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1
当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
1、通过经典诵读故事会教学,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基本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就拿《三字经》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本书不仅知识性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义。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过《三字经》,但是那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他们对于《三字经》里面包含的故事内容知道的太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书中蕴含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故事,听故事,就能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挖掘到文章里蕴含的德育思想。
2、创设国学经典教学小环境,创设德育大环境
学校里的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的阵地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国学经典教学的小环境,从而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这时的学生会回味无穷,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的一个提醒。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绘制的国学经典小诗文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一旦当学生形成了自觉行为后,就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诵读唐诗宋词,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相似的实词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中热爱生活的思想。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友谊
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是很简单、单纯的,很多都是因为能在一起玩得来而交往,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太明白同学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价值与可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应该多关系启发学生重视友谊之情。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古诗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学习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体现友谊的诗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友谊之情:朋友的送别;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些不同的场景一幅一幅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品味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仅仅围绕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首先要务必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至少每周两节小课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要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司马光这个人物时,教师要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诉司马光充满着智慧,同时告诉学生司马光学习也很刻苦,他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体会经典的意境。其次,教师教学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教师光靠短时间的小课教授学生国学经典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来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无处不在。首先,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让学生能够做到天天接触,天天吟唱,天天复习。其次,我们让每一面墙和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写上去,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在活动中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没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实施,那学生学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浅显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经典诵读的活动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课之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广播;组织学生编写国学经典内容方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把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植入到学校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环境氛围下的渗透,并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让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才有效果。
总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下,心灵得到净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经典诵读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的好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世间经典名篇。教学不会停止,思考不会结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在不断地思考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有效作用。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2
很高兴这次有幸参加了万载县第一批经典诵读培训班,接到培训通知时只知道关于国学的,想这是我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所以对于这次培训我满怀期待。
当我报到后拿到课程安排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中有“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及讲座”、“诵读案例及现场指导”、“现代诵读示范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讲座”、“诵读技巧与现场示范”、“中小学古诗文诵读与解析”、“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这些专题讲座,我将用虔诚的心态,迎接这美好的培训。两天的培训,几位专家专业性非常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实体会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收获: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自华东交大附属学校的何敏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课后并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名人读经典的得益,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会熟练吟唱,这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二、语文教师该做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自江西师大附中的陈学敏老师讲了诸多的理论知识,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还讲解了诵读的技巧,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他一开口便不同寻常,那浑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高安中学的丁艳萍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诗歌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诵读示范课,逐字逐句地教授我们怎样去诵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甚至还细心地为我们学员每人印了一份诗歌以便讲解,比如: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引领我们理解字词“老水车”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它的时代;第二句中的“灯”“行”这些后鼻音的读法,找出重音、延长音等,以及整个小节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样反复地训练之后,达到她对我们朗读的期望。特别在最后一小节,因为是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除了在字、词中一个一个分析,还引导我们加上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她将我们分为三组,运用反复递进的表现形式,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得到了感情的诠释,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激情爆发。
整个教授过程,让我们从一开始浅显地朗读再到激情澎湃,这样的诵读方式无不让我对她产生一种崇拜,也从中激发了我对诵读的热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三、诵读经典的尝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从经典中选出的给孩子们诵读的“经典”——《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诵读《弟子规》也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学生背书。我记得何敏老师说过,她的班级都是利用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读读背背。每次诵读内容不多,刚开始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跟念的形式,通过反复念,形成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她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内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家学会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做各方面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从而营造很好的班级氛围。确实如何敏老师的预料,她的班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家里会主动去读书,家长的反馈也是很好。
学员诵读比赛中,听到同事们的激情诵读,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感情都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陈学敏老师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对经典的领悟,我喜欢听经典诵读,从别人那里,感受一种新的感动。不知何时起,我喜欢上了朗诵,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来听,听着别人朗诵出来的文字,心灵被声音触动,文字变得鲜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读出来,戴上耳机,聆听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像别人的声音那样准确又富有变化,但聆听自己的心语,重温自己的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我更希望,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诵读,诵读出经典中那经典的韵味!
