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工作制度

时间:2019-05-15 09: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诊所工作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诊所工作制度》。

第一篇:诊所工作制度

诊所工作制度

一、诊室

1、医师工作职责

2、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3、处方管理制度

4、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治疗室

1、护士岗位职责

2、治疗室工作制度

3、查对制度

4、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三、处置室

1、处置室工作制度

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四、消毒室

1、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

医师工作职责

1.必须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

2.坚守工作岗位,穿工作服,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诊室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3.文明礼貌服务,关心、体贴患者,仔细询问病情、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细致地为病人检查,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对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转诊。

4、做好门诊日志登记;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书写门诊病历。

5、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合理选择药物。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正确开具处方。

6、做好居民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

7、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8、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在门诊日志上逐一登记前来就诊的病人,不得漏登,登记日志数与处方数符合率要达95%以上。

2、登记项目齐全,至少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家庭(现)住址、病名(诊断后)、初诊或复诊等九个基本项目。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

3、填写内容规范、准确、字迹清晰。不能有缺项、地址不详细、症状代替病名等现象。

4、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立即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在门诊日志上作“疫情已报”标记。

处方管理制度

1、执业医师应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统一格式,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处方应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等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3、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不得使用商品名。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4、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5、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7、处方开具当日有效,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

8、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保存期满后,经诊所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消毒隔离及疫情处理的程序。

2、诊所医护人员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以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3、对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并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4、诊所工作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漏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漏报、缓报。

5、诊所工作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6、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护士岗位职责

1、衣帽整齐,语言文明,关心和体贴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询问。

2、保持诊所清洁卫生和安静有序的工作环境,主动为病人就医提供指导。

3、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按照医嘱或处方对病人进行处置。经常观察就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后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6、备抢救药品、器械,专人保管、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治疗室工作制度

1、进入治疗室要穿工作服,戴帽子,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操作时带口罩,每次操作前后都要用流动水按“六步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

2、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治疗结束后随时清理用品,保持治疗室清洁整齐。除医疗用品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得进入治疗室。

3、各类医疗器械放置有序;无菌物品专柜保存,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定期检查,避免失效。

4、药品要与器械分开放置。各类药品分类明确,标签清楚、字迹醒目,避免使用错误。抢救设备和药品应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保养,及时补充更换。

5、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各种诊疗器械要按要求清洁、消毒或灭菌。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7、按处方或医嘱配药,如是外带药物要持正规医疗机构的注射证明。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对易过敏的药物,必须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按药品说明书做过敏试验,皮试阴性方可注射,且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发生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8、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如含氯消毒液每日监测,2%戊二醛每周监测不少于1次),监测结果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使用。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有可见污染物及时更换。

9、保持治疗室清洁、通风,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30-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日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地面湿式清扫1-2次。

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浓度)。

2、操作前严格检查药品质量、名称,如标签是否清楚、有无变质过期。使用无菌物品前认真检查有无失效、破损、污染等。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格按医嘱或处方给药,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抢救除外)。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方可执行。

4、使用易过敏药物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按药品说明书做过敏试验,并做好发生过敏反应的抢救准备。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5、使用溶媒时,标签要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继续使用。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

2、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等室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每日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一次、拖地两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拭、消毒;器械消毒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根据情况浸泡30-60分钟,并做好登记工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不能用高压灭菌的器械,可用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并每日用专用试纸测试浓度)浸泡10小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使用;与未破损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4、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

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消毒物品、消毒液及无菌液一经打开,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6、使用中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一般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并进行消毒液浓度测试。特殊感染者参照相关标准。

7、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处置室等地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定点放置,拖把标识清楚,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应配置流动洗手设施,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均要按“六步法”洗手或手消毒。

9、发现传染病,进行暂时隔离,及时上报转诊,对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0、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处置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相对合理。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湿度>60%或气温在20-40℃时,需延长照射时间),并做好记录。非换药人员不得进入。

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每处置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洗手或手消毒。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前后按“六步法”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帽子。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消毒液浓度,含氯消毒剂每日更换,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有可见污染物随时更换。

5、换药时除固定用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6、持物镊、持物钳的消毒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7、换药操作应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8、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并做好处置记录,保存3年备查。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实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诊所法人为第一责任人。

2、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使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放,损伤性废物(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使用利器盒盛放。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及时封口。容器外表被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

3、市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实行集中定点处置。

4、医疗废物不得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5、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在48小时内处置,并做好处置记录。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保存3年。

6、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应进行消毒,消毒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

1、清洗消毒室严格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必须配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

2、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并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3、消毒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4、除特殊感染外,污染物品、器械按先清洗后消毒(灭菌)原则进行,并确保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消毒液浓度按要求配置,定期进行浓度检测。消毒(灭菌)后器械不得有污渍、锈迹等。

5、清洗消毒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地面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

6、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每锅必须进行消毒效果监测,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监测结果及物品件数,并签名。如发现消毒物品未达到消毒效果,必须重新消毒并查找原因予以解决。

第二篇:诊所工作制度

诊所工作制度

一、在卫生局的领导下,负责所在地区居民的医疗卫生工作;

