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

时间:2019-05-15 09:1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

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有哲理的教科书。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不可能胜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神圣职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史,是为了明今。中国曾经从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国,落后成为一个饱受欺压的国家,确是诸事无常。但那种“唯我独尊”的大国之心与随之而来的消极学习心态与低下的学习效率,明显成为旧中国停滞不前的原因。沉迷于自我过去的成功模式,殊不知世事早已变更,时代不断发展,最终只会惨败收场。当时这个已昏睡百年的帝国被洋人的枪炮惊醒,从此不情愿地被人卡着脖子、步履蹒跚地拖进现代化的角斗场,从而与其过往的悠久历史产生一个深刻的断裂。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有一定的觉悟,于是在一些仁人志士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带领号召下出现了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现以1898年戊戌变法为例做深入剖析。甲午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变化。国人的盲目自信被残酷撕裂之后的痛苦、耻辱、无奈和悲愤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氛围。基于对民族危机的认同和深刻感悟,国人心中内隐着复仇理念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渐浓烈,思想启蒙开始启动,维新思潮渐成时代强音。清廷开始了新一轮的自我调整,朝局逐变,这些都给后来的变法做了铺垫。国人对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急迫感的认同,加之民族危机进一步不断加深的刺激及由之而来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合力,最终催生了1898年的“百日”。然其103天的昙花一现又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思。其失败原因论者颇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个人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中心任务,1895年以后的日月,救亡更是成为国人的主旨,正是在它的引导下,对救亡思虑的急切----左倾心态及由此而来的超前变革,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夭折。下面仅就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

变法是一场深刻的涉及到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阶层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重新配置的社会变革,因此要变法就必须唤醒相关阶层人士,作广泛的社会动员,寻求自己的支持力量,以求变法的顺利推进和最终目的的达致。但是,就戊戌变法而言,当时变法的思想准备却是不充分的,维新派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承受能力和自己的社会动员能力却没有科学、清醒和足够的认识,并且没有动员起来应有的和足够的社会力量来支持自己的改革行为。

1、变法理论缺乏现代社会变革理论所要求的“科学性”。

维新派变法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康有为的两本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度考》中,前者旨在破旧,后者旨在立新。这两本著作对传统儒学可谓是空前的“翻案”和“革命”,刊出之后,犹如思想界之一大“飓风”引起巨大震动。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打出了托古改制的旗号,其本意是想减少变法的阻力,为变法寻找依托,但其结果却与设想大相径庭。

2、变法的理论宣传有很大局限性。

戊戌变法时期无论是思想界、士大夫阶层还是广大民众阶层,维新派对其的思想动员都是极不充分的,变法缺乏足够的和深厚的思想基础。

3、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康、梁等维新派急切高呼变法,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与列国并立的竞争感和变革图强的变革观交织在他们心中,他们期望中国“速变”、“全变”,在几年的时间里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自强和发展之路,很显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二、变法行动上的激进

如前所述,戊戌变法的思想准备不足,百日维新本质上是被尖锐的民族危机呼唤出来的。一次历史的偶然催生了还没有成熟的必然。随着甲午的战败,无论是对于激进派还是保守派,自强都成了普遍的概念,“与其赠他族以拒改革,不宁亟改革以拒他族之逼”的改革意识也成了上下的共识。基于对民族危亡的感触和国强民富的渴望,改革者图治心切的左倾心态在百日的新政中表露无遗。

1、变法内容过于宽泛和超前。

光绪帝大刀阔斧,广泛的裁撤冗员闲衙,从中央到地方大裁大撤,强行查封,没有做足够的思想工作,实际上也没有妥善解决被裁人员的出路,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引起了被触势力的强烈不满。

2、变法步骤的急躁冒进。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在103天的时间里,雪片似的颁布了一百多条诏书谕令,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这种四面出击不分轻重缓急、齐头并进的改革措施,如大雨倾盆浇得人们无所适从。

3、关门主义的策略方式。

甲午战后,“变”成为中国历史思想发展的主议题,统治集团中的许多人都开始严肃思考这一问题,都认识到了“变”的必要性,存在的是对“变”的举措、范围和程度的分歧和估量。但是,维新派却并没有把这些潜在的同盟者转化为为己所用的支持改革的坚实力量,而却把这些潜在的支持力量过早的推到了反对者的一方。

总之,在变法过程之中,维新派有的是对“变”的必要性和美好前程的思量和强调,但是对于“变”的具体举措却缺乏应有的深入的、成熟的思考和统筹规划,其变法战略与具体操作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百日维新是在变法理论准备不足,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的情况下,基于满腔的爱国之情和民族危机不间断的刺激下过早诞生的。改革者对变法的艰巨性、复杂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未能掌握实权的前提下,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策略失当,未能把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改革的力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及灵活可行的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结果这种救亡主旨下的左倾心态及由此而来的超前实践,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是一次有充分理由和改革氛围,但却无坚实社会基础和力量的超前变革。

