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时间:2019-05-15 09:0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第一篇: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

(1996年12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

一、综述

(一)编制行动纲要的目的和意义

1.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从总体上讲,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未来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键时期。

1.2 我国未来15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规体系,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成若干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地区;到201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较好贯彻,环境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公众参加。

1.3 环境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正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高低,对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九五”期间和2010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4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普遍的环境宣传教育,公众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环境意识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比较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存在着明显差异。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仍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5 编制《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简称《行动纲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搞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战略任务、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二)编制行动纲要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1.6 编制《行动纲要》要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等。

1.7 编制《行动纲要》的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讲究实效、部门配合、公众参与、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1.8 《行动纲要》是对全国各地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文件。《行动纲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国统一组织实施的宣传教育项目活动;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宣传教育项目活动。

1.9 国家环保局负责《行动纲要》在全国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地方环保局负责《行动纲要》在本地区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各级宣传、教育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协助。要充分依靠各级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三)行动纲要的总体目标

1.10 到2000年,在全国初步建成环境宣传教育网络的框架,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在全社会开始形成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各级决策层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有一定提高;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环保专门人材。

到2010年,在全国建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

二、环境教育

(一)背景

2.1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对象和形式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材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等4个方面。

2.2 我国的环境教育目前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八五”期间,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社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发展,基础教育有了一定的突破,专业教育输送了数万名科技和管理人材,成人教育提高了一部分科技和管理干部的素质。

2.3 我国环境教育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在总体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社会教育尚未形成机制,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和教材缺乏,专业教育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职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

2.4 环境教育是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教育部门要起主导作用,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

(二)目标

2.5 到2000年,使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一批跨世纪的环保专门人才;使各级党政干部、企事业法人代表中的多数人都受到一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对各级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在职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到2010年,全国环境教育体系趋于合理和完善;环境教育制度达到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行动

2.6 面向21世纪,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

2.6.1 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中、小学要利用活动课教学时间,组织好环境保护活动。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竞赛和征文等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2.6.2 定期举办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的环保培训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2.6.3 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课列为必修课程;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

2.6.4 高等院校环境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口、资源、发展同环境的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6.5 环保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合作,继续搞好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7 “九五”期间,县以上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各类管理干部院校,各省、市环保培训基地,要把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的内容纳入培训计划。

2.8 企业干部、职工的环保培训。

2.8.1 加强企业职工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劳动人事部门的要求,在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时,要对就业或上岗人员进行环境培训。

2.8.2 要大力开展岗位培训,举办各类切合实际的讲座和学习班,对干部、职工进行环境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清洁生产、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8.3 对产生污染的企业的职工,要经常地进行环境教育,使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效益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9 环保部门要认真规划,吸收安排高等院校环境专业毕业生,并对在职干部加强岗位培训。

2.9.1 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执行中共中央《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遵照“理论联系实施”、“分级分类培训”、“突出培训重点”、“保证培训质量”的原则,提高他们的依法行政能力。

2.9.2 各地环保部门要切实地把在职干部培训纳入计划,加强领导。要建立一支专兼职并重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保证在职干部培训的经费,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在职干部培训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在职干部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

2.9.3 到2000年,国家要对县级以上环保局局长分批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各级环保部门要对本部门环境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安排一次岗位培训和考核。

2.10 在国家环保部门和有关出版部门组织并支持下,编辑、出版一整套分别适用于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各类管理干部学院,大学、师范院校、中等专科、职业高中的非环境专业教材以及可供中、小学开设环保选修课和活动课的科普教材。

2.11 到2000年,在全国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绿色学校”的主要标志是: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

三、环境宣传

(一)背景

3.1 环境宣传的对象是社会各阶层的公众。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环境宣传的基本任务。在宣传普及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以及动员公众参与方面,环境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拥有相当人数的环境宣传队伍,大体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宣传网络。“八五”期间,环境宣传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围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和连续开展4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把环境宣传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3.3 由于对环境宣传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参差不齐,各地环境宣传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公众的环境意识差异甚大。

(二)目标

3.4 到2000年,在全国基本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各级决策者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明显提高。

(三)行动

3.5 向各级决策层进行环境宣传。

3.5.1 通过环境状况公报(简报)、内参录像片、内参资料等,定期地向各级决策层通报全国及本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信息。

3.5.2 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请各级决策层通过新闻媒体或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

