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绽放》读书笔记:一本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自传类书籍
清明假期没去任何地方,窝在北京。第一天下午就兴冲冲地跑到了单向街,带着前阵子买的《绽放》,茉莉写的。不知是为了慢饮一杯咖啡而看书,还是为了看书而点杯咖啡,总之独处的时候,我喜欢去咖啡馆。这让我安定,尤其是窗户敞亮灯光温暖的屋子。我可以在那里待一下午,不上厕所,待一下午。一个人去咖啡馆的坏处吧算是。其实落笔的今天已经是节后工作日的深夜了。忙的度日如年。但我还是得抽空写写那憋了一下午的收获,不然怕会忘记。太久不曾一口气看完一本书,阳光从亮堂变得金黄,凝成生命的片段,文字发烫。三儿和茉莉的相遇,以及他从北京写往成都的信,让我惊讶。其实我们差不多算是同时代的人,可他们作为十年前的年轻人,身上洋溢的活力和自信,我身上没有,周边的人身上也没看到过。三儿是在兰州遇到茉莉的。刚从俄罗斯游学归来,同回的朋友恰好也是她的同学,就聚在一起,歌唱、聚会、下乡采风,末了三儿竟然就留在了兰州,为了一头短发干净利落的姑娘,反正也无处归去,是吧。后来他就又跟着她去成都,陪茉莉工作。执着、肆意青春,让这个男人闪闪发光,不瞻前顾后,勇敢地追求、守护那一眼情缘。说到底,情场事业场是一回事,两者相通。后来三儿就到了北京,和茉莉两地分居。他住北影后面的小区,八平米的小屋,开始写信撺掇茉莉过来。其实茉莉书里说,三儿来北京前,他们一起去大理丽江旅行,她是作分手旅行来着。伤几次,也就聚散如常,不是寡情,而是无奈。可三儿的信热情洋溢,他说特丽莎来到托马斯身边不曾犹豫,他说耶利内克可不敢指望男人,他说于连是奋进的姿态,他说静静的顿河,他说少不入川,他说北京很好很适合年轻人,他说我不会让你睡马路牙子,他说我一米二的大床容得下你我,他说我只是SOHO一族,其实想找工作很简单,他说哪有那么多成功的过来人,我们这个民族都老树发新芽,何况我们,他说唯有赶上时代的精神和步伐,才有超脱和批判的资格。我从没写过这么长的信,我也曾经怀疑过哪里有什么时代精神,可我分明在信里和茉莉的书里看到了。我知道他们绽放的美丽,但更感动于梦想的孕育,很多人迷蒙的时候,他们却看得分明。因为看得分明,才那么自信。理想国的刘瑞琳女士也是这样的人吧。她从在山东画报的时候,就心心念要到北京,后来广西师大出版社给她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做的风生水起,着实贡献了很多好书。她也是看到了世俗看不见的东西。现如今的媒体天天吵着逃离北上广,霾锁京城,可当年,三儿他们可是蹦着跳着要来北京啊。虽然后来又回苏州,但毕竟是在北京站稳脚跟后的选择,不曾失败,进退自有分寸。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除了房价陡增,北京还是以前那个北京么?我想问三儿,如果还是当初那个年纪,是否依然选择从北京出发。或许他还是会说当然吧。我还想问,到底是在哪里看到北京跳着时代的脉搏,我真想早点和这座城市有些共鸣。茉莉的书跨越她的年纪。小时候在兰州黄河边玩耍那一段真是让我感到美好、温馨,男孩女孩,夕阳西斜,相约相约。我想黄河总有几段是很清澈的,茉莉的黄河就像是安静的溪流,淌着岁月的流声。我对兰州有了些旅行的渴望,对黄河少了点点的恐惧和陌生。圣托里尼和爱琴海也让我心生向往,一杯红酒,一头秀发,蓝色大海,金色夕阳,海风似乎扑面而来。生活有太多美好等着实现,真是值得期待。那天晚上我还抽空去了电影学院,那么个小小的地方,是小飞的母校,也是三儿茉莉住过的地方,还真是人杰地灵呢。我觉得那边住宿条件还真挺一般,可就是挡不住年轻人的朝气啊。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第二篇: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到《稻盛和夫自传》这本书的时候,对稻盛和夫这个人一点都不了解,可是看过之后却觉得这真是个厉害的人物啊。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59年创造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现为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五百强,与松下幸之助,稻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一直用心活,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让我受益良多。
