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江县南华镇农村三年行动计划(范文模版)
中江县南华镇农村三年行动计划
一、农业农村现状分析
2018—2020年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农业内部矛盾不断凸显。一是农业装备条件支撑不够。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变化,成果转化机制不活,转化率低,农田设施和农机装备水平有差距,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产销脱节,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饲料、转化用粮等大量依靠从外地购入,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不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依然是传统发展模式,支撑不了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发展要求。三是农业品牌建设滞后。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业品牌包装、经营和推介不够,在全县叫得响的名牌很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四是生产要素流出挑战加剧。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持续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流动,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问题严峻。五是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耕地质量退化明显,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农业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农业生产能力受到土地、水等刚性约束日益明显,农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
展望未来三年,农业农村发展基本面依然向好,面临着重大机遇。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持续增强。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国家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保险、农村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三是农产品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双加速”,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居民收入翻番,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为绿色农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机遇。四是农业农村创新改革推动更加有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全面创新改革和“双创”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内在动力持续增强。五是工商资本流入更加迅速。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搞农业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稳定,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和农村,通过合理引导和强化监管,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综合判断,未来三年,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必须树立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奋力开拓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充分考虑全镇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80%和70%,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保持一定量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有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在全省普遍建成市(州)级或县(市、区)级“四好村”的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农民生活达全面小康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扶贫攻坚取得实效,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及市委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化同步”要求,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五个走在前列”部署,以“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富民强县、共建共享”为总体取向,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立足点,以推进脱贫攻坚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加快推进四川丘区强县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让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为美丽新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规划编制攻坚行动
1.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扶贫再精准,要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扶贫措施。二是2017年底完成全面脱贫工作,消灭贫困。三是2018年—2020年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建成全面小康目标。
2.环保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河长制”,让河水清、天空蓝、空气新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二是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户。
(二)基础提升行动
1.加快农村交通水利工程建设。一是积极完善村道联网公路,力争建设通村联网公路30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路网联网水平,不断完善安保等配套设施,增强安全保障、抗灾能力,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二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形成覆盖城乡的供水网络体系。兴建一批深井、堰塘等微小水利设施,到2020年末,整治塘堰60口、放水抽水渠道30公里,改造供水站2座、村(社)提灌站20座。形成中型和小型骨干工程为主,众多的小微水利工程为辅的城乡供水系统,解决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良种良法、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加强项目整合,统筹区域布局,统筹项目安排,统筹资金投放,统筹组织实施,切实加快高标准农田和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达1万亩。
3.加快农村移动通信建设。加快“宽带乡村”建设,着力延伸光网,推进实施行政村组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合一”。加快城镇无线宽带网络,公共场所WLAN覆盖。加快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防护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网络安全和应急处理能力。
4.推进农村能源多样化。一是加快天然气进村入户,2020年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加速电网改造,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三是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建成美丽新村太阳能路灯网。
(三)产业提升行动
1.提升粮油生产能力。整合项目实施,统筹项目资金,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到2020年末在太和片新建成高标准农田达到2000亩。稳定粮油生产,坚持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和提高单产并重,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核心产区,到2020年全镇粮食总产达3.2万吨以上,油料总产达2200吨以上。大力发展以太和片、集新片为重点的0.6万亩优质稻生产,逐步推进水稻种植、加工、品牌一体化发展。狠抓旱地改制,实施玉米产业工程,以太和片、集新片为重点,发展0.8万亩鲜食玉米和饲用玉米种植。推进粮油整建制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建设以太和片为重点的双低油菜种植基地,协调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稳定双低油菜生产。
