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梅花诗[大全]

时间:2019-05-15 09:1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首梅花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首梅花诗[大全]》。

第一篇:四首梅花诗[大全]

红楼梦记载了四首梅花诗。邢岫煙,李纹,薛宝琴各写了一首。贾宝玉作了“访妙玉乞红梅”一首。这四首诗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语带双关,隐示了八十回后的故事情节。

一.邢岫烟(用“红”字韵脚)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此时开句便点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特性,桃杏仍噤伏在冰天雪地间时,红梅冲寒绽开;东风拂过时,花枝招展,笑脸迎人,确是不同凡响的奇花。律诗作者在颔联用了千钧之力破题,技巧之一就是用典。读者若明白典故的来源,更能欣赏颔联雕琢磨练之功。“魂飞庾岭春难辨”用了一地理典。大庾山界于江西,广东二省之间,是五岭之一。山上遍植红梅花。当华北仍处千仞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位于南中国的大庾山已有春暖之征,红梅怒放,所以大庾山有“梅岭”的俗称。当诗人吟咏梅花时,不期然魂魄飞到大庾山。眼下一片灿烂的红梅,还错认春天降临,但细想一下,北京仍笼罩在隆冬的苦寒内,于是诗人迷惘了。“春难辨”三字描写梅花冲寒早开,入木三分,非工于律诗,不能有此功力。“霞隔罗浮梦未通”用了一神话典。隋朝赵师雄梦游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县增城郊区),晚上共一美人饮酒交谈,不觉醉倒,醒来时身在红梅树下,方悟到遇上了梅仙。霞是黄昏时红色云彩,用来喻茂盛的梅花。这梅花灿若晚霞,隐蔽了女仙人,虽有梦难通,颔联上句点到梅花的特性,下句囊括了梅花的气势。跟着颈联两句贴写梅花的形象。“绿萼添妆融宝炬”的文词画面臻上选,绿萼是紧在花下面的叶托。宝炬是宝贵的蜡烛。整句的意思是红梅在叶托上开放宛若在绿萼上燃烧着的蜡烛。美极了!比起薛宝琴的“游仙香泛绛河槎”,另创一境界,不遑多让。诗人给梅花创了这诗情画意,似乎未尽其才,接着写下“缟仙扶醉跨残虹”。缟是白色的绢。诗人用缟仙(即身穿白衣的仙子)去代表梅枝上疏落的积雪。因为这些雪是随意地,杂乱无章地附在枝条上,可以说醉不经意,蒙眬酩酊的。虹有七彩,梅枝是以红为主色,所以是“残虹”也。“缟仙扶醉跨残虹”完成了梅的图画。颈联两句创下美丽的梅花形象,深得律诗手法精华。结尾两句给梅花一总评价,是轻描淡写。诗人了解到颔,颈二联,大创新意,极尽奇丽。若尾句写得太累赘,便画蛇添足了。

作者邢岫烟是贾宝玉大伯母邢夫人的侄女,家境寒素,跟随父母上京投靠姑妈,希望能在京城觅得金龟婿,多少有点待价而沽的企图。她虽然贫穷,自幼精通诗书,立身淡泊,随份知足,是一蓬门碧玉的典范。果然不负所望,为薛宝琴的大哥薛蝌娶为妻室,改善了自家经济环境。依曹雪芹的本例,邢岫烟的梅花诗亦暗示她的一生。邢岫烟在穷人队伍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正是诗的首二句。冲寒笑东风,其喜可知,同侪的桃杏,当然追不上她的大红大紫了。她嫁入薛家后,享受了很短的富豪生活,薛家便遭大变(请参阅薛宝琴梅花诗一文)。庾岭,罗浮山都是中原人士被贬南下所经之地。薛家人口琅珰入狱后,都被流放到岭南不毛之地。似乎此时薛宝琴下嫁给南海一土人赚取些许金钱接济母家。岫烟也随夫南下,见到庾岭景色,冬春难辨。亦可以说她嫁入薛家满以为春天到临,谁料到薛家犯了罪,家产被抄,仍被打回到严寒的冬天。他们到了增城罗浮山地带,薛蝌得病一命鸣呼。赵师雄和梅仙相遇的美梦,永不再出现了。所以“云隔罗浮梦未通”也。“绿萼添妆”即是贫女加衣。“融宝炬”,不祥极了!燃烧着的蜡烛,虽然发射了些光芒,终有油尽灯枯的时候。这荣华只是昙花一现罢了。缟仙是全身缟素着了孝的人,必定家有丧事。“扶醉跨残虹”是在神摇魂溃中处理剩余的家当。邢岫烟幼经忧患,毕竟是强者,不会效贾宝玉,贾惜春兄妹逃禅避世。虽在冰雪侵袭中,仍兀立不倒,发奋图强。二.李纹(用“梅”字韵脚)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台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作者从另一角度去看红梅花。她首先告人在白梅,红梅间,选择了后者。“逞艳”二字写出红梅的先声夺人,醉眼写出欲开欲闭的眼睛,喻梅花微开时娇丽之姿,是在含苞待放和怒开间一过程,是梅花最惹人怜爱的阶段。颔联两句是作者呕心呖血出来的杰作,给梅枝新辟一形象,大异薛,邢二才女的作品,“冻脸有痕皆是血”是冻红面上斑斑血渍,但这血在冰寒天气中已凝结,像枝条上负着累累花朵。诗的形象取之不尽,有天才诗人顺手拈来,七字砌合了令读者掩卷闭眼默想,沉醉于这极美的境界。接下来诗人想深一层,这累累花朵终变成累累果实。梅子是酸梅汤的主要材料。那时鲜红的梅花换了色泽灰暗的梅子,这是大自然应有的循环,没有什么遗憾,所以“酸心无恨亦成灰”了。写梅花至此,已到高峰;笔势一转,颈联连用二神话典,再深入描画梅花。梅花本是白色,因错服奇药便将色泽变红了,点出白梅红梅实是同类,除了颜色外,花瓣结构都是相同的,下句说本来居于西方王母瑶池边的碧桃,不甘寂寞,偷下凡间,“脱胎换骨”,幻变成红梅。写出梅花具有桃花的鲜红和馥香。作者简直在颈联内作植物学上的比较了。才女之冠林黛玉也精通此意。她的白海棠诗内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二句。律诗变化无穷,并不是随便将七个字拼合草草了事。的确这二典故深入地写出梅花的形态。至此作者意犹未尽,结句是大地上梅花一片嫣红斑烂,那些狂蜂浪蝶还以为春天已到,纷纷出动呢。这便回到邢岫烟的“春难辨”诗意。此诗写梅花可算痛快淋漓。

作者李纹是贾宝玉大嫂李纨的堂妹,也是红楼副十二钗之一。她跟随寡母投奔李纨,居于大观园内的稻香村。红楼梦前八十回未有机会给此才女多加笔墨。除了此诗外,她在芦雪亭即景联句内报效了“阳回斗转杓”一句,反映出她精通天文,可见得她是很博学的。当然此诗也暗示了她的结局。因为原书资料不够,我无从揣测。我要点出“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二句,似乎她曾被人鞭打过,面上留下血痕,虽然心酸泪下,不敢怨恨,但对未来的展望,已是心灰意冷。她的命运也是很惨的,所以入薄命司也。

