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快速复习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产生的根源。
(2)理想的特征
①实践性:通过实践产生、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②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③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联系;
④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⑤实现可能性
理想的类型
从性质和层次上分:
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崇高理想,一般理想
从时序上分:
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从对象上分:
①个人理想,②社会理想
理想的类型:从内容上区分
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其确立和改变都必将对人产生重大影响)
②多样性: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④亲和性:志同则道合,德同则相聚
⑥导向性:一经确立,指导言行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举例:孔子、华罗庚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举例:司马迁和《史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应然和实然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自信和毅力的来源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复习要求
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报效祖国;了解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复习重点
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二,知识方面的重点是正确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掌握如何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容。
复习难点
学习爱国主义的关键是将爱国之志、报国之情转化为效国之行,也就是如何在实践中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爱国主义基本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一层含义:爱国情感。2000人共同演绎“善意的谎言”——长春失明小欣月到北京天安门观看升国旗的心愿
第二层含义:个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内涵——归属、认同、荣誉。
第三层含义: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最后: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至尊的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1)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反映的就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之间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自己的同胞与爱人民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意志决定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的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人们的心连在一起。爱民族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传统。一个真诚的爱国者,必定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人。
(4)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3、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爱国的具体内容、形式、范围等都必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爱国主义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古代爱国主义:缔造、捍卫国家统一,反对诸侯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发展生产,反抗阶级压迫。
近代爱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发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
现代爱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阶级属性和社会制度的抽象的国家。在什么情况下拥护统治阶级及其实行的社会制度是爱国行为呢?
爱国并不是要维护祖国一成不变的僵死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制度,而是热爱由先进阶级统治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行先进社会制度的祖国。
(3)爱国主义是一个普遍原则
爱国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一条普遍性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爱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的需要,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是发展经济、创新文化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实践活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看《东京审判》,谈观后感。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景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许多为民族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中华民族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颂。
伏清白以死直的屈原、誓死不降匈奴的苏武、爱国诗人陆游、民族英雄文天祥。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要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表现出同敌人血战到底、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英雄气概。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在中华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所一致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民族品格和优良传统,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之中。今天,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集中整个民族的智慧来谋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如胡锦涛指出:“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感到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题词)。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团结统一,国家就强盛安宁,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历史的真实景象,已牢牢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之中。因此,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绝不会有丝毫犹豫和退让。骨肉离别和纷争,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只有骨肉团聚,祖国统一,才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八条“****”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新的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港澳台以及广大海外同胞,激发起爱我中华、建我中华、强我中华的爱国热情。“人心齐,泰山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多少代人所企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材料
绪论部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在你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中有何认识和体会。
(1)从中学到大学,具有很大变化,大学新生要认识到这些变化。(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5)特别重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化理想为现实的思想基础。(2)执著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必备条件。(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4)勇于实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3.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
(1)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复兴大业继往开来的迫切需要(2)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3)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决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
2.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承担历史使命?
