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时间:2019-05-15 09:3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初步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啊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另一方面,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的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上有三个角。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四)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

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

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七)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学会了画角。(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拓展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师:第3个为什么不是角?

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

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们一面小红旗。

(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

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_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

师:在这位同学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有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水、近处高大的树木(边随音乐说,边出现画面,最后停留在交叉的树木上)。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有角。因此,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感知角 —找角—摸角—画角—分辨角—做角、玩角—创造角等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及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的角,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为下节课认识直角做好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4、学情分析

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教法:

尝试指导法。

教学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图钉、硬纸条、剪刀、扇子等。

学具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猜猜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什么?

生1:可能与角有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因为老师让我们带了三角板,我想可能与角有关吧。

„„

师:在生活当中你看到过或听说过哪些角吗?

生2:硬币上有角。

生3:红领巾上有角。

生4:三角板上有角。

„„

师:硬币上的角和我们今天学的角可不一样,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角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说给同学们听。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生2: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

师: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联系实际,感知角

师:角特别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老师带来了几幅图,你们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钟表、剪刀、饮料吸管、窗户等图片,指几名学生找角,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上的红色线闪烁显出角。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把藏在物体里的角都找出来了。

2、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藏有角?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一看。(生活动)

师 :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从实例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摸角(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先摸一摸再看一看角是怎样的?

生1: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生2: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

生:一个小圆点。

师: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顶点”,课件出示小圆点,这就是一个角了吗?

生:不是,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演示)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实物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隐去实物图出现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4、画角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请拿出三角板,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指几名生上黑板画,画好后让生评价。

5、分辨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怎样的?帮我辩一辩哪些图形才是角家族的朋友?

下面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为什么?

生辨认并说理由

师:了不起的小法官!刚才同学们已经会画角了也会辨认角了,你们会做角吗?

6、做角玩角

拿出准备的硬纸条和图钉开始做角吧,做好以后再玩一玩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生活动并玩角)

师:说说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根塑料带张开一些角就越大,合拢一些角就越小。

师:怎样用数学语言说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角的两边拉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拉开的小角就小。

师:你们真会发现。老师也带来了两样东西请看看吧,出示扇子、剪刀演示。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7、猜角

师:看看谁能猜出这两个角的大小?

师:究竟谁大?生猜后课件动画演示两个角的顶点和边重合,发现角一样大。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8、创造角

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那么你们会创造角 吗?请拿出准备的圆形纸片,看看用哪些方法可以创造出角?

(生活动,有折、有剪、有撕、有画„„)全班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巩固拓展

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下面的图形个有几个角?

2、摆一摆两根小棒能摆出几个角?三根呢?你们能用自己的身体表示出一个角来吗?

3、一张长方形的纸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深度的练习设计,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升华主题,欣赏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在数学中被广泛应用,古今中外许多建筑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神奇魅力吧。

(伴随悠扬的音乐欣赏古建筑)

设计意图:欣赏古代建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增强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对老师满意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角的形状,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学会了画角。今后,我们将会学习更多关于角的知识,在角的王国里探究更多的奥秘。回家以后,找一找家中的角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生活初步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知道角

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画角。在动手操作、观察中提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新知: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呀,到处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中的角。

(板书:角的认识)

2、同学们,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角?生:----有角

※角在哪?你给大家指指,我明白你的意思,咱们一般这么指角(规范指角,师手势)再来试试

※注意出现不是角的----是角吗?待会你就知道了——记旁边

3、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角,那屏幕上的这三个图形你能找到它们的角吗?看看谁能找对找全!

生:我觉得----有几个角,指时注意手势

出示:领巾 剪刀(剪尖是角吗?记旁边)三角板

看好哦,我现在把它们漂亮的外衣去掉,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二、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顶点

①你观察一下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都有三个尖,每个角都有一个点

②师:刚才你们所说的这个点、这个尖就是角的顶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③说到顶点,咱们一起拿起三角板来摸摸角的顶点,你有什么感受?

