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复习笔记。俞为明 版。[推荐]
★.戏剧: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简单说,即戏曲者,演故事也。
★.戏曲的艺术特征:一,必须综合言语、动作、歌舞等多种表演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其中最主要的是歌与舞两种表演艺术。二,戏曲必须“演故事”,即具有故事情节。这是戏曲有别于一般歌舞表演、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的重要标志。三,戏曲史代言体,不是叙述体。演员必须扮演成剧中任务,以剧中任务的身份来表演故事情节,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情节。这是戏曲区别于小说、说唱等其他叙事文学的重要标志。★.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1.综合性: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表现为:a.综合的范围广,它综合了唱作念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在各种综合性艺术中史绝无仅有的。b.综合的程度紧,戏曲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c.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各艺术因素综合的过程不同,中国是从单一到综合。
2.写意性:a.表现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戏曲作家与理论家们历来都强调戏曲必须表现剧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b.体现在表演形式上,即表演形式的虚拟性。首先,中国戏曲以虚拟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舞台时空与现实生活时空的关系。(西方用舞台布景,中国用演员表演完成)。其次,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手法来塑造舞台形象。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在创造舞台形象时,既不同于体验派,也不同于表现派,不求形似,强调深思。即通过虚拟的、高度变形和夸张的表演手法,讲角色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地方性:地方性也是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国会死一个服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民情风俗、方言土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地区就有一个地区的方言和民歌。3.脚色体制:生旦净丑杂
中国戏曲的脚色制,一方面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设计确定的,即戏曲的脚色,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物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戏曲可以扮演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种各样的人物;另一方面,由于每一种脚色是按照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特征确定的,各种脚色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与表演程式,因此,戏曲的脚色体制,是人物的典型性格与特定的表演形式的统一体。
(1)生,所扮演的为戏曲中的男性形象,面部化妆为俊扮,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大官生、小官生、武生、红生、穷生、雉尾生、老生等。
(2)旦,所扮演的为戏曲中的女性形象。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正旦、小旦、作旦、贴旦、刺杀旦、武旦、丑旦等不同的种类。
(3)净,也扮演戏曲中的男性形象,起面部皆勾画脸谱。根据性格、身份的不同,净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4)丑,所扮演的人物类型较广,既有滑稽风趣而心底善良的正面人物,也有奸诈阴险的反面人物。根据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等,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丑若扮演的为男性人物,则在闭眼间勾丑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
(5)杂,所谓杂,也就是群众演员,这些群众演员因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种类,主要有龙套、武行等。
4.表演功法:四功(唱、念(对白、独白)、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分程式性和散体动作>、打(武打动作,是现实生活中武打格斗动作经过提炼后形成的一些表演形式,具有舞蹈性与程式性。))五法(手(手状、手位、手势、手法)、眼、身、步、法: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意念与神态的掌握的技法。)
5.表演程式:戏曲在塑造舞台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其身段、动作具有一定的规范,即程式,这些程式是人们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根据追求神似的美学原则,把自然的生活形态经过夸张、浓缩、形变等高度的美化装饰后形成的一种规范。比如:八形(贵者、富者、贫者、贱者、痴者、疯者、病者、醉者)四状(喜者、怒者、哀者、惊者)6.脸谱: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人物的性格而设计的一种脸部化妆,是人物性格的一种艺术化、夸张化的表现。
红脸:净行中红净所用的脸谱,用于表演性格刚正忠诚的人物。
黑脸:净行中黑净所用的脸谱,用于表演性格粗豪勇猛的人物。
白脸:又称“粉脸”。净行中大净所用的脸谱。用于表演性格奸诈阴险的人物。和尚脸、三块瓦脸(三块窝)、元宝脸(半截脸)、整脸、歪脸、豆腐块脸子。7.服饰:盔头、戏衣、戏鞋、髯
★.音乐体制:一为曲牌体,在清代中叶以前形成并流行的戏曲形式。一为板腔体,清代中叶以后形成并流行。曲牌体又称联曲体,就是将不同的曲调组合起来,以变换具有不同声情的曲调来与相应的剧情以人物的情绪相配合。板腔体是以上下对称、前后呼应的两句场次组成一个乐句,然后由若干个跃居组成一个乐队,并通过板式的变化来调整乐段的旋律,与相应的剧情以不同的人物情绪相配合。8.戏曲形成:
⑴原始社会到唐代(各种表演艺术发展与融合)→宋金时期(表演艺术汇合,并与叙事文学结合,形成戏曲)
⑵宋金杂剧(戏曲雏形)→宋元南戏(标志中国戏曲正式形成)[南方温州] 「并行 元杂剧(北方)」→明清传奇(明清杂剧)→京剧(清康熙末年到道光年间)
·南戏的渊源? 1.宋杂剧中所具有的表演艺术与叙事文学相结合的因素对南戏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宋杂剧已出现了以歌舞演故事的倾向,这种形式正是孕育和促使南戏产生并成熟的关键。)2.南戏与宋杂剧的渊源还体现在艺术体制上,如南戏的脚色体制便是在宋杂剧的脚色体制上发展起来的。3.南戏的名称生也可以看出南戏与宋杂剧之间的渊源关系。南戏形成时期,在当时经管南戏已经从宋杂剧中脱胎出来,成为一种新的表演艺术,但人们还把它看做是宋杂剧之一种。
4.南戏的渊源来自宋杂剧之外,也吸收了当时为下层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宋代的说话艺术,对南戏的念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南戏的脚色体制
南戏扮演剧中人物采用的是脚色制,即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不同的脚色行当,扮演相应的人物,塑造舞台形象。
南戏的脚色是承自宋杂剧,而与宋杂剧相比,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
一是南戏的七个脚色皆已定型,宋杂剧由于所表演的故事情节简单,出来副净与副末这两个脚色,其他脚色皆不固定。
二是南戏以扮演男女的生、旦为主,而一本杂剧一般由副净和副末为主,其他脚色都是配角。三是南戏的脚色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配合,由此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9.《永乐大典》(三种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现存最早南戏)、《错立身》、《小孙屠》 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由于南戏与北剧的日益融合,由于文人作家的逐步参与,南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表现在:
