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享乐主义与帝国灭亡(深度剖析古罗马的衰亡)
一
历史学家写书时往往对于时代的起点和终点,感觉困难。为了他自己和 读者的便利起见,他常将历史分为几个时期。既然选定了起点同终点以后,他就极力地说明分期的标准很有理由。他知道得很清楚,假使他是一个近代 史家,尤应知道他这种分期的方法,实在勉强得很。他一般地承认这一点,但是他为了要替分期的方法进行辩护,因此他对历史分期的不科学性就諱莫 如深。这就是普通历史学家的正规办法,他要把历史发展的速续性和在叙述 上的条理性调和起来,因而他就隐瞒了他对历史的真实性的冒犯。我们对于 旧日的历史学家可以加以原谅,因为“历史的连续性”这个观念,本来是近代的产物——十九世纪的产物。从前历史学家都以为英雄人物,著名战争或 上帝的干预,常常骤然来打断人类事业的进展。这种观念,只有当历史学家 专门注意过去特殊的事件才能维持。但是一旦历史学家要来注意全部关系人 类利害的事情和对人类具有永久性的事业,而不是去注意那些偶然的和过渡 性的事件,他就会看出人类一般的变化一定是迟缓的,——非常迟缓的。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所有高等文明体系都是异常复杂的。假使我们想到五世纪十世纪或十八世纪时候全部人 类的兴趣,就会知道一个人、一次战争、或者一个条约断不能立刻将当时宗 教的、知识的、美术的、科学的、语言文字的、工业的、商业的、法律的、军事的、政治的、思想和习惯统统改变。一次战争,或者一个条约也许可以 改换一个国家的君主:一种很厉害的瘟疫也许可以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但 是在历史上看起来,没有一次骤然的变化改变了大部分人类的习惯、风俗和 制度。历史连续性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类的惰性和缺乏思想。这两种心理的特点很可以说明为什么虽然在一个范围里面发生了一个骤然的变化,但是有许 多旧的东西仍旧遗留到新的时代。最显著的事例,就是法国虽然经过一次大 革命,但是许多十八世纪法国政治的特点仍旧存在于现在法国政治生活里 面。从上面几件事实看来,我们对于传统的“历史分期”方法,不能不表示怀疑。因为这种方法,以前的人虽然赞成,但是到了现在,实在没有可以辩 护的理由。
无疑地,我们自小就养成这个观念,以为罗马灭亡以后,中古时代就开 始了。经过一个长期的黑暗,人们发现了希腊、罗马人的著作,人类好像从 冬蛰中醒来。这就是文艺复兴时代,它为引起近世精神觉醒作了准备。至少 新教徒是这样相信的。继起的危机就是引起大众注意的法国革命。我们普通 所用的教科书和高等学校的历史课程还是根据这种分期的方法。
每个有思想的历史学家都知道这种分期方法的缺点,他很知道要断定中 古时代起源的困难。特别是近世史应起于何时,那就更难确定。至于“革命”,我俩好像还是在革命之中。但是普通历史学家往往不知道这种分期所引起的 恶果。上面所指的那些“时期”,不但需要加以批评,而且表现对于过去一 个完全错误的看法。近世历史学家慢慢地知道,全部西欧的历史的分期以中古初期和中古末期间那个分界为最明显。当十二世纪时,欧洲人对学术兴趣的觉醒推动了大 学的建立,罗马法的复兴,教会法的编订,基督教会初期著名神父神学理论 的整理,此外还有城市生活的发达,商业的扩充,哥特式建筑的兴盛,和优 美的方言文学的发达。
到了十三世纪的初期,欧洲学术界的注意慢慢地集中到古代最大的哲学 家①。他的著作重新传播于西欧学者的面前。所谓文艺复兴,它的成就实在不 能同十二世纪及十三世纪的成就相比较。虽然当十四、十五世纪的时候,在 意大利诸城市发生了一种和昔日大不相同的有趣味的文化和惊人的美术。但 是,这种文化和美术的出现使我们对于那个时期的变化估计过高。当时的贡 献对于一般的变化的影响并不太大。照我们要建设历史继续原理的人看起 来,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哲学家,甚至美术家,都表示出在学术上一种 非常保守的精神。他们很少能够超出古代的迷信,对于世界知识贡献很少,而且常常受到新柏拉图派神秘主义的迷惑,如费西努、皮科②和鲁克林③等,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前边曾经说过,我们可以读古人的著作,但是我们的心理态度,不一定 就因此变成希腊的。我们可以断言,当我们对于中世纪时代的知识和我们对 于自己时代的认识提高之后,我们就会感觉到文艺复兴时代这个时期,作为 一个特殊时代的特点,就逐渐消逝了。但是现在许多历史学家还把文艺复兴 时代看作一种光明的精神照耀着欧洲,感动了这个著作家和那个画家和建筑 家,而其余的人则留在中古黑暗里面。
对于要断定近代史开端的人有三个历史事件可以拿来作为很好的起点:
第一是 1453 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第二是 1492 年新大陆的发现,第 三是 1517 年路德张贴他那篇攻击赎罪券的论纲。但是这三个事件,实在并不 像大家所想的那样重要。有人以为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件事逼迫着希腊学者逃 到西欧去教授希腊文,以资糊口,因此恢复了古代学问的知识,并引起文化 的提高。这种看法是经不起我们细加研究的。希腊学问的复兴,在君士坦丁 堡没有陷落以前五十年,在意大利方面已经进行了。当时奥里斯帕和费里托① 这班人已经从拜占庭带了许多希腊手写本书籍,意大利的人文学者已经在那 里辛勤地进行翻译。虽然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有少数希腊学者逃到西欧去,但是我们看不出西欧方面人文主义的进展因此就受了什么影响。所以从学术的和文学的观点看来,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件事实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至于美洲的发现,我们要知道美洲并非真正发见于 1492 年,因为哥仑布 直到死的时候,还以为他是由水路到达了印度。一直到 1610 年,亨利·哈德 森②还希望要从哈德森河达到太平洋。按照现代我们的看法,一个新半球的发 现一定会引起眼界的扩大。
但是哥仑布的航行的重要性,在欧洲人心目中,认识得很慢,以致在数 十年间并未引起重大影响。
至于路德关于忏悔的意义那篇经院哲学式的论纲标志着世界史一个新时
① 指亚里士多德。——译者
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学者(1433—1499 年)。——译者
③ 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1455—1522 年)。精通希腊文及希伯莱文。——译者
① 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1398—1481 年)。曾在君士坦丁堡学习,精通希腊文。——译者
② 英国著名航海家与探险家,于十七世纪初年在北美探险,约死于 1611 年。——译者
代的开端。虽然在此以后十五年至二十年间,北欧方面有几个国家脱离了罗 马教会,并且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但是路德那篇论纲虽不能说他不是这种 状况的一个推动力量,但是对瑞士和英、法诸国并没有发生什么直接的影响。
二
在普通历史教科书同标准的历史著作中,历史的分界最显著的莫过于“罗 马灭亡”这个事件了。大家都认为“罗马灭亡”这件事在历史上开辟了一个 新纪元。日耳曼民族侵入了罗马帝国、自奥古斯都开始的罗马帝国的皇统于 公元 476 年断绝了。普通人以为西罗马帝国的瓦解是欧洲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的开始。这种意见虽很自然,但却是很错误的。日耳曼民族的侵入虽然引起 许多重大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都是逐渐发生的。实在说起来,在中世纪初 年,欧洲方面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变化。失去的旧东西虽然很多,增加新东西 的却是很少。许多中世纪时代的特点——如僧侣、圣人和神迹;寓言与象征; 七艺;罗马基督教会和它的特权以及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等等——在 41O 年 阿拉列克攻陷罗马以前已经很发达了。所以“罗马灭亡”这件事至多也不过 是一种极为肤浅的分界,仔细研究起来,就要失去以前历史学家所给予的那 些重要性。历史的连续性比当时的变革显著得多。下面所述的就是公元五世
