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五篇

时间:2019-05-15 09:1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第一篇: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暨 南 大 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

《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院:文学院

系:中文系

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学年论文

学生姓名:林鸿竞 Lim Hong Keng

号:2008054370

指导教师:赵静蓉

2011年

08月

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

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摘 要] 《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两部作品写的都是复仇,却传递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基督山伯爵》偏重于基督山本人的心理,他心理的倾斜,结局是选择宽恕来释放自己。而《赵氏孤儿》偏重情节的推进,结局给予大仇得报的人极大的褒扬。中西复仇文学的差异来自于文化氛围之不同,中国的主导思想的儒家思想,重视家国观念,鼓励复仇。西方的信仰是基督教,看重宽恕,自我解放。

[关键词] 《基督山伯爵》 《赵氏孤儿》 复仇 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1.引言

无论古今中外,复仇一直是一个话题,也是中西方文学的主题。拉法格在他的《思想起源论》里提到:“复仇是人类精神中最古老的情欲之一,复仇的根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推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当他们遭受到打击时,就会不自觉的予以回击。”[1]。“人使自己激情„„可以帮助他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保存自己的时候,对血无厌的渴求,被提升为神圣义务的复仇变为一切义务的第一位。”[2]可见复仇在人的社会之重。复仇,在理性以及放眼整个社会来讲,复仇带来的仇恨、流血以及报复必然带来的悲剧,为社会所不容许。但是放在文学里来说就成立,复仇就能带出无限的话题。从古希腊的《安提戈涅》,《赫库帕》,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西方文学里的复仇文学在文学史上一直辉映着闪耀的光芒。相反中国古代,以复仇为主题的小说较少,其中以《赵氏孤儿》最为有名。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新剧《中国孤儿》;德国大文豪歌德也以《赵氏孤儿》后半部改编成《埃尔泊若》,皆在西方引起轰动。当时,西方就有人把《中国孤儿》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作比较,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影响之大。时至今日,取《哈姆雷特》或《呼啸山庄》和《赵氏孤儿》比较的文章非常多,却不见《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的比较文章,特意选这题目,从中西方复仇文学的内容描写、结尾描写,探讨一下两者的差异从而研究中西方表现复仇的方式及其成因。

《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都是很成功的复仇文学作品。《基督山伯爵》的内容是说十七世纪一个法国年轻人:商船水手爱德蒙·唐泰斯,他即将升职,带着成功与喜悦回到家乡马赛,并准备迎娶他的未婚妻梅尔塞黛丝。唐泰斯的两个朋友:唐格拉尔妒忌他的升职而莫瑟夫则因为暗恋梅尔塞黛丝而对唐泰斯心声恨意,设计陷害,诬赖唐泰斯叛国。而马赛首席检察官韦尔福虽平日为人正直,却也因为一己私欲而烧掉了证明唐泰斯无罪的信件,判决唐泰斯终身监禁于海上的孤岛监狱伊夫堡。在唐泰斯的十四年监狱生活中,他认识了亚伯·法利亚神父并成为至交。法利亚神父向不但将一生所学教给唐泰斯,为唐泰斯点破是他最信任的三个人陷害于他,还将一个藏宝所在告诉唐泰斯。法利亚神父死后,唐泰斯成功越狱并转折来到了藏宝所在基督山岛,找到了巨额的宝藏。他回到故乡马赛后得知父亲饿死,爱人嫁给了他的仇人。唐泰斯给恩人莫莱尔一家报恩后,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尔后向他的仇人们实施连串的复仇计划并成功了。而《赵氏孤儿》的故事则是发生在春秋时代,晋灵公大将屠岸贾与忠臣赵盾不和,妒忌贵为驸马爷的赵盾之子赵朔,设计陷害赵家,杀灭赵家满门三百人。大夫程婴、将军韩厥、老臣公孙杵臼皆义助赵家遗孤脱险,上演一套“偷天换日”的戏码,牺牲了程婴的亲子与公孙杵臼为代价保住了赵家遗孤。二十年后赵氏遗孤长达成人,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赵武借边疆守将魏绛之助,终手刃仇人,大仇得报。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2.正文