(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爱情婚姻家庭是南戏的重要题材,但是对这一题材的表现,南宋和元代的侧重点则明显不同。在南宋时期,婚变负心是剧本关注的中心,如《张协状元》就是一本负心剧。而到了元代,由于科举考试长期停开,婚变负心产生的土壤不复存在,也由于文人因素的渗透,对坚贞爱情的正面肯定、对士子的颂扬成为创作的中心,如《错立身》写豪门子弟延寿马爱上了戏剧演员王金榜,甚至为了爱情放弃舒适的生活,与父亲决裂。而《小孙屠》表现的家庭伦理题材,则与元代晚期杂剧对道德伦理的关注相一致。
(2)在艺术表现上,南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从《张协状元》到《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张协状元》的俚俗转向《错立身》、《小孙屠》的优雅诗化。再次,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张协状元》中人物塑造还不够清晰,而《小孙屠》中的人物已经鲜明丰满多了。尤其是李琼梅这样一个向往爱情幸福、最后却重踏烟花老路的从良妓女的悲剧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
10.宋元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四大南戏”,也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一直非常活跃的四个剧本。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如《拜月亭》相传为元人施惠所作,《荆钗记》相传为元末柯丹邱所作,这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中的作用。
(2)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都肯定了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赞扬了他们的高尚情操;《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兄弟之情,宣扬孝悌观念,《白兔记》则写刘知远由流浪汉成为皇帝的发迹变泰故事。这些题材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创作的渗透。
(3)艺术表现上,“四大南戏”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四大南戏”的成功和《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戏创作的生命力。
结合分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表现在:
(1)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3)语言本色自然,很少雕琢,然而又蕴藉有味,故为前人所称道。
11.《琵琶记》是南戏后期的一部杰作,它的产生标志着南戏在剧本创作上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南戏逐渐向明清传奇过渡奠定了基础。作者:高明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对科举制度的不满,指出科举制度妨碍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实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在艺术手法上,《琵琶记》有着较高的成就。全剧布局紧凑,整个剧情是随着两条线所发展的,一条是蔡伯喈应是求官的遭遇,一条是赵五娘的遭遇。其结尾的情节,也颇具特色,作者突破了一般南戏与传奇“悲则极悲,欢亦极欢,离则皆离,合亦皆合”,“善必获福,恶必蒙祸。死者必恶,善者必善”的成套,以“不全之事”和“不平之事”终篇。
2.场次安排上,《琵琶记》将重点放在以抒情为主、承担表达自己志趣的生、旦两个脚色上,生旦出场的场次大为增加。
3.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主动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和描绘,使得人物具体生动。
4.在曲调的运用上,《琵琶记》比以前的南戏已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为适应剧中抒情性场次的增多,增加量长套细曲使用,实已开明清文人传奇之端。5.在剧作的语言上,《琵琶记》的本色与早期艺人所创作的南戏的本色在内涵之上有着深浅之分。早期艺人所创作的南戏的本色,是通俗浅露;《琵琶记》的本色,是通俗而蕴藉。6.11.谈谈你的《琵琶记》的主题的理解。
7.《琵琶记》虽然仍以婚姻家庭为题材,但是它的主题既不是对负心文人的批判,也不是对文人忠于爱情的歌颂,而是宣扬封建理论道德。于是作者通过“三不从”将蔡伯喈塑造成一个“全忠全孝”之人,又安排了夫妇团圆、满门旌表的结局。但是作者也通过对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了对文人“婚”与“仕”、“忠”与“孝”的道德反思,表达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在他笔下蔡伯喈是一个“全忠全孝”之人,也是一个软弱动摇、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文人。他先妥协于父命,再屈从于强权。他的妥协和屈从不但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使得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作者本意是要借蔡伯喈来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但是作品中所写的蔡伯喈为了尽忠朝廷而导致父母饿死的悲剧,恪守伦理纲常的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和仕途前程之间的进退两难,却更深刻地揭示出封建时代两大基本的伦理观念“忠”与“孝”的矛盾,也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提出了批评与反思。
8.12.高明的《琵琶记》被誉为“词曲之祖”,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9.高明《琵琶记》被称为“词曲之祖”,对明代的戏曲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这体现在:(1)高明在《琵琶记》的第一出里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创作思想,10.强调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高明的这种努力,大大提升了戏曲的地位,使戏曲这种“小道”也具有了教育工具的地位。受《琵琶记》重视道德风化的影响,后世的很多剧作,尤其是明初的剧作都非常注重戏剧的教化作用。
11.(2)高明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味,改变了南戏的粗糙与简陋,使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形式并驾齐驱,使得南戏由民间进入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志,南戏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3)《琵琶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琵琶记》的成就使它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尤其明初的很多作品,无论主题立意、故事情节还是语言结构,都直接模仿《琵琶记》。《琵琶记》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写蔡伯喈离家赴考后的蟾宫折桂、洞房花烛、中秋赏月,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自食糟糠、包土筑坟、乞讨进京,并且让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生活场景互相对比,更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气氛。《琵琶记》的成功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并几乎成为南戏及传奇的基本结撰方式。《琵琶记》中的一些情节(如父母逼试、家乡受灾、媳妇尽孝等)也常常被后世作家袭用。
元杂剧的产生:
1.当时元朝统治这为了限制汉族知识分子参政,使得大批文人参与到了元杂剧的创作之中,从而增加了元杂剧作品的产量也大大提高了元杂剧的文学品味和艺术价值。另外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也是元杂剧产生和兴盛的重要原因。
2.元杂剧的形成与兴盛,也是各种表演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宋金时期,杂居与院本中就已经蕴含着“以歌舞、言语、动作演故事”的因素,到了元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便逐步从院本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表演艺术。元杂剧的艺术体制