生:角的顶点都是尖尖的,有点扎手

师:顶点是尖尖的,记住这种感觉。边

2、介绍边 顶点

①你还发现了什么?生:一个角有两条直线(1个)边

师:和顶点有什么关系?——从顶点出发

②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

③现在拿起你的三角板,摸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受?

生:平滑,直直的 师:两条边得是直直的

④还记得怎么指角吗?——这就是这个角(手势)

3、引出定义

所以说:一个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但是这两边是随意的两边吗?

那这个图形是不是角?

师:为什么?

那应该是怎样的两条边?

生:从一个顶点出发

4、反馈

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仔细看,老师再画2个角,你能不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叫一个同学来指。

回忆老师刚才是怎么教你们指的顶点和边

生:这是一个顶点,这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师:角在哪?(手势)这儿就是一个角

谁还能指出另一个角的顶点和边?其他的同学伸出手来和他一起指。

师:这儿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所围成的角

5、从抽象回到生活中的角

那现在你再看看上课时你们所说的(副板书上的内容)是角吗?

那咱们教师里有没有存在角的物体?谁来给大家指一指?注意怎么指教?

提前准备:五角星 讲台 三角柜 桌子(上边叫角吗?)

6、练习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唐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信心吗?

好,接受挑战吧!

判断下面的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①选出是角的序号,它们为什么是角?——画上红圈

师总: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

②谁不是角?为什么?生——我认为—不是角,因为。。。

三 标角号

1、那这么多的角,为了把它们区分开,要在角上做个记号。

通过你的自学,谁来说说该怎么给角标号?

师总:从角的一边画段弧线直到另一条边为止,表示这儿是角。

注意它的位置,不要太靠里,也不要太往外。

这是黑板上出现的第一个角,在旁边标上数字1,表示这是角1,跟我一起读一读:角1。(板书:读作:角1)、其实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看上面斜、下面平,再标上号码1就同样可以表示角1了,伸出小手写一个。(板书:记作:∠1)∠读作角

表示角

2、角3时,只要改换数字就行了,前边的符号不变。边

顶点

(1个)边 ∠1

3、老师黑板上的两个角还没有标号呢,下面请两位同学来给角

2、角3做标记,并在下面用角的符号表示出来。其他同学别着急,拿出发给你的这张纸,上面也有这些题,你们在底下给他们标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呀?(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2)同桌讨论、交流。(3)师引导学生说出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今天杨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想找个害羞的这位新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找找看。(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时钟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从主题图中让一名学生指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2、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谁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样?

用手摸一摸我们折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用尺子沿着边画,两条边画得不一样长。然后拿下折角。师边说边板书:顶点、边、边。)

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个图形,说说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师拿出活动角)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玩一玩,好玩吗?(好玩)我们先做一个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些吗?再大一些。你能让角变小些吗?再小一些。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师生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

你为什么认为第一个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你能试着画一个角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说说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画完后在小组里互相欣赏。

谁愿意把你画的角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三、课堂小结

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再打开书第38—3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四、应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一单元即将学完,只剩下用三角尺拼钝角没有上,回顾已经讲过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心里有很多疑惑与思考,怎么我们成人觉得很简单的内容,一番新授下来,到学生那里却是问题多多呢?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觉得我的设想是很好的,只是实践起来让我很失望。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找角、指角、折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针对这几个环节,我做了以下思考:

首先,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从学生已经认识的五角星出发,让学生说出老师本节课要给表现好的学生什么礼物?学生说是五角星。为什么你叫它五角星?谁能来找给我们大家看看。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我注意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礼物,因为我觉得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

其次,我设计同学们在教室里找角这个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指角这个过程,我一味的让学生按照我的意愿来指角,其实这个时候学生对角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然后我又比较生硬的画出了几个大小不同角,让学生看看角的样子。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我应该把学生指出来的角画在黑板上,这个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折一个角,举起来大家判断是不是角。再通过摸一摸充分的感受一下角的特点,进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指一指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做练习判断是不是角。充分的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我感觉这个地方设计的比较好。如果在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灵活处理,不是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会更好。如: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找找哪儿有角,然后把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指的角都是物品上突出的点,我发现后,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孩子们指完后,我故作认真地说:“噢,老师明白了,同学们眼中的角原来是这样的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角吗?”孩子们一看,都笑了.”见此,我马上追问:“那你们认为角是什么样的呢?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生再指,这次,孩子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点,同时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角的特征可真谓印象深刻了。

