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

时间:2019-05-15 09: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

第一篇: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

列宁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普遍成为列宁主义。1924年1月21日,列宁因脑溢血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

李四光

地质学家。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员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中科院地学部委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宋庆龄

(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著名革命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高尔基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一、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

一次,妈妈给小庆龄讲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战国时,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说话不算数。因此,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一天,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宠臣郑重也参加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先生怎麼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是在暗中指责孟武伯说话不算数。妈妈的故事是教育她说话要算数,要谨守诺言。对此小庆龄铭记心间。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著那动听的旋律。

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著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庆龄有些著急地说。

“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儿说。

“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庆龄说。

“我原以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著庆龄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裏抽回来。

“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

“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麼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著头说。

“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著庆龄笑了笑,接著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对女儿说。

“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听了小庆龄的话,宋耀如夫妇满意地点了点头。

初见“**”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岳欣调来了一辆军用吉普车,与焦万友一起,把靳三旺连同他早就准备好的简单的行李,接出了中央警卫师政保大队,然后把靳三旺送到了北京东城区的一座四合院前。趁哨兵验证开门的时候,靳三旺抬头看了一下门牌:方巾巷15号。当年,画家徐悲鸿及其夫人蒋碧薇从日本考察归来时,就曾听从康有为的建议,居住在这条方巾巷里。

进入院子,已有一位被岳欣称做卢秘书的年轻女子(卢季卿,宋庆龄1950年至1958年的秘书)笑吟吟迎上来。显然,岳欣与卢秘书很熟,一番握手寒暄后,她便把岳欣与靳三旺领进了正对院门的那个会客厅里。会客厅正中的沙发上,坐着一位端庄典雅、面目慈善的中年妇女,她嘴唇微抿,面含微笑,向着来人微微点头示意。猛然间,靳三旺觉得这位女士很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正回忆时,岳欣很有礼貌地向她介绍道:“宋副主席,他就是新来的靳三旺同志,经过组织上的考察,决定从现在起派他到您这里来工作。” 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庆龄呀!不等岳欣把话说完,靳三旺便恍然大悟了。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靳三旺上前毕恭毕敬地向宋庆龄行了一个军礼:“宋副主席您好。”

“好,好。”宋庆龄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面前的俊小伙,不顾岳欣的示意,两手一撑扶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同时向靳三旺伸出了手,“欢迎你来帮助我工作。听说你在部队里表现不错,打仗勇敢,又立过战功,你来帮助我工作我非常高兴。”

在当时靳三旺的眼里,宋庆龄顶多也就四五十岁,她那红润白皙的皮肤、略显发福的体态与一丝不乱的头发,无一不显示着她对自己的精心保养与呵护。其实,要是靳三旺知道当时的宋庆龄已是整整六十岁的老人的话,说不定他会吃惊得把双眼睁个溜圆!故事一:列宁写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故事二: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

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故事三: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故事四:六个“墨水瓶”

有一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关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这间牢房黑乎乎的,只有一个小窗户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他让家里的人送来许多书。他一边读书,一边秘密写了不少传单和

小册子,指导监狱外边的革命斗争。

列宁在监狱里写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发现了,就得延长监禁期限。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装上牛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字。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书送到外边,同志们拿到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会显出来。列宁写的时候非常小心。一听见门响,他就把“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嚼起来。看守一天要来检查好几次,从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有一次,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里很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六个„墨水瓶‟!”

名人故事之李四光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们不断探索,1956年,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身边总带着一把小锤子和一面放大镜,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石头,就用小锤子敲一敲,举起放大镜看一看.他只要看一看石头的颜色,掂一掂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地下有没有石油。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这里讲两个李四光的故事。

捉迷藏

李四光挺喜欢自己的女儿-一玲玲。玲玲也很爱自己的爸爸。可是,李四光整天忙着研究石头,没空带玲玲出去玩。玲玲可不高兴了,老嘟着嘴,生爸爸的气呢!

有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笑眯眯地对玲玲说:“今天我不摆弄那些石头了。咱们到郊外去,高高兴兴玩一天好吗?”

“好,好!”玲玲乐得搂住爸爸的脖子,亲亲爸爸的脸。

那时候正是春天,满山坡开着鲜花,象铺了一块彩色的地毯,美丽极了。

李四光采了一会儿野花,就和玲玲玩捉迷藏。玲玲藏在草丛里,爸爸一找就把她找到了;爸爸藏在田埂边,玲玲一睁眼也看到了。他们藏呀,找呀,找呀,藏呀,玩得真高兴.后来又轮到玲玲藏了,这回她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她。

玲玲在大树后面藏了很久很久,爸爸还没来找她。她又等呀等呀,还不见爸爸来。玲玲等急了,就大声喊起来:“爸爸,我藏在这儿呢!”可是爸爸没有回答

她。玲玲站起来一看,咦,爸爸的人影也没有了。爸爸上哪儿去了?玲玲找到东,找到西,都没有找着,多着急呀!忽然,玲玲看到远远的有个人,她走近去一看,原来是爸爸。他蹲在泉水边,举起放大镜,正在看一块块石头呢!

酱油瓶

晚上,回到家里,玲玲很不高兴。李四光就在她的耳朵边小声地说:“别生气了,我去做几个好吃的菜,让你和妈妈尝尝。”玲玲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不多会儿,菜就烧好了。大家围在桌子边,吃得真高兴.他们吃着吃着,有个菜的味儿太淡了,要加点酱油。李四光说:“是我没烧好,该罚我去 拿!”说着,就跑到厨房里去了。

玲玲和妈妈等呀等呀。这是怎么了?爸爸还没把酱油拿来。玲玲侧着耳朵一听,听到厨房里有说话的声音。

“爸爸在跟谁说话呢?”玲玲跑到厨房里一看,嗳,爸爸不见 了!原来,刚才来了一位叔叔,和爸爸一起到实验室去研究石头了。

他们研究了好长时间,李四光才想起玲玲和她妈妈等着他拿酱油呢!

李四光连忙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啊,玲玲已经睡了,这孩子,怎么把被子蒙着脑袋睡觉呀?”

