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旗,飘扬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党旗,飘扬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东城办事处党委“8.3”抗洪救灾纪实
面对“8.3”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东城办事处党委书记李勇坚守职责、心系群众,在抗洪救灾最前线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攻坚克险,积极自救,最大程度降低了灾害损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宗旨,彰显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就像一面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风雨中高高飘扬。
――题记
于学忠
临危不乱,他们是调度有力的“总指挥”
一场突发性特大暴雨袭击盖州,引发了今年入汛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对这场二百年不遇肆虐的洪水,东城办事处党委干群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擂响了与洪魔搏斗的战鼓。
灾害无情人有情,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有最大的保障。在浊浪滚滚面前,从市委、市政府到受灾乡镇的基层干部,从指挥决策的防汛会商室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处处都能看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演绎。
8月3日晚,处于城效结合处的东城办事处转辖内的路东、路西、红花峪等村纷纷告急,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战斗就此拉开„„
晚20点,办事处主任李勇带领50人的救援队伍到达内涝相对严重的路东村。刚开始水还尚浅,救援人员穿着救生衣将老人和儿童从家里救出。当水位逐渐上涨,李勇向武装部求援,调来冲锋舟下水救人,慢慢地,冲锋舟已抵挡不住越来越湍急的水流,只好用铲车实施救援。水越涨越高,铲车也失去了作用。而此时,还有不少群众被困在村里,其中一户有个年迈的老婆婆更是情况危急。见此情景,李勇带着6名救援人员开始淌水往里冲。可刚走了几步,水就已经齐腰深了。考虑到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李勇果断的下令先从水中撤回。沉思片刻,李勇想到了一个既安全又可行的救援方法,用缆绳将冲锋舟系在铲车上,将被困群众救上冲锋舟后再用铲车将其拽回。利用这个方法,又救出100多名被困群众。
8月4日下午14时左右,李勇接到张郎寨村村干部打来的求援电话,称有两个人被困在房顶无法救出。接到电话后,李勇马上向正在巡查群众转移情况的包乡市领导、纪委书记王炘和包乡领导、市服务业局局长张运福汇报。并随即带着救援人员携冲锋舟赶往张郎寨村。可当他们赶到腰岭大桥时才发现,由于河水太急,冲锋舟根本无法过到地处对岸的张郎寨村救人。这可怎么办?想到暖泉镇与张郎寨村邻近,王炘果断地拿起电话打给暖泉镇镇长郭洪田说明情况。郭洪田接到求援后,立刻带人赶往现场,并亲自下水将两人救出。事后得知,被救夫妻二人系外村村民,在张郎寨村承包了一块田地。被转移后,又偷偷跑回自家的看护房中,结果水势猛涨被困在屋顶。
时间就是生命。在肆虐的洪水面前,东城全体机关干部奋力前冲,投身抢险救援。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洪水中,有的人家中房屋被淹,有的人家中因线路问题引起火灾,可这些他们都无暇顾及,依然拖着疲惫甚至患病的身体在洪水中一次次往返救援。
抗洪一线,他们是救灾排险的“急先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东城办事处党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奋力抗洪救灾,涌现出一个个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东城人同心携手保卫家园的壮美赞歌。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东城办事处党组织就是冲不垮的堤坝,共产党员就是坚强的脊梁„„
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东城办事处党委防汛抗洪最紧张的那些时刻。
盖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炘坐镇东城,4日凌晨,松树底村告急,他带领20名机关干部徒步进村转移救助群众,自己的鞋都冲丢了„„面对灾害,他亲临现场指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切实体现出作为人民公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
东城办事处主任李勇亲自下水救人,在水齐胸的情况下,采用缆绳把冲锋舟与铲车连在一起的办法,救出许多受灾群众„„他甚至几夜不合眼,几顿不吃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始终战斗在最艰险的地方,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成为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夺取胜利的主心骨,他当好了抗洪救灾的排头兵,确保了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
翟德凯,是白果农场副场长。在大雨的侵袭下,他积极转移人口,防止因泥石流造成的重大灾害,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时已是一身泥、浑身淌水的翟德凯顾不得休息,又与村里干部连夜奔赴其他隐患点继续排查。村民们动情地说:有了党员干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今年63岁的张振利是新华村村民。8月3日,洪水袭击了新华村,由于地势低矮,不少低洼的民房都被淹没,街道变成“洪道”,随着雨越下越大,水势也越来越急,,浑浊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向院子里涌进来,张振利和家人急忙向外转移。在帮助邻居转移完彩电等物品后,张振利发现邻居97岁的梁张氏还在屋子里,冒着被洪流冲走的危险,张振利毅然涉水前去救人。当张振利把老人从屋子里背出来时,洪水已齐胸深,水流很急,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张振利背着老人艰难地涉水前进。走着走着,张振利突然感觉自己的右腿剧烈的疼痛,使不上劲,动不了。但他仍忍着剧痛一步一挪地将老人护送到安全区域。放下梁张氏后,张振利才发现自己的腿而负伤„„