再次,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角,发现有两个角是一样的,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接着又认识的直角。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直角的特点,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认识直角符号。使学生清晰的认识了直角。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语言有时候表达不够准确。这个我以后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表达。

最后,通过说说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认识到角无处不在。练习其实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判断、找角、比较和用身体表示角的习题,但考虑到如果这么平淡的出示,孩子们一定兴趣不高。所以我以学生们喜欢神话故事和乐于挑战为出发点,设计了“火眼金睛孙悟空”和“看谁速度快”两种形式,结果孩子们做得兴趣盎然。

对这节课我做了深刻的总结,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之处。我的失败在以后的路上要尽量减少,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更大的成功,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篇:角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

(媒体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媒体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

(一)6×5×2+6×4×2+5×4×2

= 60+48+40

= 148(平方厘米)

解法

(二)(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

(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

(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

(一)改变成解法

(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探究活动

小小设计师

活动目的

1、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形式

每4名学生为一组,分小组设计.

活动题目

纸箱厂要用硬纸板制作立方体.用下面的六个正方形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平面图形经折叠后正好能构成立方体,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你设计不同的立方体表面展开图.

参考答案

在立方体展开图的设计中,为了使图形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我们称立方体展开图中最长的一条为主干,这一条如果由四个正方形组成,就称主干为四方连,同样主干有三方连,二方连等.这样,我们把展开图分成以下几类.

(1)主干为四方连.

(2)主干为三方连.(3)主干为二方连.

【思考】立方体展开图中是否有主干为五方连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现“立体——平面——立体”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2、通过展开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初

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师:四川德阳的两位同学在春节的时候,给我们寄来了贺卡,我也为这两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长方体的相册,里面有我们班每个同学的照片。

(出示相册)

师:我打算将这份礼物设计一件精美的外套,为了不浪费,我想请教同学们:你认为包装纸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要包装我手中的礼物

要考虑到哪些问题?(生1.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 相册6个面的总面积是多少 相册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示课件 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前面和有侧面的面积吗?(课件)要求相册6个面的面积 这就要用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研讨

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出示桔子 你知道桔子的表

面积指的是哪里吗?说一说。橘子皮就是橘子的表面积

老师: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

学生回答

那正方体呢?

课件

板书: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得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我们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如何来求他们的表面积?现在请同学选取任意一个长方体或12张长方形(包括两张正方形)纸板,通过量一量,剪一煎,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把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转化为就知识,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想一想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形式不限:看那一组想的办法多,要求1如果需要测量,数据请保留整厘米数。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区分并标识长方体的六个面和12条棱。现在同学们开始操作。哪一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拿着手中的长方体纸盒及记录到前面演示。

学生1:我自由选取的长方体,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先用6 ×2得到前面的面积,再乘以2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接着用6×5得到上面的面积,再乘以2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再用5×2是左面的面积,乘以2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就是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

面积。

学生演示完,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你思路清晰、演示准确、表达流畅,找到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哪个组是这么想的,把成果展示出来。师:你们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数据也不一样,可你们为什么把

这些算式放在一起呢?

学生同过观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

高×2+宽×高×2。

板书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生2:我是这么想的: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以把6个面分成两大份,每一份的面积相等,用前面、上面、左面的面积和乘以2就得到了长方体表面积,我们组选用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是:(8×6+8×3+6×3)×2。

师:表达得非常简练,理由讲得很清楚。还有哪个组跟他们想的一样?

