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趣味故事养幼儿道德情感
以趣味故事养幼儿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道德意识在个体感受和体验层面上的反应,它是道德性质的活动引起人的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在个体道德中,道德情感“直接参与道德认识、行为、品质、评价、信念的活动。它本身就是个体道德的主要存在方式,是全部道德现实化的根本环节。相对于人的外显行为、品质以及人格而言,道德情感并不直接呈现给世界,它是作为直接呈现物的内在源泉,作为道德的直接动力机制出现的。”幼儿阶段是个体道德启蒙阶段,因此也是教育的黄金期。而“幼儿道德启蒙首先是情感的启蒙,幼儿的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教育为核心和基础。”那么,幼儿的道德情感教育以什么为载体?如何培养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感受快乐、好奇和激动。他们本能的喜欢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在听故事和角色扮演中激发了他们的情感。由此萌发了我们“以趣味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道德情感”的愿望。我们选取了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幼儿艺术学校150名学前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岁3个月。将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设定为六个德目,即负责任、重孝悌、讲诚信、会合作、爱祖国、爱自然,围绕德目选择故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讲一讲”“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完成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一、“讲一讲”进入故事情境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何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爱听、想听、听出其中的道理,需要教师掌握良好的叙述技巧。
1.运用“角色”语言叙述故事
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讲”。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去表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在讲述中融入情感,为幼儿描绘故事的美好意境,让幼儿能从教师的叙述中体会出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在“重孝悌”一章的教育中,老师给孩子讲《我给爸爸捶捶背》的故事。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变换着不同的角色进行讲述,当教师用故事中的主人公“第三个儿子”和“父亲”的口吻讲述父子间的对话时,孩子们的眼圈儿都红了。教师的语言触动了孩子们内心深处柔软之处,并成功地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孝心的思考。虽然只是动情地叙述,但由于老师的叙述方法得当,符合幼儿心理情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
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如:有些故事内容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特定事件是幼儿不熟悉的,怎样帮助幼儿理解?多媒体课件演示是个好办法。如故事《尊敬老师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谁?她是做什么的?诺贝尔奖是什么?……大多数幼儿都不了解。所以在讲《尊敬老师的居里夫人》时,老师准备了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帮助幼儿了解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同时向幼儿传递居里夫人虽然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科学家,但是她还是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从而强化幼儿尊敬老师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
二、“想一想”感悟故事道理
故事中蕴含的情感、道理,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幼儿通过想一想,感悟故事道理,提升认知能力。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提问、引导幼儿分析、讨论上,如:针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展开的提问,“故事里有谁、说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析故事的内容,从而感受故事的情感,加深对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如“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等。”当幼儿的回答比较笼统时,教师还可以把问题展开,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讨论。如故事《孝敬长辈的珠珠》,教师在讲过后请幼儿想一想“珠珠最爱吃什么?”、“珠珠把最大的草莓给了谁吃?”、“珠珠是怎么想的?”想的过程使故事在幼儿脑海里重现,对故事加深印象,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一说”强化道德认知
“说一说”给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判断机会,在说的过程中强化幼儿的道德认知。“说一说”既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说”,如: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也可以是“说”的较高层次“讨论”,幼儿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想象,通过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观点,倾听、理解、赞成或反对别人的观点,扩展深化思考,强化道德认知。
例如班上的晨晨是个不爱写作业,但与伙伴关系很好的幼儿。一个周一,晨晨把拼写的作业拿给老师看,说:“老师,您看我写得整齐吗?”“哎呀,太整齐了,你真棒,小朋友该向你学习呀。”老师忙表扬晨晨。晨晨不好意思地笑了。放学,老师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晨晨的妈妈,没想到,晨晨的妈妈看了作业,说:“这不是晨晨写的。”听了这话,老师没有急于批评晨晨,知道晨晨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撒了谎。第二天,老师课上讲了道德情感故事《沈从文再也不逃学了》。老师讲完,引导幼儿讨论,“沈从文小时候爱学习吗?”幼儿们争相回答:“不爱,他爱看木偶戏。”老师追问“他爱看木偶戏,后来犯了什么错误?”晨晨想了想说:“他爱看木偶戏,耽误上学了,老师批评他了。”“那你还认为他是个好孩子吗?”老师问晨晨。“他还是个好孩子,他改了。”“对,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大人也会。只要改了,就是好的。”晨晨使劲儿点了点头。下课了,晨晨跑到老师那儿,悄悄说:“老师,昨天的作业不是我写的,我以后不会了,我要好好写作业。”老师摸摸晨晨的头,说:“晨晨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我相信晨晨能自己把作业写得很好!”“嗯。”晨晨又使劲儿点点头。晨晨后来进步很大,变成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而且做事从不偷懒,还会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晨晨妈妈说在家里晨晨进步可大了,放下书包,就写作业,还说“妈妈,你看我写得棒吧?”