2.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重要载体,探索产业融合多种形式、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投融资机制,集中打造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功能完善、种养循环发展、生产要素聚集、科技保障有力、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示范效应明显、综合效益良好、产业深度融合的综合示范典型。一是做强蔬菜产业。围绕建设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目标,我镇在南渡村、黎明村、民主村、白象沟村发展时令蔬菜1000亩,力争在2020年末达到2000亩。强化目标市场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技术研发、推广,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商品菜基地。推广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现代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支持菜田沟渠、大棚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二是做好特水(干)果产业。我镇力争在2020年末,在民主村种植早熟梨达到500亩,在苏坝村种植红杏达到200亩,在涌泉村种植优质李子达到200亩,在芦堰村种植薄壳核桃达到500亩,在金盆村种植杨梅达到100亩。三是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充分利用好我镇现有养殖水域,优化养殖结构,发展养殖渔业,力争在2020在末达到500亩。四是推进养殖业发展。以仕兴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引领特色养殖业发展。
3.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及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是推动提升建设我镇龙华水果批发市场、世界绿谷农产品交易市场,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扶持我镇范围内农村专合社41个、到2020年末争取专合社达到50个。三是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单一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健康、旅游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互联网+,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引导和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服务业、农村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一批示范村。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建设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村经营性养老服务和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四)脱贫攻坚
1.精准建档立卡。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单位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将贫困户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无劳动力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四类,前两类为救济保障对象,后两类为扶贫开发对象,每个贫困户都有一本扶贫手册、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
2.精准动态管理。认真制定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每年年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次调查评估和数据更新,对上年度脱贫和返贫的贫困户按程序核定,严格做到“两公告、一公示”,脱贫出列、返贫入列,落实动态管理。
3.精准分类扶持。对贫困村,因村施策,重点解决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对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发展教育、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和补偿等措施,脱贫202人左右;通过社保兜底政策措施,脱贫24人左右。在2020年末,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五)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1.土坯房改造。2017年危房改造针对133户精准扶贫户,10月前可全部竣工,年底前正式入住。到2020年末,完成4018户土坯房改造工程。
2.新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卫生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卫生乡村。一是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彻底清理街巷里弄、村庄内外、河沟池塘、田头地角、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等各类存量暴露垃圾。健全农村“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级环卫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垃圾桶装化收集,由保洁人员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规范垃圾运输和处理工作,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从根本上杜绝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现象。集镇继续实行市场化保洁模式,加强对宏霖保洁公司的督查管理力度;农村建立保洁员队伍,确保每个自然村至少有1名以上保洁员,卫生保洁6小时以上。要建立“门前五包”责任制,要做好建筑工地、“五小行业”、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部位的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加大监管和保洁力度,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管理,提升整体品味。二是全面推行河道保洁。按照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全面开展江、新桥江、坑西溪、新义溪、北渠综合整治,以村为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河道保洁专业、兼职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做到河面基本无漂浮物、无杂草、河岸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改善我镇水域环境。三是全面推行庭院整治。落实房前屋后“门前五包”责任制,清除各类死角垃圾、杂物和杂草,规范柴草堆放、衣物晾挂,对庭院四周内外进行合理布局,栽植各类花草树木,提倡种植果木,美化庭院环境。四是全面推行农村厕改。彻底消灭露天粪坑(缸)和简易厕所。凡是能够采取无动力厌氧等方式处理污水的,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工作;一时难以进行无动力厌氧等方式处理的,要实施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加强三格式无害化公厕建设和保洁长效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达标排放。五是全面推行道路保洁。加强各级道路及沿线环境的整治和保洁管理,所有镇级以上道路和村级1.5米以上道路要全部纳入保洁范围,加强道路动态巡回保洁,做到路面平整、无垃圾、无堆积物,保持干净整洁,常年畅通不堵塞。以国道沿线整治为重点,对主要道路沿线的违法建筑、破损建筑、堆积物等进行清理整治,解决集镇道口街巷乱设摊、乱停放、占道经营等问题,村庄主要道路配臵必要的路灯设施,确保道路整洁畅通,提升道路视觉形象。六是全面推行环境污染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面污染源污染控制和治理,开展畜牧小区建设、畜禽粪便污染整治、内塘生态化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和禁养等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开展生态林、景观林等绿化建设。七是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全民健康教育和各类文明卫生创建活动,提高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增强全镇公民包括外来人员的文明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着力打造城乡居民行为品牌,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八是完善巩固市场化保洁机制。对我镇已实行的集镇建成区块20万平方米范围的市场化保洁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加强督查,强化管理,逐步建立规范有序、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环境保洁市场运行机制。