纪时期的祥细情形,可以表明传统历史分期方法的危险性。
当公元 398 年狄奥多西大帝死去时,罗马帝国还是统一的。当时帝国有 一种很复杂的官僚机构担负统治责任。我们如今还有一张当时的职官表流传 下来。百年以后,帝国的西部已处于瓦解状态。当时罗马帝国里已经有法兰 克、阿尔曼尼、伯坎底、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等族的国王统治着大小不 等的国家①。
我们要祥细追溯罗马帝国瓦解的过程已经是不可能了。实在说起来,当
时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如此粉歧、如此缓慢,以致即使我们对于五世纪的事 实,好像对于十九世纪那样清楚,也不能将当时的革命说得很清楚。因为这 个革命本身是曲折的、晦暗的。但是,我们就连最突出的、最惊人的政治事 件,还很不明白,对于当时的情况也很模糊。过去许多著作家如吉本、霍德 金等人竟将当时的许多人物同事实详详细细地叙述出来。他俩同其他著作家 竟对帝国“灭亡”的原因,作出许多解释。我有一个朋友,近来为了好玩,曾经将各种历史教科书里面关于帝国灭亡的原因搜集起来加以统计,居然得 了五十个。这些理由当然都是猜想之词。就连那几个一般承认的理由,如帝 国人口的减少,日耳曼族的勇敢善战,与精力的充沛等等,据古朗日①说也都 是毫无根据的。
本章的目的是:第一,要把关于五世纪的史料性质简单地研究一下(所 有这些资料在美国较大的图书馆中,很容易找到)。第二,要说明当时著作 家所见到的罗马帝国瓦解的表面过程。我对于 395 年所谓罗马皇帝狄奥多西 把帝国分为两部那件事要特别说明一下。再说一说公元 410 年阿拉列克攻陷 罗马以前的事情。最后再说明公元 476 年所谓“西罗马的灭亡”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
① 这些都是日耳曼人在西欧所建立的国家。——译者
①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1830—1889 年)。著有《古代城市》及《古代法国政治制度史》等书。——译者
三
第一,关于此时期的史料,最可信的当然是《狄奥多西法典》和它的补 充,即所谓《新法》以及《查士丁尼法典》②中所保存的法律条文和政府命令。这几种法典里所载的命令,一部分是颁发于五世纪的。他们很可以说明罗马 帝国的组织和它的积弊;其中并且往往载有官吏的姓名,有时还记载事实。可惜这种命令都采取一种华丽的、讲演式的文风,因此我们要明白它们,不 能不费一点功夫。
关于五世纪的历史,当时没有很好的著作家,像朱理安皇帝的名将阿密 尼那斯·马西里努斯①那样能够将四世纪以前的事实记下来。这是一部很好的 历史,一直记到 378 年皇帝瓦连士败死于阿德里亚堡为止。过了一百五十年 的样子,才有一个好著作家普洛科庇乌斯②将查士丁尼对哥特人、汪达尔人和 波斯人的战争记载下来。他的著作至今犹存。在他们之间,我们知道有好几 种历史著作,但是完全传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研究教会的东西。我们对于阿 密尼那斯以后三十年的历史,不能不依赖邹西穆斯③。他是罗马帝国东部的一 个官吏(伯爵),他的著作好像是在五世纪的后半期写成。他的著作的最后 一部分已经失去了。所以阿拉利克陷落罗马以前的事情忽然中断了。他痛恨 基督教徒,他把当时种种的不幸都归咎于罗马人抛弃了旧日保护国家的那些 神,而信仰基督教。
有几个较好的希腊历史学家的著作的残篇流传下来,其中最著名就是福
提乌斯。他本是君士坦丁堡的一个主教,生活在九世纪后半期。他一生的困 难很多,但却利用余闲的功夫将他自己的藏书编出一种简单的提要。所以我 们现在至少还有一种当时著作的提纲。例如奥林庇道鲁斯④所著的历史是从狄 奥多西死后说起的,这就是邹西穆斯历史的蓝本。另外有一个提纲的纂辑者,就是很有学问的皇帝君士坦丁·波菲罗吉尼杜斯⑤。他曾经下令将所有最好的 历史著作中值得保存的材料,都搜集起来,汇为一编,分为五十三卷。这部 大书现在已经残缺,其中有两卷关于重要使臣往来的记载是重要的。举一个 例:关于五世纪一段最好的历史保存下来了——即普里斯古斯叙述他去拜访 匈奴王阿提拉①的一段记载——就是这个热心学问的皇帝的功绩。还有一段也 是他保存下来的,就是六世纪的时候马尔丘士所说的奥多瓦卡②于 476 年派使臣到君士坦丁堡那件事。有几个教会的历史学家自中古以来到现在还是有名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奥罗修斯。他在少年时代曾受到奥古斯丁的鼓励,著了一部世界通史,他的 目的就在于攻击深信异端的民族。他说他的宗旨是搜集过去历史上各种天灾 人祸——如战争、疫疾、饥馑、地震、水灾和种种大罪恶——条分理晰地来 说明在基督教没有传入欧洲以前,当大家还是崇奉异端神道的时候,世界上 并不比以后幸福。他那部《七卷反对异端史》最后的十余更是叙述五世纪最 初十八年间的事情。他所说的事实,他以为人人都知道,他的唯一目的是证 明敬畏上帝的人一定得到幸福;相信旧神的人就要遇到死亡。所以我们对于 他的著作不能过分重视。他的著作的可信程度和今天那些职业传教士的从人 听闻、浮夸浅陋的说教差不多。
关于五世纪的头六十多年间,我们有几个希腊教会历史学家,那就是苏 格拉底③、苏邹密努斯④和狄奥多利⑤等人。他们最注意的是导端、僧侣、神迹 这类东西。关于当时的事突反而不十分注意。对于当时的政治史,叙述得尤 其少。
在中古时期的编年史里,虽然编纂的人很喜欢给我们一种历代执政官的 名单,而且有好些年代没有记载,但我们有时也可以搜集到几段很简单的记 载。但是从普罗斯波①的著作里面,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提示,他生在五世纪,他的偏年史叙述到 454 年。至于马西利那斯在查士丁尼时代所著的历史,蒙 森已经把他的残篇搜集在一起。不过这一类的史料异常模糊而且难读。
还有基督教圣徒的传记,虽不很经常但有时也提到当时的事情。埃努丢
斯约在公元 505 年所作的《帕维亚主教埃庇汉纽斯传》里,就常提到理西美②、奥瑞斯提斯③、奥多瓦克这班人和当时扰乱的状况。当时的史料如此缺乏,所 以研究历史的人不能不竭力去利用各种暗示,甚至不能不利用当时人的诗和 当时人所作的颂赞。
在六世纪初年,有一个克劳底安④曾经写了一篇极好的六音步的颂揭斯提
利古⑤的赞。但是他的论调不但太偏,而且因为他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种韵文,所以不能将真实的事迹叙述出来。我们普通以为阿拉利克从蹂躏希腊归来以 后,罗马政府曾经命他作一个罗马官吏,这种说法就是从克劳底安的两行诗 里得来的。
在五世纪后半期,有一个很有名的著作家,叫做阿波利那利斯·西多尼
息斯⑥。他前后赞美过好几个罗马皇帝,第一个就是他的岳父阿维杜斯。他所 提到的事实,没有克劳底安那样明白可靠,也没有那样简明清楚。但是现在 仍保存静多西多尼乌斯的信札,读了一遍,就可以知道五世纪后半期的法兰
③ 四至五世纪东罗马教会史家。著有教会史,述 406—439 年间事。——译者
④ 五世纪东罗马教会史家,著有《希腊教会史》。——译者
⑤ 安提阿克教会史家(390—457 年)。——译者
① 高芦人,生于五世纪,著有编年史。——译者
② 罗马蛮族军官。公元 456—472 年间统治意大利,曾立皇帝四人。——译者
③ 班诺尼亚人,是皇帝罗摩罗斯·奥古斯都鲁斯之父。后为奥陶瓦卡所杀。——译者
④ 公元四世纪时期著名希腊纪事诗人。曾著《斯底利克武功颂》。——译者
⑤ 汪达尔族人,任罗马军官。皇帝奥多西死后,他统治罗马西部。403 年在拉维那被刺死。——译者
⑥ 生于公元 430 年,卒于 487 或 488 年,472 年为主教。——译者
西虽然有伯坎底人、高芦人和法兰克人,但是有人仍旧可以进行文学的研究 和在美丽的衣庄中避暑。除了他的信札以外,我们还有教皇利俄一世①和埃诺 丢斯这班人的书札保存着。
四
我们现在将罗马帝国分裂这件事研究一下。普通以为罗马帝国自从公元
395 年狄奥多西死后,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传给他的大儿子阿尔卡狄乌斯,西部传给他的小儿子荷诺里乌斯。这个观念印人普通读者的脑中如此之深,教科书里面复述这句话如此之普遍,我们在此地可以不必再去细加叙述。我 所以从两种最通行的教科书里面引出后边两段文字,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的 课本错误还多,实在是因为他们最可以代表那种谬误的观念。
“自狄奥多西死后,其二子阿尔卡狄乌斯与荷诺里乌斯再度将帝国分为 两部。从此罗马帝国事实上就永远分为东西两部,欧洲历史上遂有东西二帝 国之称。东帝国存在了千余年,而西帝国不到一百年就亡了。”