东城办事处张郎寨村党支部书记黄世奎发现腰岭大桥塌陷,立即报告,交通部门立即封桥,避免了事故;梁屯镇绵延村在道桥严重损毁的情况下,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8月4日上午,洪水不断上涨,在盖州市内十几名群众并没有意识到洪水正在逼近,眼看洪水掀起一次次浪潮,极易可能吞噬这些群众的生命,他们这才感觉到此刻的凶险。争先恐后地向外逃去。可是此刻水太大,步行根本出不去,就在这危急时刻,一辆铲车向他们驶来,在他们身边停下,车内一名年轻人探出头来,冲着他们大声喊到:“快上车„„”
十几名群众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股脑地都往铲车上挤,朱希文向挤在滔滔的洪水中的群众喊到:“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的上我的车,让老人和孩子先上,照顾一下那位老大爷。”他的一席话立即让挤在前面的年轻人让开了上车的路。
朱希文一边喊话一边开车,雨水浸透了他的衣服,市民安全转移,大雨还在继续,水位还在上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每一个市民都安全转移”。市民感动的说:“小伙子,我们给你点钱,作为报酬!”他摆摆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名好心的铲车司机就是东城办事处线沟村的村民朱希文,他义务出车一整天,接送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很多,他已经记不得很多了,在盖州遭遇的这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无名英雄,用他们的一腔热忱感染着盖州,感动着百姓„„
东城办事处新华村七组王会英、王保国放弃抢出自家的东西,趟着齐腰深的水,将高位截瘫、与他们无亲无顾的舒琴背出洪水„„
生死关头豁出去,关键时刻站出来。共产党员的身份让他们选择了放弃个人利益,舍小家顾大家。“大家不要慌,要坚持住,我们一定会把你们救出来!”打好“抗洪救灾”战,党员干部冲在前——刘明、付志德、王明金、杨宝元等党员干部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用生命守护职责。
哪里有险情、哪里最艰苦、哪里群众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冲锋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东城办事处有三个党委,两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87个党小组,1700多名党员,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第一时间站到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急关头,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保护伞”
抗洪抢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灾后重建,他们还是一马当先。
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灾情发生后,东城办事处党委、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点点滴滴入手,精心组织水利、民政、卫生、文化等部门,不仅确保当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病能医治,还在受灾地区增添了很多人文关怀的内容。
滔滔洪流奔腾而下,横冲直闯。所到之处,田园毁坏,路断桥垮,房屋倒塌,使该办事处受灾面积达到万余亩,倒塌房屋625间,转移安置人员11112人,冲毁村路27公里,大小桥梁68座,冲毁堤坝万余延长米。面对这场特大的洪涝灾害,东城办事处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及时将市委市政府发放的救灾物资送到群众手中,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组织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帮助灾民清理垃圾,面对洪灾过后的高温天气,办事处领导主动联系卫生防疫和动物防疫部门,在辖区内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为灾民发放消毒液、手套、编织袋等防疫工具,防止灾区疫情的发生。
东城办事处党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坚持“两手抓”,做到救灾生产两不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工业企业恢复生产,重点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工业对盖州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受影响。
全面掌握企业受灾情况,东城办事处党委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恢复生产。洪水发生后,办事处及时召开办公会议,安排组织企业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具体工作。及时成立了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东城办事处领导分组率队赴农民、新华、路东、路西四个受灾严重区,查看受灾情况,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办事处辖区112户工业企业中,有36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5户,规模以下的企业有11户,其中:重灾企业6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超亿元。
在了解掌握东城工业企业受灾情况的同时,办事处党委制订了《抗洪救灾车船抢险方案》和《灾后企业重建方案》,为抗洪救灾及抢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明确了灾后重建的目标任务,到目前为止办事处辖区内的受灾企业全部恢复了生产。
高希峰,东城办事处松树底村村支书。“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本就应该站在群众一边,为老百姓着想,如今大灾大难面前,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同舟共济,共患难齐动手,不等不靠抢先自救,尽快恢复原来的村貌,让老百姓少受损失”。在集资修桥中,他一下子就拿出6500元,而且修桥、修路都和村民群众一样的干,甚至更脏更累的活他都抢着干„„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村党组织书记,却在我市的抗洪救灾史上闪耀着熠熠光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他们用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他们就是一面又一面飘扬在巍巍大堤上的鲜艳红旗,时刻引领着、激励着人们同心同德全力以赴打赢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攻坚战!
