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
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重点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选择和确定有关项目。对预期明确、前景良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续建设。
2.效益先导的原则。项目选择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来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力。
3.建设先行的原则。选择项目以领导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建设先行程度为重要依据。土地治理类项目必须是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或计划先行启动的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入库。
4.统筹兼顾的原则。项目选择要注意类型的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安排土地治理类和基地类项目,也要注重多种经营类和科技类项目的配套,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功能。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建成项目产生综合效益。
5.集中布局的原则。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一期的要求,统筹规划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土地治理类项目,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着力培育有带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6.机制创新的原则。适应农业机制和体制创新的要求,优先选择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以国家财政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实现农业的多元化投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二、项目库项目类别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政策和工作职能,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入库项目拟分为两大类:
1.土地治理项目。即为国家级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致力于改善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多种经营项目。按照产业特点划分,包括:①种植类(不含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项目;②养殖类项目;③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④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按财政投资规模分,包括: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和一般多种经营项目。
三、项目入库的基本要求
选择入库项目必须遵循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入库项目类别特点,其选择的具体要求如下:
1.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若各类企业承担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必须有合法的土地租赁合同,明确财政无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产权归集体所有或对资产实行租赁使用。项目建设内容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单个项目的治理规模控制在3000亩左右。项目区必须在农田保护区内,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同时,项目区灌排骨干工程已基本具备,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项目区布局要做到年度之间的有机衔接,一年一小片,三年一大片。项目受益对象必须是农民群众,项目安排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必须能够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
2.多种经营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项目类型以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并确保项目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及产品销售保障,能推动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项目建设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农民显著增收。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以上,一般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5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必须要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单位出具担保意向书或项目承担企业出具财产抵押意向书。
四、项目入库的程序
全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采取“择优选项”的方式进行,建立区级项目库。项目入库的基本程序如下:
1.区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近三年内的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明确拟实施开发的区域范围及扶持的产业重点,初选出拟入库项目。
2.由项目管理股定期发布项目入库信息,指导项目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项目申报单位将编写好的项目建议书同时上报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加入县区级项目库。
3.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入库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库项目,分类排定次序,编制项目库目录。嗣后新增入库项目须与原在库项目合并后重新排序。
4.由县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将县区级入库项目目录及建议书一式三份联合行文报市,并承诺足额落实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按时归还项目有偿资金。
5.所有县区级项目库项目连同市本级筛选的拟入库项目,经专家评审和筛选后进入市级项目库,并由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财政部门报省备案或申请加入省级项目库。
五、项目建议书的编写
项目建议书是入库项目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文字、表格、图件及证明材料等,各县区及项目申报单位要本着“简要明了,符合规范”的原则,按项目类别认真编写。
1.土地治理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位置、范围、规模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区域所具备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初步规划设计及农业结构调整布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实施的预期效益;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资金配套等保障措施;项目区规划图表等附件。
