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资委认为限国企高管收入将致人才流失
国资委认为限国企高管收入将致人才流失
2013年08月03日 00:49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索寒雪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公布5个月后,一直悬而未决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到实质讨论阶段。《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近日,人社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已经展开了两次讨论。
“一次是针对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国企高管薪酬问题的讨论,另外一次是针对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的国有企业高管收入问题的讨论。”一位参会人士向记者透露。
限高形势严峻
参加讨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整个讨论的主题就是限高,尤其是对银行高管限制收入。” 对于多数国有企业而言,2013年的经营业绩并不看好。“今年国有企业的增长不如往年,市场状况不好,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位化工类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向记者表示,该企业已经上市。按照国资委的规定,“每年的央企高管的收入都是与业绩挂钩的,在业绩不好的情况下,高管的收入也会出现下调。”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专家向记者透露。
这个时机讨论国有企业高管收入,显得十分微妙。
记者获悉,7月中旬和下旬,在人社部的主持下,人社部、业内专家和国资委、部分企业代表进行了两轮有关国有企业收入的讨论,其中包含对央企二级公司高管限薪的“死角”问题和金融保险业的高管收入过高问题都进行了讨论。
两轮讨论将最终形成有关国有企业差异化薪酬的管理办法。
5个月前,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 而公布之初,有关国有企业高管的限薪问题一度成为敏感话题,在记者对人社部一位副部长的采访中,该部长表示,这个话题太敏感,人社部先考虑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
五个月过去了,有关国有企业高管限薪的讨论终于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
参加讨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整个讨论的主题就是限高,尤其是对银行高管限制收入。” 按照最好的形势,“如果顺利的话,年底前会出具体方案。”
此前,人社部、国资委等六部委2009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05号)。其中规定:央企高管薪酬上限不得超过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倍。
一位央企电力集团上市企业的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每年上市公司的高管薪资制订都很高,但是按照国资委的限高要求,高管拿走不了这么多,只分发国资委规定限额内的。”
资料显示,该公司高管薪资方面,2010年,29名公司高管共从公司领取年薪886.03万元。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收入均在80万元左右。2012年,总经理薪资94万元。“与国外公司相比,总经理不能领走的部分就充作利润了。”上述人士表示。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认为,国有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过低的薪资不能留住人才。” 指向银行高管
2012年16家上市银行419名高管共获得薪酬4.66亿元,去年国资委高管的平均年薪在70万元左右,彼此之间相差悬殊。
国资委认为对央企高管的收入限高一事的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完整。而天文数字的高薪在金融系统出现较多。而这并非国资委的监管范围。
而在金融领域中,有能力进行调控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是指由国家(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直接管控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
五大行高管的薪酬还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统计水平的限制,而股份制银行的高管年薪不受限制。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2012年上市高管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为1958万元。农业银行这一数据为277万元,交通银行为221万元,工商银行293万元,建设银行281万元,中国银行818万元。
2012年16家上市银行419名高管共获得薪酬4.66亿元。据接近国资委人士透露,去年国资委高管的平均年薪在70万元左右,彼此之间相差悬殊。
据了解,本轮讨论中,主要围绕着“对非国有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和股东大会在抑制畸高薪酬方面的作用”这一办法制订方案。
在银行高管限薪的讨论进行前后,银监会也正式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称如果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或盈利水平明显恶化,监管指标没有达到监管要求,或者出现其他重大风险,将严格限定高管绩效考核结果及薪酬。
与此同时,人社部还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调研,记者了解到,包括人社部在内的多个部门已经组成调研小组,前往各地国资企业展开调研,目前调研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还没有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篇:国务院审批国企高管“限薪”方案
国务院审批国企高管“限薪”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知情人士18日透露,一部涵盖所有行业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总规范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人保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集中力量制定这一规范。”该人士表示,“这一规范将成为全国所有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指导性意见,并于‘两会’前上交给国务院审批。” 高管与职工薪酬水平将考虑控制在10到12倍。
