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文华《国学唱歌集》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
于文华《国学唱歌集》 艺人:于文华 语种:国语
唱片公司:独立发行
发行时间:2015年09月23日 专辑类别:录音室专辑
去音乐馆淘一下
国学唱歌集 中国节日之记忆 disc 1
上巳 兰亭序 节选 晋 王羲之
寒食 应天长 宋 周邦彦
清明 蝶恋花 宋 晏殊 端午 离骚 节选 战国 屈原
七夕 鹊桥仙 宋 秦观
中元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 庞垲
中秋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重阳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冬至 小至 唐 杜甫
腊八 乙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元 虞集
小年 鹊桥仙 宋 刘辰翁
除夕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元日 元日述怀 唐 卢照邻
元宵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花朝 花朝 民国 舒曼殊 于文华专辑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记忆,它代表祖先卓尔高越之智慧与民族温纯真善之情感,而于文华的《国学唱歌集》正是以音乐的形式将这种情感恰到好处地释放出来。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巳、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则冬至、腊
八、小年、除夕,专辑中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来诠释这些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节日。诗文作者从战国屈原到民国苏曼殊,上下跨越两千多年,极具时间张力,与节日的绵亘历史相允合,楚辞的峭古眴焕无疑也增添了节日历史的沧桑斑驳之感。上巳·兰亭序 节选“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据《晋书 礼志》记载,魏晋以后“上巳节”改在三月三日。《周礼 春官 女巫》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有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是知旧俗以此日临水沐浴以袚除不祥,修禊洗新。
《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如是描述古代男女上巳日持蕑兰自由相约于溱洧之水,嬉戏观景,互赠芍药。上巳节又是文人春日兴诗雅聚之日,东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所描述的文人曲水流觞相欢的场景,已赋予上巳节最浓厚的人文气息。民国十九年(1930),改三月三日为修禊之辰,并废“上巳”之称。寒食·应天长 农历四月四日,清明前一天,相传为纪念春秋晋国的介子推。晋国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介子推曾割股以奉饥饿昏厥的重耳,可谓忠耿至极,然而重耳返国为晋文公后,封劳慰勋未能虑及介子推,而介子推亦无仕志,遂携老母,隐居绵山,重耳闻之有愧,欲火烧绵山以求其出,不意竟烧死忠臣,重耳望尸哭拜,敛葬于焦柳之下,令绵山改为“介山”,崇建祠堂,并晓谕全国,定烧山日为“寒食节”,此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因此又称“禁烟节”,“冷节”,为悼悯先贤之第一节日。
其实禁火周代早有惯制。古代有钻木取火、换取新火、改火的习俗,《周礼 秋官 司煊氏》记载:“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古代又有传说,以为春季龙星(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二星)现于东方,易引起火,遂于三月“龙星”初现之时禁火。清明·蝶恋花
周代就有“清明”之说。“清明”既为节日,又为节气,《淮南子 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处仲春、暮春之交,于此日上坟扫墓,正好清除杂秽,扶正松檟,孝心有远。
因寒食自古已有禁火扫墓习俗,而清明与寒食仅差一天,寒食禁火既毕,清明须换新火,须以柳条或榆木钻取,渐而寒食清明相并为用。据北宋王溥《唐会要》:“大历年间,朝廷已有赦令,自今以后,寒食同清明”。此后,禁火食冷之俗转衰,至元代大体不存,而“清明”单独之称渐盛。端午·离骚 节选 端有初始之意,初五即为端五。农历以地支计月,五月即为“午月”。午时为阳辰,端五又称“端阳”。五月五日,五五而重,因此五月五日既称重五,又称重午。唐代玄宗皇帝生于八月初五,为避“五”之字讳,便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端午时值仲夏,古人有“兰汤沐浴”护肤习俗,故端午又称“浴兰节”。
据闻一多先生《端午考》知“端午节”起源说法甚多,而最早是中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但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忠心痛遭屈折,怀沙沉江的事迹,以及屈原诗歌的成就为端午节注入了更多丰富的历史内涵,“端午节”纪念屈原已深入人心。因此,端午也称“诗人节”。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皆与纪念屈原有关,而悬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则有临暑避毒的实用。七夕·鹊桥仙 七夕乞巧,为旧时风俗,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縷,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铁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所谓“乞巧”,指向织星神女乞求智巧,女子能在月光下,执五色线,快速穿过连排的七孔针者为“得巧”。节日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已有记载。
织女、牵牛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织女、牵牛之恋则见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银河鹊桥之会成为天下情人相期相守的祝盼。
七夕有应节食品“巧果”的风俗遗存。中元·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古人相信有鬼,以为人死七魄分离,三魂为鬼,孤魂野鬼需阳间烧香叩拜,方能安顿而不为祸乱。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节”、“盂兰盆会”。
“中元”之名始于北魏道教。《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众人,分别善恶,于其间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恶鬼,当时解脱。”佛教亦于此日举行超度法会,称为“盂兰盆会”,僧众、居士诵经,施食饿鬼,拜忏,施放焰口,并回向众生,以解众生倒悬之苦,此举正好与道家“鬼节”同日合意,宋代儒释道三家合一之风气,遂将“中元”与“盂兰盆会”合二为一。早期寺院“放河灯”以济渡出冥孤独之魂,此旧俗如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中秋·望月怀远 《尚书 舜典》有云“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指古代帝王治世允明与日月五星同辉,因此春季祭日,秋季祭月,古代礼制已备,《礼记 祭法》记载:“夜明,祭月也”。
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风夕月(拜月)”等活动,至五代,祭月的风俗已固定而成中秋节,《唐书 太宗记》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说。唐代中秋节日氛围浓烈。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亦名仲秋,因八月十五为仲秋时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八月半”、“月节”、“月夕”、“瑞正月”。仲秋节令,桂花香溢,清轮辉泻,是世
间团圆之日。古代科举秋闱大比,亦在八月,高名题榜者被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中秋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是朱元璋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消息的饼子作为节令糕点,遂成“月饼”。重阳·醉花阴 《易经》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故九九重阳,九为阳数之最,又谐“久”音,故重阳寓宜久宜长之意。今为敬老之节,言顺而意随。“集重阳入帝宫兮,造句始而观清都”屈原于《远游》中所提及的“重阳”仅指日期,至唐代才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三国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其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魏晋诗客持醪服华、嘉宴酬答的做派流遗至今。唐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又多予重阳羁旅思乡的愁怀。重阳登高、插茱萸枝、饮酒赏菊、食重阳糕等有关重阳的风俗饶是丰富。冬至·小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大体在农历十一月,阳历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间。
阴阳理论以为,“冬至”阴极而一阳来复,至此,阳趋日盛,正合君道长启,故为古代帝王所重。《周礼 春官》“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为周历正月是夏历十一月,故而周代的拜岁和贺冬并无分别,直到汉武帝太初改历,采用夏历后,方将元旦(春节)与冬至分开。
汉代冬至已成为民间重要节日。东汉范晔《后汉书 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冬至”另需选备有能之士,听芦管飞灰之音,定黄钟律吕。唐宋时“冬至”和岁首并重,受万国百僚来贺,其仪亚于正旦,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法。
冬至俗称 “冬节”、“长亚节”、“亚岁”“一阳节”“消寒节”。民间此日祭祖。腊八·乙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记云:“夏曰嘉华, 商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为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说文》云“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左传 僖公五年》已有记载腊祭:“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是以知“腊”为冬日祭名,在夏历十二月,因此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