2.多种经营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区位及对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资源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主要产品的市场预测与营销策略;项目建设的初步设计方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项目建成效益预测及还款措施。
六、项目库的管理
1.严格控制项目入库数量,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土地治理项目按上年投资规模的1.5倍入库;多种经营项目每县区不超过3个;
2.项目入库实行集中申报与常年申报相结合,以集中申报为主,常年申报为辅。每年3-5月份集中申报,建立和充实项目库。在项目申报期外如有确需申报入库的项目,也可按程序和要求单独申报作为补充。
3.切实加强对项目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储备项目不断充实更新。申报项目以经论证的入库项目为基本来源,并对已立项的在库项目及时注销。入库项目如在三年内仍不具备立项条件,则从项目库内清除。如该项目确需作为后备项目,则需根据新的情况重新修编项目建议书后再入库。
4.切实把项目库管理作为部门日常工作,加强对后备项目的跟踪服务。市和各县区都要及时关注和不定期反映入库项目的运行情况。库内项目如有重大变化需及时上报,以便清库补库或修订完善项目建议书内容。
5.申报国家和省、市立项的各类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择优确定。每年由市会同各县区根据年度投资计划和项目类型筛选申报项目,并逐级通知有关单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规划设计任务书,再由各县区业务主管部门编报年度计划,由市统一申报立项。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9年5月29日
第二篇: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
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闫建军
产业化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能否带动产业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那么如何能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吃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掌握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既要当好项目管理者,又要做好项目的服务员。朔城区农发办始终坚持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产业化项目的工作目标和原则,引导企业走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一、主要做法
1、选准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朔城区亚麻油产业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当地农户每年主要的种植品种。各类亚麻油加工实体近12家,特别是朔州市绿源粮油有限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作为我市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带动周边农户近1万户,带动种植面积3万亩,已经成为我区乃至我市最大的亚麻油加工、销售企业。其产品远销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但由于企业产品升级缺乏资金,一直都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支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项目,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产品。
截止2013年,帮助企业申报两个项目,分别为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加工扩建项目以及2T/D冷榨胡麻油加工扩建项目,累计争取财政资金近200万元,预计为企业增加利润190万元,并带动2000户种植亚麻,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2、全面跟踪服务,提升设计水平。
我办在扶持亚麻油产业过程中,坚持从项目申报、评审、设计、施工全过程参与,并主动为企业联系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提升设计水平。特别是在日产7T精炼胡麻油灌装线厂房建设设计时,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方案,由于企业加工场地只安装了一台80KVA的变台,根本无法满足灌装线用电需求,要在厂房顶部加装一套太阳能供电设备,保证灌装线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就使投资无形增加。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办主动联系电力公司,为企业加装了一台100KVA的变压器,预计节省投资达30多万元。
3、依托产业龙头,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加快亚麻油产业的发展进程,在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积极介绍有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形成以龙头为基地,带动合作社全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三年来,累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合作社
达5家,预计可带动农户5000多户,为农户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在我区的亚麻油产业中呈现出“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良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产业局限性太强。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的范围很广,我们仅仅局限于亚麻油一种产业,形成这样的一种单一局面与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放松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与同级农口部门的联系不够。
我们仅仅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产业作为扶持重点,不能与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形成定期的联系制度。
3、缺乏跟踪服务这一重要环节。
在项目验收后,我们就很少去企业实地进行调研,这样就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无法确保农发资金的长期效益。
三、建议
1、加大农业产业化政策宣传力度。
要在党支部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主动宣传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政策,让更多的企业以及合作社了解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扶持范围以及资金力度。