3.环境综合整治。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建设为载体,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爱环境、讲卫生”的习惯,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为全民自觉行动。一是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维护工作。对破损垃圾池(房)开展检查,实施组织维修翻新,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垃圾池(房),做到既方便群众,也便于收纳清运。二是强化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队伍建设。发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的作用,引导各村因地制宜配备保洁员,健全对保洁员的工作考核,发挥保洁员作用。三是按照“户集、村收、镇运”的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村垃圾收纳清运工作力度,基本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健全垃圾清运机制,保障垃圾清运安全有序。四是强化机制建设,从人员、经费、物资方面给予保障,加大巡查检查工作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取得实效。
4.场镇改造、集市整治。以完善农村场镇基础设施为载体,加大场镇改造力度,合理规划设臵功能分区,引导场镇有序开展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场镇集市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村(社区)、工商质监、派出所的作用,加大“五乱”治理工作力度,切实做到严禁垃圾乱倒、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相。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经营户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引导,自觉维护集市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五)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1.发展农村教育。一是改善学校配套设施。集新小学教学用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计划在2018年—2020年里进行搬迁建新。二是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江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意见》(江教人[2015]22号)精神,建立教师梯次培养模式,通过选派学习、“传、帮、带”,多形式、多途径组织进行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城乡、乡镇间、乡镇内轮岗交流,开展校际间、校内联合教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效益。三是推进学前教育发展。2018—2020年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南华镇小学及南渡小学幼儿园升级成为县一级幼儿园;新建西山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将西山小学幼儿园办成县一级幼儿园。
2.农村医疗卫生。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医疗、医药、医保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药管理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异地就医同步结算机制。鼓励社会办医。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和质量保障机制。
3.农村文化建设。落实全民健身活动和村、社区文化建设,开展全民阅读,开放村、社区农家书屋,每年举行一次全民参与的迎新春文艺演出。2018年—2020年,文化站将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正确导向、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的原则,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在县文广局的指导下,完成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因地制宜,支持村、社区群众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组建演出团队、健身团队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结合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等,组织开展、全民阅读、读书征文、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加强对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的引导,推动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4.劳动就业。实行政策、机制两保障,确保就业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做好劳动力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二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失业调控,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六)基层自治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议事规则,保障村(居)民民主权利。村(居)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自治管理,首先是参与的人数要达到大多数的标准,根据农村实际,参会人员(村民代表和党员)应达到60%以上。而社区居民参会比例建议达到70%以上。通过某项决议参会人员过半即可。
2.加强村(居)务公开,确保群众知情权。群众关注村(居)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要在现有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公开的时间和有印证照片存档,作为公开的重要依据,才能保证公开的落地。
3.培育好民间社区服务组织,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由于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些群众自我服务的组织,如农村留守老人的看护,留守儿童的关爱,都需要有一些群众自我服务的组织来做,比如可以成立一个留守老人互助队,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
第二篇:九女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九女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推动我镇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对优质启蒙教育的需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以“促普及,抓规范,上水平”为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财政支持、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加快普及学前3年教育,促进全镇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
全镇现有人口6.2万,辖52个行政村,共有民办幼儿园25处,能基本服务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镇目前共有3-6周岁幼儿2000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学前二年入园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全县现有保教人员()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人,专业合格率()%。据测算,全镇每年新增幼儿约()名,现有0-3周岁幼儿()名。近年来,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内部管理不断加强,保教水平显著提升。但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园与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镇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实现教育发展的结构性新突破。用3年时间,共计投入()万元,本着服务5000人,服务半径1.5km的规划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建设1处6个班规模的公办幼儿园,保留10-12所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二)、具体任务
--2011年,投入300万元,在镇政府驻地新建1所6个班高规格、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现在已经动工,预计在2012年年底交付使用。