另一位作者,在用大字印的“帝国的最后分裂”的标题下,叙述如下: “狄奥多西在位之日是罗马帝国最后的统一时代。自公元 392 年至 395 年,他是唯一的皇帝。他临崩之际,将帝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尔狄乌斯 及荷诺里乌斯。长子年十八,分得帝国东部;次子年十一,统治帝国西部。这是罗马帝国最后的分裂——这是大国分离趋势的结果。东西二帝国在历史 上的分裂从此开始”。上面所引的两段文字,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有三点:(1)罗马帝国并没有
分裂过,它始终是一个国家;(2)狄奥多西并没有作过罗马唯一的皇帝;(3)东西二帝国在历史上的分裂并不是从狄奥多西开始。当时人对于阿尔卡狄乌 斯和荷诺里乌斯承继他父亲的帝位这件事,并没有感觉奇怪,因为阿尔卡狄 乌斯在他父亲未死以前,已经作过十一年的皇帝;荷诺里乌斯也已经作过三 年皇帝。在当时法典里面还保存下许多命令,都是用父子的名义发布的。关 于帝国分裂这段事实,说的最详细的恐怕要算奥罗修斯所著的历史了。他不 过说:“在罗焉建城后 1149 年,皇帝阿尔卡狄乌斯(他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 统治东帝国)和他的弟弟荷诺里乌斯开始共同统治帝国,只是各有各人的都 城。”邹西穆斯说的更加明白:“皇帝狄奥多西既分意大利、西班牙、凯尔 提卡及利比亚给他的儿子荷诺里乌斯,自己在去君士坦丁堡途中得病而死。” 奥罗修斯所说的当时状况非常正确,因为他根据当时的习惯和狄奥多西 法典以及查士丁尼法典来说明的。从公元 161 年,玛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皇 帝①命维鲁斯来协同他统治帝国以后,直到戴克里先皇帝为止,帝国的法律往 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的名义颁发下来。自从戴克里先以后,数帝并治的
局面更加普通;帝国的命令也往往用两个、三个或四个皇帝的名义发布。罗马帝国里同时有两三个皇帝进行统治,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好
像是一种名词上的矛盾。但就罗马人的眼光看起来,并不如此;因为他们自 古以来就惯于有两个行政官或保民官统治全国,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全是一 样,不过在责任上稍稍有点区别罢了。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皇帝,他们都是
① 公元 440—461 年同罗马教皇。——译者
① 罗马皇帝(在位年代,161—180 年)。——译者
最高统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从前那种行政官的关系一样,仍旧用非正式 的方法来决定,那就是:儿子当然服从父亲,青年无名的当然附属于年长有 名的。
假使我们能够将阿密尼那斯·马西利努斯所说当时选举皇帝那件事实参 考一下,我俩就可以明白当时的状况。我们知道皇帝犹里亚努斯①于公元 363 年在巴比伦阵亡了,承继他的人的维阿努斯几乎是当选之后就死了。
因为有种种不幸的事情,使两个皇帝忽然在那短时间都死了。当时军队向皇帝约维阿努斯的尸体——预备送到君士坦丁堡去——举行
葬礼以后,就向尼西亚②开拔,同那地方帝国的文武官吏研究一种应付危周的 方法。当时虽有些人怀有妄想,大家都以为非选一个很有威严的,很有智慧 的人来继承大统不可。
当时有一种谣言说:一部分人想提出斯古塔里第一区的保民官埃揆提乌 斯来做皇帝,但是当时一班有势力的人们不赞成,认为他太粗野;他们的意 思很愿意举约维阿努斯的族人詹努利努斯来作皇帝,他本是在伊利古木地方③ 作军需官。但是大家也反对他,因为他现在距离太远。于是大家一致地选举 了天命攸归的瓦楞提尼亚努斯④来继承大统,因为他的资格既好,而且所在又近。他本来是斯古塔里第二区的保民官,曾留任在安西拉地方,原定他应随 后登位。当时对于皇帝的选举,既然没有人反对,所以立刻派人去请他快来 即位。中间有十天功夫,罗马没有皇帝。
瓦楞提尼亚努斯到达之后,穿上皇帝的袍服,戴上皇冠,大众欢呼他为
皇帝。但是他想演说的时候,四围的兵士忽然大声疾呼,要求他立刻推举出 第二个皇帝来。瓦楞提尼亚努斯回答说:“你们要选举一个同事来同我共负 皇帝的责任,本来有许多很好的理由,我当然没有疑问。而且我自己是一个 庸碌无能的人,对于国家大计,我一人当然担当不了。??我希望运气来帮 助我,可以找出一个很聪明的而且极和平的人。”
瓦楞提尼亚努斯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后,也想到他自己所负皇帝的责任太
大,所以决意不再延宕了。他得到大家同意之后——实则没有人敢反对—— 就带着他的弟弟瓦建士(364 年即位,378 年卒)到了城外近郊,宣布他是罗 马的皇帝,代他穿了皇袍,加了冕,两人同坐车子回到城中去,然而事实上 他的弟弟好像是他的僕从一样。在这个时候,罗马国内战云密布,四边的蛮族都要向他们最近的地区侵
入。阿尔曼尼人蹂躏了高芦和拉提亚地方;同时萨玛提人、揆地人又骚扰班 诺尼亚地方。还有庇克特人、萨克森人、苏格兰人和阿塔古提人也常来进攻 不列颠。此外奥斯托利安人同摩尔人等蛮族又进击非洲;此外还有哥特强盗 常常劫掠色累斯一带地方。
冬天过了,两个皇帝和衷共济地———个是正式选出的,一个是形式上 的同僚——经过色累斯到了尼西亚,他们将军权分而为二。此后再到了色米 乌木地方又将政权分而为二。瓦楞提尼亚努斯前往米兰①至于瓦建士则回君士
①罗马皇帝(在位年代 361—363 年)。——译者
② 城名,在小亚佃亚,为两次宗教大会之集会地,因此著名。——译者
③ 地名,在今亚德里亚海东岸一带地方,即希腊半岛之西部。——译者
④ 公元 364 年即位,375 年本,以善战著名,——译者
① 城名,在今意大利北部。——译者
坦丁堡。不久瓦楞提尼亚努斯正在高芦从事战争的时候,忽然生了病,当时就有
人提出一个官吏名叫鲁斯提古斯·茹利安努斯的来承继他作皇帝。但是,同 时又有人主张拥戴一个步兵的军官塞维鲁斯。
“但是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因为当时瓦楞提尼亚努斯的病,经医疗后 已趣好了;而且他自己知道是死里逃生,所以就想传位给他的儿子格拉齐安 努斯②。因为儿子快成年了,于是就预备传位的事,军队也收买好了。格拉齐 安努斯到达之后,他父亲为了要大家欢迎他,所以将他带到一个空旷地方,站在一个高台上面,四周围着一班贵族和官吏,牵着他儿子的手,演说一番,将未来的君主介绍给军队。”
七年之后,瓦楞提尼亚努斯就死了。“当时经过详细讨论之后,议决请 他那四岁的儿子——亦名瓦楞提尼亚努斯——来继他作皇帝。这个小孩当时 和他的母亲朱斯提娜住在摩罗西搭镇,离都城有一百多哩。当时各方面对于 这个议决一致的赞成,就派他的叔父塞克利去请他即位。不久孩童皇帝果然 坐肩舆到都城来了。在他父亲死后第六天,他就宣布为新皇帝。当时有许多 人以为这次选举皇帝时未得到他们的同意,格拉齐安努斯一定要发怒的。但 是事后的一切忧虑都是不必的,因为他是一个聪明而和气的人,他和新皇帝 异常要好,而且很用心地抚养他。”
以上几段引文,很可以说明当时选举皇帝和增加皇帝的方法实在很不正
式。我们要注意的是,要知道当时并没有将帝国分裂为二的企图,皇帝虽然 不止一个,但是他们所关心的还是一个统一帝国的共同安宁。
狄奥多西和他两个儿子统治帝国的时候,情形就是如此。当时并没有人
想分裂帝国;虽然自从君士坦丁大帝建立了新罗马①以来,国都有了两个;但 是国家只有一个。虽然有两个上议院,虽然有两个组织完备的皇宫,虽然有 许多皇帝,但是罗屑帝国始终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凡有新选的皇帝,一定要 恳求他的同事承认他。从狄奥多西以后多每个皇帝每年选出一个行政官;所 有国内的法律也是由几个皇帝会街而且同意颁发的。
所以,从习惯上看起来,狄奥多西死后那种分治的办法并没有什么特别 的地方;而且分疆而治只是为了行政便利起见,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并 没有建立一个“西罗马帝国”,所以根本没有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 回事。
五
狄奥多西死后,罗马帝国里有三个最有势力的军官,他们都是日耳曼人 或半日耳曼人——斯提利古是汪达尔人,盖那斯和阿拉利克两人都是哥特 人。阿拉利克协助过狄奥多西最后的战争。要明了这儿个人的特殊地位,我 们只能研究邹西穆斯所记载的狄奥多西死后儿年间他俩活动的情形,因为这 部书关于此时期的记载最为详细。我们虽然浚有理由可以断定他所说的种种 黑暗的阴霖都是可信的,但是关于当时一般状况是明显的。他的记载很可以 改正我们普通对于蛮族同罗马人种种关系的谬见。
