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让学生学会关爱的钥匙 廖淑琴
感恩,让孩子学会关爱的钥匙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布吉信义假日名城小学 廖淑琴
内容摘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班导工作的点金石。感恩教育,能让学生学会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回报;能让学生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对抗。当学生学会了感恩,他(她)就会理解老师婆婆妈妈背后的良苦用心,就能体会老师大动雷霆背后的痛苦无奈,师生间就能互相体谅,共同协作,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会更强。当学生学会了感恩,他(她)就懂事、上进了。
关键词:感恩
回报
关爱
理解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见感恩教育是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实施感恩教育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同时也能填补他们在情感教育上的空白,对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十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教育需要感恩来支持;学生需要感恩来滋养。刚参加工作时,我不懂这个道理,做学生的德育工作时,尽管我凭着一腔热血,对学生是关心再关心,要求再要求,还是碰了不了“钉子”,德育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后来经过探索实践,我觉得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让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人和事时,他(她)就会理解老师婆婆妈妈背后的良苦用心,就能体会老师大动雷霆背后的痛苦无奈。师生间就会少许多对抗和逆反,多许多理解和支持。
感恩,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回报
当前许多小孩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了他们太多的疼爱,过度的宠爱从而养成了他们“惟我独尊”的个性,对家人给予的爱认为理所当然,因为没有机会学习付出自己的爱,所以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道爱别人。在同学关系中,他们也总是高高在上,不懂得尊重别人,更加不会帮助别人,甚至不能虚心地听从老师的教诲,凡事喜欢自以为是。
我班上有个学生叫尹滔,听原班主任说该生成绩十分优异,表现突出。可是一开始和她接触时,我就发现她汇集了上面所述的缺点:老师的话她只听一半,对同学更是爱理不理的,对父母的态度就像是对仆人,一点家务都做不了,连学校里的值日工作,像扫地,倒垃圾,1 擦窗这样的活她也做不来,或是利用班干部的特权叫人替她。我很找她谈话,结果她这样回答:“这些活有什么好干的,现在妈妈会干,等我长大了,学很多知识,当了上等人,我的下属会干。”她妈妈说:“家里就一个孩子,从小多病就特别依顺着她,而且她的成绩好,亲朋好友都捧着她,没想到现在这样大了还不懂事。”批评她,她会闹好久的情绪,影响学习;表扬她,她就更洋洋得意,不可一世了。在她的影响下,我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这样,看不起成绩差点的同学,不愿互相帮助,不愿做值日。为此我烦了好一阵,也难找到转变她的突破口。后来去参加了心理C证培训,学到感恩这一章时我豁然开朗。回来后,我开始注重对全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每个星期都抽一节课来给他们讲有关感恩的故事、积累感恩的名言、唱感恩的歌曲,谈自己对感恩的体会。
我知道尹滔爱看影片,特地给了她《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华罗庚》等几部影片的碟,推荐她看《戈壁母亲》、《沉香救母》等电视剧,还要求她看后写写自己的感受,仔细观察父母下班后回到家的面容。慢慢地尹滔变了,她不再那么趾高气扬,变得爱帮助同学了,变得爱劳动了,变得会体谅父母和老师了。有一次她在日记中写到:“今天学了《慈母情深》感触很深。母亲为我付出太多了,她辛辛苦苦地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到现在还一日三餐伺候着我们,可我还那么不懂事,总是对妈妈指颐使气,稍不顺心就大叫大闹。在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为子女熬白了头发,操碎了心,我们每个人要懂得感恩,要力所能及的帮父母排忧解难,不要让父母的头发更白,心更碎。’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是呀!我要学会感恩,不仅对父母,还有对老师,对同学。望着在讲台上沙哑着嗓子讲课的老师,她的面容是那么的憔悴,因为她病了,可她还是那样专注地讲着,看着周围经常帮我值日的同学,想想自己以前傲慢的态度,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渺小。今后我一定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在尹滔的带动下,我们班学生都变了,变得懂事了,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强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而缺少感恩教育则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人生。”