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9: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第一篇: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摘要:

西方的安乐死讨论并不只是限于死亡的方式的问题,而也牵涉到所谓“生命的质素”(quaility of life,QOL)的问题。支持安乐死的人大都不赞成所谓的“生命神圣论”(doctrine of the sanctity of life)。他们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建立在生命的质素上;当生命的质素跌落到不可接受的低水平时,生命便不值得继续。以前对生命质素高低的划分,是以意识的有无为标准;于是长期昏迷的植物人及脑动电流图平坦的病人,虽仍拥有生物生命,但这生命的质素太低,不值得延长下去。于晚近西方的讨论中,却有人认为以意识的有无来划分是失之太窄,一个可以接受的生命质素并不只是有意识而已,而牵扯到有何种意识或什么质素的意识。

关键词:

生命的质素,生命神圣论,生命的价值,安乐死,生命

正文:

美国哲学家彼得·辛格对安乐死定义到:“把那些久治不愈而又极其痛苦或苦恼的人杀死,免致他们继续受苦。“1然而,安乐死又分为”被动安乐死“和”主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是对一个垂死的病人,终止或不给予任何治疗上的干预,任其自然死亡;”主动安乐死“指对于那些生不如死的人,采取某些行动,蓄意致其死亡,使他从痛苦中解脱。由此,引起了人们有关安乐死的广泛讨论。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艾琳是一个新生儿,但不幸的是她是一个先天无脑儿,当艾琳的父母知道真相后,拒绝给予治疗,希望将其杀死;而医院里的医生要求艾琳的父母继续让艾琳接受治疗,从而与艾琳父母的想法相悖。最终医生将艾琳父母告上了法庭。到底谁对谁错呢?一些人认为:艾琳是一位没有任何社会意识的婴儿,艾琳父母作为她的监护人,对艾琳的生死有着一定的干涉权利,况且艾琳已经是一位无脑儿,或者无疑会给他们增加沉重的负担,且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另外支持医生的人认为:艾琳也是由母亲产下,虽然是无脑儿,或者说是没有意识,但是她作为一名公民,有生命权,应享有父母的照顾。针对以上两种言论,我个人支持前者,其原因不得不牵扯到有关“生命的质素”及“生命的价值”的问题。

刘向《说苑•反质》:“ 孔子 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生命的质素指具有的素养和本质,具有活下去的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生命的质素,因为他们在从相应的集体索取时,相应地为相应的集体做出贡献,比如:狗可以看家,可以搜寻;鸟可以捕食害虫;人在接受社会资源的供养时,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由上面的例子可知,拥有生命的质素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实现了一些生命的价值。

但一个人虽然有了生命的价值,不一定代表他对他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不是作为累赘。我私下里尚且引出“价值比”这个概念,即生命的质素与社会

消耗比值。如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人的价值的问题。当一个人在消耗了社会资源时,产生了超过所取社会资源的价值的贡献时,他的价值比大于一;而相反,则小于一。前者,在古今中外的一些人身上尤为凸显,譬如: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等等,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霍金,虽然他几乎全身瘫痪,消耗了许多社会资源,但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已经盖过了他的缺陷。后者,则如上文提及的艾琳,虽然它具有生物生命,但她对她自身,她的家庭,医院及那些等待医院病床的人而言都构成了很大的负担,且作为无脑儿的她,将来对社会有贡献可能性很渺茫。马克思曾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艾琳可以说除了血缘关系,医生与患儿关系外,没有其他的关系了。所以,在面对此类关于安乐死的事件时,应给予安乐死。

或许,有人会从生命神圣论的角度来反驳这类安乐死,因为尽管垂死的病人或像艾琳一样的新生儿患者,他们仍有生命,应该竭尽全力的使他们活的更久,哪怕只有一天,哪怕是用先进的医疗器材维持他们的心跳。但是,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质量、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仅靠先进的医疗手段延长痛苦的生命或维持失去社会属性的躯体生存,“那么生命何来神圣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挽救和善待生命,现代的人道主义原则应建立在“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相统一的观念基础之上。3所以,安乐死是符合伦理道德与人道主义的。作为人应当有尊严、有价值地生存,否则,延长的不是生命的欢乐,而是痛苦。安乐死是无痛苦的、安详的、有尊严的死亡。