--2012年,计划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60%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2013年,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改扩建()幼儿园,合并()幼儿园。更新充实幼儿园内设,提高办园层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幼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达到85%以上,促进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实施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普及学前
三年教育。
四、行动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
1、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我镇政府充分认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2、坚持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政府成立由主管副镇长王晓敏同志任组长,教育、财政、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学前教育管理。镇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心校负责抓紧完善政策规定,加大基础建设,充实师资,深化教研,加强对保教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财所负责制定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综治办、派出所负责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镇卫生院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民政部门负责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救助。
(二)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幼儿园建设
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投入。一是把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经费,逐年增加投入,建好、管好、办好公办幼儿园。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突破幼儿园建设资金瓶颈。采取“政府拨一点,幼儿园挤一点”的办法,分期付款,添置内设,自主滚动发展,不断提高办园层次和水平。
2、整合布局调整资源,解决公办园建设的校舍问题。
采取“分类实施、撤并同步、功能转换、重复利用”的办法,在实施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学校撤并后的闲置资源,按照“把设施配备条件较好的小学改建成幼儿园”的模式,改扩建一批幼儿园。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坚持“公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和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把民办幼儿园教师纳入统一管理。
(三)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努力提高保育质量
1、规范办园行为。一是严格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二是加强安防措施。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安保设施和人员设备。协同公安、交管和卫生、药监等部门,加大对幼儿园校车和食品卫生的联合监管。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
2、提高保教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学前三年保教目标,规范使用幼儿教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保教结合,满足学前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保姆化”倾向。二是健全教研网络,大力开展学前保育、教育研究,依托课题引领,推动学前保育水平提升整体。
(四)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1、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一是对公办幼儿园进行独立核编,按照“一班两教一保”的标准,核定配齐专业教师和保育人员。二是将撤点并校后在小学任教的幼师专业的教师进行分流,选拔一批热爱幼教、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到乡镇公
办幼儿园任教。
2、加强师资培训。制订和完善幼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规划,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大力开展以提高保教能力为重点的幼儿师训,建立三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业务优秀、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3、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幼儿教师须持有幼师专业资格证,保育员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受通过保育培训。参照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工资,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五)加强宣传督查,确保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2、健全多维监控机制。通过家长评议、专项督查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园办学效益进行评价,扩大幼儿园管理开放度,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
九女镇人民政府
2011-12-8
第三篇:大高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大高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草案)
填报镇(盖章)主要负责人(签字)填报日期
为贯彻执行《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切实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指示精神,根据全国、省、市、县相关要求,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全镇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经费,编制《大高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草案)。
一、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全镇现有公办幼儿园7处(大高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058名;注册民办幼儿园1处,在园幼儿110名;未注册民办幼儿园6处,在园幼儿310名。
从全镇学前教育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民办幼儿园偏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绝大多数幼儿园师资队伍匮乏;三是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大多数幼儿园办园水平低;四是还存在无证办园现象。
二、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依据
依据《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和全国、省、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编制《大高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草案)。
三、幼儿园布局调整原则
1、划片招生,就近入园原则;
2、减少和避免重复投资原则;
3、新建、改(扩)建小学与幼儿园同步规划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从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出发,合理安排学前教育的规划与布局。规划要覆盖城乡、不留盲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集中;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一般按服务人口3000人以上、服务半径2公里以内设一所幼儿园的标准进行布局。形成一个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适量学区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中心幼儿园要为全日制,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班,12个左右为宜;学区幼儿园和村办园规模不少于3个班;幼儿园要设置为独立的完全幼儿园,坚决取消学前班模式。