折、楔子(交代人物、埋伏线索或加紧前后折之间的联系)、科(演员的表演动作)、题目正名(广告招牌所用)、曲调(联曲体音乐结构)、联套(杂剧一折必须用同一宫调、同一个韵部,中间不能变换宫调和韵部。)、曲韵(北曲无入韵)、脚色(末旦净杂)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不伏老》《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金线池》《鲁斋郎》)关汉卿的杂剧中,反映下层妇女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他在剧作中不仅描写了她们深受权豪势要的欺凌,而且也反映了她们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在关汉卿的剧作中还有一些是取材于历史故事或者传说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同样反映了当时的显示,作者采用“借古喻今”“寓今于古”的表现手法,把现实的内容通过历史的题材反映出来。1. 试析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窦娥的悲剧三大原因:一是高利贷的剥削打开了窦娥悲剧的序幕,二是流氓地痞的横行霸道,三是吏治的黑暗造成了窦娥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窦娥是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代表了社会上再普通不过的、顺从命运安排的寡妇们。
a、悲剧形象:严守社会道德,却被社会以不道德的名义毁灭。剧本开始时,尽管窦娥命运坎坷,心中有许多烦恼,但她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准备修来世。可是社会并不允许她这样。张驴儿介入她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反抗,最后为社会所毁灭。
b、性格变化:由善良柔顺到对社会的极端仇视和强烈报复。最初的窦娥是善良柔顺的,既照顾婆婆,又屈从命运。但是,社会一步步的逼迫,先是张驴儿的逼婚,后是张父被毒死的事件和张驴儿的要挟,最后是窦娥寄予最大希望的官府的胡乱判案,使得窦娥对这个社会完全失去了希望。这才导致她的怨天咒地和三桩誓愿。
c、关汉卿以窦娥这个年轻的寡妇作为自己表现的对象,由窦娥的遭遇表现自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评价,对现实的批判。他为社会的黑白颠倒、官府的草菅人命所愤怒,不满让好人受难。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不道德的名义处以了极刑,这就是关汉卿对于这个充满倒错的社会的评价。2.以剧本为例,试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关汉卿虽自称“浪子班头”,但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和文人色彩。他以杂剧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他的《窦娥冤》透过窦娥这个弱者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黑暗和不公的愤怒;《蝴蝶梦》通过公案的形式,表现了继母王氏的贤德,传达出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单刀会》则通过关羽的形象表现了他的历史感慨,传达了正统史观。
所以,他以一个儒者的视野在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并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3.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自己的艺术成就首先在剧本的结构上,能够顾及舞台的演出,不仅紧凑凝练,而且富于戏剧性。其次在于他对人物的塑造。关汉卿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表现。比如窦娥的善良孝顺和刚强,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点地表露出来的。《蝴蝶梦》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了王氏的贤德和慈爱。《调风月》中的燕燕则是在狼狈的处境中展示出泼辣又软弱的形象的。
再次是关汉卿杂剧的情节富于变化。所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使比较单纯的情节变化多姿,引人入胜。在《窦娥冤》中,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又如《救风尘》中,赵盼儿营救宋引章,费尽心机,又有了风云突变,最后一波三折,使得冲突消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四是关汉卿的杂剧语言自然、真切,既符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4.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当行”,古典戏曲评论用语,也称本色。关汉卿的当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方面。关汉卿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借助杂剧这个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比如他的《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等,以杂剧的形式反映了真实的元代社会生活的侧面。
其次是剧本的体制方面。关汉卿熟悉勾栏,熟悉戏剧表演。所以他的杂剧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比如他的《窦娥冤》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第三是语言方面。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郑光祖(《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伊尹扶汤》《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无盐破连环》)试结合作品分析郑光祖爱情剧的道德色彩 郑光祖的爱情剧体现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色彩。
首先,在模式上,均采用有婚约在先、拜见岳母,岳母让以兄妹相称的故事模式。比如《*梅香》中的白敏中与裴小蛮早有婚约;二人私会时也没有失身;白敏中奉旨成婚等,情节上的设计,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到了社会的伦理规范。即使是《倩女离魂》,张倩女和王文举也是曾有指腹为婚的婚约。其次,在立意上,两情相悦的基础是女子的贵人容仪和男子的远大前程,爱情有着太多的现实欲望。同时,在爱情的过程中,男女之间也没有超越界限,比较强调风化。郑光祖的爱情剧致力于写情,却终不逾矩,有更多的道德伦理色彩。
马致远(《汉宫秋》主题:借古喻今反映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岳阳楼》《陈抟高卧》《青衫泪》《荐福碑》《任风子》《黄粱梦》)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13.《西厢记》——元杂剧压卷之作
王实甫
故事内容:唐贞元年间,书生张珙赴京应试,途经蒲州普救寺,邂逅借寓于此的相国小姐莺莺,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当地叛军孙飞虎闻莺莺貌美,率兵包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莺莺母亲出于无奈,答应谁能解围,就将女儿嫁与他。张生挺身而出,致书友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解围后,老夫人反悔。但张生与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背着老夫人私下成欢。老夫人发觉后,以崔家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上京应试。后张生应试及第,终与莺莺结成夫妻。
衍变:元稹传奇小说(唐)《莺莺传》→董解元(金)《董西厢》→《西厢记》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西》继承了《董》的内容,但又比《董》进了一步。《董》根本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歌颂了莺莺和张生为了争取婚姻自主而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斗争,并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民主思想,表达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