因此学会感恩与关爱,对他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感恩,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对抗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这样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喜欢跟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简直到了逆反的程度,他们对学习毫不在意,而说谎、欺负小同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在学校老师教育与批评下他当面表示要改,一出校门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教育部门规定:“教育学生不能留堂,不能补课,不能体罚,不能辱骂,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大 都是父母在外忙碌,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少。所以转化后进生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其实我们教学生学会感恩,可以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以前,在我们班上有“四大金刚”,这“四大金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四个调皮鬼的自称,他们是好言相劝不听,冷言讥讽不怕,皮肉之苦能忍,学习成绩落后,在学校里可谓是大名鼎鼎。他们的家长平时早出晚归,与孩子见面的时间也少,偶尔一两次的打骂,他们只当做受难日,爷爷奶奶或保姆更是管不住了。面对他们“油盐不进”的样子,我的德育工作也难取得成效。后来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我给学生们讲了很多有关感恩的故事。我发现每次讲中外名人故事时他们都听得很入迷,于是,每次都叫他们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评价,由于他们的“英雄情结”,他们都很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岳飞是英雄,为报效祖国死而后己;讲了毛泽东的故事,学习毛泽东英勇无畏却又尊师的品质„„针对他们喜爱音乐的特点,耐心地教他们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烛光里的妈妈》、《感恩的心》,还给他们放工人辛苦工作的视频,让他们理解爸爸妈妈在外工作是很辛苦的事,为了他们日夜煎熬,而不是不管他们。慢慢地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渐渐理解了老师的苦心。偶尔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他们也不会充满敌意地对老师,而是虚心地接受,改正。他们一步一步地进步着,打架、欺负小同学这些事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了。有一回一个家长打电话给我,他激动不已:“老师啊,昨晚我回家,进门我儿子居然会给我拿拖鞋,还给我倒了一杯热水,叫我注意身体。这可是十三年来的第一次啊。”是啊,当学生懂得了感恩,他就懂事了;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小草感谢漫漫春晖,大树感谢深藏泥土的根系,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草木有情,禽兽知礼,人为万物之灵,更应心存感激„„让学生学会感谢,明白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报恩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
参考文献:
[1]刘斌《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二篇:让学生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的家庭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享受,但是,享受中潜伏的危机日渐暴露,孩子就无形中成了这种危机的寄生者,毒害着他们的思想和灵魂,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却不以为然,一个“皇帝”受“三代元老”的呵护,有的甚至是四代,使得孩子逐渐形成“一切都是应该的”的观念,不懂得知恩投报。为了挽回这一局势的滋长、蔓延我们还得回到教育上来,从家长到孩子都应该手感恩教育的熏陶,形成家长学校教育合力,只有如此,感恩美德才
不至于沦丧、缺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知恩图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但是不容否认,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却不懂得感恩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吃的,爸妈每天都留有“独食”;穿的,名牌时装一件接一件;用的,来之容易,取之不尽。可以说,享尽天下“荣华富贵;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他打瞌睡,上语文课他看数学,上数学课却又看着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这一切都是目前我们社会当中真实存在的现象,一滴露水也能折射出阳光的魅力,这种种迹象难道还不能折射出感恩缺失的“魅力”吗?
这种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是不是应当深刻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会不会导致这一切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我们的学校教育,是不是应该回归到以育人为首要目标的体系中去;毕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热爱的人,又怎么能爱他人、爱事业、爱国家呢?