“腊八节”又有佛教文化的渗合,佛主如来为太子时,六年苦行,每日仅食少量麻米,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腊月八日为其成道日。喝“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印度,以纪念如来成道。此日,各官府寺院、大户人家均以分粥广渡众生。小年·鹊桥仙 小年俗称祭灶节,据东晋王嘉《拾遗记》,小年可追溯至远古,是先民扫尘驱疫,祈天赐福的宗教仪式。既是小年,必然可理解为“过大年”之前奏,掸尘去秽、濯洗净房为必要之事。
小年祭灶,又称“送灶”、“辞灶”,此俗久在夏商,大概民以食为天,灶君原为天遣,若灶君多言善事,民有食而自平安,《论语》中孔子就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议论;东晋葛洪《抱朴子 微旨》亦云:“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先秦时期,“祭灶”列为“五祀”之一(五祀为祭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灶君先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渐演变为“灶君爷”,“灶王爷”、“司命菩萨”、“灶君司命”。小年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南北略有差异。
除夕·次北固山下 夕谓岁之末,为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俗称“年关”、“大年三十”,月小则称廿九夜。据《吕氏春秋 季冬记》,周秦之际,年末宫室举行“大傩”仪式,逐除疫疬之鬼,以为来年庆新准备。“除夕”节令之名、“除夕守岁”之习俗最早见于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其云:“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称曰‘守岁’。”
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北宋时期,除夕燃放爆竹、置新桃符的风俗由来已久。
“除夕”又名“除夜”,有祭祖迎神之习俗。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魁亏,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元日·元日述怀 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有了指导农业生产的夏历,它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月亮未出之日为朔日,即每月初一,则正月朔日(正月初一)之子时为岁首。
夏朝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殷历以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始皇一统中国,又以夏历十月为端月(因避始皇“嬴政”名讳,故称正月为端月,)即史书通常所谓“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从汉武帝“太初改历”起,方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夏历“新年”以正月初一开始的习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元之本意为首,“元日”意即年、月、日之开始,因此岁首元日又有“三元”、“三朝”、“三始”、“元辰”、“元旦”、“上日”之别称。民国改夏历为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即现在的“新年”概念,而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农历正月初一通常在立春前后,因而农历正月初一又名“春节”。)“春节”俗称“过年”、“过大年”。“年”的观念由来已久,《春秋 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谷熟谓之“年”,因为谷物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年”也指谷物,《左传 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毋蕴年”。因此“过年”最早的本意是享受丰收、庆天受福,习俗始于虞舜。
传统而言,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延续至正月十五。
人从新岁,向长者拜贺新年,亲邻相互庆新祝安,“拜年”的形式由是而兴。元宵·青玉案 元夕 正月十五,月亮初圆,为一年天兆瑞初,当然为古代人君所重。据传,西汉文帝每于此夜微服与民同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遂定此日为“元宵节”;汉武帝又以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此日全城灯彩辉煌,自昏至明。太史公之《太初历》,已列“元宵节”为重大节日。
“元宵”又名“上元节”。秦汉方术道家有“三元”说:“上元”天官赐福,“中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为求天官喜乐而赐福,故燃灯祈请。
东汉明帝崇尚佛教,因佛教有正月十五“燃灯表佛”瞻仰佛舍利一说,乃令宫室寺庙、士庶之家皆悬灯礼佛,进而演变为元宵赏灯之习俗。“元宵”为民俗节日已是汉魏之后。元宵尚有赏月、花市游冶、制谜猜谜、舞龙戏狮等习俗,家宴吃“汤圆”,寓意团圆和美。花朝·花朝 花朝节为“百花生日”,顾名而知,在二月春暖花放之时。花为万物美之表征,又值一年之春始,可以花寄寓流年美好之期盼。花又为植物生殖之器,立花朝为节,自然有生殖崇拜之意谓,希望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花朝”称名于春秋,作为节日,在唐代已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节日之内涵宋元之后已有变化,多了祭祀花神诞辰一说,如清人姚福钧《铸鼎余闻》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人顾禄《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二月望》云“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而康熙御定《广群芳谱》引《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堂游玩,又为挑菜节”;又引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云“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花朝节”日期南北虽异,时间大抵仲春上中旬日。
“花朝节”种花桃菜、晒种祈丰、制作花糕、放花神灯等民俗活动至今犹存。国学唱歌集
诗经
于文华专辑介绍:《诗经·魏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为先秦时代魏国华夏族民歌。写一个远在他乡服役的征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长在家乡正在思念他,抒发了主人公思念家乡的情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disc 1
王风 黍离
桧风 隰有苌楚
曹风 蜉蝣
唐风 葛生
齐风 猗嗟
豳风 东山
陈风 月初
卫风 河广
周颂 丰年
邶风 凯风
大雅 灵台
秦风 蒹葭
小雅 鹿鸣
郑风 子衿
召南 摽有梅
魏风 伐檀
周南 关雎
魏风 载驰
邶风 静女
邶风 绿衣 邶风 燕燕
陈风 宛丘
唐风 绸缪
王风 采葛
卫风 木瓜
卫风 淇奧
小雅 蓼莪
郑风 將仲子
郑风 野有蔓草
周南 卷耳
周南 桃夭
邶风 柏舟
小雅 采薇
豳风 鸱枭
周南 汉广
卫风 氓
卫风 硕人
魏风 园有桃
陈风 泽陂
魏风 陟岵
第二篇:国学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
国学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 玉环县金色童年幼儿园:张玲燕
【摘要】:国学启蒙教育能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能使幼儿从小就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能使幼儿产生对祖国文化的崇拜和热爱。幼儿园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开发智力潜能,培养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形成特色文化,成为园所品牌。
【关键词】:国学启蒙教育、渗透、一日生活
正文 “国学”,又叫国故,指我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贤们的总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载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近几年,随着 “国学”之风的重新兴起,随着大众对“国学”的 重新认识和逐渐认可,从网络论坛到电视讲座,从社会培训机构到学校到幼儿园,形成了人人都谈“国学”、学“国学”的 蔚然风气。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学启蒙教育,我园创造性地开展了“国学启蒙教育”。把重点落在“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上,让国学教育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国学教育之路。
一、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
(一)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幼儿人格。国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纪的辉煌业绩,蕴含着哲学、教育、伦理、文学和道德修养。几千年来,这些文化的精髓滋润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一种民族精神和灵魂。幼儿园的幼儿生活主要包括入园、离园、入厕、盥洗、喝水、学习、间息、进餐、午睡、劳动等,如果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将国学中的有关知识对幼儿提出通俗易懂的要求和进行潜移默化的 “浸润”教育,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美质,即学习文化精粹、培养行为习惯、了解地方习俗、教习传统工艺,那么,就能实现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四培”目标: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培植孩子的美好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壮体魄、培训孩子的娴熟才艺,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能够规范幼儿行为习惯,实现 “知行合一”。为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这些幼儿的 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而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这些行为习惯的规范就起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如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尊老 教育等。