把故事引入到孩子的生活,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敢于承认,勇于改正。这是用智慧唤醒孩子的内心,用信任树立孩子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孩子的心灵。
4.“做一做”固化道德行为
“做一做” 可以使幼儿通过道德情感体验,进一步内化道德认知,并把这种积极的体验不断地积蓄在道德情感之中,成为道德行为的动力源泉。
例如,一次郊游,班上的幼儿异常兴奋,排队上车时,有几个小朋友使劲儿往前挤,结果把前面的小朋友挤倒了。上了车,孩子们叽叽喳喳说笑不停。老师提醒了几次,安静一会儿,就又开始了。老师想到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契机。游玩休息时,老师给幼儿讲了道德情感故事《坐公交车》和《在医院和机场里发生的事》。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该怎样坐公交车啊?”孩子们结合故事,有的说:“要排队。”有的说:“上车得给老人让座。”有的说:“还不能大声嚷嚷。”老师问:“为什么呀?”幼儿抢着说“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喊叫。”“对,嘘……”老师手比画着,孩子们都笑了。回去上车时,果然,孩子都在排队依次上车。车开动了,有的欣赏窗外的风景,有的低声细语,声音稍大一点,边上的幼儿马上做出“嘘”的手势,提醒一下。
“做一做”要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每天进餐、午睡;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户外活动、洗手、如厕;轮流照顾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等等都是“做一做”的好时机,在做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将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
5.“评一评”学习道德评价尺度
“评一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情境中引导幼儿将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积极正向的行为态度,使之获得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在肯定中自然否定校正一些行为,使幼儿初步学习道德评价的尺度。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小组同伴评价、个人评价等。评价内容要具体、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幼儿在“评”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幼儿道德评价标准,从而用这个标准去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两年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幼儿道德情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道德情感的变化不但体现在其道德素养的良好发展上,还体现在幼儿其他学科学习的进步上。说明以趣味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道德情感是有效可行的。
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共完成观察记录54篇、教育笔记54篇、阶段总结16篇、教育案例31篇。这些积累不仅是教师研究的轨迹,也是成长的记录。教师集体在主编的带领下,共同撰写了简明而实用的《幼儿道德情感教育读本》。
以趣味故事为载体培养幼儿道德情感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有许多地方并不完善,比如:适合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有哪些?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前后测量表怎样设计更加科学等。我们将继续提炼和挖掘现有的实验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和拓宽幼儿道德情感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有效方法,争取把课题实验研究与幼儿道德情感培养的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得以持续与深化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责任编辑/齐 欣
第二篇:以四时养生为据,合理安排幼儿四季饮食