艺术成就:①结构严谨,富于戏剧性(全局结构紧凑完整,剧中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是三人与老夫人的矛盾,二是三者之间的误会冲突,主副线交替发展,相互辉映,贯穿始终。作者在具体安排情节时,采用了突转的手法,来增强矛盾冲突的波澜曲折,引人入胜。);②细腻逼真的人物性格描写(也有外貌描写);③语言优美典雅并赋予性格化(使用当时民间的口语俗谚,将优美典雅的语言与民间新鲜活泼的口语俗谚融合人在一起,使巨作的语言无雕琢堆砌之痕,形成了一种典雅而不晦涩、优美且平易的风格。此外作者还根据任务的特定性格,为其设计相应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④在杂剧的剧本体制上做了革新与创造。(以故事情节的需要,打破了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通例,有对唱等,这就有利于剧情的表达,而且也增强了艺术效果。)6.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和红娘的形象
张生是一个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的形象。为了爱情,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面对爱情时也有些卤莽、糊涂和不知所措。他同时又是一个才子,有才华,有智慧。他又是软弱的,情绪化的。情绪随着事件的发展大起大落。
红娘是一个正直、聪明、伶俐、热心的丫鬟的形象,富于正义感、同情心,她又是机智的和伶俐的。她磊落直言,急公好义,促成了崔张的好事,同时也承担了老夫人的责骂。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将“红娘”作为了成就人们婚姻好事的热心人的代名词。
7.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及的。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
14.明清传奇的艺术体制(从南戏基础上):
⑴剧本分出并加以出目;⑵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通运用;⑶集曲的广泛使用;⑷曲律更加严格;⑸脚色体制有了较大发展
15.三大传奇:汤显祖(临川四梦)《紫箫记》(即《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取材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牡丹亭》;洪昇 《长生殿》; 孔尚任 《桃花扇》;(汤显祖和“南洪北孔”)
《牡丹亭》的主题和艺术成就
《牡丹亭》在题材上虽不脱一般才子佳人戏悲欢离合窠臼,但它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方面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和歌颂了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不屈斗争,从而表达了当时王学左派所倡导的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的思想。
艺术成就:1.结构巧妙奇特,作者通过实写与虚写两种手法的交替使用,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即“情”与“理”的矛盾,深化了剧作的主题。
2.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3.在语言上,《牡丹亭》具有文采与本色相兼的风格。
16.试分析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时代意义首先在于她反映的那个时代女子现实生活中的苦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一个颇有才华的女子,她渴望着自由的生活、真挚的爱情,但是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却使她最终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的女性的困境,一方面是宋代以来的贞操节烈观念死死地束缚着明代的女性,限制着她们的行动,压抑甚至扼杀着她们真挚的情感;另一方面社会注重女子的才华,加强了对女子的教育,这使女子的素养得到加强,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追求。作为爱情剧,《牡丹亭》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的苦闷,因此剧本的当时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剧中不能为常理约束的“情”,在现实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回响。
其次,杜丽娘形象中折射着明代中后期新的哲学思潮。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爱情大胆执着的追求,表现了明代作家和思想家对人生而所有的真挚情感的尊重,对人性自然发展的认识。杜丽娘的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体现了汤显祖“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而这种至情观正是在当时流传甚广的哲学流派泰州学派的影响下形成的。17.《牡丹亭》的创作成就
《牡丹亭》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1)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性形象;
(2)发挥中国传统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在对景物的咏叹中抒写内心的情怀,不仅使曲辞有含蓄不尽的意味,而且使杜丽娘形象多了一份伤感幽怨;
(3)曲辞非常成功,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声口,如杜丽娘的曲词细腻、优美、含蓄,而杜宝的曲词则严肃古板;
(4)风格诙谐轻松,时时出现一些谐谑和插科打诨,平添了无限风趣。18.试析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自己对“情”的追求的。
受泰州学派的思想的影响,汤显祖在文学创作中一贯强调“情”的作用。汤显祖所谓的“情”,是爱情,也是生命中所有真诚的情感。他所说的“情”是可以超越现实,超越生死的。然而汤显祖在强调真情、至情的时候,最终仍然是指向社会现实的,表现出对现世的热情、对道德的关注。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把对真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而这又集中表现在杜丽娘的身上:
(1)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爱情大胆执着的追求,表现了汤显祖对人生而所有的真挚情感的尊重,对人性自然发展的认识;
(2)杜丽娘的为情而死、为情而生,体现了汤显祖“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3)杜丽娘复生后对礼义的回归体现了汤显祖对现世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
昆山腔
昆山腔是南戏四大唱腔之一,早期的昆山腔也与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等其他南戏唱腔一 样,也是采用依腔传字、用方言土语演唱,外地人听不懂,所以直到明代初年,其流行范围、还不大。魏良辅对昆山腔所做的改革,就是将原来依腔传字的演唱方法,改为用依字定腔的、方法来演唱。由于采用了依字定腔的演唱方式,故必须对昆山腔演唱的字声加以规范与统一。因此魏良辅提出应以中州语音作为昆山腔演唱南北曲的标准语言。其次魏良辅还对昆山腔的 演唱节奏加以了改革,即放慢了演唱的速度,将一个字分为头、腹、尾三部分,与悠长的旋 律相配合,徐徐吐出。另外,魏良辅还对昆山腔的伴奏乐器做了改革,借鉴了北曲的伴奏乐 器,将北曲伴奏乐器中的三弦、琵琶等弦乐器也用于剧唱昆山腔的伴奏。讲过魏良辅的改造,昆山腔具有了细腻宛转、悠长缠绵的音乐风格。也有了“水磨调”之称。
《浣纱记》的艺术成就:1.剧本的结构严谨,情节设置上使剧情发展前后照应,首尾一致。
3.人物塑造上,作者往往通过一些重大事件来揭示人物的性格3.语言典雅工丽。4.在运用曲调时能与剧情相配合,使喜怒哀乐的剧情借助具有相应声情的曲调表达出来。14.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梁辰鱼的《浣纱记》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仇的故事。《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的价值,这表现在: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而其中“打围”、“寄子”、“采莲”等出,成为后世久演不衰的折子戏。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梁辰鱼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中,注入了深厚的政治内容,歌颂越国君臣的奋发图强,批判吴国君臣的骄奢荒淫,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历史兴亡的反思。
(3)《浣纱记》写吴越的兴亡,而以才子佳人的爱情贯穿其间,将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如何理解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悲剧精神?