二、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一)国学启蒙教育在班级中的开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生活活动是必不可缺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把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入园、在园和离园的要 求编写成“三部曲”:①幼儿入园:穿戴齐,入园早。见老师,有礼貌。先鞠躬,再问好。见同学,要微笑。离父母,把别告。②进餐 礼仪:进餐前,莫拥挤。放好凳,再盥洗。接过碗,要有礼。双手端,慢慢去。不浪费,要牢记。进餐后,碗轻取。先漱口,后擦嘴,莫把 纸屑扔在地。③幼儿离园:离园前,静等待。离园时,要拜拜。先老师,后同学。见爸妈,嘴要乖。自己走,进步快。那么,幼儿在读 熟这些歌诀的同时,行为习惯也就会慢慢规范了。为了使幼儿在不经意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对幼 儿园大环境的营造进行积极的创设。如可以将《弟子规》嵌于楼梯,幼儿每走一步都有经典相伴;在楼梯的墙面上也可贴上图文 并茂的《二十四孝》中的经典故事,让每一层楼都充满孝敬的教育;还可以在大厅的墙壁上贴上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等。此外,还可以在小班中开展每周三个“一”的活动(一首古 诗,一个童谣,一句三字经);中班中每周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首古诗,一个童谣,一个典故,一句三字经);大班中每周开展 五个“一”的活动(一首古诗,一个童谣,一个典故,一句论语,一 小段弟子规)等。国学教育在我园开展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中得出一些经验,发现统一主题活动、统一艺术活动和统一经典诵读内容更有利于环境创设和教师各类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发现对幼儿的国学教育与家长的工作结合起来。因此,将“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与班级活动内容相结合,让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加大两者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更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和家长的参与。让家长更了解我园办园特色,更了解老师对工作的辛勤付出,更了解幼儿的成长。在“家长参研”中,围绕“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园国学教育服务” “在国学中,家长最想孩子学习什么?”“等家长最想知道的问题,以家长沙龙形式开展家长与教师间的平等交流,提出自己对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中,除了对孩子进行经典诵读、传统艺术的教育教学外,还应学习各类如《二十四孝》之类的小故事,使孩子仁义礼智信得到培养;在“家长参教”中让家长教孩子剪纸、包粽子;在“家园互动”中家与园共建“国学小书房”。为孩子创设国学一角,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每天抽出三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诵读,给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与孩子共享阅读的快乐。家家争创国学小书坊,人人争做快乐国学娃。
(二)国学在幼儿园早操活动中的渗透
国学启蒙教育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真正起到“发散孩子 思维、发展孩子智力、发现孩子能力、发扬孩子优点、发挥孩子 长处”的作用,就必须要在教学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不能只是让 幼儿读、背、诵,而是要把传统文化融于听、看、说、写、画、唱、舞、演、做等之中,应使形式更富有趣味性、活动性、愉悦性和多样性。此外,可以将国学与早操结合在一起,选择极富韵味的古诗词《静夜思》、《论语》、《梁祝》等经典音乐,配上传统的扇子操,让孩子们陶醉在国学艺术中。
1.确立各年龄段国学早操的主题。首先进行讨论,怎样才能让幼儿既得到锻炼又能受到国学的熏陶呢?以年级组为单位来确定国学早操主题,每个年龄段完成一个早操主题。例如:在大班年龄段,开展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早操;在中班年龄段,开展龙的主题早操;小班年龄段,开展以礼仪为主的国学早操。确定主题后,那么我们在进行音乐选择以及操节编排中就应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
2.确立了国学主题后,接下来就进行动作的创编,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编排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小班是以徒手操和模仿操为主;中大班主要是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1)小班的早操应简单、易学和富有趣味性,动作少、难度低、重复的较多。(2)中班以徒手操为主,辅以轻器械操。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幼儿在做操时,具有了一定的队列队形概念,动作也尽可能做到位。
(3)大班以轻器械操为主。要求活泼,动作要有一些变化,大班幼儿的运动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而言要比中小班幼儿强,因此,在早操动作编排的变化中,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运动能力以及有效促进了幼儿大动作技能的发展。
(三)器械的运用。
既然是国学早操,那么在器械的选择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器械在早操中对于幼儿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有提高的作用,在选择器械时一定要考虑安全的因素。结合国学可以选择以下器械:大班:圈、哑铃、棍等;中班:彩带、彩绸、鼓等。
三、国学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形象生动,灵活变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例如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游戏方式带领幼儿诵读,会增加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幼儿接受。因此,诵读也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传悄悄话等形式。诵读时也适时地给孩子竖起大拇指,给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给读得好的小组亮小红旗等等。这样,孩子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信心十足。同时,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抢椅子”、“抽卡片”、“摸彩”、“奇妙口袋”等儿童喜爱的游戏编入到诵读活动中,让幼儿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使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这样,在诵读的过程中,调动起幼儿诵读的积极性,使幼儿把诵读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愿意主动积极地投入在良好的诵读氛围中,并且主动认识自己的各种表现,体验自己在诵读活动中的情感,自己提醒、监督自己的行为,主体性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国学在传承民间游戏中的开展:
民间游戏是积累生活经验创编而成的,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古老的游戏之一。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集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放风筝、滚铁环、跳房子、打沙巴、踢毽子、放鞭炮、走梅花桩、各类手指游戏、拍手游戏等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使游戏中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
当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要渗透国学,还远远不止这些。幼儿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修养,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氛围,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体验到国学的精髓。
五、对幼儿园环境中的渗透,形成特色文化,成为园所品牌。