中医认为“天有五行、地有五方、年分五季、人有五脏”,根据其相互生克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养生规律。本文试从中医养生理论入手,结合现代营养学相关知识,以四季为轴,分析幼儿饮食合理搭配的方法,以促进幼儿脏腑气血平和,提高幼儿抗病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危害。
春季:
早春的气温乍暖还寒,而正式进入春季后,气温逐渐升高,多雨、多风、多寒、多湿,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幼儿是季节性传染病的易感人群,非常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等病症。再加上较多幼儿因冬季过多食用油腻或味道浓厚的食物而损伤脾胃,进入春天后不能适应多变的气候,从而出现食欲不振、反复感冒的症状。在幼儿饮食上需注意:
1.少吃生冷黏杂、大辛大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2.有过敏史的幼儿要注意少食鱼虾、海鲜等。
3.少吃开心果、巧克力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春季适合幼儿多食用的食物有:
1.葱、蒜、韭菜、香菜、洋葱、魔芋等。这类食物既可以疏散风寒,又能抑制或杀灭潮湿环境下滋生的病菌。推荐食谱:韭菜炒猪肝、韭菜枸杞炒虾仁等。
2.绿色蔬菜。油菜、菠菜、芹菜等黄绿色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幼儿可以多多食用。
3.豆类。蚕豆、豆芽等豆类在春季刚刚成熟,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利于幼儿大脑发育的多种氨基酸。推荐食谱:杂豆粥、双丝炒豆芽、葱香蚕豆等。
4.高蛋白质食物。专家研究表明,春季是幼儿一年中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给幼儿增加优质蛋白供应量,多食用鱼、奶、蛋、鸡鸭肉、花生等。推荐食谱:菠菜鸭血汤等。
夏季:
在炎热的夏天,体内气血运行旺盛,代谢增加,心脏负荷加大,所以夏季幼儿要避免剧烈的运动。在幼儿饮食上需注意:
1.少喝汽水,少吃奶类、含糖糕点及红肉等酸性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容易在体内堆积过多的酸性物质。
2.不可以贪恋冷饮,容易造成脾胃受寒。
3.喝水要少量多次饮用,一次大量饮水会冲稀胃液,降低食欲。
夏季适合幼儿多食用的食物有:
1.粥类。粥富含水分、体积大、能量低、易饱腹,能防止幼儿吸收的能量过剩;易消化、利排毒。推荐食谱:绿豆粥、莲子芡实粥、黑芝麻红豆粥等。
2.果蔬类。夏季是各种果蔬上市的旺季,它们含水量高,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是很好的碱性食物。如:黄瓜、丝瓜、苦瓜、佛手瓜、冬瓜等。这类果蔬可以清炒、凉拌或做汤,适合幼儿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另外,一些红色的果蔬如西红柿、红薯、西瓜、木瓜等,含有较丰富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钾元素,可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减轻夏季疲乏感。
3.清凉饮品。如酸梅汤、菊花茶等,既解渴防暑又凉沁心脾。
4.鱼肉海鲜类。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给幼儿吃些鱼肉和性味偏寒的海鲜,以补充蛋白质。
秋季:
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还有着盛夏的余热,气温通常较高。这段时间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幼儿在秋季比较容易腹泻,多是因为幼儿肠道菌群不稳定,天气突变易导致抵抗力下降、菌群紊乱引起轮状病毒感染,从而使肠胃受损导致腹泻。所以在这个肠胃疾病多发的季节,我们要从保护幼儿娇嫩的肠胃出发,严格控制饮食。在幼儿饮食上需注意:
1.不吃生的、未煮熟或腐败的食物,生冷食物要注意清洗干净。严格防止食物污染。
2.少吃瓜类,秋季有“吃果不吃瓜”之说,在秋季多食瓜类易损伤脾胃。
3.少食生冷粘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由于幼儿在夏季难免食用过多的冷饮,肠胃处于受损虚弱的状态,食用过多生冷黏腻的食物会让胃肠承受不了季节的变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秋季适合幼儿多食用的食物有:
1.玉米。玉米具有健脾、利尿的作用,且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食谱推荐:玉米豆腐排骨汤等。
2.藕。中秋时节后雨水开始变少,天气干燥,容易出现津液不足的现象。藕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是最适合幼儿的润燥之品。
3.水果。水果有利于幼儿生津增液,秋梨、甘蔗、桃在这个季节是最适合幼儿食用的,其次还有香蕉、枇杷、柿子、苹果等。