《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屠岸贾为了个人私怨而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而不惜下令杀全国的小儿,这种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使他成为邪恶的化身。由于他得到昏君的宠信,掌握了大权,这就使得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为救护无辜而进行的斗争特别艰巨,甚至要以牺牲生命和舍弃自己的后代为代价,从而构成了全剧惨烈悲壮的基调。例如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幼儿,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在剧本第三折,程婴既要担当卖友求荣的恶名,又被逼严刑拷打与自己共谋的公孙杵臼,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斩为三段。这都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虽然剧本最后除奸报仇的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弱化了悲剧色彩。但是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所说: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9、以第三折为例,分析《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作者通过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之间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把冲突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剧中的孤儿搜出以后,屠岸贾挥剑将婴儿砍作三段,作者利用这样的情境写人物在遭受极大困难时的复杂感情。搜出婴儿,消除了屠岸贾对自己的怀疑,赵孤得救,全国的婴儿得救,但自己的亲生儿子却遭到杀戮,内心悲痛却又不能表现。作者这时借助科介来表现程婴的内心。应该说《赵氏孤儿》在冲突的组织上充分利用了故事所提供的表现空间。
第二篇:大众传媒通论复习笔记1
第一章:概论
1、什么是新闻和信息,新闻与信息有哪些异同?
新闻:(书)新闻是1)新近发生的、受到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关注的事实报道,或2)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受到相当数量社会成员关注的信息。
(课件)新闻是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为很多人关心的信息。信息:
1)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麦奎尔:广义:一切有意义传播的传播内容(讯息)都是信息。狭义:指关于“现实世界”的可验证和可信的事实性资料(数据),包括与世界有关的事实的意见和报道。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
2、什么是信息社会,有哪些特征
所谓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实际上,指的是信息化社会,也就是整个社会在广阔的领域里和深入的层次上,以运用信息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处理实践问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特征:(麦奎尔)1)信息工作主导地位2)巨量的信息流动3)实证关系的互动性4)各种活动的整和和交融5)社会网络的增长和互相连接6)全球化趋势7)后现代文化
4、新闻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新闻理论:新闻概念、新闻价值、专业理念、职业道德、与政府的关系等 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 新闻史
5、传播类型主要有哪些?
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6、新闻价值要素和新闻传播的要求各有哪些? 新闻价值五要素:1.及时2.接近3.显赫4.重大5.趣味 新闻传播的要求:1.真实2.客观3.公正4.全面5.迅速
7、什么是传播、新闻和宣传?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传播指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或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宣传是宣传者(政党、集体、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向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便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拥护,是一种争取群众的社会行动。
8、什么是传播媒介?新闻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如何?
媒介即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
新闻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区别:新闻传媒古已有之,大众传媒是近现代的产物;今天意义上的新闻传媒通常被归到大众传媒门下。
大众传媒广义上指传播范围广大的印刷传媒(图书、报纸、杂志)和电子传媒(广播、电视、电影,加上新兴的互连网、音像出版物等传媒)。狭义上,大众传媒特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传媒(今天应包括互连网),这些传媒与新闻传播关系密切,以新闻传播为使命,因此又被称为新闻传媒。
11、根据历史演进时序,我们可以将传播媒介分为六大类 原始媒介→口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
12、传播分为哪些层次?大众传播有什么特点,意义与局限何在? 五个层次: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特征:参加者规模:分散不特定的多数人;信息传媒:大众传媒;传播机会:定期;参加者角色:分化、固定;反馈:困难;信息内容:公开、一般
意义与局限:新闻信息的传播主要在大众传播上进行。缺点:由于大众传播中双方角色分化和固定化,使受众的反应和意愿难以及时反馈,容易形成单向传播,造成传播效能低下。
13、简述“传媒的四种理论”,分析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P35)
传媒的威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现在很多国家仍然采用。主张传媒充当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但传媒不一定为政府所有。
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1688年后为英美采用,也影响其他国家。主张传媒充当监督政府或满足社会其他需要的工具。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世纪美国。主张传媒必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否则就被迫执行。传媒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也采用过类似理论。主张传媒为国家所有并被严格控制,传媒作为国家助手存在。
14、加拿大经济学家、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
媒介的时空偏向性:伊尼斯的媒介偏倚论
重要结论:从古代到中世纪的传媒分为两类:空间偏倚性媒介和时间偏倚性媒介。时间媒介:在时间上能保存久远的媒介。空间媒介:在空间上传诸辽远的媒介。
15、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1)地球村2)媒介即讯息:媒介对信息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是积极能动的,对信息有重大影响,决定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3)媒介是人的延伸4)冷媒介和热媒介:冷媒介:清晰度低,调动了人们的深度参与、再创造的积极性;热媒介:清晰度高,降低了人们的深度参与、再创造的积极性。
16、三种代表性新闻理论:中共党报理论的主要内容、第四权理论、公共领域理论
党报理论: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内容:1)唯物主义新闻观2)党报性质3)党报特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4)党报办报方针5)党报作风6)党报三个关系7)关于党报的业务指导思想和文风8)党报工作者修养 第四权理论:今天指司法、行政、立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强调新闻界独立于政府和拥有对政府的自由监督权。
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
19、新闻事业与大众传媒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新闻功能:报道新闻,发表时评,舆论监督功能
大众传媒功能:1)监视环境2)协调社会3)传承文化4)娱乐大众 5)推动经济6)虚拟现实
第二章:报纸
1、什么是报纸、它的媒介特点是什么
定义:1)出版物2)主要刊登评论3)面向普通观众4)定期连续出版(至少每周一次)5)有固定名称6)散页装订
媒介特点:发行量大;信息多;时效性强;价格低廉;影响力大
2、中国报纸上的新闻通常分为三类,即消息、通讯和特稿。通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消息是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又称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尾构成的。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5、倒金字塔结构、《华尔街日报》体(P76)
倒金字塔结构:导语(最重要的事实),支持段(次重要的事实,常常是导语的展开和补充),按重要性排列下来的其他材料。
《华尔街日报》体:一种经常用来描述某种趋势、剖析某个现象的新闻文体。特点是以点带面。
6、报纸评论的体裁分为哪几类。(P78)
1)社论2)本报评论员文章3)短评4)编者按5)署名评论
7、简要说明报纸的“二次销售”及其过程。(P79)
报社销售的除了有形的报纸外,还有无形的产品——读者的注意力,这就是报纸的“二次销售”。第一次销售就是报纸的发行,报社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第二次销售就是报纸的广告经营活动,报社将获得读者注意力的广告版面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的是读者的注意力。
8、简要说明杂志与报纸的主要差别。
杂志和报纸的区别: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要内容,杂志的内容庞杂;杂志的刊期比报纸长;报纸以报道为重点,杂志以新闻综述、新闻分析和新闻评论为主。杂志覆盖对象比报纸灵活。
9、《新京报》、《京华时报》或《北京青年报》
10、深度报道、新闻评论
析事说理的深度报道和旁征博引的新闻评论
11、什么是消息是
消息是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躯干(又称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尾构成的。
12、头条、倒头条
第三章:杂志
1、什么是杂志,其媒介特征是什么?和其他媒介的共性和区别是什么?