2.1 内容描写

中西方的复仇文学,描写的侧重点甚为不同。西方的复仇文学,多重视整个过程中精辟的计划、心理挣扎、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同时西方的复仇过程,往往是单枪匹马,或者寥寥数人的;基督山就一个人向三个仇敌发起挑战,他没有盟友。故事进展中,基督山伯爵在获得巨额财富后,并非以快速的让仇家们死去的方式去报复,而是在漫长的时间中进行精密的计划,以强大的财富和知识为武器,给予仇人们沉痛的打击,基督山伯爵对付三个仇人的报复行为都是合法的。基督山伯爵打击唐格拉尔令他破产只是生意上的一种手法,基督山伯爵揭露莫瑟夫当兵时的丑行令他身败名裂,教韦尔福夫人用药是救人用的,利用韦尔福的私生子让他遭受沉重打击导致发疯,大仲马精心安排的情节之下,基督山是没有任何犯法行为的。

中国复仇文学更注重情节的推进,正面描写多注重于此,多不冗笔于其他方面。与西方文学的单打独斗不同,赵武从被救出到展开复仇,都有许多英雄和烈士相助。展开复仇之际,赵武很快得到了边疆守将魏绛相助,于路上埋伏,生擒屠岸贾后将其处死,大仇得报。

2.2心理描写

在心理描写方面,西方人多用独白的方式表达,或直接写出心理所想所说。基督山伯爵复仇的前后,心境的成长与转变、心理的挣扎与复仇成功后的轻重倾斜,大仲马都很细腻的一一描写出来。心境的成长与转变体现在其年轻的时候作为唐泰斯蓬勃朝气,一个对人性复杂一无所知的少年,他入狱后还如此信任三个害他的人,若非法利亚神父道破天机,唐泰斯还蒙在鼓里;后来逐渐成长转变为一个干练老辣,能完美的以人性的弱点打击自己的仇人,会说出。“要是一个人以闻所未闻,最残酷,最痛苦的方法摧毁了你的父亲,你的母亲,你的爱人,总之,夺去你最心爱的人,在你的胸膛上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而社会所给你的补偿,只是用断头机上的刀在那个凶手的脖子上割一下,让那个使你精神上痛苦了很多年的人只受几秒钟肉体上的罪,你觉得那种补偿够吗?”[3],“报复一种迟缓的,深切的,永久的痛苦,假如可能的话,我却要以同样的痛苦来回报,以血还血,以牙还牙......”[4]这种阴沉而愤世嫉俗的话的人。在他报复的过程中,基督山伯爵是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从不手软的打击仇敌。直到莫瑟夫自杀,也见到韦尔福夫人和儿子的死后,他彻底进入迷惑和后悔了。书中描写到:“基督山脸色变了,他觉得他的报复超过了限度,他不能再说「上帝为了我,与我同在」了。他带着无比痛苦的表情„„”[5],“够了!够了!让我去挽救那最后一个吧!”[6]。而在最后,出乎意料之外,基督山没有依照他的计划要让唐格拉尔饿死,他选择了宽恕仇人,也宽恕自己。他写给马西兰的信写到“曾经我以为我能与上帝匹敌,现在以一个基督徒的谦卑,承认世上唯有上帝拥有无限的权利与智慧。这些祈祷可能会削弱我内心的悔恨。”[7]。在最后,基督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获得心灵的解放。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而《赵氏孤儿》中,多的是一种间接的心理描写。韩厥拿住程婴想要偷偷带走孤儿的时候,书中的这么写的:“【醉中天】我若是献出去图荣进,却不道利自己损别人。可怜他三百口亲丁尽不存,着谁来雪这终天恨。〔带云〕那屠岸贾若见这孤儿呵,〔唱〕怕不就连皮带筋,捻成齑粉。我可也没来由立这样没眼的功[8]勋。”,可见韩厥可怜赵家的悲剧,不愿意与奸臣同流合污之心。公孙杵臼恨奸臣当道而怒骂屠岸贾道:“【隔尾】你道是古来多被奸臣弄,便是圣世何尝没四凶,谁似这万人恨千人嫌一人重?他不廉不公,不孝不忠,单只会把赵盾全家杀的个绝了种!”[9]。以破口大骂表露公孙杵臼深恨奸臣之心理。程婴与公孙杵臼合计要救出赵氏孤儿,程婴不得不痛打公孙杵臼又希望公孙杵臼少受皮肉之苦的描写:“【得胜令】打的我无缝可能逃,有口屈成招,莫不是那孤儿他知道,故意的把咱家指定了?〔程婴做慌科〕〔正末唱〕我委实的难熬,尚兀自强着牙根儿闹;暗地里偷瞧,只见他早唬的腿脡儿摇。〔程婴云〕你快招罢,省得打杀你。