2、与同级农口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要主动联系同级农口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优秀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我区其他优势产业,形成多种产业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3、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农发资金发挥长期效益。在项目验收后,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主动了解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申报其他项目。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一、2011年农发项目实施情况
1、整体情况
2011年省农发局下达我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12个,总投资259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8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440.42万元,市级财政资金25.12万元,县级财政资金75.36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资金368.6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677.5万元(财政资金1564.9万元,自筹资金112.6万元);省级科技推广项目2个,总投资5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损毁修复项目1个,总投资7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产业化财政资金补助项目2个,总投资438万元(财政资金182万元,自筹资金256万元);中央财政贴息项目4个,总投资363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
2、项目实施情况
(1)土地治理项目
下符桥镇桃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798.5万元(财政资金744.5万元,自筹资金5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格田成方、平整土地1500亩,修建灌排渠道27.91公里,块石浆砌防洪墙及道路挡土墙3639米,维修加固山塘23口,新建机耕桥6座并配套渠系建筑物431座,修筑机耕路18.85公里,新**土保持林2000亩。项目建设围绕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项目工程于2011年9月30日完成招投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合同工期140天,10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2012年5月全面完工,2011年6月上旬完成县级自验。
但家庙镇观音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750万元(财政资金70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修建灌排渠9.095公里,维修新建机耕桥10座,维修加固山塘21座,新建泵站2座,块石浆砌防洪墙及道路挡土墙405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48座,格田成方,平整土地200亩,修筑机耕路9.916公里,新**土保持林3500亩。项目建设围绕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项目于2011年12月27日完成招投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合同工期140天,2012年1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由于开年以来天气阴雨以及山场清障不到位等原因,目前工程进度比较迟后,截止目前,路渠、山塘、田、桥等基本完工,山场垦复已完成60%,经多次召开调度会,督促各中标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计划于2012年7月上旬完工。
黑石渡镇朱家畈村张传李种粮大户项目。总投资129万元(财政资金120.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工程建设按照“先建后补”建设机制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农业措施中已完成土地平整、良种仓库、良种晒场及机耕路建设,田间渠系工程、机耕桥、渡槽及其他水利建筑物已基本完工,由于该项目区与黑石渡镇政府实施的石斛基地项目部分重叠,故部分建设内容需变更,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5月完工。
(2)产业化项目
产业化财政补助龙头企业项目。**鹏飞工贸有限公司1000吨百合流通设施新建项目总投资248万元(财政资金112万元,自筹资金136万元)。截止2011年10月工程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新建储藏保鲜库290平方米,分拣及包装车间726.4平方米,新购储藏保鲜设备一套,检测设备2台,包装设备2台,新建农产品交易网站1个,项目于2011年11月完成县级验收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市级于12月23日完成验收,财政补助资金112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产业化财政补助合作社项目。**县青翠园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万吨毛竹制品加工新建项目总投资190万元(财政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120万元)。已按市级调整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新建新建生产厂房365平方米、维修厂房3000平方米、新建晒场720平方米、配套动力线400米及新建漂白池等附属设施建设,购安毛竹加工设备72台套(包括动力设备)。2012年3月完成县级自验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市农发局于2012年5月10日完成项目初验。
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省局下达产业化企业财政贴息项目涉及源牌集团、**集团、一隆羽绒、汇佳生物4家企业,项目总投资363万元,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财政资金363万元已于2011年10月份审核拨付到企业。
(3)灾毁项目
**县2011损毁工程修复项目,总投资70万元,已于2012年1月4日完成招投标及前期准备工作。项目于2012年4月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实施完毕,5月份完成县级自验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4)省级科技推广项目
**县2011省级科技推广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全部为省级财政资金。分别是:**县鹏飞工贸有限公司2011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25万元;**源牌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25万元。项目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任务,两项目专家技术依托费14.7万元已拔付到位。
二、项目建设经验总结
一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做开发。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基层村、组的意见,围绕群众需要搞开发。
三是项目申报和规划设计实行群众参与、专家论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制和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四是对项目实施实行“七制”管理,即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监理制、工程决算中介机构审计制、竣工工程评比制、完工工程管护责任制。
五是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定,积极筹集县级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六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三、问题和建议