三.薛宝琴梅花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年仅十五岁的薛宝琴,是曹雪芹笔下大观园内众多才女最年轻的。她才思敏捷,诗品超逸,明艳照人,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首以“花”作韵的梅花诗,开句便入题,写出那疏影横斜,迎春早发,像开岁时的小儿女,穿了新装争妍斗艳般灿烂的梅花。律诗最考功力的是颔,颈二联,不单止平仄,韵脚合格,对仗工整,还要深入诗情画意,让读者慢慢咀嚼,回味无穷。“闲庭曲槛无余雪”已写到春暖雪消,花到浓时花欲谢,晚霞红透天边,以暗示花事将了。奏一曲流水空山,高人雅调也。颔联上句兼隐作者之姓,下句兼括作者之名。颈联用“红袖笛”和“绛河槎”作梅枝的形像,美极了!“幽梦冷随红袖笛”一句除呼应着“流水空山”外,亦道出梦醒西楼,人琴俱杳的寂寞,惆怅。北宋林逋的咏梅绝唱“暗香浮动月黄昏”也被颈联下句说破。槎是木筏,云游的仙子乘此沿着红色的天河而去;空余一缕清香在人间。于是读者产生无限依恋和怀念。颔,颈二联雕工之细,意境之高,令我拍案叫绝!结尾二句形容出春残花落,但仍提醒读者此花是瑶台品种,勿以现时的凋零而轻视之也。八句五十六字写尽梅花的始终,笔力直透纸背,不愧是才女掷地有声之作。

四.贾宝玉(访拢翠庵向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众才女在芦雪亭作即景联句。贾宝玉居榜尾,社长李纨罚他往栊翠庵折一枝红梅供于室内。庵内住着另一位才女妙玉,是一带发修行的道姑,仪容脱俗,文采斐然,是宝玉极端看重的。妙玉尘缘未了,对这贵介公子,顿生情愫,他们的关系,可说是非常微妙。宝玉虽受此罚,并不引以为苦,因为他时常渴望找机会和妙玉接近。这首诗便直言宝玉的心态。开句说他接受命令时惊喜的情。还未开樽饮一杯酒御风寒和仔细推敲诗句呢,便匆匆走向逢莱仙境了。寻春的“春”在那儿?不就是那“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吗?颌联用了佛教的典故,大士是观音菩萨,她瓶中盛有甘露,可普渡众生。宝玉此来不是求此甘露免灾难,而是向嫦娥(即妙玉)乞取栏杆外的一枝红梅。将妙玉比作嫦娥,仰慕之情,溢于言表。颈联两句用“红雪”和“紫云”喻梅花,颇有新意。将梅花从月中(栊翠庵)迁到世间(芦雪亭),只是下句重复了上句的涵义,笔力弱了,比起邢,李,薛三位才女的梅花诗,大为逊色,红楼梦开卷自白:

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闰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书中主人翁贾宝玉,就是作者曹雪芹。诗才大逊正十二钗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妙玉诸人。比起副十二钗中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仍有所未及。此梅花诗就是很好的例子。结尾两句倒写出折梅时的辛苦。“槎枒”骨格嶙峋之意,彼时宝玉冷得双肩耸起。采花时身上沾满了园中的青苔。“衣上犹沾佛院苔”很有诗意,且含着余音未尽。整首诗重点是折梅,梅的形象只用了“红雪”,“紫云”,不能和薛诗的“红袖笛”,“绛河槎”,邢诗的“绿萼融宝炬”,“缟仙跨残虹”,或李诗的“冻脸血痕”,“酸心成灰”等生动的形象相比,作梅花诗竞赛,贾宝玉又落第了。

此诗隐意了宝玉的结局,他的心中人林黛玉患了最后期肺病,青年夭折,早回仙乡。家庭压力逼他和自己志趣不投合的薛宝钗成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已成了蓬莱仙境的人。宝钗虽才德兼备,在宝玉眼中只是一可敬而不可亲的高士而已。他舍弃了这大士的瓶中露,而冀望寻春问腊到蓬莱,向这世外仙姝乞取一枝槛外梅。心境何等落寞,情意如此凄凉。颈联两句,正面解去显出此诗的毛病;暗面解去托出结构的工整。“红雪”即红薛。“入世冷挑红雪去”。从世俗眼光来看,贾家为他挑选的夫人是花中之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红牡丹薛宝钗。因人生哲学的基本冲突,在世时夫妇是冷冰冰的。宝钗贫困中病逝。宝玉续娶湘云(请参阅“菊花诗”一文)。结果是“离尘香割紫云来”。史湘云比薛宝钗了解宝玉多矣!是黛玉后宝玉的唯一知已。宝玉抛弃湘云出家,有很大的割爱。宝玉脱离尘世前贫穷潦倒,过了一段很长“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寒冬咽酸虀,雪夜围破毡”的岁月,饿得骨瘦如柴,“槎牖谁惜诗肩瘦”,茫茫人海中有谁对此落难天才寄予同情呢?“衣上犹沾佛院苔”点明他为僧的结局。此诗写了宝玉和三钗的关系,缠绵悱恻,和最后悬崖撒手,感人心脾。

第二篇:傅山 集古梅花诗

傅山

集古梅花诗

傅山(1607-1684),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又号真山、桥黄老人,朱衣道人等。山西太原府(今太原市)阳曲县西村人。是我国历史上一流的思想家、学者、书画家、医学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人物。傅山一生博通经史、诸子、释老之学,对《老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先秦诸子文集广泛深入研究,成为清以后研究诸子的开山鼻祖。傅山在学术思想上追求当时的进步思潮,带有鲜明的民主和进步倾向。他精研医术,被世人尊称为“神医”、“仙医”。其诗词,远接李杜遗韵,又师法天然,妙趣横生;其画作,虚实错落,简练爽利,彰显傲世风骨。而其流布最广的书法作品则古拙中蕴含刚劲,飘逸之中透漏锋芒,清人赵执信在《饴山文集》中推傅山书法为“清代第一”,日本著名书法大师、篆刻巨匠梅舒适先生称赞傅山书法“浑天下第一矣。”

傅山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敏感深挚的思想家,他对自己书法创作的道路有着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这种理论的自觉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他在创作上的不断飞跃和上升。这在诸多书法家中是比较突出的。

傅山总结自己的书法创作的技巧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他回顾自己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说: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

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四毋”犀利地指出了书法创作中的不良倾向,无论对当时的书坛,还是对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傅山以身作则,在作品中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艺术观念,达到了炉火垂青的境界。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在《书法学综论》中对傅山书法有着全面的评价:“傅山并不是一个埋头于著述的理论家……也无意成为理论家,但最后他却成了书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还在影响着今天。”