② 在位年代,375—383 年。——译者
① 即君士坦丁堡。——译者
我们要知道,日耳曼人和杂居在帝国以内的各种蛮族——甚至匈奴人—
—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只要他有一个正当的职业,差不多没有人去过问他 是属于那个种族的。狄奥多西以前数百年,罗焉国内的状况同现在美国纽约 城的状况差不多。对于外国人并没有因为他是外国人而加以种种不利,也并 不故意地加以种种限制。因此当狄奥多西时代,日耳曼人移居到罗马帝国里 面,正如现今各国人移入美国一样。他们同罗马公民混杂起来,好像外国人 同美国人混杂起来一样,他们急于做一个美国公民。罗马人对于蛮族亦并浚 有什么界限,而且当时的蛮族也很愿意为罗马帝国去攻打他自己的族人,他 们并没有表示出什么民族的感情。我们对于当时下级社会各族间的通婚虽然 不十分清楚,但是上层社会的人并不反对异族通婚。我们可举儿个例子:狄 奥多西的侄女嫁给斯提利古,斯提利古的两个女儿前后嫁给荷诺里乌斯。阿 卡尔底乌斯曾经娶过法兰克的酋长班托的女儿攸多克西为后;后来狄奥多西 的女儿普拉西底阿又许配拾阿拉利克的内弟阿塔勒夫。
邹西穆斯向我们说:狄奥多西大帝即位后,立刻同重要的蛮族领袖妥协 起来,异常的优待他们,甚至于萧他们来同他宴饮,他被认为是哥特人的朋 友。他同他们要好,曾经派阿拉利克和盖钠斯做他的将军,而且将一部分东 哥特人迁住在夫利吉亚①肥沃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应孩注意的是,他这种办法 实在是遵循着帝国的习惯,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我们要明了当时全部情 形,恐怕要以公元 410 年阿拉利克攻陷罗马那件事为最好的一个说明。
当时在各蛮族的军官之间的争权夺利己经有好些年了。他们在当时政治
上的地位同现在美国市政里的外国政客差不多。斯提利古、盖那斯和阿拉利 克三个人,各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种种活动。狄奥多西死后,阿拉利克屑上就 侵入希腊,在那个地方斯提利克曾经稍稍抵制他。他就向北去,在罗马军队 中得了一个官职。他究竟任什么职务,我俩不清楚,因为克劳底安只说阿拉 利克是负责管理军械的。斯提利古很活跃,而且有野心,他打败拉达盖苏斯 和他的蛮族军队。但是他为了要实现后来的计谋,他故意教汪达尔人同苏维 汇人渡过茉因河侵入高芦地方。至于阿拉利克,他于公元 402 年曾经侵入意 大利,但是被斯提利古的部将扫鲁斯击败。不过罗马政府里面的人没过几年
(公元 408 年)的功夫,就嗾使皇帝荷诺里乌斯杀死斯提利古。邹西穆斯说:
自斯提利古披杀以后,在罗马城中的蛮族被杀的很多,因此其余的蛮族就组 织三万军队,并且请阿拉利克和他俩联合。
但是阿拉利克不愿意开战,因为他只要有官职,有相当的权力和进款就
满足了。他当时准备和罗马皇帝讲和,将他的军队退到潘诺尼亚去。不料优 柔寡断的荷藉里息斯不允许他的条件。于是阿拉利克就派人到上潘诺尼亚 去,召他的内弟阿塔勒夫带领哥特人和匈奴人回来,他自己率领军队向罗马 城挺进,将罗马城包围起来。城中的市民求他解围,就送上五千磅黄金,三 万磅白银,四千件绸衣,三千条红毛毡,三千磅胡椒。阿拉利克于是再宣言 他自己愿意同皇帝和罗马城联盟去反对他们的共同敌人。于是蛮族部队都退 出罗马城。但是当他们撤退时,罗马城中的奴隶,沿途便加入蛮族军队之中,数目达到四万人。我俩从这件事实可以看出罗马帝国里面的所谓“日耳曼人” 分子,实在复杂。
荷诺里乌斯不愿意同阿拉利克讲和,但是他的宫内大臣朱维乌斯为人较
① 小亚细亚中部高原之名。——译者
为谨慎,“他决意派使臣到阿拉利克那边去,萧他到雷温钠①来,向他说明罗 马政府愿意同他讲和。阿拉利克接到罗马皇帝和朱维乌斯的信以后,他就进 驻阿利米努穆,该地寓雷温纳不过三十哩。朱维乌斯本来在埃庇鲁斯②已经认 识阿拉利克,而且同他很要好,立刻去欢迎他。当时阿拉利克所要求的,只 是每年要给他多少黄金,多少谷物,而且要允许他同他的蛮族可以住在威尼 喜阿①、诺利古穆②和达尔美喜阿③这几处。朱维乌斯当面将这儿个条件写下 来,同他自己的私信一齐寄呈罗马皇帝,劝皇帝任命阿拉利克作骑兵步兵的 司令官,以为如此可以减轻阿拉利克所要求的条件,缔结和约。”
不料荷诺里乌斯仍旧拒绝批准这些条件。阿拉利克因为不能在罗马政府 中得到一个较好的位置,发怒起来,决心再进攻罗马城。但是他听得罗马皇 帝已经招集了一万匈奴兵援助罗马,阿拉利克后悔他自己作事太鲁莽,因此 他派他所占领地方的各个主教去规劝皇帝,教他们向罗马皇帝说:“他俩自 己并不想作罗马官吏,只顾住在常常受人骚扰的诺利古穆一带地方;至于一 年给他多少谷物,完全听皇帝的便;黄金也不要了;而且他很愿意和罗马人 联盟来抵抗帝国的敌人。”这些条件邹西穆斯以为是很合理的了,但是荷诺 里乌斯竟不正式应允。这种强硬的态度实在表现了他的愚蠢。
普通只看过“民族大迁徙”这类书籍的读者,对于罗马人早就雇用匈奴 人来当兵这件事实,一定要感到惊讶。就是对于阿拉利克命教士同罗马皇帝 办交涉,如此客气,如此审慎,也一定要感到惊异。实在说起来,阿拉利克 住在罗马帝国里面恐怕已经多年了,他同其余的罗马官吏实在没有蛮族或非 蛮族的区别。只要能够得到一个同斯提利古一样的地位,他显然就很满意了。阿拉利克既然受到荷诺里乌斯不接受他的条件的耻辱,他就再度进军包 围罗马城。他将罗扁同非洲的交通断绝了,而且要求罗马市民同他联合去攻
击皇帝。当时皇帝已逃往雷温纳。
邹西穆斯叙道:“罗马的上议院召开会议讨论应付的方法。他们对于阿 拉利克的要求,一概承认了。他们欢迎他的使臣,而且请他到罗马城里来。同时并遵照阿拉利克的命令,请罗马城的市长阿特卢斯穿上紫色皇袍加冕,即皇帝位。阿特卢斯于是任命兰帕底乌斯做宫内大臣,任命马西阿努斯做罗 马城市长,任命阿拉利克同从前统带达尔美喜阿军队的军官名瓦连士的做司 令官,并任命其他种种文武官吏。” 阿特芦斯并且宣言要征服全世界,罗马人听得这句话,“非常的欢喜,以为不但得着许多熟悉政务的官吏,而且对于特图鲁斯被任为执政官一事,尤其满意”。但是不料阿特卢斯不能维持罗马同非洲间的交通,城中粮食的 来源断绝,因此阿拉利克立刻废黜了他。阿拉利克将他带到阿利米努穆城中,掠夺了他的皇冠和紫袍,将袍冠送还罗马前皇荷诺里乌斯。
照上面所述的看来,阿拉利克侵入罗马的时候,并不是带了一般西哥特 蛮族来横扫帝都,他实在很想用和平方法去实现他的目的。当他对于他自己 所选择的皇帝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还是愿意同荷诺里乌斯重开谈判。上面邹
① 意大利东北海滨城市,为罗马帝国西部国都凡三百五十余年。——译者
② 在古代希腊的西北部。——译者
① 在今意大利东北部。——译者
② 古罗马的一个省,在今奥地利南部,沿多瑙河一带地方。——译者 ③ 在今南斯拉夫西部沿海一带之地。——译者
西穆斯所叙述的辞情,恐怕是根据当时一个希腊的历史家奥林庇多鲁斯的著 作而来的。他叙述到此地,忽然中断了。后来阿拉利克为什么再围罗马,我 们就不知道了。
以后来吉本对罗马陷落那件事,用去了好几页的篇幅,作了详细的叙述。他这段文章大部分是出于他自己的想像。关于这件事实,我们从当时人的史 料中所能得到的知识是很少的。奥罗修斯当时是一个青年人,他要证明基督 教并没有促进罗马城的陷落,相反的,基督教实在保护了罗马城中的许多人。他曾经举了一两个例子,证明哥特人对于当时的礼拜堂很是尊重;而且他说 蛮族烧了几座房屋后,第三天就退出去了。他在这事发生不到十年以后写道: “这件事虽然过去没有几年,但是到了现在,罗展城中除了少数断井颓垣以 外,没有人会想到罗靥城中曾经发生什么变化。”
阿拉利克占据罗马城后五年,罗马城的市长鲁提琉斯·那玛夏努斯作了 几首诗,赞美罗马的荣耀:以为罗马城雄踞泰伯河上,好像世界上一个美丽 的皇后。他对于最近罗马的扰乱并无伤感,并且预言说罗马城将来一定为永 久的大一统的帝国。
过了一百年,到查士丁尼时代,有个历史家普洛科庇乌斯在他所著的《汪 达尔战记》那部书里面,叙述了阿拉利克攻陷罗马城的事实,同上面邹西穆 斯所说的完全相反。他说:有许多人说阿拉利克曾经以三百个美少年送给罗 马城中的贵族,这班青年当他们的主人吃完晚饭入睡后,就将城门打开。但 是他说另外有人说:开城门的人实在是一位上议院议员的太太名普罗白,她 看见城中一班可怜的贫民,差不多要到人相食的地步,所以叫他的奴仆在夜 间将敌人放进来。
吉本自己说:“从普洛科庇乌斯那段不太可靠的记载,提出了一种似乎
可信的情形。”这种作法的结果当然是靠不住的。普洛科庇乌斯关于此事的 两段记载,不但不确实,而且是自相矛盾的。此地还可以提到我们常常听见 的荷藉里息斯和他的母鸡“罗玛”。①那段故事,也就是从普洛科庇乌斯来的。这段轶事虽然没有多大历史上的根据,但是因为它异常有趣,所以值得永远 记载下来。
阿拉利克不久就离开罗马南去,他要去维持罗马同非洲的交通,因为罗
