开始分化,信息量的获取不均等,导致观众走向不同的结局,以看过原著和没看过原著为分水岭。)

黑屏最后一段,是一阵高跟鞋的声音。然后画面再起,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人背影,往别墅里面走,她打开门。

镜头回来以后黑衣女人转身,原来是林萧,她盘着头发,看着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了。然后她听见开门声,回头,看见顾里南湘唐宛如开门进来,她们抱怨林萧早到,顾里让唐宛如赶紧打开香槟,然后几个人换上高中的校服,站在客厅里跳曾经的友谊地久天长,几个人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结束。对于没有看过原著,并且对画面中和台词中的信息量不深究的普通观众来说,这就是第一重Happy Ending的结局:

【第一重结局:四姐妹人到中年,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每年都依然会约好一个时间,回到曾经一起居住的别墅聚会,怀念曾经一起的青春年华。】

而看过原著,并且善于抓取信息量的观众来说,这8分钟的长镜头看完,却足以推导出让她们痛不欲生的第二重结局,这是一个遵循原作的Bad Ending:【林萧作为唯一的生还者,另外三人死于火灾】。原因如下:

1、林萧穿的是黑色套装,另外三个女孩穿的都是纯白色的衣服。

林萧在三部电影中,只有两次穿过全身黑衣:顾里爸爸的葬礼,崇光的葬礼。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具有非常明确的暗示。而另外三个女孩儿全身纯白的衣服,同样暗示意味极其强烈,天堂里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走进别墅之前,大门口曾经挂着的一幅画,而现在没了,变成了空白,而且镜框的玻璃是破碎的;别墅里的家具全部用白布封存。

3、唐宛如的台词:林萧,你每年都这么早到,你也太想我们了吧。

如果三个女孩儿依然健在,平时就算她们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电话联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回到曾经的地方,说“太想我们了吧。”而每年一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于清明节的扫墓。

4、顾里台词:“都说了我们每年都会回来啊,还用白布盖得这么严实,好麻烦啊。”

在中国的传统里,去世的人,每一年忌日,是会回到去世时居住的地方的,这也是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搬家的原因,因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

5、林萧听见开门的声音,回头时,是热泪盈眶,并且,她看见三姐妹走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她们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头思考。如果是真实的人,不可能不和她们发生对话和肢体接触。所以,三个白衣应该是林萧的幻觉。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

【第二重结局:当年最后的一场聚会,林萧出门买酒,本来周崇光能够和她一起逃脱,但是周崇光留下来挡狗仔,林萧独自一个人去超市买酒。因此,她逃脱了随后发生的一场大火。而在别墅中所有的人,注意,是所有的人,全部葬身火海。】

而真正的结局,也就是隐藏得最深的第三重结局:【包括林萧在内,全灭。】

信息量如下:

1、八分钟的一镜到底,镜头始终是处在一个向下俯视的视角,并且伴随持续的漂浮感,就像一个人飘在空中俯瞰的状态。在什么状态下人的视角能漂浮起来——灵魂出窍。人们通常认为在什么状况下人会灵魂出窍?——最常见的说法是,人在临死之前,灵魂会脱离肉体,浮到空中,所以经常会有濒死体验的人回忆起看见病床上的自己。同时,在生命消逝前的最后时刻,脑海中会不断回溯过去种种时光。并且,只会出现记忆深刻的场景和最关心的人,不会闪回无关紧要的画面和人物。

2、一镜到底之后四姐妹的表情和台词。

在别墅里女孩们的对话并非闲聊,每句都有隐藏含义。唐宛如说:“你每一年都到这么早,太想我们了吧”——意思是那场大火后,林萧每年都会来别墅里祭奠死去的朋友们。

顾里走过林萧身边出镜后,在画面外持续不停地对林萧说“林萧,你还在等什么?快过来呀,快过来”,而林萧并不像通常被朋友邀请时会有的表情,而是眼含泪水,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之后,才抬起头,表情有一种解脱后如释重负的微笑,淡淡地说:“来了”。紧接着画面就变成了四姐妹穿着高中校服排练《友谊地久天长》。