3.5.3 定期邀请各级决策层参加有关环境与发展的研讨会。

3.6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3.6.1 各级宣传部门要把环境宣传纳入工作计划。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 4 等新闻媒体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要设置环境保护专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环保知识。

3.6.2 创造条件在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媒体上,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或预报。

3.6.3 要及时报道和表彰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3.6.4 各地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一些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以实际案例教育群众,普及环境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3.6.5 要继续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做好环保执法检查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3.6.6 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宣传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重要法律法规出台的意义。

3.6.7 继续提高《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等杂志和地方环境报刊质量的工作,扩大宣传影响。

3.7 进一步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的社会化。

3.7.1 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环境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法律、行政和舆论等手段,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争取各级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

3.7.2 结合普法宣传,制作环境法律知识宣传系列片,作为环境法律宣传的直观教材,以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3.7.3 通过环保知识宣传活动,逐步规范公众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逐步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合理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3.7.4 利用“6·5”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对公众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公众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受教育。

3.7.5 指导公众实行可持续的消费,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

3.7.6 逐步形成公众参与机制。为公众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机会和场所。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3.7.7 要围绕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居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要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条件之一。

3.7.8 要重视广大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九五”期间,各地要利用挂图、幻灯片、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形式对农民普遍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3.7.9 引导青少年和儿童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宣传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3.7.10 要定期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及时了解公众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3.8 促进环境公益广告的发展。组织指导各行业在包装及印刷品上的环境公益广告 宣传,指导和规范公共场所和重大活动的环境公益广告宣传。

3.9 鼓励、支持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单位以及非政府组织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环境宣传活动。

3.10 编辑、摄制、出版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环境保护出版物。

3.10.1 编选出版一套由经典著作组成的《环境保护思想文库》、50种优秀专著、50种优秀译著、50种优秀科普丛书;分批出版《环境理论文集》、《环境科普系列丛书》和《环境与生活丛书》、《环境法律知识丛书》、《绿色文学丛书》等读物。

3.10.2 每年向中央和各省、市电视台推荐3~5部环保专题片。

3.10.3 2000年前,组织拍摄15部有关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和海洋保护等科技影视片。

3.10.4 组织文艺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作环保科幻片、卡通片和环保歌曲等。力争每年有1~2部高质量的作品问世。

3.11 根据有关规定,继续搞好各类环保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作品的表彰、评选活动。

四、环境宣传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

(一)背景

4.1 环境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开拓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在国际上树立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这是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4.2 “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对外交流的发展,在宣传教育方面加强了与国外的联系,开展了多项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

(二)目标

4.3 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拓宽环境宣传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开展国际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行动

4.4 加强与国外环境保护组织、环境教育、科研单位和友好人士联系,扩大我国环境宣传教育的对外影响。建立相对稳定的互访渠道,安排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互相学习与交流。不定期地举办国际环境教育学术研讨会。

4.5 利用国家环保局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先进设施,组织亚太及其他地区的人员培训、研讨和交流等活动。

4.6 “九五”期间,组织实施好《中美关于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合作协议(GLOBE计划)》项目,完成该项目在中国的布点、培训和国际联网工作。

五、环境宣传教育的能力建设

(一)背景

5.1 2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热爱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队伍。围绕中心工作,依靠各部门、各行业、有关的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对宣传教育在环保工作和整个宣传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机构不健全、关系没理顺、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制约着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目标

5.2 到2000年,初步建成以环保部门为主体,有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科技、文化、艺术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业广泛参与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到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网络,形成一支和环境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

(三)行动

5.3 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建设。

5.3.1 “九五”期间,县及县以上环保部门要设立行使环境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宣教处、科或股);地市级以上环保部门要同时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执行部门(宣教中心)。

5.3.2 建立规范化的环境新闻、影视、科普和教学资料等环境宣传教育信息共享机制。

5.3.3 充分发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作用,筹备成立环境教育工作者协会。

5.3.4 国家环保局与国家教委密切配合,大力支持高等院校有关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5.4 环境宣传教育手段建设。

5.4.1 提高国家和省、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声像制品制作能力,到2000年,争取配备与当地同级电视台相匹配的前期摄录和后期编辑设备,达到制作环境新闻片和专题片的能力。