李四光走过去,把被子掀开来,啊!被子里睡的不是玲玲,是一大堆石头,石头摆成一个人的样子呢!

李四光这才想起来,玲玲跟妈妈到外婆家去了,他笑了笑,对自己说:“他们让我和石头人睡在一起呢!”

高尔基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第二篇:名人故事之四李四光

名人故事之李四光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20世纪50年代,在李四光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们不断探索,1956年,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他可喜欢石头啦,身边总带着一把小锤子和一面放大镜,不管走到哪里,看到石头,就用小锤子敲一敲,举起放大镜看一看.他只要看一看石头的颜色,掂一掂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地下有没有石油。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这里讲两个李四光的故事。

捉迷藏

李四光挺喜欢自己的女儿-一玲玲。玲玲也很爱自己的爸爸。可是,李四光整天忙着研究石头,没空带玲玲出去玩。玲玲可不高兴了,老嘟着嘴,生爸爸的气呢!有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笑眯眯地对玲玲说:“今天我不摆弄那些石头了。咱们到郊外去,高高兴兴玩一天好吗?”

“好,好!”玲玲乐得搂住爸爸的脖子,亲亲爸爸的脸。

那时候正是春天,满山坡开着鲜花,象铺了一块彩色的地毯,美丽极了。李四光采了一会儿野花,就和玲玲玩捉迷藏。玲玲藏在草丛里,爸爸一找就把她找到了;爸爸藏在田埂边,玲玲一睁眼也看到了。他们藏呀,找呀,找呀,藏呀,玩得真高兴.后来又轮到玲玲藏了,这回她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她。

玲玲在大树后面藏了很久很久,爸爸还没来找她。她又等呀等呀,还不见爸爸来。玲玲等急了,就大声喊起来:“爸爸,我藏在这儿呢!”可是爸爸没有回答她。玲玲站起来一看,咦,爸爸的人影也没有了。爸爸上哪儿去了?玲玲找到东,找到西,都没有找着,多着急呀!忽然,玲玲看到远远的有个人,她走近去一看,原来是爸爸。他蹲在泉水边,举起放大镜,正在看一块块石头呢!

酱油瓶

晚上,回到家里,玲玲很不高兴。李四光就在她的耳朵边小声地说:“别生气了,我去做几个好吃的菜,让你和妈妈尝尝。”玲玲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不多会儿,菜就烧好了。大家围在桌子边,吃得真高兴.他们吃着吃着,有个菜的味儿太淡了,要加点酱油。李四光说:“是我没烧好,该罚我去 拿!”说着,就跑到厨房里去了。

玲玲和妈妈等呀等呀。这是怎么了?爸爸还没把酱油拿来。玲玲侧着耳朵一听,听到厨房里有说话的声音。

“爸爸在跟谁说话呢?”玲玲跑到厨房里一看,嗳,爸爸不见 了!原来,刚才来了一位叔叔,和爸爸一起到实验室去研究石头了。

他们研究了好长时间,李四光才想起玲玲和她妈妈等着他拿酱油呢!

李四光连忙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啊,玲玲已经睡了,这孩子,怎么把被子蒙着脑袋睡觉呀?”

李四光走过去,把被子掀开来,啊!被子里睡的不是玲玲,是一大堆石头,石头摆成一个人的样子呢!

李四光这才想起来,玲玲跟妈妈到外婆家去了,他笑了笑,对自己说:“他们让我和石头人睡在一起呢!”

第三篇: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更多关于名人故事的作文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相关作文推荐

第四篇: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 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 来变成回龙山。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 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晚上,他 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 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 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 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 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 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小仲揆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别省这点儿油了。‛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 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实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有心计的孩子

小仲揆一共有7个兄弟姊妹,还有一个年老卧病在床的爷爷,都指靠着他的父亲教馆的那点收入过活。在农村,家里没有一个男劳力,收入又不宽裕,那日子可是很难过的。吃饭谁去春谷?淘米谁去挑水?烧锅谁去砍柴?

这一切,都靠小仲揆的妈妈。

小仲揆渐渐长大了,他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他用小提桶帮妈妈提水,让水缸里的水总是满满的;他带着扒子上山去搂树叶,让灶堂底下的柴禾总是堆得高高的……

还有一件费力的活是舂米。那是用脚踩着踏板,一杵一杵朝着石碓里杵下去,使稻谷的亮一点点退光而成为白米。

小仲揆看到妈妈舂米很累,就说:‚妈妈,我来帮你舂。‛

还不到10岁的他,体重轻,力气小,怎么踩得动那又厚又笨、还绑着一个大石杵的踏板呢?

小仲揆并不泄气,他找到一根绳子,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脚往下踩动踏板的时候,同时用手使劲拉一下那根绳子,这样就能把石杵踩起来了。

妈妈看见孩子这么费劲,很心疼,就说:‚仲揆,你别舂了,这个活儿不是像你这么小的孩子干的。

小仲揆却悦:‚妈妈,我要吃饭,也要帮助你舂米。

就这样,小仲揆连踩带拉,手脚一齐使劲,虽然速度不快,却是一杵一杵地,坚持不懈地帮助妈妈把稻谷舂成了白米。吃菜也是困难的。有时妈妈说:‚哎,今天又没菜吃了。

小仲揍就会不声不响地提上一只小提篮,带上一个小铁盒,从菜地里挖出几条蚯蚓装在里面,再拿起一根钓竿,走到屋前的池塘边,放下钓竿,静静地等候着上钩的鱼。

小仲揆的手很灵巧,那根钓竿就是自己从竹园里砍的一根竹子做的,大蒜头的秆儿做的浮子,缝衣针砸上一个弯钩儿就是钓钩。

在这小小的池塘旁边,也有左邻右舍的孩子,手里拿着钓竿站在塘边钓鱼。可 是只见小仲揆一会儿提起钓竿,一会儿放下钓竿,不大功夫,他就能给妈妈提去小半桶作把长的鲫鱼爪子,而别的孩子还都没有什么收获。

当孩子们看见小仲揆提着装了不少鱼的小桶往家走的时候,忍不住带着羡慕的 神情问他:

‚咦,李仲揆,你怎么能钓那么多的鱼呢?