3、四姐妹穿高中校服排练《友谊地久天长》。

第一重结局的观众觉得这是四人每年欢聚时保留的固定节目;第二重结局的观众觉得这是林萧的幻觉。然而,以上皆错。

首先,这不是真实的回忆。因为这个别墅是四姐妹大学毕业以后才住进来的,她们不可能高中时候就在这里排练过。从时间轴上来说,这个场景不可能真实的出现过。

其次,这也不是林萧的幻想。因为如果是林萧的幻想,那么应该只有其它三姐妹是穿着校服的样子,而林萧应该还是穿着黑色衣服,三十多岁的盘发模样。但我们看到的是,四姐妹都穿着高中校服在排练,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林萧也死了,四个人以灵魂的形式,在老房子里,徘徊。

所以小时代电影的真正结局是:

【第三重结局:除了林萧以外所有人都在那场大火里烧死,只有林萧活下来,林萧每一年都会回到老房子扫墓祭奠,她麻木地在失去姐妹和爱人的世界里独自坚持了几年,而最终坚持不下去,在这一年,选择了自杀,在她濒死之前她回溯了与朋友们的种种往事,最后看到了已在“彼岸”的三个朋友来“迎接”自己,最终她笑着说“我来了”,然后走向朋友们,也就是走向“彼岸”,走向死亡。】

(来源:@金戈的歌)

文章来源:一米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

第五篇:(全英文论文)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雾都孤儿的社会意义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模仿在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训练中的运用

英汉科技术语翻译的统一性探析--以航天术语翻译为例_英语论

从20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自主学习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

汉英礼貌原则对比浅析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英语广告翻译原则与技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特点分析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生活大爆炸为例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历程浅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南京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英语汽车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奔驰汽车广告为例 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加菲猫2双猫记中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幽默 约瑟夫•海勒及马克吐温作品中的人物幽默比较探索E.B.怀特的夏洛的网 从跨文化角度探析云南旅游景点英文的翻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英语研究英语广告翻译语言的艺术 通过课堂观察探讨高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技巧英语广告的言外行为分析两岸三地英文影片汉译名的分析论简爱的独立意识 高三学生不同英语学习风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目的论视角下汽车商标的翻译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哥特风格

任务型教学法在XX中学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广告的修辞特征和翻译

阿甘正传中的巧克力式人物浅析

浅谈中国出口商对跟单信用证不符点的认识和处理

中英禁忌语差异的研究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语音学习研究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技巧

英汉语言中红色联想意义的比较

浅析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

高中生内外向性格特征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自我追寻

论英汉成语翻译

中美公益广告语中的文化差别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阅读中的猜词技巧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因素及可选策略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发展影响

从桑提亚哥看海明威的奋斗人生

论飘中斯嘉丽与梅拉尼的性格闪光点

从话语权觉醒看紫色中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看归化翻译的应用--以红楼梦为例 59 词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分析呼啸山庄人物的人性特点

关联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自主学习

皮革马利翁的女性主义

低调陈述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运用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农村籍孩子学习外语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主人公霍尔顿的自我探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委婉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中学生语言错误及其基本对策初探

浅析花在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

解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里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外交辞令中模糊策略的应用

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看中英谚语的文化竟象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交互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的启示

时尚杂志广告对女性消费者的影响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之意象探析

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法与语用的协调情态动词为例

复合句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中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中的影响

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的艺术价值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胜演讲分析

简述动物农场的反乌托邦特征

目的论和商业效应契合下的英语电影名翻译

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礼貌策略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浅析海明威的死亡观---以死在午后为例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从海尔的品牌成功看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环境下的品牌战略

论现代英语的简洁

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厌学的调查研究

翻译目的论在旅游资料翻译的应用

红楼梦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女性角色剖析

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矛盾情结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规避策略

从语言经济原则视角看报刊标题中的歧义现象 100 从和谐理论看英汉委婉语

下载经典恐怖片推荐(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恐怖片推荐(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