通过了这几天的专题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了这么多专家走在前沿,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将成为我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3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孩子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孩子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孩子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段时间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4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故,读书是如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语言性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就初中语文诵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诵读是初中语文的灵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语文朗读,主要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表达书面语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可尽情沉浸在读的海洋,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自己,表达自我,愉悦自我,陶冶身心。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这就达到了读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两全其美。例如《春》,《我爱这土地》。诵读的确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宁静,只有心宁静了学生才会回归课堂达到有效学习,才会创造高效课堂。要不怎么说“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积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诵读可谓是以身作则,感同身受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范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时,老师先泛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并将其实施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朗读成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读可以使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语感,使其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在学习《雨说》这首诗时,只有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出诗人郑愁予对儿童寄予的希望,才能体会诗歌副标题的深刻含义。从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活动只争朝夕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中还有齐读、分角色读、单独朗读等,这其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是齐读。也许是课堂时间有限。如何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主题、难度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制订合理的朗读教学计划,并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朗读教学的主题,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朗读氛围,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同时在朗读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教《黄河颂》、《济南的冬天》这些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听,多读,多练,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诵读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长此以往学生的诵读水平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诗歌背诵也不容忽视,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诗歌教学中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在学习中不断背诵,在背诵中不断进步,故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浓。我想: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诵读,教学中又能恰当引导、正确指导,并能检查落实到位,我们的学生是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诵读任务的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获。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5
我班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已有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优秀的古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4、在进行写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技能外,还传递着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促进着小学生专注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时,除了正确的“双姿”要求外,还十分重视学生书写时笔墨纸砚的处理,做到纸面整洁,保持环境的干净,不在桌面、墙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迹,不乱丢纸屑等;为净化校园文字环境,我们强调“四无”:即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五潦草痕迹。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学期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6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期末,回顾这学期的经典诵读情况,收获很大,不足也很多,现将诵读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经典诵读情况
1、本学期读经时间有所调整,从以前的每课前读十分钟,改为一周读三堂课,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第五节,星期三的早读课。这样改变的好处是不占用学生义务教育的时间,缺点是孩子们似乎读得不够多,而且遗忘较快,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但即便如此,读经的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
2、每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读,齐读,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抽读,领读,赛读等。孩子们尤其喜欢教读,喜欢自己当小老师,他们预先把后面未教的部分读了后,都积极来争取当老师教其他的孩子。在读经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感受到了被别人需要的幸福,感受到了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读经觉得其实读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他们一起读。这学期,我们班把《论语》读完了,现在正在读《弟子规》。
3、除了在指定的课堂上读,我还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还在校讯通上安排读经的作业,让孩子们时时不忘经典。
二、经典诵读效果
1、我的思想转变了。
为人师表十多年,我常常感慨自己碌碌无为、平庸茫然,缺少教书育人的.幸福感。有时出去学习,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读书少了,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光靠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得有一眼源源不断的泉水,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积淀了两千多年的文化精萃,不仅是响应学校领导的号召去读,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去读。所以,我的思想转变了,我开始读了。
2、经典教人诚信豁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像这样的非常适用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论语》名句,多得数不胜数。以前,我常常怨天尤人,常常愤世嫉俗,读经以后,我的心态平和了,遇到事情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一想,常常先反思自己不对的地方。而学生们在我的眼里也变得可爱多了,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分的急躁和过分的恨铁不成钢了。
3、学生是最大受益者。
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固然重要,而经典的诵读在小学阶段更是重要,既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又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内心的安静而充实,如果长此以往,将有效地去除现代青少年的普遍浮躁、贪图享受的不良品质。经典教人孝顺,教人平和,教人勤劳,教人惜时,教人仁义,教人礼仪,教人诚信,这些,正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迫切需要学习和纠正的。
4、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事了。
