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摘要: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 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 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认识观,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时期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党的执政理念。如何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1.1“ 以人为本”应当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应界定为人民,这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指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本”就是最高的出发点、最后的根据、最后的落脚点和最终的归宿。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人是发展的前提,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发展的目的,人在社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2004 年3 月1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指出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
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
1.2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依靠力量,关键在人。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实践的主体,治国的智慧与谋略来自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一切为了人,必须以一切依靠人为依托和保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以革命的方式,摒弃了资本主义使劳动与劳动成果的获得相分离的状况,把劳动群众解放出来,使之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以人为本的真正实现,必须依靠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人民群众。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以人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
2.1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谋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从满足人民的需求与发展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体现。我们党 80 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 “ 三座大山 ”,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2.2 人民群众是促进发展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利益和要求中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依靠人民的主体性谋发展、促发展。离开人民群众这一发展主体,再好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也难以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 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紧紧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以及解决中国一切矛盾的关键,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中国共产党,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1 这一精髓集中体现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 求真 ” 就是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去伪存真,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 规律,侧重认识世界,着力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科学精神。“ 务实 ” 就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实践、去行动,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侧重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体现实践品格。只有求真,才能更好地务实;只有务实,才能达到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 历史 的统一,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内涵更加深刻和完整,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意义更加突显和具体,进一步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精神和历史责任感。求真务实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内涵。
3.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中,弘扬了唯物史观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理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全面发展包括 经济 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就要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3.3 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严重制约了一些地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统一,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这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是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不仅从空间上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且从时间上强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性,考虑后代人的利益,要求兼顾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3.4 统筹兼顾是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是我们党进行 现代 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按照统筹兼顾的思想,现阶段要在搞好原来提出的 “ 五个统筹 ” 的同时,也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在工作实际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由此可见,统筹兼顾确实是科学发展观中极具指导意义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江泽民指出:各级干部要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李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学习札记,2006(12)郭潇.以人为本内涵辨析[J].理论探索,2007(2)
第二篇:浅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摘 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抗震救灾,抢救人的宝贵生命,正是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真正实践和充分验证。
关键词:实践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 践,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实践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在科学发展的所有活动中,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是决定是否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所在。科学的德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科学的发展,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并沿着怎样的道路走下去;同时,人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又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作用;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和互相促进的,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关注人的因素,注重人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在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做文章,在深入研究实际问题方面下功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一支优秀的发展队伍,没有对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和预测分析的正确决策,就难以推动发展,就会出现种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必须要有发展的新思维,有发展的新举措,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在不断改革中谋求发展。切实做到发展要依靠人,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因此,只有真正的以人为本,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科学发展得局面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本质要求的党,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也是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带领人民成立新中国,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指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出发点以及根本所在。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我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
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三、以人为本全面而准确地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通知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参 考 文 献
[1]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
第三篇: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核心内涵
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路,是我们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吸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和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发挥他们参与科学发展和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追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的尊严和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人为本”的理念,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人民的政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我国,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就是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人和占劳动者中的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党提出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但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也提出党完成执政任务的路径。党的“以人为本”这种执政理念在“5.12”在2008年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成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战胜重大灾难的一面伟大旗帜。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不顾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并反复强调“救人是笫一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军民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救灾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
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篇: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内容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用重要篇幅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抗震救灾,抢救人的宝贵生命,正是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真正实践和充分验证。
关键词:十七大精神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用重要篇幅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方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践行十七大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几个维度中,笔者认为要特别着重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内涵。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是核心和本质。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现实背景,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们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还是西方古希腊时期普罗太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蕴含着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世幸福生活,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现,形成了后来的人道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说明。马克思在《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写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只有从现实的人及其自主活动、实践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所以,“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多次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重要标准,就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的具体落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由此可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时代的新高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社会主义的新观念。
2“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基本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我国的发展面临很多新机遇新挑战,也面临很多新课题新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也是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曾尖锐描述道,“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这些马克思曾经批判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消极事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一定程度存在,金钱至上主义,“以物为本”主义等等,造成了人的被异化和物化,社会道德的败坏以及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
其次,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出现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加剧,阶层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等现象。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片面地理解为GDP增长,“效率优先”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出现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经济总量扩张、轻结构优化,重物质财富获取、轻环境生态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现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在对当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中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对于反对和克服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以“物”为本或以“经济”为本的偏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就要克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把“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执政施政的各项活动中去,落实到领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3“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我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使得追求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目标,为了人而发展的思想也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的尊严和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 人的素质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人民的政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党的这些执政理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目的的一致。“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功能的全面开发,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历程是一致的。其次,“以人为本”与党的执政建设的任务的一致。在我国,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就是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人和占劳动者中的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党提出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但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也提出党完成执政任务的路径。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我党深刻的执政理念。
党的“以人为本”这种执政理念在“5.12”在今年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成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战胜重大灾难的一面伟大旗帜。
汶川特大地震惊天动地。同样惊天动地的是,在这场灾难中开展的对人的生命爱护、尊重和强调作为救灾首要任务的对人的大抢救。胡锦涛总书记在与美国布什通电话时说:“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同胞因强烈地震失去生命而深感悲痛。”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不顾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并反复强调“救人是笫一位”,“救人,是我们当前抗震救灾战斗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援救工作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绝不放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军民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救灾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在这抗震救灾过程中,无论是抢救被困人员,还是医治伤员,无论是安置受灾群众,还是恢复重建的每一个细节,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人的生命价值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救灾理念。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的报告是在这个关键阶段指导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报告中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标准的发展观,也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发展观。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将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 年4月5日 [5]夏兴有:《论以人为本》,《光明日报》2004 年5月27日 [6]林俊华 詹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载自《党史文苑》2004年第4期
[7]易小明:《论“以人为本”的时代神韵》,载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8]尹业香:《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载自《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
[9]姚峥嵘 宋时全:《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探讨》,载自《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第五篇: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讲解
论文编号: Z201603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论文题目:浅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内涵
重要思想概论
学生姓名
专 业 金 融 学 层 次 专 升 本 批 次 152 学 号 学习中心
2016年3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以人为本
目录
引言.................................................................................................................1.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关系....................................................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4.2.树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4.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4.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5.结语..............................................................................................................参考文献:.....................................................................................................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路,是我们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吸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和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发挥他们参与科学发展和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具体体现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上,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应该看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4.4.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人本身的发展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力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反过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人才资源存量,从而形成社会系统全面进步和不断更的持续发展能力。
5.结语
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