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观影感
观《辛亥革命》有感
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对于辛亥革命,以往我的理解是模糊的。革命到底为了什么?我始终不能完全领悟,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今时今日,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许是因为对一百年前那场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崇敬,又或许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我没有理由不被吸引,也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
地理科学2班
张雨涵
第二篇:井冈山--观影感
《井冈山》观影感
毕业7年以来已经很少动笔来写一些文章,原因很简单,一是懒,再一个就是没有什么感触,昨日公司组织了一场观影,结合实际有些话就像说出来。我认为《井冈山》讲了几个点。
一是信念,信念是什么,宗教党派需要的是信仰,一个团队需要的就是信念,我认为信念就是使五湖四海的人放弃其它平台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强有力地团队,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不断淘汰投机分子,就像大浪淘沙,能够称之为一个团队的不是简单地把人组织在一起,而是把所有人的信念及对自己所做的事业持有必胜之心的人团结在一面旗帜之下。结合当下结合个人,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平台,在这个集体平台之上我认为个人需要实现两个目标,1是自我提升,2是推动平台上升。坚信丰胤祥平台的优秀,纵观燃气行业,近几年的行业内部竞争及气价的抬升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燃气在居民生活消费中比例在上升,更多的人在使用清洁能源,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激烈竞争和高气价推动着企业的合并重组,谁能抓住机遇谁就将拥有行业话语权,谁在挑战中固步自封谁就将被淘汰。
二是正确的战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毛泽东在面临反对者的诘问时说过一句话,我们不是不能进攻城市,也不是不敢进攻,而是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在逆境中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工农红军面临的内部外部困难环境,外部敌人的封锁与进攻不断蚕食红军的生存环境,内部不坚定者投机分子不断腐化迟滞红军的成长。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首先将支部建设到连一级,把指挥权和思想信念贯彻到底层士兵,礼送反对者离开,解决内部团结问题;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外部敌人封锁,不断积累优势。结合公司整体现状面临的2个主要问题,1是内部员工针对公司现状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2是未联通大管道,进气价逐年增高,造成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个人认为应提高公司制度的实际贯彻率,制定清晰地目标责任,将任务和责任传导到每一个员工;切实推进大管道建设工作,将管道周边纳进供气范围。
井冈山的观影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对工作有了新的审视,理清目前工作中的目标,担起公司腾飞的责任,同时希望公司的各位同事,能够从《井冈山》中分享不同的精神。
第三篇: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
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为特别纪念这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有导演特拍摄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其实我本来是对这种红色影片不怎么感兴趣的,迫于上课要求看下去,却发现我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深深感动了。不得不说,片中人物塑造得很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灵魂。虽说故事情节自然是不如一般娱乐电影那般曲折丰富的,但这部电影给人的教育意义,其中那些伟人领袖,英雄烈士给人的思想感化是一般电影绝对无法企及的。
辛亥革命是众所周知的大事件了,但人们总有一个毛病,一般人都只记得我们成功的时候,却往往忽略成功前那一次次坎坷和失败。辛亥革命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辛亥革命是胜利了,是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在这之前的一次次失败可都是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也是看了这部电影才深刻了解了这一艰辛的过程。在中学课本上就学过孙中山写的《黄花岗烈士序》,语言悲怆,激昂人心,可活生生演出来那就更是感染人心,激荡心魄了。这让我感到了电影的力量,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人类绝佳的精神食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电影中这一情节便是孙中山写《黄花岗烈士序》的原因了。广州起义就这样失败,那一具具烈士遗体任由雨水打淋,鲜血成河,面对如此惨状,革命党人也从未放弃希望。黄兴自我宽慰地说:“不就是失败了吗,又不是没失败过。”他不是不在乎,他心痛于那些年轻的生命,恨不得自己代他们去死,可事已至此,他无法选择消沉,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摔倒了再站起来的勇气。他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天下的百姓和死去的战士们而活。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为革命牺牲,就算革命胜利,他们不是也看不到吗?信仰!那是一种极为坚定的信仰,坚定到让人们愿意为它付出一切。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是很难理解这样一种信仰了,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常识的时代,而这又何尝不是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呢?这应该是我们该向革命党人学习的,也是电影的部分意义所在。
孙文说:革命是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多么精辟的解释,正因如此,才有一代代人为此奋斗。选择革命其实就是选择了无私,选择了献身,选择了付出,选择为了活着的其他人。
电影中有句诙谐的话。袁世凯问:孙文是怎样的人?答曰:高谈阔论的孙大炮。这其实是对孙中山很真实的写照,同时我认为也是一种极高的赞赏。他的高谈阔论不是普通的演说,那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是要拿出不怕死的决心与勇气的;他的高谈阔论是挽救中国的良药,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言辞!
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林觉民这一人物,他不顾家中新婚妻子还有孕在身,毅然投身革命,还在临走前写下《与妻书》表达必死的决心。要知道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还未出生前便决定为革命献身,永远无法见孩子一面,哪怕只是一面啊,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并且当大清官员对他说教洗脑时,他却拖着流血的脚硬生生撑着椅子站起来,反过来对大清官员慷慨陈词。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真英雄,真汉子!他最后那句“大清索我命,我诛大清心”,实实在在铿锵有力,也预示着大清必将颠覆,大清会有这样的英雄吗?
我感叹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得到了何等的幸运!我们现在的生活正是那一群有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的年轻人用生命换来的。
看过此影片我对革命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雄已逝,新的时代还等着我们去开创!