第二篇:党旗在群众心里飘扬啊啊范文
让党旗在群众心里飘扬啊啊
陕西千阳文家坡乡曹家塬村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陕西省千阳县文家坡乡曹家塬村,位于千阳县城以北6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528户,2004人,耕地面积5818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200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4名。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曹家塬村紧紧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目标,以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争当“五带头”党员为载体,找准切入点,以党建促发展,使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法制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绿色村庄、卫生村、文明村、新农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被市上评为五星级新农村建设示示范村、老年体育先进村、宝鸡市最美乡村。
抓党建 凝聚合力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党支部就抓住村支部班子建设这一关键,从树村党支部的威信入手,塑造村党支部的新形象。
——规范支部班子建设。党支部从建章立制入手,组织班子成员先后四次到先进党组织学习规范化建设经验,通过借鉴和创新,制定完善了村“两委会”自身建设制度、村干部廉政自律的规定、材务公开制度、两委联席议事制度、财务制度、工作记录制度等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落实报告制度、征求意见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落实责任监督、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等监督机制,对违反议事和决策程序、原则,擅自改变党组织决议,工作失职,决策失误,或者作风飘浮、敷衍塞责,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坚决查纠处理。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
——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群众常说:行不行,看支部,干不干,看党员。曹家塬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双”活动,采取定向、定人培养的方式,积极发展农村科技致富能手、文化层次高的年轻人、知识女性,增强党员的活力,先后发展了5名产业型新党员。在抓发展的同时,对现有党员加强教育管理,村党支部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在农闭时间组织集中学,农忙时间抽空学的办法,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科技知识辅导,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宣传,他们用郭秀明、李秀英、梁仲哲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教育、感染,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收到了很的效果,近两年,先后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0户,辐射带动包扶,使30名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明思路 发展产业
——思路决定出路。村党支部带领支部一班人下组入户,分析村情,了解民意,提出了“靠蚕桑增收,靠奶畜致富,促进村域经济发展”的发展思路。围绕确定的发展思路,村党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外地产业发展经验,总结经济发展滞后的教训。为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党支部在村里办起了党员电教室,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聘请县、乡有关技术人员,利用电化设施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播放科技知识电视录像,定期向群众传输农业技术,课按季节走,让科技走在前。
——产业决定事业。支部以解决交奶难为突破口,内引外联,在全乡率先建起了奶站小区,同时,针对一组群众偏僻的现状,新建了仿生式现场挤奶点。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发展奶畜产业的情绪高涨,全村奶畜存栏1217头(只),其中奶563牛头,奶山羊674只,年产奶1950吨,收入468万元。2006年被表彰为全市奶畜生产大村。其次,该村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来抓。全村桑园面积680亩,其中优质桑园400亩,年养蚕480张,产茧5吨,收入6万元,加快了群众致富的步伐。2010年从农业局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14万元对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扩建,新建加工车间5间,标准化养蚕大棚两座,引进桑叶保健茶、茶叶粉、桑叶挂面等生产工艺;新栽桑果,桑园50亩,使我村蚕桑产业实现观光、深加工双赢的目标;并利用村党员电教室,聘请县县农广校技术人员对全村60名妇女进行为期6个月的蚕桑专业技术培训。
——党员示范创业。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奔小康竞赛活动,引导党员发挥表率作用。一是党总支制定奔小康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求党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分别制定了奔小康计划。二是党支部按照目标要求党员村干部都要逐个落实经济发展项目,做到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2010年依托千星农业示范园,全力建设以乡村观光游、农耕体验为主的百果农业示范园。示范园规划面积1000亩,其中苹果示范园500亩,葡萄示范园300亩,优质核桃示范园200亩。在建设过程中,把百果农业示范园与乡村生态游相结合,统一协调,动员群众流转土地500亩,落实了建园面积。同时村上成立八达农林专业合作社,由协会牵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截止目前,已栽植苹果200亩,葡萄100亩,优质核桃200亩。建设双拱式大棚100座,种植西瓜100亩,桑园、核桃园套种马铃薯300亩。三是支部培训,党员带动,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村党总支部通过宣传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引导青壮年参加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支持鼓励有能力的群众创业,兴办二、三产业,使劳务人员由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低薪型向高薪型转变。今年村上与江苏张家港远大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从我村定向输送纺纱女工20人,并与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全村全年外出劳务人员达到8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70多万元。
干实事 建设新村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上市进省,内引外联,为村上争取项目资金,制定为民办实事项目,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让群众看到变化。全村共硬化村庄巷道9.8公里公里,衬砌U形渠5条1360米,建花坛15个,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栽植雪松等绿化树6.5万株。争取项目10万元,购置文化体材30多套.安装垃圾箱50个,确定奶牛户外活动点13处,“三堆”堆放点9处,落实保洁员12人。投资10万元改建了村阵地办公大楼,投资30万元的扶贫重点村正在建设之中,投资15万元实施完成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项目。曹家塬村形象改变了,过去群众无事从来不到村部与村干部交流,干群关系比较淡薄,现在到村来的群众多了,大家的交流和沟通也多了。