稻盛和夫先生和我们的很多父辈一样,有着很多兄弟姐妹,家境一般,从小在兄弟姐妹中并不突出,也和很多人一样,小时候很调皮,像个孩子王。可是长大之后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与他童年的环境和家庭的情况有很大关系。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虽然大男子主义盛行但是妻子掌实权的家庭,他的母亲性格开朗,勤劳踏实,可是他的父亲却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仔细,即使通宵达旦也要按时完成工作,虽然技术高超,但没有贪念的人。父亲母亲的品格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得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和守业的时候都始终坚持奋斗,永不放弃。对我们现在的小孩来说,“富二代”,“官二代”层出不穷,一个个独生子女恃宠而骄,从没经历过磨难,而稻盛和夫先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患结核病,亲眼见到自己的几位亲人死于肺结核;而后没考上好的学校;连大学也是在亲人面前几度恳求得来的;二十几岁还差点成为小混混,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却始终保持乐观独立的品格,如此充满曲折的人生没有使他形成怪癖扭曲的性格,反而别人一次次的帮助被他认为是“上帝之手”在支撑着他。不管是从家庭中汲取的品格还是在社会中磨练的意志都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了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不仅是稻盛和夫先生成功的家庭原因,还有很多让我很感动的地方。
第一点,专业的知识和永无休止的钻研精神。在大学里稻盛先生就很努力,毕业时撰写了《入来粘土的基础性研究》,获得了鹿儿岛大学内野正夫教授的关注,并获得了他很大的帮助,后来内野正夫教授还成为了稻盛先生终生的恩师。毕业后的他,进入了问题重重的松风工业,被安排从事高频绝缘性强的弱点用陶瓷的开发。虽然公司日薄西山,但是稻盛先生始终坚持研究,神来之笔的研究出了通过工艺成功合成的镁橄榄石,作为原料被广泛用于显像管部件U字形绝缘体,还独立设计出了用于特殊陶瓷烧结的新型隧道电炉。就算是创立了“京瓷”,稻盛先生也没有放弃对科技研究的狂热。在“京瓷”多元化的道路上,开发出了“再结晶宝石”,1975年再结晶绿宝石的研发大功告成,还被称为“日本的首次壮举”。对于我们来说,或与理科的学生这种研究精神比较强烈,文科学生可能不明显,但是我觉得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平均水平下降,学的知识都是固化的。缺少思考,与缺少研究本质是一样的,都没有将老师的书本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存在的缺陷,我在看完这本书后,从稻盛和夫先生的经历中看出并且也将学习这个品质。
第二点,善于团结他人,协同努力,善于鼓励的乐观的精神。进入问题严重的松风工业以后,虽然有点气馁,但是他经常慷慨激昂的谈话到深夜,稻盛先生总说“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竭尽全力,做到每天都不留下任何遗憾”。创办了京瓷之后,他们每天疲于生产客户订购的产品,根本没有公司发展的宏图或战略,即便如此,稻盛先生还是不断喊出“总有一天成为世界第一”,一开始大家都不以为意,但几遍几十遍之后所有人都被感染,第一年的“京瓷”,就实现了销售额2600万日元,净利润300万日元的好成绩。在研发再结晶宝石的时候,虽然面临瓶颈,但稻盛先生还是鼓励他们“或许现在还无法做出大的结晶,但是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你们要用将来进行时来看待自己的能力,要自信自己的能力是在不断进步的”。稻盛先生认为自创业以来,一直在开拓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即使昙花一现也永不言弃,有在逆境中奋起的信心,这些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三点,有大局意识,不贪图小利。在松风工业的时候,当时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逐月增加,每天都催着交货,在这样的当口上,春斗以及裁员问题日益恶化,工会准备组织大规模的罢工面对这一情况,稻盛先生决心不惜破坏罢工也要维持生产,稻盛先生召集特磁课的人,号召大家道“我也很想加薪,但是如果参加罢工,不仅会给松下造成影响,而且松下立刻会找其他厂家,如果我们被客户抛弃,公司就会濒临破产,这样的话,别说加薪,就连生活的口粮都可能失去”,稻盛先生甚至直接住在工厂里日夜赶工,还被工会称为“公司的走狗”“装腔作势”,但是稻盛先生始终坚持己见,日夜赶工,而同时工会似乎也被稻盛先生这种誓要让这项事业走上正轨的激情所感染,不得不默许稻盛先生的行为,虽然我不能批判工会和那些员工,但是在集体危机的时刻,不能只顾个人利益,虽然不同地方信奉的不同,但是我们信奉的集体主义却和稻盛先生的做法一致,没有集体,个人的利益无法保障,没有个人的支持,集体也无法存在。