二、诊所实行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本诊所的医疗,护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三、本诊所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医护形象,维护诊所秩序,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为患者服好务。

四、诊所医生:护士应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置。

五、凡收入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填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置情况,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首先参加应急工作,并及时上报,在当地行政、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下积极参加工作。

注射、输液室工作制度

一、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过敏试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员热情体贴。

三、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报告医师。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有效期,注射时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五、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六、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检查。

七、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执业护士岗位责任制度

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认真履行护理、治疗工作。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做好“三查七对”,定时巡视观察病人,严格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置和报告医生。

三、严格按医生医嘱或处方,对病人予以处置及治疗,对有疑问处,应报告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药剂师岗位责任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法规及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药剂师职责。

二、负责本诊所药品采购、质量鉴定及贮存、保管工作,认真做好药品进、出台账,对过期、霉变药品应及时销毁,不得使用。

三、严格按医师处方发药、配药,对非处用药,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方法及剂量、禁忌、副作用。

执业医师岗位责任制度

一、在诊所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本诊所执业范围内的工作。

二、认真填写门诊病人登记薄,处方规范、正确,字迹清楚、工整。

三、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热情为病人服务,危重病人应及时抢救,转送不得延误、推诿。

四、严格执行传染病的病情报告规定。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胸牌,并操持整洁,诊疗前后必须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二、诊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制剂室、无菌器械、敷料贮槽、隔离、观察室、传染病室等均应严格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换,每次服药应服药杯要清洗消毒,体温表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四、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登记,并做好治疗后的消毒工作。

疫情报告登记制度

一、在诊所工作中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向附近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作好疫情登记。

二、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械报告病情,甲类6小时内上报,乙类12小时上报。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必须如实及时上报,并认真做好病情登记,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第三篇:诊所工作制度

诊所工作制度

一、以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己任,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

二、遵守国家法律,卫生法规、部门规章及各项技术操作常规。

三、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急救重症患者和针对不明者应及时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四、医务人员工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着装整洁。

五、接诊就诊者态度和蔼,亲切热情,询问病史耐心、全面,检查认真仔细,诊断清楚,治疗安全、经济、有效。

六、医疗文书书写工整,符合医学文书规范。

七、严格规范购药途径,确保药品质量,不得自制药剂。

八、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种医疗器具应定时消毒灭菌,有紫外线灯照射或消毒液喷雾作空气消毒。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应进行消毒、毁形,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收市场。

十、发现传染病人,应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并做好疫情报告。

十一、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十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医生职责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技术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二、做到衣帽整洁,举止端庄,谦虚有礼,作风正派,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不推诿,刁难病人。

三、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四、对工作认真负责,在诊疗过程中,要尊重科学,坚持因病施治,做到一视同仁。

五、认真书写医疗文书,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

六、对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患者,及时做好转诊工作,并做好记录。

七、严格执行各种卫生法规,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精心诊疗,严禁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九、必须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十、遇到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并保持环境清洁。下班、外出时应脱掉工作衣。

二、进行治疗、护理、处理前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三、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敷料槽、持物钳等应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更换消毒液。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清洁消毒。

四、保持室内清洁,使用专用清洁用具,每天用消毒水拖地一次,每周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五、治疗室清洁区和污染区有明显标识,消毒灭菌物品及用过的物品要分类放置,每日对治疗室的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

六、发现传染病人,应立即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作好疫情报告。

七、凡传染病病人用过的物品,如碗筷、器械等均应经过初步消毒处理后再同其他物品一起消毒灭菌。

八、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净化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九、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患者用过后的器械、被褥、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销毁。十、一次性医疗用品领用及回收渠道正规,使用后应立即毁形,并用消毒液浸泡。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二、接诊医生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按照《湖北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部分(试行)》规定,建立健全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按照规范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四、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首诊医生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五、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属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报出后,应登记备案。

六、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传染病流调、采样、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

七、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八、定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各类资料至少保存5年被查。

安全注射制度

一、坚守工作岗位,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应急处理措施。

二、严格按照处方和医嘱执行注射。过敏性药物按规定进行注射前的过敏试验。注射室内应张贴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细致、准确进行注射,对病人人情、体贴。

四、注射前,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凡出现过期、变质、污染、发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内容物有不散的凝块或异物等现象的药品,一律不得使用。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照要求立即进行销毁,严禁再次使用。

六、密切观察患者注射中和注射后的反应情况,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现象时,立即停止注射,迅速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处置效果不明显时,应果断、快速转上级医院。

七、抢救用药品、器械,定位放置在利于实施抢救的位置,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补充。

八、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止,防止交叉感染,注射室内每日消毒,定期检测。

医疗废弃物处置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 理条例》,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二、在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量。

三、医疗废物采取分类收集,配备黑、黄、红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感染性废弃物);红色袋,装可以直接焚烧、放射性和其他特殊废弃物。污物袋应坚韧耐用,首选科讲解可降解朔料袋。所有废弃物都应经消毒后,分别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每日及时处理清空。

