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草园文学社团经验介绍
课题实验交流材料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百草园》——创新的天地
——创办社团及小报的经验交流
吴 娟
“百草园”文学社系我校大型社团之一,它主要面向全体师生,同时也面向家长社会,面向各级各类兄弟学校,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并起到桥梁与纽带的沟通作用。其核心刊物为《百草园》。
“百草园”文学社前身为“三味”文学社,创立于1998年12月,成员由2000届文科班学生构成,社长宋爽,指导教师刘旭东,并创办了社刊《三味》语文手抄报。
经过初步尝试,学校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了“百草园”文学社,顾问为我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刘玉书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永强,社长为王妍(学生),副社长李维国(学生),语文教师刘旭东担任社团文学刊物《百草园》主编。之后不久,其成员进一步扩大,面向全校师生。“百草园”文学社成为我校第一个大型社团,《百草园》也成为我校第一份正式编辑打印师生稿件的小型刊物。
2004年9月第二届《百草园》社团委员会及编辑部建立:顾问马长君(校长)、程永康(副校长)、张永强(教研室主任),社长孙牡丹(学生),副社长周丽(学生),主编刘旭东(语文教师),编委若干。
选拔条件:
1、思想要求上进
2、热心公共事务
3、语文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强
4、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5、书法方面较好 选拔方式:
1、学生自荐
2、教师推荐
“百草园”文学社从建立之初就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厚爱。
《百草园》小报是一份以文学练笔为主的综合性小报,它的读与写的对象主要是一中的广大师生。举凡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可以尝试,以我校师生文学稿件为主,兼收新闻、通讯、时评、教师论文、学生社会调查以及各形各类娱乐稿件和图片等,只要符合选稿标准——短小、精美,深刻、新颖,就可以在这芬芳的园地留下痕迹。
开创这个天地,就是为了我校学生能够有自己的一个创造的空间,培养写作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发表作品”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因为满足成功的欲望是激发写作兴趣最得力的措施。
稿件一般是学生自己投稿,或者是语文老师从学生作文及周记中择优推荐,有时也专刊发表学校征文比赛的优秀作品。每期首先向各个语文老师征集稿件,然后语文老师从自己所教学生的作品中选择较优者,送交主编,或者由各班学生记者收集作品,上交编辑部,由学生进行审稿,主编根据每期主题和版面情况,进行再次选择,然后进行打印、编辑、排版,并进行简单点评,指出闪光之处,让学生明白所以然,最后进行校对检查,送至印刷室。
这份小报平均每月出版两或三期,每期约2000——3000字,由学生通讯员向全校分发。至今共出版近70余期。
每次小报出版完毕,编委们常常讨论得失,商量下期所出内容及改进行之处,希望小报越出越精,越出越丰富,越出质量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通过组稿,锻炼了自己交际的能力;通过审稿,锻炼了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通过版面设计,锻炼了自己创新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锻炼了自己反思的能力;通过创作,锻炼了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百草园》文学小报的系列活动,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收获颇多。
同时,语文组以《百草园》文学小报为依托,举办了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征文比赛,征联比赛等等,极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百草园》编辑部学生成员虽然几经变动,但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宗旨,让生命在百草园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放飞。
几年来,学生近千篇文章发表在文学小报上,反响良好。现在它已成为我校必不可少的一份精神食粮,成为西部瀚海中的一颗新星,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为学生写作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信“百草园”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文创新培养的几个途径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中学生作文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必须从更深的层面入手,以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新意,富有个性。
首先应该从阅读入手。
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还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 叶圣陶也认为:“积累丰富而为文始饶。”不必多说,由此便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读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决定着他们的作文水平。视野开阔,也才会有所创造。
因此学生应该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不断从前人的精神遗产中获得创作的营养,激发创作的冲动。
其次从生活入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亦可用于作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乃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除了阳光雨露,还有风霜雷电。而人性也像杂货店,既有真善美的东西,也有假恶丑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融入自己的作文之中,或悲或喜,或苦或乐,这才成其为真正的人。
叶圣陶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我们应该把作文视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只有如此,才会像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从心灵入手。
作文如欲创新,最关键的是要人文合一,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表达。作文,其实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淌,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要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冰心也说:“‘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特别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自己想说的话,“童言”应无忌!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就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因此“真与诚”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只有“说真话”才使人信服,“写真事”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感动别人。周颐在《蕙风词话》中也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因此,教师不要注重传授什么方法技巧之类,也不要用某种模式标准之类约束学生,而应解放自己的思想,积极探索尝试,努力开拓心灵的空间,自身能够大胆探索,对现有模式不迷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并且给学生的思想松绑,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意,细心呵护其创造的灵性,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江东去”,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自由表达,不拘一格,只要是心灵的释放即可。
而要实现学生作文的创新,主要的实践方式就应该是写作随笔。学生写作随笔可以把自己摆在写作主人的位置上,不必靠老师“逼迫”,就能够发挥出内在的能动性,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全身心沉浸到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升华。
笔者在实践中,以“我手写我心”为宗旨,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同时让学生自行设计随笔“封面”,写卷首语,给自己起笔名,设计各种栏目,运用各种文体方式,把自己的随笔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杂志”。
而随笔写作的检查反馈,教师则周周批阅,评语充满激励,富有人情味,让学生感到一种人格的平等。学生之间也进行评阅,相互借鉴,分享成功的喜悦。
当然教师本人也应成为示范的榜样,只有如此,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佳作才能“春色满园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