稻盛先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能够在压力之下挺身而出,他这种顾全大局,不贪图小利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也是职业道德和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第四点,感恩的心,稻盛先生这一生受到过很多的帮助,除了几次帮他去参加一中考试,为了他的升学不停努力的老师以外,对他有极大恩情的人也很多,有给予毕业的他帮助,在他迷茫的选择前指明道路而最终成为终生导师的内野正夫老师;也有对稻盛先生一直支持一直信任的青山正次先生;还有一直欣赏稻盛先生而出资三分之一的宫木电机的宫木男也社长;更有在稻盛先生创业之初虽然嘴上反对却也资金支持甚至用自己的宅地作为抵押为稻盛先生向银行借款的西枝一江先生,这些在创业之初给予稻盛先生帮忙的人并没有被稻盛先生所忘怀,对尊师始终保持尊敬爱戴,对朋友始终铭记友谊,要知道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孤军奋战,我们不是鲁滨孙,我们必须有人际关系作为一切事业的核心,善待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如果不顾礼义人情,那么不要说经营成功了,连做人都很失败,根本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同。所以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学不仅仅是经营,更是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
第五点,对员工的关爱和“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的经营理念。这一经营理念是我最敬佩的一点,这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人文关怀。随着京都陶瓷的经营,稻盛先生有不断总结完善,在经营理念里加上了“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这一经营理念的确立,成为了京瓷公司经营的坚实基础,也对稻盛先生的人生观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经营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员工,获得通产省第一届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奖之后,获得了100万日元,很多企业都用于研发,而稻盛先生却将奖金回报给了员工,举办了好几次联谊会,这种做法对于员工忠诚度的提高很有益。
2.对技术人员,1984年,财团法人稻盛财团成立,决定设立“京都奖”,稻盛先生觉得让那些默默无闻地殷勤耕耘的研究人员由衷感到欣喜的奖项实在太少,优秀的研究人员倾其一生默默无闻地埋头钻研,希望通过对这些人的表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3.对经营者,1980年稻盛先生参加一个会议后的聚会时,青年经营者希望了解稻盛先生经营的诀窍。而稻盛先生答应了和年轻经营者多加交流,之后不久便成立了学习会,名为“盛友塾”,给予了年轻经营者很多经营问题的回答,但是稻盛先生觉得经营诀窍不是全部,将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哲学传授出去,又成立了“盛和塾”。1991年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稻盛先生做的这一切,都对经营者们产生了很大的助益。
4.对人民的关怀,1982年日本第二次临时行政调查会上,对电气通信事业的垄断体制出现了松动,是日本百年难遇的进军电气通信行业的机会。尽管难得一遇,还是没有企业愿意进入,电电公社作为通信领域的龙头老大,资本雄厚,垄断力强,但是在这样一个契机下,而且稻盛先生有感于日本通信费在国际上也是极高的这一事实,为了确认自己的动机,每天临睡前都会扪心自问“是否动机至善,了无私心”,“自己的这一举动是否哗众取宠”,“是否想要流芳百世的私心杂念”“为国民利益的动机是否纯净”,当他确认自己为社会,为世人愿意鞠躬尽瘁的这一纯真志向没有丝毫动摇时,终于决定涉足这一事业。不管是铺设通信线路还是基站的建设都费劲千辛万苦,终于是日本民众的电话费降低了,这也使得第二电电获得快速发展。
虽然以前没了解过稻盛和夫先生,但是买了这本书之后立刻就看了起来,不仅是看到了稻盛先生童年的经历,更是看到了稻盛先生的崛起,以及在奋斗过程中不断磨砺的品格和意志,最终形成如今的稻盛哲学,了解过之后才发现稻盛先生的不凡之处,而在中间我所感悟出的稻盛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也许用于经营,也许只是人生,不管哪方面,都是宝贵财富。
第三篇:关于人生、择业、爱情和信仰
关于人生、择业、爱情和信仰
关于人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一出生就被赋予了各种义务与权利,对于如何回报和索取,看个人价值观和自私程度,可以本着最大限度地为了亲人、身边的人作为出发点生活,也可以简单地为自己。当夜深人静时可以问问自己,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样做会有所亏欠吗?