所有行业都将涵盖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有关金融类国企高管薪酬管理的文件被广为关注。但人保部的这位人士表示,由人保部牵头制度的高管薪酬管理文件将涉及所有行业的国企。“针对不同行业的细则,将由相关企业的出资人或代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来制定。”而人保部提交的规范意见将从总体着眼,从行业入手,并考虑各行业国有企业的特点来制定。
该意见将经国务院审批后,国资委将在这一总规范的精神下,对其直属中央企业高管薪酬制定细则。“金融、烟草、邮政等行业,将由财政部、人保部进一步制定细则。财政部和人保部将相互配合,研究制定政策”该人士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金融类国企高管的薪酬管理,将率先规范、重点规范。“一方面是考虑目前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也时候考虑到金融类高管薪酬过高这一点。”日前,财政部发布了金融类国企高管薪酬管理的相关文件草案,有机构根据其中细则推论得出金融高管280万的年薪上限。这一数字引发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一上限设置过高。不过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透露,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地区,部分金融类国企高管年薪远高于这一数字。“这一标准对不少高管已经有较强的约束力了。”郭田勇说。
高管职工薪酬差约为10-12倍
各行业国企高管究竟拿多少酬劳合适?该人士表示,目前总规范的研究意见,是大约保持在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10~12倍。
“在国企的范围内,目前高管与职工最高的薪酬差距是12~14倍。”该人士表示。新规范可能将在这一基础上缩小差距空间。“当然,在研究中,还会根据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等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制定标准。”该人士谈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报酬为20576元。关于国企及央企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问题,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在2008年8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5年到2006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体水平与中央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呈现逐年缩小的态势。此外,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直属于国资委的149户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均薪酬为53.1万元。
资料显示,大中型国有企业目前的薪酬制度于2002年制定,高管与职工的目标差距是控制在大约12倍。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曾于去年下半年表示,这一比例在当时已经拉大至13.6倍左右。
上述消息人士还表示,规范后的国企高管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企业绩效增速。“如果高管依靠资深才智与工作热情,为企业带来很高的绩效,那么他从中提取一小部分后得到的薪酬,即使高些也是合理的。”该人士说,“我们要防范的,就是没有贡献或贡献不够的薪酬虚高。”
第三篇:安徽国企高管须晒薪酬和账单 财政结果将公开
安徽国企高管须晒薪酬和账单 财政结果将公开
昨天,《安徽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草案”对企业事务公开事项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国企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职务消费等支出必须晒出账单,接受职工监督,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奖惩和任免提出建议。
国企高管须晒薪酬和账单
以往,国企高管的工资待遇、职务消费等在普通员工眼中可能是“未知数”。对此“草案”明确规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除公开民营企业所列事项外,还应公开企业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企业年金方案和奖惩办法。职工代表大会还将听取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职务消费和兼职情况以及廉洁自律执行情况,评议、监督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提出奖惩及任免建议。
“草案”中,突出了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企业员工今后可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来行使职权,听取保险福利、工资调整、社保、公积金等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重要意见三十日内要答复
根据“草案”,职工代表大会将审议企业制订或者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事务公开的主要途径。“草案”鼓励在闭会期间,通过厂务公开栏、厂情发布会、联席会议以及单位内部报刊、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公开。
为了防止发生“反馈意见无人管”的现象,“草案”规定,对于职工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企业应该在三十日内给予答复或者说明;需要整改的,应当采取措施整改,并在三十日内将整改结果公开。
德州论坛:http://
第四篇:案例讨论:央企高管和职工收入差距悬殊 国资委欲建公平薪酬体系
央企高管和职工收入差距悬殊 国资委欲建公平薪酬体系
2008年07月08日 09:35:00 来源:新华日报
“管理层年薪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而大多数员工月工资一两千元,差距悬殊。”日前,普宏德会计事务所有关负责人在对部分央企财务年报进行统计分析后这样表示。