思想的禁锢,导致从上层领导及精英分子到普通大众没有一个超前的思想,没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虽说清政府无能,但说到底清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其实每个都没有像其他朝代中出现的那些无能的昏君,还出现了像康熙这种雄才伟略的一代明君,但其实中国从康熙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会走上一条衰败的路,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在走向强盛,而我们还在感慨自己是天朝上国。以至于在鸦片战争到来以天朝上国失败结果,尽管这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西方的优势和强大,想通过各种方法来改良自己的国家从而达到救国强国的愿望,但这些少数人没能通过他们的努力来改变国人的思想,而且他们的一些改良根本在中国就行不通。

所以,造成近代中国屈辱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形成的这种整个民族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各项事务的行动缓慢。清朝由满族统治,虽说在早期的统治过程中,从最高层的皇帝八旗领导都是很英明,但从清兵过三海关就注定了中国不会从要崩溃的晚明走向一个更加开放富强的国家,即使后面出项了康乾盛世,那也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的表现。因为从早期的汉人反抗清政府到后面的汉人在清政府占据很强的地位(镇压太平天国时期及以后),满族重臣与汉臣始终没法融合在一起为国家效力。整个国家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那能有国家的强盛。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必须牢记中国历史,承担起中华复兴的伟大使命!因为放眼今朝,停滞不前便是落后,因此,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尤其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之侵略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之侵略屈辱史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领导的虎门销烟。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

(1)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5、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战国家:英、法。(雨果说过:两个强盗闯入夏宫)

3、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主要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威海卫战役

2、《马关条约》,签订人: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

(1)割领土: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2)赔巨款: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3)增四埠: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设工厂: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1、背景:义和团运动

2、八国: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

3、《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2)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篇:中国屈辱感想

中国屈辱感想 文华国际 初二(1)班 王夏欣 微风轻拂,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在今天却无法轻松的享受这样的美景,感受大自然这优美的风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有日本三个那么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只有三天,三天哪,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7817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微风依旧轻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海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同学们,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将化作为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每个龙的传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我们将牢记这一天,让我们在振臂高呼: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我中华!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

??■齐卫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她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承接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与中国齐名的四大文明国家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都经历了与中华民族同样的衰落遭遇。19世纪末,英国作家卡彭特在《文明之起源及其救济》一文中断言,凡是历史上极盛之民族,都难逃由“炎热最高之度,寝假而贻其民族以永世削弱之运焉”,该文对由辉煌而衰落的民族能不能重新振兴作出了否定的结论。1840年鸦片战争使一场世纪性的民族灾难降临中国,西方列强发动的对华侵略终结了东方文明曾经长时期领跑世界的先进地位,中华民族由此饱受落后挨打的耻辱。爱国志士仁人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前仆后继迈上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历程。他们坚信,只要落后的中国求强自富,奋起直追,是完全可以“媲迹欧美”甚至“驾欧美而上之”。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响亮地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指出:“大家同心协力来救国,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反贫为富,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他终身期盼“使我中华民国数年后在地球上成一头等强国”,表达了努力使中华民族强大起来的志向。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现实一次次打破了爱国志士仁人复兴中华民族的愿望,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取得一些微弱的进步之后就陷入困境。中国社会需要寻找新的社会力量、先进理论和开辟新的民族振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就是适应这样的历史需求应运而生的。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的转换。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蜂拥而立,色彩斑斓,活跃于政治舞台,但实践证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政党都担当不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她所举起的思想旗帜、表明的政党宗旨、揭示的奋斗目标,显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承接。历史催生中国共产党的同时,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移交到她的肩上。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创造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应该怎么走?这是爱国志士仁人始终在探索的问题。一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将思路集中在学习与武器相关的军事技术上,以为拥有了“坚船利炮”就可以强大起来。后来有人提出“商战固本”的主张,以为发展工商业是立国之本。再后来又将视线转向制度变革,以为只要将西方议会、宪政、政党那套东西搬过来就能使中国改变面貌。“军事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先后作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而引起许多人的热衷追求。然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堵塞了这一条条路的通道。历史昭示中国,在丧失主权、遭遇外来侵略、备受封建压制、频发军阀混战的社会生态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画饼充饥的幻梦。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只有首先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前提。党建立以后,开展以革命为价值中心的历史实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奋斗,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组成部分。前些年有过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革命带来的只是破坏的结果,宣扬所谓“告别革命论”。这种观点抹杀中国历史的客观现实,无视中国革命的发生规律,十分有害。检验一场革命对于社会的价值,关键看它在解决国家和民族最迫切的问题中作了什么贡献,作出多大的贡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离开这个问题,什么国家工业化、社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等等一切都是空谈。不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笼罩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将永远是黑色阴霾,中国人民永远看不到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以革命为价值中心的历史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确道路,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智慧续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新的征程充满荆棘。100余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长期的战争破坏,使中国元气大伤。经济文化水平低下的落后现实,使国家建设举步维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打压、经济封锁,造成重重困难。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相信和依靠人民,不断推进国家建设,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1949年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基础,在国际上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压制的环境下,建立和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不断取得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这些不容抹杀的成绩,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满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1955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全国党代表会议上讲话中提出“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正式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令中国人民倍感振奋。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因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党在历史实践中发生了一些失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遭遇了曲折。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心愿,促使急躁情绪的产生,脱离中国国情、偏离正确思想、违背客观规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损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如同近代中国爱国志士仁人在探索民族振兴之路上经历的迷茫一样,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探索中,也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不同的地方是,历史上爱国志士仁人没有能够从探索的迷茫中走出来,中国共产党则以汲取历史教训的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新的道路。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展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党中央领导人民共同铸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辉煌,从而赋予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新的强大生机,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发展史无前例,被世界视为奇迹。1978年到2011年间,我国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在现代化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举世罕见的情况下,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1979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00亿,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神

