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防毒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防毒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能力,构建防毒、拒毒的思想防线,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经研究,决定开展防毒禁毒征文比赛活动。现将具体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在校学生
二、作品要求
1、结合《禁毒法》的宣传贯彻,围绕“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等主题,表达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抵制诱惑,防范侵害等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真实,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具体题目自拟。
2、题材不限,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文章、心得、感悟,此类题材500字以上。(统一使用400格黑框作文稿纸、黑色水笔)。
3、作品背面请注明学校、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4、作品独立撰写,文稿不得出现错别字,不得抄袭,不得网上下载,违者通报批评。
5、各校在自评的基础上选送3篇(中心小学8篇)于11月4日前送交406室(保卫科)
三、活动要求
各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要把此次活动作为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禁毒教育的过程,组织全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创作作品、参加比赛等过程,了解禁毒教育的有关知识,增强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此次比赛活动将作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等系列
创建工作的巩固、提高、深化、创新过程,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防毒禁毒预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2015年10月27日
第二篇:防毒禁毒征文
防毒禁毒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毒品这个词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公路两边的宣传栏常常贴有毒品的介绍,并告诫大家不要吸毒,毒品是使人上瘾的麻醉剂和精神药品。吸毒一口,误入虎口。吸毒的危害性极大,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毒瘾发作时,如万蚂噬骨,万箭穿心,痛苦难耐;吸毒容易导致倾家荡产,并引发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毒’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提起毒品,我们就不由得回想起1838年林则徐气壮山河的“虎门销烟”。当年鸦片的危害,使千百万中国人民身体虚弱,意志消沉,社会动荡。林则徐的一场虎门销烟,唤醒游在梦中的中国人民一起来斗争,远离毒品。直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但是今天,我们是否意识到,中国现在又面临毒品的严峻挑战呢?是否知道,这个曾经远离我们国家上百年的毒魔又在悄悄地靠近我们呢?近几年来,毒品问题又开始悄悄地抬头,渐渐开始影响我们社会的稳定,开始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充实的生活、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进行一场彻底的禁毒斗争,在全国筑起拒毒、防毒、禁毒的牢固防线,让毒品远离我们。
一些青少年吸毒,起初是觉得吸毒这件事很新奇,刺激,不了解其毒在哪里,危害有多深,尤其是那些从中学就开始吸烟的青少年,极易在这种好奇心下染上毒品。还有些青少年吸毒,是为了寻求自己行为价值的分量,为了在群体中炫耀,以获得同伴的肯定。他们认为,吸毒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吸毒诱发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吸毒有这么多的坏处,为了大家的前途、健康着想,请不要吸毒,发现吸毒者,要努力劝说,让他们“改邪归正”。吸毒者在吸毒的时候有没有顾虑到家人的感受呢?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曾经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可是,自从少年染上了毒品,快乐的家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少年为了买毒品,偷光了家里的钱,没有钱,便不顾父母的苦苦哀求,坚持把家里的东西卖光了,最后连房子也卖了,害得他的父母无家可归,但是,少年的毒瘾并没消失,反而越来越渴望毒品,然后,他又去借高利贷,后来,没有钱还,被债主活活打死了,而少年的父母则在街头饿死。这不仅仅是个悲哀的故事,它提醒着我们,一人吸毒,全家受害,让我们不要被毒品蒙蔽双眼。毒品真的碰不得呀,碰了则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大家美好的前途,为了幸福的家庭,为了个人的健康,请远离毒品!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为了我们的明天,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第三篇:关于开展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能力,构建防毒、拒毒的思想防线,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决定在全校开展禁毒征文比赛活动。现将具体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品要求