四、幼儿园布局调整方案
要着眼本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测算不同年份的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合理确定三年发展目标,分解年
度任务,落实经费,并逐年落实。
经过调研和测算,确定全镇幼儿园布局方案为:政府驻地(大高管区)建设中心幼儿园、第二小学附设幼儿园2处;陈黄管区建设第一小学附设幼儿园;沙洼管区建设第四小学附设幼儿园、第五小学附设幼儿园2处;流钟管区建设二中附设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第六小学附设幼儿园3处。
五、幼儿园建设实施方案
大高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拟选址在原镇政府驻地,由大高一中改建,占地15亩。幼儿园规划设置12个班,规划投资60万元。
服务范围为大高、刘之俭、大张、小张、丰台、马坊、赵家、韩家、何家、石家、孔家、边家、马家、吴家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400人。
第一小学附设幼儿园:2011年,幼儿园规划设置6个班,对原有园舍实施扩建工程,新建活动室300平方米,规划投资30万元。
服务范围为铲头李、坡许、八里、陈黄、东刘、井王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00人。
第二小学附设幼儿园:2011年,幼儿园规划设置6个班,对原有园舍实施扩建工程,新建平房300平方米,规划投资30
万元。
服务范围为郭庙、范园、南耿、乔刘、北张、邢刘梁、西高、大王、西黄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820人。
第四小学附设幼儿园:
服务范围为万家、东西楼、崔家、台宋、小杨、官庄、大楼、沙洼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402人。
第五小学附设幼儿园:
服务范围为楼子、王主史、穆家、东、西时、庙
一、庙
二、西庙、王胡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698人。
第六小学附设幼儿园:2012年,幼儿园规划设置5个班,新建平房600平方米,规划投资80万元。
服务范围为南韩、马家、刘家、李家、单家、台子王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55人。
二中附设幼儿园:2012年,规划设置4个班,新建平房400平方米,规划投资50万元。
服务范围为流钟、火把、桑家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956人。
实验幼儿园:2009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设置大、中、小5个班。
服务范围为薛家、中韩、谭家、单家、台子王、马家、南韩、刘家、邱家、修家10个村(居)委会,镇直单位,总人口6000人。
六、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配足配齐教师,公办幼儿园教师列入编制管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七、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计划的编制要体现政府行为,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教育、财政、规划、建设、国土、人保等部门参与,共同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发展学前教育的工程项目,并纳入当地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努力提高投入水平。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举办幼儿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大高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第四篇:钱桥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钱桥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情况汇报
一、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我镇现有公办独立幼儿园两所,附属幼教点三所,民办A类看护点一所,B类看护点三所。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215人,民办看护点在园人数382人,适龄幼儿1420人,总入园率为42%。公办幼儿园专职教师5人,其中两人为小学教师转岗任园长,教育局已组织她们参加了相关培训。三人为县教育局公开选招的专业教师,她们有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民办看护点教师20人,保育员8人。其中只有一人有大专学历,两人有教师资格证。其他多为初中或高毕业的社会人员临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项目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为落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大,我镇2012年投入资金60余万利用原官青中学闲置校舍加固改建成高埠幼儿园,已于2012年秋开园招生。投资近230万的钱桥中心幼儿园也已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利用原钱塘初中闲置校舍加固改建幼儿园的工程正在紧张的进行中,预计投资65万元。新建府君幼儿园中心学校正在积极争取申报过程中。总之,我镇在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工作中,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心学校主动作为,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成绩显著。
三、学前教育管理情况:近年来,学前教育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均有相关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枞阳县已连续三年进行了幼儿教师公开选招,目前分配到我镇的幼儿专业教师已有三名,2013年的幼儿教师分配工作正中进行中。县教育局组织了多次专门培训,对全体公立幼儿园长、教师及民办看护点负责人进行了培训。镇中心学校也对民办看护点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对民办看护点动态监管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中,从业务指导到安全检查,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科学保教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四、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建议:
1、幼儿教师缺口巨大:
公立幼儿园专职教师的巨大缺口,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第一个瓶颈。目前,适龄幼儿入学率还很低,公立幼儿园招生规模还很小,主要就是专职幼儿教师严重缺乏,按照15:1的标准配置,公立幼儿园在园人数为215人,应配置专职教师15人,而实际上专职教师含园长在内只5人,随着公立幼儿园建设项目不断竣工投入使用,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县教育局虽也有让小学教师转岗从事幼儿教育的一些措施,但一方面小学教师本身并不富余,幼儿教育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同时非常辛苦的工作,教师转岗难度很大。让初中的富余教师转岗从事幼儿教育,更不现实。所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扩大幼儿教师招聘规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公立幼儿园的保育员等其他工作人员来源无着落: 鉴于幼儿教育的特点,保育员是必不可少的,保卫、医生等随着规模扩大也必须配置。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立校(园)一律不准自聘临时人员,保育员等幼儿园必需的工作人员无法解决来源问题。暂时只能由幼儿教师或小学老师加班加点兼任,既影响了其本身工作,且难以胜任,进而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如何妥善解决保育员等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的人力、经费来源问题,亟待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3、校车问题是幼儿教育绕不开的坎:
由于农村人口分散,幼儿园招生的区域范围都比较大,配备校车接送幼儿是幼儿园招生的必备条件。而这恰恰是公立幼儿园的软肋,民办幼儿园的隐患。公立幼儿园由于安全责任问题,不能随便租用车辆,而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及驾驶员都无法找到,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向学生家长推荐一些车况相对较好、驾驶员相对可靠的车辆,让家长们自行拼车接送,但约束接送学生的数量,不准超载,这样乘车费用就偏高,尽管幼儿园拿出一部分经费补贴司机,费用仍高于民办幼儿园,从而削弱了公立幼儿园的竞争优势。民办幼儿园一般自备和租用车辆,为降低成本,只有超载。所以民办园超载现象都非常严重,都积累了不少躲避监管的经验,这是民办幼儿园的最大安全隐患。解决公办园的校车配置问题,加强对民办看护点的交通监管,刻不容缓。
4、科学保教,任重道远