傅山书法中给予我们的或清泉流瀑,或疾风暴雨,或衰草连天的自然意蕴,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书合一的豁达通畅的艺术境界。傅山所处的时代,国事板荡,人民离散,蝇营狗苟,攀权附贵,背信弃义者随处可闻,艺术上赵子昂之丰腴、董其昌之文静昌行于世,他忿然提出“四宁四毋”之论极有针对性。正是这种天然去雕饰,崇尚自然的朴拙之美,使得傅山具有了超迈的人生理想,悲悯的人间关怀,原始的审美心性,傅山把自然造化所汲取的灵感和个性主义的独特气质融合为一,随意落笔,顺势点化,横勾竖起,左回右转,笔力中气满神足,布局上落拓无羁。真心真意,赋予线条和色彩以呼呼生气,其间的哲学意趣无时不存,无处不在。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书法创作历来就带有神秘色彩,傅山通过文字试图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无垠,在阴与阳、柔与刚、动与静、黑与白之间的相互变化规律及动态把握中渗透这精神的光彩和力量,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和绝缺于俗世浮华的震撼和感动。

傅山诸体皆精,其学书从小篆入手,继而汉隶。小篆直追李斯,隶书只用功于汉隶。《傅青主先生草稿真迹》中只收有一幅傅山小篆作品《户外昭容紫褏垂》,仅此一幅就足可见出其小篆精湛超逸。整幅作品法度严谨,行笔中锋,藏头护尾,转折处尤见功力。

傅山的隶书《千字文》,是傅山五十三岁的作品。刘江、谢启源在《傅山书法艺术研究》中认为其“用笔平正圆润,笔力内含,笔势纵容,体势严谨,典雅端庄,工细而不造作,多揉进篆籀古体,‘无一笔唐气杂之于中’……虽系小字,但仍具有粗而能锐、细而能拙的特色,说明他严谨扎实的功力是无可挑剔的。这本小字隶书《千字文》是后学研习隶书的优良范本。“正因为傅山的出现,才使汉以后的隶书在‘一代不如一代’的滑坡道上重新崛起,为中国书法史上揭开了光辉的一页。”

傅山书法中最摄人魂魄的是他的草书。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草书作品数量多,艺术价值也最高。中国书法在唐代异军突起,继汉代之后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然而从宋以后国势渐衰,篆隶魏碑甚至颜真卿书法都鲜有问津,柔媚之风盛行。傅山书法“其貌不扬”,但格调高古,大气磅礴,具有丰富的学养和高格的美学境界,其连绵草书峻险中求稳妥,粗犷中见文雅,单纯中见含蓄,厚重素朴,正气凛然。正如,刘正成先生所言:“觉斯(王铎)之草熔金屈铁、荡气回肠,又机变万端,不可望其首尾。青主之草则每每有败笔,不如觉斯件件精品,偶有合作不衫不履而气雄万夫,有伯英、怀素之势可称为狂又非觉斯之匠心可求之于笔端者。”陈振濂先生则评价说:“傅山的狂草重真性,强调气势,与明代大草书家如徐渭、王铎等相接近,但在磅礴大气上更胜之。盘龙舞虺的线条缠绕给我们的印象是强有力的壮美格调;精心计算的空间被一泻千里的洪流所冲决。”著名书法家谢启源在《傅山书法艺术研究》中谈道:“同时代善草的国手如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王铎、徐文长、祝允明等,均无力与傅山抗手。”山西傅山纪念馆馆长赵宝琴先生认为“傅山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可以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这些人物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师。”

傅山书法的持久魅力,还和他刚正磊落的人品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书法史上,傅山和颜真卿一样被列为人书俱佳的典范。崇祯年间傅山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北京请愿,为山西提学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袁氏终得以昭雪,傅山遂名震朝野。明亡后,傅山又与顾炎武等人秘密从事反清活动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地方官逼其进京应试,他称病不去,官吏竟然命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其性情志节可见一斑。晋剧《傅山进京》选择的正是这一段慷慨悲壮的故事,表现傅山的为人。傅山中年丧妻,一生不续弦纳妾,孤身侍母教子。他从不给为人不正的人写字,不随意应酬,狂傲狷介的名声就此而来。但是他终生行医,对百姓博爱仁慈,名著三晋大地。总之,傅山的品格和艺术互相成就,使得他成为近代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知识分子之一。

傅山如奇峰般突起于17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顒、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他的人品、书品、道德文章以及高超医术誉满天下,备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敬重,他的书画艺术精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于2007年7月由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傅山文化系列开发的基础上,在山西太原晋祠隆重举行了“纪念傅山先生先生诞辰4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使得这样一位特立独行、影响深远的知识分子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而傅山文化活动周在北大的举办也一定会让更多的北大人从傅山的身上汲取智慧和营养。

(文源/讲堂期刊、作者/汾灵)(素材来源网络)凤凰书画网微字帖往期汇总:《周宣王石鼓文》中权本(高清移动微字帖)褚遂良墨迹系列/《倪宽赞》(移动微字帖)王铎 《琅华馆帖》(移动微字帖)

王宠草书《李白诗卷》(移动微字帖)陆机|《平复帖》(移动微字帖)

云峰山摩崖(高清移动微字帖)李邕 |《灵岩寺颂碑》(移动微字帖)兼并天下 | 史上最全秦诏版(移动微字帖)陆柬之|《书陆机文赋》(移动微字帖)秦、汉隶对照 | 帛书《老子》甲、乙本(移动微字帖)北海如象/李邕《麓山寺碑》(移动微字帖)白砥:闲静狂纵杨凝式(移动微字帖)弘一法师书《心经》(移动微字帖)

褚遂良墨迹系列/《大字阴符经》(移动微字帖)大字之祖《瘗鹤铭》(移动微字帖)北海如象|李邕《李思训碑》(移动微字帖)罕见李阳冰精珍小篆《谦卦碑》(移动微字帖)东汉篆书《袁安碑》(移动微字帖)祝允明《牡丹赋》(移动微字帖)

智永 | 草书千字文帖拓对照(移动微字帖)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高清原碑(移动微字帖)魏碑精品《北魏司马绍墓志》(移动微字帖)张旭精楷《郎官石柱记》(移动微字帖)王铎 罕见楷书《一觉庵铭》(移动微字帖)赵孟頫《汉汲黯传》(移动微字帖)褚遂良楷书《孟法师碑铭》(移动微字帖)米芾小楷《千字文》(移动微字帖)王羲之《佛遗教经》(移动微字帖)唐寅《自书词》移动微字帖

苏轼大楷《罗池庙碑》(移动微字帖)王铎尺牍刻本(移动微字帖)小篆《宋伏风马氏墓志铭》(移动微字帖)颜真卿楷书《郭氏家庙碑》(移动微字帖)徐浩《不空和尚碑》(移动微字帖)欧阳询行书《史事帖》(移动微字帖)晋泰始官奴婢砖铭20品(移动微字帖)颜真卿大楷《东方朔画赞》(移动微字帖)张瑞图行书《论书卷》(移动微字帖)苏轼楷书《上清储祥宫碑》(移动微字帖)柳公权《兰亭诗》卷(移动微字帖)欧阳询楷书《九歌》(移动微字帖)