四、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严禁出售或随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丢弃。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按照先毁形处理,再消毒,最后集中焚烧或及时深埋进行处理。

五、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及感染病人排除的体液、浓液等、先加1/5量的漂白粉,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六、完整保存医疗废弃物处置登记记录。

七、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变卖医疗废物。

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一、按规定完善医疗文书,主要包括:门诊病历、门诊登记本、处方、处置(注射、清创、换药等)登记本、输液卡等。

二、医疗文书由具备执业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按照职责范围和要求完成,并由书写本人签名。

三、医疗文书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记录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特殊情况下必须修改时,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书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和医学术语,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不得自行编制名称或代号。

五、所有使用药品的治疗过程,必须同时又处方和调剂记载。

六、医疗文书存档不得少于5年,其中,处方存档不得少于1年。

第四篇:诊所工作制度

个体诊所管理规章制度

为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强化行业自律,确保医疗行为安全、有效、经济。本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如下:

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执业;主动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不开展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诊疗活动。

三、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四、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等要求印制、书写、使用、保管处方、门诊日志等医学文书。

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实施医院消毒管理工作。

六、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定医疗废物处置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注射室工作制度

1、护理工作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经注册的护士开展。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各种注射按注射卡或医嘱执行,按用药要求,对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注射前必须作过敏试验。一般外带药物注射须持医疗机构注射证明。

3、应严格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敏试验,并重新确认外带药物的过敏试验结果,减少医疗风险。注射中及注射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一旦发生过敏或其他注射反应和意外,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报告医生。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衣帽整齐,带口罩,使用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次性注射器用过后进行初步消毒、毁型,统一回收。无菌物品定期更换。

5、备齐抢救药械,并置于固定位置,专人管理,定量储存,定期检查,用后及时补充更换。

6、每天做好室内清洁卫生,按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并有记录,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医师岗位职责

1、严格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执业活动。

2、遵守职业道德和规章制度,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3、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

4、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械和医疗器械。

5、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执业助理医师要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按照执业类别执业。

护士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

2、协助医师做好诊疗接待工作,认真执行医嘱,做好护理工作记录。

3、经常观察候诊患者和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置。

4、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消毒工作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5、认真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药剂人员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做好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药品(材)预算、采购保管、请领、分发、中药材加工炮制、登记、处方调配等工作。

3、严格按照医嘱调配和发药,认真执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

4、做好药物盘点和业务统计报表工作。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诊所负责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

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 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需穿白色工作服,注射、换药时应戴工作帽和 口罩。

2、加强无菌观念,坚持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各种注射必 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毁形、消毒、统一处理。

3、诊断室、治疗室等每天用0.2%过氧乙酸喷雾或揩檫,如被传染 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0.5%过氧乙酸消毒。

4、体温表应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1000ml/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5 分钟,再放入另一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冷开水冲洗或75%酒精擦洗,再用灭菌纱布揩干后备用。

5、压舌板用后浸入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清洗烤干,纸包 后高压消毒。

6、敷料、棉签、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制度

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和处臵工作。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和处置工作的人员需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施。

3、配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包装物和容器,对本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和容器,并定期进行消毒。

4、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未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采取消毒、毁形、焚烧、填埋等措施。

5、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或处置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内容。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6、严禁转让、买卖、丢弃医疗废物,严禁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防止医疗废物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第五篇:诊所护理工作制度

诊所护理工作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处理医嘱应做到认真查对。

二、处理医嘱者或查对者,均需签全名。

三、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1.三查七对制度(即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品、计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备药有无裂痕,有无过期,批号不符合要求和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易致过敏药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4.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诊室每天喷洒消毒液一次,桌椅、诊查台每 天用消毒液擦拭一次,医疗器械按规定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五、门诊护理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员,要讲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六、下班前要整理好室内物品,关好水电开关及门窗,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七、门诊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本科的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下载诊所工作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诊所工作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医诊所工作制度

    西医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医德医风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要做到既坚持原则,又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接待热情,解释耐心,检查细微。力求诊断、处理正确及时......

    中医诊所工作制度

    中医门诊工作制度一、中医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工作。 二、中医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

    开诊所所需工作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依法执业。 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3......

    中医诊所管理工作制度★

    中医诊所管理工作制度 一、中医诊所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诊所工作。 二、就诊病人必须先挂号,按照先后顺序就诊,老年病员可优先就诊。热情接......

    中医诊所工作制度1

    中医诊室工作制度 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中医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技术为宗旨,谦虚学习,互相帮助,注意沟通、友爱、团结、积极搞好......

    诊所工作制度(合集五篇)

    诊所工作制度 1、 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医行为,严禁超范围行医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相关工作......

    巩鹏飞诊所护理工作制度

    巩鹏飞诊所护理工作制度 1.护理工作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并经注册的护士开展。 2.执行医嘱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3.经常观察......

    个体诊所工作制度(最终五篇)

    诊所工作制度 1、诊室医师应由医德医风好、医疗经验丰富的资深执业医师担任。 2、合理安排就诊流程、缩短病员候诊时间。接待病员时态度和蔼、关心体贴、有礼貌、耐心解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