小仲楼反倒觉得问得奇怪,反问他们:

‚钓鱼的时候,你们都看着哪儿来着?你得盯着那个‘浮子’,它一动你就要赶快提竿儿,不能等到它都沉到水里去了好半天才提,这时鱼把食都吃光了,跑啦!

围在小仲揆跟前的孩子们嘻嘻地笑了,因为他们在钓鱼的时候,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并没有认真去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做,更没有去动脑筋琢磨琢磨,想想怎样才能钓得又快又多――谁还为了钓鱼这么一件小事去费那么多的脑子呢?

秋后,几个孩子一打伙,小仲揆跟着大家一同到离家比较远的一口公塘里去踩藕。

枯萎的荷叶底下,埋藏在深深的烂泥里面的,是又白又嫩的藕。说也奇怪,这 样又白又嫩的藕,总是一节一节连得很完整地被小仲揆从烂泥里踩了出来;而别的孩子,却往往溅了一身泥浆,嘻嘻哈哈地在塘里闹腾半天,只能提着一节半节的断藕茬子回家。

‚真怪,李仲揆,怎么塘里的藕也全都被你碰上了,你怎么踩得这么好呢?‛ 回家的路上,小伙伴忍不住又羡慕地问他。

小仲揆又奇怪地反问他们说:‚你们是怎么踩的呢?我是顺着荷叶先踩到藕,再用脚细心地分出藕路,顺着它生长的方向,一脚一脚,一点一点地把泥踩去,让藕露出来,小心别在藕节的地方把藕踩断,这样再想找到就费事了。‛

孩子们又嘻嘻地笑开了:‚谁知道藕都怎么长在泥里面?又看不见,又摸不着。我们就用脚在烂泥里踩呀,端呀,东一脚,西一脚,有时好像踩着了,再踩一脚,又找不到了……‛

邻居的大人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谁家的孩子勤快,谁家的孩子手巧心灵,他们都清清楚楚。怪不得四周的邻居都向小仲揆的妈妈夸奖说:

‚卓侯先生娘子,别看仲揆这个孩子年龄小,他的心思是多么细密啊!‛

孩子们有谁不盼着过年的呢?只不过有钱人家的孩子过年盼着大人给买这买那,给压岁钱;而穷苦人家的孩子过年,就得靠自己想着办法玩就是了。

小仲揆就是这样,冬天,野外的活儿少了,他就忙着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准备过年的礼物。

有人送给他两个大香椽,那是一种像广柑那样的果实,放在屋子里满屋清香。平常人们就把它放在房间里留着闻个清香味儿。李仲揆却细心地用小刀将它剖成两半,剥下皮来,把它们分别扣在小小的碗上风干,又用小刀在皮上刻了美丽的花纹,再剥下来,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对又漂亮又芳香的小坛子,送给自己的小妹妹装点小零碎。

他又上竹园里砍了两根毛竹,剖成细篾,七弯八绕地,扎了一盏花样翻新的花灯――孙悟空打秋千。夜晚在灯里点上一支蜡烛,里外透明,那大闹天宫的猴子翻在秋千上,待上不下,那副滑稽而又调皮的样儿,人们见了没有不乐的。这是小仲揆送给弟弟的礼物。

他还帮着妈妈做米花糖――先用晾干的糯米饭炒成炒米,再用小火热点糖稀,就热将炒米拌在里面捏成炒米团,晾凉以后切成薄片,就是又香又脆的米花糖。

小仲揆不声不响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妈妈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自己也觉得惊奇,这一切,他都是跟谁学的呢?她问:

‚孩子,谁教你刻字刻花的呀? ‛

‚我在集上,看刻字的匠人刻的。‛

‚谁教你扎的花灯呢? ‛

‚我看见集上卖花灯的人扎过。‛

‚那,炒米花糖你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啊?‛

‚我看见卖米花糖的老婆婆,她是这样做出来的啊!‛

妈妈不再问了,原来他真是一个心眼细密的好孩子。

兀突一块大石头

月光下,李仲揆常在一块大坪上和小伙伴们一同做捉迷藏的游戏。蒙上一个孩 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有的藏在草 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小仲揆,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做完了游戏,小仲揆突然对坪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它兀里兀突地屹立 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 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他们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可笑,太奇怪了!‚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小伙伴们回家了。李仲揆又去问陈二爹,陈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啊!你说的是那块怪石头?‛陈二爹说,‚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子,小仲揆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那能是真的吗?‛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

‚那块石头究竟是不是天上落下来的呢?‛小仲揆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这么大的石头来,‛父亲又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

‚谁都说不清楚。‛李仲揆感到不满足了。‚反正,照我看,它不是本来就在这儿的。就是弄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李仲揆整个的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故乡回龙山,他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回国以后,1922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兀突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也还是不能代替现实。一直到1933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兀突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它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不过仍然鉴定出它是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上并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也不是本来就存在在这儿的石头。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岩石呢?秦岭!原来这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来自秦岭。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巨大的岩石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的呢?

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进一步考察,李四光还发现这一带都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粘土堆积物。李四光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在这篇论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诵读四书时那块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头。并且对于这个‚使他迷惑 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释和科学的答案而表示欣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由此可见童年时代有些疑团对于一位科学家的魅力。

我也要造一艘铁船

山洼洼里的孩子是难得有机会进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着爸爸,出了回龙山,来到团风镇。

那是一座不大的镇子,不繁华,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可是从镇边流过的汹涌澎湃的长江,使小仲揆惊讶不已。

长江滔滔不绝地流着,各种各样的船只在长江里行驶。有用人摇着橹慢吞吞前进的小木船,有张着帆走得比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长的大轮船了,它简直像一幢楼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装得多,上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漂亮极了。

‚爸爸,那是什么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问。‚孩子,那是轮船。‛

‚它是什么做的呀?那么大。‛ ‚钢铁做的。‛

‚钢铁?‛小仲揆问,‛ ‚钢铁那么重,怎么能够浮在水上呢?‛

‚因为船舱里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会沉了。‛

‚它不用人摇橹,又没有帆,怎么还跑得那么快呢?‛

‚它是轮船,靠机器开动。‛

‚机器怎么有力气去开动这么大的轮船呢?‛

‚看见那根大烟囱了吗?瞧,它正冒着黑烟,那底下烧着煤,煤把机器里的水烧开,水变成蒸汽,就能推动机器前进。‛

‚烧煤就能推动机器?‛小仲揆又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向远方驶去的大轮船,觉得这一切都太新鲜了。