5.4.2 各级环境宣教中心的计算机要并入全国环境信息网络,形成全国环境宣传教育网络。

5.4.3 为确保环境新闻及时、准确的报道,“九五”期间,各地环保部门要相应提高通讯与交通工具的配备水平。

5.4.4 到2000年,各级环保培训基地要实现电化教育。

5.5 环境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5.5.1 建立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其基础条件和社会效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国家级环境教育基地:

·在环境保护某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

·在全国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环保示范工程;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的博物馆、科技馆和动植物园等。

5.5.2 建立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九五”期间,各省、市都要有计划地建立一 批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和一定规模的环境宣传画廊。有条件的省、市要建立1~2处集环境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科普宣传和生态展览为一体的、多功能的、面向公众的环境教育基地。

5.6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队伍的自身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环境宣传教育队伍。

5.6.1 “九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环保部门直属的新闻、出版、宣传和教育单位的建设,加大其作用和影响力,使之成为环境宣传教育的骨干力量之一。

5.6.2 到2000年,地市级以上的环保部门和环境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5.6.3 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和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宣传教育干部要树立起热爱本职工作、自愿为环境宣传教育事业献身的敬业精神。

5.6.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搞好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5.6.5 研究并解决环境宣传教育干部的职称序列问题。

5.7 落实环境宣传教育经费。

5.7.1 环境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其经费应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

5.7.2 各级环保部门要根据排污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从排污收费中的业务活动补助费中划出一部分资金,切实用于环境宣传教育。

5.7.3 列入各级计划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应依照有关规定,提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

5.7.4 积极争取国内外的资金支持,创造条件建立国家和省、市级环境宣传教育基金。

发布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发布日期:1996年12月10日 实施日期:1996年12月10日(中央法规)

第二篇: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环发〔2011〕49号

环境保护部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 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环发〔201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厅(局)、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教委)、团委、妇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环境保护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把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部

中 宣 部

中央文明办

教 育 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一、“十一五”环境宣传教育情况和面临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以《关于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有力地服务和配合了环保中心工作,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圆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宣传教育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政策,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

二、“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宣传环境保护对于更加注重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着力宣传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先进典型,着力宣传推进污染减排、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新举措和新成效,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积极统筹媒体和公众参与的力量,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总体目标

扎实开展环境宣传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全民环境道德素质;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增强环境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互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民环境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环境宣传教育统一战线,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基本原则

——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握话语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凝聚力量,营造氛围。

——创新形式,打造品牌。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各具特色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容,打造环境宣传教育品牌。

——规范引导,有序参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以及环保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将环境宣传教育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工作格局。

三、“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任务

(一)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环境宣传活动

1.做强做大环保主题宣传、环保成就宣传和环保典型宣传。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范围广、影响大的环境宣传活动。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丰富宣传题材、风格和载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

2.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政策、法制宣传。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预防环境风险意识,鼓励公众依法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维护环境权益;提高企业守法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3.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文艺表演、经典诵读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深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二)加强舆论引导,扩大环境新闻传播影响力

1.加强环境新闻发布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两会”新闻发布会等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组织发布。

2.关注舆情,引导舆论。建立环境舆情收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环境舆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重大舆情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3.规范新闻采访工作。完善新闻采访制度,明确程序,统一口径,归口管理。积极受理媒体采访申请,做好记者接待工作。

4.提高新闻传播能力。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重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传播能力,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拓宽外宣渠道,真实、客观报道我国的环保工作,维护我国负责任环保大国的形象。

(三)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

1.把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进行部署。各级环保部门与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强化基础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环保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成立环保教育与培训工作专家组织,对环保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

3.加强面向社会的培训。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日程,制定计划,面向全社会开展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校教师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引导规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拓宽渠道,鼓励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引导、规范公众有序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环境维权等活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

2.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通过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等形式,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3.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以《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注重培育和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深入研究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建立引导、管理和服务机制,鼓励、引导环保民间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4.拓宽环境宣传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组织、环境教育机构、科研院校的联系,举办国家环境教育方面的国际研讨与交流。

5.开展社会表彰和国际环境奖项的推选。积极推进中国环境大使、绿色中国人物、环境好新闻、母亲河奖等奖项的开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五)发展环境文化产业,打造环境文化精品

1.鼓励环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增强环境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2.积极扶持环境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出版、报刊改制,整合环境新闻资源,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环境文化企业。支持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会同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语言文字等部门,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电影、电视、戏剧、公益广告等环境宣传品,并设立优秀环境文化作品奖项。