(1)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大学生应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4)大学生应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第一、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第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第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第一章:
1.简述信念的含义及其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有了信念,就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2.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的条件是什么?(1)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2)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
(3)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3.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1.如何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
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理想。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共同理想,既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内容,又包括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幸福的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内容。
(2)憧憬美好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表现; ②远大理想决定和制约着共同理想的方向; ③共同理想加速或制约着远大理想的实现。2.如何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现为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矛盾。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1)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现为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矛盾。
第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第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区别的,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2)在个人理想树立时要做到: 第一、追求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第三、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 第四、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第二章:
1.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这主要表现在:自觉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共同价值基础。(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这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行为原则。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这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华民族有哪些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抵御外辱
3.说说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性。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是统一的:(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发展史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民族感情的认同。
1.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 5 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有了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历经劫难而不倒,始终不屈不挠进取奋斗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有了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迎接挑战,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现实中国的认识;有了对伟大祖国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正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认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形成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志向。
(3)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年大学生,要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掌握过硬的本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有了报国本领,才有了实现报国之志的条件,也才能实施报国行动。
(4)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
大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必须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中,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2.论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道德要求,又是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法律规范。爱国主义的实质是: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4)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性国家的条件下,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第三章: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它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应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应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2.简述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观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统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选择和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一种社会价值意识,也是一种个人价值意识。因此,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既是对以往经验的凝练,又是对社会倡导的人生价值观的认同。人生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它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3.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其中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协调身心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1.试论述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涵义
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②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以世界观代替人生观。
②人生观受制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世界观对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人生观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世界观有积极的反作用。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对世界的看法,具有科学人生观的人能自觉地接受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
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8(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第四章:
1.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1)道德的功能 ①认识功能 ②调节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
①从横向关系上讲,道德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中。
②从纵向关系来看,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
2.简述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社会意识。所谓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道德的内涵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而道德的本质表现出道德的外在特征。
首先,道德是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其次,道德是变动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再次,道德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第四,道德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五,道德是协调性与进取性的统一。
1.论述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及其重大意义。(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 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分析历史传统道德;(2)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坚决反对全面继承和全盘否定的两种倾向。近年来流行的干扰我国道德建设的几种错误思潮:
①文化复古主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
2.论述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1)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1.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持环境,遵纪守法 1.联系实际说说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2)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3)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
(4)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5)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2.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答案要点】
(1)社会公德的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持环境,遵纪守法
(2)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3)联系自身实践 第六章:
1.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 11 道德不仅指一种行为要求,而且还包括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维护的是社会秩序或职业秩序。
2.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1)增强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
(2)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3)调整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调整职业生活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1.试述职业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是衡量职业行为范围的准绳,是国家以强制力保护每位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标准,是神圣、威严的,也是无情的,更是不容触犯的,谁若触犯了,便要受到制裁。所以道德,任何职业都要讲;法律,任何职业都要学习、都要遵循。
法律作用于职业应该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职业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法律的作用表现为各级政府及其他行政机关对行业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法律要求从业人员在各行各业中严格依照法律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法律也用强制措施来保证法律规范的推行与实施。“法治”的主要内涵就是强调用法律制度来治理行业,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职业行为。二是从职业本身的角度来说,法律的作用表现为本行业以自身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职业行为。法律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保障了各行各业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义务一致。三是从行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法律的作用表现为调整行业之间的关系。法律既可以保障各行业之间的平等权利,又可以仲裁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行业秩序,以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2.大学生恋爱中应有的态度与道德要求。(1)应有的态度 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2)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第七章: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的主要表现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性;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
4.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一般是一个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该过程应主要涵盖法律的制定即立法、法律的遵守即守法、法律执行即执法、法律是由即司法等环节。法制与法治
1.法制与法治从内涵上而言并不相同。
2.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一般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3.内涵的法律制度不同。法制所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指不加区别的所有法律制度,其中既包括好的法律制度,同时也包括不好的法律制度,强调的是秩序的价值。而法治概念中涵盖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与专制相对,与民主相联系。
4.法制:所涉及的法律现象仅指规则意义上的法律或者说仅仅指静态意义上的规则系统。法治:不仅包括静态意义上合理的规则系统,也包括动态意义上的立法、执法、司法与守法等与法的规则相关的活动和现象。
5.法制并不必然包含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也不必然排斥专制与人治,而法治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一切国家机关及掌握国家权力的主体都要受到法的规范和约束,除了法之外不存在至上的权威,法治排斥人治与专制。第八章:
1.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特征有哪些?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等;
(2)在效力上,宪法的效力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有:
(1)损害事实的发生。(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4)侵害人有过错。
3.根据我国的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哪些?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1.为什么说法律不是万能的?
