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0:4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

为全面了解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会常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于9月中、下旬分赴5个县(市)开展深入调研,听取了当地政府相关情况汇报,召开了座谈会,还深入重点乡村和贫困户,实地查看走访产业扶贫基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镇扶贫站建设等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市所辖的5个县(市)均为省定非重点贫困县,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万户、21.56万人。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一年脱贫攻坚,四年巩固提升”的决战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年底前将实现112个贫困村出列、9.28万贫困人口脱贫,力争完成其余1.7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根据市委市政府《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各级政府把扶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市到村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了市领导脱贫攻坚联系帮扶制度,广泛开展“双包双到”定点帮扶工作,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摸清家底,对扶贫对象全部建档立卡,实行精准核查。各地注重加强宣传引导,让帮扶单位、责任人和贫困村、贫困户知晓政策、对接政策、享受政策。开展了巾帼脱贫、青春助力脱贫、春风就业脱贫、产业发展脱贫、百企帮百村脱贫等专项行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形成攻坚合力。

(二)机制健全,推进有序。加强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压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担子”。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了扶贫专(兼)职人员,保证扶贫攻坚工作从上到下有人管、有人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格局,切实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位。把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纳入市、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严格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实行“一票否决”。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月活动,为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加快脱贫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三)措施落实,成效显现。各级政府按照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户脱贫和贫困村“一低二有三改善”的村出列标准,坚持产业导向、民生保障、社会帮扶、政策兜底的思路,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系列措施的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已实现全市贫困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建设、贫困村光伏电站建设,硬化道路建设“四个全覆盖”;发展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把产业扶贫列入2016年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政策兜底改善民生,在全省率先开展低保、五保、扶贫“三线合一”;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2016年,市、县两级安排各项财政扶贫资金10.4亿元,较上年度增加近6亿元,有力保障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发现,我市扶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

一是一些干部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领导对扶贫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把扶贫工作作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有的职能部门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不强,认为扶贫攻坚是党委政府的事,是农业部门的事,只是把扶贫工作当作一般性工作来抓,存在着为难情绪和推诿、应付等现象;少数乡镇责任人领导责任还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脱贫标准应综合考量。我省的脱贫标准今年8月才正式确定,2014年和2015年脱贫主要是建立在收入基础上,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即被确定为脱贫,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贫困户的总体情况,综合考量收支水平,实现贫困户收支基本平衡。对于家庭收入已经达到脱贫标准,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家庭支出远远大于家庭收入,造成入不敷出的,要加强数据收集、分析并及时给予建档立卡,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分类落实落细省、市、县各级精准到户到人的政策措施,真正把扶贫落实到户,落实到人。

三是结对帮扶工作有待加强。虽然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部分单位领导对结对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举措不多,行动迟缓。一些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只是简单给点钱了事,一些乡村干部“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一些贫困户对帮扶单位存在过度依赖思想。四是产业发展项目覆盖面不大。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转变,能够激发贫困人口创业致富热情,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实现永续脱贫。尽管财政资金很支持产业发展项目,但是贫困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金融、就业等政策措施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起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从事产业的农户和从产业项目建设中受益的农户覆盖面还不够大,使农民增收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三、几点建议

1.立足根本,着眼长远。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探索合肥版脱贫攻坚模式,走出具有合肥特色的扶贫路子,真正让困难群众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要处理好授予“鱼”与“渔”的关系,既创造性地落实入学、就业、就医、大病救助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贫困群众有较大的获得感,又在脱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系统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确保脱贫攻坚既能短期见效,更有长期效应、可持续发展,真正带领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和全市人民一道奔小康。2.摸清底子,精准施策。要在进一步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找准致贫的“个性化问题”,对贫困家庭分类施策,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政策性社保兜底实现脱贫;对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的贫困家庭,要通过医疗救助和社会救助实现脱贫;对因学致贫返贫和有劳力、有文化而无技能的贫困家庭,要通过教育资助、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要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提高扶贫标准,不断改善提升贫困户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3.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准确掌握各地乡情村情,分析致贫的主要因素,探索解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和措施。要将资源整合投入到困难地区,对于适宜发展种、养、加等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优先安置就业岗位等扶持政策带动脱贫,走出一条立足长远的产业、就业扶贫新路;对于偏远乡村要加大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切实解决交通、信息不畅和生产、生活不便等突出问题,增强落后地区的“造血功能”;针对当前农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突出问题,实行适度财力倾斜,努力完善医保、医疗和大病救助等制度,着力实施健康扶贫;针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标准的动态特点,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群众公认的进退管理模式,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4.精心组织,合力攻坚。扶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是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压实工作任务。脱贫攻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加强协调调度,整合帮扶资源和力量,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合力推进,确保全市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1