(六)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系列工程

1.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程。积极探索新时期环境宣传教育规律,构建具有鲜明环境保护特色的宣传教育理论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理论研究,丰富生态文明和探索环保新道路内容,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建设全民环境教育示范工程。推进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在不同区域的城市、学校、社区等开展一批“环境友好”试点项目。以树立生态文明风尚、践行环保理念为主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深化千名环境友好使者行动、“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总结环境教育工作经验,创新思路,转变模式,探索“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实施规范和指导标准,逐步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建设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遴选一批适合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植物园、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科研院校的实验室、民间环保社团等机构,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近就便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实践。

3.建设环境电视传播工程。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充分整合环境宣教优势资源,以国际视野、中国观察、即时传播、客观表达的理念,探索打造环境电视新闻平台,有效提高我国环保声音的传播力,向国内外宣传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工作、成就和举措。

4.建设环境文化工程。支持环境图书出版工作,编辑出版反映中国环保前沿思想和较高学术水准的“中国环境文库”;扶持面向社会公众的“全民环境教育系列读物”。

5.建设环境宣教信息化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的环保宣教信息化体系。积极配备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环境宣教基础设施,开发网络环保宣教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环境宣教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四、“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

(一)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1.完善环境宣教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新闻和信息发布、环境宣传、环境教育等规章制度。加强环境宣教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环境宣教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环境宣教职责,提升环境宣教能力。依法维护公众参与环境宣教的权益,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环境宣教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投入上切实加强。

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尽快在各地区建立完整的环境宣教行政网络,分设行政编制的政府环境宣教机构和社会公益性环境宣教事业单位。

3.加强全国地市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全国省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宣教工作投入,加强地市级环境宣教能力建设,为基层宣教工作创造条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保部门宣教人才、骨干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宣教干部业务培训交流。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环境宣教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力度,加强对企业环境宣教人才的培养。

5.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级环保、宣传、教育、文明办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各负其责,统一规划、指导、协调、规范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各方配合、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

1.建立环境意识评估体系。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包括认识意识指标、关注意识指标、行为意识指标、道德意识指标等在内的环境意识评估体系。

2.定期开展全民环境意识调查,发布全民环境意识报告。以《中国公众环保指数》的形式定期发布全民环境意识报告,全面系统地反映环境宣教的效果、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1.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工作步骤,全面评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2.分层次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定期表彰、奖励先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将评估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内容。

3.定期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和《纲要》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建立通报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宣教信息报送,推进宣传教育信息公开。

(五)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把环境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扩宽资金投入渠道,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发改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扩大社会资源进入环保宣教的途径,多渠道增加社会融资。

第三篇:关于印发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

关于印发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0]4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福建省卫生厅(局):

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十二月九日

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全文

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高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通过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普知识,积极营造人人关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科普知识,广泛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教育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使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公众的科学饮食、健康饮食意识明显提高,餐饮服务行业的自律意识、诚信意识明显提高,餐饮服务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增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依法经营;增强公众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

(二)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包括食品安全相关科普知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危害防范知识等,使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树立科学的餐饮消费理念,掌握相应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夯实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基础。

(三)宣传报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成效、新面貌;及时报道各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及时曝光危害公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宣传报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进展情况和示范单位创建情况,发挥示范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加强对农村、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建筑工地、旅游景点餐饮单位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不断提高重点区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

四、主要形式及对象

(一)宣传教育主要形式

每年定期举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广泛组织培训班、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发布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册)、制作宣传栏(板)、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制作专题影视节目等活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格局。

(二)宣传教育主要对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餐饮服务提供者、社区居民、农(牧、渔)民、中小学校师生。

1.餐饮服务提供者。学习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知识,树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社区居民、农(牧、渔)民。掌握食品原料购进、储藏、制作、烹调、消费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自觉维护者。

3.中小学校师生。了解餐饮服务食品原料、储藏、制作、烹调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

五、工作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紧扣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贯彻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不断提高宣传教育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广泛宣传、扎实推进的原则。深入到农村、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建筑工地、旅游景点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探索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安全知识,宣贯到千家万户。

(三)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宣传教育对象,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宣传教育方式,向全社会开展多层面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得到全面普及。

(四)坚持正面宣传、科学引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原则。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及时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权威信息,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侧重开

展阶段性主题教育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日常宣传教育与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作用,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