法律“无用论”和法律“万能论”都是错误的。法律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定的,是不可否定的,但是法律也决不是万能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法律不是惟一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法律规范更不是惟一的社会规范。
第二,那些事实无法确定或者很难确定的关系,也无法用法律调整。第三,法律本身是概括、抽象和普遍的规范,而行为或事实都是千姿百态的,如何适用法律,必须由人们来具体实施,如果没有素质较高的执法和司法人员,法律也不起作用。
第四,法律之所以起作用,还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条件的配合,离开这些,法律就起不了作用,或者所起作用不大。
2.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由国家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1)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适应的;(2)权利和义务是真实的、有物质保障的;
(3)正确行使权利和严格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指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指南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活的特点及其适应。
2、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应树立的形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其意义。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重要意义
2、崇高的理想是什么?
3、如何树立和实现理想?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时代价值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3、大学生应如何成为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4、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何区别?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什么是人生观?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2、什么是人生态度?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什么是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怎样?
4、如何理解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5、什么是人生环境?大学生应如何对待人生环境?
6、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7、如何理解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8、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含义、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5、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及意义。
6、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认识。
7、个人品德的含义、特点、功能和作用。大学生如何加强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意义和手段。
2、社会公德的含义、特征和内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评价及践行要求。
3、如何认识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4、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几部相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1、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3、家庭美德的含义和要求。
4、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了解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运行。
2、如何理解法治、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权威?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以及应如何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考试不作要求)
以上仅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之用,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课后思考题及平时听课笔记、读书积累、时事热点等。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总结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P2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P3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P4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P5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7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 1.“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P13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P14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这四个内涵的相互联系,价值体系的性质,解决的问题。P15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6 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8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P21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2 1.信仰及其两种类型:P23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P26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8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P32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P35)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40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2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7 1.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P48(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49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50(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
⑤自强不息)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52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2 1.时代精神的内涵:P53(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4(①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P56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②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P57
三、维护祖国统一:P58(“台独”)
四、增强国防观念:P59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①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②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P61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63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P65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和人生观:P66(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2.端正人生态度:P67(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68(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P69)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P70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2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3
2.人生价值的标准:P75 3.人生价值的评价(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P76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8 1.走与人们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P79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P80)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2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宽容原则 ④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3(①正确认识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
③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5(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7(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③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0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P91 1.道德的主要功能:P91 2.道德的社会作用:P92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P93 1.道德发展的规律
2.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P94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P95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义”与“利”)。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会自动能动作用。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P99 1.“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返本开新)”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P100 1.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102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107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详解:P108)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109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P111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12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12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P113)
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5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P116 1.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P116(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P117)
2.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120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120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P121(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22(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P125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26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P126 1.继承性
2.基础性
3.广泛性
4.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27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P129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现状(大学生公德意识:P130)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31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P132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P133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P134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P135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36(①《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
③处罚程序
④执法监督)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38(①《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适用范围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③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0(①《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保护环境范围
③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1(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③道路通行规则:P142 ④交通事故处理规则
⑤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3(①《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⑤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146 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P147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与区别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7 1.爱岗敬业:P148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P149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P150
三、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的基本要求:P151 1.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劳动法》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P152)
2.坚持执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P152(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②《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P153)
3.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P153(①劳动者的权利
②劳动者的义务
③公务员的义务
④公务员的权利)
4.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P154(①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②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P155 如: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P155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P156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157 1.2009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P159 1.1977年恢复高考