马依靠非洲的食粮供应,但中途就死了。继他而起的是阿塔勒夫,他娶了原 来作为人质的荷诺里乌斯的妹妹为妻,先后在意大利和高芦进行了种种和阿 拉利克一样的政治上的阴谋诡计。阿塔卢斯再度被立为皇帝,再因失败而被 废。所以奥罗修斯说这个懦夫是哥特王的一个傀儡,他们立他,废他,又立 他,又废他。奥罗修斯还记载着阿塔勒夫曾说过:
“最初我竭力主张应该把罗马的名字毁掉,它的领土应该变成哥特人的 帝国,并叫作哥特帝国。我希望“罗马尼亚”这个字也该变为“哥特西亚”,而且阿塔勒夫应该成为皇帝。但是照我的经验看起来,这班哥特人放纵惯了,不会遵守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所以我现在采用一种比较稳健的方 法:就是用哥特人的精力来恢复而且增加罗马的名誉,我希望由此取得光荣,永垂史册。并且希望后代的人当我是一个恢复罗马的发起人,因为现在我不 能变更帝国的国体。”
① 鸡名。——译者
六
邹西穆斯和奥罗修斯的记载都到此为止,关于五世纪的史料,就异常缺 乏了。所有的编年史里的记载都十分简略。普洛科庇乌斯的著作,因离当时 已远、很不可靠。但是以后蛮族首领同罗马皇帝往来交涉的情形,和斯提里 古及阿拉利克时代差不多,这是很清楚的。至于那西哥特人诸王能够稚持罗 马旧日的政体和法律,这也是很显然的。关于伯坎底王国①的事情,我们所知 道的很少。至于北非洲汪达尔王国②的历史,大半都是正就基督教徒所著的居 多,而这些基督教徒又是最反对当时蛮族所信的那种阿利安教派①的,因此对 汪达尔人偏见很深。
在意大利方面,从斯提里古以后,最重要的军官莫过于“执政”阿伊喜 乌斯②这个人。他曾在匈奴王宫里面供职多年,并且作过匈奴雇佣兵的将领,而且很有资格去组织联军,于 451 年在东高卢地方击败阿齐拉。他的继任者 是利西美尔,也得了执政的称号,在政界中好像纽约城中的政党老板一样,有很大的势力。
从公元 455 年无能的瓦楞提尼亚努斯三世死了以后,西部罗马的皇帝一 个紧跟着一个以惊人的速度继位。据说马克西穆斯就是杀死瓦楞提尼亚努斯 三世的凶手,不到几月他自己也被杀了。在这一年阿维杜斯来作短期的罗马 皇帝,他就是西哥特王狄奥多利克二世③所支持的。但是当时汪达尔人已经要 从非洲来攻罗马城,必须选出一个能干的人来做皇帝。因此作为后台老板的 利西美尔就同意选出马吉利安做皇帝(在位年代 455——461),他本来是个 很好的军官,而且曾经与利西美尔同过事。他尽力去澄清当时的吏治,因此 群众拥护。但是后来利西美尔见他声望过高,不满意他,所以在 461 年,就 请西维鲁斯来代替他。西维鲁斯在位不过四年,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 无从考究了。西维鲁斯死后,利美西尔不再另选皇帝。二年以后罗马东部的 皇帝利俄才同安西米乌斯联姻起来。我们在恩诺底息斯所著的《埃庇法尼乌 斯主教传记》里面,可以看出新罗马皇帝和那利西美尔的关系。据恩诺丢斯 说:利西美尔在帝国里面的地位仅次于安西米息斯。利西美尔认为安西米乌 斯是一个滑头,而安西米乌斯又以为利西美尔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蛮族。到
了 472 年,利西美尔另外又立了一个皇帝奥利琉斯来对抗安西米息斯。但是
就在这一年,两个皇帝都因病死去。翌年有个新的候补皇帝出现,这就是哥 利西里乌斯这个人,他本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军官,而且又有伯坎底国王的援 助。同时住在达尔美喜阿的一个军官茹利息斯·尼波斯得了罗展东部皇帝西 诺的允许自称皇帝。照编年史所说,哥利西里扁斯在罗马附近的波都斯地方 作了主教,尼波斯作了皇帝。利西美尔死后,又有一个很有经验的蛮族领袖 俄利斯提斯来作执政官,这人本来作过阿齐拉的秘书。此时罗马西部虽然已 经有了两个皇帝,即哥利西里乌斯和尼波斯,但俄利斯提斯却要立良己的小 儿子为皇帝,这就是罗穆路斯·奥古斯都鲁斯。同时东部的皇帝西诺也正在① 在今法国东南部,亦属于日耳曼族。——译者
② 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 439 年攻陷北非迦太基,即定都于此,建立汪达尔王国。——译者
① 基督教的一派,创立于阿里乌斯,当时日耳曼蛮族都信仰之。——译者
② 罗马帝国末期名将,公元 454 年罗马皇帝派人将他刺杀。——译者
③ 东哥特国王的建立者(455—562 年),493 年推翻奥多亚克,遂统治意大利。——译者
那里驱逐一个劲敌。我们要明白所谓西罗马灭亡这件事的关系,不能不将罗穆路斯·奥古斯
都鲁斯被废黜的情形说明一下。因为普通都以为罗穆路斯的废立这件事,就 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现在让我们先来讨论公元 476 年种种事实的材料。我们知道现在我们所有的材料没有一种是当时亲眼看见的人记载下来的;大 半都是后代的著述,或者是远地的传闻。其中最有名的是狄奥多利克的大臣 卡西多卢斯所写的。但他生于公元 476 年以后。他于此事发生后四十年,在 他所著的《编年史》里不过说:“纪元后 475 年这年尼波斯逃往达尔美喜阿,俄利斯提斯将皇帝的权力授洽他的儿子奥古斯都鲁斯。”在公元 476 年那段 下面写道:“本年俄利斯提斯同他兄弟保罗都被奥多瓦克所杀。奥多瓦克称 王,但他不穿王服,亦不用王徽。”照上面所述的看起来,显然卡西多卢斯 并没有看出这几件事可以看作是“西罗马的灭亡”。关于此事,最完备的记 载是保存在一种意大利编年史的残篇里。这是六世纪中叶的人所著的,作者 的姓名我们无考。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正如蒙森所说,那位作者显然是一个幼 稚、简单、文理不通的基督教徒。书中关于此事记载如下:
“当皇帝西诺在君士坦丁堡统治帝国时,执政尼波斯忽然到了波都斯,将哥利西里乌斯废黜。哥利西里乌斯后来作了主教,而尼波斯就在罗马作了 皇帝。不久尼波斯到了雷温纳,但是他惧怕执政俄利斯提斯,因为他带了军 队来追他,所以尼波斯就由海道逃到萨罗那,在那里住了五年,被他的部下 刺杀。” “从他离开罗马不久以后,奥古斯都鲁斯被立为帝,在位十年[!]。奥
古斯都鲁斯没有做皇帝之前,他的父母叫他罗马路斯。他的父亲执政俄利斯 提斯立他做皇帝,但是奥多瓦卡带了西利地方的人,忽然来和执政俄利斯提 斯打仗。在庇西查地方将俄利斯提斯杀死,不久又将俄利斯提斯的兄弟保罗 在克拉西斯[雷温钠的海港]附近松林里面杀死。他便占据了雷温纳,将奥古 斯鲁斯废黜。但是他因为皇帝年轻貌美,就生出一种怜爱之心,赦了他的性 命,并且送给他六千枚索里达。他还送他到坎培斯去,同他的家人安然度日。他父亲俄利斯提斯本是个潘诺尼亚人,因为随阿齐拉来到意大利,而且作了 他的秘书,所以慢慢的做了罗马帝国的执政。”普浴科庇乌斯是查士丁尼时 代的著名历史家,他在大约作于公元 550 年左右的著作里所述关于上述事 迹,比较详细。但是他没有说他的材料从何而来,而且他搜集材料的时候,离那件事已经七十年了。他在他的那部《哥特战纪》里面写道:
“当西诺统治着拜占庭的时候,西方的权力为奥古斯都所有,罗马人给
他起了个绰号,称他为奥古斯都鲁斯,因为他即位的时候,年纪很小。他父 亲奥利斯提斯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任摄政王。从前罗马人曾经为阿拉利克和 阿齐拉所败,所以和西里、阿兰尼以及其他哥特部落结成同盟,罗马军队的 威望因此大为降低,而蛮族的威望则因此提高。他们在名义上虽称作同盟,实际上是受蛮族的支配。蛮族如此嚣张,甚至在罗马人屡次退让,以满足他 们的需要之后,他们竟想瓜分全部意大利可耕的土地。他们要求俄利斯提斯 拿出三分之一的土地,当俄利斯提斯不允许之后,他们就立刻将他杀死。蛮 族里面有个皇帝的禁卫官,名叫奥多瓦卡的向蛮族说:假使他们派他作指挥,他就承认他们的要求。他僭位以后,并没有伤害皇帝的身体,而是仍允许他 作一个庶人。他想使蛮族对他忠心,所以将意大利所有可耕的土地的三分之 一给蛮族,他僭位凡十年”。
十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普菲罗金尼都斯下令搜集的历史材料中,其 中有一部分是叙利亚历史家马勒古斯著作的残篇。这部历史是从公元 474 年 叙到 48O 年,他著书的时候是六世纪初年。其中有一段叙述罗马上议院派人 到东罗马皇帝那里去要求他任命奥多瓦卡作执政,这个头街是从前一般担任 罗马政府后台老板的蛮族领袖所拥有的。下面一段文字具有许多重要意义,而且可以表明吉本等著名历史家是如何不谨慎,几乎近于不规矩了。
马勒古斯的原本是希腊文,现在译述如下: “??奥多瓦克强迫上议院派使臣到皇帝西诺那边去,告诉他说他们已