环境中的渗透包括幼儿园大环境与班级环境。而班级环境又以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为依托,根据教学内容、相关主题布置环境,让环境和教学对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够使园所形成特色文化,成为园所品牌。园所的特色文化主要是指园所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等,它是由园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 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一所幼儿园如果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个性。追求特色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幼儿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总之,育人环境是实施国学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能充分发挥每一寸空间的国学教育价值,能使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起 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国学启蒙教育在这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所面临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难点还很多,但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的功效却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幼儿的知识增长与智能的培养,对其品德的陶铸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不得不推行,即使在面对经验不足、参照少、指导缺乏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我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反思,不断推陈创新,才能使本国学启蒙教育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百度文库)《浅谈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4、(百度文库)《儿童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5、(龙源期刊网)《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6、(百度文库)《谈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第三篇: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于丹中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于丹中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
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第四篇:浅谈如何将国学教学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
浅谈如何将国学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之中
阳新三中:赵碧玲
关键字:国学教育 学会生活 懂得感恩 英语教学
摘要:国学教育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让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它,让传统美德根值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敬老爱幼、与人为善、诚实笃信、害豁大度”的修身之道;让他们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具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微,不少青少年在时代的背景下产生了深层的思想 情感和精神的危机:嫉妒、仇恨、自私、悲观、萎靡 没有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没有人生的远大目标,缺少对生活的热情,缺少应对人生变化的积极态度等等 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我们不否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也不否认以现代科学为学科基础的心理咨询疏导作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文质兼美的千古文章对学生人格精神润物无声的根本作用。
国学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要把握好一个度,千万不能走火入魔,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能够三言两语用白话就说清楚的东西就不要“之乎也者”一番,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 而绝不是科学的态度。要“相机而授,适时而教”要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像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所以我认为国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这一科目,可以渗透到各学科。下面我就想想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式中进行国学教育。
学会生活
一、学会学习。
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
小学最早开的课一定只有两门:语文、算术。语文--形象思维;算术--逻辑思维;以后十几年即使读到博士后,总体上也超不出这个范围。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浪费掉,听来十分可惜。问题是用得上的那百分之二十,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在哪儿。知识的积累就是神童也需要时间,在积累的过程中,聪明的人会早些发现学习的规律,让学习变得简单。
英语学科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比较难的学科。因为有的学生不爱读,有的学生不愿开口说,有的学生懒于背诵单词和短语,更别谈听和写了。而听、说、读、写是学英语的四大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英语语言能力的四项基本技能。
首先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给学生讲有趣的英语小故事——幽默滑稽,教唱英语歌,看英语电影。慢慢地,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了,开始愿意学习英语了。
如何学英语呢?首先是攻克单词关。我们可以借助弟子归的一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谓“心眼口”就是“心要想,眼要看清楚,嘴巴要张开”,想什么?面对新的单词,在脑海中搜索意义相近或相反,字形相似的单词,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迁移法。看,就是看清清楚字形和音节,什么字母或字母组合发什么音。接下来是要大声地朗读,将自己的读音传进自己的耳朵,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读准确,甚至可以将阅读词汇转化成听力词汇。记住了一些词汇和短语,只完成了学习任务的20%。要真正的掌握词汇,就要在具 1 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再现,即是孔老先生所讲的“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句子、对话、短文,以及做些必要的巩固习题。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见多了,必然牢牢记住它的词义和用法。再接下来,如何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已的东西,这就又设及到说和写的问题。比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给学生一些词汇: watch TV , surf the Internet , read books , go shopping , exercise… How often , every day …
and so on,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自己喜好的活动,以及做这些活动的频率来编一些对话,然后又可以What do I do on weekends ?为题写出相应的文章。如果能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写出类似于课本范文的短文。这就说明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句子的表达,也已经能将别人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孔子曰:思而不学则惘,学而不思则殆。虽然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安时完成作业。给学生的错觉好像他们就是一台接受指令的机器。其实不然,学习绝不只是接收,更多是需要思考,找规律,进行知识迁移。老师的讲只是引导指路的作用,比如:给学生一棵树,让学生学着寻找一片森林;给学生一条小溪,让学生学着去寻找大海。如果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就说明他已经学会了学习。
当然每一个人的喜好不一样,不可能人人都是丈员。但是,每个人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做事的态度。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成功,那只是个结果。我们应该羡慕过程,学会积累,学会思考。不怕自己掌握的知识过时,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有学习的愿望,成功就离你近了一大步。要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二、学会与人相处。
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如不能融入这个社会,特立独行,那一定是小说中的侠客,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相处本身是一门学问,人类用了漫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至今仍未解决好。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如何化解矛盾,与人和谐相处呢。这就要学习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
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也有缺点,尽量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也许别人的长处正是自己的短处。我们在小学就读过《骆驼和小羊》的文章。如果你利用别人的长处可能帮你解决困难,反之,彼此陷入尴尬。我们也记得弟子归有一句话:“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也是教我们宣扬别人的长处,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在英语学习中也需要这种扬长避短之胸怀。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 o? My friends like to have the same haircut like me and wear the same clothes as me.But I want to be original ? What should I do? 那么就要教学生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朋友,不要认为朋友是模仿你,也许你朋友们和你一样思想比较前卫,眼光高远,喜欢新潮,你们有相同的爱好,志趣相投,友谊可以进一步发展呢。
