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

时间:2019-05-15 09: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

第一篇: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

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

《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近几年来,丹江口市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户外自主游戏,幼儿每天都有户外自主游戏的机会,极大的发挥了它的价值。

一、科学区域设置是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前提条件

游戏来源于生活,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离不开科学的区域设置,科学的设置不仅影响户外游戏活动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我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无论在场地的划分、区域的设置都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幼儿园的沙池、草地、塑胶地等,都在统一规划下物尽其用。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专门组织老师分组讨论:可以开设哪些活动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要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如何更好互动?

对本园游戏区域的设置进行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

如:大操场设置户外自主体育综合游戏区,小操场是大型户外建构区、沙水区。顶楼设置角色扮演区,布置成“均州老街”、老街内有分具有家乡文化的“江之舟”,“均州小厨”、“均州茶社”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区域。

二、投放适宜游戏材料是引发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游戏的基础

所谓适宜的材料,是指材料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发幼儿高效的活动、积极的发展。我们在材料的投放上考虑适龄、有趣、有挑战性、成功感的材料,它们能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调动积极性,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均州老街,今天城市人向往的原生态生活,也是孩子们假日和父母的休闲方式,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均州老街触动爱家乡的情怀。

孩子的天性和童真需要在大自然里感悟和释放,我们找到这么一个支点,利用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开展均州老街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参与一系列与自然、环保、本土文化相关联的的活动。以此拉近孩子们和大自然、与土地的距离,帮助孩子们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发现这个世界的喜悦、兴奋和奥秘。

区域里投放了丰富的材料:有仿真瓜果、蔬菜、鲜花,石磨、钓鱼器具、茶具、厨房器皿等,孩子们在丰富的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教师先引导幼儿开展主题建构,再 感受着对生活的体验、劳动成果的品尝、充分体现着游戏多元化的认知发展。

三、教师有效指导是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

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同样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我们强调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户外游戏活动就等于自由活动,教师只要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维持秩序,或为幼儿添加一些游戏材料就可以了,教师仍然有责任对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只是指导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隐性指导,更要注意指导的有效性、艺术性。

户外游戏活动指导的核心是帮助幼儿提高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导幼儿学会选择,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仅仅管理纪律,控制纷争与噪音。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也是户外游戏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

什么时候介入游戏给予孩子适时的指导,是我最大的收获。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在一旁细致的观察幼儿,不轻易介入,当幼儿遇到困难请求帮助时,我介入游戏,及时与他们进行互动,并鼓励和支持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我从一个高控的教师变成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事实证明,有效的介入孩子游戏,孩子们迸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让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第二篇:户外自主游戏心得

走进游戏 为教师成长点赞 ——以户外自主游戏野战园为例

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野战园传来一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冲啊....”,“不许动,举起手来”,“趴下,快卧倒……”那是孩子们正在野战园进行“战斗”。看到孩子们对这个区域的热情和时常发生的精彩片段,常常触动着我们。在我园开展自主游戏以来,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们一直以《指南》的精神为引领,和教师一起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游戏是幼儿的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给予幼儿绝对的自由,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但教师这时应该做什么?给予孩子什么?值得我们三思。问问自己有否真的了解了孩子的内心需求,在追随着孩子的脚步吗?答案是犹豫的,那教师在自主游戏中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去了解儿童,真正走进游戏,去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我有以下思考。

一、环境“我”做主,师幼共参与。

《纲要》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将环境的创设作为教育过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引导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创设,让幼儿自己摆放材料、调整场地等,充分培养幼儿自主、自立能力,又使幼儿的表现需要得到了满足。例如: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到来的时候,中大班的孩子们自发对红军为主题的活动就产生浓厚兴趣,老师关注到这个兴趣点之后,就孩子商量:“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既然你们想玩打仗的游戏,那可以利用后园的城堡、小山坡怎样玩?”一提起打仗,孩子们可兴奋了,想出许多好主意。“我们把城堡当做红军基地”“上面插上红旗,敌人就不