——让群众得到实惠。投资60万元建成了集文化教育、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村休闲文化广场,安装运动器材17套,硬化村级道路4.2公里。投资7万余元建成村图书室,购买各类图书4000余本。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安置困难户就业,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出资20000元为特困户蒋拴劳建好了2间住房,并购置了必备的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送到五保户身边,逢年过节,支部购买面粉、清油、大肉,入户慰问。建成以民俗文化和乡村游为特色的乡村农家乐接待中心,实现年收入80余万元。蚕桑、奶畜、特色果品等专业合作社安排劳动力400余人。随着一件件实事的落实,支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变了,群众都说在支部的领导下,曹家塬村公益事业一年比一年办得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老百姓得到实惠不断增多,老百姓说:有这样的支部,我们建设新农村才有信心。(何俊杰 赵倩)
第三篇:党旗飘扬在岛城
党旗飘扬在岛城
常常想,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岛,一座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几多浪漫,几多忧郁,几多沉静。新鲜的啤酒,樱花,异国风情建筑与北方汉子。铺天盖地的碧蓝,红瓦,绿树和略带咸味的海风,平静而悠然。而蓬勃的工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又展现着这座城市无限的朝气与活力。
120年前,大清在胶州湾设防。从此,青岛口的小渔村被改变了命运,被纳入到世界的格局中。历史仿佛涌动的海水,胶州湾畔,潮起潮落,吞吐着天地兴亡,千秋万代。风雨沧桑两甲子,青岛的发展史,是从小渔村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漫步在浪花拍岸的栈桥上,徜徉在清幽静谧的街巷中,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间,跟随历史的脚步,欣赏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找寻历史悠长的珍贵遗存,回味建党兴国的辛酸血泪,铭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憧憬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青岛栉风沐雨的120年,重温中国共产党光辉的90载。
1891年6月14日,这是青岛建置的开始,这是青岛发展的原点„„19世纪末,青岛先后被德日占领。1919年以青岛主权问题为导火索引发了著名的爱国五四运动。坐落在青岛市东部的“五四广场”就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意在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广场上,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 充分体现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掀开了青岛历史新的一页。90年间,党组织在青岛这块年轻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带领广大民众冲破黑暗,迎接光明的到来。
青岛,是一座与港口伴生的城市,可以说没有港口也就没有青岛。以港立市,港兴市兴,港衰市衰。解放前青岛被侵占是青岛人心中一段屈辱的历史,那时码头的修建是为帝国主义政治侵略、经济掠夺服务的。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政府采取“以港养港”的方针,在3年内让青岛港复苏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口岸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港进入大规模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如今,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青岛港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也正是由于具有优越的港口条件,青岛被德国侵占。并修建“胶济铁路”。过去的百年中,这条铁路曾寄托了德意志帝国大肆掠取的野心,也洒满了中国民众的汗水与鲜血。它承载着青岛、山东乃至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荣辱与沉浮、苦难与抗争、振兴与发展。青岛解放后,胶济铁路回到人民的怀抱,在几近瘫痪的基础上起步迈向崭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今天残存的百年前胶济铁路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不远处就是新建的电气化铁路,奔驰着白色流线型的和谐号动车组,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已经同那段沉重的历史一起消失在时光深处。最初由德国人建造的胶济铁路,曾是旧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缩影,而现在的胶济铁路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和齐鲁大地的欣欣向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开启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青岛从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到跻身国内前十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成就辉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
主法治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特别是体育文化事业上,青岛建设成了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成功举办了2006、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展示青岛“海上奥运”的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帆船之都”。除了是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三面环海,一面陆地,自然风光迷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湾、岬、岛互相辉映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青山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情的“万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的文化名人故居,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应该说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青岛。90年的奋斗,90年的求索,90年的沧桑,90年的巨变,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我们奋斗的前方。指引前进的方向。如今,历经了120个春秋的青岛,已逐步形成了城市品牌、对外开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口岸、园区、海洋科研、滨海城市旅游和奥运带动等一系列比较优势,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青岛港的码头上,映红了这座美丽的岛城,也飘扬在每个青岛人火热的心中,飘扬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飘扬在每一个中国人赤诚的心中。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续写中华民族气势磅礴,华美壮丽的历史新篇章!