其次要学会与人合作。我们今天的文化培养着一代有独立精神的新人。独立思考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独立精神仅是一种人格体现,并不是处世法宝。我们的处世法宝理应是合作。英语课里面的对话是最好培养合全精神的。比如我们在上八年级下册Unit 6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What do you like collecting ?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them? 这两句话,可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并能反馈两个信息:1 主要收集什么物品。2 时间最长是多少年。这就需要很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完成。
最后要学会宽容。弟子归有一句话:“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如果给你与人冲突,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人却因为一点小钱去坐牢甚至失去生命,有的人因一两句口角拼得你死我活。前不久,阳新县洋港上畈村有一小青年蒙面入三叔家抢劫,发现已被三审察觉,却因为区区5000元钱,杀 2 了三审和7岁的小弟弟。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实在令人发指。在我所带的(6)班,也曾有同学因为一两句话便拳打脚踢,甚至举凳子扎伤了同学的眼睛,最后赔偿医药费几百块。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呢?我在英语课堂上经常教学生学生宽容。比如:当我在上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在引入新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When someone borrowed your things and didn’t return it to you,What would you do ?(2)when your friends hurt you with some bad words,What would you do ?(3)You argued with your friends , What would you do ? 对于这三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但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有个性,提倡“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然后,我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应该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是小物品就当送给他算了;如果是大东西,自己急需,可以用比较客气的语气 “Would you mind returning my things to me ?”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作自我反省,是不是身上的确存在某个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第三个问题,可以用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朋友道歉。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相处的结果。人们在相处中学会积极向上,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走入社会,早晚你会明白所谓相处,不是只和你喜欢的人相处,而是要和你不喜欢的人相处,这一条对生存十分必要。学会相处,会使人感受到社会的美妙,会使人知道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因而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会自立
首先树立安全意识。不要轻信陌生人。现在社会很复杂,一切向钱看,所以坏人骗子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不要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不要轻易接爱陌生人的馈赠。不要独自深入险境。弟子归有一句话:斗闹场,绝勿近。这就要求学生放学早回家,不要去网吧,也不要和同学拉帮结派地打群架。学会在险境中逃生。比如,在英语阅读中,我们就讲到相关的文章,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如何自救,当乘公汽火车是时如何防小偷。
其次要谨慎交友。“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 这个问题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性格、爱好、经历、职业等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对朋友圈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 3a 中谈到交友,我问学生:What kinds of friends do you like best? SA: I like friends who like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me ? SB: I like friends who are good at schoolwork.SC: I like friends who are good at sports.学生们的回答都好。然后我作总结:“近煮者赤,近墨者黑” 你友善,诚恳待人。用心与别人真诚沟通,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非原则的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我相信自己本着善良,播下善良的种子,一定会有美好的收获。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贯。一要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做任何事都要有强健的体魄。而现在的孩子很骄气,身体体质比较差,更需要运动。关于运动,英语也是提得比较多的。七年级上册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就是要求学生参加一些球类运动。话题是:” Let’s play basketball / ping-pong / tennis… 二要吃健康的饮食。现在孩子爱挑食,喜欢吃一些没有营养价值或甚至是有害健康的垃圾食品,所以有些孩子由于营养不良,瘦得像猴子。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 ? Section A 3a A Healthy Lifestyle, the Chinese Way 强调阴阳平衡的食物。Let’s student remember : 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学会感恩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关注用鲜活生动的德育教材,适时地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在学生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感恩于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自己知识的老师,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自己的那些人,感恩于祖国,感恩于大自然„„在学生的心灵中播种 3 了爱心和希望,消融了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再把这种感恩之心让学生付诸于行动,并长期的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收获学生高尚的品格,实现我们的育人目的。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一、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走“正路” 我门怎能不感恩他们?但我还是要说,当我从学校里捧回一张奖状,他们比我还愉悦、激动,、自豪。当我和伙伴们在外面闯了祸,他们诚实鼓励的眼睛总在我脑海里浮荡让我在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当我生病卧病在床时,他们的焦虑,担心总让我忍住呻吟很快的恢复健康……对与父母双亲我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他们像一缕阳光,温暖我们的心,像黑暗里的光明,指引我们通往成功的大道,像雨天里的一把与伞为我们遮蔽风吹打。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试问:“你们的感恩在哪里?”
我认为感恩,当我在上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时,我为了引入新课,先对学生作了一调查,问了他们几个与礼物相关的话题:Have you sent your parents gifts ? when did you do it ? Why did you do it ?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No”,然后我又问是否收到家长送的礼物,他们回答 “yes”。于是我将他们进行思想疏导:为什么你们只索取,却从不给予呢?父母给你们那么多,难道不值得你们一点馈赠吗?礼物不在与“多和少,重和轻”,一份心足以。That is to say : The gifts is to press your love to your parents.And you can press your love by many ways.For example , remember your parents’
birthdays by making birthday cards for them ,drawing pictures for them or sending them a test paper with a full mark on it.二、感恩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时,教师里正书生琅琅,一位慈祥而又博学的老师聚精会神的教读着,学生门也一本正经的学读着,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因为他们有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新的知识,这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是的,我们还应该感恩教我们的老师。自重我们跨进校门的那一刹那,生活就离不开老师,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希望我们未来一片光明,在多少个日日夜夜里,我们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长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老师们的知识全被我们吸取了,而他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反,我们小学毕业了,又跨进了另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学校,又结识了新的老师继续我的学习生涯。那每一天的放学上学,一次次的离开又一次次的归来,都让我们明白我们离不开老师,所以我们更应该感恩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是老师一生的写照。我们都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四川北川中学谭千秋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个春秋,生死存亡的关头,用自己坚强有力的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孩子得救了,他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像他这样忠于教育事业、舍身忘我的老师举不胜举。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就是讲现在一名大学生为了山区的孩子放弃大城 市的优越生活,宁愿做个贫困山区的一个老师。她就一名年轻的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代表。于是我就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了师生间的话题,让学生懂得感恩。那么如何感谢老师呢?努力学习,向老师上交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见到老师说一声“老师好”;遇上特别日子(如教师节我老师的生日)一个电话、一张贺卡或一封短信足以。