敢来”“小山坡的山洞是地道,我们可以躲在里面,也可以从里面爬出来敌人不会发现”“这里有轮胎,我们可以垒高轮胎当堡垒”他们还想到能利用班上的稻草做手榴弹、做稻草堡垒、稻草人……听了孩子的建议,心动不如行动,于是,孩子和老师们一起把后园的一角布置成野战的环境。有的搬、有的抬、有的扎。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玩得更加投入。在创设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游戏环境往往不可能一次性设置合理,随时根据孩子对游戏的需要不断加以调整改进,逐渐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二、隐形的教育,有效的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间接的影响与暗示,可以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的隐性指导是相对于显性指导而言的,也就是将教师的指导隐藏在活动环境、材料、情景等中,而非直接的言语上的指导或具体的操作干预等,是一种具有潜移默化、渗透性和暗示性等特点的间接指导。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中,摸索出教师在游戏中实施相应隐性指导的几点做法,力求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间接的影响与暗示,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1、教师做好“观察者”。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老师更多的是作为一名观察者在仔细观察孩子,随时用照片、录像等记录方式等记录下游戏中具有教育契机的精彩一瞬间,捕捉“哇”时刻!例如:在幼儿自主创设环境之后,所有的孩子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材料、自由

结伴,他们在野战园产生了更多自发性游戏的内容:“战士们”有时在战壕奋战两队激烈对战,在烽火线下爬行、躲藏,有时翻越高峰、爬铁索桥,有时滑下山坡、攀上城墙,大家欣喜地看到每一位孩子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在忙碌着!奔跑中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自己拍拍土爬起来继续游戏……还看到有些孩子在山坡上滑下来,玩得一身沙土,但是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并不干涉,心中把握好的三个字:等、看、问。等幼儿进入游戏状态,看幼儿想玩什么?想怎么玩?有问题时再介入问:“你在做什么?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如幼儿回答不用了,我们就不能干预他,就算是幼儿的方式错了,我们也应允许他自主性的活动,等事后再进行解决。

2、让幼儿成为游戏的“导演”。随着游戏的进行,孩子玩得越来越投入,已不能满足原来简单的游戏情境,游戏越发展就越兴奋。于是,给孩子留有想象游戏的空间,让幼儿成为游戏的“导演”成为野战园中有一个独特有趣的现象。在那里发生了许多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的实践游戏,幼儿自导自演,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角色,有战士、有敌人、有医生、有伤员、有厨师……,而这些角色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作为教师,应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以下的场景便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发产生的各个片段:当冲锋陷阵的“战士”跑累时,幼儿可以钻到帐篷里休息、躲藏或者“吃饭”,说起吃,可是孩子最喜欢的,他们有的拿自锅、勺做饭、煲汤、有的拿树枝捡起一片片落叶在串羊肉串,有的拿叶子包着“鸡”做从化特色美食泥焗鸡,还有的在做竹筒饭。当“战士”受伤时,“队医”会拿着医药箱帮助“伤员”包扎伤口、打针。当遇到下雨天时,孩子们还想去野战园玩,于是我们和孩子商量下雨天有什么方法玩,又可以保护自己呢?孩子们想到穿雨衣、穿雨鞋。在雨中奔跑、在雨中攀爬、在雨中打仗,此时此刻,他们忘记天气、忘记脚下的泥水,尽情投入、尽情玩耍。

3、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们观察到一些难度高的项目如攀越高峰、爬铁索桥、攀爬城墙常常被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占领,他们的水平越来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对那些想玩又玩不上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实时提供不同水平的材料,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有效地评价,全面性发展。