第四篇:观辛亥革命感
观《1911再读辛亥》有感
从我们初入学堂,历史这门课程总是陪伴我们成长,中华民族的辉煌史,苦难史,辛酸史,成长史,都给我们植入了爱国主义浓浓情节,牵动我们的每一根弦,我想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终身必修课。公元2009年,举国上下喜迎建国60周年,而公元2011年又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作为新一代大学学子,我翻开了那一页辛酸艰难史,以一种更理性辩证崇敬的心态观去重品那一段风云变幻。《1911再读辛亥》共六集,讲述了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1911再读辛亥》剖析百年民族心灵史,勾勒民族百年生活变迁,探询自由民主发展历程,解析信念理想之渊源。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腐败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充满着胜利和失败,前进和暂时的后退。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变化莫测,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文化形式开始有所变动。首先,满汉种族问题,在清初的文字狱和剃发易服制度的压制影响之下,到了清中叶的思想中,已经几乎不成问题。绝大多数的汉人对于统治者为满人一事已不甚在意。但随著清朝统治的日渐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汉满问题开始再度抬头。其次,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而清末时期,以八旗、汉人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而立宪与新政也就成了催命符。
再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民主革命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辛亥革命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它又不同于此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它是在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新的社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因此,资产阶级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导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下层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提出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去替代旧的生产方式,而且还要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度去代替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所以它具有更新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和6个阶段。
两大时期为:
1912年前兴中会和同盟会发动和领导革命时期;
1912年后组建中央政府和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时期。
6个阶段为: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从1911年11月下旬,光复的各省都督代表在汉口举行会议筹组临时政府至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之前,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胜利阶段;
从1912年4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解散至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是辛亥革命运动由胜利到失败的阶段。
这20 年是一段曲折艰难的革命史,起起伏伏,可以说是一次解救中华同胞于水深火热的成功革命前奏,但不得不说最终还是以失败而被迫告终。历史都具有两面性,在此,我们已是享有革命前辈们创下的成功果实,处于和平年代的幸运儿,对于它的成功性与失败性应以辩证的态度去参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旗帜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第一项“驱除鞑虏”,是实现了的,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在对中华民族各个领域的影响上也是有积极性的,自古,皇权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统治者就是至高,而如今,一切最高统治者皆被推翻,人民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敢于站起来,把矛头指向一切压迫势力。对于人民的生活文化也有深远影响,如规定“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都使广大群众走出封建牢笼,向往自由民主的生活。
但辛亥革命最终却没能实现目标,没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当时南方革命党人力量不足,不能一举将袁世凯歼灭,而且又牵涉许多封建官僚,妥协意识强。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没有全面反对封建主义。
站在历史的高度,不论成与败,我想那一位位涌现于革命斗争中的领导战士们都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不朽传奇。我们都要以辩证的态度去解读分析,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放到当前,和未来。百年探索,百年风云,百年辛酸,百年成长,都让我们以更深沉的长远的目光着眼今后。
而如今的中华民族也在逐步实现伟大复兴,历史性的重任将由我们扛起,一起振兴中华。
第五篇:《中国合伙人》观影感
看完一部电影总得学到些什么 半年前初看《中国合伙人》到算不上太喜欢这部电影,其实现在也依旧不算太喜欢。比起《Slumdog Millionaire》这样经典的好电影,每看一次都能在关于民族文化与人的内心形态上获得体悟,《中国合伙人》着实略显单薄。
《中国合伙人》,阐述了几个年轻人寻梦、追梦,甚至顺着习主席“共襄中国梦”的大势向中国青年做起了励志宣传。但略讽刺的是主角从头便在做着美国梦,而在拼命拿到美国绿卡之后才发现异乡的美梦没那么容易做。看问题总有两面性,从孟晓峻从美回归着手英语培训事业来看,有人读到的了虚伪,也有人读到创业需要转弯需要偶尔会被解读为“厚脸皮”的坚韧。
总得来说,这三位北大青年终究是成功了,即使这种生意人的成功并非我所热衷。导演心目中的成功模式更像讲一个了屌丝们凤凰涅槃的故事,向我们传达创业过程需要接受多少的现实、学会多少圆滑,而知识青年们又在这个过程里要经历长久的自我挣扎和相互考验,最终获得新生活。
虽然我们将走向的人生道路和方式都将有别于之,但《中国合伙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七天突破两亿的票房也不可能只是空穴来风。青春的热血与张狂,踏入社会的现实与悲情,敢从底层做起不怕脏苦累,从一而终的勇敢和万分的坚持,对友情的不轻言弃,努力理解磨合和扶持,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以上为对电影内容的看法,或有些累赘。
上学期我也参与了南医中国梦的微电影大赛,参与编剧并执导了《梦启南医》这部微电影,做得还是有些笨拙,但对自己来说已经很感动很欣慰,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从更多角度去欣赏一部影片,学会关注剧情以外的东西,学会从别人的作品里感受精华。或许《中国合伙人》的镜头不能算精致,至少没给我足够强烈的视觉享受。也许是导游与摄像选择了一种内敛沉静的方式来诉说剧情,圈内人会去读懂这种艺术手法。然后这部剧针对的观影人群又是需要成长的普罗大众,而大众渴望在影院获取强烈的感官享受,这是不是又有些许矛盾?同作为多条时间轴并进的电影,不得不说《Slumdog Millionaire》的镜头的角度、切换、调度和后期渲染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合伙人》着实算一部优秀的怀旧式励志片,它在企图唤醒着人们对成功之路的思考,但唯一的缺憾恐怕是陈可辛导演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对这个时代该追求的方式的反思不够。一味高扬的,是从失败到成功从贫穷到富有的励志旗帜,向经典致敬的旗帜,演说着中国上一代商人的成功之路。电影真正给我们的启发是不是太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