[10]〔正末云〕有,有,有。”。从这里可以看得出程婴的无奈和心痛。程婴见亲儿代替赵氏孤儿惨遭乱刀:“【收江南】呀,兀的不是家富小儿骄。〔程婴掩泪科〕〔正末唱〕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11],可见程婴心如刀割,却不能流泪的场面,都可以诠释为一种间接的心理描写。

2.3 结局描写

对于结尾的方式,中国复仇文学的结局多为代表正义的主角的一方大获全胜,仇敌伏诛,主角和帮助主角的人获得褒扬,结局美满。

“〔魏绛云〕屠岸贾,你今日要早死,我偏要你慢死。令人,与我将这贼钉上木驴,细细的剐上三千刀,皮肉都尽,方才断首开膛,休着他死的早了。〔正末唱〕【脱布衫】将那厮钉木驴推上云阳,休便要断首开膛;直剁的他做一埚儿肉酱,也消不得俺满怀惆怅。”[12] “【黄锺尾】谢君恩普国多沾降,把奸贼全家尽灭亡。赐孤儿改名望,袭父祖拜卿相;忠义士各褒奖,是军官还职掌,是穷民与收养;已死丧给封葬,现生存受爵赏。这恩临似天广,端为谁敢虚让。誓捐生在战场,着邻邦并归向。落的个史册上标名,留与后人讲。”[13] 屠岸贾惨死收场,赵武、程婴、韩厥等一干人等皆受到表扬。符合了中国一贯的审美倾向以及道德观。

相反,西方文学则主角放弃复仇或虽复仇成功但得不偿失。基督山在见到两个仇敌的悲剧后,产生了迷惑,“基督山脸色变了,他觉得他的报复超过了限度,他不能再说「上帝为了我,与我同在」了。他带着无比痛苦的表情„„”[14]。在询问唐格拉尔是否已经忏悔并得到答案后,放弃了饿死唐格拉尔的计划“‘忏悔你所做过的坏事。’那个声音说。‘噢,是的!我忏悔了!我忏悔了!’唐格拉尔说,他用他那瘦削的拳头捶着他的胸膛。‘那么我宽恕你。’”[15]

在最后,他撮合恩人之子马西兰·莫莱尔和仇人之女范嫩婷·韦尔福并写信告诉二人,自己渴求上帝的宽恕和良心的安慰。“曾经我以为我能与上帝匹敌,现在以一个基督徒的谦卑,承认世上唯有上帝拥有无限的权利与智慧。这些祈祷

[16]可能会削弱我内心的悔恨。”。《基督山伯爵》的结尾,或者说《基督山伯爵》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这本书,写的是心灵的最终释放和救赎。