北魏石刻精品拓片《司马绍墓志》(移动微字帖)赵孟頫最后一次写《洛神赋》(移动微字帖)怀素小草千字文(移动微字帖)西周金文《散氏盘》(移动微字帖)

最伟壮:颜真卿《李玄靖碑》(移动微字帖)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移动微字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移动微字帖)文征明书屈原《离骚》(移动微字帖)褚遂良楷书《千字文》(移动微字帖)褚遂良行书 |《枯树赋》(移动微字帖)秦隶系列 | 里耶秦简(移动微字帖)

北海如象/李邕行书《叶有道碑》(移动微字帖)闲静与狂纵 | 杨凝式(移动微字帖)神乌傅:章草系列之西汉尹湾竹简 铁马流沙:章草系列之马圈湾竹简 梦回楼兰:章草系列之楼兰残纸

王羲之书法经典王羲之笔法十四种剖析 附视频

东晋风流 | 二王父子你更钟情于谁?把王珣的《伯远帖》放大赵孟頫《汉汲黯传》(移动微字帖)赵孟頫楷书《道德经》(移动微字帖)

苏轼楷书《醉翁亭记》(移动微字帖)颜真卿《郭虚己墓志》(移动为字帖)王羲之行书《卿女帖》(移动微字帖)钟繇《得长风帖》(移动微字帖)

文征明小楷《太上清静经》(移动微字帖)苏轼楷书《醉翁亭记》(移动微字帖)

邓石如《四体书册之篆书八闼册》(移动微字帖)褚遂良《文皇哀册》(移动微字帖)米芾手札精选(移动微字帖)陆机《辩亡论》(移动微字帖)

欧阳询楷书《皇甫诞碑》(移动微字帖)赵孟頫行书《送秦少章序》(移动微字帖)…………

第三篇:一梅花诗画

一梅花诗画

城市山林不可居,故人消息近何如。年来懒做江湖梦,门掩梅花自读书。

很喜欢元代王冕题《墨梅图》这首诗,只是以前一直弄不懂,这样闲情雅致、安逸恬适的小诗,怎会题在一幅冷峭孤绝的梅花图上?想象中题梅诗应尽是些冷艳孤僻的字句,或是些描绘梅花冰肌玉骨的幽幽言语,方显得梅花不是这俗世物品,而是犹如世外仙姝。

后来读了董其昌的画论,方知个中奥妙。董氏说:“题画诗不必与画尽合,但期补画之空白,适当为佳。” 张大千对此语颇为赞赏:“此真行家语。元明以来没有人道破,只有这位老先生提出来,功德真是不小。”

总算明白了画家的用心:画是画,孤高隐逸之意,可以在宣纸上勾勒泼染,圈圈点点,恣意挥洒,兴犹未尽时,再题诗相和。诗是诗,可以言志,可以抒怀,可以述事,更可以补画中未了之意。细品王元章诗画,浑然一体:画的脱俗出世,诗的隐逸闲淡,都有远离尘世的况味,不落俗尘,足见人品之绝世去俗,卓绝孤高。清代朱方霭说:“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真个一语中的。

王冕画梅多喜画野梅,而不画官梅。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画如其人,此语不虚,王冕画墨梅,淡逸天真,去尽铅华,没有丝毫娇媚做作之态,真个得了“梅骨气”了。

张大千也是画梅高手,他总结画梅不外乎“理,情,态”三字。且看大千居士论画梅:

如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横斜”二字,“浮动”二字,便是梅花的理”。杨铁崖的诗:“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这便是梅花的“情”。高季迪的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便是梅花的“态”了。

这大千居士毕竟是大家,引经据典,体察入微,把梅花分析得有情有理,体态动人。但画家讲的毕竟是画法,而从诗人的角度品梅似乎更浪漫:雪满山中,月明林下,高士独卧,美人款款;这骨骼清奇,气韵幽古的梅花,早已化身美人名士,那有半点尘世味儿。画家写梅以法传意,诗人品梅以意抒情,然皆异曲同工,尽见梅花诗画之妙。

这世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滋生和贩卖是非恩怨的集市,市井小民多鱼贯于江湖中招是弄非。文人素来清高,自不愿惹些无端的烦恼。当然,那些读了几本书就分帮结派,阳奉阴违之人不在此文人之列。在这滚滚红尘中能觅得一方净土读书,那已如神仙中人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王冕“门掩梅花”,闲情逸致,这诗情画意的生活,煞是令人羡慕:数朵梅花,满室清气,徐徐展卷,名句佳篇,如玉容颜,美人名士,历历眼前。名士可以诗酒夜话,美人可以红袖添香,难怪“懒做江湖梦”了。

喜欢这首诗,感觉它就像在为我而写,以致几年前结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前言就直接引用了这首诗,似乎再多写一字都已多余。读书,习字,抚琴,静坐;门前车马稀疏,故人少见来鸿,这是我近年的境况,只是少了庭前一株梅花,惜南方的气候不便种植,不然,庭前虽已有钟爱的芭蕉,但再纳一房梅花,我也不会嫌多的。

忽然灵光一闪,竟有了画画的感觉。铺纸挥毫,写老梅一枝,圈点梅花数朵,或玲珑欲放,或明媚笑靥,再画寒禽一只,迎雪萧瑟,天地独幽。搁笔凝视,大有身世寂寞凄凉等同之叹,感极而赋诗一首,题此《梅花幽禽图》,不知可得董其昌论题画诗之精髓否?

天寒地冻客心微,款款美人枝上归。

久住红尘情多倦,白鸟因随白雪飞。

.二有美(梅)伴读

.在这样“门掩梅花” 的居所读书,主人定得是爱梅之人,且与梅花意气相通,再者其所读之书断断不可俗,俗了便辜负这绝世清奇的知音了。自古知音难得,有梅花知己在侧伴读,每有佳句,辄可与梅花共高逸矣。

这王冕画的梅花有如此清气,除了与人品秉性有关外,其所读之书也是养正气之源泉。想来其所读之大抵都是些“环滁皆山也”,或“永州八记”之类的唐宋八大家优游山水的文字,得了天地清气,方有此生花妙笔。

如柳柳州之《小石潭记》,文字如泉水清冽,景致幽寂使人神清骨峭,读之可得清奇之气;如苏东坡之前后《赤壁赋》,朗朗诵来,如闻箫声呜呜,“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乃“不知东方之既白”,至此可揽天地人生之变矣;至若读欧阳公之《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则可察山间四时之变也。

读书至此,便可采明月清风,山间四时,人生百态挥毫泼墨,写来聊聊数枝老梅,或含苞待放,或迎雪吐艳,笔笔尽是胸中之逸气耳。

我们不妨放大看看历代痴迷梅花的诗人,是怎样以梅为师,撷取梅花孤高之意,以养自己之浩然正气,想象一下他们在这样的梅花院落,该读一些什么样的清奇文字,写些什么样的梅花警句,方不负这梅花的“红袖添香”。