冬季:
冬季从立冬到立春前包括六个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季节。冬季新陈代谢相对较低,要注意养肾防寒。在幼儿饮食上需注意:
冬季天气寒冷,热量消耗大,应让幼儿少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如海鲜),也不可多食燥热肥腻的食物。饮食应选择温润的含蛋白质丰富的高热量食物。
冬季适合幼儿多食用的食物有:
1.各种家禽肉类。羊肉、鹅鸭肉、乌鸡、青皮红肉的鱼类等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食谱推荐:花生金针菜炖猪蹄、当归枸杞羊肉汤等。
2.菌类。菌类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所含的维生素D2(麦角骨化酶)经阳光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适应幼儿骨矿物化需要。菌类还能增进幼儿食欲,促进幼儿智力发育。食谱推荐:杂菇汤、香菇西芹炒墨鱼。
3.坚果。坚果为冬季的应季食物,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B、各种矿物质和优质植物蛋白,同时作为生命延续的种子,蕴含了植物生长所富含的各种营养和抗氧化成分,可帮助幼儿提高抗病能力。这类坚果有: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
4.奶酪、酸奶。奶酪中含有丰富的铜元素,铜是免疫系统的主要营养素。酸奶中所含的益生因子也能提高幼儿抵抗力。所以多食用奶酪和酸奶可以提高幼儿的抗病能力。
5.白萝卜。冬季时幼儿容易便秘,体重剧增,白萝卜的粗纤维能刺激幼儿的胃肠蠕动,并且其含有的干扰素诱生剂和芥辣素都有不错的消炎抗病毒的作用。白萝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和多种矿物质,可以提高幼儿抗病能力。
总之,幼儿一年四季的饮食搭配要注意季节变化,在注重寒热温凉搭配的同时,注意“食动平衡”,即摄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均等,以保持幼儿的身体健康。
第三篇:道德情感心得体会
道德情感心得体会
在卢梭的道德思想中,一个很突出的观点是,“没情感的道德那是猿猴的道德而非人类的道德”。由此可见,情感是道德的决定因素。当儿童只意识到他自身时,他的行为并无道德意义,只有在他的意识扩及自身以外时,他才会形成善恶的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善恶的道德和观念。这二者便真正使他成为人类中善与人相处的一分子。
根据情感心理学和品德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对道德观念的真正接受和理解,是从八九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并逐步形成的;同时,人们对于道德观念的真正接受和理解,又必须以人的社会情感作为发展基础和背景。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青少年儿童是以情感体验作为道德学习的主要方式。换言之,道德情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道德教育偏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和行为的训练,道德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青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感情冷漠,正义感、责任感淡化,荣誉观、是非观混淆,公德心、同情心缺乏,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现象,甚至在性格方面出现残忍、怨恨,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病态特征。
一、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危机的表现
什么是道德情感呢?所谓道德情感,就是从社会形成的道德范畴出发,用道德原则的观点感知各种现实的观点时,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情感。它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表现为人对当前现实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和社会情操。它是青少年把道德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是人们产生意志和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当前,小学生道德情感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呢?