2.4 差异之根本

为何会造成上文所述的差异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信仰而论,就不难看出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给予文学巨大的影响。中国是儒家思想为主导,《礼记·曲礼上》说:“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与有杀父之仇的人不能活在同一天空下;需带着兵器,见有杀兄弟之仇的人就杀了他;与有朋友有仇的人,不能与他共在一个国家服务)[17]《春秋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也说:“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不复仇,非子也。”(君主被杀做臣子的不复仇就不是好臣子。有父仇不报,不是孝[18]顺的儿子)。因此可以认为儒家思想是鼓励复仇的,并视之为为人臣为人子的责任。不为君主、父亲、兄弟报仇雪恨的人,皆会蒙上不忠、不孝、不友不恭之名。因此赵武的复仇,既为报家仇,洗刷赵氏一门的屈辱。国中除了奸臣,也可以说是为君复仇,完全符合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而书中光辉的角色们,赵武的母亲生下赵武后殉夫、合乎三从四德之道。程厥放走孤儿后自刎身亡、公孙杵臼为救遗孤触壁自尽、程婴为救孤儿牺牲亲子,皆为忠义。《赵氏孤儿》结尾写道:“程婴、程勃,你两个望阙跪者,听主公的命。〔词云〕则为屠岸贾损害忠良,百般的挠乱朝纲;将赵盾满门良贱,都一朝无罪遭殃。那其间颇多仗义,岂真谓天道微茫。幸孤儿能偿积怨,把奸臣身首分张。可复姓赐名赵武,袭父祖列爵卿行。韩厥后仍为上将,给程婴十顷田庄。老公孙立碑造墓,弥明辈概与褒扬。普国内从今更始,同瞻仰主德无疆。”[19]。所有光辉形象的角色,每一个都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概念里的优秀品质,都获得了褒奖。

而在主导西方思想的《圣经》 中,《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虽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20]的话,《新约·马太福音Matthrew》中则重宽恕之道,耶稣说:“别人打你的左脸,就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21]。由此可见,复仇不为基督教思想所鼓励,所以基督山在后来才开始忏悔,求上帝宽恕。基督教思想多讲个人的修养,相信神,多于家国大事没有关系。所以《基督山伯爵》的复仇,完全是个人的恩怨,并不会牵扯什么国家大事。就算是故事发生在皇室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要报仇,也不会牵扯到中国式的为国为民的君国大事。西方复仇文学处处有上帝存在,与宗教密不可分。“我已经代替上帝给善人报偿,现在复仇之神又给我权利再去惩罚恶人。”[22]、“是谁让我想出这个好主意?是你吗?慈悲的上帝?”[23]。从前面是神授权给基督山进行复仇,到最后求上帝的宽恕,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宗教信仰。上帝也经常“出现”在作品中,指引着主角。哈姆雷特有鬼魂指告知阴谋的事发经过,基督山也有法利亚神父为他一步步揭开遭受十四年牢狱之灾的真相,并且给予他知识上的指导以及告诉他巨额财富的收藏之地,最后基督山更是借法利亚神父之死得以越狱。为何神不鼓励复仇,却又会“出现”在文中给予主角指引?正是因为要让主角慢慢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3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方复仇文学的差异的原因来自于主导思想: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的不同,所以表现方式完全不同。西方看重心灵的成长与救赎,所以直接描写心理,复仇只与自己和自己的心灵有关,与家国大事无关。中国文学则重视的是个人品质的追求用以回报国家,要做到的是惩恶扬善。所以才会出现赵武复仇后加官进爵;基督山前面追求报复,最后求上帝宽恕这两种截然不同场面。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

参考文献

[1][2]【法】法拉格著.王子野译.思想起源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1963:67,69.[3][4]《基督山伯爵》在线阅读.第035章 锤刑(2)中文[M/OL].

(2008-05-08)[2011-08-23].http://

[5,14][6][7,16][22][23]【法】大仲马著.黄燕德译.基督山伯爵[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1186.1187,1239,311,201

[8][9][10][11][12][13][19] 赵氏孤儿大报仇-元-纪君祥-txt文本下载|[M/OL].(2009-10-14)[2011-08-23].http://

[15]《基督山伯爵》在线阅读.第0116章 宽恕(中文)[M/OL].http://

[17]杨天宇译注.礼记.曲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8]春秋公羊传·隐公十一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0][21]线上圣经[OL].http://truthbible.net/bloodybible/onlinebible/

第二篇:复仇——永久的潜伏——以《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例谈复仇与法律

复仇——永久的潜伏——以《赵氏孤儿大报仇》为例谈复仇与法律 朱苏力

【学科分类】法理学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人类历史的悠悠长卷上,复仇曾普遍并且长期存在。尽管复仇已经在当今社会受到国家法律的禁止,但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仍一如既往地感动着今日的受众——从西方古希腊的《安提格涅》、《赫库帕》,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乃至近代名篇《基督山伯爵》都涉及了复仇这一题材。而在东方的中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似乎都发生在先秦时代,著名的如伍员鞭尸、卧薪尝胆、荆柯刺秦王以及本文用以示例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数十年来中国两部享有盛名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在淡化其“革命色彩”之后,仍然讲述的是复仇的故事。