要数历代最得梅花傲骨的诗人,恐怕非陆游莫属了。陆游除了在居所边遍植梅花,还写了上百首梅花诗词。我们姑且不论他的写梅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先看他的《落梅》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中国诗歌史上向来崇尚“诗言志”,写景诗借景抒情,咏物诗托物寄志。陆游写梅,也是写人,他是在自况、自励啊。“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爱梅如此,自负如此,有此傲骨,古今无双了。

还有南宋谢枋得这样的爱国义士,也是极其喜爱梅花。《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要是他这样的“梅花书屋”读书,定是不会读一些云淡风轻的文字的。谢枋得有一首励志诗《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崖。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谢枋得后来率军抗元,兵败流亡,元朝曾先後五次派人来诱降枋得,但都被他用严词拒绝,并写《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后来终于绝食而亡,为国尽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终于“此生修得到梅花”。

这两位以梅花孤高傲岸的品格作为自己人格象征的名士,在气节上就不负“梅花伴读”了。“闲裁蕉叶题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两位绝世高人实应把盏梅花下,共话些国恨家仇,方不负平生志;抑或当口嚼梅花,读些汉书唐句,诵些个“秦月汉关”,“挥剑斩楼兰”之类的悲歌慷慨,安邦定国的句子。

再有,若是有翩翩女子在此读书,又当是另一种读法。

想那断肠女子朱淑真定也有一处梅花居所,因其诗作有多首《冬日梅窗书事》吟咏梅花的句子。只是这位比王冕早生百余年的幽怨女子,定没有王冕闲情逸致的闭门雅读些畅游山水的名篇,而是时常诵些句句肠断,声声哀怨的愁言苦语。朱女士在此处读书,可苦煞这素色冷妆的梅花仙子了。且看她《断肠集》里《闷怀二首》其一:

黄昏院落雨潇潇,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

真难为了这寂寞的才女,有如此高超的想象力,连梧桐叶在她眼里都成无情的“剪风刀”了,这满腹的幽怨,真是见谁逮谁发泄了。

当然,朱女士对梅花似乎情有独钟,并没有太多的对梅花发泄她的的断肠言语,而是“折取一枝插胆瓶”,还细细地描绘了这笑靥盈盈的梅花,看来最知心倒是这梅花了。再来看她的词《绛都春•梅》:

寒阴渐晓。报驿使探春,南枝开早。粉蕊弄香,芳脸凝酥,琼枝小。雪天风外精神好,向白玉堂前应到。化工不管,朱门闭也,暗传音耗。

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几度醉吟,独倚栏杆,黄昏后,月笼疏影横斜照。更莫待,笛声吹老。便须折取归来,胆瓶插了。

细想,这朱女士在这样的有梅院落,也只合读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郎情妾意的文字,以遣深闺寂寞了。

最令人羡慕的倒是那“山中宰相” 陈继儒闲云野鹤的生活方式了。陈继儒爱梅,且亲力亲为的动手种植,他晚年在东余山购买新地,“遂构高斋,广植松杉,屋右移古梅百株”。看看他的诗《早春》: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想陈继儒于其高斋中,定然会敲冰煮水,拾梅烹茶,再开卷读些商山四皓,竹林七贤之类的名士高逸文字,真正体会“人读花间字句香”的神仙境界了。读了他的《小窗幽记》,文字清纯如甘露,至今唇齿尚留香,大抵其日常生活亦是如此,多有情调的一只“云中鹤”啊!

陈继儒七十五大寿时,名妓柳如是年方十五,但已色艺名震江南。柳如是赴松江佘山陈继儒山居晚香堂为其祝寿,盘桓数日,诗酒酬唱。眉公此时展卷,真正是有美伴读了。卷里颜如玉,卷外如玉颜,两美齐俱,艳福不浅矣!

平庸如我之辈,自幼爱读书,亦喜爱梅花,慕其品格高洁,更慕品行贤达高迈之士;每读前辈高人名句,仿佛穿越时空,徘徊于名贤之高墙大院外,闻阵阵书声,或豪迈况逸,或委婉低回,间杂笛音缥缈,三弄梅花,忽见墙内伸出一枝,明媚顾盼,眉目含情,暗香袭人,“隔墙分得一段香”,我辈足矣!

三梅香入梦

在中国文化史上,说起梅花,有一个人是不可绕过的,那就是北宋的隐士林逋。林逋字和靖,隐迹于西湖孤山,终生不娶,性爱梅鹤,自称“梅妻鹤子”。其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乃咏梅千古绝唱,为世人所称道。

世人对林逋的认识大多只限于这句咏梅诗和“梅妻鹤子”浪漫称谓,再有也就是知道他是古代隐士文化的代言人之一了。其实林逋除了有诗文传世,还有书法手扎流传了下来。俗话说,字如其人,这对研究他的文化思想和行为习性有了一定的帮助。

初睹林逋的字,大脑闪过一个词:“瘦硬”。老杜曰:“书贵瘦硬始通神。”不想林逋的字却是得杜甫论书的精髓。“瘦硬”在于书法是一种美,一种个性。林逋的书法瘦硬坚挺,“刚如梅干,媚似花蕊”。在书法领域里,宋代的书法尚“意”,主张抒发个人情感意态,笔法字形都比较自由活泼,很大的区别于唐代的尚“法”,即笔法技术都是法度森严。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林逋并不算专业的书法家,但其瘦硬挺拔的风格,和两宋尚意的名家书风来比,很能体现书者特立独行的思想,和他的行为结合来看,倒有几分梅花枝干的瘦硬苍劲。所以读林逋的书法,倒真的有“暗香疏影”满纸洋溢的感觉,神魂仿佛也被牵回那鹤舞梅林的孤山去了。

再有那元代的画家吴镇,亦喜爱梅花,自号“梅花道人”,家室四周遍植梅树,取斋名“梅花庵”。更尤甚者,其去世前,自选好墓地,自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死后葬在梅花庵之侧,早早就动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念头了。

吴镇善画山水,后人尊奉为“元四家”之一,作为一个画家来说,身荣后世矣。但世人很少有人关注到吴镇的书法,其书法能融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成面目。我非常喜欢吴镇的草书,二十年前读他的草书《心经》,一见倾心,如痴如醉。我后来对佛教经典的研究,皆由此缘起。

吴镇的草书淡逸天真,冲和典雅,一如梅花的冷艳素妆,独自暗香,没有牡丹的富贵雍华,邀媚世人。许是受了佛法的熏陶,抑或是得了梅花高逸气息。其草书《心经》,徐徐展卷,如臵身庙宇,阵阵梵音入耳,无上清凉;又仿佛漫步梅花古道,一路行来,冷香袭人,绝非人世。

世人识梅花之美,多缘自画家诗人,却不知画家诗人侵淫梅香积久,其书法亦可梅香阵阵,满纸香尘。只是此道曲高和寡,非腹藏万卷兼数载临池读帖者不可识,更遑论书写了。如林逋吴镇辈,皆是梅香入骨之人,故其书法自有幽香沁人,非尘世之辈可比。今人多有炫技艺于展馆者,沽名钓利,轻浮娱世,难耐书斋寂寞,鲜有识梅花幽意,等同翰墨者。

近年我写字,多以追求传统文人书卷气息为目标,很少写些“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流行风味。前些日子,写了个手卷,小草,书林逋诗《山园小梅》。笔墨采林散之,怀素,八大,弘一意趣于一炉,浓淡干枯,一并挥洒,欲借孤山梅花淬炼些冷艳幽香之态,纵情毫端,旖旎满卷。书罢意犹未尽,以行书跋于卷尾:“余喜梅花,以其孤高傲岸故。世人或谓余狂怪,实不知余乃以梅为师,略得些许孤高之意耳!”卷首苦思不可得。是夜,梦梅花疏影横斜之态,暗香默默,沁满一室。晨起,遂题卷首:

梅香入梦!