三、感恩他人。
我常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苍的赋予,我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生命的存在,感谢阳光的照耀,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出家门,我走向自然。放眼花红草绿,我感恩大自然的无尽美好,感恩上天的无私给予,感恩大地的宽容浩博。清晨,当欢快的小鸟把我从睡中唤醒,我推开窗户,放眼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晶莹的露珠,清清爽爽的早晨,我感恩上天又给予我一个美好的一天。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点点,我打开日记,用笨拙的笔描画着一天的生活感受,月光展露着温柔的笑容,四周笼罩着夜的温馨,我充满了感恩,感谢大地赋予的安宁。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接,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感动,懂得了回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每一天。在英语课上,我也会时常提醒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比如八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B 的3a 讲的是三封感谢信。于是我向学生做了一些调查是否曾经获得过帮助或帮助过他人。有30%学生获得过别人的帮助也帮助了他人,20%的学生帮肋过他人,10%只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有一些学生没作回答。这说明了还是很有一部分学生懂得知恩图报的。于是,我又问,你会憎恨那些曾经伤害或欺骗我们的人吗?学生异口同声“off course”.我说:“NO!NO!”然后我就给学生读了一段话:“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谢遗弃我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 感谢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 感谢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智慧; 感谢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
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第五篇:于丹徐晋如,到底谁在败坏国学
于丹徐晋如,到底谁在败坏国学
国学热的已经开始让某些博士烫手
国学热起来了,在曾经比较冷的状态下。
国学为什么曾经很冷?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曾经有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吗!新必然和旧形成一种对立的状态,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领袖站在时代前沿,要提倡新道德,要推行白话文。应该说,那时候打倒以“孔家店”为象征的传统文化并不容易,五四之后,读经尊孔的各种运动从为稍息。但是有一点我们很清楚,在五四前,在白话文被推行前,读书人大多出身于官商、豪绅、地主这一阶层,普通百姓要想认识字,无论多少,都是相当难的。因为没有钱,也就上不起学,读不起书。所以,在那个时代,无论有没有国学,那些纸面上的文字对老百姓来说都敬若神明,读书人因此也很容易生出一种知识优越感。我们知道,鲁迅小说中有孔乙己这个活灵活现的迂腐之读书人形象,比如他强调什么回字有几种写法等等等等。
白话文推行,或者说被普及后,尤其是简化字被意识形态确立后,国学再一次成为垄断产品,被学院垄断。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读读简单的诗词还可以,再勉为其难,读读先秦诸子还凑合。但是读史读经就太有难度了。如果国学一直很冷,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事物总是会起变化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曾经被新文化运动打倒的传统文化再次在我们这个时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别的就不用多说了,比如什么孔子书院啊,孟母堂啊,就单从于丹走红就可以看出来,国学真的热了。
当然,我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没有什么不好,在近代经历了如此多变革之后,中国人如何确认自己当下的位置,我们和传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能否激发新的思想和伦理资源,都有必要通过热的状态得到更多理性的回答。
于丹讲《论语》,火了,几乎是炙手可热,听之看之者,真可谓众矣!于丹算是狠狠的赚了一把,不但赚到了钱,还赚到了名头。因为我不是学国学的,所以我感到遗憾。如果自己学的是国学,在如此热之又热的背景下,讲完《论语》,还能讲庄子,赚到更多的钱,更多的名声,岂不妙哉!但是这只能想象,甚至是意淫,因为自己的学养也好,能力也好,都没有为这种成功提供必要的可能。
不过有让于丹感觉到的热的,也就有让她感受到冷的。于是网上批于丹者亦此起彼伏。其实批的好批的不好,我不太在乎。我在乎的是,为什么这些批评都指向了于丹?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批评不批评的问题,因为可以批评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难道批评于丹这一路径的选择真的关乎传统文化的消亡?对我来说,这已经构成一种文化现象。理解在一现象,当然要从事件双方的立场和态度去分析。
于丹为什么讲《论语》我不知道,但是我猜应该是为了赚钱,为了名声,同时可能做一些普及传统文化的工作,如此而已。她讲的好坏我也不太知道,我看的不细,但是我很欣慰,我觉得国学真的热了,中国人真的开始关注传统经典了。批评于丹,如果只是从文本上,从学术上批评,我想多一点也没什么,这样可以让大家更了解《论语》,更了解于丹所讲的《论语》到底是一个什么层面的价值。但是如果说于丹对孔子不敬,于丹对观众和读者不负责,甚至说于丹在愚民,这就让我感觉有点过火。
于丹即便真的对孔子不敬,这也是于丹的权利。何况,我并未感觉于丹怎么往孔子身上恶口相向。关键或许是于丹对孔子的态度和他们,主要是国学博士等传统文化的精英们不统一。按照有些批评者的说法,对孔子这样的圣人应该敬畏,应该按照他的方式去敬畏,再延伸一下他的逻辑起点,那就是于丹得跟我走,大家都得跟我走,跟我去理解于丹,我说你敬畏就是敬畏,说你不敬畏就不敬畏,啧啧!
说于丹愚民,这一点可要好好商量商量。如果于丹真的愚民,让那些读者观众变傻,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太不负责了。一个有素质的民族才可以强大,愚弄人民,其罪可不小。还有批评者说,于丹的解读是心灵鸡汤式的诠释。愚弄人民和影响人民是两个问题,愚弄是有意识的要让对方变成傻子,而影响人民,或者说影响别人,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谁都希望自己有力量影响别人。至于好的影响,那自然是对人有所帮助了,至于坏的影响,那也许就是愚民。不过,大家都知道,就是说愚民,今天的中小学课本怎么样?那么多口径一致的电视新闻报纸怎么样?为什么我们不去批评,而盯住了这样一个女性学者(当然,有人可以认为她不是学者)。
我想,是国学太热了,而在对国学加热这一过程中,于丹的讲座使国学火上加火。谁都知道,热包子好吃,但并不是是人就随便就能拿起来往自己嘴里放的。拿不好,也往往烫手。
我们知道,圣诞节期间,有十大博士出于对民族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忧虑,看多么崇高啊,他们一个个都,要抵制中国人过圣诞节。在国学没有热起来的时候,圣诞节就有很多人在过,但是没有人言语。就是有人对中国文化主体性丧失的忧虑,可能也不敢言语,人单力孤吗,所以我们就没听说过什么关于圣诞节的抵制。现在国学热起来了,一下就窜出来十大博士,他们义旗高举,义正词严。可惜他们的理想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草草收兵,最后偃旗息鼓,这是很让人遗憾的。不过革命似乎总是要有一种前仆后继的精神,这不,于丹因《论语》走红,又引来了十博士,这回不是因为西方的圣诞节,而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孔圣人。
电影《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吴孟达搂住自己的孩子,他的媳妇正在和牛魔王撕杀,周星驰拿着月光宝盒穿越时空,从天而降,吴用惊讶而羡慕的表情喊到:“娘子,快来看上帝!”
圣诞节期间,十博士吸引我们好好地看了一次上帝,今天,又有十博士要引导我们看孔子,看圣人。但是这都太遥远,我今天不想看上帝,也不想看孔圣人,我就想看看这个所谓的呼吁央视让于丹下课的十博士的领军人物,大君子徐晋如!
徐晋如太有才了!
徐先生在解释他们呼吁于丹下课这一事件时说:“我们的一切行为,基于我们太热爱知识和真理。于丹他们永远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大人君子之乐,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孔颜乐处。在大人君子的心目中,根本不存在利的念头。我们惟一关心的就是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让我羡慕的是,徐先生没有利的念头,这个君子好好高大啊,简直比基督都高大。但是基督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是神,而徐先生无论怎么大的君子,好像还是人。这就更让我羡慕,而且吃惊了。所以我真得想让大家好好看徐先生的面孔是如何与众不同,白里透红的。
不过我转念一想,君子是君子了,但是这样的君子我真的好好怕啊。没有利的观念,这可能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他有没有要要求我或他人跟他一样“不存在利的观念“的欲望呢?或者说他以后有没有这样去要求我或他人的欲望呢?