复仇主题在文学的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丰富而持久的表现,其中必定有其深厚的人性基础和复杂的社会根源,值得研究者深入探索。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考察复仇来重新理解刑法及其它法律的缘起,复仇制度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实践中传统法律所必有的组成部分。从这个层面上讲,复仇的研究探讨具有鲜明的法理学意义。

《赵氏孤儿大报仇》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宫廷事变,其因果发展太史公在《史记》中曾有过记载发挥。该剧故事发生在政治法律制度的历史转折时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意义。太史公还运用了生动的文学性描述,以至王国维先生曾称该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具有很强的文学欣赏性。虽然较之《史记》原文,《赵》剧强化了某些地方的戏剧性,但是剧中主要人物程婴与公孙杵臼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强烈个性中较浓的市民化气息性格趋向,故事的道德化,使之落入奸臣当道、忠良受陷,幸得义士相助,最后忠良后代雪冤报仇的民间故事老套,不失为败笔。但是,本文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角度提出的社会学解说,或许仍能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构成有所启示。

分析复仇与法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必然要求研究者首先充分理解复仇的背景和特点,为了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复仇与报复、自卫的关联和差异,并由此出发,了解复仇的社会属性。在这里,我们将报复界定为受侵犯的生物个体出于生物本能而激发的对于侵犯者的抗争和反击,它在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当利益受损时,人类表现出的下意识的反应更为明显,包括情绪上的气愤和行动上对侵犯者的惩罚。这种惩罚可能表现为对侵犯者的“社区内流放”,严重时则表现为以自己可能的力量反击侵犯者(通常被称作“自卫”),使之受伤或死亡,这种情绪往往会表现为“失去理智”的行动,即不顾一切地“试图”对其造成伤害或痛苦,有无数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此种报复性反应,是生物学的正常现象,是任何一种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竞争的基本需要和本能。虽然就有些人看来,这种反应是“蜗角之争”,但它却是长期经过自然选择的生物存活

下来的竞争基因,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承袭了这种基因。尽管由于种种理性原因,这种本能受到某种程度的弱化,或者被有意淡化和压制,但它还是存在于生而为人的生物本性中,难以消失。

复仇也是一种报复,但与自卫有着明显差异,从行为的主动与被动上,行为目的的“自保”与“害他”上,二者显著不同。在话语系统中,如现代刑法“正当防卫”的界定中,其差别非常重要;但在行为主义视角,基于生物学的分析话语系统来看,这种差别就并不重要:它们同是对侵犯的回应,实际作用同是打击侵犯者,阻止侵犯继续,从而保护自己——用博弈论的话语来说,这都是一方博弈者对不合作者作出的符合理性的反应。

与作为一般概念的自卫相比,复仇最外显的特点在于历时性,即强调先在的侵犯行为与后发的复仇行为之间没有时间上的直接连续,这一点,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法的流行便可见一斑,《赵》剧中苦苦等待复仇良机十五载的程婴亦是一例。复仇的滞后性成因即在于理智的参与,甚至在一定限度内,人们可以以这个时间间隔来衡量理智参与的程度。复仇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是复仇者有意识施加的,往往经过处心积虑地谋划和安排,杀死仇人而被施加者自己并不知晓,那至少不算是完美或典型的复仇。复仇的意蕴之深,还在于对复仇行为(本能)的观念性和意识形态的追认,即道德与正义的认同或筛选、装饰和剪裁;而复仇行为的回应性和对称性也是衡量复仇的重要标准。以上这一切,更证明了复仇基于本能而受社会文化因素的根本性影响的特性。可以想象,如果程婴没有对赵武痛诉家史,激发他的报复本能并加以文化意识上的诱导的话,报复的激情也许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弱化,“相逢一笑泯恩愁”的现象也完全有可能发生。