培养作文创新兴趣的几点做法
刘旭东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兴趣是学生创新写作最重要的心理动力,只有激发写作的浓厚兴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化
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写作,即古人所谓写“放胆文”,学生可以自由地倾吐胸中的积蓄,“我手写我心”,目的就是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敢说真话,敢抒真情,提倡“思想无禁区,作文无模式”,给学生一种自由感、畅快感,让他们能够愉快作文。
心灵的自由度决定了写作的张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最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熟练地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打下基础。
具体实施当中,笔者让学生从高一阶段就开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并尝试让学生写自命题作文。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写作热情极高。
二、趣味化
学生写作并不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写作热情,促使他们能细心观察生活,并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笔者努力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设计各种写作活动,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者进行联想、想象等等,以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同时,笔者创立了“百草园”文学社团,创办了一份文学小报,来激发学生创新写作的浓厚兴趣。
三、多样化
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多样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首先我尝试把写作与阅读、说话、语文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比如写读书随笔,口头评议,语外活动练笔等,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全息互动。
其次作文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作随笔,创办手抄报,故事接龙,征文比赛,一句话写作,竞选广告等等。
第三采取文体形式多样化,不单单限于某一种文体,而是各种样式都能让学生进行尝试,比如散文,诗歌,戏剧,小小说,诗词,对联,应用文等。
第四是批改方式多样化,诸如老师面批,学生互批,学生上台讲评,师生共评等。
最后是“发表”途径多样化。学生作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不同层次和时机予以发表,这对学生兴趣的的激发,效果颇佳。
四、示范化 教师写得好,才能指导学生写得好。教师亲身参与其中,可以在心理上接近学生,指导因而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只有接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启发效果才能更佳。叶圣陶就认为:“这无非是希望教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遣词造句,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就有一回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示之以范,要教学生写出新意来,写出点“味儿”来,只有教师“现身说法”才有效果。同时,教师热爱写作,无疑也会给学生以情感的推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既然教师写作“下水文”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主要自备一个本子,进行自由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情感,有时也与学生进行同台竞技,“以文会友”,交流心得。
五、赏识化
根据心理学原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认可和重视,而赏识则是培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它给学生的是一种愉悦,学生在这种愉悦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尤其是批阅过程中,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富有人性化的批语,启发性与赏识性相结合,以鼓励为主,尝试颁发奖状,如“创意奖”、“进步奖”等,公开表扬,“发表”作品,上台讲评等。教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就能创造奇迹。
实践表明,教师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会朝着教者所期盼的方向努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视。
六、成果化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叶圣陶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因此,要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必须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即激励其强烈的发表作品的欲望。
在实践中,笔者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的作文能在不同层次给以不同形式的发表,或打印传阅,或墙报张贴,或班级朗读等,接受同学品评。平时笔者把学生修改成功的作品发表在校内文学小报上,在学期末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筛选编辑,命名作序,装桢设计等,力争实现学生的作品成果化。尤其是要鼓励学生进行投稿,努力让自己的作品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这对学生创新写作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大的。
总之,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源泉,有了兴趣,有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作文的创新也才成为一种可能。
满足需要与作文教学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内容提要: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成就感。关键词:需要,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应该心理学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认识到写作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富有个性的脑力劳动,因此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到写作主体――学生的研究上,放到学生的写作心理研究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理论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就在于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即作文能力的提高就在于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而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从写作目的来看,学生主要有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社会交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也称为“交流”、“传播”、“沟通”,现代科学的语文观念就认为,写作的文章是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文化交际物,它传递信息,沟通人类社会的联系。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也深刻地指出:“写作就是向读者提出吁求,要他把我通过语言所做的启示化为客观存在。” 因此学生作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工作和生活,所谓“言各有的,辞不徒作”(叶圣陶语),这也符合中国传统的为文之道――应用。这同时也是在获得一份“话语”的权力,作为独立的社会分子发言的机会。
二是自我表达;
学生写作除了具有社会功能之外,也有发抒自我的渴求。如果说前者是“为人”,后者则是“为己”,即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尽情地让情感宣泄,表现自己的个性。
萨特认为“说一个人写作只为自己,那不符合实际。只为自己写作是十分糟糕的”,但我们同时也得承认写作并不完全是为了与他人交际,应该允许自己就是自己的读者,而且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人需要有个独立自由的天地,能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让自己的思想、情感随意流淌,显出真实与本色。
从写作全程来看,学生的快乐需求至关重要,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一、写作过程需要有趣