六、组织实施和保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本纲要内容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统筹安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影响广泛,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列入日常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二)积极组织,加强协调。积极协调宣传主管部门,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计划。积极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列入学校健康教育内容,指导学校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协会、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健全机制,广泛参与。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义务宣传员、义务辅导员,举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讲堂等形式,引导、号召公众积极参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通过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和教师等人员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着力培养多层次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队伍;通过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学生加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专家作用,形成多元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队伍,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社会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网络。

(四)争取支持,保障经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安全宣传教育经费投入,保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五)考核评价,激励先进。建立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逐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纳入对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中,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适时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走向深入。

第四篇:全民消防宣传教育纲要

附件1 全民消防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送审稿)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夯实火灾防控社会基础,筑牢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治本措施,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全民消防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消防宣传教育理念,坚持长期、广泛、因地制宜地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激发公民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努力减少火灾危害,维护公共消防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力争覆盖所有单位、社区、学校、场所以及80%以上的城市家庭、50%以上的农村家庭,基本实现“人人关注消防安全、人人掌握消防常识、人人学会逃生自救技能”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一)消防安全常识全面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安全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普及。

(二)全民消防宣传教育机制基本形成。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社会单位和场所依法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职责清楚、任务明确、措施可行、实施有序、保障有力;宣传队伍普遍建立、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宣传形式与内容满足社会需要;公益化和市场化结合、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力量结合的宣传格局基本形成;指导、督察、考评、监测体系基本建立。

(三)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增强。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安全用火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降低,全国火灾形势保持平稳。

三、主要任务

在对全体公民普遍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以下行动:

(一)家庭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家庭成员应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常识,经常查找、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2、家庭成员应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圈占、埋压、损坏、挪用消防设施设备,不占用消防车道,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3、家庭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全体成员进行演练,参与街镇、村寨、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逃生演练。

4、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家庭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报警、灭火、照明、逃生自救消防器材;其他农村家庭应储备灭火用水或沙土,配备必要的简易灭火器材。

公安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应经常开展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民政、妇联、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应将家庭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等创建内容。家政服务公司应对保姆、保育员等进行家庭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二)社区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应建立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制订居民防火公约,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组织居民参加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定期开展逃生疏散演练。

2、物业服务企业应为每栋住宅确定专兼职或义务消防宣传员,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和提示,绘制、张贴住宅楼逃生疏散示意图,进行楼内消防巡查,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防火门常闭、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标识完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解决。

3、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应发动社区老年协会、业主委员会和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员参与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与社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员结成帮扶对子,上门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帮助查找消除火灾隐患,遇险情时帮助逃生疏散。

4、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在重要防火时期、“119消防日”活动期间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互查和灭火、逃生演练,对社区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5、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应因地制宜地设置消防宣传牌(栏)、橱窗,经常更新内容;督促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等经常播放消防安全常识;每月检查、维护公共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完好无缺。

公安部门应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社区民警应组织并督促社区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综治办、文明办和民政、妇联等应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平安社区”、“文明社区”等评选内容。居委会应督促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工商部门、街道办事处应督促社区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农村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村委会应制订村民防火公约,引导农民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行动;教育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改变不良用火习惯;帮助农民学会火灾报警、扑救初期火灾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并经常演练。

2、村委会引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联控制度,轮流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和巡查,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

3、夏、秋收等农忙时节、火灾多发季节以及节庆、民俗活动期间,乡镇、村社应集中宣传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4、乡镇政府应在农村集市、场镇等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牌)、橱窗等,及时更新内容;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文艺演出,寓教于乐。

5、乡镇、行政村应设专兼职消防宣传员,组织农村预备役人员、村镇干部、消防志愿者等与弱势群体人员结成帮扶对子,上门开展宣传、查找隐患,并进行灭火、逃生自救演练,遇险时协助逃生自救。相关部门应将消防宣传内容纳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农村普法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

(四)学校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各级各类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学年安排2课时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每学年组织师生开展灭火、疏散逃生演练;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观1次消防科普教育场馆。

2、学校应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3、学校应将学生参与消防安全活动纳入校外社会实践内容。高中、大中专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并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考核体系,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消防安全活动应不少于4小时。

4、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消防宣传场所,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宣传资料;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校报、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应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5、学校教室、宿舍及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礼堂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逃生疏散示意图和逃生疏散标志。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培训内容,培训消防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五)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醒目位置应设置逃生疏散线路图、消防安全警示牌、疏散逃生指示标志等,并结合本场所情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