在“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的时代,复仇使初民社会以及其他缺乏有效公权力防止和制裁侵犯行为的社会具有一种特定的维系秩序的功能。原始人的报复性抗争保证了人类基因的多样与丰富,从而为人类的生物进化和发展创造了一种潜在的可能,这是报复社会功能的开始。它在被人类生物种群所具有的同时,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和平的可能性——由于畏惧报复造成的伤害,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减少对他人的侵犯,由此营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生存环境;报仇成本的过大,也迫使人类选择风险较低的活动(生产活动等)来取代武力,从而促成了社会生活方面的竞争发展。文明也由此产生和丰富。同样,当理智与文化进一步发展成熟,人们学会“曲蠖之曲,以求伸也”的暂时隐忍,事态便发展到了有计划的等待时机和最终复仇,形成适者生存的自然社会选择。但换个角度说,正是由于从本能的报复发展到复仇,人们之间激烈冲突的频度反倒可能降低,依据也是:畏惧报复,特别是畏惧由于文化发展而出现的复仇。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的高度科技、法制文明是以复仇为支撑的,没有复仇的威慑,就没有这种行为的文明。

第三篇:复仇意识与家国情怀——评《赵氏孤儿》的主题倾向

复仇意识与家国情怀——评《赵氏孤儿》的主题倾向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陈凯歌导演的影片《赵氏孤儿》来分析剧中体现的复仇意识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赵氏孤儿

元杂剧

复仇意识

家国情怀

一、悲剧主题色彩

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故事的焦点即是托孤、救孤与灭孤。围绕着这一焦点,抒发了对善、忠、正义的歌颂,也表达了对恶、奸、非正义的谴责。在剧中,屠岸贾是恶、奸、非正义的化身。他把持朝政、欺瞒君上、杀戮忠良。他因与赵盾不和,就千方百计暗害赵盾,又凶残地将赵盾满门诛尽杀绝,就连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当他听说走了赵氏孤儿,竟然下令“把晋国内但是半岁之下,一月以上,新添的小厮,都与我拘刷将来,见一个剁三剑,其中必然有赵氏孤儿。可以除了我这腹心之害。”如此茶毒生灵,多么残暴!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没有将屠岸贾这个人物简单化,除了昭示他的凶残狠毒,也写了他的阴险与狡诈。当程婴向他告发公孙柞臼藏着赵氏孤JL时,他马上反问:“咄!你这匹夫,你怎瞒得过我。你和公孙柞臼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因何告他藏着赵氏孤)夕你敢是知情么?”屠岸贾下令让程婴逼供公孙柞臼,既是对程婴的考验,同时又达到追问赵氏孤儿的目的,同样表现出他的阴险和诡诈。当程婴迟疑时,屠岸贾步步紧逼:“程婴,你不行杖,敢怕指攀出你么?”“程婴,我见你把棍子拣了又拣,只拣着那细棍子,敢怕打的他疼了,要指攀你下来。”“你头里只拣着那细棍子打,如今你却拿起大棍子来,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个死无招对。”公孙柞臼难忍毒打,脱口说出”俺二人商议要救这小儿曹”后,屠岸贾马上抓住:“可知道指攀下来也。你说二人,一人是你了,那一个是谁?”“程婴,这桩事敢有你么?”这些都充分勾勒出屠岸贾既凶残毒辣又阴险狡诈的嘴脸。

第四篇:中西古代教育思想的对比与启发——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借代和提喻的对比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从存在主义视角研究J.D.塞林格《泰迪》 从文化视角比较分析中英文产品介绍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孤独而坚强的灵魂--《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爱伦•韦瑟罗尔的性格分析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

从思维模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On Chinese-English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kopos Theory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堕落的世界-----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浅析英语委婉语

Rationalism in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浅析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多重身份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应用及功能分析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模糊语用交际策略在政治语言中的运用分析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 英汉网络缩略语对比研究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开题报告+论)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研究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从《傅雷家书》和《致儿家书》的对比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

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

Strategie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88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 90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讽刺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 92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93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94 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

