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们去植树》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
2.板书课题:5 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
2.按要求白读课文 。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3.检查自读情况 。
(1)指名分段读课文 。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 。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
煦: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
符:与“附”比较 。
版:与“板”比较 。
乖:与“乘”比较 。
(3)交流词语的意思 。
和煦:温暖 。
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
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
乖乖:不淘气,听话 。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
三、范读课文
放录音范读全文 。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用钢笔描红 。(文后练习2)
3.读—读,再抄写 。(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组词区别 。
照()符()版()乖()
煦()附()板()乘()
二、细读课文
1镐碌趌、2节 。
(1)白由读课文 。
(2)讨论 。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 。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小学生
2、学科:语文
二、教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三、教材分析:
1、这首诗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2、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新词。
(3)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4、教学难点:
理解“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一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等诗句的意思。
5、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6、教学用时:两节课
四、教学方法:
组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激情、读中入境、读中悟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看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人,在什么季节,干什么的?他们的心情如何?
2、讨论、交流。
3、教者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
4、激趣引读:
(1)如果把课题中的“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读了这个课题,你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了吗?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按小组、开火车读课文,要读正确,努力达到流利。
3、听老师读课文,和自己读的作比较。
(三)研读第一节
1、自由读,了解大意。
2、探究:诗中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人,干什么的?主人公的心情如何?
3、讨论、交流。
4、重点理解第3、4行:(1)读中体会语气;(2)读中体会心情。(3)读中联系课题。
(四)当堂巩固:
1、朗读课文,试背第一节;
2、描红;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含课后3);
2、读熟课文,背诵第一节。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结合课后3)。
(二)研读第二---五节:
1、自由读,思考:
(1)哪小节写植树场景的?他们心情如何?(2)第二节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哪几节写植树的好处的?具体说说看。(4)为什么把树林比作“绿色工厂”?
(5)“绿色希望”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研读第六节:
1、齐读,思考:
(1)这一节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2)首尾两节在朗读上应该有什么区别?(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讨论、交流。
3、小结。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或家里的一种植物,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向同学们作书面介绍(可以查阅资料)。附: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招呼
情景
好处:绿色工厂、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号召
六、教学反思: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教学中,我常常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上课时,我在板书课题以后,提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把课题中的“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2、读了这个课题,你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了吗?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们发现了:如果没有了“走”字,就只有讲植树这件事,而没有叫人一起去的意思。然后,再读读课题,学生对课文的大概内容就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七、教师个人简介:
陈学贵,男,大专毕业。平时喜欢看书、听音乐,性格活泼开朗。拥有一颗温和、善良的心,在对待教育事业上热情、忘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践行着“教,是为了不教.”这里,我想套用雷锋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教育人的价值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工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