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2024-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

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

三、教学设想

《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

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

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方面:

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

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

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

①浔阳江边闻琵琶;

②江心聆听琵琶曲;

③江中又听身世苦;

④同病相怜感慨多;

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诗人:左迁前朝廷谏官;左迁后江州司马,凄凉郁闷。

两个人物,身份不同,遭遇相似,学生喜欢哪一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分组讨论“我最喜欢的句子”。讨论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句;可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句;可能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肯定,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但不深究,然后巧妙及时地将讨论引导到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来。

诗人与琵琶女有许多相似点:

①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一个是誉满京华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②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一个年长色衰嫁商人,一个直言敢谏遭贬谪);

③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洵阳的共同经历。

诗人从自己与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中,发出同病相怜的`感慨。

5、分组讨论“我最喜欢的段落”。注意事项与前一点相同。教师归纳:本诗音乐描写非常成功。诗人分两个阶段描写琵琶女的演奏。第一阶段:演奏一般曲子,表现琴声“有情”。这一阶段,诗人直接讲感受,他听出了琴声的抑郁悲伤。第二阶段:演奏名曲,表现技法高超。这一阶段,诗人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琴声的变化。共写了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表现琴声的急切愉快;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声作比,表现琴声的轻快流畅;

第三乐段,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作比,表现琴声的热烈紧张。

㈢迁移训练

用鉴赏本课音乐描写的方法赏析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艺术。

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节磁带。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老残游记》描写音乐,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并大量使用比喻,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与《琵琶行》相比,《老残游记》写旋律的变化更复杂:“初不甚大”—“越唱越高”—“拔一个尖儿”—“极高的地方”“回环转折”—“又高一层”—“接连三四叠”“节节高起”—“陡然一落”—“愈唱愈低”“愈低愈细”—“听不见”—“声音从地底下发出”—“忽又扬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㈣布置作业

就《梁祝》或《二泉映月》写一段描述音乐的文字,200字左右。

提示:反复听取《梁祝》或《二泉映月》,运用比喻或摹声等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要写出悲愁伤感的意味来。

附:板书设计

1、音乐描写

第一阶段:演奏一般曲子诗人直接感受—抑郁悲伤

第第一乐段:比喻摹声—急切愉快

第二阶段:演奏名曲第二乐段:莺语间关—轻快流畅

第三乐段:银瓶铁骑—热烈紧张

2、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誉满京华的名艺人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

直言敢谏遭贬谪

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浔阳的经历

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

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鉴赏诗歌

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⑴ 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⑵ 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

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⑶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3、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⑴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⑵ 学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极端(“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

⑶ 学生思考: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曲情调的?

明确: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忧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⑷ 本段用“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⑸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4、赏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⑴ 学生默读三至五段。

⑵ 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明确:调子悲凉,与《霓裳》、《六么》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⑶ 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界。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二、比较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作业

1、背诵全诗;

2、找白居易其他诗歌作品,如《长恨歌》。

一、教师激趣导入;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谪到江州任司马。第二年秋,他偶遇长安歌女,于是写下了《琵琶行》。如今,我们已无法听到那夜琵琶的真切乐声,而白居易以他的鬼神之笔记录了这场再也简单不过的音乐独奏,并使之不朽。作为白居易的经典之作,《琵琶行》本身就是一曲美不胜收的乐章,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光的隧道,余音绕梁。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文本《琵琶行》,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怀。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说说初读感受;

导语: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掌握了字音、字形、字义,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用简单的话与其他同学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学生朗读完毕后请他们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采用随机抽取学生的方式。

三、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再读感知;

导语:通过第一次朗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也一起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想法。大家对《琵琶行》的行文语言有了大体的把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浏览完之后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文本写了什么。

四、学生三读课文,并自主选择学习主题;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侧重点也略有不同。那么同学们觉得《琵琶行》这篇课文最值得学习的有哪些方面,自己最想学习哪个方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再读一遍课文,然后在纸上写好自己想要学习的学习内容或者学习目标,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猜测学生会有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呈现:高超的音乐描写;诗歌创设的意境、情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五、师生交流学习主题;

请同学发言,交流各自的学习主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主题适当加以拓展,最后确定同学们最感兴趣、最有心得体会的学习主题,并且设计教学流程。(假设学生对于文本的音乐描写最感兴趣,确定音乐描写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六、学生围绕主题,研读欣赏;

导语:那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主题就是音乐描写,白居易的《琵琶行》之所以可以广为流传,成为传世的佳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诗人高超的音乐描写,读诗如入诗境。下面就让我们聚焦诗歌的音乐描写,用心地聆听、去感受那美妙无比的音乐。请同学流畅地有感情地诵读前两段,围绕音乐描写的主题,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文本的音乐描写加以鉴赏。

七、学生交流研读心得;

导语: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对文章音乐描写的一些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各自的研读体会。

(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乐曲的急缓曲折,旋律的变化,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不同的音色和音量,通过写弹奏时的神态和动作突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巧。等等·······)

八、学生自主提问并自主探究;

导语:我们在研读课文的时候肯定会产生一些疑惑,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问:诗人在第二段中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想表达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 第二段中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琵琶女演奏时的动作和神态,这有什么作用?······

本教学环节放开,让学生自己充分地提问和讨论。

九、教师补充提问,并现场探究讨论;

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以及回答的情况,作问题的补充与拓展。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2、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发展经过四个阶段: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3、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十、教师介绍自己的及研究专家的研读心得;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十一、学生自主总结和反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每个人写在纸上,然后随机抽取同学回答交流。

十二、学生美读品味;

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对文章内容有了了解之后进一步深入探析,体会作者白居易的情感。

十三、学生比较阅读;

导语:请同学们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同样是描写音乐,这首诗是如何加以描写的,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达的情感如何,与《琵琶行》相比,有何异同点?同学们更喜欢哪首,为什么?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十四、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想;

导语: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感想。

十五、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分析词的音乐描写。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下载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可以叙述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对比分析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品的......

    琵琶行教学设计

    【课题】:琵琶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编制预习学案,解决生字词、诗人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教学设计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江州司马白居易正在江边送友人,突然从水上传来一阵美妙的琵琶声,是谁弹奏着那么美妙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音乐让作者发出如此感慨写下这千古流......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2005年第2版语文(第三册)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张渚中等专业学校 语文教研组:陈佳 一、设计思想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

    《琵琶行》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声音和语言文字)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