关于识人:人有简单和复杂,透过一件事,他最终付出了什么?他最终得到了什么?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他流露出何种价值观和潜意识?他的不同究竟是什么?识人者智,自知者明。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别人和自己,剔除主观情绪,这样或许更接近真实。世上本无怪人,对于奇怪的人,可以更深一层的观察。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对于相关的两件事,有时候可能不能同时采取最优决策,但可以采取综合起来最优化决策。
关于爱情:爱情这东西有吗?毋庸置疑,有的。爱情是种美好的东西吗?当然也是。作为人世间比较美好的一种情感,以一种好的动机,姑且称之为纯洁,挺好。
说下文章出轨,为什么会出轨?肯定会有好多原因。我认为第一,恋爱不等于婚姻,婚姻政治上貌似有个说法,由性爱,情感,责任三部分组成,取其重者,我认为是责任。如果说是情感决定了两个人能否在一起,而责任则决定了两个人能在一起多久。情感只是其中一部分,爱情也只是其中更小的一部分,时间久了,发挥的作用自然很小。
第一,有种说法婚姻十年左右有个危机。这个时期,彼此或许彼此少了些新鲜感,或许他在帅气,不在浪漫。她又不在美丽,不再温柔。或许也就是某些人所说的没了激情。还有就是,这个时期,或许双方都有了事业,家庭稳定了下来,不再疲于生活的奔波,自然也是概率高发期。
人是一种有感情善变的动物,仅靠感情自然不会长久。如果感情在婚姻的比例所占比例越大,越危险,因为一旦善变的感情发生变化,婚姻也就要破裂了尤其一些并不是太理性的人。
对此,所以婚姻,第一:不能仅仅感情,电影中主人公多是王子与公主,他们少了柴米油盐,少了公婆妯娌,少了工作事业或者理想,婚姻不是二人世界。第二:至信至义至孝之人或者有点怀旧才最可靠,而不是对你海誓山盟的人。一个可以愿意为了微不足道的承诺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践行的人,怎么失信当年的甜言蜜语。一个一饭之恩千金报之,一个收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人,怎忍背叛相互帮助走了那样久的人。一个至孝之人怎忍双方父母亲人为你家庭担心,怎能毁了孩子的童年。一个怀旧的人,怎能抛弃了,一个风风雨雨那样久,相濡以沫,早已分不清你我的人。
第三:从自己的情况来说,总会遇到感觉很好的,可是问下自己,这会是自己最喜欢的吗?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真的是这样的吗???或者喜欢班上的一
个人,但是发现有对象或者不可能女神看不上我脸皮又薄怎么办?或许一种错误的观点在作祟,姑且不上追不上,就是追到怎忍心被自己糟蹋了。所以,好好干,只有自己变得比现在好了,才配拥有。
以前也曾有过一种想法,只是希望能对一个人好点,仅此而已。我所得到的是如何和异性相处,也或许是能有点回忆。而现在只是觉得还是自己不行,与我以后想拥有所配又有的相差甚远。所以我想改变,有时甚至癫狂自虐式的改变。在学生期间,恋爱如果只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或许还不错,一旦超越并不认为很好。男女本身定位就不一样,男性以后的职责就是撑起一片天,而女性天生的阴柔本身就不该承受太多风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女汉子,一方面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他们对男性的安全感缺失啊,所以如果只是因为空虚冷陪一个可能形同陌路的人牺牲太多,这不太好,想的更多的应该是现在和未来的家庭。
而女性,更应该有节制,更要洁身自爱,恋爱不是坏事,但不可无底线,或许无形中有人关注你也因此失去一个所谓好的人,淡然如果这样的话,也不配。不是说恋爱不好,正常人都是有七情六欲,只是不能太放纵。对于这点有很多地方可能很难接受。
至于容貌,除非两个极端,一般都差不多。随着各自的变老,最初看的挺重的容貌也会越来不那样重要。所以,可以略低,差不多就可以。至于真的有非谁不可的人吗?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人是会变的东西,时间,环境,经历,甚或观念心态发生了变化,那种感觉都会发生改变。最初所谓的挚爱的人走在一起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并不提倡无爱之婚,但可以相互培养,变得更好,相濡以沫才是真情。
中国文化中似乎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大多数人都喜欢一起干嘛干嘛的,其实在共事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情感的培养与交流。同学,同事,同乡等等有时会倍感亲切,同样异性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那些同床共枕多年,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感情早已不是当年,而已更加复杂,但也确实一种非常真实的情感。
所以有个观点,如果不是足够有能力或者幸运,不必奢求女神,差不多就行,但必须尽力履行的责任和承诺,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在心存任何杂念,可以放在心里。对于相处,作为一个男的,对于一个可以牺牲很多或者以后能嫁给的人,无条件的疼爱也是职责所在,可以为之所任何事,但不能无原则,无骨气,任意践踏自尊。
有本书上男人一恋爱就娘炮,这个嘛,或许只是偶尔有时候也有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丢了男性最基本的血性与阳刚之气,那样,与太监又有什么区别?在日本有一种传统武士道精神,这也是这个民族好勇斗狠的一个原因。然而也有好的一面啊。就是自强不息,有血性,有信仰,可以用生命捍卫荣誉和尊严,这本就应该每个男人都拥有,只是不能像他们这样极端。
关于信仰和文化:在这个信仰有点缺失的年代,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信仰是什么?我感觉可以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甚或一句话。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上帝真的存在吗?很明显,不存在。西方社会近代文明科技远比我们好,可是他们依然相信。