‚呜――!‛轮船鸣了一声长长的汽笛,吓得小仲揆赶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时又兴奋地大声对爸爸说:‚爸爸,我听见它的叫声了,它的力气真大啊!叫声都那么吓人!‛

说得爸爸也笑了。

回来的路上,小仲揆一直兴奋地和爸爸谈论着这种大轮船,这样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说:‚爸爸,我也要做一只铁船。‛ ‚你会吗?孩子。‛ ‚我去试试。‛

回到家里,小仲揆果然忙开了,他从街上向修壶的爹爹要了一点‚冰‛铁皮(就是‚马口铁‛)回来,先在纸上画好图样,再比在铁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来,又用小锤敲敲打打,一艘两头翘起,中间有船舱,上面挂着小旗,还竖着一个大烟囱的小铁皮船就做出来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边,小心地将它放到水里。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兴地呼喊着,用手划动几下水,船还能顺着水流前进一段距离。‚它是我做的小轮船!‛小仲揆高兴地叫道,‚呜――它叫了。‛

那个时代,孩子们中根本还没有什么船模、舰模等活动,小仲揆做的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邻居都来看热闹。还是小仲揆的老师陈二爹见多识广,他一面夸奖小仲揆做的这艘‚轮船‛真‚像‛在长江里航行的那种大轮船,一面鼓励说:‚仲揆这孩子有志气,现在造小船,将来造大船!

记住民族的耻辱

当小仲揆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了让他把书再读得深一点,这年他离开了给他发蒙的陈二爹,到爸爸的书馆里跟着读书去了。

那一天,小仲揆轻轻走进父亲的书房,发现父亲正在把放在桌上的文章盖起来。

‚爸爸,你在写什么?‛小仲揆不由得感到有些神秘。

爸爸把藏在下面的文章重新拿了出来,小仲揆一看,那上面的标题是:《孔孟的心肝》。

它是当时不满清朝统治,在民间流传着的一些警世文章中的一篇,有人正在托李卓侯先生给修改润色。不过当时小仲揆还不懂。他问:‚爸爸,《孔孟的心肝》 是什么意思?‛

父亲说:‚这篇文章主要是说明孔子、盂子他们对于国民和社稷的一些想法。‛

‚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如今,子民如同草芥,社稷拱手送人,这是什么世道?!‛

‚怎样才能做到民为贵呢?爸爸。‛ 父亲没有回答,只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民主共和‛。

小仲揆懂事地点点头,表示有些明白父亲的意思。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又感慨地吟诵了两句诗: 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

‚澎湖月是什么意思呢?爸爸。‛

‚孩子,清朝政府无能,甲午海战,中国海军打不过日本海军,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战败,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都割让给日本,还赔款白银二万万两。‛

‚旅大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甲午海战之后没过几年,沙皇俄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条约》,把我国的海港旅顺和大连都租让给他们了。‛

‚爸爸,中国为什么打不过他们呢?中国人怕死吗?‛

‚中国人并不怕死,中国太落后了!‛李卓侯愤慨地说,‚就说甲午海战那一回,海军总兵兼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打得多勇敢啊!本来他打赢了,可是后来他的炮弹全用尽了,他想加速马力,用致远号去撞沉日本的军舰吉野号,谁知致远号军舰是从外国买的,它的速度怎么也追不上吉野号,最后反而被吉野号发出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全舰上的250多名官兵,全部英勇牺牲了!

‚真是民族的耻辱!‛小小年纪的李仲揆,突然说出了一句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话。

‚记住甲午海战的教训吧,孩子。现在需要的是发愤读书。‛李卓侯勉励着自己的儿子。

一天下午,父亲离馆出去办点儿事情,教馆里没有了老师,学生们就有点儿像脱了缰的野马,闹翻了天。他们把桌子搭起来,做成戏台,一个个登台表演,有唱湖北戏的,有唱湖北渔鼓道情的,也有唱湖北山歌的。

更有那调皮一点的孩子,偷偷地跑到附近农民的庄稼地里,挖来一些山芋和花生,或是偷摘一些豆子,就着点燃的野火,烧烤着美餐一顿。

天快擦黑的时候,李卓侯先生回馆来了,学生们一个个赶紧溜回自己的房舍,一声不吭。和尚就向李先生一五一十地数落起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来了。

李先生听老和尚说了许多孩子的不是,可是没有提到自己的孩子,就问:‚老师父,仲揆呢?您不要客气,实话告诉我,这一下午他在干什么?‛

‚不是我当面奉承您,李先生。‛老和尚满面笑容地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您走了以后,他一直遵照着您的吩咐,在那儿读呀,写呀!教室里闹得不成个样子,他就躲到天井里去了,那儿安静。您瞧,他还在看书哩!‛

李卓侯顺着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儿子仲揆坐在天井里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仲揆,天都快黑了,进屋来看吧!‛

小仲揆这才合起书,笑着说:‚爸爸,你回来了。我只剩下一小段了,趁着天井里还有点儿亮,就到这里看了一小会儿。‛

‚刚才我回家看了一下,你母亲给你带了几个熟鸡蛋来。‛

李仲揆接过父亲递给他的几个还有点热气的鸡蛋,乐呵呵地笑着,又还给爸爸一个,说:‚爸爸,这只给你吃。‛

要多做好事

刚刚过完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睡到半夜,突然听到隔壁邻居的惊呼声:

‚起火了,起火了!快来救火啊!‛

小仲揆全家赶紧起床救火。原来是隔壁河南太婆家里的火冲破了房顶――她的 孙子白天玩鞭炮,一个炮仗落到了柴草垛里,当时没有在意,半夜里却着起火来了。

浓烟大火就发生在隔壁,农村里谁家不是木头架子草棚的顶,怎么不惊慌啊!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东西,有的赶紧挑水救火。

慌乱中,突然不见了小仲揆,妈妈的心里惊疑不定:‚这孩子,他跑到哪儿去 啦? 经过七手八脚的抢救,火熄灭了,人们也渐渐散去,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妈妈 这才看到,小仲揆也走出来了。只见他脸上左一块、右一块黑灰,鞋子全湿了,衣服上也是连土带泥,手里提着一只小提桶,桶里放着一只瓢。‚孩子,你上哪儿――你也去救火了吗?‛母亲惊呼着。小仲揆不声不响地点点头。

母亲赶紧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抚摸着额头上被火焰燎焦了的头发,心疼地说: ‚孩子,你还不到10岁,人比桶也高不多少,怎么能去救火啊!