既然选择了给予安乐死,就要让他和其家人舒适的度过这一时期,而应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宁养服务“就是一种恰当可行的方式,现在在西方已相当普遍,中国在1988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宁养服务机构。它是”为照顾垂死病人之安宁院“,对生命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服务等的关怀照顾,是现代社会一种强调身——心——灵的全人,全家,全社会,以及全程的全方位医疗方式。其目的是为临终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及灵性上的支持照顾,使临终者达到最佳的生活质量,并使家属顺利渡过与亲人分离的悲伤时刻。罗秉祥指出:正如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生也有幼壮老衰四个阶段。死亡过程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既不应该人工地把死亡过程拖长,也不应该人工地把死亡过程消除,使人死的越快越好。死亡过程是人生旅途中最后一段路,是整全人生的一部分,也可以发出人生的光辉。这种接近自然主义的观点,可以在《庄子·至乐》中找到共鸣。2我引用这句话来说明我们应接受死亡的过程,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推行“宁养服务”。

大家可以发现以上讲的有关生命质素本来就低的安乐死问题,还有一种安乐死在社会上产生了更大的反响,即生命的质素还很高,但自以为很低的当事人的安乐死问题。比如:1991年9月28日,包雪尔女士在家中接受了安乐死,这个案例震惊世界,因为她身体健康完全正常。她因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而离婚;她有两个儿子,一个20岁自杀,一个20岁死于肺癌。于是在重重打击下她长期抑郁,虽有去看精神科医师,但却拒绝他的治疗,而表示只想寻死,与其痛苦生,不如安乐死。还有就是有关“尊严死”的案例,例如: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请求安乐死;患有乳腺癌的患者请求安乐死等等。于是,人们就争论:医生到底因不应该给予她安乐死?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引用儒家的一些语录。曾子曰:“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视死如归。”从这句话中,可以明白儒家是对尊严死持肯定态度的,这与近代生命伦理学所提倡的尊严死是有共鸣的。而现在中国的医生都秉持这样一个观念: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的生命,而不应帮助

病人安乐死(仁慈助死)。但是,生命权和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两项最重的权利,生命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个人,不能是国家或者其他人。生命权的内容只包括公民的生物性存在,不能对生命权的内容作任意扩大。人格尊严权是宪法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不能把人格尊严看作是生命权的内容。生命权是我国宪法隐含的一项基本权利。既然国家公权力可以剥夺公民的生命,那么国家无权限制公民放弃自己生命权。4所以,我认为:对于上面一类求安乐死的做法,是符合法律与道义的,对于那些协助病人的医生,不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或者法律上的处罚。

当然,安乐死对病人是好事还是坏事,应该由病人(除无意识的患者)来评价和自主决定、自主选择。也只有自觉自愿的安乐死才是符合伦理的。

引用文献:

1,.(美国)彼得·辛格《实践伦理学》;刘莘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中)刘刚 《安乐死与生命的尊严:国外安乐死研究的新理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3(中)罗秉祥, 陈强立, 张颖《生命伦理学的中国哲学思考》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中)韩玉霞 《由生命权论安乐死之合法化》 山东大学,2006

注:因水平有限或价值观不同,文中笔者的观点可能欠妥,请指正。

第二篇:由生命权看安乐死

孟祥虎 包头钢铁学院171# 014010

[摘要]:本文批判了生命权完全属于个人、国家和完全归属对生命有权利主张的人的观点,提出生命权归个人、国家、个人主要亲子代、以及同生命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共有的观点,根据生命权的归属得出对待安乐死的方案。文章认为,立法机关既要尊重个人意愿的神圣性,又要保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安乐死合法化。