四梅花前身

细想自己自幼读书习字至今,恍惚间已逾三十载,手不曾释卷,临池亦不曾间断。想当年曾“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也曾“高谈雄辨惊四筵”,只是年愈长愈自觉学识粗浅,叹学海无涯,故有归隐“门掩梅花自读书”之想。

岁月如白驹过隙,人生亦只是弹指一挥间。今每读古贤书,皆有见贤思齐之愿,不肯庸庸此生。读书之人不能只为眼前蝇利蜗名而趋时附势,逞名一时。想吴镇当年虽一生清贫,但却能高自标青,隐居不仕,潜心艺事,终能千古留名。

明末王绂《书画录》注:“仲圭尝语人曰,吾之画直须五百年后方遇赏音耳。”时至今日,始知此语确凿不虚,令人击掌嗟叹。

忽然想起,吴镇一生以卖画卖卜为生,故其定是通天时地理、阴阳之变的高人。恨不与其生于同时,至其“梅花庵”中,语其曰:我辈亦是爱梅之人,亦常有“前身合是梅花未”之叹。然后再堂堂正正的求上一卦:

五百年后,识我者谁?

(黄智安)

第四篇: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

中国宋代净土文化与梅花诗
《宋代净土信仰和梅花诗》,花儿人们都非常喜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名花。从中国古代来 看,如果说先秦时期的名花是兰,陶渊明时代是菊,唐代是牡丹,那么到了宋代就应该推梅花。也 可以说梅花是宋朝的国花,也是文人所公认的。那么梅花诗在宋代为什么非常兴盛?梅花是傲着风 雪开放,是个冷峻之花,在宋代却出现梅花热,许多人争相创作评论,原因何在呢?下面我就从梅 花诗创作的情况和净土信仰的关系入手,来对它进行分析。宋代梅花诗,最著名的作者,也是早期作者当推林逋,他是个诗人,也是个词人,他作诗特别 多。其中有两句,《山园小梅》特别受人的推崇。其中这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它是一个七律,这两句特别著名。这首诗写出来之后,欧阳修对他非常推崇,欧阳修说,“取尽梅之 体态”,又一位评论家叫许颐,他说梅花诗中,此两句尤为绮丽。因为欧阳修是当时文坛领袖,经他 这一推崇,到后来,司马光、黄庭坚、苏轼,这一大批文人也都或者是仿作或者是对它加以评论。其中黄庭坚他认为,这两句写得固然好,林逋的诗,梅花诗还有更好的,他又举了两句。然后苏轼 他被贬到南方,他也仿效林逋作梅花诗。而且诗做得,有人认为比林逋还要高明。整个北宋一朝,我们看到,所有的主要的诗人都争相作梅花诗。由于北宋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了,所以到了南宋 已经出现了创作梅花诗的专业户,用今天话来说,专业户。用工业术语来讲,(就是)批量生产,就 是每个人都写八百首、一千首。举两个例子,一个人他写的就是程祁、段子冲,这两个人就是唱和 梅花诗,达到一千首,每个人写一千首,唱和达到一千首。还有一个叫陈同古的人,他作梅花诗达 到八百首。这个现象在南宋经常可以见到,翻阅后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元代的诗篇也有专门一个集 子一个人写的梅花诗,这都可以见到。但这个传统是在宋代奠定的。创作梅花诗的过程当中,还出 现了如痴如迷这样的人物,这个人物是谁?就是刘克庄,又称后春。他创作梅花诗非常痴迷,他也 很自信,他其中诗中写到有这么一首诗,叫做《病后访梅》,就是有病之后去观赏梅花,这首诗是这 样的,“菊得陶翁名愈重,莲因周子品犹尊,后来谁判梅花案,断自孤山迤(同音)后春”。他说呢 菊花因为有陶渊明的欣赏写入诗中名声大振,莲花由于周敦颐有 《爱莲说》 所以大家都非常推崇它。,那么梅花,谁是它的功臣呢?林逋是创始者,那么殿军,也就是最后集大成的就应该是我,刘

克庄 自称后春,就应该是我。而且他写梅花诗当中,还经历了一些**。他有一首诗是这样的,叫做《落 梅》,就是看着梅花落了。最后两句是这样,他说,“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讳孤高不主张”,这意思 是说东风白白地让你掌握花的命运,因为你非常嫉妒梅花的孤高,让它早早地落了,不让它持久地 开放。这首诗写了之后,有的人就抄下来,交给当时的显贵,朝廷显贵认为,我大权在握,这是讽 刺我压制贤人,然后就把刘克庄贬了,闲居十年,官也没了。十年之后他又复官了,然后又写了一 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病后访梅》,前面举那个《病后访梅》和这个都是一个题。它不是一首(诗),“孟得因桃数左迁,长源未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病李,却被梅花累十年”,他用两个典故,一个刘 禹锡,刘禹锡他被贬了之后,回到京城写了一首诗《戏赠看花诸君子》,然后说,“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然后又被贬了,又被贬了十年又回来了,回来了还写诗,还是《再游玄都观》,表示自己不屈服,最后两句是这样的,意思说好像是“栽桃道士今何去(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表示我不屈服。这个刘克庄说,我虽然没有像刘禹锡这样和桃花结了缘分,但是又被梅花牵累了。那个长源指的是李泌,就是唐玄宗、唐肃宗的时候,一个半人半仙一个人物,到后来唐肃宗的时候,立了很大的功劳。他写了一首诗,意思说“青青东门柳,岁燕必憔悴”,就是说春天过了,或者一年 完了,柳一定要憔悴。后来叫杨国忠看见了,以为是讽刺他,就不许唐玄宗重用这个李泌。他用这 么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对梅花不改初衷,还要坚持写下去。这是说宋代创作梅花诗一般情况。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宋代梅花诗特点。就是说前面我是从量的方面来做了分析,有这 么多人创作,下面呢,我除了从量的方面进一步分析之外,再从质的方面我们给它做一个定型。对 于量的方面,古人已经是注意到了,你比如说作梅花诗的人,他自己就有过这样一段话,陈同古他 在谈梅花诗作者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我读一下,这段话比较好读。他说把梅花写入诗中,这是我