‚我从塘里提半桶水,顺着搭在房后的梯子爬到房顶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泼水。泼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

‚嗨!真难为这个孩子了,他怎么提得动这么一桶水啊!

‚他怎么爬得上那么高的梯子啊!

当邻居的大人们正在七嘴八舌夸奖小仲揆的时候,他却溜走了――去看看遭到 不幸的河南太婆的一家怎么样了。

他看到,河南太婆从大火里被匆匆忙忙抢救出来的时候,没有来得及穿棉衣,此时正围着一床烧破了的旧棉被坐在那里,冻得瑟瑟发抖。

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奶奶跟前,轻轻地对奶奶说:‚婆婆,河南太婆没穿棉衣,您给她几件衣服吧!‛

奶奶看了看这个懂事的孩子,走到自己刚刚抢救出来的包袱跟前,从不多的衣服当中,找了几件可以御寒的衣服递给小仲揆。他抱着这几件衣服,赶紧跑到河南太婆那儿去了。

这是在学馆里。一天晚上,入睡以后,仲揆在朦胧中仿佛感到有人在拉他枕着的衣服,并没有在意。可是睡在他身旁的同学被惊醒了,原来有小偷来偷盖在他们被子上的衣服。

手脚快的同学赶紧爬了起来去捉这个小偷,不一会儿,小偷果然被抓回来了,他衣衫褴褛,被反扭着双手,并且显然已经挨了打,鼻青脸肿。很快,大家七千八脚地把小偷吊到了树上。有人还在叫着:‚非得打他一顿不可!‛

李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却返身走进了课堂,只见他端出来了一张凳子。

‚他这是想干什么?‛有的同学在悄俏议论。

李仲揆不声不响地将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树上的小偷的脚下,使他不致于悬空晃 荡着。

这下子使得那些叫绑叫打的人泄了气,人群渐渐散开了。

李仲揆把绑着小偷的绳子解了开来,让他自由,然后又诚恳又认真地对他说:

‚你莫要做坏事,做了坏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好事,别人才会对你好。‛

小偷的眼眶里泪如泉涌,向李仲揆鞠了个躬,就跑了。

那些爱打闹的学生感到十分扫兴,他们抱怨李仲揆说:

‚他偷人家的东西,而且还想偷你的东西,你还去帮他。‛

仲揆没有申辩。

也有人好奇地问李仲揆说:‚那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看见他穿得那么破,又那么瘦弱,他被反吊着,还挨打,太可怜了,心里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到别处去还会继续偷的,不教训他一顿,再也改不好。

‚我想,‛李仲揆和善地回答说,‚人总是希望能够像人一样的生活。要不是生活逼迫,也许不会走这条路。我希望他以后会做一个好人。

求学去

‚喔喔喔!喔喔喔!‛蜷缩在鸡窝里的大公鸡,把插在翅膀底下的脑袋伸出来,扑扑翅膀,打响了黎明前的鸡鸣!

山坎下的那间小破屋里,点着一根灯草的油灯,一直亮到这会儿。仲揆的妈妈 缝完了最后一针,咬断了线头,把针别好。这原是她陪嫁时的衣服,如今给即将出 门去求学的小仲揆改缝了一件棉袄。她将棉袄折好,又将几件已经缝补好的换洗衣 服打成一个小包袱,就去灶堂底下点火做饭。

今天,她要送仲揆离开家乡到武昌去求学。这件事来得真是太突然了。前两天,仲揆从爸爸的学馆里回来,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听城里回来的人说,两湖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办了几个官费小学堂,那里教国文,教洋书,学得好的,还能出洋留学呐!爸爸让我上那儿考学去。

‚你到武昌去考学?‛妈妈又惊讶,又为难地说,‚钱呢?

‚妈妈,那是官费小学堂,不收学费,也不收饭费。

‚傻孩子,学堂不收费,连盘缠钱也不要吗?这笔钱又在哪里呢?

‚那――‛小仲揆想了想,还是决心试一试,‚我去找下湾的陈二爹借几个盘缠钱。

母亲默默地同意了。陈二爹是李仲揆的发蒙先生,一向就喜爱这个好学的孩子,慨然借给了他。

不一会儿,小仲揆也起床了。今天必须赶个大早,先走25里旱地赶到团风,才能赶上由团风开到武昌去的轮船。

妈妈叮嘱他说:‚孩子,这回你是独自一人去武昌求学,离家远,那儿又没有 亲人,你要自己照应自己,敬老师,爱学友,好好读书。‛

‚妈妈,我一定好好念书。‛

告别了妈妈和家里的亲人,小仲揆背起一个小包袱,夹上一把旧雨伞,上了路。

他,天庭饱满,鼻梁挺直,两只大眼晶莹闪亮,脑后梳着一条乌黑的大辫子。今天,他身穿蓝布衣袍,青布背心,脚下是母亲做的布袜和毛边布鞋。衣着虽然俭朴,却已是一位英俊的少年。

他走过家旁经常去浇水的菜地,经过常帮妈妈提水和钓鱼的池塘,穿过村上的那个小茶亭,踏上了通向回龙山街的崎岖小路。

东方露出了鱼肚色,蜿蜒起伏的回龙山在朦胧的晨曦中显得苍苍莽莽,下贩耕 地的农民已经把牛牵了出来,手扶着犁耙在田埂上慢慢走着。挑担赶集的人,也已稀稀落落地走在大路上。小仲揆的妈妈站在高处,手搭凉棚眺望着,她那亲爱的儿 子正在向着远方走去。

再见,可爱而又贫困的故乡回龙山!

