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

2023-0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2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3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4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5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6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学习能为后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笔算奠定基础。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从教材的逻辑体系出发,首先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是必要的。其中,我重点复习了“24+5”,唤起学生已有认知,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有利于算法的`迁移。

在备课和试上的过程中,对“24+6”的设计一直很纠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摆小棒,能算出得数,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甚至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算理,归纳算法。因此,由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摆小棒,介绍算法是最初的设想,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从课堂效果来看,在随后的练习环节,学生的反应并不乐观,甚至有学生还是“顽固”地使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进位加的算理。因此,在学校同事的帮助下,我重新调整教学设计,欲从以下几点突破难点:

1、动手操作

关于“24+6”和“24+9”的教学时间比重,同事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24+6”比较简单,重点应放在“24+9”。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认为“24+6”的算法是新知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重要环节。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发展数学思维。具体教学时我又分为四个层次:摆——圈——捆——说。从实际教学来看,由于我教学语言的琐碎,放的不够,这个环节还没达预期效果。接着计算“24+9”时,由扶到放,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但由于紧张,在抽象算法的环节不自然顺畅。

2、五次比较

第一次比较是开始列出“24+6”和“24+9”后,比较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由此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二次比较是教学完“24+6”和“24+9”的算法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计算的过程中相同点,使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个位上满10了,因此得数的十位上就比原来多了1个十和;第三次比较,很遗憾,由于紧张,忘了这一环节,原来准备对比“24+5”和“24+6”﹑“24+9”,为什么结果是二十几﹑三十几;第四次比较是在游戏“送小蚂蚁回家”环节,同样是43+,为什么有的到四十多,有的到五十多?第五次比较是在“智慧转盘”,同样是76加一位数,估算时为什么有七十几,有八十几?设计的目的紧扣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彰显数学味,让计算教学有理有据;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计算与趣味。

本课教学中,安排卡通人物“小明”贯穿整个教学,让小明与小蚂蚁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帮小蚂蚁回家提高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小蚂蚁请吃苹果三个题组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和小蚂蚁玩转盘游戏,巩固算法,提高口算速度;与小蚂蚁的告别,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

1、例题教学时间安排过长,导致拖堂。

2、没有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以突出本课的重点。

3、教师关注学生的学还不够,倾听能力待加强。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即使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7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8

一、满意之处

1、知识的铺垫,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和训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2、讲授新课,更改教学例题,通过直观演示和做手势口述,使学生直观感知把两个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加法含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学习加号,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从老师自己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创造了独立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3、课堂练习安排了看图摆一摆、看图说算式、口算、提高题等四个不同形式的练习,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练习的.坡度,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要求,注意了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不足之处

1、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使用连贯、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没有激情。

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氛围,他以精神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庄重,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情绪稳定,同时情绪饱满,状态良好,自信心强,求知欲旺,学习投入,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在本堂课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一直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而这部分人又相对集中在左边两组,其余组,特别是距离屏幕较远的第一组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举手。主要是我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发散联想太急、太快。我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例题后直接要他们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显得如坐云雾了。如果此处放在习题后再说,学生通过了充分的习题练习,他们在对加法的认知,语言的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再让他们发散联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失败的原因是我对学生预设不够。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在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要求我们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过去的经验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 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 ?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 8+2=10

教学反思: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1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教学由“扶”到“放”,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探讨、交流,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3.算一算:3题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 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 ?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 8+2=10

教学反思: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4

一、满意之处

1、知识的铺垫,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和训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2、讲授新课,更改教学例题,通过直观演示和做手势口述,使学生直观感知把两个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的加法含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化的比喻,学习加号,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从老师自己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创造了独立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3、课堂练习安排了看图摆一摆、看图说算式、口算、提高题等四个不同形式的练习,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练习的坡度,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要求,注意了练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不足之处

1、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使用连贯、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没有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没有激情。

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人际氛围,他以精神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理,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只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庄重,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情绪稳定,同时情绪饱满,状态良好,自信心强,求知欲旺,学习投入,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在本堂课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一直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而这部分人又相对集中在左边两组,其余组,特别是距离屏幕较远的第一组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举手。主要是我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发散联想太急、太快。我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例题后直接要他们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显得如坐云雾了。如果此处放在习题后再说,学生通过了充分的习题练习,他们在对加法的认知,语言的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再让他们发散联想,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失败的原因是我对学生预设不够。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在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这个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学永远不应该改变的东西,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要求我们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学习,多思考,让自己过去的经验成为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5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对于加法的内在意义十分模糊,从字义上给他讲解,都越弄越糊涂。

我感到,对于初涉数的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采取的教学原则,应该克服老师少“说教”,而大部时间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活动,教师多做示范,结合学生能够接受的说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经过老师简要的通俗易懂的点拨,抓住要害的关键,设计恰当的活动,用上妥帖的精练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比以往花费更大的力气与机智。

而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这些简单的认识能够自觉地进一步去探索,更深一层的认识和规律,用初步的认识去发挥最深层次的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适应创造性的个性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6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7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8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9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学习能为后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笔算奠定基础。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从教材的逻辑体系出发,首先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口算是必要的。其中,我重点复习了“24+5”,唤起学生已有认知,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有利于算法的迁移。

在备课和试上的过程中,对“24+6”的设计一直很纠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摆小棒,能算出得数,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甚至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算理,归纳算法。因此,由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摆小棒,介绍算法是最初的设想,还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从课堂效果来看,在随后的练习环节,学生的反应并不乐观,甚至有学生还是“顽固”地使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进位加的算理。因此,在学校同事的帮助下,我重新调整教学设计,欲从以下几点突破难点:

1、动手操作

关于“24+6”和“24+9”的教学时间比重,同事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24+6”比较简单,重点应放在“24+9”。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认为“24+6”的算法是新知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算理,形成算法的重要环节。对于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发展数学思维。具体教学时我又分为四个层次:摆——圈——捆——说。从实际教学来看,由于我教学语言的琐碎,放的不够,这个环节还没达预期效果。接着计算“24+9”时,由扶到放,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但由于紧张,在抽象算法的环节不自然顺畅。

2、五次比较

第一次比较是开始列出“24+6”和“24+9”后,比较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由此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二次比较是教学完“24+6”和“24+9”的算法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计算的过程中相同点,使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个位上满10了,因此得数的十位上就比原来多了1个十和;第三次比较,很遗憾,由于紧张,忘了这一环节,原来准备对比“24+5”和“24+6”﹑“24+9”,为什么结果是二十几﹑三十几;第四次比较是在游戏“送小蚂蚁回家”环节,同样是43+,为什么有的到四十多,有的到五十多?第五次比较是在“智慧转盘”,同样是76加一位数,估算时为什么有七十几,有八十几?设计的目的`紧扣重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彰显数学味,让计算教学有理有据;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计算与趣味。

本课教学中,安排卡通人物“小明”贯穿整个教学,让小明与小蚂蚁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通过帮小蚂蚁回家提高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满十进一”;小蚂蚁请吃苹果三个题组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和小蚂蚁玩转盘游戏,巩固算法,提高口算速度;与小蚂蚁的告别,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

1、例题教学时间安排过长,导致拖堂。

2、没有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以突出本课的重点。

3、教师关注学生的学还不够,倾听能力待加强。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即使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下载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加法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知: 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聪明的宝宝们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 好,现在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遍。 三、新知教学: 1、看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意义及“5”以内的加法,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原来已经接触得比较多,因此,教学之初,学生好像都已是轻车熟路,十分轻松,老师也感到没啥可学的了,但进一步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转载) 第一次教一年级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次改行教数学,当我拿到数学课本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