[关键词]:生命权安乐死完全归属主要亲属

安乐死背景

近来,人们对安乐死的关注非同一般,法学界人士对此出言谨慎,各国立法对安乐死的态度也诸多迥异,不同历史阶段对安乐死的态度也有所发展。

安乐死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快乐的死亡”或“尊严的死亡”。英文解释为:无痛苦处死患不治之症而又非常痛苦者和非常衰老者。中国学者给安乐死下的定义为: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死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全过程。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英国,美国,瑞典等一些国家发起成立“自愿安乐死协会”或向国会提出允许安乐死的议案,由于对安乐死问题的认识不清,社会上绝大部分民众反对安乐死。反对安乐死者主要出于以下考虑,承认安乐死合法会出现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除无法有效保护弱势人群的生命权之外,重病患者的精神负担也会极度加大。历史的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干扰因素,三十年代纳粹德国对所谓劣等民、残疾人以及老弱人群进行残酷的清洗,目的是保持德意志血统的纯净和节约肉类与香肠。希特勒签署了一份文件,对被确认为不可治愈的病人在确诊后准许被实施慈悲死亡,这个文件为此后的血腥清洗做出了法律铺垫。英国于1961年通过的《自杀法案》禁止协助或煽动自杀。1998年,美国病人托马斯。伍克在凯佛基安医生帮助下完成安乐死。这医生为宣扬安乐死将整个过程拍下来,录像拿到美国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放。一年后,凯佛基安医生因二级谋杀罪名服刑15年。“也正由于生命对自然人乃至整个人类繁衍的重要性,使给予‘安乐死’合法地位仍受到诸多反对。”(1)

而许多人认为让个体平静而有尊严的死去是人的基本权利,个人应当有选择生的方式和死的自由的权利。几十年来,由于来自民间的呼声日趋强烈,西方社会一直没有放弃对安乐死立法的努力。在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激烈交锋的同时,西方民间社会对绝症患者实行安乐死已经不鲜见。二战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1993年2月,荷兰通过了一项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也通过了类似法案,该法律规定:按要求申请安乐死者必须年满18周岁,经多方确诊患有不治之症,无法忍受痛苦,并要递交有本人亲笔签字的申请书。同时也严格限制医生,实施时应有两名医生和一名心理医生签字同意,三位医生中至少要有一位曾参与该病人的治疗等。荷兰立下患致命疾病时授权医生实施安乐死遗嘱的已有10万人。而日本,瑞士等国家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人也与日俱增。2000年10月26日,瑞士苏黎世市政府通过决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允许为养老院中选择以“安乐死”方式自行结束生命的老人提供协助。2002年4月,荷兰通过“安乐死”法案。英国已有2.7万人在医生的帮助下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生 命。法国也开始考虑安乐死的合法性。英国最高法院近日批准一名颈部以下瘫痪、靠呼吸机维持生命的妇女安乐死。其它各国对是否允许安乐死合法化深感棘手,因为法律付诸实践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用好可以解除病人痛苦;用不好可能成为剥夺病人生命权利的借口,为不义之徒滥用。

对错误观点的批判

生命权乃安乐死问题的关键,厘清生命权对解决安乐死问题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生命权的错误认识主要有:生命权完全归属于个人、完全归属于国家、完全归属于对生命有权利主张的人。

生命权归个人所有,即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拥有全部权利,包括任意处置自己的生命,其他任何人或组织无权干涉。这种观点有两个问题:

一、个人的生命权是如何获得的?

二、人类的行为应当促进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规定生命权完全属于个人的这个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有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现实的情况是有史以来从未出现人人生而平等的社会,美国至今未实现人人生而平等。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只要发展就会有力量的变化,就会产生力量分布不均衡,而一个权利是否能得到保障在于是否有力量保障,即力量是决定权利分配的依据,法律从来都是在暴力的支撑下才成为法律,所以不平等的力量分布下实现人与人或人与组织平等是不现实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3)《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4)以上宣言的共同的观点为生命权是当然由自然人享有的天赋权利,国家只是加以宣示。这种观点仅是价值判断或称为天赋人权观点,不是科 学的分析和论证,仅仅是价值的分析。“法者天下之公器。”(5)从价值分析上来得出生命权的应然不一定会采取价值判断的结论,更不一定采取天赋人权的价值判断的结论,所以天赋人权的观点不能作为立法的理论依据。从实证分析上看没证据表明人的权利从“造物主”那里获得,“造物主”是什么东西并没有证据来证实。权利只有法律才能赋予个人,权利如果能赋予,也能被收回;也有可能

