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好语文非下功夫不可(李凌原整理)
学好语文非下功夫不可
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交流的最基本的工具。但是不下苦功就学不好语文。因此,有人说凡是学语文的人都必须下苦功夫。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这门学科,有其内在、本质的规律的。语文中的语言,能够帮助人们思维,解决问题;能够互相交流经验,传播文化。是人们对外交往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学好语言,要学好语言,就必须有很好的语文基础,要有牢固的语文基础,就必须要下苦功夫。我们同学在学语文时,只是看语文的表面,而不钻研其实质。只有下苦功夫,才能正确认识语文,了解语文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开阔人的视野。有位先哲说过,一切科学的东西,都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否则就学不到手。这样说来,语文既然是一门科学,何不下苦功夫学习它呢?
我国历代古圣先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和“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名句遗留下来。这就说明了“功到自然成”。如果我们同学都这样做,我看语文这座山就能攀登上去,达到光辉的顶端。
在唐代大诗人李白身上有“铁杵磨针”的典故。李白小时候,一天,他逃出私孰,沿途正看见一个老太婆正在磨一根铁棒。他好奇地问这是做什么的。老太婆回答说要把它磨成针。于是李白恍然大悟,又跑回去,刻苦学习。以后,他真就成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了。
还有我国晋代的“墨染池塘”的王羲之,他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写字,最后成为着名的书法家了。鲁迅不也是在学问上经历一番艰苦地探索而成为当今世界上的文豪吗?
这些无不说明,有恒心,下苦功夫,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
有了恒心,下了苦功也是免不了要失败,摔跤的。但是,只要有勇气,有自信心,在曲折面前不气馁,就能学好语文。人们不都说:自信心是成才的精神支柱吗?
学习语文非下苦功不可,但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人比一般人学习效率要高得多。
总之,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必须下苦功夫。但不要谈虎色变,说苦生怕。其实,“苦”也要相对地看,这种苦是辛苦而不是痛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个自信的心态,“我能行,一定能学好!”,再加上有一个针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多总结成功因素,就一定能学好语文。语文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功和生存手段,是开创未来的一门重要学科。
语文是一座高峰,要想登上峰巅,就得下苦功夫。
我很想翱翔于高耸入云的峰巅,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但是我不能,十几个春夏秋冬以来,仍俳徊于山脚下,我不甘心。
但是我坚信,即使命运再色历内茬,也将屈服于勇者,俯首于强者,更是人们希望,坚韧和热情的手下败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有多少人不是在沼泽地中撑起了一片青天?吴敬梓落泊一生修儒林;曹雪芹满腔热情寄红楼;李世民不念手足终成帝王……。
况且,我还不至于他们那种地步。我还有机会,在最后一学期里,要想学好语文,下苦功夫迫在眉急。首先,要有一腔学好语文的赤诚,我认为我做到了,但是我急于求成。所以,其次是按部就班,持之以恒,废寝忘食地学习它。
那么到底该怎么学习呢?有人说是整天的题海战术,有人说是老土的“八股文”……难道语文仅仅是成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吗?不,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应该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找寻找。我们不仅要做题,还要不断地感悟大自然,积累知识;做到习题时行云流水,作文时文不加点。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那么,祖逖又怎么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走笔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曦之又怎么能挥盖毫世而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专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数学明珠而享誉世界呢?
故学贵在持之以恒,夜以继日,才能有所成就。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不会光顾没有努力的人。
这就是语文,如此巍峨的山峰,我坚信,登上峰巅的道路光明而遥远,正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学习必须咬文嚼字。学习语文,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马克思研读文学名着,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诵读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他在讲话、写作时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广为传诵。
至于“推敲”之类的佳话,更是不胜枚举。
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需要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不好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绝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行。
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文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