1、题目:至家长的一封信,字数不少于400字。
2、征文截止日期为9月19日,作品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到团委蔡茜茜老师处。
3、每班选送1-2篇作品参加评选,作品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二、评选及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与奖若干名。
希望各班认真做好本次征文比赛的宣传、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和禁毒预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明镜学校
2014年9月
第四篇: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禁毒征文比赛的通知
各班级: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抵御能力,构建防毒、拒毒的思想防线,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校团委决定在全校开展禁毒征文比赛活动。现将具体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品要求
1、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字左右。文言文、诗歌字数不限。
2、征文截止日期为11月11日,作品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到团委蔡茜茜老师处。
3、每班选送1-2篇作品参加评选,作品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二、评选及奖励办法
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与奖若干名。希望各班认真做好本次征文比赛的宣传、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和禁毒预防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温岭市书生中学团委、德育处
2011年11月7日
第五篇:防毒禁毒
防毒禁毒知识
禁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我国政府以“禁绝毒品 ”为根本目标,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防范毒品危害、保护公民身心健康和维护社会秩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有些人由于生活空虚、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经不住诱惑,常常以身范险去接触、吸食毒品,从而导致一幕幕人间悲剧的发生。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禁毒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高危行为的人群防范和抵御毒品的能力,做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内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隐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具有依赖性,能使人在生理上成瘾从而让人心理成瘾,一旦不能继续吸食会出现戒断反应;(2)具有非法性,毒品很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合理,适量用药在临床上经常出现。而称之为毒品,他的来源渠道都是非法的,一旦被查到不管是贩卖,使用,制造,窝藏,都是违法行为;(3)具有危害性;70%与毒品或者吸毒者有关。巨大的隐僻,巨额的毒资,都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危害
吸毒者易染上哪些疾病?
1.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2.呼吸道疾病;3.各种传染性肝炎;4.艾滋病与性病;5.感染性疾病;6.血管损害;7.神经系统损害、性功能障碍;8.精神病症状;9.肾脏疾患、皮肤损害。此外,吸毒还可以引起骨、关节、肌肉的炎症和疟疾、破伤风等。
吸毒可加速死亡
吸毒者为满足毒瘾往往过量吸毒,而且毒品中混杂有毒有害物质,常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导致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据报告,大多数吸毒者寿命不长,长期吸毒者多在8-12年内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一般寿命不超过40岁。
吸毒可引发自伤
自残 自杀
吸毒者在毒瘾发作时,轻者出现头晕、耳鸣、呕吐、涕泪交流、两便失禁、浑身打颤,重者则如万蚁啮骨、万针刺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为了减轻毒瘾发作的痛苦,吸毒者往往采取各种极其残忍的手段残害自己的身体,如割腕、砍指,切腹,吞食异物、猛烈撞头等,甚至自杀。
如何防毒禁毒?
如果做到以下几条,可以有效预防吸毒:
(1)接受毒品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 花言巧语的骗局;
(3)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4)进歌舞厅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5)树立正确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防毒相关小知识
(1)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2)联合国禁毒宣传的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50g可以判处死刑
(4)毒品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一旦形成毒瘾,就会出现 戒断综合征和强迫性觅药行为,戒断非常困难。案例:陈桥死亡事件