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行为的约束,一种规范,确实不存在,但它在引导人们朝一个相对好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我们都是无神论,我们排斥过去所有的信仰,可是我们相信什么呢?金钱?权利?名利?在一次来徐州的路上,听到两个在福建某寺的俗家弟子,谈论佛,记得他们说在佛家,说好像是说谎或者不孝死后会进十八层地狱中的无间地狱和阿鼻地狱。当然同样也是不存在,但如果去相信,确实会对自己形成一种规范和约束。不仅中国,整个东方文明,里面都是有儒,佛,道三家文化。
有人说,儒家,拿的起,担当。道家,看的开。佛家放的下。我也认为,信儒,有所作为,信佛,有所修为,信道,尽量无为。而这三家也应该是人一生的三个阶段。有所作为,前提是有欲望,要勤奋。然而欲望又是无限,又要知足者常乐,理性,看的开。尽余志而犹未至者,要放的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也因此成为正统,发挥作用越来越大。所谓三纲五常,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仁义礼智信。当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可是在现在,除了夫为妻纲之外,别的,君为臣,现在不是可以变成爱国家集体,父为子,孝顺父母,仁义礼智信很好的因为法则,这不比所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强太多了吗?当然并不是所有都做到这样,只是或许坚守或者靠近其中的某一点或几点,比如信。
现在正是青少年,更应该是一种有担当的年龄,要拿的起,有种兼济天下的情怀,当然太大了。但至少有种振兴家族,底线不能因为自己而让亲人蒙羞的情怀吧。
关于梦想:之前有篇文章题目是那些年的梦想与激情。说在很容易磨灭别人激情的年代里,太多不正常的规则让我们不堪重负,我不敢再有梦想,甚至有些麻木。因为有的时候越有,生活会越累。不错,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之前有人说现在80,90后大多未老先衰,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社会的原因,我享受了很多上一代没有东西,同时也经历了他们所不曾遭遇的所谓的艰辛,或许我们这一代比他们更早的接触了他们后来才能接触的东西。
可是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是我们对生活缺少了激情,缺少了梦想。有一点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确实存在一种固化的现象,这也理所当然,每一个既得利益者都会维护扩大他们的利益,每个人都是有或多或少的私欲。但这不是缺少梦想和激情的借口,科举制尚未出现,也就是隋唐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什么制度?门阀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度。什么是门阀?家门口的大门上记录祖上官阶,也就决定了子孙的仕途。何谓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拉拢士族,将选拔官员的权利给予了他们。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很多人脱颖而出。而现在,各方面都好太多了,虽说大家已不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了,付出同样,可能得到的并不一样。但有一
点是永恒不变的,你多付出一点肯定会比不付出好些。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是从秦孝公一代代的梦想。而我们也同样,可以通多付出一点提升一点高度,也为子女后辈构造一个更好的平台。所以,不管所处境况如何,不忘自己最初的人生理想,什么都不是不肯付出的借口。不管结果如何,尽余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憾矣。
关于择业:考研就业创业从政。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有时每个决策都不能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只能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一下身边周围的情况。考研经商从政短期来看相互冲突可是从长远来看,其实都一样。考研或许是为了更好的从商和从政。奶茶妹妹事情好像很火,男主角刘强东,这一点我感觉也还行,有能力的男人本身就有一种魅力,难道长得不是很帅就不能娶个很漂亮的老婆啊。他深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这是标准的儒家思想啊。孔子一学生向其请教务农的事,遭到孔子严厉批评,他认为没出息,应该励志从政。就这点,应该分开来看,职业无贵贱,劳动人民最光荣。但是有一点也要承认,一个人所在的位置其实也决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不坑蒙拐骗,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你的财富和地位就是对社会所做贡献衡量的标尺。劳动人民也应该广义为社会上各行各业在辛勤工作的人。而不同之处,是每个人单位时间精力所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同。这点很关键。
古代历来是重农抑商,认为商业是投机取巧,动摇国之根本,经商也历来为士大夫阶层所不耻。这显然是错误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要学而优则仕?所处的位置不同,价值也就不同,现在更高的位置,你的长处才会无限放大。但本质上是优秀的人要立志成为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决策者才可以让很多人按照你的意志,间接实现你的人生理想。反过来经商一样,一个老板可以让许多员工按照他的意志做事,结果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别人带来更多福利。所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要成为决策者,不甘于仅仅一个执行者。工人收入取决于所创造的价值,这个是有限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千万个剩余价值才是不可限量的。