公立独立幼儿园,由于有专业幼儿教师,园长都经过专门培训,科学保教落实基本到位。附属幼教点,由小学教师兼职任教,虽然不完全专业,由于中心学校和教育局检查要求到位,也逐渐脱离小学化 倾向,向科学保教目标迈进。民办看护点,由于其私立性质,中心校监管起来,力不从心,缺少保障性措施。再加上受到教师素质的限制和招生压力,小学化倾向一时难以彻底扭转,科学保教只能停留在表面和应付检查层次。由于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普遍以幼儿认识多少字,写得多少字,数得多少数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选择幼儿园的标准,科学保教的实施面临着幼儿家长的巨大压力。各级政府应从关心下一代成长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科学保教的宣传力度,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使科学保教成为全民共识。加快公立独立园的布局进度,扩大公立幼儿园的招生规模,满足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强监管,对不符合办学基本条件且改进无望的民办看护点,加大淘汰力度。提高学前教育投入额度,减轻幼儿家长负担,逐步提高幼儿入园率。
第五篇: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以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推动我校体育学科向纵深方向发展,以达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我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
一、体育条件
(一)、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在建校初期积极制定一系列体育管理办法、采购体育器材、招聘专业体育教师。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工作中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依法执教,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育理念先进。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健康成。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教课,能训练、能开展科研活动,能组织大型集体活动,精通裁判知识。
(二)、面临的困难
1、教师问题
师资不足,外出交流、探讨、协作的机会不多、思想上不重视体育课堂质量,课堂内容单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体质问题
学生体质偏低、体重不达标、营养不良、运动能力差,活动时间少。
3、家长问题
学生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学生的体质从不过问,不了解学生营养是否满足其身体的成长需要。
二、体育工作思路
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为目标;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为理念;以“走进阳光”的孩子是幸福的,走出阳光的孩子是自信的”为追求。横涧一中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未来做好准备”。让每一个阳光学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探索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体育课每班每周从原有的2节增设至每班每周3节,开设体育特长班。按国家标准配备专业体育专业教师,逐步使学生接受专业体育知识。根据合格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实施,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并规范管理。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体育锻炼。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生体质测试,并把学生的体质状况纳入家校联谊书通知学生家长。
(二)、完善阶段(3014年9月-2015年8月)
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每学期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校外交流学习1-2次。把体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列入考核范围。体育特长班训练工作有序进行。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队的成绩。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体质测试仪器,使学生体质更加精确,评定更加科学。定期邀请外校有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到我校指导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填充课堂内容,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三)、稳定阶段(2018年9月-2016年)
体育师资、器材完成配备,课堂内容、场地安排上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达标率超过85%,群体活动形成系列,具有多样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有机结合。学生家长了解学生每学期的体质状况并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的体质做坚强的后盾。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不同类别的体育竞赛,体育训练有序进行。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并进行宏观调控。
2、完善现有体育规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
3、加强组织与协调,统筹安排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并抓好“计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环节,确保活动的有效落实。
4、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站宣传普及体育知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构建人人关心学校体育工作的局面。
5、继续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档案,并抓好档案规范化建设。
(二)、优化教师队伍、落实体育内涵发展
1、积极开展学习、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体育专职教师,特别是与兼职体育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探讨,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一堂专题性公开课,并进行评课与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及业务能力。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把此作为对每位体育教师的管理与考核的依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体育教师的上课方式有全新的转变。
(三)、优化教学、提高体育学科质量
现有的体育专职教师,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一方面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体育常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逐步实现体育教师专职化。并以教师主动发展为核心,以校本培训为载体,通过2—3年的努力,所有体育教师在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及个人素质上均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体育特长班的管理,训练分工到人,明确职责,并对体育特长班取得的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估,作为组内对每位教练员的考核。进一步提升篮球赛、拔河赛等已有的大型学生体育活动品牌,再树一批有影响的新品牌。开发和推广“集体体育竞赛项目”,如“全校师生健身周”活动、“假日体育”、“休闲体育”、“趣味娱乐体育”等特色学生体育活动。
五、支持与保障
学校一是重视抓好基础性工作,从创建计划的制定到各班组队,日常训练和活动以及每年一次的班际比赛保证有序进行,营造创建氛围;二是要保证创建经费的投入,及时添置创建所需的设施、设备,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要重视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让带队教师赴外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为创建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继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补充体育器材、设备,保证教学、训练以及群体活动的开展。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与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使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达到省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