2010年7月5日,广西灌阳县的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吸食毒品而死亡。沿着这名学生死亡的线索,记者调查了校园里孩子们面临的“白色”诱惑。
死亡的学生名叫陈桥,14岁,在桂林市灌阳县民族中学读初中一年级,事发当天中午,陈桥从学校回到家中,当时他坐在客厅沙发上,陈桥的母亲在厨房里忙乎着午饭,陈桥妈妈回忆:“突然听到噗通的一声,孩子从沙发上面掉在了地上,看到他脚手都抽筋了,我马上跑出来把他扶在沙发上。”
当时陈桥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家人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诊断:“吸毒过量。”
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也没能留住陈桥的生命。同时灌阳县公安局民警也来到医院为陈桥做了尿检,证明他曾吸食毒品K粉,医院也认定陈桥是过量吸食K粉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最终死亡的。这是灌阳县第一例未成年人的一个吸毒死亡的案例
1.受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或家庭教育失当。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的时期。他们充满热情,富有朝气,但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尽心培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据调查,吸毒的中学生多数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则是直接受家长的影响染上毒瘾的。他们的父母,有的整天忙于挣钱,根本顾不上孩子的教育;有的则对孩子娇生惯养,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惯;还有的更是吃喝嫖赌,染上毒瘾,毁了自己,毁了家庭,也毁了孩子。例如:某男,15岁其父吸毒成瘾,吸空了家财,吸毁了家庭。唯一的儿子由于经常看到父亲和其毒友们在家里吸毒,便由摹仿到吸毒成瘾,被送戒毒所。又如:某男,16岁,本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后来却因为父亲的外遇而破裂。该生失去家庭温暖转而憎恨父亲的女友而不愿回家,将情感寄予经常帮助他不受欺侮的同学,结果受同学感染,自己也染上毒瘾。
2.危险的好奇心和对毒品的无知。中学生思想敏锐,少有保守思想,好奇心强,敢想敢求敢做。但由于其年少无知,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在许多新事物面前,一旦把握不好,非常容易走入误区。在遭遇毒品之前他们很少懂得毒品的知识,即使知道“毒害”二字,但毒在哪里,害有多深,却一片茫然。相反,他们听人吹什么“吸毒可以让人飘飘欲仙”,“想什么来什么”,“没有一切烦恼,精神特爽”等等,往往信以为真,产生找一找“感觉”的强烈欲望。例如:某女,14岁,听了关于毒品的“神话”后,竟在心里不停地想,如果能吸毒,那我的日子就过得充实了。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很快吸毒成瘾,每天300元的毒资全靠“坐台”以及和一伙男生去偷、扒获取。又如:某男,15岁,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差,也知道吸毒是危险的,但经不住别人的一再“劝说”和“开导”,竟天真地认为尝一尝无妨,即使成瘾,也能戒掉,结果以身试毒,至今身心难以康复。其实,有些人在吸毒之前,也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一些毒品的危害,也有一定的拒毒心理,行为也并非刻意追求毒品的体验。只是由于自身意志比较薄弱,对毒害了解不深刻,经不起别人的引诱和唆使而走上吸毒路。绝大多数吸毒学生,都经历过“想-怕-试-上瘾”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
3.群体之间交叉感染。中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好交往,喜欢成群结伙。但他们中有不少人自认为已经长大,什么都懂。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不以为然,盲目地去追求所谓的个性独立。特别是某些中差生由于成绩不好,升学无望,在家被家长责备,在校被老师嫌弃,因而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常常三、五个人混在一起,讲什么“哥们义气”、“姐妹情深”,崇尚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他们当中,一旦有一个人吸毒,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例如:某男,16岁,个性燥烈,极讲“哥们义气”,经常帮人打架,烂兄烂弟颇多。他自己受人诱惑吸毒后,又影响其他十余名“哥们”吸毒成瘾。再如:某女,14岁,因其要好的女同学吸毒、“坐台”,她也受影响学会吸毒、“坐台”,导致她交的男朋友也随其吸毒。调查表明,群体交叉感染,危害极大,感染面广,传播速度极快。
4.学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目前的中学,基本上都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于提高升学率。为了完成升学目标,教师们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自己的教学负担,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甚至有的学校及教师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顾及调皮的差生,对其旷课,逃学不闻不问,任其混迹于社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染上种种恶习,其中包括吸毒。中学生吸毒,也与不少学校不重视反毒教育有关。尽管国家教委已根据我国严重的毒情形势,根据吸毒逐渐低龄化的特点,将毒品知识教育纳入了教学大纲,并作为教材发到各个学校,但多数教育部门并未予以充分重视。有的学校即使发现有学生吸毒,为了应付上级的达标检查,不是与公安机关及时联系,妥善处理,而是令其转学,致使新的污染产生。如某校转出去的一个14岁的女生,到新学校不久,就影响好几个新校同学吸毒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