1、招投标的时间问题。由于项目立项预算指标下达和项目正式批复时间下达较迟,而项目批复后,恰好是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组织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一系列的资料编制、评标、中标、签订合同等最短也得在1个月以上,对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很大。建议上级能够及早下达项目计划批复,保证招投标工作能够扎实有序开展。
2、低价中标问题。由于农发项目工程点多面广,参与投标的建筑企业多为地方小型企业,诚信不足,在投标时竞相压低价格,在施工时为保证不亏或少亏,千方百计偷工减料、延误工期,给项目管理造成极大困难,稍有不慎就为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建议是否能采取复合价中标。
3、农民义务监督员问题。根据上级农发部门要求,我县也聘请了农民业务监督员,但由于未经培训,其专业水平难于胜任监督工作,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能否在每年项目工程施工前由市级农发主管部门举办培训班,使农民义务监督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作用。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677.5万元(财政资金1564.9万元,自筹资金112.6万元);省级科技推广项目2个,总投资50万元,全部为省财政资金;损毁修复项目1个,总投资7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产业化财政资金补助项目2个,总投资438万元(财政资金182万元,自筹资金256万元);中央财政贴息项目4个,总投资363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资金。
2、项目实施情况
(1)土地治理项目
下符桥镇桃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798.5万元(财政资金744.5万元,自筹资金5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格田成方、平整土地1500亩,修建灌排渠道27.91公里,块石浆砌防洪墙及道路挡土墙3639米,维修加固山塘23口,新建机耕桥6座并配套渠系建筑物431座,修筑机耕路18.85公里,新**土保持林2000亩。项目建设围绕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项目工程于2011年9月30日完成招投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合同工期140天,10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2012年5月全面完工,2011年6月上旬完成县级自验。
但家庙镇观音岩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750万元(财政资金700万元,自筹资金5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修建灌排渠9.095公里,维修新建机耕桥10座,维修加固山塘21座,新建泵站2座,块石浆砌防洪墙及道路挡土墙405米,配套渠系建筑物148座,格田成方,平整土地200亩,修筑机耕路9.916公里,新**土保持林3500亩。项目建设围绕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项目于2011年12月27日完成招投标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合同工期140天,2012年1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由于开年以来天气阴雨以及山场清障不到位等原因,目前工程进度比较迟后,截止目前,路渠、山塘、田、桥等基本完工,山场垦复已完成60%,经多次召开调度会,督促各中标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计划于2012年7月上旬完工。
黑石渡镇朱家畈村张传李种粮大户项目。总投资129万元(财政资金120.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工程建设按照”先建后补”建设机制已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农业措施中已完成土地平整、良种仓库、良种晒场及机耕路建设,田间渠系工程、机耕桥、渡槽及其他水利建筑物已基本完工,由于该项目区与黑石渡镇政府实施的石斛基地项目部分重叠,故部分建设内容需变更,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5月完工。(2)产业化项目
产业化财政补助龙头企业项目。**鹏飞工贸有限公司1000吨百合流通设施新建项目总投资248万元(财政资金112万元,自筹资金136万元)。截止2011年10月工程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新建储藏保鲜库290平方米,分拣及包装车间726.4平方米,新购储藏保鲜设备一套,检测设备2台,包装设备2台,新建农产品交易网站1个,项目于2011年11月完成县级验收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市级于12月23日完成验收,财政补助资金112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产业化财政补助合作社项目。**县青翠园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万吨毛竹制品加工新建项目总投资190万元(财政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120万元)。已按市级调整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新建新建生产厂房365平方米、维修厂房3000平方米、新建晒场720平方米、配套动力线400米及新建漂白池等附属设施建设,购安毛竹加工设备72台套(包括动力设备)。2012年3月完成县级自验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市农发局于2012年5月10日完成项目初验。
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省局下达产业化企业财政贴息项目涉及源牌集团、**集团、一隆羽绒、汇佳生物4家企业,项目总投资363万元,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财政资金363万元已于2011年10月份审核拨付到企业。
(3)灾毁项目
**县2011损毁工程修复项目,总投资70万元,已于2012年1月4日完成招投标及前期准备工作。项目于2012年4月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实施完毕,5月份完成县级自验及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4)省级科技推广项目
**县2011省级科技推广项目,总投资50万元,全部为省级财政资金。分别是**县鹏飞工贸有限公司2011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25万元;**源牌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农业综合开发省级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总投资25万元。项目已按市级批复实施方案完成建设任务,两项目专家技术依托费14.7万元已拔付到位。
二、项目建设经验总结
一是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形成合力做开发。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基层村、组的意见,围绕群众需要搞开发。
三是项目申报和规划设计实行群众参与、专家论证、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制和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四是对项目实施实行”七制”管理,即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m.depeat.com)监理制、工程决算中介机构审计制、竣工工程评比制、完工工程管护责任制。