参考书目:(1)王利明主编《民法》,51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独立宣言》。

(3)《人权宣言》。

(4)《世界人权宣言》。

(5)唐。姚崇《执秤诫》。

(6)曹诗权、李政辉著《论侵害生命权在民法上的责任》,法学评论,199805.(7)《荀子。性恶篇》。

(8)H.D.p.李(H.D.p.LEE)译本《理想国》,473页,(企鹅丛书,伦敦,1955)。

(9)张田勘著《对安乐死立法难的思考》,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1;

(10)陈礼国著《为“安乐死”立法》,《中国青年报》20020510.(11)《庄子。天运》。

由生命权看安乐死(第4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思考

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发生的几起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

2010年4月20日,美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17人受伤,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漏油产生的毒物会在食物链积聚、进而改变食物链网,一些海洋物种可能灭绝。另外,漏油使许多地方土壤受侵蚀,植被退化。余杭水源污染

2011年6月5日上午,余杭镇居民户反映自来水有异味。而余杭水厂的工作人员取水时,也发现水体飘出一股类似松香水、油漆的气味。紧接着,瓶窑水厂、奉口獐山水厂的取水口都发现了异味现象。

6月5日下午14时30分,余杭区环保局采集第一批水样。经过杭州市专业检测部门的监测,苕溪原水中出现了10种左右挥发性的苯烯类有机物质。监测报告显示,检出物在汪家埠监测点浓度最高,其他取水点的浓度相对较低,依次递减。污染源虽然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是来自青山湖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

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6号机组反应堆厂房、汽轮机房和竖井等处积聚的放射性污水量达到9.85万吨。从2、3号机组转移至废水处理设施的污水目前已超过7600吨,总量应该超过10万吨。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推测,福岛第一核电站排入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随海流5年后可到达北美,10年后到达亚洲东部,30年后几乎扩散至整个太平洋。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放射性物质一旦泄漏便很难回收,可能会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聚。苏州“毒苹果”

2008年,苹果在苏州的供应商联建科技(后更名为“华胜科技”)分别有工人在生产车间出现四肢麻木、刺痛、晕倒等中毒症状。经过苏州第五人民医院检定为“正己烷中毒”。

安监局调查组认定发生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违规使用有毒物质正己烷、忽视现场危害防范而导致。

正己烷是一种清洗剂,常用于电子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暂未列入国家规定的高毒物品目录。如果员工在密闭空间内长期接触正己烷,将会出现乏力、肢麻等周围神经炎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神经元损伤。按照国家规定,企业使用正己烷作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哈药“污染门”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哈药制药总厂(简称“哈药总厂”)污染事件被曝光。哈药总厂是以生产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其中青霉素类的生产属于发酵类制药。而国家对发酵类制药水污染物排放极限值有着明确规定,于是记者将水样送到具有检测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其检测参考值表明:哈药总厂排污口色度为892,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60近15倍。排污口氨氮为85.075,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35两倍多,排污口COD为1180,高出国家规定极限值120近10倍。在哈尔滨制药总厂的制剂厂厂区外,有一个用砖搭建的所谓的焚烧炉,里面有大量的废渣在燃烧,这些废渣毫无分类简单一烧便直接排到旁边何家沟里面去。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废渣就被直接倾倒在河沟边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位于哈尔滨城区西南部,它所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而且由于药厂位于哈尔滨的上风口,有市民反映在离哈药总厂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臭味。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

菲律宾 船用燃料油泄漏事件

2010年07月06日,菲北部沿海省份八打雁发生一起船用燃料油泄漏事件,初步调查显示,目前浮油面积80米长、12米宽,是途经八打雁的船只泄漏的。浮油散发出浓重的异味令人窒息,更为严重的是,附近刚刚栽种的红树林吸附污油后几天就会死亡。印度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2010年6月21日,印度东部奥里萨邦贝汉布尔镇一处工厂盛放氯气的气罐泄露,超过10人疑似因吸入氯气而感到胸口疼痛,呼吁困难,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第四篇:2012思想汇报:由乞丐问题引发的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听说最近北京出台了一项新的管理政策,那就是不准乞讨者在地铁站里乞讨。原因无非是:一有损城市形象,二影响公共秩序,三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此,大家褒贬不一,各有自己的看法。之后,苏州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禁止乞丐在繁华街区乞讨,不听劝阻者将被施与治安处罚。