学生写作并不是单纯以组装成文为活动的全部,同时也希望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获得一种乐趣。如果训练方式等新颖而独特,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性,就可以激发极大的写作热情,就能促使他细心观察生活,提出问题,潜心思考,保持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从而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作文情境,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要处理生活中某种迫在眉睫的问题,或者是宣泄自己的某种积蓄,宣示自己的某种情感等等,是有所为而发,有所为而写,引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产生作文的冲动。
二、写作结果需要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每门功课的愿望,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要。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乐写的动力来源于成功,来源于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则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满足。
马斯洛曾经描述过成功这种“高峰体验”:“它可以朝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体验成功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要在不同层次上不同时间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而要满足学生的诸多心理需要,就要注意写作活动的情境性、趣味性、实用性、开放性、自由性等,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作文的发表欲上下功夫。因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叶圣陶语),让学生以写作为乐,就要激励其强烈发表的欲望。
因此,学生写出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远远不是作文的终结,而把它修改达到一定层次给以各种形式的发表,或打印,或张帖,或朗读,接受同学的品评,得到鼓励或批评,再琢磨修改或重新构思,这才是提高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我的教学理念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
刘旭东
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体现交往性,体现本色性。
一、体现人文性
所谓体现人文性,即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在思想精神上,人格个性上独立的人。从生命的高度看,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个生命,生命与生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所进行的是生命的交流与沟通。现代教育倡导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倡导教育的民主化与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都得以体现。教师应努力遵循这个最高价值。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养成,实际也就是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从三个维度考查教育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不是“教书匠”,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未来的设计者,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所在,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而发展的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扶着学生走”变为“引着学生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情感化的问题。传统教学以学科为本位,缺陷之一就是非情感化,结果就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结果造成了人的异化,教师要努力对这种状况予以改变。
二、体现交往性
现代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与对话。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交往,即在相互沟通中,通过“对话”,学习知识,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可以说,教育交往过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相互激励,在人格上相互砥砺,精神上相互融合。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所提倡的“对话法”,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真正的交往。
通过对话与理解,师生建立起平等、自由、宽容的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人与人的主体关系。简而言之,对话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的,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
对于教学,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沟通,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诸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其中文本则是对话的核心对象,尤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成为教学的重心所在。
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味、审美的格调等,或认同,或共鸣,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实现心灵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学长”,是在教学生学,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助手、促进者和鼓励者,向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努力体现“教法是为了学法”的教育观,实现交往的教育目标。
教师要努力在这种交往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三、体现本色性
所谓本色,是指教学应该体现学科特色,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实践的原则。
首先是体现学科特色: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质,只有把握了它,才不至于偏离现象。
比如语文学科的特质,即语文课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标志,则必须站在言语形式的角度进行考虑,因为语文学习,其实主要就是围绕言语形式来展开的。只有语文课,才是以言语形式为切入口的,让言语内容为言语形式服务。引导学生“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这样才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从而回归语文课的特色。因此,只有把握学科特色,才不至于使教学失却本色。其次是注重与生活相结合:
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否则就是一种异化和背离。
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要立足课堂,同时还看到其他各科、校园、家庭、社会,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于教学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入了充实的活力。
因此,立足课堂,放眼课外,实现课内外的结合,是教学本色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强调实践原则:
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多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教学的本色化追求。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意即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知识的学习对于语文来讲永远是辅助的,学生的实践才是语文课堂的主流。
语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总之,我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上述这三个方面,即人文性,交往性和本色性。
第二篇:文学社团
文学社简介
江苏省戏剧学校文学社团本着“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的宗旨,立足于发现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创作能力,欣赏艺术文学。主要以散文、诗歌、歌曲创作、小说、漫画等集合出每月一期社刊来展现我校的文学光彩。
文学社团为你提供了一片天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的展现文笔,展现属于你的绚丽人生,记录创作于你的每一个瞬间,还在犹豫什么?