五是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定,积极筹集县级财政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六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三、问题和建议
1、招投标的时间问题。由于项目立项预算指标下达和项目正式批复时间下达较迟,而项目批复后,恰好是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组织工程招投标工作中一系列的资料编制、评标、中标、签订合同等最短也得在1个月以上,对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很大。建议上级能够及早下达项目计划批复,保证招投标工作能够扎实有序开展。
2、低价中标问题。由于农发项目工程点多面广,参与投标的建筑企业多为地方小型企业,诚信不足,在投标时竞相压低价格,在施工时为保证不亏或少亏,千方百计偷工减料、延误工期,给项目管理造成极大困难,稍有不慎就为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建议是否能采取复合价中标。
3、农民义务监督员问题。根据上级农发部门要求,我县也聘请了农民业务监督员,但由于未经培训,其专业水平难于胜任监督工作,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也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建议能否在每年项目工程施工前由市级农发主管部门举办培训班,使农民义务监督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作用。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大会战实施方案
**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项目质量年大会战精神,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我县农业开发工作,制定我县201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质量年大会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以政府安排资金为引导,以节水为依托,以农民自愿投劳为主体,建立以水利骨干工程为龙头,以解决灌排矛盾为突破口,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槽、口综合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实施原则
今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实施原则:一是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为重点,继续抓好农田示范和沟渠的清淤配套工作;二是以节水增产为目的,加大畦田建设力度;三是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以点带面,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440亩;二是新增农田保护面积5440亩,改善灌溉面积544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40亩,年节水达到43万立方米。三是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建设的目标:一是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规模10000亩;二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平水年可节水46.99万立方米。三是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13.3%达到16.44%,增加了3.14个百分点
四、建设内容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的内容。项目区位于**乡,涉及**、**、**9个行政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更新机井3眼,修复配套机井10眼,配备井台、井盖3套,铺设地下防渗管道20.5km,整修砖路7.8km,修建公示牌3个,转弯半径2个,涵洞12个,渠道清淤2.8km,新开挖6km,植树10300株。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201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位于**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打机井18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80.394km,建井房18个,过路涵洞19座,渠道清淤20.811 km,作业通道600个,转弯半径10个,中型公示牌2块,农路20.0km,框架工程20.0km,高压线路6.113km,变压器18台,植树25000株,共265亩,紫穗槐籽2000公斤,1米1株,共75000株,112亩。
五、问题建议:
1、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由于项目区部分管道已经老化,按照规划设计需要更换。经乡党委政府和项目区干部研究,为了增加节水面积,在原管道不在更换的基础上增加了管道密度。申请变更管道位置走向。这样既方便了群众耕种,又增加了灌溉面积。
2、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针对会议精神我部门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在土建工程的每块方田的醒目位置分别设立项目公示标志,公示内容包括项目数量、规格以及方田内每条管线安装长度及出水口数量。
六、主要措施
为确保11年、12项目达到提高标准、提高质量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六制”措施:
一是项目招标制。项目所涉及的工程和所需物资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和货物供应方。
二是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中,我办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并明确了项目法人的权利和职责,做到项目有人抓、工程有人管、问题有人担,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运行。
三是项目公示制。项目立项、实施、竣工三个阶段采取全程公示制,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投资标准、建设内容、质量标准以及农民投劳折资等问题进行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使项目建设真正成为“阳光工程”,确保项目良好、健康运行。
四是工程监理制。我办要求对项目涉及的所有工程进行监
理,并要求监理人员始终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立足为农业开发搞好技术服务,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真正把住工程建设质量关,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五是群众监督制。为使各项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采取了群众监督制度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是跟踪问责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工程的建设时间、地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项目负责人、施工细则等进行建档立卡,并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建设质量不达标的工程责令停工、返工,确保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使之能够长期持久发挥效益。为切实提高农业开发工程效益,延长工程寿命,减轻农民负担,我们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成立县、乡、村三级农业开发工程管理协会,分级负责所有农业开发项目区水利、电力设施管护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