同样现实不同于理想,每个人也不是孤立的或者仅仅为了自己而活,更多的时候因为环境或者自身情况,往往不的不暂时改变方向,短期来看或许是背道而驰,然而目光放远,往往也会殊途同归,当然前提是不忘初心。励志从政,或许迫不得已而经商,如果做的很好,以后在步入仕途也会很畅通。考研或许不是为了学术工作,更多的一种层次,眼光,视野,一种接触高端的机会,也或者为家人或者以后的家庭留个退路。或者为以后更好的步入仕途或者商业积累力量。关于潮流和外表:有点偏激的现实,大学里没对象是因为不足够帅,社会没对象是因为不足够富。有一点,一个人的由两部分组成,外表和内在各种能力。说什么只在意心灵和气质之类纯粹扯淡。只是外表所占比重男性很小。所以一个理性的人,是应该充分协调,如何将用有限的精力将两部分做到最好。而且尤其对女性,努力改变自己的外在条件其实也是一种进取,也是在一种完善自己的过程。天生美丽不可否认是最好的资本,当然也不可全靠它。也可能是学校的女生多,自习一个班大多都是女的,其实也间接反应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对男性缺少了安全感。所以理性的女性找对象时更应该在意这种安全感。
第四篇:怎样认识爱情和人生
怎样认识爱情和人生
从社会哲学方面看,爱情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而人们在看待爱情的同时往往是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不开的,从而也说爱情总包含着相当的现实成分。
都说爱情与事业是人生的两大支柱。爱情是美好的,人生需要爱情,但人生更需要事业。我们学习,希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希望能更好地生存,希望创造出一翻事业了,但很少人是为了爱情而读书的吧。承认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满的,但没有事业的人生更是空虚的。事业永远是人生的第一主题,爱情只能是第二主题。培根说过:“一切真正伟天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那些缠绵于爱情漩涡中的人,往往是一些在人生其他方面收获甚微的人。爱情虽然从属于事业,可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真正的爱情能够唤醒双方内心沉睡的力量和潜藏的才能,因为它不但可以丰富人的社全怀需求,强化人的归属感,而且更能促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事业的成功;反之,成功的事业使爱情更加牢固、充实。大学是事业的摇篮,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活是否充实,还关系到以后的事业是否成功,人生是否幸福。也就是关系到我们的人生。
始终坚持“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我想你心目中的上帝一定也是Beethoven[贝多芬]、Chopin[肖邦]等等第一,爱人第二。既然如此,你目前所能支配的时间与精力,只能贡献给你的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而刚刚迈进校园的我们正应该
是风华正茂,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精力旺盛的自信人。一生的事业在大学里打下基础,生命的历程将从这里开始起飞。我们深知这一时期知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还是爱情赖以存在的基础。但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把爱情摆在人生的第一位,在大学里“全心全意”地谈恋爱,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追逐爱情。一谈上恋爱就如痴如醉、神魂颠倒;一旦失恋,就悲观失望,认为“没有爱情,活着没啥意思”。这种倾向,不但荒废了学业,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会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诚然,爱情的追求并不必然意味着荒废事业,但生活的严峻在于:当在诸多需要中只允许我们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时,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自己最需要什么。
当然我们在肯定学业的同时也不是说爱情不重要。爱情在人生中也是件重要的事。当你还想到自己是大学生时。那我们就要正确看待我们心中的爱情。我们要明确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有所成,才能保持爱情的魅力。如果爱情第一,分散精力,甚至荒废学业,影响工作,影响与其他同学的团结,就会使爱情失去真正的价值,就可能遗恨终生。所以正确地对待爱情和处理好爱情与人生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是座科学的宫殿,储藏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也有当代最新的科学信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登上这一殿堂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便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当爱情与学业发生矛盾时,应理智地使爱情服从学业,保证完成学业。学业有成,莫愁前路无知己;学业荒废,爱情便可能随之飘去。肩负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珍惜青春、把
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人生的轨迹往往由人生观主宰,它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生、幸福、爱情等的理解与认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趋于稳定而又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缺乏明确的认识,对爱情与人生事业的关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恋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缺乏必要的准备。这就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稳定和正确的人生观。