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
文学社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一、社团名称:“戏言”
二、社团宗旨: “体验文学妙趣,发掘生活感悟。”立足于发现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质,培养学生写作创作能力,欣赏艺术文学。
第二章 社团活动
1、举办文学沙龙讲座,更多的欣赏文学。
2、举办写作比赛,确立主题,面向全校征文。
3、组织校外采风,集体到景点、山区、林区、农家或滩涂采景。
4、优秀作品推优颁奖,举办“文学佳作欣赏会”“文学作品点评交流会”。
5、与各社团合作开展活动。如摄影社的作品可以择优刊登到文学社社刊上。
6、选取优秀文学作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式各类征文比赛,如“文明风采”。
第三章组织机构
1.社长、主编:负责统筹安排文学社各项事宜,会议主持。负责协助社长制订各项工作计划,负责摄影社档案管理、会议安排等日常工作。
2.宣传部:负责社刊的最终装订、分发和宣传。
3.编辑部:负责文稿的统筹,收集所有成员收集的稿件,并按照各科稿件各负责人用电子文件规划好,检查错别字、标点是否有误;负责栏目的编辑。
4.美编部:负责边框的手绘、封面的设计。
第四章社团规章制度
第一条:凡承认社团章程并热爱文学者均可申请成为社员。
第二条:社员应听从社长统一安排,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第三条:每周四下午五点半在101教室集中开会,社团成员之间交流一周工作情况。
第五条:社团成员不得无故缺席文学社例会、活动,如有事不能到场应事先请假。
第六条:社员必须维护社团的公共利益,不得做损坏社团形象的事。
第三篇:文学社团
叶公中学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主持人 : 李玲玲 闫随忠
一、指导思想
文学社是学校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语文尖子的苗圃。为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我校成立文学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动笔,从而感悟文学的内涵和人生的哲理,放飞思维,陶冶情操。
3、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4、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提高修养。
三、活动内容
1.办好社刊。社刊是文学社的一面镜子,标示着文学社的形象。我们坚持“以质取优”的原则,做到存优去劣,优中选精。
2.办好讲习班。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差的现状,文学社要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的讲座,邀请学校权威语文老师或者社会文化名人来班主讲,与学生一起谈文学、话语文、论人生。3.开习作评改会。规定社员每月交一篇习作,学期结束时根据社员投稿数量和质量评出优秀社员。对于学生习作,辅导老师及时批改,并定期召开习作评改会,辅导老师与社员就社刊来稿进行双向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品佳作、谈体会、指缺点、教方法。优秀的习作略加润色后,在社刊发表,并向校外报刊推荐。4.举办征文竞赛。为了使学生勇于提笔,乐于练笔,文学社经常举办征文竞赛:一是举办节日征文赛;二是结合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举办征文赛;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报刊杂志的征文活动。
5.开展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文学社长期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朗诵、演讲、辩论竞赛活动。
6.趣味知识竞赛。为了引导学生广泛而合理的进行课外阅读,要求社员阅读教育部向全国中学生推荐的30不中外文学名著,学习做读书笔记。文学社适时地举行趣味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外名著、汉语知识、文学典故、猜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节假期间,组织社员深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将所见、所闻、所感付诸笔端,写成调查报告,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为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的生动素材。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一、周三 下午第四节
四、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五、实施对象
七到九年级部分学生
六、活动要求
1、保证时间。
不能仅仅依靠两周两节课的社团活动,要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充分利用晨读暮写时间和每周的三节语文晚自习。指导学生朗读名著,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2、营造书香环境。
(1)手抄报。发动每个同学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写在画纸上贴在教室里的读书角旁,每周更换一句,让同学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2)建书吧。在教室的里造一个迷你小书吧,给小书吧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每个同学至少带来两本书,使小书吧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同学们借阅。通过开展“献两本看多本”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阅读资源。
(3)设专栏。在教室西面的墙上创建一个
读书专栏。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推荐好书的小报,撰写的读后感、好作文等贴在“书香小筑”里。定时更新作品,在书香小筑里,孩子们可以和书中的主人公对话,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写作的乐趣,读书的妙趣
3、指导老师教给良好的阅读习惯
(1)勤查字典。鼓励学生遇到生字时能“咬住不放”,勤查字典,不光要知道字音,还要了解一下字意,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
(2)快乐积累。我们提倡学生在看书时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每天摘录几个好词或几句好话。指导学生 作 简易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书名:《 》;摘录:好词好句或好段;阅读感受:……日积月累,细水长流。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不同的读物,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报纸时,可以“浏览”、“跳读”、“略读”等;读故事情节强的文章,可以默读;读优美的诗歌、散文、书信时,可以美美地朗读。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活动实施 时间 内容
1——2周 制订计划 3——4周 健全组织 5——6周 文学讲座 7——8周 演讲比赛
9——10周 诵读比赛 11——12周 作文评讲会 13——14周 征文竞赛 15---16周 办手抄报
叶公中学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叶县叶邑镇叶公中学 二0一五九月
第四篇:“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2013年7月
