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培训学习总结
在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意识上受到了强大的震动,从参观院校的外在环境建设、文化内涵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深深的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在思想意识观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体会如下:
一、思想意识观念:
“态度决定高度”。
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专业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无论是人才模式、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等等建设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不是谁逼着我们去学习、去提高实践能力,而是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更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要求你培养的是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术的银领人才,作为教师本身都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又怎么能去培养出职业特色的学生呢?如果自已本身都不具备做项目的能力,不能够做硬项目、引进项目,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的能力呢?所以我想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应该这样认为专业建设的本身,就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内涵的提升过程。只要教师自身的意识、素质提高,专业内涵建设就会有质的飞越,而不是简单量的积累。
“形散神聚”就是这个道理。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发展,用你的贡献求支持,你的服务求赞同。
二、工程项目建设: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趋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没有去学习之前,我一直都是处于浅层次的理解,是一种初级的形式。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深度融合、高度融合。在企业中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学校内是基于学习的工作。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生产任务为载体,贴近工艺、贴近一线、贴近技术。“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融合?是一个关键点。
从教师自身而言,既有通晓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具有企业实战经验。只具备其一,是不能够较好的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针对于我现在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已先亲体验一下在“企业中基于员工的工作”,在“学校内基于教学的工作”,才能更好的理解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学习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找到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否则,工学结合只能是一句空谈和修饰语。
以项目任务为趋动,项目在哪里?只有去找,有什么资本去找?还是要凭借教身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力,引进项目与学生一起做项目,以项目为背景开发教材、开发精品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在南开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项目”感触颇深,为我们进行授课的张博士做过很多项目,每个项目的复杂度、难度应用范围都很广。张博士经常下到企业,为企业提供项目方案设计。他每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中度过,敬业、爱业、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很强,值得学习。
三、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商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赞同这样的三句话,市场设专业、企业定课程、岗位练技能。多么简练的三句话,但却道出职业课程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
市场设专业:
针对目前专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我想只有一条路,大批量的进行真实的社会调研,(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黑龙江省内,还可以扩展到IT产业的发展的地区,大、中、小型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还应包括它所涉及到的其它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横向发展,现今计算机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工具就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之上,与相应的其它专业相结合,我想这也许就是“基础平台课”+“专业课程课”+“个性课程课”的发展模式(BPMM)。
企业设课程:
根据工作的岗位群,归纳,把相关企业专家请来座谈、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形成BPMM(基础平台+岗位模块+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岗位练技能:
市场定专业到企业设课程,必然能够产生岗位练技能。以职业能力为本,来设置课程,确定应知应会、课程内容、评价标准。课程与行业认证发展并行。行业认证代表着行业的发展的前沿技术。现在计算机网络主要行业认证有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应将认证内容融入到课程。同时,教师也应参加相应的认证培训,培训提高能力,能力创造机会。精品课程建设,以“项目任务”趋动的方式,这样设置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学而习之,学而用之,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习态度良好,兴趣提高(愿意做),教师也愿意去教。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理论融于实践,做人融于做事,动脑融于动手。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感触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化感触为实施。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学习,去敬业、去爱业。
天津南开大学双师基地学习总结
2在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意识上受到了强大的震动,从参观院校的外在环境建设、文化内涵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深深的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在思想意识观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体会如下:
一、思想意识观念:
1、“态度决定高度”: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专业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无论是人才模式、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等等建设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不是谁逼着我们去学习、去提高实践能力,而是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更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要求你培养的是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术的银领人才,作为教师本身都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又怎么能去培养出职业特色的学生呢?如果自已本身都不具备做项目的能力,不能够做硬项目、引进项目,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的能力呢?所以我想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应该这样认为专业建设的本身,就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内涵的提升过程。只要教师自身的意识、素质提高,专业内涵建设就会有质的飞越,而不是简单量的积累。“形散神聚”就是这个道理。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发展,用你的贡献求支持,你的服务求赞同。
二、工程项目建设: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趋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没有去 1
学习之前,我一直都是处于浅层次的理解,是一种初级的形式。
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深度融合、高度融合。在企业中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学校内是基于学习的工作。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生产任务为载体,贴近工艺、贴近一线、贴近技术。
“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融合?是一个关键点。从教师自身而言,既有通晓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具有企业实战经验。只具备其一,是不能够较好的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针对于我现在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已先亲体验一下在“企业中基于员工的工作”,在“学校内基于教学的工作”,才能更好的理解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学习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找到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否则,工学结合只能是一句空谈和修饰语。
以项目任务为趋动,项目在哪里?只有去找,有什么资本去找?还是要凭借教身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力,引进项目与学生一起做项目,以项目为背景开发教材、开发精品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还是在于“教师”。
在南开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项目”感触颇深,为我们进行授课的张博士做过很多项目,每个项目的复杂度、难度应用范围都很广。张博士经常下到企业,为企业提供项目方案设计。他每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中度过,敬业、爱业、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很强,值得学习。
三、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商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赞同这样的三句话,市场设专业、企业定课程、岗位练技能。多么简练的三句话,但却道出职业课程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
市场设专业:针对目前专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我想只有一条路,大批量的进行真实的社会调研,(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黑龙江省内,还可以扩展到IT产业的发展的地区,大、中、小型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还应包括它所涉及到的其它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横向发展,现今计算机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工具就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之上,与相应的其它专业相结合,我想这也许就是“基础平台课”+“专业课程课”+“个性课程课”的发展模式(BPMM)。
企业设课程:根据工作的岗位群,归纳,把相关企业专家请来座谈、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形成BPMM(基础平台+岗位模块+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岗位练技能:市场定专业到企业设课程,必然能够产生岗位练技能。
以职业能力为本,来设置课程,确定应知应会、课程内容、评价标准。课程与行业认证发展并行。行业认证代表着行业的发展的前沿技术。现在计算机网络主要行业认证有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应将认证内容融入到课程。同时,教师也应参加相应的认证培训,培训提高能力,能力创造机会。精品课程建设,以“项目任务”趋动的方式,这样设置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学而习之,学而用之,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习态度良好,兴趣提高(愿意做),教师也愿意去教。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理论融于实践,做人融于做事,动脑融于动手。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外出学习,感触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化感触为实施。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学习,去敬业、去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