那么,通过这些方式是不是真的就能解决我们大多数城市中存在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呢?是不是真的能改善城市的形象和公共秩序?如果这一部分人一旦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后果是什么呢,会不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我想我们不得不全面而仔细考虑我们的政策外部性。

记得小时候,看到乞丐,我总是很同情他们,经常会给与他们一点施舍,如果看到小乞丐,我甚至会把幼儿园发的糖果给他一块。

上了中学,我开始有点厌烦乞丐,特别是外地流浪到家乡的年轻人,我总觉得他们不学无术,没有志气,有强健的体魄,却甘于过寄生虫的生活,于是他们成为鼓励我奋发图强的很好的教材,我开始认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水平决定于他自己的付出。当我看到工地上蹲在那里吃饭的满脸粉尘的建筑工人时,我有时候觉得他们真的很辛苦,很可怜,但是我会以这样的理由来慰藉自己:因为他们在学生时代没有努力,也许他们享乐在前,所以今天他们吃苦在后!

我以后的生活是我今天努力的结果,现在想想,这些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我几乎没有去想过,我所拥有的机会他们是不是也一样拥有呢?这就又牵涉到一个公平的问题了。

大二的时候,在苏州,因为连续遇到并给予两个同样拉小提琴失学的孩子施舍,我被男生们嘲笑至毕业,只要遇到乞丐,他们就会提起我当年的故事,因此,现在的我对乞丐有种坚决的抵制和难以言喻的木然。

在城市社会学的课上,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的社会逐渐向不稳定的结构发展,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伴随着城市新贵阶层崛起,城市弱势群体的数量也在扩大,其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这种与日俱增的社会差距就象一颗定时炸弹,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那么以GDp为标准去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显然已经不甚恰当,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福利的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当然,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社会福利的增加也许能改变一些人的生活状态,但它不是最终办法,因为会有更多人甘愿成为享受社会福利的寄生虫,这对更多的纳税人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不公平。欧洲国家大多是高福利国家,但是却有朋友告诉我,很多年轻人没有进取的动力,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有保障,这就是高福利的负面影响。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他们的国度里同样拥有乞丐和流浪汉,这就说明,社会福利的增加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而完全的社会公平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社会公平不是指人的绝对平等和趋同性,而是我们能否为每一人提供平等的生存条件。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产业制度和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已经剥夺越来越多人学习的机会,让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和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一起竞争生存空间就好比是百米运动员和哑哑学步的小孩赛跑一样,毫无可比性,当然,我也从来只将龟兔赛跑的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而已,乌龟的运气不会每一次都那么好!

因此回到乞丐的问题上,我想我们的政府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乞丐越来越多,甚至会威胁到我们城市形象和社会稳定?如果没有去挖掘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而只是增加一些限制性的管理条例,是治标不治本的。

出于对城市的了解和认识,我本人可以接受北京和苏州提出这些管理条例,并能给与我的理解。我想我们应该维护社会中每一个阶层的人的权利,维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并不等于损害其他人的权利,当乞丐的行为确实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时,我们也有必要去维护大多数的利益。如果打着社会公平的旗号,打着慈善和救济的幌子做一些毫无意义的让步和救助,恐怕是对社会公平的最大危害!

城市工作者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分异问题,准则是最大限度的为所有人创造尽量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以我们一厢情愿的方式去想办法让富人和穷人能够拥有共同的空间,或者说去缩小这些差距,前者是徒劳,后者不属于他们的工作范围。

总之,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弱智群体,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检测其存在的合理性,是不是所有乞丐都是真正的被生存所逼,因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们应该给与人性化的理解,而对于利用乞讨的犯罪行为应当严厉打击;其次,我们应该追究社会问题存在的本质根源,去追寻乞丐之所以成为乞丐的原因中有多少是政府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才能从根源上减少乞丐的数量;最后,如果弱智群体的某些行为确实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或者社会的稳定,那么我们应该摒弃对他们的同情,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大众的权利。

汇报人:好范文

第五篇:由数学日记引发的思考

多彩的日记 多彩的学生 ——由数学日记引发的思考

这个学期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以此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反思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几个月下来,学生写数学日记从不会写到写出很好的范文,从“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日记”到“对数学日记有真正的了解”,看着学生把班级的《精品日记库》(每期班级中评出的优秀日记)写满,一篇篇日记,都是学生的智慧在闪烁,下面就拿几个案例,来说说数学日记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变化。