的话,下面是他的话。“在汉晋未之或闻”,就是汉晋没有听说过,“至宋鲍照以下,仅得十七人”,从鲍照开始有写梅花诗的,但是到宋代只有十七个人。“共二十一首,唐人最盛,杜少陵才二首,白 乐天四首,袁微之、韩退之、刘子厚、刘孟德、杜牧之各一首,至于不过一二,如李翰林、韦苏州、孟东野、皮日休诸人则又寂无一篇,至本朝方盛行,而余日积

积月累,筹和千篇云”,他做这个统计很 有说服力,就唐代诗歌非常多,但是最多只有四首,白居易、杜甫两首,李白一首没有,这是很说 明问题了。为什么到宋代它才这么盛呢?他没有提出这个原因来,但是这个数量统计对我们很有启 示,说梅花诗确实是在宋代才开始热的,以前梅花是遭受冷落的,这是从量上很能说明问题。下面 我就从质上,就是说梅花诗在宋代不但数量多,而且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个内涵,比较一致。表 现梅花,主要突出它是什么呢?主要突出它的这种洁净,这个从林逋就已经开始了。我对这些作品 稍加分析,你比如林逋这首诗,中间说,“疏影横斜水清浅”,他没说梅花如何洁净,但说水清浅,梅花的影子投在水里面,洁净的水里面,已经突出梅花的洁净。下面呢,“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古 代香和洁是通的,他认为芳香的东西就是纯洁的。按现在科学来看,芳香的东西未必纯洁,古人确 实就这么看,从屈原那个时代就开始了。芳洁、芳洁就这么来的。所以他说“暗香浮动月黄昏”,还 是突出它非常的洁净。下面“霜禽欲下先偷眼,粉爹如知合断魂”,下面说“霜禽欲下先偷眼”,霜禽,已经下霜了,飞鸟想要落到梅花上,先偷偷地看一下,这里面也包含着梅花冰清玉洁,它有些不忍 心落在这上面,或者是非常吸引它,都包含了洁净这个意思。你比如说杨万里有一首诗,这首诗是 这样写的,他是《郡治燕塘中梅花》说“林中梅花如隐士,只多野气无尘气,亭中梅花如贵人,也无 野气也无尘”,这是这么四句。“林中梅花如隐士,只多野气无尘气”,这是说洁净。“亭中梅花如贵 人,也无野气也无尘”,无论是隐士也好,贵人也好,共同点受世俗的污染,没有尘,无尘气。这里 面突出它的洁净。再比如说杨万里还有一首诗叫做《雪中观梅》,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他说,“世间 除却梅梢雪,便是冰霜也带埃”,说世间除非梅梢的雪,那么世间即使冰霜都带有尘埃了。言外之意,世上只有梅花这一块净土,其他地方都被污染了就是没有干净的东西了。这显然突出梅花的洁净,不受污染。就是梅花它一般是白色的,比较好说,白色洁净,这个很容易就联系在一起,白就是干 净,但遇到红梅就难办了。但是宋人他出于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写红梅的时候,也努力把它写成是 非常洁净。这里面苏轼有一首诗,他写得非常传神,就叫做《红梅》,他说,“怕愁谈睡独开迟,自 恐冰容不入时”,说红梅开得非常晚,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是一副冰雪冷峻的面容,恐怕和世人不容,恐怕和世上这种追求不相

容,所以“自恐冰容不入时”。“故做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枝”,虽然 面色红润,像桃像杏似的,但是霜雪的姿态还保留着,就是一种洁净。“寒心未肯谁春泰,酒晕无端 上玉肌”,就是说保持自己冷峻的面目,不是符合世态,至于说红了,那不过是喝醉了酒了,偶然地 脸上泛出红润,他加上这样一个解释。最后两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说好多诗 人不知道梅花的可贵,尽看那些绿叶青枝,其他的花、其他的树,还是说梅花是红梅也一样的洁净。林逋他也有一首梅花诗,这个比较早了,也是写的红梅。他说,“人怜红梅多应俗”,说大家非常喜 欢红梅,就以为它是媚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可是老天给它这种清香好像对它有私心一样,所谓 清香就是芳洁,都是突出它的芳、洁,这两者是相同的。因为梅花是迎着冰雪开,迎着霜雪开,所 以古人在写梅花,尤其宋人在写梅花的时候,特别突出雪,有的是霜,对梅花的衬托作用。因为雪 霜,人们看来是非常纯洁的,这个也是从林逋就开始了,就是用霜和雪来突出它。林逋有一首词,这个词叫做《霜天小角》,其中有这样两句,他说“冰清雪洁昨夜梅花发”,把梅花放在冰雪这样一个 环境当中,突出它的这种洁净。还有几首诗都是用冰雪来做衬托,你比如说方干《雪后梅编》,他是 这样写的,“春风且莫一齐开,留与山翁逐日来,只恐难讲冰雪面,伴渠桃李病尘埃”,他说春风不 要让梅花一下都开了,使我每天都有花来看,最后又说“只恐难讲冰雪面,伴渠桃李病尘埃”,说非 常冷峻的一个花、高洁的花,不能和桃树李树那样取媚于世人,浑身沾染了尘埃,这还是突出它的 冰雪对梅花的衬托作用。由于梅花受到宋人的推崇,所以他们就把梅花说成是最尊贵的花。就是说 属于万花之王,推崇到这样一个地位。陆游一首诗,这首诗叫做《射的山观梅》,这是一个七律,一 首七律,他是这样写的,“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癯仙”,就是经历冰霜的考验,癯仙就是清

瘦,长得非常清瘦,梅花清瘦。“坐收国士无双价,独立东皇太一前”,就是说和国内所有的花来相 比,它是第一,无双价,“独立东皇太一前”,东皇太一,看到天上最高的神灵,在东皇太一之前,只有梅花当之无愧地立在那里。说“此去巡游应尽日,向来别恨动经年”,说我今天去赏梅,一定要 看个尽兴,因为一别就是一年,今年开了明年才能开。“花中竟是谁流辈,欲许芳兰恐未然”,说花 中谁是花王呢?兰花,不是,应该是梅花,给它封成花中之王、花中之冠。宋代的诗