2.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规定: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高等教育法》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60(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5.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61(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P161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P162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P163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P164
一、爱情与人生
1.爱情的本质
2.恋爱中的道德:P165(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的恋爱:P166(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二、婚姻与家庭:P167
三、家庭美德:P168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P170 1.《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P170(①结婚、无效婚姻
②家庭关系:P171 ③离婚)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P174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P174 1.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75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75)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77 1.我国以宪法为核心,已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P177
2.宪法及宪法相关法:P178
3.民法商法
4.行政法
5.经济法
6.社会法
7.刑法
8.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79 1.法律制定
2.法律遵守:P180
3.法律执行:P181
4.法律适用:P181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1 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P182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P182(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83 ③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P184 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P184 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P185 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P186 ⑦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P186)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P186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P188
二、自由平等观念:P188 1.依法享有和形式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P189(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P189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P190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P190
四、权利义务观念:P190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P191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1(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P192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P192)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P192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规:P193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P194 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P194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P194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P194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P195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P195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P195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P196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P196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P196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P196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P197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P197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P197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P197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P197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如,欠债还钱:P198)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98(①讲法律
②讲证据
③讲程序
④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P199(①学习法律知识
②掌握法律方法
③参与法律实践)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200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人们遵守法律的原因):P200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201(①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202)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203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P203 1.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P204 1.宪法的特征:P204
2.宪法的基本原则:P205(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③公民权利原则
④法治原则: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206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P206)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P206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爱国统一战线):P206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07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209(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10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211
6.基本经济制度:P21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212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212
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宪法权利:P213(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f.社会经济权
g.文化教育权
h.特定主体权利)
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P215(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f.依法纳税
g.其他义务:P216)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P216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P217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P217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P217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P218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218(我国1986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P219)
2.民事主体制度:P219(公民按年龄分;法人:P220)
3.民事行为制度:P220
4.民事权利制度:P221
5.民事责任制度:P222
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P222(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7.合同法律制度:P223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P224
9.商事法律制度:P225(证券;股票;债券;票据;保险:P226)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P226 1.行政法的概念的和原则:P227
2.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P227(领导职务层次、公务员条件)
3.行政行为:P228(①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②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
4.行政责任:P229
5.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P229(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行政处罚法》;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行政复议法》)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P229 1.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P230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P230
3.税收法律制度:P231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P232 1.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2.犯罪概述:P232(①犯罪构成:P233 ②排除犯罪的是由:P233 ③故意犯罪形态:P233 ④共同犯罪:P234)
3.刑法制度:P234(①刑法的体系
②刑罚的裁量:P235)
4.犯罪种类:P236 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P237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1.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民事诉讼的第三人)2.民事诉讼程序:P238(①审判程序:普通程序、特别程序
②执行程序)
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P239 1.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P239(在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成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2.行政诉讼程序:P240(①起诉与受理
②第一审程序
③第二审程序
④审判监督程序:P241)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P241 1.刑事诉讼法概述:P241(①刑事诉讼参与人
②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P242 ③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诉讼:P242)
2.刑事诉讼程序:P243(①立案和侦察
②起诉
③审判程序
④执行程序)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节制度:P244 1994年我国颁布《仲裁法》
1.仲裁概述:P244
2.仲裁程序:P245(①申请与受理
②仲裁审理
③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3.调解制度:P246(①人民调解
②行政调解:P247 ③司法调解:P247)
如何做个“四有”新人:P248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要点
1、绪论
新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第一章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得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感情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态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的相互关系及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的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的实现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第二章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内涵: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内容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何要坚持和宏扬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体现,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时代精神及其核心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3,维护祖国统一。4,增强国防观念。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4、第三章
人生观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内涵 人生价值的标准及其评价 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
5、第四章
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主要功能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6、第五章
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的两大主要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法律在公共生活中的五大作用 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调整公共生活的法律有哪些 游行示威的申请和不予许可
7、第六章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调整职业生活的法律有哪些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公务员法》《检察官法》《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人民警察法》等。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结婚的法定条件、手续、离婚
结婚:条件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到法定年龄。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4,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亲结婚。5,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手续:符合法定条件的还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离婚: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8、第七章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时候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七部门三层次)
七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三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立法、守法、执法、司法)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新国家安全观的包括哪些方面 法律思维的含义、特征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9、第八章
宪法至上的观念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民法基本原则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民事权利制度中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责任的种类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刑法三大原则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故意犯罪的几种形态 排除犯罪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主刑与附加刑
仲裁与调解制度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