一、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案例1] 今天学完了“土地面积计算”,我就想先预习一下简易方程。一打开课本,看见第一个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看了例题之后,我发现例题和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些相似,比如说根据一些条件来求出一个不知道的数,在这一例题中就充分利用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不管小华几岁,小东的岁数=小华的岁数+3,用字母“a”表示就是“a+3”,这个式子既明确的表示出“小东比小华大3岁”这个数量关系,同时也表示出“小东的岁数”这个数量。这里的“a”可以表示1、2、3、4„„只要知道小华的岁数,把它代入式子“a+3”,就可以求出小东的岁数,从中我知道了字母的威力,比如知道“小红和小黄做计算题,小黄比小红多做5道”这个条件,那么小黄做的道数=小红的道数+5,而小红的道数=小黄做的道数-5,用字母表示“b”表示小黄做的道数,小红的道数就等于“b-5”,经过这等预习,我想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能应付自如了。

[思考]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案例中,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对新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在读懂新知识的前提下,自己能够马上进行小范围的运用,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

数学日记中记录着学生们自己预习后的理解、感受和思考,也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下了教学建议,提出预习后存在的数学问题、数学难点,使我们老师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设计教案,当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日记居然影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时,更增强了写日记的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

二、数学日记——是维系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数学老师一般每天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只有一节数学课。远不及班主任整天和学生待在一起,我们仅靠一天一节数学课与学生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堂上交流比较多的还是知识性的东西,关于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就较少涉及了。而数学日记是我专门为孩子开辟的师生进行数学交流的安全通道,让他们可以十分体面地、无所顾虑地道出自己对数学、对数学老师真切的感受,真正实现师生双赢。

[案例2] 老师您好,我觉得您在上课时不必为了几个没听讲的同学反复地讲题。因为这样做的话,反而会害了他们。现在您对他们就像对待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了依赖性,就更不会去主动听讲了。一但升入初中以后,他们就更听不懂,也不会去听了。因为初中的老师每题只讲一两遍,一下课人就走了,不会像沈老师一样仔细地讲,下课还留在教室里。所以,我希望沈老师您让他们自己学会听讲,渐渐地让他们适应中学的教学方式。这样,沈老师讲的题目也会越来越多,上课的进度也会越来快。

[思考]我在她的日记中回复,谢谢你给老师提出的意见!我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尽量少些不必要的重复,语言更精炼简洁些。

[案例3]我们班有个女同学闵某,由于一年级至今成绩很差,到了五年级了,乘法口诀还不会背,但是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老师,你知道吗,每次你在黑板上写得龙飞分凤舞的时候,就是我最头疼的时候,你写的字我们半点都看不清。请你以后能把板书写端正一点,好吗?”

[思考]由于是数学课,平时只注重知识的探究,对自己的字可没怎么注意,之前我还以为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呢!我及时回复这位学生:“老师从明天起就改正这个毛病。老师以后一定工工整整地写好每个字。”

三、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写数学日记无疑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的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如:

[案例4] 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一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呢?今天我看了一下从开学到现在(期中)的数学考卷,发现了大部分都是由于计算和没看清楚才造成失分的,虽然难的题目做对了,但这样造成的失分也是很可怕的。比如在期中考试的考卷中我共错了5道有关计算的题目,真是不应该!不过通过这次看以前的考卷让我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用心,不能粗心,不能给自己留有遗憾!”希望我能在下次考试中证明我自己。

[案例5]这次测验,我共错了两处地方,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够细心。如:填空题的第(3)小题,这道题目的要求是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50米,那么每米需要()小时,而我却写了50÷4;经过讲评,我才知道求的是每米,份数应该是有多少米,所以应该是4÷50而不是50÷4。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考试时怎么就想不到呢?我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做题时一定要细心审题。

[思考]学生通过数学日记,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举措。我们经常会看到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改作业,却看不到学生主动跑来向老师提问。老师围着学生转,这确是敬业的表现,可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吗?不,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学生围着数学转。我们应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他们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数学日记必将使学生的数学生活更精彩。