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xx 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一、xx 乡贫困现状

xx 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71 户 1489 人,其中:2018 年新识别纳入 10 户 31 人。目前全乡仍有 2 个深度贫困村和 16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636 人尚未脱贫,2018 年计划脱贫摘帽 77 户 330人,2019 年计划脱贫摘帽 85 户 306 人。xx 村委会共有 14 个小组234 户农户 1004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97 户 358 人于 2016年全部脱贫,xx 贫困村于 2017 年脱贫出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xx 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2019 年,xx 乡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乡情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抓好传统农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 xx 村“以

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等养殖,养殖大户达 297 户,生猪出栏 14130 头,牛出栏 2242 头,羊出栏9840 只,家禽出栏 13.5 万羽。

二是培强特色生态产业。特色种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药、果蔬为重点,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目前已落实种植魔芋9400 亩、果蔬 3000 亩、中药材 3000 亩、小米辣 1500 亩,示范种植羊肚菌 5 亩;特色养殖方面,发展黑山羊、野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积极培树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培强乡集镇电商体验店和 6 个村电商站点。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 xx 村特色旅游体验区为重点,发展 xx 种植 650 亩,规划落实一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储备、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一是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涉及 2016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 3 条 44.28 公里公路和 2 座桥工程量核验工作,稳步推进投

资 1180.53 万元的 2 条 28 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 xx 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项目核验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完成 2 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

四是加强互联网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互联网覆盖面,完成37 户农户农村“互联网+”工程,实现 33 个小组连接光纤网,新增 526 户网络宽带用户,全乡村组实现 4G 网络覆盖达 90%以上。

(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精准脱贫四级规划,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扶贫成效,抓好 xx、xx2 个贫困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新识别纳入 10 户 31 人;实施完成 26 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到户项目和发放 100 万元产业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完成2017 60 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和补助资金兑付工作,抓好 2018 63 户 4 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三、xx 乡脱贫攻坚经验做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硬件水平。针对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落实,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

(二)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贫困群众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创新“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改变传统的产业帮扶模式,采取“先补后做,以奖代补”的方式,避免部分贫困户“套利”的侥幸心理,极大削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化。

(四)多措并举扶贫济困,提升帮扶成效。促进贫困户脱贫退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xx 乡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贫困帮扶多措并举,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脱贫能发展。

(五)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科学化管理。xx 乡持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项

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挂包帮扶及一户一档科学化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动能。多年来,xx 乡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以马龙河流域的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强化引领带动,为我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xx 乡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xx 地处山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增收困难,经济“造血”功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偏少,项目整体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群众致富条件受限。多年来,xx 乡人口高度分散,项目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项目整体偏少,导致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明显,制约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

(三)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 xx 乡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化困难,产业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市场不稳健,产业发展风险难以预估等,都严重制约了我乡脱贫攻坚推进步伐。

(四)群众生态意识不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由于我乡基础设施整体配套不完善,导致人居环境项目落实困难,加之群众意识不强以及政策指引、宣传不够,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暂未全面养成,目前部分村组脏、乱、差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改善。

(五)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由于 xx 乡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样,整体发展不均衡,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扶贫项目、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任务落实困难。