一、作为学校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我们的心灵里的认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作为学校教育,教师如果能经常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试着帮助他们并理解那些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同时,注意收集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观看。慢慢地,让他们在名家名作中把握亲情的真正内涵,学会感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学生已经知恩,接着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小练笔。唐骏波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感恩,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重要一课。当孩子们细细品味父母的付出时,一些不满就会消弭,幸福之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算一笔感恩账,即让孩子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即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父母,同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利用节假日,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将感恩付诸行动。
(2)创设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孩子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比如当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父母的误解,可设计《被妈妈误解》的活动情境;当同学们在青春期与父母摩擦增多的情况,可设计《善解父母心》活动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内容的选择,应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内容,找到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外出活动。组织孩子到孤老、孤儿院参观,用生动的现实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过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孩子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孩子的人情味。
3、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许多进行感恩教育的老师时常感觉到,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教育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者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二、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进行过反思,孩子的这些行为难道不过火吗?的确,现在的家庭条件好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之,孩子也少了,完全有能力满足孩子的各方面的要求,所以,许多的家庭对自己的孩子都溺爱有加,父母、爷爷奶奶双重呵护让孩子逐渐逐渐形成“一切都是应该的”的观念,要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所获得教育和形成的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父母们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1、为孩子树立榜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古老的句子传达了中华民族亘古永恒的传统美德,乃社会之大爱。对于孩子来讲,这或许抽象了些,空泛了些,但是从小学会感恩应该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我们的家长也应该有意识的对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事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心,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化自己的孩子,因为许多的孩子是心存感恩,但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以,一个好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它给了孩子们一个效仿的对象,比如家长给自己的父母捶捶背,端一盆洗脸水、洗脚水都是可以的,在你做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看在眼里他都是记在心里的,当哪天他也这样做了之后,那门这种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2、言传身教相结合
毕竟,孩子是在成长中慢慢的完善自我的,在很多方面他们的阅历不够不能深刻的理解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说教”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一些有教育意义典型事情时,家长们应该力求用浅显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向他们讲述他们的伙伴某些感恩的行为,将这种行为具体化,鼓励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做,其实在这种对比中会对孩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的,感恩,不一定要豪言壮语,不一定要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感恩,仅仅是一句关怀的话语,仅仅是一件举手而为的小事;俗话说:“小不为,何以成其大?”,家长们就得注重让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没有感恩的心,我们的孩子也不能没有感恩的心,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到处充满感恩的事迹,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也能像国外一样,到处充满了“Thank you!”,我们的孩子也能将自己的内心的感恩之情表达的直白一点,我们的感情表现的都是那么的委婉,很少有子女对父母说“I love you!”,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差异,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小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的话我们的感恩也就会向前迈进一步!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雪冰;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和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我相信,生命因感恩而高尚,生命因感恩而精彩,生命因感恩而美好,让我们教会孩子感恩。
第三篇: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生学会感恩
[内容提要]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
心地坦荡,胸怀宽阔。
[关键词]学会知恩 学会感恩