自己争取到的权利

1902年的武汉三镇。

在汉水和长江交接的地方,龟山蛇山隔江相映,古老的黄鹤楼和西洋式的江汉 关遥遥相望,这里就是当年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1840年鸦片战争一役,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轰开了清朝大门,武汉三镇就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最早,而又压迫最深的地区之一。它是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争夺的对象,己经 成为一个畸形发展的城市。

李仲揆下船以后,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了南路高等小学堂,怯生生地走进 去办理报考的手续。买了一张报名表就填写起来。

是太兴奋?太紧张?还是由于年轻没有经验?李仲揆自己也不知是怎么搞的,他提起笔来,在姓名栏下端端正正写下的不是‚李仲揆‛,却是‚十四‛两个字。

当他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十四‛已经无可挽回地摆在姓名栏里。他急忙将 ‚十‛字改成‚李‛字,这‚四‛字却是不好改动的了。重新买一张报名表吗?他 只带了借来的不多的一点盘缠,付了船钱和饭费,他已无力再买第二张报名表。就 叫‚李四‛吗?那多不好听,平常人们举例说到什么不相干的人的时候,就用‚张 三‛、‚李四‛来代替,他不愿自己就叫这样一个名字。

还有补救的办法吗?李仲揆冷静下来想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环顾四周。这是 一所旧皇太子殿改建的学堂,大厅正中,挂着一块横匾,上面的油漆虽已斑驳,大 匾上的‚光被四表‛四个大字,还清晰可见。

‚光被四表‛――李仲揆的目光停留在那儿,他得到启发,提起笔在‚四‛字 的下面,加上一个‚光‛字。

‚李四光!‛仲揆端详着自己给自己起的这个新名字,觉得很高兴。‚四面发光,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多么响亮的名字啊!

年轻而又单纯的李四光,对于他自己的前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充满着多么光明的憧憬啊!

从此,李四光成为李仲揆的大名,他那富有战斗性和科学精神的一生,也正和 他当时在一瞬间起的美好的名字相符合。

入学考试虽然取得了第一名的优秀成绩,但是主考先生看见李四光是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孩子,不太愿意录取他。学堂里有位张先生,很惜爱李四光的才学,极力向主考先生保荐说:‚这孩子是我的先生的儿子,聪明好学,读书很用功,这样的人才我们不应该放弃。

结果,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这在当时,叫做‚案眉‛,得到这个称号 是很光荣的。

李四光正式成为南路高等小学堂里一名成绩佼佼的优等生。

两湖总督张之洞办学有一个指导思想,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才‛。他极力讲求兴学,就是为了‚选真才,择时用‛,主张要选拔出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出来,以适应当时发展工业、实业的需要。他还认为,在办学当中,‚小 学为急第一‛,所以积极创办了一些以培养出洋留学和进一步深造的官费高等小学 堂。他规定,凡在各路官费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学生,只要是考试名列前茅的优秀生,都可以保送出国。第一名送美国,第二名送英国,第三名送日本。

李四光进入南路高等小学堂以后,发愤求学,虽然几次考试都是名列第一,然而次次保送,他都是榜上无名。

开始,李四光还不明白这里而的奥妙。

然而,几次落选以后,李四光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问了。他问当初就力保他入 学的张先生:‚先生,几次我都榜上无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没有别的原因,‛张先生说,‚你看看,送出去留学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家里有钱有势的?你的家庭我知道,爸爸是个穷教书先生,哪轮得上呢?‛

‚不合理!不公平!‛李四光感到愤懑。

‚不过,你也不必过于介意,‛张先生宽慰他说,‚我看你只要努力,将来也可以比他们有出息。‛

可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李四光不服气,他想:‚他们不派我去,我就自己去。我一面做苦工,一面自己上学。‛

他果真不辞而别离开了学校,搭便船去了上海,想自己到日本去留学。然而,很快他就明白‚此路不通‛,不得不仍旧回到小学堂。

学堂当局被李四光这种大胆的反抗行为激怒了。他们责备他,威胁说要开除他,还要追回他在官费小学堂里所享受的一切费用。

李四光争辩说:‚学堂规定了的,成绩优秀就可以保送出国,我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为什么出洋的名单上就没有我呢?‛

学堂当局哑口无言。

张先生出来排解说:‚李四光也是求学心切,而且学业确实优良,这次暂缓追究,且让他再考一次。若是仍旧考得第一,说明这孩子有志气,就送他出洋,若是落榜,也是他自己不争气,那时再除名吧!

张先生是很器重李四光的,相信他是一个争气的孩子。

学堂当局也只好这样收场。

李四光暗暗下了决心。又一次考试揭榜,他果然又是名列第一。

这一次,学堂当局只得保送李四光出洋深造。按照李四光的学业成绩,本应保送美国,但却卡了他一下,把他送往日本。就这样,也是李四光自己争取到的权利。

得到出洋深造的机会,李四光兴奋极了。

但是,去学什么呢?

他想到童年时代和爸爸在江边的谈话,那时他多么向往自己能造一艘钢铁轮船;

他想到在爸爸的学馆里,听爸爸讲到的甲午海战失败带给中华民族的耻辱;

他站在长江岸边徘徊,看到那来来往往,游弋不绝的各色货轮、客轮和兵舰,没有一艘是中国制造……

‚我要去学造船!――将来,我要为我的祖国制造出最优良的轮船、兵舰。我的祖国一定要富强起来!

14岁的李四光,带着他那美好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准备着动身上日本去留学!

