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取消职务消费(范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取消职务消费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内涵]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意义]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做执行《意见》的主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二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规范职务消费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规范职务消费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改革了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标准表述】 [内涵]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意义]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在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此类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中公教育 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中公教育版权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指导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四川中公教育
[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这样,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密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中公教育版权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做执行《意见》的主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四川中公教育:http://sc.offcn.com
四川中公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保利中心东区1栋12楼(美领馆旁)
第三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只有公开治得了职务消费腐败
铁岭人事考试网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当家却不怕柴米贵”,职务开支花钱如流水。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共服务应当承担的行政成本,但成本一旦越界,恐怕不能称为“不落腰包的腐败”、而应该是不折不扣的权力腐败。因为,五星级的饭店、头等舱的航班,是权力者奢靡享受的服务内容,既然大肆宴请可以称为“舌尖上的腐败”,职务享受当然也是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从性质上对过度职务消费有清醒的认识,反腐的“零容忍”才会有边界清晰的逻辑前提。
职务消费腐败到了什么程度?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眼下,距离2013年末不足5个月,全国仅有18个省份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从查询的数据看,包括北京、上海等省份在内,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多为5亿至1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曾指出,从1978年到2005年的二十多年里,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也从4%上升到了24%。试想,如果职务消费能在三公支出中“减肥成功”,天价三公支出的数字恐怕也会瘦身不少。
过度职务消费不仅成为财政不能承受之重,更成为“四风”肆虐的典型代表——蚕食政府公信,挤压民生成本。而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两个:一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同食品安全整治一样,首先得公开职务消费的内容与标准。事实上,早在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透露,为遏制官员滥用公款,铺张浪费,国家将出台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各级官员可使用的公款数额、公款用途,都将有定性标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并未见具体的消费标准出台。没有标准可依,职务消费就成了一把手自说自话的私人游戏。
二是公开职务消费的预算总额及决算细项。2011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三公”经费。从今年省级政府预算公开的情况看,相比许多中央部门公布的包含出国人次团组、公车数量等信息的“三公”,省级政府的“三公”普遍较为粗略。有的省份只公布了本级政府“三公”各项的总数,甚至没有说明,公众也难以由一个数字看出“三公”究竟是高是低,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的预算公布法则,再加上预算外收入(小金库)在各地确有存在,过度职务消费如“牛栏关猫”。历史一再证明,管好“钱袋子”,就少些“败家子”。
在全国上下厉行节约的时候,职务消费腐败无疑是权力失范的恶例。唯有冀望公开的制度,才能真正将过度职务消费纠偏过来。
辽宁人事考试网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2018
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
背景链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思政课建设节奏加快,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满意度也在提升。但我们也看到,思政课教学中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不够高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中公分析思政课不好上,与有些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关:拿功利性标尺来衡量思政课,认为思政课与专业、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认识折射出的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满意,即所讲非所需、所需不彻底以及不解渴、不管饱、不好用,一句话就是学生的获得感不强。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知识传授方式的要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仅要求内容常讲常新,更要求形式千变万化。面对已经变化了的教育对象,一些教师固守传统思维与方法,没有接受与适应这种动态,没能成为思政课的“大厨”。
思政教学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菜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食欲”不振。一些教师一味提供“高大上”的主菜、大菜、硬菜,脱离学生实际大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忽视了聊点学习、谈点爱好、说点生活等“特色菜”“农家菜”,也缺少激励青年拼搏奋进、勇于创新的“心灵鸡汤”。
二是“厨艺”不够精湛。烧好思政课这道好菜,教师既要掌握好火候、拿捏准调料搭配,更要懂得思政课的精妙。但是,部分教师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课堂成了教师个人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都淹没其中。教学方法习惯大火猛攻,不善于小火慢炖。教学方式简单直接,缺少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