最新消息称,为加强央企收入分配管理调控,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国资委启动了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有专家表示,建立公平的央企薪酬体系已势在必行。
“收入基尼系数”拉大
155家央企的高管收入水平究竟如何?和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究竟存在多大差距?这些问题目前并没有公认的权威“答案”。
一项统计称,去年年报显示,包括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海油服、西部矿业等央企在内,高管年薪2006年以来均超越民企。以中国神华为例,去年中国神华实现净利润213.48亿元,16位高管年薪2404万元,平均每人150.25万元,超过百万元的高管年薪8位,而两位副总裁郝贵和王金力年薪均为304万元,是整个能源行业年薪最高的高管。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目前国有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年薪差距大者高达数百倍。同时,不同国有企业职工的待遇差异也很大,比如一些垄断行业不仅工资高、奖金高,职业福利水平也很高,有的公司光是公积金每月就达几千块钱,而有的国有企业职工可能没有任何福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说,现行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是2002年制定的,当时确定的负责人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是12倍。眼下这一比例有逐渐拉大之势,“据我所知,目前该比例在13.6倍左右。”
高管高薪是否合理 “这种状况很不正常。国企职工服务的是同一个雇主,其权益差距过大并不符合公正原则。”郑功成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认为,政府官员到央企去,领到高于在政府任职时的工资无可厚非,但绝不应超出数十倍、数百倍。财经评论员潘洪其认为,衡量和规范国企负责人的薪酬,一定要先明确到底应当以党政官员的薪酬还是以民营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为参照物。如果以前者为参照物,那么,现在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已经比较高或很高了,规范的目的不是要给他们加薪,而是要给他们降薪。如果以后者为参照物,那么,现在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不能算高——但是,为此应当逐渐将国企负责人的产生方式由传统的政府任命改为向全社会乃至全球公开招聘,使国企负责人由“官员企业家”转型为真正的企业家。
潘洪其说,国有企业负责人一方面享有党政官员的身份和保障,另一方面如果在薪酬上还要向年薪几千万的民企负责人看齐,这有点儿像管理学上讲的那个“嫁人悖论”故事——一个姑娘同时收到两家托人提亲,第一家的小伙子长得丑,但家里很富有,第二家的小伙子长得帅,但家里很穷,姑娘同时答应了两家,说我白天吃在第一家,晚上住在第二家。做这样的比喻或许并不十分贴切,但却形象地概括了一些国企负责人既有官员保障、又有企业家收入的“鱼与熊掌兼得”的现状。
国资委盯紧央企“钱袋”
央企高管和职工收入差距悬殊问题,越来越引起作为国企出资人的国资委的重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表示,要合理把握企业负责人实际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倍数,防止差距过大。他要求,企业负责人公开薪酬,主动接受职工监督。
今年6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本章规定对上述企业管理者进行考核、奖惩并决定其薪酬标准。” 7月初,国资委拟订了《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于7月10日前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据悉,新的《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监督,对部分高管收入过高实施纠偏。
苏海南认为,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国资委应该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权利、薪酬等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来自国资委的最新消息显示,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即将启动。国资委透露,在改革新办法正式实施前的过渡阶段,今年利润总额下降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增加工资总额。
时评:高管高薪不能我行我素
2008年07月04日 08:37:33 来源:文汇报
●近年来,显得有些失衡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是一个不断引发公众争议的热点话题。市场经济发育以来,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出现,已经逐步适应;但收入差距如果不断拉开,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人们的担忧和心理落差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但资本与劳动在分配份额中的比例失调,值得重视。发展经济学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收入差距太大,会出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风险
●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的新规则要考虑中国国情,把握要适当,避免水土不服。事关利益的“游戏规则”制定,要有合理趋势把握,有程序、制约、回避规定。现在,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审议,给我们带来一个期待,人们希望这部法应该有国企薪金体系方面的较为合理规定,为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做一点贡献
相关新闻:国企员工与高管之间薪酬差距高达数百倍遭质疑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进行二审,有常委会委员在审议中说,现在一些国有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金差异高达数百倍,应该建立公平的国有企业薪酬体系。