杂志是面向公众,定期或不定期成册连续出版的印刷品。刊期介于一周之上,半年以内。特点:1)时效性介于报纸和图书之间2)读者覆盖面灵活3)内容庞杂4)便于阅读,便于保存。
2、试以一份新闻刊物来论述新闻刊物编辑出版的特色。
5、了解《新青年》的历史,分析它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6、杂志和图书的差别。
杂志和图书的区别:一本图书一般只探讨一个主题,杂志却由多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所以图书比杂志更系统、深刻,杂志比图书更丰富多样;图书一书一名,各自独立,不定期出版,杂志有统一刊名,连续出版;杂志的版面比图书更灵活,开本更大。
第四章:图书
1、什么是图书,媒介特点是什么?
广义图书:泛指各种类型出版物,包括竹木简牍、金石拓片、手抄卷轴,还包括当代出版的书刊、报纸,甚至声像资料、微缩胶片及多媒体、光盘等新技术产品。
狭义图书:用文字、图片等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复制以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媒介特点:
2、图书的结构。
1)封面:广义是护封、封
一、封
二、封
三、封
四、书脊总称2)书名页3)前言4)目录5)正文6)附录
3、什么是中国标准书号、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中国标准书号(CSBN, china standard book number)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和一个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其中,ISBN是主体,可单独使用。
4、书名页
指图书正文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正面:书名、著者、出版社;
背面(版权页):图书版权说明、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
附书名页:通常在主书名页之前,与其相对,多卷书的总书记名、主编或丛书名、丛书主编等,如果不设附书名页,要在主书名页正面注名。
5、图书版权页
6、图书选题策划。选题的重要性:生命、灵魂 1)选题的来源:
1.来自编辑,这类叫主动选题2.由作者或译者提出,这类称为外来选题。从生活中来,从市场中来,从“深厚的人脉”中来。
2)选题的要求与论证。需要考虑:思想性和效益,是否适合出版社,作者的情况,市场,图书的外观和价格。3)选题的确定
7、试分析图书的“跟风出版现象”。在图书市场上,当一本书红火起来位居畅销书榜后不久,便会有一系列从名称、封面、内容、体例、甚至版式都类似的书涌现出来,从而形成一股出版潮流,这种现象,人们把它命名为“跟风出版”。
原因:
1、利益驱动的必然产物,既可以减少内容开发的成本,又可以降低试水市场的风险。
2、跟风是有市场观念的表现,一个好的点子,引发不同角度的表达,应该是好事。的确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面需求。
巧妙“跟风”,提倡有创意的“跟风”,而非单纯炒“冷饭”。
第六章:广播
1、什么是广播,它的媒介特性是什么?和报纸媒介相比较优势是什么?
广义的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音节目,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媒介特性:
优势:1)速度快2)新闻报道多以简短的形式表现,有关的新闻编播在一起3)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实况传播4)新闻可以播送到客厅.一家人或一群人都可以同时收听5)运用导播技巧和语调,使新闻戏剧化,加强其效果。
2、广播新闻的结构形式有哪几种(P195)
1)螺丝钉式的结构:①按时间顺序安排②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2)倒金字塔结构3)金字塔式结构4)散文式结构:使用顺叙结构的句式。
3、广播新闻采访报道的特点。
1)同步报道、直播2)采录一次完成,熟练驾御现场3)驾御广播听觉传播特点和规律4)熟练驾御录音技术
第七章:电视
1、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2、电视的媒介特点。与电影比较媒介特点的差异性。(P225)1)综合性2)现场性3)参与性4)开放性5)逼视性
差异:1)摄影与摄象技术的差别2)播放条件的差别3)创作规律的差别
3、电视广告的“标王”
4、几个概念:电视节目、电视栏目、电视频道。电视节目与电视栏目的区别。电视节目:指电视台为播出或交换而录制的视听作品。
电视栏目:一种电视节目的编制形式。指电视台定期、定时编播的具有特定内容或特定对象的某类电视节目。
区别:一个栏目,可以由内容、性质、功能或形态相近的若干节目串编组成,有的栏目则每辑只播一个节目。
7、简要说明电视广告的制作策略。
1)诉诸于情感:黑芝麻2)诉诸于理智:科勒,专家劝导和明星代言广告3)诉诸于无意识:公益广告的品牌,烟草广告的文化含义,黄金时段的品牌4)诉诸于趣味:百事广告、联想广告、耐克世界杯广告等5)诉诸于性感与愉悦:美女,青春少女,和谐家庭等。
第八章:电影
1、电影诞生
1895 年 12 月 28 日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乔治·梅里爱对早期电影做出较大贡献,他将戏剧传统引入电影 ,影片具有一定的长度 ,能够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格里菲斯完成了电影艺术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创新。运用摄影机运动和剪辑,一个场景由若干不同的镜头组成 , 一部戏由不同场景构成。把镜头作为影片的构成单位 , 产生了蒙太奇。格里菲斯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的基础。1905,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2、蒙太奇、长镜头(景深镜头)、场面调度
蒙太奇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连接起来,使画面通过顺序产生预期效果。
长镜头:早期的“长镜头”指摄影机固定不变,把镜头所及的范围内动作、持续发展的进程如实拍摄下来。后来摄影设备的不断改进,沿用至今的有摇镜头,跟镜头,推、拉镜头等镜头运动方式。场面调度长镜头:通过导演精心设置的的景别、场面、人物、构图及光影、色彩等造型因素变化,来体现创作者的意图。实际上是一口气拍下来的一种多场面的镜头,所以又叫镜头内部蒙太奇性质的长镜头。
3、电影的媒介材料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网络
1、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域名?