[正文]感恩,是心灵对爱的一种折射;而心灵,是一个人感知世界和爱的真正的耳朵和眼睛。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么不管微笑与阳光是多么的甜美和明媚,心灵也不能感到一丝的温暖。有关教育人士认为:“教育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如果仅仅靠理论式的言传灌输是
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来自身教的点滴感染”。的确,“任何一项思想教育工作中身教比言传都来得更有魅力。”下面是我从教几年来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几点浅见。
一、用故事实例培养感恩意识
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培养其感恩意识。所以,从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那天起,我就专门在班上的“图书角”放置一本《爱的教育》供孩子们阅读,还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机会,不间断地给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是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的那天,我都会结合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真实事例来讲故事。如《生命的跪拜》、《母爱的力量》、《父亲的习惯》、《叫一声“爸爸”》、《哥哥的心愿》、《爱的传承》、《三袋米的故事》等等。并要求他们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去观察并征集身边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通过这些来打动
学生,让他们的心灵接受爱的洗礼。
还清楚地记得,在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第三天,我特意提前给孩子们上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他们在震惊、感动之余更懂得了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在拓展环节中还讲了有关手语歌《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那天,当我讲完这篇课文、这个故事时,从孩子们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发现他们似乎一下子懂事了许多。或许他们现在还不能真正理解世间冷暖,但我相信他们从此会珍惜身边的幸福,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坎坷艰辛。在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节目,我还要求家长尽量陪同孩子观看,目的就是希望电视中出现的一个个感动画面,一个个英雄人物,来将它化为孩子们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二、用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
当然,“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应从成人那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必须以成人的“感恩”行为,不断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为了给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在2006年至今,我都一直主动坚持无偿献血。而每年所领取的小小纪念品都会拿来奖给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希望陪伴她以此作为对她爱的教育。其实“ 生活处处皆学问”,处处可以给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记得在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气寒冷还下着冻雨,我下班途经火车站隧道口时,见一头发凌乱、衣衫褴褛的妇女蜷缩在路边哆嗦着,看样子
又冷又饿。当时见有一群学生在围观,还指指点点的,也许街边流浪汉他们见得多了,似乎有些麻木。我见这情形,真想训学生一顿,但职业使然,我唯有润物无声。便立即停下车来,将身上仅有的一件雨衣给这位妇女披上,还买来几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了她。不求她的回报,只求这个社会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只想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这种品德形成的起点。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不报非君子”等等这些经典箴言;电视里给妈妈洗脚的那一段公益广告,难道不都是很好的写照吗?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
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用宽容之心付诸行动实施感恩
在每年的节假日,我都会调查并要求孩子们回乡下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度过,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感受大家庭所带给的温暖。如父母亲人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等节日,我也要求他们自制贺卡以赠送。我班张乐同学(化名),是一个典型的个性问题孩子。由于家庭贫困,她从小父母离异,父母亲不管不理都另组家庭,只能靠年迈的奶奶卖菜来维持她的日常开支。所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一直都很自卑和敏感,有时别人的一句无意话语都有可能会招来她的戳骂,包括
我----她的班主任。
记得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在她的QQ签名里有这么一句:“XXX不
是人,罪该万死!” 到底是谁让她这么愤恨?再仔细看那三个拼音字母,我怎么也不会料到,这不正是我名字的前三个拼音字母吗?说实话,我当时怎么也想不通在哪得罪她了。第二天,我强压住火气单独把她叫到办公室,尽量压低声音试探式地问她:“有同学反映说你在QQ签名里骂老师,是怎么回事?”刚开始她怎么也不承认,也许担心会被骂。后来我给她讲了有关在网上散播谣言或诽谤他人所造成严重后果,并希望她引以为戒,作为老师是可以做到不计前嫌,会替她保密的,如果对老师有什么意见也可以直接用日记写出来。听了这话,她态度顿时缓和了许多,但她是个要强的孩子,指望她当面道歉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求她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下午,收到她递给的一张小纸条:“对不起!I`m sorry!那天,我只是想发泄一下心中的痛苦。那天,我掉了五块钱,被奶奶骂了,还跟她大吵了一架。所以,一想到您对同学们的偏见和误解,我就想发泄一下心中的痛苦。其实,我觉得你还蛮好的,请大家吃东西,和大家一起玩呀……是我的错,对不起!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好吗?我之所以不想写在日记本上,是因为我不想让妈妈知道,更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因为大家都有自尊心,都有秘密。”之后,我们俩一直都守着这个秘密;之后,偶尔也能看到她给父母亲手制作的贺卡。我相信,这颗宽容之心会一直伴随她快乐成长。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