2、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消防安全专项培训;组织全员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到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确保人人具备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3、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视频、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4、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经常播放消防知识。

各部门应加强对本系统、行业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宣传教育的监督管理,并纳入考评考核和奖惩内容。

(六)单位消防宣传教育行动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制度,建立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2、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张贴逃生疏散线路图,定期组织灭火、逃生疏散演练。

3、单位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全体人员懂基本消防常识、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找整改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

4、单位应设置消防宣传阵地,配备消防宣传教育资料;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应经常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各部门、系统、行业和主管单位应每年部署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对下属单位进行督导考评。具有从业资格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内容。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工作计划。各地应因地制宜,分别制定本地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分、类别,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统筹安排当地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二)出台配套措施。各地应根据《纲要》目标任务要求,明确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在消防宣传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鼓励、吸引社会机构、个人兴办消防宣传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三)健全宣传队伍。建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员、保安人员组成的单位消防宣传队伍,由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协管员、志愿者、预备役人员等参加的社区消防宣传队伍,由文化员、广播员、安监员、治安员、计生员、村干部和基干民兵参加的农村消防宣传队伍,形成以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及社会单位专兼职宣传人员为主体、消防志愿者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社会化消防宣传队伍。

(四)改善宣传设施。积极推动消防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馆(室)、宣传车、主题公园等教育基地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县级行政区域依托消防队(站)、博物馆、文化馆、公园、学校,建成1个以上消防科普教育场馆;60%以上县级行政区域配备消防宣传车。

(五)发挥媒体作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以及数字媒体、桌面视窗、电子游戏、手机报、手机电视、户外电子屏、楼宇视频等新兴媒体应广泛、深入、经常进行公益性义务消防宣传;重要防火时期,应集中开展针对性宣传报道。

(六)创新消防文化。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消防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晚会、巡回演出、文艺汇演等,拍摄播出消防影视剧,推出消防动漫、游戏等。鼓励城乡社区和基层单位开展群众性消防文艺活动,动员文艺工作者不断创作出消防文艺精品。

(七)开展主题活动。每年“119”消防宣传活动期间和重要防火时期,各级政府应组织开展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应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消防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八)保障宣传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应为《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建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固定消防宣传设施、配备消防宣传车、制作消防宣传品和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志愿活动等所需经费。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根据承担的《纲要》实施任务,安排落实所需经费。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消防宣传教育经费。

五、组织领导

(一)政府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纲要》的实施工作,将其纳入政府消防安全联席会、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会议事日程,按照《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工作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消防宣传部门协作机制、新闻媒体联动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鼓励各地在实施《纲要》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改革宣传内容、方法、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确保《纲要》顺利实施。

(二)部门协同。宣传、发展和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商务、文化、卫生和工商、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安监、旅游、宗教、民航、铁道、文物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应按照工作职能,部署、督导本部门、系统、行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化、常态化。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应按照《纲要》要求,将消防宣传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全民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三)加强督导。建立《纲要》实施的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宣传评估标准,跟踪督导检查考核。委托有关监测评估机构对各地实施《纲要》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建议。

第五篇: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家庭、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1、家庭成员学习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逃生自救常识,经常查找、消除家庭火灾隐患;教育未成年人不玩火;教育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圈占、埋压、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占用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提倡家庭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

2、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制定居民防火公约,重要防火时期、“119消防日”活动期间组织居民参加消防科普教育活动和消防安全自查、互查及灭火、逃生演练;发动社区老年协会、物业管理公司职工、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员参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与社区老弱病残、鳏寡孤居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上门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帮助查找消除火灾隐患,遇险情时帮助疏散逃生;为每栋住宅指定专兼职消防宣传员,绘制、张贴住宅楼疏散逃生示意图,开展楼内消防巡查,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防火门常闭、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标识完好。

3、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应在社区、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消防宣传牌(栏)、橱窗等,适时更新内容;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等应经常播放消防安全常识。

4、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应引导城镇居民家庭和有条件的农村家庭配备必要的报警、灭火、照明、逃生自救等消防器材,其他农村家庭应储备灭火用水、沙土,配备简易灭火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5、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等应将家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平安社区”、“文明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定内容。

6、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将消防安全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

(二)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1、学校应落实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学年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观一次消防科普教育场馆。

2、学校应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小学、初级中学每学年应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将学生参与消防安全活动纳入校外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考核体系,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活动应不少于4小时。