自主性游戏开展得如火如荼,幼儿也在其中获得了最大的乐趣。殊不知,仅仅从材料的提供和环境的支持远不能达到推动幼儿发展的目标,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发展尤其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评价,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认知冲突,引发情感共鸣,激发新一轮的“最近发展区”挑战。做法一: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教师发现很多“战士”跑累了,直接坐在地上。评价时,教师问:“疲累的“战士”最想干什么?”幼儿想了想,说睡觉,可是有的说没有床怎么睡?于是,大家就七嘴八舌围绕用什么当床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在一阵讨论中,大家有得出以下方法:直接把身上的衣服脱下当床、在班上拿垫子累了就躺在上面、把家里的帐篷拿回来睡在里面、还可以那稻草和木棍自己搭……教师并没有反对孩子的方法,只是让他们在下次游戏时试试哪种最好。于是,在下一次的游戏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自己从班上、从家里带来不同的材料尝试各种方法。幼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键经验,教师要能够捕捉幼儿当下关键经验,在评价时不断激励幼儿,从而为下一次活动指引新的发展方向。做法二:产生质疑。教师可以收集幼儿活动中的问题,或是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质疑,引发全体幼儿对下一轮活动新的思考。例如,爬山坡时很容易滑下来,是草地滑吗、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或是在幼儿没有疑问的时候问一句: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通过质疑的形式来交流,不仅推动了下一次的活动,还培养了幼儿善于思考与发现的学习品质。做法三:运用表征。所谓表征活动是指幼儿使用大量的图像和符号来表达幼儿自己的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并运用这些图像和符号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在游戏结束以后,幼儿可以运用表征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经历的游戏环节,向大家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所闻所见,促使幼儿在学习彼此的经验,同时又节省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总之,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眼观四周、耳听八方,站在幼儿的视角,了解幼儿的需要,实施有效的评价,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

野战园看似孩子放羊般的“野玩”,实则是让我们教师学会真正放手,站在孩子的角度,走进游戏,想孩子所想、说孩子所说、快乐孩子的快乐、难过孩子的难过,真正地去了解孩子,把自主选择游戏的内容、自主玩游戏的方式、自主选择伙伴的权利统统还给孩子。这正正是我们执着地践行好《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体现充分尊重儿童、信任儿童,解读孩子在游戏中的一切行为,适时在背后轻轻推一推,使孩子们在真正游戏中自由自主的发展,让我们为教师的成长真诚的点赞吧!

第三篇:户外自主游戏心得体会

户外自主游戏玩出快乐童年

《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幼儿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在户外自主游戏中,让幼儿拥有游戏的自主权、成为游戏的主人、体验游戏的快乐,才能保证游戏的本性——自由和快乐,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近一年来,我园结合幼儿兴趣,挖掘多方资源,打造适宜的户外环境,大力推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自由和权利,让幼儿在享受快乐游戏中获得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我的体会如下:

一、材料的准备——我参与,我收集,我投放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自己参与收集材料。教师从“游戏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采用“我的游戏我做主””原则,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如,游乐园的攀爬树,最初是设置打了结的绳索让幼儿攀爬上树。开始时,孩子们觉得挺好玩的,纷纷去挑战谁能用绳索最快爬上树。随着他们都能熟练地爬上树后,他们就觉得无趣了。这时,几个孩子在讨论:“这里还可以怎么玩,玩什么,可以投放什么材料,”他们叽里咕噜了一会,兴奋地说:“如果顺着绳索爬上去,看看鸟窝上的蛋或者小鸟就更有趣了”!“我想爬到树上摸摸小猴、小松鼠的尾巴”……于是,“掏鸟蛋”、“我爱我的小动物”的新玩法诞生了。站在旁边一直目睹这一切的我立刻对孩子的想法给予支持:“你们的想法真棒,不但有趣,而且更有挑战性了!但鸟窝、鸟蛋怎么做出来呢?”孩子们接着我的话题又议论开了……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水果篮、稻草(做鸟窝)、乒乓球(鸟蛋)、各种毛茸茸的小动物等。投放了新的材料后,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了——他们两两合作:一个爬上树掏“鸟蛋”,一个在树下举起篮子装。一定时间内篮子里鸟蛋多的组为赢;几个孩子顺着吊在树上的绳索往上爬,谁先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抱下来为胜者。“加油”声、获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玩得更欢了。