第五篇:《李四光的故事》读后感

《李四光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李四光的故事》我觉得李四光非常听话,我是在第6自然段的时候看到的,因为他5岁的时候,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 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他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听话。

而且我也觉得李四光非常勤劳。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

样样事情都能干。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勤劳,我们也要像他学习

我还觉得李四光非常喜欢问问题。比如他小时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喜欢问问题,我们也要像他学习。李四光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所以要我们向

他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国着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了疑问,最后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才弄明白,原来这块巨石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我小时候就没有向李四光那样爱动脑筋。有一次,我做数学题遇到了难题,心想妈妈反正会教我的,非要让妈妈和我一起做,妈妈没办法,只好给我慢慢讲解,和我一起做出来了这个难题。

读了这一课,我才知道要善于动脑,发现问题。我一定要向李四光学习,学习他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和不找到正确答案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奇怪的大石头》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叫《奇怪的大石头》文章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跟伙伴们捉迷藏,他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时间一长,李四光就对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大石头,是从哪来的呢?李四光经过和老师、爸爸的对话,只知道了它又几百年的历史。后来李四光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把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我明白了:李四光是个爱提问题、爱动脑筋的人,还是个坚持的人,我也要像李四光一样,做一个爱动脑子的人 《邱少云的故事》读后感

听爸爸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刘胡兰姐姐的伟大,江姐阿姨的坚强,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邱少云的故事》,我觉得叔叔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学习的。

邱少云23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5岁随战友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密密隐藏在草丛中待命。不料被敌人投入的燃烧弹点燃旁边的草,蔓延到身上燃着了,如果此时他就地打个滚就可以扑灭,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因为万一被敌人发现,计划会被打破,行动就会失败。最后邱少云叔叔被大

火活活烧死了,行动取得了胜利。

听完故事,我对爸爸说:叔叔太伟大了。“是啊,为了这场胜利,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这种高度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是现代人要学习的,特别是你们,没吃过苦没受累的花朵。”爸爸拍着我的头说。

我点点头,忽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一些。多少前辈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不怕牺牲,不畏苦难,才创造了现在的强大国家。

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花园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缺少的就是遇到困难时不怕吃苦的精神。想起在学习时,遇到难题连想都不想就放弃,奥数没做两天就失去耐心;在生活中,对妈妈要求的扫地,洗衣服等简单事情要不不理,要不就做一点意思一下交差,害得我在家里成了一个“信用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出了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并一点点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听爸爸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故事,刘胡兰姐姐的伟大,江姐阿姨的坚强,但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邱少云的故事》,我觉得叔叔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学习的。

邱少云23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5岁随战友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密密隐藏在草丛中待命。不料被敌人投入的燃烧弹点燃旁边的草,蔓延到身上燃着了,如果此时他就地打个滚就可以扑灭,但邱少云没有这样做,因为万一被敌人发现,计划会被打破,行动就会失败。最后邱少云叔叔被大火活活烧死了,行动取得了胜利。

听完故事,我对爸爸说:叔叔太伟大了。“是啊,为了这场胜利,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这种高度的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是现代人要学习的,特别是你们,没吃过苦没受累的花朵。”爸爸拍着我的头说。我点点头,忽然间觉得自己长大一些。多少前辈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不怕牺牲,不畏苦难,才创造了现在的强大国家。

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花园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缺少的就是遇到困难时不怕吃苦的精神。想起在学习时,遇到难题连想都不想就放弃,奥数没做两天就失去耐心;在生活中,对妈妈要求的扫地,洗衣服等简单事情要不不理,要不就做一点意思一下交差,害得我在家里成了一个“信用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现在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出了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并一点点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张海迪》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关乐观顽强的名人故事《张海迪》。

这篇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张海迪5岁的时候就得了脊髓血管瘤,10岁前动过三次大手术,她的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觉,成了严重的高位截瘫患者。

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不但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乐观精神顽强的与病魔进行斗争,而且以超人的意志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她还自学了医

学,学会针灸,能为病人看病。你们相信吗?他是一位残疾人,就能自学那么多的东西,我们这些正常人呢?而且张海迪有许多本散文集出版,她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不但在中国出版,还在日本和韩国出版,并荣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以前,我总是遇到困难就退缩,把问题丢给爸爸、妈妈和其他人。今天我读完这篇故事后,我要像张海迪学习,以乐观顽强的精神去面对困难。有一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我相信以张海迪为榜样,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雷锋的故事》读后

一眨眼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愉快的假期也很快就结束了!马上就开学了,我很期待开学因为,在假期里我们经过了一个很大的“节日”!那就是:春节。春节过去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长了一岁也比去一年懂事多了!我也知道在假期有许多同学增长了一些新知识,有的学会了某种体育技能,有的学会了舞蹈等等。我也没有空闲,在假期里读了一本好书;《雷锋的故事》。这里叙述了雷锋的一辈子是怎样度过的。雷锋从小爸爸被活活累死,哥哥被冻死,弟弟在妈妈的怀里饿死,最后妈妈也被逼得上吊自杀了!可怜的雷锋从小就没了亲人,而他出去砍柴地主婆说雷锋看了他家的柴火!在雷锋的手臂上砍了一刀。所以雷锋叔叔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雷锋好不容易当上了解放军!他到处做好事,当别人问他的姓名了时候,他只说:我是解放军!那时的解放军每个月才给6元钱而他还不花,全攒了起来,等别人有用的时候他就拿出来,而自己连一双袜子也不买,一双袜子破了就补,一双新袜子也不舍得买!又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呀!雷锋的童年不快乐,而生长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想想我和雷锋叔叔一比,我很惭愧。有一次,我放假在家,想喝水还让妈妈帮我倒,而雷锋叔叔在我这个年龄已经是:10多次红旗手、8次先锋等。而我却连倒数也要妈妈帮。以后我一定向雷锋学习!虽然我没那么大的能力来帮助社会,但是我可以做一些利索能极的事,例如帮助妈妈来做做饭!我们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

《周恩来的故事》读后感 开学至今,利用闲暇时间我浏览了一些图书馆的珍藏,通过这些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加了知识面,而这些书目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周恩来的故事》。

幼年时期,身在异地求学艰辛、痛楚,让我们难免会产生同情,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周总理那种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学习历程!东北、天津的学习生涯异常的艰苦,不仅衣着寒酸,而且还要饱受这顿饱下顿挨饿的惨况!但是我们的周总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出来的。

我们的学习情况与他那时的相比简直是是天壤之别,但是近日的我们由于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仍在高呼:“老师是多么多么的严,教育制度是多么多么的不合理“君不知,倘若没有老师的严加管教,我们的学习自主能力又能够有多少!那样的话我们正在逐步的走向自我毁灭,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让去学习!难道大家还不知道,我们的周总理就是在幼年时期就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至理名言,而我们呢,还在整天上课