(一)责任感的缺乏。这些孩子在学习态度上是典型的“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他们并不把家长对他们学习的督促理解为家长是为了培养其对学习的责任感,是要他们明白“我应该好好学习,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因此,他们的学习成了最让父母操心的一件事。
(二)自尊心的扭曲。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一副惟我独尊的姿态”;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老是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瞧不起自己,一脸妄自菲薄的沮丧”。在小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么因为家长对他期望过高、教师对他宠爱过分以及同学对他盲目崇拜而使他自我评价过高,显得太“自负”;要么由于家长对他的过度保护、教师对他的过重批评而使他自我评价过低,又显得太“自卑”。自负与自卑,代表着自尊心的两极,都是一个人缺乏恰当、适度的自尊的表现。
(三)同情心的缺乏。曾听一位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你别指望他替你着想。你看看,他要是生病,我们当家长的跑上跑下,忙前忙后,那种焦急和心疼就别提了。可是,一旦我们大人有了病痛,你再看看他,一进家门,连个招呼也没有,更别提问候了。大人的难受,他们大都视而不见。”走近现实,我们发现,有这种抱怨的家长不在少数。
二、语文教学对重塑小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内容,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活活地冻死在街头,那一幅悲惨的画面,使学生一读就落泪;小音乐家扬科的悲惨命运激发了学生们的同情心。这种感染作用,是每一篇语文课教学中都会产生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在道德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的精神,“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博士的脚印》一文,学生读后,对博士在丰厚的待遇和祖国的命运之间选择为祖国报效而感动,激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也要像博士那样为祖国服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情感培养的途径
赫尔巴特在阐明道德教育与知识教学的关系时说,“在这里我要立刻承认: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但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显然,他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看作是统一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强调的是教育的目的性。即所有的或全部的教育工作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受教育,培养他们的德性。
(一)阅读训练与道德情感的激发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教材中许多语言精美,感情真挚的文章,非常适宜指导学生朗读,让其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情入境,从而受到教育。
1、表演体验情境。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了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都有很真切的理解,进而儿童身心会很自然移入所扮演角色,受到教育。
2、以读带入情境。《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听说训练与道德情感的唤起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几乎都向儿童展示了生活中的美,有形亦有情。据此,教师应在教学时,有机地创
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情的加工、深化、扩展和升华的过程,从而受到道德情感的教育。
1、对比生活情境。在教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童话故事,为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育,可是,学生往往视这些文章为虚无飘渺的东西,觉得那些都是作家编出来的,不可能的事。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现在的孩子没有挨冻的体验,就不能理解她为什么会被活活地冻死。学生通过与自己现实生活的对比,学生觉得同样的年龄,同生在一个地球上,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这个孩子是多么悲惨,多么可怜。生活的对比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达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
2、语言描述情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富有感召力的话语,去描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绘声绘色,绘行绘影地烘托出那种特定的氛围,去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真正品味到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3、图画再现情境。画面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描述了许多动人的画面,闪现在字里行间。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教学的氛围,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讲述《穷人》一文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感受穷人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
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易于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神往,从而很好地受到相关的教育和启发。
(三)习作训练与道德情感的培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实感。
1、续写结尾。学生在读、听、想理解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已形成的良好的道德认识,唤起了道德情感,教师应因势利导,把这种情感延伸下去,以巩固成果。
2、创设写作意境。现在的孩子,只有“人人为我”的思想,全家几位老人加上父母都是以他为中心的,“我为人人”的思想不存在。生日、节日是自己“丰收”的日子,可以收到钱、可以收到礼物、可以享受一切,可父母的辛苦、劳累他们怎么能体谅得到?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写作的情境,捕捉教育的时机,为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搭桥。