近年来,显得有些失衡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是一个不断引发公众争议的热点话题。现行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是在2002年制定的,当时有关部门确定的负责人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是12倍,眼下这一比例有逐渐拉大之势,并未得到很好执行。国企高管年收入在上百万、数百万的已经不是少见,少数金融行业的高管已出现上千万元年薪,与职工平均工资相比,高得真有点离谱。
市场经济发育以来,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出现,已经逐步适应。但收入差距如果不断拉开,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人们的担忧和心理落差。近些年来,即便国家的多种文件都在提醒,要减缓收入分配差距拉开的趋势,市场“看不见的手”仍然使得一些人为趋利而设法规避禁令、法令,自行其是。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一些企业高管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市场经济就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则办事,不必多加干涉。这样的解释固然有其一定的理由。然而,企业公司既然是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它们之所为所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视。
现在,资本与劳动在分配份额中的比例失调,已经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但其中劳动、资本在收益中比重的不合适变化,值得重视。研究数据表明,劳动所得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1978年到1983年有上升,从42.1%上升到56.5%,以后就一直下降,到2005年的比重为37%,比1983年下降了19.5个百分点。而以经营盈利和折旧资本所得及生产税净额为代表的资本收入则持续上升,1978年在GDP中的比重为57.9%,2005年上升到63.3%,加上其他因素,资本的比重实际上升了约20个百分点。也就是劳动收入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而资本收入上升了约20个百分点。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收入差距太大,会出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风险。《江泽民文选》收入一篇文章——《做好经济风险的防范工作》,文章分析了经济风险的防范的重要性,说到有四方面的工作会涉及风险问题,其中一方面就是收入出现差距和地区出现差距。一般而言,收入差距扩大,会出现社会心理的不平衡,甚至心理失衡,产生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发展经济学认为,对收入分配差距有一个阶段性“反比关系”。在低收入阶段,人们对收入差距的敏感度高、容忍度低,在进入人均收入4000美元的中等发达阶段,则反之,人们对收入差距的敏感度低,容忍度高。目前,我国的人均GDP为2450美元,对收入差距的阶段性心理特征就有一定的显现。有过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生活的人们更有这种社会心理。
良好的社会环境,既需经济、法制秩序的有序,也有心理的健康和稳定。实施某种方案、行动,要对社会负责,而且顾及“这个时段”的社会心理特点。前段时间,平安高薪案例在社会上引起质疑,我们应该反思其中的缘由和解决的方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审议意见启示我们: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过程中的新规则要考虑中国国情,把握要适当,避免水土不服。由于中国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国家,原有的体制机制与国际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有不小的差距,商品价格、劳动力价格、技术人员工资、经营者工资等等的确定,都有不同。而我国的各类经济体与跨国公司、各国经济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这样,在与国际经济关联度高的企业公司,除外籍管理者和员工自然与国际接轨以外,参与外资运行的中方成员也沾到外方工资的好处。另外,我国的金融改革,发展银行股份制,吸收了外资的股份,又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市,取得了不小的收益,其中高管薪金的上升,也可以理解,但,我还是强调这个观点:不能忘却我们的一言一行要顾及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健康心理。
二是事关利益的“游戏规则”制定,要有合理趋势把握,有程序、制约、回避规定。据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向市人大的报告说,上海国资委监管的国企单位,规定“两个不高于”,即企业薪酬水平增长不高于企业效益增长幅度,企业领导人员薪酬水平增长不高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增长幅度;规定“三个不得”,即企业领导人员不得自我分配、不得参与下级企业分配、不得有隐性收入等,这就值得肯定。由于有关部门已经在逐步采取缓解的对策,据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和市政府向人大的专项工作报告说,职工与经营者的收入差距,保持约为3倍;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2003年-2005年,企业集团产权代表的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倍数,从11.9倍,下降到9.7倍。然而,收入差距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要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各方面作出努力。现在,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审议,给我们带来一个期待,人们希望这部法应该有国企薪金体系方面的较为合理规定,为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做一点贡献。(周锦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
讨论:收入差距过大,是目前我国城乡广大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你认为:
1、我国的收入差距,包括企业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应保持在一个怎样的比例是合理的?
2、如何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我国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