睡觉,泡网吧玩游戏,在考试之前不知所措,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也还在玩,总是说大学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没劲,说大学时坠落的天堂我想着一点也不假,现在的学习状况大多数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回首看看,我们这半年来的大学生活,有多少和我们当初的大学梦想一样呢?背离了,我想大多数还是同意我这个观点的,我也位列其中,试想高中时的苦苦奋斗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到了大学却不知所措,远离了家长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里原来的梦想是越来越远。

大学就是大家自己学习,而现在的我们仍旧没有脱离“钱权”这这怪圈,无论是在近在咫尺的城市还是在遥远的乡村,当人们评论一个人时候,就会问两个问题,一是:这个人一个月挣多少钱。二是:这个人当什么官。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们既然知道了,就必须努力的去改正!说谁都会说,关键看的是实践的效果,我想只有让未来来见证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时期的周恩来,在初中、高中的课本上,为什么没有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到他的仅仅是“九一三”事变之后,还有一次就是因为他的去世而引发的“四五运动”,我不明白如此众多的专家学者要将这段历史雪藏起来,给大多数的初中生、高中生留下了一段历史的空白,老师明明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一段空白,如何让我们铭记呢???我希望将来的编书者们能够让我们真正的面对这段“暗淡”的历史!不管它是对还是错,我们现在已经给了它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必要在回避什么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觉得我们要学会坦然的面对

老师明明告诉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段全国都很黑暗的情况下,我们的周总理在干什么呢???我带着已经伴随我好多年的疑问在大学的初期,阅读了一些周总理的人物传记。疑团才解开了一些!周恩来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任何人无法取代的重大历史作用。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挑起了历史的重担。他面对的不仅仅是林彪,江青集团的无休止的进攻!还要为国家的经济做出的详细的规划,因为在那个时期我国的经济确实是一个一个烂摊子,如果没有他的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早就垮了!另外他还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保护了如宋庆龄、郭沫若、李宗仁等著名人物。如果没有他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被打倒!他是从国家、人民、民族的利益出发,在**的年代里,以其博大的胸怀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智慧,总理着国家的事务,协调、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和矛盾。他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相忍为国,相忍为党,相忍为民。如果没有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苦撑危局,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起了“灭火器”、“消防员”的作用。

我们的周总理一声艰苦朴素,身政廉洁,但是江青他们却以有了定论的“伍豪事件”来攻击我们的周总理,为此周总理就作了一个题为《关于国民党造谣污蔑地登载所谓伍豪启事真相》的报告,这个报告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会议处录音记录,然后根据录音整理出一份文字记录。根据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的决定,这个报告记录要由周总理签字后把录音、文字记录稿和所有的相关资料存入中央档案馆,并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党委存档,以防将来

有人再旧事重提。但当时不知为什么,周总理看过录音记录稿后却一直没有签字,这份记录稿就一直放在总理办公室保存起来了。直至周总理被推进手术室前,他才叫人把这篇文章拿过来,用颤抖的手签了字!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我们也不用去猜想了,因为这段历史纯属是虚造的没有必要再去浪费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心里不只是激动不已,还充满了自豪感。周总理给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将会更加详细的品读有关的书籍,以期获得更多的人生宝藏,正如作者所说的:“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以为这样好总理而自豪。我一定要以周总理为榜样,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暑假里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世界名著,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独自一人飘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遇救返回故乡。

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多么惊人的数字。要是我在这个荒岛上生活,恐怕一个小时,我也熬不过去,何况他还在荒岛上凭着自己的双手双脚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这样一比较,我是多么懦弱,而他却多么坚强。想到这里,我就决定要以鲁滨逊为榜样,要学他那样坚强,不能懦弱。我不是要像他那样在荒岛上生活,而是要在生活中向他学习。例如:做人要坚强不要常常哭,遇到紧急关头不能懦弱要镇定的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坚强的表现。

鲁滨逊的坚强不仅让我佩服,他的乐观精神也很让我佩服。初到荒岛,鲁滨逊因为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四十二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功,但他从不灰心失望,总是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人欣慰的回报,他最后变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这些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了许多困难才得来的。看到这里,我不禁反省以前,我做事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然后就不做了。这样是不对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受益匪浅。

最近我读了《蜘蛛和蚕》这个故事后,感悟良多。

蜘蛛每天兢兢业业地织网,捕捉昆虫,而蚕结上一个茧,便在里面“呼呼大睡”。可是,蜘蛛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回报,蚕的“懒惰”人们却称赞不已,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蚕对人类的贡献大。

蜘蛛虽然经常辛勤地织网,但它是为了网住更多的昆虫方便自已吃饱,这便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蚕与蜘蛛不同,它能结茧吐丝。有句谚语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蚕用它的生命换来了丝。而它的丝可以做成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所以人们十分喜欢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如清洁工人为了给大家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辞劳苦地工作,白衣天使尽心尽力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挽

救生命,边防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离开亲人......啊!他们不正是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蚕吗?然而,也有些人自私自利,贪脏枉法,只为自已不为他人,如贪官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小偷危害社会,而他们就是一只只可耻的蜘蛛!相对于蚕,难道这种行为不卑鄙吗?

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有这样无私奉献的“蚕”,这些“蚕”为人类能生活得更好,不惜付出汗水甚至生命,他们的伟大,他们的高尚,我们应永远记在心中。对于蜘蛛,他们的卑鄙龌龊,令人们难以启齿。

下载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庆龄、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名人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四光的小故事

    篇一: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年轻时他曾被派往日本学造船,派往英国改学地质,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不为国外优厚的待......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篇一: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

    李四光的成长故事

    李四光的成长故事 李四光(1889—197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

    列宁的故事

    列宁的故事:戒烟 列宁是从17岁时学会吸烟的。他的母亲玛丽娜十分担心他的健康,因为列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身体并不十分结实,就劝他戒烟。母亲对列宁列举了吸烟对身体有害的种种......

    宋庆龄的故事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

    高尔基的故事

    高尔基的故事 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

    高尔基的故事

    高尔基的故事 1.高尔基因祸得福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

    高尔基故事[五篇]

    高尔基 高尔基(1868.3.28---1936.6.18)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