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域名:网络上主机的名字或地址。如:www.xiexiebang.com
2、网络传播的特点。描述网络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的不同特点,并举例解释。
不同特点:1)全开放性(传者多元化)2)瞬间发表3)即时交互4)海量存储(信息量大,易于复制,多媒体化)5)随意检索6)灵活多变的传播模式
3、网络舆论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监督的手段:1)新闻跟帖2)BBS。3)博客
4、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主要有?
1)对于版权即著作权的侵犯2)域名纠纷3)商标侵权
第三篇: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第八章 效果分析(上):劝服艺术
传播学引论
第八章 效果分析(上):劝服艺术
在传播学的所有研究,以研究如何取得最佳效果为核心的效果分析一向最受重视,可以说是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赖以安神立命的根基。效果分析在传播学的学术体系中至少在经验学派的研究框架中海处在百川归海、众星拱月似的地位上,其他方面的研究最终都归结到效果问题上,如果不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那么传播活动就是去意义,如果不探讨效果问题,那么传播研究便成为无的放矢。
效果分析中最令人感兴趣,也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就属劝服艺术,因为它直接涉及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最有效。
第一节 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传播学的早期阶段,耶鲁学派最有实力,简直就是传播学的正宗所在,在耶鲁研究更是代表着传播研究的主流与方向。
耶鲁研究的三个特点:主要致力于理论性探讨与基础研究;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引申出理论上的创建;强调通过控制性实验来测试一些命题
霍夫兰的代表作《传播与劝服》:围绕态度问题的耶鲁从书中最重要的一 部论著。
态度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人某物、某一事情或某种观念的心理倾向。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情感成分包括一个人对某些人或物的评价、爱好和情绪反应;认识成分被概括为一个人对某人某物的信念或真实知识;行为成分包括人指向物或人的外显行为。
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是这种态度的基础,没有对某事物的认识,就不会形成对此事物的态度;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东西,在许多态度中认知往往表现为偏见或成见。
在态度中起关键性、支配性作用的还要数情感成分。先有态度后找根据,许多态度都是感情用事的产物。决定一种态度即心理倾向的关键因素在情感而不再理智。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则是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的自然结果。不过有时候态度和行为并不完全一致。
第二节 从传播来源看劝服
传播来源的三种变量:可信度、知名度和动机。
一、传播来源的可信度
霍夫兰研究启发:为了进行有效的劝服,为了提高传播的效果,需要重视传播来源的可信度,尽量挑选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传播的内容本身,睡眠者效应会使人们忘却传播的来源,而最终只对感受到的信息内容保有印象。
二、传播来源的知名度
传播来源的知名度与传播来源的可信度一样,同传播效果成正比。传播者的知名度与其可信度为往往合为一体,可以统称为“威信”。
E·阿伦森实验证实:知名度高的传播来源比知名度低的传播来源更具有劝服的优势。
三、传播来源的动机
E·阿伦森实验证明:当传播者的动机同他本人的利益相反时,他的劝服力量才最大。这种情况下,即使传播者的威信不搞,也能导致人们对某事物的态度改变。
第三节 从传播方式看劝服
传播方式上探讨劝服艺术的四个命题:只说一面之词好还是正反两面都说好;先说为好还是后说为好;结论由传播者明白给出好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好;理智型的宣传好还是情感型的宣传好。
四命题围绕怎么说才能使你信服。“怎么说”的问题可以说是耶鲁研究的中心所在,事实上耶鲁研究的特色与贡献也在于对“怎么说”的问题、也就是对传播方式的问题做了大量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一、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
是说一面之词还是说两面之词,主要得看受众方面的情况而定。
对反对者和程度高这,宜说两面之词,而不宜说一面之词;对赞成者和程度低者,则宜直说一面之词,而不宜正反两面都说。
二、先说后说孰更有利
人们对事情的开头语接喂为女鬼王印象较深。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对开头的记忆较牢,近因效应指对结尾的印象较深。
与先说后说这一问题有关的因素涉及学习和记忆各个方面,在学习上总是先手为主,在记忆上近因效应则表现得更明显。倒金字塔结构有利于唤起人们的注意,金字塔结构有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
三、结论是由穿着给出,还是由受众得出
耶鲁研究的答案是:明白优于含蓄。
结论由受众自己得出也并非一无可取。这样做有时效果更加,因为自己得出的结论要比传者给出的结论更容易接受,记得也更牢,同时也就更不容易动摇变更。结论由自己按照传播者提供的线索而得出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四、理智型劝服与情感型劝服
理智型劝服是以充分的事实依据、周密的逻辑推理、冷静的分析论述为特点;情感型劝服则不大顾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主要是通过调动人的感情,打动人的内心,煽动人的情绪来达到目的。
一般来说,情感型劝服比理智型劝服更加奏效。
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在态度的形成于改变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情感。情感型劝服作用的正是态度中的情感部分,正如理智型劝服影响的只是认知成分。认知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态度的变化,而情感的变化则必定引起态度的变化。
如果把理智和情感综合在一起,那么劝服的效果就比单纯的理智或情感大得多。
耶鲁研究的许多实验过于琐碎,甚至相互矛盾,更主要的是只讲手段而不顾目的。也许忽略传播的内容而专注于传播的方式,正式耶鲁学派在这个问题上难以深入、难以卓见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从传播对象看劝服