在“玩什么——收集材料——投放材料——变新玩法——添减投放”的过程中,幼儿变成游戏的主人,充分体现其主体性、能动性。让老师见证了自发自主的游戏是多么有生命力、多让孩子喜爱,更让老师懂得了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兴趣才是学习的基础。当孩子一直持续的兴趣与足够成熟的经验组合起来,就是有生命力的、快乐的学习。

二、游戏的开展——我自由,我创造,我快乐

埃里克森说过:“自由在何处止步或被限定,游戏便在哪里终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真正自由的状态,其创造性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如游乐园不同长短的木板、不同高度的长凳、大滚筒、塑料梯子组合、轮胎等等,幼儿可以自由摆、组合;自由控制游戏的难度,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幼儿的游戏想象和尝试:几个孩子取来长木凳、长木板,做了一张“木床”。两个孩子躺在床上“睡觉”,一个孩子在床底爬过去……接着,在第一层“床”的上面加建第二层“床”(二楼)、加建第三层“床”(三楼)。木凳子又被孩子们搬家了,踩着小板凳上“二楼”,好难啊!奇妙在继续,用来连接床和小板凳的长木板被立在了“二楼”的两边,当成滑滑梯。摆放好后,小朋友们在“一楼”睡觉,在“二楼”滑滑梯、在“三楼”“登高望远” ……木板、木凳原本单一的功能被孩子们彻底颠覆了,它的用法创造出好几种,难度在增加,趣味和挑战性也在增加,幼儿乐在其中。

这在过去,不就是一个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吗?而今天,孩子们给自己备课上课了,而且更有难度!建构、空间布局、数量、角色、合作、统计,当然还有走、钻、爬、跳等大动作的锻炼……多少领域都在发展啊!孩子们充满创造性的游戏,让教师从“游戏主题的指挥者”变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自由、创造和快乐。

三、游戏的伙伴——我自主、我选择,我喜欢

户外自主游戏打破年龄、班级的界限,可自由选择本班或其他班伙伴:哥哥姐姐会开着三轮车载着弟弟、妹妹去逛街、会扶着弟弟妹妹过独木桥;我掏鸟蛋,你举着篮子装;你搭房子,我搭围栏;你当司机、我当交警;你钓鱼来,我装桶,遇到问题,会和同伴商量,互相观察模仿。如:小班的乐乐跟大班的小瑜姐姐结伴玩,乐乐准备跨到塑料轮胎时,不敢跨过去,小瑜姐姐鼓励他,并拉着他的手稳稳地跨过去了,让乐乐树立了信心,喜欢上这个游戏。

教师只做一个安全的守护者,游戏的参与者、观察者,鼓励和支持者,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其他的都交给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孩子们有了自己喜欢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喜欢的游戏,甚至有了自己的希望“老师,下次游戏我还想和碧莹姐姐玩”“小鱼哥哥今天会来这里玩吗,我想去邀请他” 随处可见幼儿的交往、合作。相对应地,孩子们的游戏更加丰富多彩,享受到游戏过程的快乐。

四、游戏的收整——我材料,我收拾,我整理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性、成就感和秩序感。游戏结束音乐响起,幼儿都会迅速地整理现场,他们推的推,拉的拉,抬的抬,将材料归位。这样既锻炼了幼儿收整和分类的能力,也是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人的体现,对培养其独立性、社会性交往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幼儿自己收拾材料,知道材料放在哪里,有哪些材料可以用,可为下次活动做好经验储备。

五、游戏的分享——我记录,我交流,我成长

幼儿收拾完材料后,并不代表学习的停止。回到课室后,教师与幼儿进行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对自己当天玩的游戏、去的场地、自己的发现进行自我表征、记录。分享交流的内容可以抓住这些内容板块。

思维呈现:通过“你是怎么做的”及“你为什么这么做”等提示,帮助幼儿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思考行为的意义。

经验梳理:通过“我先做了……然后做了……最后做了……”“我发现……”等等提示,帮助幼儿梳理有序的经验。

问题反馈:通过“在游戏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你自己可以试着做些什么”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思考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幼儿的共鸣,商讨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记录、回忆讲述的过程中,幼儿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倾听和分享。不但为下次活动做好经验储备。而且,教师能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充当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游戏分享,成为幼儿学习和交往的新天地。

童年需要游戏,在户外这个开放、广阔、自主的游戏空间里,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想法、一百种理由和一百种创造,充分体现了户外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长!我想,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快乐游戏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而老师也会收获一次次的欣喜与满满的感动!