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每每听到这首歌,我都会热血沸腾。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教会他们唱这首歌,让他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第四篇:让学生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中小学生守则》中规定了学生要“孝敬父母”,学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对父母的爱心,它产生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感恩”。当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劳动,离不开父母百般呵护,懂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才会产生感恩的心,才会孝敬父母。
一次我放学送队时,看到有位女士来接我们班的徐卫东同学,我就对他说:“你妈妈来接你了。”他随口便说:“她不是我的妈妈。”事后我从侧面了解到,原来徐卫东的妈妈去世了,那个女士是他的爸爸后来找的妻子,虽然这个后妈对他很好,可徐卫东就是不愿意称呼她为“妈妈”,这也让他的爸爸非常头疼。过了不久,我将徐卫东找到了办公室,跟他谈心,问他是谁天天为他洗衣、做饭;是谁每天接送他上学、回家。他的回答都是:“是她。”然后我又问他:“她对你还有哪些帮助?”,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她每天晚上都陪我把作业做好;每天想着法子做我最喜欢吃的饭菜。而她却不舍得吃。”看他有了转机,我便因势利导,见缝插针,对他说:“你觉得她跟你亲身的妈妈有区别吗?”他又沉默了一会儿,说:“记得有一次夜里我发高烧,爸爸出差了,是她背着我去医院的,并陪我输液,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已蒙蒙亮,而她依然守侯在我的身旁。”这时我发现,他的言语中已流露出对这位后妈的感激。等他刚说完我又问:“她配做你的妈妈吗?”他流泪了,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从那以后,他跟后妈相处和睦,每次都用甜甜的声音称呼她为妈妈,作业做好后围着她转,帮她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特别在一次作文中倾吐肺腑之言,决心长大后一定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二、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
《中小学生守则》中规定了学生要“尊敬师长”。当学生知道了老师存在的价值,知道了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他们必将对老师产生爱,对老师的付出产生感恩的心,从而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这学期的第二周,我准备了一部配有解说的短片:主要展示了在四川大地震中的英雄教师的事迹。平武县平通镇的李宏勇老师,当时还不满24周岁,当地震发生时,他没有课,他完全可以到安全地带躲避灾难,当他看到一名学生被拌倒时,他义无反顾,立即折回,就这一折回,就再也没有回来,救援人员扒开废墟后,发现他用身躯护住了一名学生;“同学们,不要慌,跟我排队顺楼梯跑,快,快!”地震发生时肖明清校长一趟趟飞奔进危楼,救出孩子。获救的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喘息,教学楼便轰然倒塌。“老肖,救命啊!”那一刻,教师宿舍楼上的妻子正在挥手呼救。此时的老肖距离宿舍楼不到10米,妻子的哭喊让他心如刀绞。是营救相伴20多年的妻子,还是保护孩子们?他没有犹豫,舍弃了自己的妻子,让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
学生观看时,全场一片寂静,学生们已泪流满面。于是,我出了一个话题:用一段话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在交流时,同学们激情满怀,竞相发言,各抒己见。班里平时不爱发言的周平平说:“当灾难来临是,是老师不顾个人安危,不
顾自己的亲人,首先选择了保护自己学生的安全,老师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说了之后还竖起了大拇指。班里最调皮的黄维说:“当我犯了错误,是老师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班里最怕做作业的祝春龙说:“再多的话语都无法表达我此时对老师的感激,我将自觉做好每一次作业,迎难而上,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恩情!”
听了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我感动了。作为老师,我们从没有想得到学生的回报,我们也许不能像英雄教师们那样惊天动地,但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无私奉献。“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道出了我们教师的意义,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教育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那么我们的付出应该是全部,付出辛勤的汗水,付出青春年华,付出毕生的精力。我认为,这种付出应该是用心的,是持之以恒的。在日益腾飞的经济时代,在喧嚣的尘世中,这就要求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时刻保持无私奉献、以教为乐的良好心境。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均匀地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努力做到爱与严的结合。对学生严格要求,以严导其行,以爱温其心,积极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我们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
三、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亲朋的相助之恩
大灾显真情,大灾见大爱。当四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主动要求到一线去参加营救伤员,有的自觉捐钱、捐物,灾区人民无以为报,他们手捧亲笔书写的纸片:谢谢你们,一句简短而平淡的话语,但道出了灾区人民无限的感激。
为了抗震赈灾,我们班举行了“为灾区献爱心”活动,有的同学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或零花钱,有的同学捐出了心爱的学习用品和课外书,有的同学捐出了刚买的新衣服,最令人感动的是班里的苏小明同学把自己省吃俭用的6元钱也捐了出来。我们知道,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离他而去,目前跟爷爷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他捐钱时,我迟疑了一下,他却坚定地说:“老师,你帮我收下吧,当我有难时,八方来支援,灾区的小朋友此时比我更需要。”
看了眼前这一幕,全班同学肃然起立,为他行了一个队礼。这次活动收获的不仅是为灾区献了多少“爱心”,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小学生具有天真、幼稚的特性,那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父母的养育有了感恩,对老师的教诲有了感恩,对亲朋的相助有了感恩,才会产生报恩的心。对家庭来说,他们就会自觉孝敬父母;对社会来说,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感恩的教育只通过一两次的活动,效果是不明显的,班主任老师应把感恩教育作