传播对象方面分析影响劝服效果三点变量:听从性、恐惧诉求和接种免疫论
一、听从性
不论传播的目的何在,也不管传播的方式如何,总有一些受众比较容易劝服,另有一些则比较顽固。
决定受众听从性大小的,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估。自我评估低的人比自我评估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指教、听从别人的劝导(前提是转播者的观点合情合理);自我评估高的人催自己充满自信,总是立场坚定,顽固不化。
其他决定听从性的个人特征:心怀敌意的人比心怀善意的人更难受他人思想的影响;想象力贫乏的人比想象力丰富的人较难于劝服;内向性的人比外向性的人更不容易说通;具有社会进步倾向的人比遇事保守的人劝服的困难要小一些。
二、恐惧诉求
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成分,使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贾尼斯实验证明:在宣传一种主张时轻微的恐惧比强烈的恐惧能得到更佳的效果,这是由于过度的恐惧会引发心理上的抑制反应,强烈的恐惧信息也会抑制人们对信息的注意与理解,因而也就削弱了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力。
霍得华·利文撒尔实验证明:最强的恐惧最有效。
恐惧诉求的研究中似乎得不出个明确的答复,因为实际情况多种多样,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
三、接种免疫论
站在受众的立场,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如何保持原有的态度。霍夫兰指出,接受正反两面信息的受众比起只接受正面信息的受众更能抵御反面信息。
人的思想抵御反面宣传的两种方法: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增加思想上的抵抗力;二是进行适当的反面教育(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的信息,使他们的
思想先对这类反面信息产生抵抗性,这样一旦他们真正面临反面信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耶鲁研究过于拘泥于实验性的论据,而实验环境大多是人为的,同实际的、千变万化的传播环境距离很大;耶鲁研究总是在某个孤立的变量上下功夫,忽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而有机的联系,其结论单独地看似乎在理,可整体上却显得支离破碎,有些结论甚至互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第四篇:艺术治疗研究法 以艺术为基础的研究法 SHAUN MCNIFF著 吴明概要
藝術治療研究法 以藝術為基礎的研究法 SHAUN MCNIFF著 吳明富譯.2006.臺北市 五南 2006[民95].957-11-4334-0平裝 新臺幣420元.E344386.酷凌行動 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 JOHN O'TOOLE, BRUCE BURTON, ANNA PLUNKETT著 林玫君,歐怡雯譯.2007.臺北市 心理 2007[民96].986-191-026-3平裝 新臺幣250元.978-986-191-026-0平裝 新臺幣250元.E344396.社區諮商 多元社會的賦能策略 JUDITH A.LEWIS等著 何金針譯.2007.臺北市 湯姆生出版 心理總經銷 2007[民96].978-986-6885-87-7平裝 新臺幣480元.986-6885-87-9平裝 新臺幣480元.E344398.在家庭中成長 非傳統家庭學生團體諮商 謝麗紅著.2007.臺北市 心理 2007[民96].978-986-191-045-1平裝 新臺幣350元.E344399.青少年發展與適應問題 理論與實務 陳金定著.2007.臺北市 心理 2007[民96].978-986-191-034-5平裝 新臺幣650元.E344400.童年貧窮與社會排除 兒童的觀點 TESS RIDGE著 孫健忠,傅玉琴,吳俊輝譯.2007.臺北市 心理 2007[民96].986-191-028-X平裝 新臺幣300元.978-986-191-028-4平裝 新臺幣300元.E344401.國中英語科教案之編製與範例 JUNIOR HIGH ENGLISH LESSON PLANNING 陳須姬編著.2000.臺北市 文鶴 民89[2000].957-837-838-6平裝 新臺幣250元.E344418.運動性言語障礙 診斷與治療 DONALD FREED著 陳雅資, 黃婷群譯.2007.臺北市 湯姆生出版 臺北市 合記總經銷 民96[2007].978-986-6885-90-7平裝 新臺幣580元.E344432.高職特教班社交技巧教學之理論與實務 王欣宜等合著.2006.臺北市 五南 2006[民95].957-11-4328-6平裝 新臺幣450元.E345230.CONSULTATION,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 PEGGY DETTMER, LINDA P.THURSTON, NORMA DYCK.Boston : Pearson/Allyn and Bacon, c2005.0205435238 : NT$2,872.W329714.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WITH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FOR ASPERGER SYNDROME, AUTISM, PDD AND NLD / STEVEN E.GUTSTEIN AND RACHELLE K.SHEELY.London;New York : Jessica Kingsley Pub., 2002.0585481288(electronic bk.).9781843107170 : NT$872.1843107171.W329715.DIRECT INSTRUCTION READING / DOUGLAS W.CARNINE...[ET AL.].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Prentice Hall, c2004.0131123084 : NT$3,549.W330212.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 EDWARD L.DECI AND RICHARD M.RYAN.New York : Plenum, c1985.0306420228.9780306420221 : NT$2,858.W330213.FROM DISABILITY TO POSSIBILITY : THE POWER OF INCLUSIVE CLASSROOMS / PATRICK SCHWARZ;FOREWORD BY KYLENE BEERS.Portsmouth, NH : Heinemann, c2006.0325009937(alk.paper): NT$526.W3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