人不但梅花诗 写得多,而且对梅花的评价非常高,梅花诗数量多,但是它的内涵基本稳定,可以说是一以贯之,就是歌颂它的洁净、高洁,这是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下面我就从它和净土的关系来谈一下。宋代为什么梅花诗这么盛,宋人杨万里他做了一个回顾,想找一下原因。他这段话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大体是这样的。他是这样来说的,他说在整个先秦 时代,梅作为一种花卉是被人忽略的,《山海经》《尚书》《诗经》虽然也提到梅,但那是作为食物、、出现,而不是供人观赏的花卉。他说如果古人非常朴实,不尚文华,那《诗经》中为什么把人比作 桃李、比作舜华,《诗经》经常用鲜花来表现人的美丽,偏偏把梅花遗忘了。说《楚辞》当中,抒情 主人公饮食配饰都有鲜花芳草,但主要是取江离、杜若这些植物,而把近在身边的梅花冷落了,难 道梅花没有遇到机会吗?一直到南北朝时期,梅才开始作为花为天下所闻,只是到了唐宋时期,梅 花才超过桃李兰卉,而成为花中显族,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他就做了一个形而上的解释,他说为 什么这样呢?因为它开得非常鲜艳,但是它又不显示自己,这个花非常美丽,但是它的果实的成熟 却非常晚,而且吃起来很吃力,因为那个梅嚼起来很吃力,他说可能是因为这样吧,所以梅花不被 人们重视。他是做了这样一个所谓的明道若暗,用道家的理论做了一个解释。不管他这个解释对与 不对,但他这个猜测说明他对这种文化现象做了思考。那么我们今天来看呢,就是梅花诗所以兴盛,在宋代和净土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呢我们还得先从林逋谈起,因为林逋他是杭州人,住在西 湖,西湖这个地方在宋代是净土信仰的圣地,好多人在那里结社,有省常,这是一个佛教大师,在 那里结社就是结净土社。还有一个人叫做智圆,和林逋是好朋友,他虽然不是净土中的,但是他也 相信净土,他自己呢写了一个对联,他本来是天台中的,他自己有一个对联是这样写的,说“始以般 若真空荡涤隙著于前,终依净土行门求往生于后”,后面他讲信净土,林逋跟他是非常好的朋友,由 于宋代净土信仰非常盛行,所以很多文人也信净土。米芾是书法家,他写了一个匾,就是长寿庵,为长寿庵写了一个匾,这个匾是这样的。他说,“人是西方无量佛,寿如南极老人星”,“人是西方无 量佛”,无量佛就是无量寿佛,就是净土信仰,所崇拜的这个佛,由于崇拜净土信仰,所以好多人都 养成了一个非常洁净的习惯。像米芾就是,已经洁净到成癖的程度,不与别人坐一个座子,别人来 了之后,这个

座子要刷、衣服要洗,所以人们就给他起一个外号,很不雅一个外号,就是已经好洁 成癖了。正因为这样,他在选择表现对象的时候,当然就要选择最能体现洁净之性的的花卉,所以 梅花就成为首选,所以它就兴盛起来。所以这是和林逋,同时有九僧,就是九僧诗,学宋代文学(的 人)能看到有好多僧人都是信仰净土,而且林逋住在孤山,主宰西湖孤山,和好多僧人有来往,当 时是佛教圣地,而且是净土信仰的一个结社的圣地,他一定会受这样的影响。所以后来苏轼,他写 了一首诗,这首诗呢它就是探讨了为什么林逋的梅花诗写得这么好。他其中有这样一段,这段意思 是这样的,他意思说生活在西湖边上,受西湖的风气熏染,所以诗写得非常出色。他这个诗的名字 叫做《书林逋之后》,就是看了林逋这个诗之后写这首诗,他说“无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意思说湖光山色都非常清静,在那里长大,“不论世外隐君子,佣而贩妇皆冰玉”,说不但君子都非 常洁净,就是受人雇佣的打长工的人、小贩、女的商贩也都是冰清玉洁,“先生可事绝俗人,神清骨 冷无由俗”,意思说林逋生活在西湖这样的环境当中,所以冰清玉洁,梅花诗写得非常出色。照现在 来看,如果没有净土社,就是净土信仰在西湖这个地方非常盛行,好多人在那结社,苏轼不会写这 些诗句,因为湖光山色当然非常美,但是说它洁净如何如何的,这个和佛教有直接关系。所以佛教 尤其是净土信仰,决定了宋代梅花诗的内涵。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在写梅花诗的时候,往往都有 一种自觉的,就是拒绝世俗污染的这种意识,就说写梅花诗的时候,我要像梅花一样洁净,不能受 世间的污染。很多诗都体现出了这样一种倾向。大家比较熟悉的,像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这个

是词了。陆游还有一首诗,这首诗就叫做《梅花绝句》,他是这样写的,说“只欲作梅诗,当造幽绝 境”,就是你想作梅花诗,你应该到最幽深那样的境界当中去。“笔端有纤尘,正恐梅未肯”,说你笔 尖上沾了一点点的灰尘,梅花也不会答应你。表面是写笔,实际是说人。人一定要保持一种冰清玉 洁。再比如,陈雨宜他有一首诗,叫做《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这首诗他实际上是看一个梅花的 画,画着梅花的画,然后他说,“灿灿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离别江南好几年了,现在终 于看到梅花了,江南的春天来到了。“香风惊落浑依旧,微恨缁尘染素衣”,说和老朋友在京城相见 看到梅花依旧,只是我自己变了。怎么变了?原来是洁白的衣服上已经染上了京城的尘

第五篇:绝句四首

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1,一行白鹭2上青天。

窗含西岭3千秋雪,门泊东吴4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此诗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短短四句小诗,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杜臆》:“此四诗盖作于入居草堂之后,拟客居以此终老,而自叙赙玷如此。其三是自适语。”《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戏贈杜甫

在饭颗山遇到杜甫 看上去杜甫像个农夫

为什么离别后再相见还是那么瘦 总是为了苦作诗而瘦了

1、梁宋:就是以两汉时期梁国为主的地区。知道是个地名就行了。同游梁宋就是一起在那个地方游玩。

2、畋 音tián ,就是打猎。

3、秋间:秋天。

4、饭颗山头:就是现在山东兖州的甑山。所谓饭颗山,应是李白取笑杜甫的话,两人在一块午餐,李白要喝酒,杜甫急着吃饭,大约是杜甫盛了很大一碗饭,李白就把甑山戏称为“饭颗山”了。

5.卓:单独就不好解了,在这里有高和竖立的意思。日卓午就是日当午。6.借问别来太瘦生:借问是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相当于请问。别来:离别以来。太:过于。瘦生:瘦弱的样子。******本人试着翻译一下---戏赠杜甫

在饭颗山头遇见了杜甫,正午时分他头戴斗笠像个农夫。

请问相别以来大肚皮*的你怎么瘦成这样? 想必是一直以来作诗太辛苦。

*大肚皮:是我从诗里悟来的,因为是“戏赠”,李白笑话杜甫饭量大。

下载四首梅花诗[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首梅花诗[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首 歌词

    听说刘若英听说你身边 有新面孔 ,听说你不再寂寞, 听说你提起我. 我过得不错, 忙碌中还有感动, 尝试爱过几个人, 面对爱也诚实 许多 只能被听说 安排着, 关于你我的 对的或......

    古诗四首

    课题《春望》《泊秦淮》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泊秦淮》这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体会......

    古诗词四首

    古诗词四首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译文】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

    李白诗四首

    李白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会李白作品的......

    诗四首

    《诗四首》教学设计 竹条二中张敏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

    古诗词四首

    15.《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四首古代诗歌。 2.感悟古......

    诗四首

    30、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

    冰心诗四首

    《冰心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能力目标: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情感目标: 体味人间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