我们班有几个特别的调皮的男生,如:邓君洁、陈鑫、范俊溢、巫恩蓝,他们性格鲁莽冲动,暴躁易怒,有的爱动手,爱爆粗口,有的不爱学习,不守纪律,不爱劳动。通过两期的经典诵读,他们也改变了,即使有冲动和懒惰的时候,稍用一些经典名句提醒,特别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他们也会自觉收敛,自感惭愧。像邓君洁,以前从来都不会好好做作业,写作文那些全是敷衍,字数从来不够,这学期就严谨多了,字也写好了,以前特别爱打架惹事生非,现在竟然开始主动承担管理班上红领巾的佩戴工作了,陈鑫以前最爱冲动,动不动就发怒发狂,现在都彬彬有礼,学会宽以待人了,范俊溢主动地爱学习了,服装也变得整洁多了,巫恩蓝以前很懒惰,现在还常常帮助别人了在这学期的老师搬办公室的过程中,我们班的同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学校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非常热心积极地帮助老师们完成了搬家工作,不仅是这一次,只要是学校老师和领导叫我们班的同学去帮忙,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无私奉献,还主动帮一、一班的小同学搞了好几次大扫除,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在这学期的运动会中,我们班的孩子又一次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体现了团结互助、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奋勇争先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最终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教会学生做人比考得一时的高分更为重要,分数是暂时的,人格是一辈子的。同时,既然有完善的人格,那么,他必定会懂得努力去学习。
三、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
虽然经典诵读的开展让我们收获了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读的时间还不够多,不够连续,容易遗忘,读的内容也不够多,读得较慢,课外阅读虽然布置了,但落实得不够好。因此,要读得多和读得快,就是将来我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九月开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参加国学经典的网络学习。我们有幸聆听许多教授的经典言论,真的是受益匪浅。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有名的教师的当面讲解,犹如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聆听老师讲读经典是非常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色彩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如果我们天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学生从此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大学》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很强时,我真高兴,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多注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强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原因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利些,我定会带女儿继续把经典学下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们您辛苦了!在此还要感谢市教委的领导,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读经典环境,让我们能在其中得到圣贤文化的熏陶。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2
当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
1、通过经典诵读故事会教学,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基本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就拿《三字经》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本书不仅知识性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义。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过《三字经》,但是那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他们对于《三字经》里面包含的故事内容知道的太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书中蕴含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故事,听故事,就能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挖掘到文章里蕴含的德育思想。
2、创设国学经典教学小环境,创设德育大环境
学校里的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的阵地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国学经典教学的小环境,从而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这时的学生会回味无穷,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的一个提醒。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绘制的国学经典小诗文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一旦当学生形成了自觉行为后,就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诵读唐诗宋词,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相似的实词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中热爱生活的思想。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友谊
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是很简单、单纯的,很多都是因为能在一起玩得来而交往,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太明白同学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价值与可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应该多关系启发学生重视友谊之情。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古诗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学习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体现友谊的`诗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友谊之情:朋友的送别;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些不同的场景一幅一幅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品味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仅仅围绕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首先要务必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至少每周两节小课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要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司马光这个人物时,教师要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诉司马光充满着智慧,同时告诉学生司马光学习也很刻苦,他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体会经典的意境。其次,教师教学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教师光靠短时间的小课教授学生国学经典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来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无处不在。首先,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让学生能够做到天天接触,天天吟唱,天天复习。其次,我们让每一面墙和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写上去,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在活动中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没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实施,那学生学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浅显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经典诵读的活动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课之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广播;组织学生编写国学经典内容方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把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植入到学校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环境氛围下的渗透,并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让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才有效果。
总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下,心灵得到净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经典诵读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的好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世间经典名篇。教学不会停止,思考不会结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在不断地思考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有效作用。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3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民族的精神升华。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感觉不仅是我,还有我的学生从中都受益匪浅。