对大学生来说,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有的基本观点是,要分清主次,遵循以学业追求为主的原则;合理安排,营造能够促进学业腾飞的美好爱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把爱情真正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动听的插曲,成为我们造就一翻事业的动力……
第五篇:肖川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读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有感
2011.2
所谓教师的幸福人生,归根到底是说职业生涯的幸福人生。我的理解就是热爱并持久的热爱这份职业。
有句话说呼唤什么就缺什么。呼唤和谐,正是因为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呼唤国学,正是因为人们传统道德观念的日益下滑并缺失;呼唤养生,正是因为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同样,著有几十万字的这样的一本书,来描述教师的幸福人生,正是因为教师的人生或许也没有那么幸福呢!
实际上,教师也好,医生也好,护士也好,还有警察,军人,工人,工程师,经商者,公务人员等等各行各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动人之处和难言之痛。这就叫做万物归一。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幸福的方式。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幸福的感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是个大话题,很难说得清楚。读了肖川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我感受到了他的词汇的精美,文采的悠扬,详细的解说,美好的愿望,甚至还有他对不良现象的抨击。书里告诉我们,如何找寻幸福的意义,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何因材施教,还涉及了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各种办法,告诉我们要做好良好的家校沟通,以及如何享受美好的人生等等。内容可谓丰富详尽,面面俱到。
但是要说到感想,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肖川教授谈的东西太多了,我头脑中一盘散沙。如果是让我看一部电影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许我还能组织自己的语言,但是现在在我的头脑中只有庞大的,零乱的,支离破碎的东西。
肖川教授说:“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识文断字,知书达理,有谋生之技能,可以独善其身并兼济天下,教育还要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奠基,为理想之社会培养人。这个理想社会,就是自由社会、民主社会、开放社会、多元社会,法治社会。这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最杰出的成就——一个尊重人、尊重人道和人性的社会。所以,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能在现时代最核心,最根本的体现,因而是今天我们教育的重要使命。
是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扫除文盲,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对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对每一个孩子启发诱导,区别对待,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能力,塑造性格,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打好基础。我突然想起我看到过的一本书,是关于南开中学的(南开中学是周恩来、温家宝的母校)。0我记得南开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允公”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
神;“允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日新月异”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它很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担负着重任和使命。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个好老师是要付出自己无限的精力的。反思一下,我还没有把自己无限的精力全部用上,这一点,我还需要自我检讨。其实真正做起来,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去思考,去实践,去反思。比如,该怎样让孩子自觉地去背书?该怎样帮助学生概括整理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该怎样帮助后进生?该怎样做到有奖有罚让学生心服口服?再比如,针对书写不过关的孩子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改善?对做事情拖拉的学生该如何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上是不是还有一些欠缺?在与家长的沟通上是不是还有待加强?……做事离不开认真二字,育人同样也需要极大的情怀。作为我自己,同样也需要终身学习,一日三省吾身。这个社会也同样在学习,在反省,在改善。我们都在历史不断前进的步伐中随时改变朝向,向着阳光的,温暖的地方行进。
随手再翻翻,看到一段话:教师是社会和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教师群体孜孜以求的目标,我愿用“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八句话于老师们分享,共勉。积极、乐观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和属于我们大家的美好社会。成为“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的“四有新人”。我想先就针对这段话做个简单的读后感吧!