五、神

六、神七成功升天显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世界水平,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露出来的光明增添了党和人民的前进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越走越宽广。党和人民深刻认识到,现代潮流下,一个民族的世界地位并非完全由经济决定,单一的经济腾飞不足以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政治文明、文化水平、国民素质与经济繁荣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21世纪以来,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全面推进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建设,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建设,所有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和有效保证。振兴中华,赶上世界发展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夙愿。距离中华民族被甩入世界落后行列的那场鸦片战争,至今已经170年。中国花了10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在经历艰辛探索之后,党领导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将从事实上推翻由盛而衰的民族不可能复兴的预言。(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如何看待该影响/

影响:——入侵,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侵华有功”,(看法)只是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目的只是掠夺,;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鸦片战争后,签约(不平等),政治上:主权,领土;经济;海关,经济;文化;传教,班医院,学校,麻痹思想;侵略过程:无恶不作,精神损失和伤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人民的反抗侵略斗争,沉重打击帝国势力和她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图谋;B,反侵略斗争,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爱国斗志;C,凝聚了名族凝聚力,加强了名族团结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两者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关系:A,相互交织,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名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为主,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C,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势力勾结,用战争意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中国人民多采取用内战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对势力,斗争矛头直指封建政权,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次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A两大任务相互区别,相互联系B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C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4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A社会政治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5太平天国的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管理,25户为一两历史价值: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力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缺陷: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认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没有商品交换,决定公平资政新篇内容:(政治: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法规;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奖励科技发展和机器制造,提倡雇佣劳动制;思想:建议建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主张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止鸦片输入历史价值: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局限: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实现6近代那么斗争失败的原因: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方案;B无法克制和制止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现象的滋长;C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7马关条约内容:A割让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B赔日本军费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港口,D允许日本仔通商港口投资设厂。8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评价其贡献于局限性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贡献: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尝试,是近代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是中国走上富强:办军用,民用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办学堂,派留学生,对培养人才有积极作用,冲击封建思想局限:封建衙门管理制9维新变法的背景,内容,历史贡献和改良失败原因背景:A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B甲午战争惨败,造成新的民族危机,激发名族觉醒,C内忧外患,文化冲击中人民形成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向皇帝上书,经济:奖励能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军事:采用西法练兵;文化教育: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建立高校,各地建立小学堂历史贡献:A—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改良失败原因:A顽固势力强大,极度反对变法;B维新派本身存在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0近代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A民族革命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B清末“新政”破产—重要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成为革命阶级的基础和骨干力量11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成功: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被袁世凯篡权,名存实亡,社会性质还是双半社会,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2,中国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召开中共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会政治状况的分析确定当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她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双半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13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主题:民主,科学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在五四后的百家争鸣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A中国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信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名族,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名族独立;在民权中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民生平均地权,节约资源,改善工农生活状态(联饿联共扶助工农)

16八七会议 1927.8.7 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提出注意军事,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和正对改变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错误。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前进一大步,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遵义会议内容:中国政治局,1935.1.15-17,遵义,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同意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博古,离得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意义: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共,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中共的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内容:1949.3 中共河北平山西柏坡规定当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弯角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央农业国转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意义:为中共在政治方面指名了方向,推动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建设,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1830 年代前期中共内“左倾”原因,主要观点和实质原因:A八七后党内一直存在浓重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清理,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够,不善于把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观点: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名著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江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军事上实行进攻冒险主义,防御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19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A中共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空前的团结 C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基本经验:A全面原界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B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奋进的精神动力,C体感综合国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的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

20,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A国正是抗战主力B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计划,C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D国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E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上的影响力,F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条件21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政治: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2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三种建国方案: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是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大资产统治,使中国继续双半老路B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边是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家。两个中国命运:A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难以实现;B脱离了中国实际,得不到拥护,C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机器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的选择23评价抗战胜利后的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改良资本主义,但不准官僚买办资本横行。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实质是旧三民主义的道路

24,国民党政权崩溃和中国革命生离的原因A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支持B中共的英明指导和和广大党员的献身精神,C国际无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25,新三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坚持革命武装斗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下载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根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

    中国历史 (1)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

    中国近代史

    丰岛海战 1894年夏,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为防范日军进犯,清政府令清军进军平壤,并雇佣英国商船运兵渡海。7月25日,清政府护送入朝清军的“济远”、“广乙”、“操......

    中国近代史

    名词解释: 1、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

    中国近代史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旧)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3分)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

    中国近代史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a 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b 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行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

    中国近代史

    第十讲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毛......

    中国近代史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

    中国近代史

    1、新文化运动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