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主题活动,正确引导,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努力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也可以说,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一感恩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由于受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定位的偏误,使当今的学生过多地关注自我,不在意和别人的交流,逐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意识,对父母、老师、他人和社会、自然都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父母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对社会心存感恩,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学会奉献社会……通过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感恩教育包含的内容
感恩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等几个方面。从对象上看,包含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恩,对其他亲人的感恩,对同学老师和朋友的感恩,对国家与社会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感恩等。
三、思想品德课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
1,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中感恩的具体内容
科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中向学生传授走进父母与理解老师的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什么恩,为什么要感恩,领悟感恩的具体内容。如感恩父母,要懂得父母养育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感恩老师,要知道老师交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恩祖国,要明白祖国繁荣昌盛是个人幸福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感恩自然,要清楚大自然赋予万类生灵赖以生存的美好环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生命,还是朋友给予友情或者教师教授知识,这一切都是恩情。
2。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
生活是最好的例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描绘出书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情境,表达出感恩内容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使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这就要求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还应注意与其他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在进行感恩教育中做有心之人。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第五篇:让学生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
近日读报看到一则题为《捐款专业户老邓的俭朴人生》的新闻报道和一篇名为《切莫忽视人格教育》的读者来信。前者介绍说:本市有一位因小时丧父而受到贫儿院恩惠,长大后时刻记得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九旬老人邓关福。邓老十多年来从有限的退休金里省下17000多元资助别人,而自己一直吃素,过着最俭朴的生活。后者也提到了一位老人,说沈阳有一位现年84岁的老人,从1986年起节衣缩食,十三年出资数万元,资助4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老人双目失明,卧病在床。那些受过资助的学生却从来没有给老人写过信,更没有去看望过老人,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老人资助。
对比着读之思之,让人思绪万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邓老可谓铭记在心,而我们的“天之骄子”、青年学子则不屑一顾。由此笔者自然联想到我们的中职生:在外读书让家长提心吊胆的为数不少;有为了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而逼着父母满村找人借钱的;有不顾家人节衣缩食供其上学而越墙至营业性网吧通宵玩游戏的;更有当着老师面与父母翻脸甚至大骂其无能的。为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感恩实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让学生学会感恩应从基本礼貌抓起。长期旅居美国的作家刘墉在其作品中曾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在课堂上为一学生捡了一支笔,那学生随口说了声“谢谢”,而他自己顿了两秒后才说了句“不客气”,学生大笑,自己则闹了个大红脸。他感慨说美国人的基本礼貌极为讲究,因为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貌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真实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注重基本礼貌教育,使每位学生在得到师长、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都能随口说声“谢谢”,这就是我们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基础。让学生学会感恩还需用身边的感人事迹和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如向我们的学生谈谈受到师生资助而积极参加学校内的社会性工作,自觉为学校工作、为同学成长服务,并勤奋学习考上高职院校的中职特困生;向我们的学生讲讲湖北阳新县潘祥村完全小学5年级的学生董晓玲背着高位截瘫的妈妈上学的感人故事;组织我们的学生看看如近年来拍摄的《良心》、《背着爸爸上学》等有着极强情感震撼力的动人影片。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得坚信情感的力量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学会感恩更得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让我们的中职学生懂得你的责任就是:珍惜机会,勤奋学习,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健康地成长,以报答师长的养育之恩;更要让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服务是双向的,帮助也是双向的,对师长和他人的关爱与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理应如此,那你就会伤了师长的心,负了他人的情,你的人生将缺乏爱的滋润和体验,而没有爱支撑的人生是注定要失败的。让学生学会感恩我们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感恩。每位教师应该是和谐向上的良好校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同事间应知恩图报,而不睚眦必报;应以尊重换得尊重,以关爱换取关爱。更应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中职教育事业,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作为回报社会和家长对自己信任的自觉行为。
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我们的学生在过圣诞节时还知道美国还有个感恩节;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让我们在心中真诚地说一声:感谢生活!感谢爱着我、念着我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