四、数学日记——促成语数“联姻”的有效载体

写日记原来是语文的专利,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已越来越多得被数学老师使用,而数学日记出现的新形式,在数学中引进语文课程的形象思维与表达的“活水”,使语文和数学双课程以“联袂”的形象出现,为学生的语、数综合学习铺设载体,这对学生来说,又赋予了他们以新的挑战性。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学生的日记:

[案例6]智取数学岛

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路过一条数学河,在过河的途中唐僧不幸被河中的方程妖怪抓走了,三位徒弟于是就去救师傅,他们来到河中的岛屿,在洞口有一道方程题,只有解开了才能过这一道门,题目是这样的“4x+12=32”,有两个答案一个是“x=5”,一个是“x=6”,八戒一看,“不对啊,这里的4x之间怎么没有运算符号啊?”沙和尚说:“4x是4×x的

缩写,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悟空一看,就选择了“x=5”,过了这一关,八戒疑惑不解,“师兄怎么做的这么快啊?”悟空说:“这里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把答案代入,二是把这方程解了,可以把4x看作一个数,然后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就变成了4x=32—12,4x=20,这样就可以求出x=5。”刚说完又是一道方程„„凭着悟空的聪明,三师兄终于救出了师傅,重新踏上了去西天的征途。

[思考]这是学生刚刚学好两步简易方程后写的数学日记,在日记中,运用已知的神话故事将方程的步骤和在计算中所注意的难点,都一一通过三师兄的对话体现了出来,而且用耳熟能详的神话来阐述数学问题,既增加了趣味性,使数学方程不枯燥,又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加强了语文的写作能力。

五、数学日记——让我进步的法宝(学生语)

有了三个月的数学日记写作经验后,我让学生说说对数学日记的感受,数学日记给自己带来了____,下面是学生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日记对于我们高段的学生还是大有帮助的,希望老师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写作数学日记中来。

[学生的话]

1、陈某:我平时不太爱说话,不会去问老师自己做不出的题目,胆子很小,而数学日记却能让我倾吐心声,把自己不明白的题目写下来,老师可以在评语中回答我,平时有不开心的事,也写下来,顿时有轻松的感觉。

2、杨某:从开始不会写数学日记,到现在已能写出能入选班级的精品库,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能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也能对数学不太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巩固自己比较薄弱的知识。

3、周某:写数学日记可以帮我预习或复习课文的内容,深入了解一些题目的意思,另外我将数学题目融入到古代的传说或神话故事中,编出新的传说或故事,帮我多多积累了其他课外的知识。

4、宋某:我先开始写数学日记时,觉得数学日记很难写,不知道写什么。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渐渐喜欢上了写数学日记,老师让我们每周写一篇数学日记,一周只能写一次,我觉得不够,于是自己准备了一本日记本,坚持每天写,我想,不久的将来,我的数学日记肯定能发表在《小学生世界》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下载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由安乐死问题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一些思考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加深了我们对全球化的认识 这次金融危机已经暴发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成为全球......

    由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思考

    由俄狄浦斯情结引发的思考姓名:闫雪班级:10文13班学号:10011137在当代中,一提到悲剧艺术家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王》,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将俄狄浦斯这......

    由发错货引发的思考

    由一件发错货的小事引发的思考 上周六,我所管理的包材库出现了一次小小的意外,事后我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补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根据周日的生产计划,我需要给包装发放500......

    由下乡走访引发的思考

    由下乡走访引发的思考●张菲菲因为有群众打市委书记、市长热线电话,举报发放的冬季取暖低保用煤不能烧,所以与某单位的几位同志一起下乡走访了这些群众举报的乡村,虽然这些低保......

    由“美轮美奂”一词引发的思考

    由“美轮美奂”一词引发的思考 青海省黄南州中学任俊文在语文课堂上,我让一位学生描述学校的花园,然后让别的学生评述。描述者完成后,其他学生纷纷进行评述。其中一位女生评述......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

    论文—由《雷雨》引发的思考

    《中国文学精品导读》结课论文 班级:英播(1)班姓名:田丁伊学号:20090601121 繁漪的爱情与人生 ——由《雷雨》引发的思考 我一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在于其内容丰富、能够吸引读......

    由两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由两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关键词: 流程亮点不足反思 摘要:两位老师课的亮点表现在:课题选择恰当;教师表现出较高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课堂组织合理,引导准确到位,气氛融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