“百草园”生物社团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校大力开展“百草园”生物社团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学生社团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共同进步、办事效率高的集体,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塑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努力使社团朝着“规范化、生活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爱好生物学的同学提供了更多实践锻炼机会,为会员做好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为全校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总结如下:
1、组建“百草园”生物社团,制定“百草园”生物社团章程,做好了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交流会的活动,每周一次。集思广益,积极培养、塑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发挥团队精神。
2、帮助了学生学到形象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和学习生物学兴趣。可弥补学校正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和能实现程序化和个性化教学等优点。
3、动手操作,观察、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追求的是学生好问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深层蕴意之处生疑;或是在新知和旧知比较中生疑。大胆放手让学生做,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4、“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标新立异,是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创造往往与新奇、稀奇古怪有关,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思维不受限制,想象力丰富,思维定势较少,稀奇的想法层出不穷,这恰恰是发明创造的很好资源,创造力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最高体现。在进行培养这种能力的心理构造时,应着重抓住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的实验中,在按课本操作之后。有学生议论说:试管可不可以放在人体腋窝处,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把试管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还有的同学说可不可以先滴碘液,然后根据蓝色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判断,对这些组的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们就得出这样的结论:①试管夹在腋窝处也得到同样的结果;②放入不同的温度,得出的结论是温度是本实验的关键;③先加入碘液的根据蓝色的变化,得出温度过低或是过高都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只有37 ℃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5、“百草园”生物社团活动,让学生拥有自信,激发了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造潜能拥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连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不成。自信心是成功的动力,拥有自信,才能有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毅力去探索,并且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每当学生遇到挫折,感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是这样鼓励他们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再试一试,你可以,你能做好。诱导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在生物科学探究性学习小论文研究项目上,我们先后有郭琪、李小晶等同学在平度市和青岛市获奖。许邦昊、李小晶等同学在青岛市组织的生物创新大赛中获奖。
第五篇:文学社团计划
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积累同学们的写作素材,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审美、创造能力,我校语文组全体成员将致力于把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有文学特长的学生的能力,活跃文学创作,以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沙溪高级中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2、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
3、文学社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作品,力争有作品能够在刊物发表。
三、活动时间篇】: 每周一、周三:第七、八节
四、社员组成: 以初二二班学生为主
五、展示形式:
针对同学们知识面狭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的现状,文学社将由指导老师定期开设主题讲座,举办同学读书交流会,开展征文比赛活动,以校报形式展示或者在每季以季刊形式出版。
六、稿件来源:(1)学生优秀习作。(2)学生自由投稿(3)有重大意义的通讯稿。(4)教师下水习作、优秀习作。
九、工作安排:
二月、组建文学社:宣传文学社,招收新会员。召开文学社全体指导老师会议,工作计划,布置任务。三月
2、文学社社员培训 四月
1、出好第一期校报。
1、文学社社员培训。
2、配合校“文化艺术节”出第二期宣传校报。五月
1、文学社社员培训,2、配合“家长开放日”出好第三期宣传校报。
文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宗旨: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学生的文学特长,繁荣堰中的校园文化。
二、口号:
亲近母语,走近文学。
三、工作目标:
1发挥有文学特长的学生的能力,活跃文学创作,以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2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水平和欣赏水平。
3文学社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作品,力争有学生作品能够在各级刊物发表。
4每学期办好一期有质量的,反映堰中校园文化的社刊。
二、活动时间:
单周周三 下午3:40~4:40。
三、活动形式:
1、每二周一次,语文老师举行讲座,讲授文学知识、文学创作方法,可以举行文学沙龙,也可以阅读文学名著,观看有关电影、电视片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汲取创作源泉。
2、出版手抄报《雁之声》。
3、每学期社员尽可能进行一次参观、考察、采访等外出活动,开阔眼界,积累素材,提高能力。
四、具体分工:
社团负责人 陈鸽
社长 全权负责文学社活动的组织、策划、集稿、主持例会、评选 优秀社员等工作。主编 王倩 对入选稿件进行审核修改。对社刊的主题内容进行策划。
1、学生总结交流。
2、社员评比,评出优秀社员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