经不要他们自己的皇帝了,有一个共同的皇帝统治帝国的两部就够了。因为 奥多瓦卡很熟悉政治和军事,所以他们已经选举他出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 们恳求西诺赏他执政的称号,而且命他管理意大利方面的政治、军事事务。罗马上议院所派的使臣,就将这种陈萧书带到君士坦丁堡去了。
“在这些日子里,尼波斯也派了使臣来向西藉道贺[因为当时西诺已经将 他的劲敌巴西里古斯推翻了],同时请求他来援助尼波斯,对他提供金钱、军 队及其它必要物资,以恢复他的地位,因为尼波斯所受的困难和西诺一样。尼波斯就派使臣前往,陈述此意。
“但是西诺回答罗马上议院使臣的话是:他们从东部接去两个皇帝,一 个被逐,一个被杀。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应该知道有什么办法。只要那个皇 帝还是存在①,那么,除了欢迎他回来,没有别的办法。
“他对于奥多瓦卡所派来的代表说:奥多瓦卡要想取得执政的称号,最
好是向皇帝尼波斯去要求;不过假使尼波斯不愿意给这个头衔,那么,他自 己再来给他。他对他们将奥多瓦卡夸奖了一番,他说奥多瓦卡显示了维持罗 马秩序的倾向,所以他希望奥多瓦卡能够欢迎封他为执政的那个皇帝。他并 且写了一封信给奥多瓦卡,说明这番意思,而且尊称他为执政。” 西诺一句也没有提到罗穆路斯·奥古斯都鲁斯,因为他没有正式被承认
为皇帝,只是他父亲的推荐的候补人而已。我们已经将公元 476 年那件事实 的全部材料加以说明了。现在再看吉本著作中的第三十六章是如何将马勒古 斯的记载加以复述的。
“奥多瓦卡决定废除这个无用而且糜费的职位[皇帝]。但是传统的压力
很重,要实现这种主张需要见识和魄力。他迫使不幸的奥古斯都鲁斯向上议 院辞职,这是上议院最后一次表示服从君主的行动,它的自由精神和宪法形 式了。上议院这一致议决致书于拜占庭皇帝西诺。西诺是利俄的女婿及继承 者,在不久以前,方平定了叛乱而复辟。他们向他陈述意大利方面已无另立 皇帝之必要,皇帝一人已足以统治保护东西两帝国而有余。因此以上议院及 人民的名义,议决将统一帝国的首都由罗马移至君士坦丁堡;而且上议院宣 言此后放弃选举皇帝之权利。他们认为,奥多瓦卡在政治、军事上的经验已 足以巩固罗马共和国(他并不感到羞耻地重复这个名称),请求皇帝任命奥 多瓦卡为执政,命他负责管理意大利方面的事务。
“上议院所派遣的代表到达君士坦丁堡时,并未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小心的西诺既知[尼波斯]大势已去;遂不再坚持使他复辟。唯一皇帝之名称 以及在罗马各城铸像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乃与奥多瓦卡互通音讯,而且感谢 他接收了皇帝的徽章、宝座及宫内的装饰品等物,这正是奥多瓦卡愿从国民
① 指尼波斯。——译者的心目中转移出去的东西。” 从上面这段文字看,吉本所述虽然自称取材于马勒古斯,但相同的地方
很少。而且在马勒古斯原文里面,没有提起共和国一辞,即使果然提到,吉 本也应该知道希腊文所谓的共和国,并不是我们所谓的共和国,因为当时共 和国一辞不过就是国家的意思罢了。
最可怪的是,吉本称西诺“接收皇帝之徽章及皇帝宝座和宫内的装饰 品”。“奥多瓦卡愿从国民的心目中转移出去。”无论向人读了,都以为奥 多瓦卡将罗马皇帝的徽章等物移至君土坦丁堡这件事是真的了。谁知道这话 实在没有一点根据。在意大利编年史里面说:从公元 493 年狄奥多利克杀了 奥多瓦卡以后,他就同皇帝安那斯塔西乌斯讲和,皇帝就将从前“奥多瓦卡 所送到君士坦丁堡的那些王宫装饰品,一概交还了。”至于这些装饰品究竟 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断不能说这种装饰品就是皇帝的徽章,而且吉本、霍德金所说的东西被送往东罗马这件事,我们从马勒古斯的记载 中找不到根据。
现在我们将上面所说的五世纪的大事总结一下。从当时流传下来的稀少 的史料研究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普通人对于罗马帝国西部分裂的种种观念 显然没有根据。
(1)狄奥多西大帝决不是罗马唯一的皇帝。
(2)他并没有将帝国分给他两个儿子阿卡尔底乌斯和荷诺里乌斯。
(3)欧洲史上从没有“西罗马帝国”这个东西,至少在查理曼以前。
(4)罗马人和蛮族并没有什么种族感情上的界限,而且即是在上流社会 里面,也常有互通婚姻的事情。
(5)阿拉利克并不是一个蛮族的领袖,带了大队的蛮族来横扫世界的首 都,他实在是个很谨慎的政客,惯常从事于长期的谈判。
(6)公元 410 年时,罗马城虽然暂时被阿拉利克所占领,但是并没有受 多大的损失。
(7)公元 476 年时,并没有西罗马灭亡那个事件,因为根本上就没有可
亡的西罗马帝国,而且那一年也没有大事发生。
(8)罗穆路斯·奥古斯都鲁 斯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罗马皇帝。
(9)奥多瓦卡并没有将皇帝的徽章送到君士 坦丁堡。
第二篇:深度剖析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点与误区
深度剖析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点与误区
企业制定出符合自身财务状况的财务管理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经济市场中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财务管理战略的问题,而降低了其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速度。
我们的财务管理战略设计的标准很明确:一是绝对服从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比如最新的财务管理战略就是围绕集团十二五期间的再次创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设定的;二是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战略下,我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井然有序。财务管理战略和预算管理双管齐下,有力地保证了集团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进。
企业财务状况的正常运转,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条件。从而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来制定符合企业的财务战略。
财务管理战略
一、配合企业发展周期
在第一层中,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生命周期,无论和未来情况差距多大,我们都可以先假想企业的退出及所有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退出战略是企业生命周期之止。一个好的财务战略能将当前的运作、将来退出的方式和两者之间的转折点联系起来。
财务管理战略
二、适应产品生命周期
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通常有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各个阶段。制订财务战略时,必须正确把握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特色。在初创期,其财务特征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缺乏竞争力,重点应放在如何筹措资金上。在成长和稳定期,企业资金较为充裕、规模较大和核心竞争力较强,应考虑通过并购,实现其向外部发展的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在企业衰退期,往往销售额、利润率大幅下滑,流动性不足,应考虑通过重组、改制来实现企业的蜕变和重生,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
财务管理战略
三、适应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经济增长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是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了推动这种转变,企业财务战略应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融资、投资战略,加大资源筹集和配置的规模和效率,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强化集约经济,进行技术创新,以价值为导向进行资源优化。