4、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报刊、电子显示屏、板报等,应经常播、刊、发消防安全内容,每月不少于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场所,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宣传资料。

5、学校教室、行政办公楼、宿舍及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礼堂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逃生标志等消防安全提示。

(三)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1、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结合本场所情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

2、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到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确保人人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3、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电子显示屏、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4、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经常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五)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本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张贴逃生疏散路线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灭火、逃生疏散演练。

3、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全体人员懂基本消防常识,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找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设置消防宣传阵地,配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资料,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应经常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三、职责分工

各地要将实施本纲要纳入消防安全联席会、防火安全委员会议事日程,加强工作领导,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完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新闻媒体联动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宣传部门要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督促各类新闻媒体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将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及逃生自救知识纳入重要宣传内容;大力宣传推广全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

(二)公安部门要根据消防安全形势和中心工作,研究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策划组织“119消防日”、“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等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社会媒体开展消防宣传工作;指导相关部门、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加强消防站开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固定消防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派出所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社区民警要指导督促社区、住宅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三)教育部门要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在课堂教学、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团组织和少先队活动中落实好消防安全教育内容;指导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进行督导考核;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纳入学校教职员工在职培训内容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内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校创建活动;支持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消防专业或者设置消防课程;鼓励师范类院校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发动大中专院校学生参加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对城乡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面对面的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四)民政部门要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指导居(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在社区、村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居(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常识;组织养老院、光荣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开展用火用电和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五)文化部门要指导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和歌舞厅、剧院、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从业人员懂基本消防常识、会查找消除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大力推动消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化下乡活动,融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

(六)卫生部门要将火灾的现场救护、医疗救治知识和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相关预案;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伤员救治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会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病人)疏散逃生和火灾应急救护技能。

(七)广播电影电视部门要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报道力度,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逃生自救知识,及时宣传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经验,鼓励相关媒体安排播出消防公益广告,在消防工作重要节日、重要活动期间集中进行宣传报道;积极扶持消防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消防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播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宣传进影院”活动,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工矿商贸企业依法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将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内容;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并进行考评。

四、保障措施

(一)出台配套措施。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五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规划和工作计划,分、类别,量化目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本纲要要求,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健全宣传队伍。各地应建立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及社会单位专兼职宣传人员为主体、消防志愿者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并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队伍。单位应建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员、保安人员组成的消防宣传队伍;社区应建立由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协管员、志愿者、预备役人员等参加的消防宣传队伍;农村应建立由基层干部、群众组成的消防宣传队伍。

(三)完善宣传设施。积极推动消防博物馆、教育馆(室)、宣传车、主题公园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县级行政区域依托消防队(站)、博物馆、文化馆、公园、学校,建成1个以上功能设施比较齐全、能同时容纳50人以上参观的消防科普教育场馆;60%以上县级行政区域配备消防宣传车。

(四)发挥媒体作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以及数字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公共视听载体(包括户外电子屏、楼宇视频)等新兴媒体应广泛、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公益宣传,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点防火时期和“119消防日”期间应刊播消防安全常识及公益广告,开展针对性的提示宣传。

(五)创新消防文化。积极推动消防文化事业创新发展,鼓励创作消防文艺精品,不断推出消防影视剧、消防动漫、游戏等;鼓励开展群众性消防文艺活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晚会、巡回演出、文艺汇演等。

(六)开展主题活动。每年“119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和重要防火时期,各级政府应广泛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七)保障宣传经费。各地要将消防宣传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建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固定宣传设施、配备消防宣传车、制作消防宣传品和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志愿活动等提供经费保障,确保纲要顺利实施。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应根据本纲要明确的职责任务,安排落实所需经费。

(八)加强督导考评。各地要建立专门的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宣传评估标准,委托有关机构监测、评估,组织开展督导检查考核,推动本纲要的贯彻实施。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改革宣传内容、方法、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下载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二0一一年霍城县环保局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的起始年。我们将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环保......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8部门联合颁布《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 http://www.xiexiebang.com/legal/2011-07/25/c_121715295.htm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确保人......

    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aa

    文化市场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市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其抗御火灾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

    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

    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 为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纲要。一、指导思想(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一、宣传目的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及时报道表彰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和公......

    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的时间:2009年1月~2009年4月 活动的地点:校园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活动口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活动内容: (一)护绿全校动员: 大队部在升旗仪式上向全体队员......

    2012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忻州市环境保护局 2012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为大力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