从个人英雄主义角度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96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99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101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102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104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105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07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109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在仙境中成长——《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题研究 111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13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115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 116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 11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翻译的策略 119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121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 122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 124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125 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创意中的影射

xx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英语语言实践课程的调查 127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128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隐喻比较研究

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32 论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话语的谎言测定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134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 135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 137 热情的侦探福尔摩斯和他的影响 138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翻译研究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140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

让中国学生说正确英语-------探讨如何摆脱英语语用失误 14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 143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 146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147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149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151 A Study of Expressionism in Winesburg, Ohio 152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153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154 伦敦英语在英语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155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156 全身运动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57 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 158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59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160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 161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16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普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 163 质本洁来还洁去 —— 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164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65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业谈判的影响

166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67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168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16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170 网络英语资源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71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72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73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174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17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76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 177 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和对比 178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79 An Analysis of English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180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

181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182 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 183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84 《林湖重游》中的静态美分析

185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186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87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188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18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190 《等待戈多》的荒诞色彩

191 公益广告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翻译 192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193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 194 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

195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96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研究《金锁记》的翻译策略 197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简单”

198 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 199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 200 论《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塑造策略

第五篇:文学阅读与电影观看之比较——以《桃花庵歌》与《生死时速》(或《将爱情进行到底》)为例

文学阅读与电影观看之比较——以《桃花庵歌》与《生死时速》(或《将爱情进行到底》)为例

在中国古代,当父母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基本以《三字经》等古代文学为主,而现代,孩子在接触文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当代文学)之前则早已经接触了很多影视方面的内容,父母甚至在胎教的时候就开始给孩子听音乐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一篇是唐寅写的《桃花庵歌》,而在众多的电影中,《将爱情进行到底》则深受大家喜爱,下面将通过这两个为例浅析文学阅读与电影观看的差别。

《桃花庵歌》这首诗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几乎全是白话,音阶流畅,读起来爽朗上口。这种形式的诗歌在古代的文学中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这样的诗歌在我们阅读时所产生的阻碍就小了很多,容易人们领悟。

但是在古代的文学中,大多数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兴趣。在拿当代文学来说,当代没有很优秀的诗歌,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比较长,以前人们写作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而现在人们写作却是为了赚钱……目的的不同决定了成就的不同。同时,当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大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对于文学阅读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又会减少。

《将爱情进行到底》拍摄给人一种很唯美的感觉,变化的环境,不变的爱情。影片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从感官开始再到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在电影的三段爱情故事中,杨峥和文慧分别置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满足了我们对他们未来社会地位的所有想象。但无论是准富人、还是社会底层、或是中产阶级,都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张一白似乎摸准了我们的心,我们所需要的,都在这约一个半钟头的电影中得到了满足。这个电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典型续集,它承载的就是一个年代一段青春的放肆回忆。同那些三流偶像电影相比,《将爱情进行到底》不仅显得更有诚意,也让已婚、准备婚或是经历过那年年代的未婚男女,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注定有着一定代沟的影片,但同时也是一部让一些人被心甘情愿“圈钱”的影片。

从大的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文学对人物及环境的描写需要细腻,这样读者才能真正的读书,而电影则是通过画面及声音来表达主旨,这就需要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仔细观看。在文学阅读时读者通常会联系作者的生活年代和自身经历来揣摩作品的含义,而影视作品则会根据现实情况突出的反应某些社会问题当然也有娱乐类的电影。在阅读文学时,由于读者自身的个人阅历及眼界身份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这也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但是由于影片的直观性,导致了电影使观众丧失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

所以我们在文学阅读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在电影观看的时候,既要注意画面的背景与细节,同时也要注意画面背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背景。

但是不管怎么样,无论是文学阅读还是影片观赏,其都和当时的社会以及作者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是观赏影片时我们都可以学习和了解很多。

最后,在这个时代,当浮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风气时,人们更多的会选择影视,但是,我们更加需要优秀的文学来拯救我们,唤醒这个社会。当然,我们

个人也应该多阅读经典的作品,提高自己的修养,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阅读与电影观看两个缺一不可,我们可以选择电影,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文学阅读了。

下载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复仇文学表现方式差异---以《基督山伯爵》与《赵氏孤儿》为例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