张宇先生
管理会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MB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会员。
10年的职业讲师经验,前4年主要讲授营销以及质量和设备管理、最近6年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
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销售、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既能为企业财务人士授课,又能为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授课。
制定出符合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战略,可以帮助企业稳定的在经济市场中发展。
在目前的国有中小企业中,其自身的财务战略体系很容易存在如下的误区:财务战略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部门不明确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缺乏财务激励机制,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在制定或者实施财务战略管理上已卓有成效,但是却缺乏一套相应配套、完善的财务激励机制。财务战略不能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常常畏葸不前,就走马观花,随便应付了事,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效果。
国有中小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人员,从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需要了解财务战略中容易存在的误区有哪些,以针对财务战略误区进行有效的完善。
一、财务管理战略意识淡薄
当下,我国的许多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想理念之上,许多企业缺乏财务战略管理理念、财务战略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部门不明确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财务激励机制
财务激励机制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虽然在制定或者实施财务战略管理上已卓有成效,但是却缺乏一套相应配套、完善的财务激励机制。各个企业之间,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缺乏财务激励机制,因此,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性。
三、财务管理战略不能全面落实
完整的财务战略过程包括战略制定阶段、战略实施阶段以及战略控制阶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我国的一些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的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然而,到了战略实施阶段,在遇到困难时,常常畏葸不前,就走马观花,随便应付了事,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效果。
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战略要保障其完善性,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问题而遏制了自身的发展。
第三篇:慧财税【深度剖析】合同与印花税
【深度剖析】合同与印花税
签合同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细节,否则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多缴或少缴印花税的风险。在这里慧财税提示您一定要谨慎!
情形一:印花税购销合同基数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上载明的“购销金额”。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购销合同中的“购销金额”是否包含增值税,执行中各地政策不一。其实口径很明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4月25日视频会议有关政策口径解读明确,按照《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依据合同所载金额确定计税依据。合同中所载金额和增值税分开注明的,按不含增值税的合同金额确定计税依据,未分开注明的,以合同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
因此,企业要注意在签订合同中所载金额和增值税的注明问题,如果分开注明将按不含增值税的合同金额确定印花税计税依据;未分开注明的,以合同所载金额确定。
案例:房租租赁合同中,约定年租金不含税10万元,增值税税额1.1万元,则以10万元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1‰贴花,则:
应缴纳印花税=100000×0.1%=100(元)。
如果企业只约定年租金含税11.1万元,未单独记载增值税税额,则:
应缴纳印花税=111000×0.1%=111(元)。
建议企业签订合同时,分别列明商品不含税价和增值税税额,避免多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情形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
这种情况不需要缴纳印花税。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税务机关要求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也要缴纳印花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借款合同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并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因此,只有企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款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情形三:一次性签订5年房屋租赁合同,应如何缴纳印花税?
目前有些纳税人认为一次性签订5年的合同,印花税分5年缴纳,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有推迟缴纳印花税的风险。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财产租赁合同应当在合同签订时,按租赁金额1‰贴花。因此,一次性签订5年租赁合同的,应按5年租金一次性缴纳印花税。
情形四:印花税购销合同基数是含税还是不含税?
税务局关这种情况需要缴纳印花税。根据《国家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国税地字〔1988〕25号)相关规定,有些合同在签订时无法确定计税金额,在签订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税。
情形五:某些合同履行后,实际结算金额与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是否补贴印花?
