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ǔ)
木屐.(jī)澹.澹(dàn)
石扉.(fēi)B.訇.然(hōng)
渌.水(lǜ)战栗.(lì)
霓.裳(ní)C.嗟.叹(jiē)
鸾.鸟(luán)青冥.(míng)
恍.然(huǎng)D.栖.隐(qī)
东南坼.(chè)涕泗.(sì)
垆.边(lú)【解析】 “渌水”的“渌”应读lù。【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栖隐 岩扉
州 菩萨蛮
B.荡漾 崩催 鼓瑟 岳阳楼 C.乾坤 涕泗 孤舟 东南拆 D.皓腕 画舫 剡溪 或可睹
【解析】 A项,“瀛州”应为“瀛洲”;B项,崩摧”;C项,“东南拆”应为“东南坼”。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崩催”应为)““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解析】 因:依据。【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
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云青青兮欲雨
D.虎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A项,使动用法;C、D项,名词作动词用。【答案】 B 5.下列各诗句的诵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
B.云青青兮/欲雨 C.失向来/之烟霞
D.未老/莫还乡
【解析】 A项,“吟”为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应在“吟”后停顿。B项,主谓之间停顿,应在“云”后停顿。C项,动宾之间停顿,应在“失”后停顿。
【答案】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摧:低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归来 .D.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解析】 回:回旋、运转。【答案】 C 7.下面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用“瀛洲”陪衬“天姥”,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接着直接写天姥山的气势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由此写出了入梦之由。
B.中间一段写梦境。月光下一夜飞到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鸣是第一景;穿上木屐,登临半山腰观日出,闻天鸡,流连忘返于奇花异石中是第二景;电闪雷鸣,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的洞府石门打开了,这是第三景,也是全诗的高潮。
C.最后一段写梦醒后的长叹,因在当时社会陷入重重矛盾,只
好自我解脱。最后向东鲁诸公表决心: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这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D.全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伤离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诗人构思出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深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 B项,整个梦境应该包括“四景”,还缺少天堂美景。【答案】 B 8.为什么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表现了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白认为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万事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不如寻仙访道的好。这是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9.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细节描写。从诗的前两句不难发现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挂僧衣”和“溪鸟飞”两处,答题时,一要分析细节描写的含义,二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②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10.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炼句。末句的“钟声连翠微”是写景,作者巧妙运用“钟声”这种“动”来衬静;“翠微”又从色彩的角度来传达出作者对美的感受。
【答案】 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写景采取多种表达方式,“绿杨白鹭”以色彩相间来写美景;“俱自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近水远山”又用远近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景美情真,颇为传神。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以色彩表现美景,“绿”“白”相间;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
1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答题时,可从意象的选取、语言的特点和情感的表达三个方面来着手。
【答案】 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
四、语言表达
13.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
②他的诗人所具有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这个时代有作为
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
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 ⑥比如杜甫《铁堂峡》的“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①是具有总括作用的句子。③以下是分说,⑤“这个时代”紧承③。②承⑤转折;④与②为因果关系;⑥是对④的具体说明。
【答案】 ①③⑤②④⑥
14.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磨心无法再待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
心
平
静
地
对
磨
盘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你能有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件好事,但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忘掉自己的角色而随心所欲的话,是不能成事的。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3、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可以随机处理)
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③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⑤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
李白,祖籍甘肃天水,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20岁后,蜀中漫游,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天宝元年42岁应召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贺知章称“谪仙人”,唐玄宗“降辇步迎”。天宝三年(744年)赐金放还,继续漫游,遇杜甫、高适等。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次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在山东盘桓了一段时间,到天宝四年要由山东南游江浙时写的。李白在天宝元年秋天去长安以前,曾游历过天姥,他在《别储邕之剡中》里说:“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但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记写游历天姥的实况,而是描述梦游天姥的幻境。
三、好!就让我们在一段配乐朗读中去体会其形式的自由和离别的心绪!(点击配乐朗读)(过程略)。
(齐读全文)
四、都说梦是难以捉摸的,今天,我们就围绕它来捉摸捉摸。(点击全文思路)梦嘛!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我来起个头: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我们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学生答略)→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用一首流行歌的歌名来概括)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梦游历程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一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五、熟知了路线,我们便可放手欣赏诗的梦境了(点击品读全文)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幅画面:这便是入梦缘由,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②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明确:①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②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齐读本段)
读完之后,大家再深思一下,难道李白游天姥仅是因为其高峻或是可以寻访仙境?这些似乎太单纯些,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带着疑问往下看……
2>我们可以将这几句概括为四字:入山情景在这一节中,诗人用了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飞”
这一“飞”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飞”可见速度之快,正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又见轻松,一夜间飞过镜湖、飞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真够罗曼帝克的,然而这些又是非梦难以实现的。
谢公何许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明确:(学生答略)谢灵运是南朝有名的山水诗人,女生齐读本段其用意我们也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往后看……
3>大家看这段文字,我们同样可用四字:登山情景来概括(男生齐读),诗中的作者却登得心情愉悦,艰难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鸡,此乃梦中特有的境界。正当迷恋缤纷的山花时,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雾缭绕。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
4>梦中仙境出现了(齐读本段)之后完成习题五 答:(学生4人)
电光那个闪闪,雷声那个隆隆/峰峦那个崩裂,大地那个摇动/洞府石门缓缓开,长空霹雳轰轰响/长空无际色青青,太阳月亮放光明/金银楼台悬空起,一片辉煌洞府里/群仙从天纷纷下,衣是霓虹风作马/猛虎去鼓瑟,飞莺来驾车/仙人依次坐,但闻坐语喧!