五、深入推进 xx 乡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教育,强引领。一是强化教育引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明确和清晰贫困群众增收、发展、脱贫的思路和方向。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到户产业发展。三是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和政策形势宣讲,全面提升群众道德意识和致富意识,切实把群众思想素质提升作为扶贫、扶志与扶智的关键核心。

(二)抓项目,夯基础。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改善“路网”,积极争取脱贫攻坚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村组公路硬化率,同时加快推进在建村组公路路面硬化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二是建强“水网”,争取及早实施乡集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早启动实施投资 120 万元的 xx 河节水灌溉项目。三是完善“电网”,实施好电压质量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台区电力改造工程,全力解决新搬迁无电户的用电需求。四是进一步抓好贫困村提升工程和自然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项目。

(三)抓特色,培产业。紧紧围绕全乡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增收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强乡集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促农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植建设一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 xx 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继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落实好“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核桃提质增效 10000 亩的目标。

(四)创品牌,找市场。一是进一步依托 xx、xx”等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现有品牌知名度。二是围绕“绿色、生态、本土、安全”目标,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以绿色生态种养殖和野生菌为主的新品牌,积极对接种养企业、农副产品经销商、旅游开发商,依托国资商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五)抓生态,建新村。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绿色经济带,强化引领带动,为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抓作风,促发展。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作风建设,重点抓好制度创新及运用,建立改进干部作风常态化保障机制;进一步抓好群众工作,结合“三问”活动持续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加强作风建设监督制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2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 2019 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县 11个镇和 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 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 87 个、贫困人口 4.57 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 18490 户 44831 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落实脱贫任务,其中 2016 年脱贫村 15 个、脱贫人口 4030 户 11710 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 5000 余万元,15 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 300 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

项目资金 1.44 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 4.5 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 3000 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 390 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 37 个已经竣工,209 个正在建设,还有 144 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 1.44 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

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 49 个集中安置点,仍有 13 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 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 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 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 2 万元以下的 1843 户,2-5 万元的 560 户,5 万元以上的 187 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 70 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

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三、意见建议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

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

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

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

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第三篇: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关键环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

(一)组织领导有力有序。县、乡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双组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有力的组织机构,排定“时间表”,绘制“路线图”,积极争取项目,努力筹措资金,全县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向脱贫攻坚倾斜聚集。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不定时抽查,随时随机深入乡镇开展调研,了解和掌握最直接、最基本、最真实的扶贫工作情况。

(二)目标责任明确具体。xx 县辖 4 镇 8 乡,109 个行政村,总人口 16.14 万,20xx 年识别出贫困村 44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312 户 11600 人,贫困发生率为 8.5%。20xx 年底、20xx 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识别工作“回头看”的重要部署,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为 3228 户 11281 人,其中 20xx 年脱贫 12个贫困村 22 个非贫困村 1046 户 3850 人,20xx 年计划脱贫 16个贫困村 30 个非贫困村 1286 户 4356 人,20xx 年计划脱贫 16个贫困村 13 个非贫困村 896 户 3075 人。

(三)思路举措切实可行。着力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

么扶”问题,努力做到精准识别、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围绕“扶持谁”,青石嘴镇采取“化整为零、倒排评定、交叉取点”工作法,北山乡采取“日记本记账法”,阴田乡实行“三榜一信”公示制度,值得借鉴复制。围绕“谁来扶”,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个坚持、四个注重”的工作思路,重点突出,符合实际。围绕“怎么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单位认真实施“八个一批”“十个专项行动”计划,形成了“1+8+10”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四)综合施策稳步推进。通过实施转移就业、资产收益、教育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综合措施加快脱贫步伐,其中生态、旅游、电商扶贫方面的措施比较突出,效果明显。生态扶贫方面,结合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聘用 1445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管护员,每人每月发放工资性补助 1250 元,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旅游扶贫方面,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20xx年以来,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788.4 万元,撬动社会及其他资金 2亿多元,打造出了青石嘴镇圆山观花台、东川镇鱼儿山、浩门镇照壁山和头塘村、仙米乡聚阳沟和大庄村旅游扶贫优势景区,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 883 户 3071 人,20xx 年户均增收 3139元,人均增收 916 元。电商扶贫方面,落实电商专项资金 1500万元,县财政从 20xx 年起每年预算安排 100 万元电商发展专项基金,开工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乡村电商 42家,共有 14 家电商企业采取收购、雇佣等方式投身脱贫攻坚;