也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

生:老师!这几个算式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用(长×宽+长×

高+宽×高)×2。

师:看你的概括能力多强,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板书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生3: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这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剪下来,剩下的四个面连成一个大长方形,再把这两部分的面积相加。

师:这种方法书上都没有提到,你们组真有创意。谁听懂了?谁上来

再给大家演示一遍。

又一名学生演示,不同的是剪下来的是左右两个面,连成的大长方形

是上下前后四个面。

黑板上又留下了两个学生的成果。

师:这种方法确实很独特,了不起!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师:小小的长方体经过你们的剪、拼、摆,通过你们的探究活动,奥秘终于被你们发现了,在这三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中,你喜欢

用哪一种?跟同桌说一说……

生5:我的长方体学具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师:你计算的很准确!你的长方体学具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师:小小的长方体经过你们的剪、拼、摆,通过你们的探究活动,奥秘终于被你们发现了,在这三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跟同桌说一说……

四、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

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

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

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师:利用正方体学具快速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1:4×4×6,我用4×4求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

就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

生2:还可以列式为: 训练反馈

长方体表积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刚才我们要知道包装一个包装盒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就应用了这一知识。现在王红要做一个礼物盒,我们一起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五、深化提高,综合运用

师:谁是小博士?把一个长10m,宽3m,高2m的长方体木块分成3个小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多媒体演示)

现在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甲):沿高的方向竖分(与左右面平行,多媒体演示)增加了像左右面一样大的四个面。增加的面积是3×2×4=24m2。生(乙):也可以沿长的方向横分(分前后面平行,多媒体演示),增加了像上下面一样大的四个面。增加的面积是10×3×4=120m2 生(丙):沿宽的方向竖分(与上下面平行多媒体演示),增加了像前后面一样大的四个面。增加的面积是10×2×4=80m2。

师:太棒了!不愧是小博士。

总结 :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的而很认真,请同学们回家后每人做个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礼品盒,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把你对母亲的浓浓的爱意,装在这个精美的纸盒里,献给自己的妈妈。

关于作者

刘相侠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中国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08-05 16:16:18| 分类: 默认分类 阅读1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中国小学网 点击数: 174 更新

时间:2007-3-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6页例3。<--#endeditable-->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2.(l)图中告诉了长方体的什么?

500)this.style.width=500;“ tppabs=”http://211.100.20.173:8009/b1002/ku/js/jx/10012.files/untitled-14.gif“> 要求前面或者后面的面积,需要用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用9厘米、3厘米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怎样求?如果要求左面或右面的面积,需要用哪两个条

件,怎样求?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2)按要求列式,不计算。

500)this.style.width=500;” tppabs=“http://211.100.20.173:8009/b1002/ku/js/jx/10012.files/untitled-15.gif”> 3.(出示长方体教具)请同学生们看,这是什么体?它有几个面? 如果没有上面,(同时去掉上面)要求它的表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是哪5个面呢? 如果没有上、下面,(再去掉下面)又是求几个面的总面积,哪几个面? [说明:以上复习题的设计,突出了逻辑性和灵活性。为学生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埋下了伏笔。]

二、新课教学

1.揭示课题: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2.例3:粮店售米用的米箱(上面没有盖),长l.2米、宽0.6米、高0.8米,制作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

平方米?

(1)读题,说出这道题的题意(或己知条件和问题)(2)要求用木板多少平方米,就是求木箱的什么?这个木箱有几个面?少了哪一个面?

(3)怎样列式?

a.1.2×0.8×2+0.6×0.8×2+1.2×0.6

=1.92+0.96+0.72 =3.6(平方米)

答:至少要用木板3.6平方米。b.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并讲出列式思路)。

(1.2×0.8+0.6×0.8)×2+1.2×0.6(l.2×0.8+0.6×0.8+1.2×0.6)×2-1.2×0.6 [说明:教师让学生审题时,强调题中的隐含条件“上面没有盖”,抓住解答本题的关键,又从不同角度引导,加强

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小结: 通过例3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问题时,首先要判断什么?然后就按照有几个面就直接求几个面的面积或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面的面积的方法来解答。

4.如果原已知条件不变,再增加条件和问题,出示如果木箱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底面不刷),刷油漆的面积一

共有多少平方米?(1)提问:求刷油漆的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自你会解答吗?请独立完成。