三是“装盘”不够精致。思政课不仅要求内容搭配得当,课程包装的形式感也很重要。当前,一些教师仍然采用原生态的方式讲课,不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没有课程包装的概念和意识,使思政课缺少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对策中公教育总结:思政课教师如何守好渠、种好田,关键在于从自身的努力与改变做起。
一是抓住需求点、瞄准兴奋点,始终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抓住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找准思想矛盾点、政治困惑点、学习生活烦恼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菜单服务。
二是不做“复读机”,要做“解码器”,要敢于转换、善于转换、勤于转换教育内容的话语体系,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清楚、讲透彻,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共情。
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三是要做“良师”,更要做“益友”,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要成为塑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职务消费是个筐
新华网重庆8月2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杜放、何宗渝)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不落腰包行腐败之实。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显示了中央整治国企高管职务消费的决心。
专家认为,杜绝“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能仅仅指望国企高管加强自律,更要强化制度保障。
职务消费成名目,衣食住行玩享特权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高尔夫球场“秦岭壹号”供企业自用及经营,被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中粮集团公款支付打高尔夫球费用,被中纪委通报;深圳个别国企公款购买10余张高尔夫球卡,且将持卡作为班子成员的一种待遇„„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以“职务消费”为名,频频与高尔夫球“联袂出演”,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本是因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出,合理也合规。但现实中,一些国企高管打着职务消费旗号,在衣食住行玩等方面享受特权,奢侈消费,频频上演“不落腰包的腐败”。
从近期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公布的情况来看,所谓“职务消费”的种类五花八门:为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公务接待消费卡,在机场设立贵宾厅,超标配备公车,奢华接待宴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特别是公务用车和业务招待,占到职务消费的大头。以A股252家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为例,仅2012年年报公开的招待费就达65.25亿元;山东省32户省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总额中,近一半为公务用车费用;华润集团70家下属企业超标购车90辆,最高单价超过200万元。
更令人瞠目的是,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的职务消费一度高达每天4万元,以至于陈同海案发后,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腐败被称为“陈同海漏洞”。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澄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国有银行支行行长每年的职务消费仍高达几百万、上千万元,防堵“陈同海漏洞”依然任重道远。
职务消费成“大箩筐”,名目百出数额成谜
“职务开销是客观需要,但不少企业负责人不是以合理支出为标准,而是在财力范围内设置能花的最大值,或者巧立名目多花、乱花。”某直辖市国资部门负责人坦言,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名目繁杂,“怪象”频发:
--脱离实际,能花就花。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标准缺失,造成数额放大层次升高,严重脱离实际需要。如三峡集团在巡视中就被发现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超标购置公务用车、公务消费铺张浪费等问题。
--名目百出,数额成谜。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分散在差旅、招待、采购等多个环节,但一些企业没有明确职务消费的具体名目和额度限制,使职务消费成了“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一次业务招待、一次车辆维修、一次外出考察,花费动辄数千元、数万元,谁知道吃的什么、修的什么、看的什么?谁敢有异议、谁会去查呢?”一位国企财务人员说。
--巧借名目,违规报销。国企高管职务消费大多采取事后报销,缺乏对应的监督。如中远集团原副总经理徐敏杰被查出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报销个人费用;招商证券被查出违规报销,涉案金额达1464万元;广西个别国企高管将妻女外出旅游费用冠以“学习考察费”之名进行报销。
--按级定额,费用“包干”。一些国企为限制高管的职务消费,设定了额度上限。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导致“花得多不会受惩罚、花得少不会受奖励”的“怪象”,一些人还通过虚假发票套取未花的额度,职务消费成为贪腐的“马甲”。
即使从上市国企必须发布的财报来看,职务消费依然“说不清、道不明”。如中国铁建在2012年财报中被曝出超过8亿元招待费,事后8人受处分。今年年初发布的2013年财报中,十余家国企干脆将招待费“归零”,或不再公布这一项目;相对应的是,打着“其他管理费”名目的开支却明显增长。
明确职务消费名目,建立规范监管问责机制
部分国企高管的违规职务消费行为为何难绝?上海一位检察院办案人员表示,职务消费可通过多种会计手段,伪造成公务所需,事后又难以核算追回,比常见的贪污受贿更具隐蔽性,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早在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在此基础上,财政部等部门在2012年又出台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公款装修、公务用车等12种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则强调,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刘澄认为,这表明国企高管职务消费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也提醒国企高管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想方设法规避问题,而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要杜绝“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能仅指望国企高管加强自律,关键是建立起规范有效的制度监管机制,强化制度的约束力。“从企业层面来
看,要进一步完善职务消费的名目、标准和额度限制,特别是要从源头上对职务消费进行预算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以防止职务消费被转移到其他会计科目,并公开职务消费信息;对监管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国企高管因为职务消费过多而被问责,甚至连通报批评都没有。”刘澄提出,应该从法律层面强化对职务消费违纪行为的约束,通过设定职务消费上限,将超出一定额度的违反规定的职务消费行为列为职务犯罪甚至贪污,将更具威慑力。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wt.mc_id=br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