带动贫困户 154 户 545 人,年户均增收 34824 元、年人均增收9840 元。

(五)对标整改及时跟进。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标整改方案要求,xx 县及时成立专项检查组,对全县 12 个乡镇、6 个行业部门的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旅游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扶贫等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查找梳理共性问题 4 条、个性问题 36 条,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时限。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包抓、重点问题县纪委督导查办机制,将突出问题整改责任压实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目前,xx 县对标整改工作基本到位。

二、突出问题和短板 xx 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脱贫攻坚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一是贫困边缘户基数比较大,截至目前核定全县贫困边缘户共有1984户8047人。贫困边缘户抗灾减灾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增收基础都很薄弱,脱贫与返贫呈拉锯状态,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较大。二是因病致贫致贫返贫现象较为严重,占全县贫困人口的 47%。相比于因灾和因学致贫的暂时性和可救助性而言,因病致贫的原因更为复杂,尤其是患有慢性病、重病患者,医疗费用支出高、治愈难度大的贫困人口在短期内脱贫难度大。三是贫困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重点贫困村贫困群众因交通闭塞、观念滞

后、市场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自身脱贫能力低,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较普遍。部分贫困户脱贫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意识不强。

(二)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企业扶贫积极性不高。xx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稳步脱贫致富的产业及就业门路难以选择;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竞争力不足,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 5.97%,青海省为 3.45%,我省农牧业企业的利润率相对更低。《青海省资产收益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规定贫困户资产收益项目分红比例不低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 10%,xx 县企业大部分以经营农牧产品为主,盈利水平较低,难以承受 10%的分红比例,致使一部分企业扶贫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扶贫资金难以及时投入项目。

(三)资金筹措困难,易地搬迁进展缓慢。xx 县阴田乡措龙滩村、泉口镇沈家湾村、后沟村、珠固乡德宗村为省定贫困村,共有 600 余户 2400 人,因地处脑山地区,自然条件很差,冰雹、霜冻等灾害频发,就地安置脱贫难度大,4个村将实施整体搬迁。据测算,搬迁时政府需配套公共征地、土地出让、基础设施配套等费用预计达 3000 万元,而 xx县财政拮据,资金筹措难度较大,易地搬迁工作如期完成有难度。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xx 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务依然艰巨,需要认真研究、聚力抓实,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一)加强培训引导,增强内生动力。牢固树立扶贫先扶志的思想,一方面根据贫困户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进一步加大和改进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具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持续开展思想脱贫工作,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贫困户强化脱贫志气,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二)完善政策措施,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一是进一步研究健全医疗、教育方面的有关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门诊费用开支较大、上学补助标准达不到实际支出等问题,减轻贫困户家庭经济负担。二是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延长对贫困户的扶贫时限周期,加强扶贫力度,防止脱贫户和贫困边缘户返贫。三是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市场主体利润率水平,审慎研究并适度降低贫困户资产受益项目分红比例,以提高企业扶贫积极性,稳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四是进一步完善易地搬迁相关政策措施,在易地搬迁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方面,根据各县实际情况,省级层面适当给予差别化补助。引导各地统筹解决好“今天怎么搬,明天怎么办”的问题,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同步推进,加大后续产业跟进力度,精准实施产业项目,确保实现稳步脱贫致富。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扶贫

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加强财务人员管理,依法坚决杜绝贪污、截留、挪用、套用、改变扶贫资金用途等行为发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做精、做细、做实产业项目工作,促进扶贫项目又好又快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评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教育引导贫困村互助协会建立完善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入社资金管理,确保互助资金切实发挥杠杆作用。

(四)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扶贫脱贫机制。根据精准扶贫业务需要,加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准确把握政策业务,切实提高干部精准施策能力,提升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户确定和退出制度,建立落实动态调整机制,探索优化科学进出渠道,进一步改进考核考评工作,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群众满意度,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