(2)集体评讲。(师板书如下)1.2×0.8×2+0.6×0.8×2=2.88(平方米)(1.2×0.8+0.6×0.8)×2=2.88(平方米)(1.2×0.8+0.6×0.8+1.2×0.6)×2-1.2×0.6×2=2.88(平方米)

(1.2+0.6)×2×0.8=2.88(平方米)(3)利用教具演示,验证(1.2+0.6)×2×0.8是否正确:如果把它刷油漆的四个面展开,观察是什么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长方形的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说明:通过上题只改变一个问题,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变换思路,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当学生说出(1.2+0.6)×2×0.8时,教师给予表扬性的肯定,然后教师借助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明白刷油漆的四个面展开后与长方形的关系及计算的简洁性,利用了转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5.看来,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不一定要求6个面的总面积。老师带来一幅图,请看,哪些物体是需要求6个面的总面积,哪些是求5个面的或4个面的总面积的?谁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500)this.style.width=500;“ tppabs=”http://211.100.20.173:8009/b1002/ku/js/jx/10012.files/untitled-16.gif“>

[说明: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求六、五、四个面总面积的物体,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数学视野,而且

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1.只列式,不计算。

(1)农民伯伯要做一个不带盖的正方体水桶,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

平方分米?(2)工人叔叔要做一个长方体烟卤,长宽都是3分米,高10分米,求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一个火柴盒长5厘米、宽4厘米、高1.5厘米,做这样一个外盒至少要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1)5×4×2+4×1.5×2()(2)(4×1.5+5×1.5)×2+5×4()

(3)5×4×2+5×1.5()(4)(5×4+5×1.5)×2()(5)(4×1.5)×2×5()(4+1.5)×2×1.5对不对呢? 请同学们像图一样放置火柴盒,用剪刀沿长剪开,看看是什么图形?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长是多

少?宽是多少?(4+1.5)冬2×1.5求的是什么? [说明:老师在处理判断题时,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说出正常的分析思路,而且紧跟一句”谁还有不同的理由也能说明这道题是错的“,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哪一种判断方法最快“,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老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去发现,相机点拨,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策

略。] 3.希望小学新盖了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工人叔叔要粉刷教室屋顶和四壁。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20平方米。(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每平方米用涂料0.25千克,需要用涂料多少千克? 想一想在实际粉刷过程中,工人叔叔准备35千克的涂料够用吗?为什么? [说明:”在实际粉刷过程中,工人叔叔准备35千元的涂料,够用吗",看似一句无关紧要的问话,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严密和周全的角度,这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4.一个长方体的食品盒长6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在食品盒 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宽度是1.5厘米,贴这样1个食品盒要用商标纸多少

平方厘米?

读题后,让学生讲什么叫接头处。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说明:以变化激趣,在变中找不变,使学生养成多层次思考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最后,教师没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学生不但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一设计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了创造性思

维。] [说明:这节课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产生。这样设计一是通过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发展了他们思维的独特性;二是通过简缩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通过联想,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第三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层意思:首先,学生欣赏一组美丽建筑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角在生活中太广泛了,它无时无刻不在装扮我们的生活,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去创造,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有关角的数学知识;其次,设计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甘寨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

1、例

2、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形象地认识角。

2、教学过程中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圆形纸片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活动角、圆形纸片和三角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小图的房子,让学生说说房子上有那些图形。(指着三角形)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因为它有三个角)指名上台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渗透指角的方法)。那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

1、感知数学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 说说看。学生自由发言。

2、找角

问: 在我们的身边有角吗?请大家找一找,指一指。(注意学生指角的方法)(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平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

3、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2)展示学生折的角。(指名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4、摸角。(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摸一摸自己折的角:

(1)摸一摸自己折的角,教师示范一手握着角的两边,用角去扎一下另一只手的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师:同学们摸得很认真,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2)闭上眼睛摸一摸它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师:我们把直直的边叫做角的边。(引导学生感知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1)师:刚才大家通过摸一摸,知道了角顶点尖尖的,两边直直的,那你能把你认为最漂亮的角描下来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画角。