看看他对于丹的评价就知道了,他不但要求自己,他还要求别人。因为他认为他掌握着正确的对孔子的解释,当然和他惺惺相惜的师友也掌握着正确的解释,掌握真理。因为在徐先生理解起来,于丹所讲的关于《论语》的心得就是不够正确,所以要让她下课的。等等,还有一条,就是要于丹向全国人民道歉。其实于丹的节目再火,书卖的再多,毕竟更多的国人没看过,也没读过于丹的讲座、著作,全国人民才没必要关心于丹的道歉呢,更别提全国人民对于丹的各种道歉式要求了。
徐先生还告诉那些喜欢读于丹的读者们,不要把厕所当客厅。
这让我想到法国大革命时走到断头台前的皇后,她举止非常幽雅,即便在断头台前也不失淑女风范。当时,马上就和死神见面的她踩了刽子手的脚,于是脸羞的红红的,非常不好意思的对那个刽子手说:“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有意的。”
应该说,这个皇后不愧是贵族文化培养起来的女士,临死都这样彬彬有礼,仪态万方。但是她太不了解人间了,或者说民间。记得当时法国百姓吃不上饭的时候,这位皇后说:“那就让他们吃肉吧!”显然,徐先生也想让大家吃肉,不去吃于丹的文化快餐。但是很多时候,有些人真的很饿啊,无论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因为饿。多高档的东西,他们,还有我都无福消受啊。这些人的资格,或者说要求,是饭就行了,能不饿肚子就行了。大餐人民实在吃不起,就是有了这样的机会,我们因为没有上过什么大雅之堂,可能也吃的不会太舒服了。当然,我们盼望那一天,也像徐先生一样,掌握“正确”的孔子。
徐先生,作为一个普通的于丹读者,我必须跟你说,我们现在真的不配接受您正确的孔子思想。还有,于丹红了,你也别太生气,你应该指向我们读者,是我们对于丹的喜爱使央视选择了于丹,赚到了钱。我们真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能够理解您正确的孔子,我们还没有那么好的消化能力。说实话,我觉得我能听懂于丹就不错了。以前我始终给自己一点优越感,因为还有很多人压根不读书,也不看什么讲座。但是,您的这些批评让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好羡慕你们这些能够掌握正确孔子的博士,可惜我们这些老百姓要么家里没钱,读不起书,要么天资不够,考不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博士。
还有,您千万别小瞧央视的策划人,他们真的比较了解我们,所以就给我们找到所谓于丹、易中天这样的学者。我们一直很希望看到他们的讲座,看到他们的书。就跟我太饿了,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孔子,我们去读去看去吃就好了,只要我们有胃口,只要我们有消化他们讲座的能力。
另外,按照我的印象,孔子首先是哲人和教育家。尊重他是因为他的智慧,也可以说包括人格,而徐先生强调孔子是圣人。圣人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是显然,圣人肯定比君子还厉害,不知道是智慧厉害还是人格完美。徐先生说自己没有利的念头,这种君子的道德境界太高了。但是,常识告诉我,道德境界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服务印度贫民的德兰修女在我看来道德境界就很高,尽管她并没有敬畏孔子,也没有说自己有多高的道德境界。从德兰修女身上,我看到一个人没有利的念头也许是真的。但是徐先生说自己没有利的念头,我还不太相信。说实话我虽然尊敬德兰修女,但是我不会让别人去做德兰修女,因为推己及人,这样的代价太啊。当然,因此我也就无法享受德兰修女的快乐,更不能享受和体验你们这些大君子的快乐。
徐先生对自己道德要求,也就是连个利的念头都没有的道德要求,我可以姑且相信是真的。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我就无法姑且相信了。徐先生说的只是“应该多一些人用孔子所说的大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显然,徐先生对于丹的要求基本就是大君子似的。所以于丹很不及格,应该下课,连中学生水平都不如。
当然,即便徐先生不对我们提要求,就您推崇的这些大君子人格来说,我也感到这种说法有如一只苍蝇在我眼前乱飞。我想拍死这只苍蝇,就如同要拍您的这种说法一样热情。我一下又想到文革中“狠到私字一闪念”的历史,斗了半天,好象私并没有斗下去,反而让人性恶越来越泛滥。人生下来之后,都有私欲,只是承认自己有私欲要比不承认好的多,看到自己有私欲要比没有看到自己有私欲好的多。我想,徐先生也使用一个我字吧,不然怎么动则我们大君子如何如何呢?其实您体味一下,“我”意味什么?您小时候,饿的时候,估计也会说:“妈,我要吃饭。”肯定的,不吃您会饿。饭是不是一种利益,是不是一种私人欲望?如此在延伸下去,穿衣服,上学读书等等,都和利有关系。我不相信,您自己不赚钱,家里也不给您钱,您就能为了国家和民族命运而读书?