第四篇: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一)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同生、王艳节、刘和庆等6户贫困户以及王新运等3户脱贫户,和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XX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五河镇XX村位于岳西县西南部的深山区,距县城35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山场1.8万亩,耕地1035亩。全村17个村民组,330户,1118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占总人口的35%.XX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蚕桑、高山蔬菜等农业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目前,XX村仅有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教师1人,学生16人。其他适龄儿童多在镇辅导小学读书,全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近100%.在村部一楼建有计生服务室一间,在宋口集中点建有一所医疗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主要由一条通村水泥路贯穿,全长9.8公里。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支部3人,其中书记1人,支委2人。村委会 3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人。

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

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我初步分析XX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比较低下,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级负债大。二是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村还有四个自然村落未通水泥路。三是XX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山场林木积蓄量少,塘、堰、渠年久失修,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境内山场、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XX村原建档贫困户137户402人,经过2014、2015年两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建档贫困户71户161人,其中五保户20户24人,A类低保14户19人,其他一般贫困户37户118人,和三清摸底调查年收入2900元以下数据基本一致,这37户是2016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农发行、邮储银行岳西支行及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37户每户致贫原因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我单位结对的20户特困户,要求司法局全体结对帮扶干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今年的头等大事,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目前着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求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至少要为贫困户找准一项脱贫措施,每季度至少到结对户家中走访一次,每月至少为结对户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每半月至少与结对户电话联系一次,了解贫困户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在这一点上首先从我做起,挤时间驻村蹲点,面对面开展工作。

二是明确帮扶干部是所结对贫困户脱贫责任人,将脱贫成效纳入到对干部的考核,对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好脱贫成效明显的干部职工优先评优评先,对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的一律问责。

三是想法设法做好XX村脱贫工作。XX村集体经济薄弱,能不能脱贫,关键就是集体经济收入能不能达到并超过5万元。和村两委座谈中,了解到XX村今年准备发展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清晰很实际,但是发展光伏资金缺口大,司法局将想尽办法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并鼓励村两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多方面寻求支持,一定要把10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搞起来,早日并网发电。

市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二)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2008〕77号监测,全市201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2014年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12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2015年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二)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一接二连三”.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统筹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二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分搬迁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三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遵义生态补偿实施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施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五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2020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三)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集团扶贫、定点扶贫等“八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四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四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违规违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公里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个100%”.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一户一表,群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

第五篇: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2008年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紧扣“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主题,紧紧咬定“加快经济薄弱村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脱贫”这一主线,始终坚持机制创新,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收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累计实现81.5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建成脱贫目标实现村152个,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以扩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为支撑点,实行以财政担保金为核心的担保机制,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0.8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省内外城市竞相来宿学习;坚持以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面为关键点,突出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1.5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7%,贫困农户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强化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为着力点,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为抓手,以高效农业、“三来一加”项目、合作组织为纽带连接贫困户,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积极推广“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帮扶模式,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省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经验交流会和全省脱贫攻坚现场工作推进会先后在宿召开,我市多次在全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多样化脱贫方式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

市扶贫办

2011年5月20日

下载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街道脱贫攻坚调研情况报告

    近年来,xx街道坚持以党建扶贫为引领,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以扎实贯彻落实好“五步工作法”和脱贫攻坚“五先五后”战法聚焦脱贫攻坚重点难点......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如下是给大......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一)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xx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深......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根据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结合分管工作,我到××县××镇××村,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扶贫点今年和明年扶贫工作规划,目的是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

    市县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1x xx 县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1 1xx 地处 xx 省东南端,是坐落在赣、闽、粤三省边际的山区县,全县总面积 2351平方公里,辖 15 个乡(镇),184个村(居),33 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xx 经济社......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篇一】一、基本情况(一)自然状况。xx村位于xx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6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农户138户493人,党员44人,国土面积20.61平方公里,海拔2660米,年平均......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平利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