(3)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角,并进行适当的点评。(4)指名说说怎样画角,教师示范角的画法。

(5)学生按照角的正确画法再次画角,指3名学生上台分别画开口朝左、朝上、朝下的角。

(教学理念:通过掌握角的正确画法,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6)同学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跟同桌说说。指名回答,引导说出它们都有尖尖的顶点、直直的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都是这样吗? 让学生在自己画好的角上标出各部分的名

6、辨角。(完成练习八第1题)

7、数角。(完成练习八第2题)

(教学理念: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

8、做角

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两根带孔小棒,能用这两根带孔小棒做一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手上的角会变魔术呢,快试试吧。(学生自由玩角)

9、玩角。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神奇的角,哪位同学愿意帮忙把角变大一些?(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2)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也变大吗?怎么变?(3)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4)你能让角变得和同桌的一样大吗?怎么比?(把同桌的两个角完全重合)

(5)师:刚才同学们的角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用来做角的两根小棒有没有跟着变长或变短啊?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跟什么有关系呢?(学生有的说有关系,有的说没有关系,出现了不肯定,犹豫的现象。)哦,有不同的意见,好,没关系,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

(6)拿出边长不等而角的大小一样的两个角(红角边长,蓝角边短),让学生找出不同点在哪里。(一个角的边长,一个角的边短)

(7)问:你们认为这两个角一样大吗?(肯定有学生说不一样大)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一个角的边长,一个角的边短。教师现在不要做任何评论。)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

教师把两个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发现两个角的两条边都分别重合。说明这两个角一样大。)

(8)问:那你们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称。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10、比角。(完成练习八第3题)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你学会了什么?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角;学会了画角;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还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教师归纳: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四、能力拓展

1、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剪剪看。

2、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第五篇: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西林区新强小学 王洪波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操作、尝试、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感受生活中的角,理解和掌握角的特点及画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学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4、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及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两根不同颜色的卡纸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们想不想把它找出来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2、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预习质疑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通过预习你有什么疑问?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校园情景图。

师: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谁观察得最仔细。

2、指名到白板前面指出角。

3、自学例1(1)找出图上的角并指给同桌看。

(2)告诉同桌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3)交流汇报

4、课件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的实物图。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5、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6、折一折,摸一摸(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纸(圆形纸)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一个角来?

(2)摸一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角有什么的特点?(先分组说然后在班內交流)

(3)教师总结并用课件出示结论。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4)尝试练习: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课件出示练习题:送角宝宝回家)

7、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刚才折出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自学角的画法。(2)书中对角的画法讲的非常清楚,同学们看明白了吗?请大家试着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

(3)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是怎样画的?(4)教师用课件演示画角的全过程。(4)教师总结角的画法并用课件出示。(5)请同学们按老师的画法再画一个角。(6)学生展示作品。(学生活动:画角)

(指三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8、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刚才用纸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还画出了漂亮的角,那同学们想自己做个角吗?

学生活动:做活动角

(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纸条和图钉,用图钉将两张卡纸条的一端固定,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2)任以改变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小组讨论:怎样操作活动角可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操作活动角可得到一个较小的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

9、展示交流

(1)班內交流,教师评价,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再次理解。

(2)课件出示结论。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大洋芋与小米渣争吵比谁的角大。

四、反馈矫正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判断题。

3、拓展题。

五、小结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任意折两个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教学反思:

1、结合本节课学习者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我采用尝试、探究、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这一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法。新授部分具体分五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从实物入手,让学生感知角的形状。第二层,找生活中的角。第三层,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四层,画角。第五层,制作活动角,利用活动角的大小变化,引出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所有环节由教师制成的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连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形成能力。在学法指导上,自己十分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重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数学交流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不强,自学能力培养不够。

3、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设计,角的大小比较这个难点没有得到真正突破。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初步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使学生学会画角,初步感知与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 3、 初步培养学......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李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38-3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教学内容,第34页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3培养学生......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七个部分进行说课:教学理念,教材、......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