这段诗一般的句子好美,令人陶醉。谁又不想歌唱着生活?谁又不想快乐的微笑?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朝着这个美好的方向去努力着。可是仅仅是美好的描述,那只能是对自我的麻醉,对现实的远离。那么,我们如何能做到快乐,幸福?难道说象那些搞传销的人一样不停的给自己洗脑:我们是最棒的…!明天我们是百万富翁…!赚钱、赚钱、赚大钱!!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喊点口号:我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我是优秀的!
实践证明,不是人人都能发大财。实践证明,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大千世界中,能出类拔萃的又有几人?更何况伟人也是平凡的人,也有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幸福于我而言,是一个大括号,里面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伤。正如美丽的彩虹也不仅仅是一种颜色,那炫目瑰丽的色彩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有那绝美的大自然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的“四有新人”恐怕也不单纯是由个人决定的。一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员,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造就了个人。
不经意又翻到一段话“理想的休闲包括以下必不可少的要素:自由的,心灵上的自由感,这种自由包含了对时间、物质、行动的选择和支配权;一定程度上,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尽管这种解脱是相对的,但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解脱也是休闲必不可缺的要素;由衷喜爱,本能地感到有价值,并不是某种功利性的目的,没有必须实现的目的性。即使产生了某些后果也是在内在动机的驱动下的自然结果,事先并无预见;对个体而言是有意义的,能够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能够产生积极的精神愉悦。这些要素组成了雅俗共赏的休闲。基于这些要素,休闲可以在不同的境遇下被灵活演绎。”他还说休闲教育包括这样几个主要方面:(1)提供信息以确保人们懂得抓住现有的和潜在的机遇;(2)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帮助人们发展智力的、社会的和具体的技能,这对于一个人能否令人满意地参加任何一项活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3)通过阐明兴趣和价值的含义,向受教育者提供引导和劝告,以使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能与那些最值得让人追求的活动相吻合。
其实都没细看这段话,因为他把休闲说的太理性了!我都不知道休闲还有这么复杂的定义和解说。于我而言可能就是看看书,听听歌,出去走走如此而已。但我想,如果连怎么休闲还要定义的话,这可就太难为肖川教授了。就算他煞费苦心的引导大家,又有几人能执行他的观点呢?毕竟,人各有志,只要他觉得放松开心就随他去吧!再说了,即便是地位很高的人,他的休闲方式也不见得高尚到哪儿去。又何必苦苦为难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就像他自己说的,简单就好,什么事别搞那么复杂。呵呵。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教育与科学技术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国有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几千年的传统,也有世界上最关心、重视教育的民众为此,教育应该是真性情的教,幸福地教。幸福的形态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即便再忙碌再疲惫,如果能够用心塑造好每一个纯真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幸福也并不永远表现出轻松自在的模样,或者说是无以伦比的优秀。幸福可以是五彩斑烂的雨后彩虹,也可以是发黄的旧照片。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我的幸福就是不好高骛远,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做一个普通的称职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