3、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以其特有的思想性、情感性、形象性,利用多种方式,是可以“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而且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所激起的情感易于传递情绪,易于感染并影响孩子在感情上对道德情感的认同,使其在原来的情境中积累的道德情感经验迁移内化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巩固在语文教学中取得的道德情感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小蔓:《道德情感教育初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奥)克里斯汀〃杜尔翰:《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龄出版社,2003年版。
4.刘海燕:《情感的力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于钦波、刘民著:《国德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陈学法:《语文素质教育研究(小学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8.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9.李吉林:《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四版。
第四篇: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开幕式讲话(20150309)
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开幕式讲话(20150309)
老师,同学们: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指引下,在这春光和煦,百花烂漫之际,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胜利开幕了。首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为本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同学们,我校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趣味体育运动会就为同学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是一次群星闪烁的盛会,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锻造自我、悦纳自我的最好契机,是对学校学生形象和雄厚的体育实力的一次大检阅。同学们,检验你们特长的时刻到了,发挥你们的体育特长、展示你们的体育才艺的机会来了,赛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汗水在这里挥洒,青春在这里闪光,力量在这里体现,智慧在这里产生。胜利者收获着喜悦,参与者享受着力与美的欢乐。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期望你们从这次体育盛会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体味拼搏的乐趣,寄托成功的希望,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今天,我向本次运动会的组委会及全体师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全体组委会成员各负其责,圆满完成本次大会各项工作,希望全体裁判能够执法公正、公平;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希望所有啦啦队遵守大会纪律,喝彩有序做文明观众。希望全体师生继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切实注意各方面的安全!最后预祝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谢谢!(通知:初一周二第8节,初二周二第9节,高一周四第9节,高二周五第9节,第二周波涛汹涌,第三周袋鼠接力;第四周滚风火轮,第五周障碍接力)
第五篇:道德故事
道德事例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吴显才事迹
吴显才, 男,53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
15年来,吴显才义务赡养了45位老人,先后有22位老人在他的关怀中安详地走完生命历程,6位老人回到了亲人身边。目前,吴显才仍在赡养17位老人。
1988年寒冬的一天,吴显才在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她穿着破烂的单衣,蜷缩在路边,冻成一团。吴显才把老人送回家,看到这位老人无依无靠、一贫如洗,被子又黑又臭,枕头竟是一块砖,他泪如泉涌。他在周边几个村里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有几十位孤寡老人过着类似的生活。1990年,吴显才说服妻子,倾其所有,买下家对面的一个废弃酒厂,改造成一座有16间房屋的敬老院,并给敬老院取名“常乐”,希望老人们能够天天快乐。年底,来自8个村的16名孤寡、残疾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70岁的马昌炳老人刚到敬老院时,因为长期没有吃肉,一吃肉就拉肚子,吴显才每次都帮他清洗。70多岁的田代翠老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吴显才细心伺候她,让她认了自己做儿子。63岁的谭传贤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唯一的依靠哥哥去世后,她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吴显才听说后收留了她。任国贤与老伴谭吉寿,拉扯智残儿子生活,因年事已高而生活陷入困境,吴显才收留了这一家三口,一养就是11年。
吴显才15年间收养的45名老人中,有半数是残疾人。那些去世的老人,都是吴显才这个“儿子”送终。他们在弥留之际,老泪纵横地叫着“恩人”,拉着吴显才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993年,吴显才购买了1.5亩荒山,开辟了“常乐敬老院公墓”,在墓地栽树种花,让辞世的老人与鲜花、松柏为伴。当年,国家民政部向他颁发了一块“德高义重”的匾牌。
建成敬老院时,吴显才就背上了6000元贷款。以后每年都要为敬老院提供近1万公斤大米、1000多公斤猪肉、近500公斤食用油、两三百公斤盐巴,加上缝制衣服、添置被褥,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电费及其他开支。吴显才还拿出家里的3亩承包地,供敬老院种菜种粮;在自家承包的荒地上,开垦出20亩药田;办养殖场,建棕器加工厂、预制件厂、木材加工厂三家小作坊。15年来,他先后投入了30多万元,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生活无忧。去年12月,他又投资13万元第二次改造敬老院,每层楼设一个带洗澡间的卫生间,老人们睡上了席梦思床垫,电视机换得更大了,厨房里摆上了电冰箱。
2006年吴显才被评为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袁文婷
四川理工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2004届毕业生,26岁的袁文婷在5.12地震中,身为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她,为营救困在教室中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冲进随时可能垮塌的教学楼,用她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司马光砸缸故事
司马光有一次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