我们班有个女生,她从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一般的中等生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她的经历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她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同学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学习诵读。我为她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诵读。一开始她和同学们对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我也发现了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开了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我为学生讲述了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学生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我告诉:“经典著作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含义,又有意义?”这次班会,她和同学们对经典诵读更深的认识,知道用心去读,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在我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图书角”,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大家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还成立了“新芽”文学,经常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最喜爱的学习活动,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在课外活动的兴趣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这位女同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也越来越高,她参加了学校的作文比赛荣获二等奖,朗读比赛获一等奖,就连日记比赛都获得了好成绩。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她的视野,增长了她的学识,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她在班里是我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而这位女生就是我班的学习委员倪智慧。
通过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广大农村的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审美、想像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他们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文明的种子播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4
我班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已有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优秀的古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4、在进行写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技能外,还传递着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促进着小学生专注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时,除了正确的“双姿”要求外,还十分重视学生书写时笔墨纸砚的处理,做到纸面整洁,保持环境的干净,不在桌面、墙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迹,不乱丢纸屑等;为净化校园文字环境,我们强调“四无”:即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五潦草痕迹。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学期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5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学期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我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有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孩子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弟子规》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孩子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孩子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段时间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6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由历史而积淀下来的这些经典文化,不仅是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要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史、子、集诸类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们唯有阅读、传诵经典,才能更好的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经典教育无论是对幼儿园的绮梦,还是对小学生以及学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通过诵读领悟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体验与神贤进行心灵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形成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家园。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让我们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使我们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起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7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故,读书是如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朗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语言性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就初中语文诵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诵读是初中语文的灵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语文朗读,主要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表达书面语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学生可尽情沉浸在读的海洋,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自己,表达自我,愉悦自我,陶冶身心。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通过“语言的中介”把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生活沟通起来,使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这就达到了读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净化心灵两全其美。例如《春》,《我爱这土地》。诵读的确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浮躁的心慢慢变得宁静,只有心宁静了学生才会回归课堂达到有效学习,才会创造高效课堂。要不怎么说“读”是语文学习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积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诵读可谓是以身作则,感同身受
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范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如在指导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时,老师先泛读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并将其实施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朗读成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诵读可以使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增强语感,使其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在学习《雨说》这首诗时,只有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出诗人郑愁予对儿童寄予的希望,才能体会诗歌副标题的深刻含义。从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诵读活动只争朝夕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朗读中还有齐读、分角色读、单独朗读等,这其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是齐读。也许是课堂时间有限。如何针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主题、难度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制订合理的朗读教学计划,并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必须细细读,大声朗读。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朗读教学的主题,为学生营造特殊的朗读氛围,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同时在朗读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朗读活动的趣味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教《黄河颂》、《济南的冬天》这些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听,多读,多练,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诵读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长此以往学生的诵读水平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诗歌背诵也不容忽视,要让他们学会断句、掌握背诵的技巧,才能为以后学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理清脉络等帮助记忆。诗歌教学中学生反复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美的意境等,理解诗歌的内在思想意义。在学习中不断背诵,在背诵中不断进步,故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浓。我想: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诵读,教学中又能恰当引导、正确指导,并能检查落实到位,我们的学生是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诵读任务的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先贤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获。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8