第四篇:党旗在岗位飘扬
党旗在岗位飘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党旗在岗位飘扬》。
90年前的7月,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铁锤与镰刀紧紧交织在一起 ,九州苍茫风雨中透出金色的晨曦 ,悠悠长夜下终于熬出了一盏灿烂的灯塔,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九十个风雨春秋,九十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
小时候学过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伴随我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越来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串串名字:刘胡兰、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这些永垂不朽的名字幻化为面面鲜艳的党旗,指引着我们大步前进。
是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旗帜。他们是生产明星,他们是技术骨干,他们是管理、创新的典型。在繁忙的工作现场,他们挥汗如雨;在技术攻关的隘口,他们冥思苦想;他们强管理,勇创新,向管理要效益,用创新谋发展,他们是公司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我们车间,“火车头”就是党员,他们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急先锋,团结带领同志们一次次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车工班的-----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名党员班长,---同志总是身先士卒,有难活、急活了他总是第一个上。他对待工作认真勤奋,任劳任怨,常常是深夜临时加班的首选。有一次,深夜十一点多,已经休息的----接到电话,生产一线模具损坏,要求他马上到车间返修,他二话没说,立即披衣去了车间。凌晨两点多,完成任务回到家的-----刚躺下不久,电话又响了......第二天上班,本可以在家休息的他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车工班才能成为一个出色地集体,一个有战斗力的堡垒。
我知道,在我们公司有许多刘强一样的党员,他们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公司才能蓬勃发展,勇往直前。我也知道,在我们中国铁建有无数这样的党员,他们奋斗在祖国的江南塞外,大江南北。他们劈高山,填大海,在锦绣山河上织起铁路网。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如今的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作为党员,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祝我们的党九十岁生日快乐,愿我们党的基业长青!
第五篇:党旗在心中飘扬
党旗在心中飘扬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她九十岁的生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感慨之际,我想起一句歌词:我们将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体会,我们是否问心无愧。是的,党九十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悠久而感到高兴,更为党在九十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
回首过去,近代中国是一部血与泪的历史,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屈辱,一个个拿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将他们的魔爪深深的刺入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这是民族的屈辱,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屈辱。多少爱国人士“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可林则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无限憧憬只是一场空梦;戊戌变法犹如昙花一现,最后只落得“引颈受戮”的下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绩显著,但仅仅三个月,便被窃去革命果实……多灾多难的中国仍然处在黑暗中,中国人民仍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起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革命是胜利了,然而经济建设的严峻任务又凸显在了中国面前。面对经济建设的重任,共产党更是不负众望。三大改造的完成,我们迈向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世纪之交,又做出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伟大决策。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平稳地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到达小康水平。在坚韧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党成功了,成熟了。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中燃烧着对组国的热爱;我的成长沐浴在党温暖的春风中。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了枫叶流丹,闻到了硕果飘香。望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看三峡工程,世界瞩目的水利建设,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经济开发的蓝图;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神舟六号圆了中国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008年奥运会,2010的世博会又给雄鸡形的版图镀上了金灿灿的光环。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雨露,度过幸福的童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知识的海洋,党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为一名石大学子。在孩提时代,我心目中的党是神圣而伟大。当我从一名少先队员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时,共产主义成为我的理想信仰,她犹如心灵的翅膀,催我奋进。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的人生路标,她犹如夜航的明灯、天空的星斗引导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为之努力,我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
在这仲夏之夜,我们把永恒的忠诚和炙热奉献给你——我可亲可爱的中国共产党,愿你永葆青春活力,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在您的指领下,我们将满怀壮志豪情,迎接挑战。我们相信,新世纪必将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