国家、民族都是一种集体性话语,说实话,这样的话常常很空。您又说起唯一来了,那就更空。您毫不利己,专门利国,利民族是吗?不错,我敬服那些有社会担当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但是我讨厌大话欺人欺己。谁可以离开利益去生活。你说没有利的念头,是不是意味着你放弃利益,你要不放弃利益,你前边的话都等于放屁,响是很响,但是臭气熏人。
看看您那德行吧?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直提着这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您的解释是:“把正直的人取代小人做了高位,老百姓就服了。否则民就不服了。“举枉错诸直”,这是孔子一辈子最不能容忍的。”
您真行,上下尊卑的观念在您那里贯彻的真够深入的。很显然,您的正确的孔子的思想是高端的,而我们老百姓已经不是一个配不配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服不服的问题。让于丹下课,我不知道多少读者服了。但是从于丹红这一点来说,我估计很多读者是服的,佩服的服。更多的读者不服的是你们这个高端的学术精英,当然不服你们可以比试,可以出来过招。
你一会说,不要按照他们(央视)自己去想象人民,在那样的语境下,我们这些观众读者一下离高端就近了。但是为了说明央视选错了人,你又说是因为我们这些老百姓不服。告诉您,您可以打扮自己,但是不要轻易打扮别人,老百姓不是一面旗帜,用的时候就拉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放出去。我们已经被这样的手段折腾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现在好不容易我们找到了自我,就不必麻烦您打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旗帜了。说到这,我真的很想语重心长的劝劝你:“歇歇吧。”
您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如果中学生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也许会因为于丹而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为了安慰您的忧虑,我告诉您,放心吧,中学生现在没那么傻。他们知道游戏规则在哪里,尽管他们很多人讨厌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但是他们毕竟有利的观念,绝对不会因为认同于丹的讲解就到高考上去按照于丹的讲解去答题。他们会按照标准答案去答的,因为这可能都是你们这些所谓正确的掌握了孔子思想的人,或者说掌握了真理的人解释出来的。
孔子在我看爱就是一个多元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必须敬畏的真理的存在,圣人的存在。比所谓的您的正确孔子思想比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术的品质和情怀。这一点我想有必要提醒您一下。孔子还说过恕己之心恕人,但是因为您没有利的念,道德高标,所以您没有必要宽恕自己,您只不宽恕别人就够了。同时,您只对您认同的贤人去思齐,这没什么。但是孔子也说了,见不贤的,要自省。当然,您没有于丹那么多缺陷,自然也就不必去自省了。但是我担心你看不见你身上到底有没有脏东西,因为你的道德优越感,因为你那唯一关心的是国家民族命运的心态,因为您那正确的孔子的思想。
孔子自己是不会说话了,当然您代替他说话也没什么,不过别人代替他说话也和您代替他说话的权利是平等的。至于谁高谁低,还是那句话,你们可以比试,不是一句你不正确就能否定的了的。也不是什么高端的学术和正确的孔子思想这些大帽子就能把对方吓倒,把周围的人忽悠的。
君子如果是一个没有利的君子,我就说,赶紧滚他妈蛋,我不需要。因为国家和民族不是你一个人的,还是我的,还是很多我们这些下层百姓的!
尽管:你太有才了!
还有多少博士站出来
过圣诞节有十博士的抵制性宣言,于丹红了,有十博士的抵制性呼吁。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一堆热爱真理——国学、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士们!
徐博士说了,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承认,相信很多人都承认。但是何为真理,国学吗,孔子吗?你掌握的吗?真理还是非真理,这完全可以讨论,所以重要的不是掌握在谁手中。掌握在你手中又怎么样?不过是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知道正确《论语》的权利,多高端的文化布施者!如果正确与否,只是您这些有学养有道德的文化英雄们的个人判断,我看我,或者说我们不接受也罢!
就我而言,我不相信什么真理。以前咱觉得对的,过一段时间,就觉得错了。再过一段时间,我觉得以前对的,现在又对了。我们去看看人类文明史好了,哪一个曾经的真理被固定着,永远也推不倒?我没发现,也许是因为我不懂得孔子的正确的思想,或者我不懂国学,或者„„
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问题的态度,那就是理性的讨论,而不是一副我掌握了正确的孔子的思想这样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
星爷说过:“靠,我是吓大的?”
其实,被吓大的人,所谓的敬畏的人,还妄谈什么真理,这太滑稽了吧。接近真理,首先应该有一种怀疑一切的精神,不但怀疑圣贤,还要怀疑自己理解的圣贤,这样产生的的敬畏才更彻底更真实。
徐博士三十多岁就把孔子打扮成圣人,也就是而立之年。估计孔子也不会太高兴。他老人家到七十才从心所欲,可见,七十之前他老肯定有不从心所欲的时候。这是孔子生前说的话,不知道他活过来,会不会有新的自我否定。就是活着的孔门弟子,对老师的话都不太了解,他们一直有很多对老师孔子不同的理解,他们也常常争论,不只是弟子之间,还包括弟子和老师孔子之间。孔子已经过世这么多年了,你,或者说你们这些博士就能做孔子的现代形象代言人吗?
我不想说的更多了,这已经够了,这就是我们的博士,可能还是国学博士。国学也许是你们的文化G点,太敏感,太亢奋,所以很容易失去理智。但是,我估计有更多人实在不想再看着你们出洋相了!我知道,之所以失去理智,你们自身的责任也许不大。无知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你们这些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低能儿,如果谦卑点,谨慎点,理性点,我们会宽容的。之所以忍不住说话,是因为你们那么低能,还要跳出来,一副救人出水火的样子。
是的,文化很重要,国学也很重要,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我们没有机会跟你们学习什么大义微言,比如什么正确的孔子的思想,什么抵制圣诞节,抵制于丹!我们得赶紧忙着吃饭!请你们消停点,不要占用我,或者和我一样想法的人那么多娱乐时间、工作时间。你们这些娱乐新闻式的文化动作太扎眼。
当然,你们这凌空一跃,确实暴露了中国博士教育的失败。动不动就十个,都这么有无知的勇气。可是应试教育比较失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就不必证明给我,或者给和我一样去看待你们的人去看了。而且,考虑到你自身的学业,考虑到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还有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你自身有什么好处。虽然你们这些大君子可能傻得都不知道利害得失了,但是人毕竟是人,君子也是人,谁不受厉害得失的影响呢?如果有人要求你们你滚出院校,说你们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又做何感想?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说的,不知道正确不正确,也不知道我自己理解的正确不正确,送给你们这些热爱国学的博士吧,大家一起品位。很多时候,不是谁的国学讲的好,而是谁真的有所谓的国学精神。目前看,败坏国学的,绝对不是于丹,更不是这些读《〈〈论语〉心得》的读者们,却常常是你们这些博士们。因为我们真的很难想像,一个博士会有那么弱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是学国学牌的,不是宇宙牌的?
这真的很容易让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失望,对你们,用国学培养起来的你们,掌握了正确孔子思想的你们。我们老百姓往往知道,自利利他的人就很君子了。说毫不利己,没有利的念头的人往往是搞一种政治宣传。毕竟,没有利的念头的人,我们从没有看见。因为我们活的很真实,我们必须解决吃饭问题,解决买房子的问题,这些也许都很低俗。
如果君子是没有利的念头的人,我愿意当真小人,让你们这些博士都好好大君子去吧。
因为我们老百姓不是博士,没有多高的学历,加之父母和自己一样,都是老百姓,我唯一渴望的,就是争取自己成为公民,摆脱只能被人看成服与不服的老百姓身份。我想说,肯定很多老百姓都对这一身份转变等待的太久了太久了。对我们来说,吃饭并不容易,谋生也相当艰难,自然跟你们这些博士,这些文化英雄的献身比起来委琐多了。我们常常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事业。行有余力,或许也会像我的似的,到网上为文,边消遣,边为公民社会做丁点的努力。我们这些网民没有那么多媒体朋友,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师兄师弟,我们是弱者,我们阿门了。
想想自己是弱者,你们跳就跳吧,一个热水澡而已。就是晕了,也一定有高人为你们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