仙境的光明,仙境的辉煌,仙境的欢乐,让人心往神驰。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至高点,诗人的幻想也到达了极致。
再回首,想一想,仙境前的昏暗与仙境出现后的光明,细作比照,似乎又想映射点什么,(学生答略)只记得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至于这一疑问嘛,我们还是带到后面去……
5>仙人们的盛会,盛会的欢乐,“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从这一节的四字纲要:梦醒时分,我们便可看出结果,用“梦醒时分”中的一句歌词来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套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
再用一幅直观的图来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现实→→梦幻→→现实连缀起来 :所有的梦都破灭了。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多少堕入虚空的无奈的叹息。(男生齐读本段)
最后,诗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别。
6>有句话说得好“艰难时世最容易使人躲尽危难,消残壮志”历经坎坷的诗人,也不禁发出“世间行乐如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真有点“南柯一梦”“一枕黄梁”式的感喟,它包含对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触,这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感慨之余,作者终于表露心迹:我之所以离去,去访山寻仙,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它较好点明了主题,其有两种观点 :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们怎么看呢?(学生答略)
说其消极避世吧,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说其讥讽现实吧,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事,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傲岸不屈、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总结,我们再来看前面的三个疑虑,①入梦的真正缘由,(作者的梦境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②提及谢公的用意,③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的意图(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便迎刃而解了。
迁移
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亦接触不少李白的诗歌,请你任选一首,谈一谈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然后按自己的理解诵读该诗。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过同学们的评论和诵读,我们明确了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板书: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请你谈一谈“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具体体现在本文的哪些诗句上。
第三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mǔ)
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解析: A项,“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B项,“吓”应读hâ;C项,“哄”应读hònɡ。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
.渌水荡漾清猿啼 .B.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我欲因之梦吴越 .D.恍惊起而长嗟 .迷花倚石忽已暝 .解析: C项,“因”,依据。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可睹①云霞明灭或.A.尽粟一石②一食或.
信:实在 渌:清澈 向来:原来 须:等待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因:于是 恍:恍然,猛然 暝:天黑、夜晚
①陈陈相因.
B.
河为池②践华为城,因.
放白鹿青崖间①且.C.浅,相去复几许②河汉清且.
D.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①安.在②沛公安.
解析: 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B项“因”,动词,因袭;副词,凭借。C项“且”,副词,暂且;连词,并且。D项“安”,代词,怎么;代词,哪里。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解析: A.“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状态”包括“声音”;D.句式杂糅,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5.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的情怀。6.诗的颈联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二)阅读李白的一首短诗《赠汪伦》,回答后面的问题。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 ①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安徽泾县)游览桃花潭。游览期间,当地村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赠别。
②
①②踏歌,以脚步为节拍,边走边唱歌。
7.根据你的理解,“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字说明了一种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诗人行前没有预料到汪伦等人会来给自己送行。(另一说认为送行的人并非出门即唱,而是在李白登船将行的时候忽然唱起了壮行歌。)8.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它在表现手法上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哪两句诗非常相似?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句抒发了对友人的感激和惜别之情。它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手法相似。前一句用夸张,后一句用对比。
(三)阅读下文,回答9~10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大空)。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仙人名)。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 ①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9.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不超过1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超尘脱俗,神奇缥缈。
10.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梦》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古》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思想。①
(李白《古风·十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