第四篇:角色游戏反思

新和县幼儿园角色游戏反思

角色游戏是在儿童对社会角色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想像、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人进行交往,体验不同的社会情感,有着不同的表现,如:不同的语言、动作、形象等。

角色游戏是非常好玩的游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却是有着一定的难度。幼儿脱离了原本个体、家庭的生活方式,刚进入集体生活。孩子生活经验缺乏,对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观察了解不够,唯一最熟悉的是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园在设计角色游戏时,也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以经典的娃娃家游戏和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为主线。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内涵,将这样的游戏和孩子们真实的家庭生活结合。例如娃娃家里分割了许多区域,例如:厨房、卧室、洗手间,等孩子们熟悉的场景。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的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角色内涵大胆的表现出来,尝试和他人进行了交流。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老师对游戏的指导,将对孩子游戏能力以及角色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面对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去摆弄摆弄,但是他们缺乏角色意识,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时候老师应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间接的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角色意识,我们还邀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让幼儿观察爸爸、妈妈,帮助宝宝丰富一些“生活中的爸爸妈妈“的生活经验。

我园在以后的角色游戏活动中会举行的更加成功。

第五篇:角色游戏反思

角色游戏:宝宝医院开展的反思

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点的游戏。幼儿天性好奇,具有探索的欲望,活动的兴趣,操作事物的要求和认识周围客观环境的需要。但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动作系统不健全,易于疲劳,认识过程还带有具体形象性、随意性和情绪性。角色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人物协同、有玩具辅助,并且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促进幼儿心理高层次的发展。

以往小班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常常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1、游戏主题有老师一手包办代替;

2、游戏材料有老师全权负责;

3、游戏中教师指导过多或不够。以上等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到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设计角色游戏时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在生活中挖掘角色游戏的主题。在日常生活以及谈话中与我班幼儿了解他们所了解的小医院的情况,那里有医生,挂号窗口、注射室,有的孩子甚至说出在大厅里还有自动售货机,是卖饮料的等等,具体而形象。孩子们于是再生病去医院都会仔细观察,这是游戏效果很重要的基础前提。

2、多途径准备游戏材料的方式。让幼儿也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这对幼儿在游戏中把握材料的能力、开展游戏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准备材料的过程不仅是丰富孩子经验的过程,也是帮助家长提高认识的过程,让家长也了解游戏的主要性,积极支持和关注孩子的游戏。在幼儿回家搜集废旧药瓶、听诊器等东西的过程中,也了解了这些东西的使用方法,丰富了已有经验。

3、教师的合理指导。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教师应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出现在游戏中,用幼儿的口吻来及时调节;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来启发诱导。游戏目标:

1、能积极参与小医院的角色游戏活动,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简单的看病程序。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特点,我把医院的看病过程简单化流程化,在幼儿挂号后,请医生进行诊治,根据小病人的病症,我利用图示给予小医生提示,对应相应的颜色等,比如小病人发烧了,小医生根据图示提示,会给小病人一个黄色的卡片,小病人再拿着挂号条和这个黄色的卡片到交费的地方去交费,交费处的小工作者会给小病人的挂号条上盖章,小病人再拿着这个盖好章的挂号条和黄色的小卡片去取药部取药,取药部门的小工作者会对应小病人拿来的小卡片的颜色给病人药物。另外我们开设的注射室是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的部门,孩子们争着抢着做注射大夫,或是去注射室打针或输液,每当小医生问小病人你是想打针啊还是吃点药呀,好几个孩子都兴奋的说:“还是打针吧,打针好的快!”另外我们班的另外开设的游戏是结构游戏宝宝工地和宝宝苗圃,里面有很多小工人在游戏开始后就忙碌的工作,工作完成了,另外两位老师会把准备好的体检卡发放给小工人,小工人就拿着体检卡来医院检查身体。一次大楠在苗圃工作,一会儿她放下手里忙碌的东西对李老师说:“不行,我得去看病,我太累了,不舒服!”于是她来到了医院检查身体,游戏后她再次回到苗圃工作,还精神抖擞的和老师说:“我看完病了,好了!”