很高兴这次有幸参加了万载县第一批经典诵读培训班,接到培训通知时只知道关于国学的,想这是我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所以对于这次培训我满怀期待。
当我报到后拿到课程安排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中有“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及讲座”、“诵读案例及现场指导”、“现代诵读示范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讲座”、“诵读技巧与现场示范”、“中小学古诗文诵读与解析”、“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这些专题讲座,我将用虔诚的心态,迎接这美好的培训。两天的培训,几位专家专业性非常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实体会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收获: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自华东交大附属学校的何敏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课后并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名人读经典的得益,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会熟练吟唱,这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二、语文教师该做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自江西师大附中的陈学敏老师讲了诸多的理论知识,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还讲解了诵读的技巧,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他一开口便不同寻常,那浑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高安中学的丁艳萍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诗歌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诵读示范课,逐字逐句地教授我们怎样去诵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甚至还细心地为我们学员每人印了一份诗歌以便讲解,比如: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引领我们理解字词“老水车”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它的时代;第二句中的“灯”“行”这些后鼻音的读法,找出重音、延长音等,以及整个小节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样反复地训练之后,达到她对我们朗读的期望。特别在最后一小节,因为是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除了在字、词中一个一个分析,还引导我们加上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她将我们分为三组,运用反复递进的表现形式,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得到了感情的诠释,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激情爆发。
整个教授过程,让我们从一开始浅显地朗读再到激情澎湃,这样的诵读方式无不让我对她产生一种崇拜,也从中激发了我对诵读的热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三、诵读经典的尝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从经典中选出的给孩子们诵读的“经典”——《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诵读《弟子规》也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学生背书。我记得何敏老师说过,她的班级都是利用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读读背背。每次诵读内容不多,刚开始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跟念的形式,通过反复念,形成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她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内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家学会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做各方面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从而营造很好的班级氛围。确实如何敏老师的预料,她的班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家里会主动去读书,家长的反馈也是很好。
学员诵读比赛中,听到同事们的激情诵读,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感情都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陈学敏老师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对经典的领悟,我喜欢听经典诵读,从别人那里,感受一种新的感动。不知何时起,我喜欢上了朗诵,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来听,听着别人朗诵出来的文字,心灵被声音触动,文字变得鲜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读出来,戴上耳机,聆听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像别人的声音那样准确又富有变化,但聆听自己的心语,重温自己的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我更希望,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诵读,诵读出经典中那经典的韵味!
通过了这几天的专题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了这么多专家走在前沿,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将成为我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9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在升国旗的仪式上,领读的孩子站在国旗下,带领国旗下的孩子领诵《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章》,感到了国家对经典文化的重视,他们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每个星期二的晨诵时间,看着孩子们整齐地捧着论语书,听着朗朗的`读书声,领读的孩子站在讲台上,带领大家齐声诵读,我就品到了古香。
每天,我们老师读经打卡,把自己所读的经典录音,传道微信群里,共同分享,领导统计检查,公布。自己把论语的一个章节,读上两个多月,几百遍的功夫,熟读成诵,但是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感到李白的一句话“只要功夫到,铁杵磨成针。”是真理。
经典诗文,如同民族服装,绚丽灿烂,是一朵开在无限斑斓世界的一朵花神,迷人,令人神往!
2023年经典诵读教学心得体会10
这个学期最让我开心的时刻就是每周三下午的综合实践课,我们一起打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一起诵读经典诗文。
从这本新书里,我认识了古代的圣贤孔子、孟子、老子......特别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浅显和易懂,里面的一句句话都包含着一个个深刻的做人做事道理。从中我知道了做学问要“温故而知新”,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事情要从小做起,从简单开始,由易到难地去做,这就是“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想到我自己平时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总想着要退缩,不想去努力,我不禁有些脸红,这些话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在这本书里,我还认识了拾遗求利的乐羊子和拾金不昧的乐羊子的妻子;认识了可爱的“蜀鄙二僧”,他们让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最让我感到好笑的是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我真想对他说: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是只能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的,最终必定成为大家耻笑的对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早上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的朗诵起朱自清《匆匆》里的开头,它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日子是永远一去不复返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
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上写着:经典浸润人生,经典伴随一生。让我们都来诵读经典吧!我想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更多。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由历史而积淀下来的这些经典文化,不仅是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不仅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要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易经、史、子、集诸类典籍为载体,由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传承下来,这是华夏儿女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我们唯有阅读、传诵经典,才能更好的传承炎黄子孙的血脉,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住自己心灵的家园。
经典教育无论是对幼儿园的绮梦,还是对小学生以及学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朋友们也会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通过诵读领悟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自己的独特生活感受与体验与神贤进行心灵交流,并在交流中吸取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精神、形成个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家园。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让我们传播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促使我们通晓事理、明白处世、修身养性、健全人格,以承担起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