这种情况不需要缴纳印花税。根据国税地字〔1988〕25号第九条规定,依照《印花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应在合同签订时按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因此,对已履行并贴花的合同,发现实际结算金额与合同所载金额不一致的,一般不再补贴印花。
另外,如果签订补充合同,补充签订的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根据国税地字〔1988〕25号文件规定,印花税按合同标的额计算的,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九条规定,已贴花的凭证,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当补贴印花税票。如果补充协议只是对原合同未明确的事宜重新进行了明确,不涉及对原合同金额增加的则不需要补贴印花。
情形六:不是企业签订的所有合同都需要贴花,没有列举的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不需要贴花。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征税。因此印花税的征收范围采用列举的方式,没有列举的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不需要贴花。
例如,电网与用户之间签订的供用电合同、会计和审计合同、工程监理合同以及日常业务中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保安服务合同、日常清洁绿化服务合同等,都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不需贴花。
印花税税率低,纳税人对印花税的关注度也较低,容易出现多缴纳或少缴纳的情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提醒企业如果未按规定贴花,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看了慧财税小编整理的内容,是不是瞬间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呢?赶快收藏起来吧!
第四篇: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
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2014-02-17 11:13:52)
转载▼
标签: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转《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作者:nastydog 《企业上市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
没有一个企业是天生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规范的过程。上市是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对照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证监会颁布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定的标准不断的完善,依赖于专业且富有经验的券商、律师、会计师的协助。我们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民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法律问题包括:
一、产权关系
股权、资产的产权关系清晰是对拟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之一。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代持股(委托持股)、信托持股、隐名股东、股权激励等多种可能影响股权稳定的情况。对此,由于会影响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在申报发行上市的材料之前必须予以清理和规范。
由于相关法规要求考察企业在连续三年的时间内是否发生过股权、资产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因此,在确定上市目标后(至少在三个完整的期间内),需要确保单一第一大股东(实质是实际控制人)、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的主要人员以及公司资产不能发生重大变动,否则,会导致上市时间延长和推迟。
二、税收优惠政策问题
税收问题直接反映的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的真实性问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基于合理避税的考虑,往往采用增加成本、减少税收的方式,导致历史过程中经常遇到过往的税收记录不能实际反映其真实盈利的问题。
对于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足额申报或缴纳应纳所得税或者是长期拖欠税款的情况,通常是通过补税的方式;对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区分是地区性政策还是国家政策,地区性政策是否与国家政策相违背或相冲突,并需取得有审批权的政府部门批准;民营企业原始积累阶段如果是以代征方式缴纳税款的,则如果企业有意上市需尽早改制规范,变代征为查账征收;最终,还需要取得税务局出具的企业未欠税款、不会导致罚款责任、行政处罚责任的证明。
监管部门特别关注拟上市企业前三年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是否存在矛盾的情况,如果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存在与国家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符或者越权审批的情况,发行人应当提供省级税务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并由律师出具相关的法律意见。
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或者违反国家税法的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存在被追缴(包括被征收滞纳金)的风险,拟上市企业需在招股文件中明确被追缴税款的风险提示,并要求由拟上市企业的原股东承诺如果出现需补税的情形需由原股东承担全部责任。
三、新投资者的引进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前,基于扩大资本规模或者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考虑,往往会引进新的投资者。目前审核中对申报前进行大规模私募的并无过多限制,但如果私募金额超过公司净资产一倍以上,且审核中发现公司存在较多的货币资金,则认为公司存在较大经营风险,无法判断是否能持续发展,有可能对这种公司会采取一定限制,如要求运行一段时间再上报。对此,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影响公司连续计算经营业绩(至少三年),如不发生主营业务、资产的重大变化,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不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更等;二是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市场拓展,对公司业务和生产经营能产生协同效应;三是筹集的资金规模适当,如果新投资者以资产折股出资,必须评估作价,其规模也应适当,要考虑其出资对公司营业记录可比性的影响;四是同期的新股东无论以现金还是实物出资,其折股比例应一致;五是新增股份的认购价或折股价一般是在净资产值的基础上溢价一定比例。
四、土地使用权问题
企业除需有合法土地使用权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征用手续外,土地使用权证的取得过程不能存在瑕疵、法律程序不能缺失。如土地使用权出让,首先应明确土地性质,是国有还是集体所有,如为集体所有,应先通过征用程序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然后再办理出让等有偿使用手续;其次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要参照当地政府最新出台的基准地价及最低下浮限度,根据地段、级别判断出让金额是否符合规定。
一般规定,土地使用者应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60日内全额支付出让金,否则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但面对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的出让金,让企业60日内付款可能会造成其现金流紧张,影响运作。各地政府一般要求企业在某一期间内支付(一般是一至两年,视出让金数额及企业情况而定)。因此,在改制初期,只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出资股东能在合同及政府批复规定的期间内履行支付义务即可。但在申报前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应全额支付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此外,受让土地时,一定要到土地登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确保土地使用权不存在第三方权利及土地用途有违当地政府规划的情况。
五、关联交易问题
关联企业多、关联交易多一般是家族色彩浓厚的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有很多专业机构提议由拟上市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管与上市主体共同设立公司,以规避证监会对关联交易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根据具体审核要求,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行,即使董事、监事、高管所占的比例低也不行,因为这种解决方式很容易导致业务、利润的转移。
以资产收购、股权转让、增资等办法,剥离或收购部分关联企业是杜绝关联交易常用的方法,但由于该等方法本身就属于关联交易,因此,在实施时应特别确保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在交易过程中,应聘请适格的会计师或资产评估师等独立中介机构介入,以求得公允的定价依据。
规范关联交易有以下原则:一是避免不必要的关联交易;二是对于必须的关联交易要保证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三是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完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运作规则,履行关联股东和关联董事在关联交易表决事项上的回避制度等。
六、同业竞争问题
拟发行上市企业,要求不能有同业竞争,此等要求不是对拟发行上市企业的时点要求,而是要求整个报告期内都不应存在严重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亦是如此。对此,在设计重组、改制方案时要特别注意。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之我见剖析
信息技术与能力培养研究
文摘: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
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能力培养
正文 信息技术与能力培养研究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 要,进行实践活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上完语文园地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 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1.数学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多数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不仅在数学本身理论的发展上,而且广泛地应用于其他自然科学之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利用足球甲A联赛向学生得出:全国足球甲A联赛共有22轮即(每个队均需参赛22场比赛)全部比赛结束后,已知冠军队共积分46分(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并知该队胜的场数比负的场数的3倍多2,问该队胜、平、负几场?又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创设问题情景:某同学平时常常骑车上学,今天学校有集体活动。一看表,按平时骑车速度就要迟到,只好求助爸爸开车送他,结果比老师的要求还提前了几分钟到了学校。这是为什么?于是,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然后请同学们依次思考:①上学路程变短了吗?②比老师的要求还提前了几分钟,这是为什么?③时间用少了,是什么原因?在这个行程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今天开车与以往骑车相比,找出其中的变量与不变量,并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得出,路程不变,时间随着速度增大而减小;反之,路程不变,时间随着速度减小而增大。如果用k表示路程,用x表示速度,用y表示时间,则y=k/x,很容易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反比例函数的身影,结果学生的兴致很高,将日常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一一列举。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提高教学艺术,创设活泼氛围
教师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与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定理、公式的探求或验证,都可以通过对一些工具、材料的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来进行教学。如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先请学生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①给你三条线段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画一个三角形。②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图形相比较,它们全等吗?③猜想结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用实验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把学生推到思维的前沿,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交流,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来设计问题,即学生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在讲三角形“角边角定理”时,首先提出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了,碎成两片,现在要上街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玻璃,要不要将两块玻璃都带去?”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我在学生议论片刻后提出:只要带其中一块,应是哪一块?为什么?学生因兴趣而学,因思维而提出新问题,自觉的去思考、去探索,从而促使他们慢慢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4.利用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朱熹说过:“教人未有意趣,必不乐学。” 例如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Thales(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西达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Thales问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吗?”司祭长告诉他:“没有,我的孩子,古代草片文书没有告诉这个,而我们今天的知识使我们甚至不可能大概地判定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Thales说:“可是,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Thales随即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仅用身高、身影长、塔影长就测得塔高是131m。故事讲完了,学生们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我问:“谁能说出Thales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我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释疑,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科学家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特别是科学家自学经历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树立了榜样。参考文献:
[1]吴洁.盛琳阳.网络环境下自主协作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2]蒋侃.韦兆文.邓可.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情报参考.20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