结合我班科研课题——保护眼睛,我在小医院里开设了检查眼睛的部门,针对幼儿对于正常视力表不太熟悉,我为幼儿打印了“宝宝视力表”,配上可爱的图示,让幼儿看着图示说简单的图形,像小鱼、花朵、剪刀等。这也是我班孩子比较感兴趣的环节,纷纷来医院排队检查视力。

一开始游戏时,小医院里一下子来了许多病人,挂号部门因为只有一位医生,挂号进程显得有些缓慢。小病人们于是挤成一团,医院门口乱成一团,于是我为挂号部门和诊疗室门口都放上一排椅子,经过几次游戏,幼儿有了在椅子上坐着等候的意识,游戏显得有秩序多了。

小医院的游戏中,我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且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增长了相互间的交流,从一开始的不敢说,发展到后来可以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病情,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班的单博华,平日里从来不和小朋友沟通,在游戏中我鼓励他担任重要角色,在每一次与小朋友的交流中,他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由于对于小医院游戏的喜爱,在后来的查体验血时,孩子们都勇敢面对,有的还笑着说:“我不害怕打针,我就是小医生,我还给小朋友打针呢!”

在游戏活动中,我还发现有以下现象: 1.我为幼儿设立了小导诊员的岗位,这名幼儿熟悉医院的每一个环节,有时她非常称职,病人多了,她拉着他们说:“人太多了,你们在这里排队等一会!”有的时候,她看到挂号的位置人太多了,就开始给排队的人员发挂号条,到了取药室,看到工作人员在忙碌,她就拿起一盒药递给小病人。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小导诊员这个工作岗位对于他们较难理解。

2.由于小医生人数较少,所以每次游戏时小病人等候时间过长,且由于我给幼儿开设的等候区只是简单的几把椅子,所以幼儿没有按顺序排队的意识,经常有的幼儿等了好久,有的幼儿没有排队,来了正好就去看病了。针对这种规则意识,我要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改进,对排队的区域进行一定的规则指示。

游戏的开展需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我会在以后的游戏过程中慢慢丰富,根据幼儿的发展进行调整。

下载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户外自主游戏角色区反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角色游戏反思

    小班角色游戏反思 案例: 角色游戏开始了,天天今天做出租车司机,只见他非常开心地开着小车,来来往往。突然,昊昊飞快地冲了过来,把天天狠狠地撞了一下。天天摔倒在地上,大声地哭了起......

    角色游戏教学反思

    《角色游戏》教学反思 泰州市许庄初级中学 薛丽萍 在我执教的这节《角色游戏》一课中,我在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充分考虑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领悟能力的基础上,......

    角色游戏教学反思

    我们大班自从开设了大润发超市后就吸引了许多幼儿,但我发现幼儿虽然喜欢到超市里玩,却越来越少的幼儿愿意到大润发当“服务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每次游戏结束后“服务员”都要......

    户外游戏活动反思

    户外游戏活动反思:推轮胎 有一天的户外游戏活动是推轮胎,我带领小朋友来到活动场地。我请了好几个小朋友帮忙老师去小精灵活动室搬轮胎。去的小朋友看到有各种颜色的轮胎,真是......

    主题式角色游戏区经验总结(★)

    “主题式角色游戏区”主题经验总结—— 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角色游戏环境 教师:李登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反思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反思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反思角色游戏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对“角色”这一概念并不是特别的清楚。经常提醒他们要把角色的对话和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多番的教导并......

    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反思

    角色游戏成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而角色游戏又是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班角色游戏的教案反思,一起来看看吧!角色游......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反思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反思:美发厅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