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

时间:2019-05-12 00: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

第一篇: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

本篇叙述1949年5月前(解放前)孝感、大悟、云梦、汉川、应城、安陆等六县,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和其他人士创办报纸的情况。为了叙述和阅览方便,按各报纸创刊年月次序,分述如下:

一、《胜利报》

1940年6月,在孝感县所辖的“孙家店”和“厉家店”一带创刊,它是中共孝感县委机关报。内容为宣传抗战必胜、日寇必败。1942年7月停刊,可以说是孝感最简陋的一份油印报纸,发行也只百余份,赠送给所属机关和部队。

二、《老百姓报》

1942年1月,在大悟县(当时叫礼山县)宣化店创刊。报纸系铅印。8开2版,后改为8开4版。主编顾文华,读者对象是广大群众和共产党员。报纸由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创办。《老百姓报》是《七七报》的姐妹报,由《七七报》印刷厂印刷,由《七七报》负责发行,由鄂豫边区党委宣传部和民运部共同领导。《老百姓报》一般10天为一期。有时6、7天为一期。报纸一版为国家大事和边区大事,二、三、四版为评论、地方新闻、特写、通讯、民谣、故事,还有连载的锄奸等内容,供边区农民夜校学文化用。1943年《老百姓报》改名为《农救报》,成为边区农民救国总会的机关报。1945年8月停刊。

三、《孝感日报》

1945年9月30日创刊于孝感。其经过如下: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0日,黄埔校友鲁鋆离开重庆,于9月4日抵达汉口,任职于平(北平)汉(汉口)区铁路局警务处,主管铁路路警工作。因离家十余年,经请准短假一月,于9月24日回到家乡孝感县城。只见环城马路一些墙壁上,到处涂写着斗大的黑字――“中日提携维护东亚和平”、“大东亚共荣圈万岁”等一些汉奸卖国语言,而一些大街上的商店用留声机播唱淫秽的黄色歌曲。鲁鋆回家后,会见当时任国民党孝感县党部书记长的鲁世鎏(鲁鋆与他是同族弟兄辈,幼年曾同学)和孝感县长屠占廷,鲁向二人谈到上述情况,请他们尽快下令派人清除和禁止播唱,他二人说立即办理。鲁鋆对二人说:“最好办一份报纸,这个报纸除简要报道国家大事外,着重报道本县城乡新闻以及国家政策法令和群众呼声。”他二人认为意见很好,但由谁来办呢?鲁鋆说因家事请准短假一月,可以办这事,一月之后交县党部接办。屠占廷说县府接收日寇白新闻纸近一百令(每令有500大张),纸张可用半年之久,但编辑和记者人选没有,印刷也成问题。鲁鋆说报社记者人选,可由三位文化素养较高、从后方回孝感的人士担任,他们不取报酬,尽量把报纸办好。因孝感无平板印刷机具,报纸可由何义记石印馆印刷。创办时期,印刷费由县党部交由县财政科支付。另外报社成立后,先由县党部派一名工友任杂事。

关于报社名称,鲁鋆说,既是孝感人办的报,就以《孝感日报》为报名,鲁世鎏为发行人,鲁鋆为总编辑,屠甫民为特约记者,胡旭存、唐剑秋为记者,周超为编辑(上述各人均为义务职)。正是由于大家的热心,在短短一星期即9月30日《孝感日报》发刊。由于初创,暂定3日一刊。第一期4开2版,印刷500份,免费赠送县、乡各机关、学校和社会团体,并拿出50份给部分大商店张贴。第一期刊有“民谣”,是特约记者屠甫民搜集,刊于报纸第二版,其词如下:

菠次坦,发宣言,暴敌日军投降顺。提爆竹,出北门,欢迎县长屠占廷。朱坤宇,得了信,匆匆忙忙把烟吞。(注一)朱太太,吓掉魂,口内不住喊皇天。洋丈人,王迪民,得意女婿是后藤。(注二)轻廉耻,重金钱,安心实意捧洋人。肉拐棍,兵少卿,为虎作伥害黎民。„„

注一:朱坤宇是日伪汉奸县长,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注二:后藤是日寇少尉宣抚班长。

第一期《孝感日报》只印了五百份,被机关、学校和群众索取一空。第二期就印了八百份。因为报纸报道了城乡各地见闻,群众对日寇汉奸的罪行和感想,同时不收报费,大受欢迎。而创办人鲁鋆只经办了十期,因一个月的假期届满去汉口工作,就将报纸交由国民党孝感县党部接办,由朱凤仪任总编,原创办时之记者、编辑亦同时辞卸,由县党部派人担任。《孝感日报》于1947年7月初停刊,它可以说是孝感第一个以“孝感”命名的报纸。

四、《应城日报》 1945年10月24日,《应城日报》在应城创刊,油印,4开2版。由国民党应城县党部主办,闵威遐任主编,报纸内容多为城乡新闻。1946年4月8日,改为2日刊,同年底停刊。

五、《云梦周报》

1945年11月15日,在云梦创刊,由国民党云梦县党部主办,内容为报道云梦城乡情况,报纸为4开2版,油印,免费发给云梦各机关及学校,每周一期,主办人为张树华,1946年秋停刊。

六、《汉声周报》 1945年12月22日,《汉声周报》在汉川县城创刊,每周一期,4开2版,单面石印,每周星期四出刊,由汉川县城南正街张荣记石印馆承印,每期发行400至600份,由国民党汉川县党部主办,负责人尹达(县党部书记长),报纸内容多为城乡新闻,报纸半数出售,半数赠送各机关和学校,1946年底停刊。

七、《七七日报》 1946年1月14日,《七七日报》在大悟县宣化店创刊,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4开2版,铅印。

1946年元月,国共停战后,大悟县宣化店有了暂时的和平环境。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将《七七报》改为《七七日报》,在停战令生效的第二天(即1946年1月14日)正式出版。至中原突围时(即1946年6月24日)停刊,共162天,出版报纸162期。当时宣化店处在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包围之中,蒋介石阴谋发动全面内战。《七七日报》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党的诚意,有力地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的阴谋。1946年6月24日,《七七日报》发表了停刊启事,忍痛毁掉了全部印刷机具,报社人员随主力部队投入了悲壮的突围战斗,参加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八、《民生周报》 1946年1月18日,《民生周报》在孝感市肖家港镇(当时称“民生乡”)创刊,油印二小张,由民生乡长唐剑秋主办,内容为报道城乡新闻,至同年底停刊。

九、《民风周报》

1946年3月在孝感创刊,定名为《民风周报》,8开2版,单面油印,由三民主义青年团孝感分团部主办,干事长徐炎甫为负责人,主编戴钦如,由沈次林刻写油印。内容多为青年团之工作任务及城乡新闻。每期印刷近100份,赠送给机关、学校和街头张贴,于同年6月底停刊。

十、《安陆日报》 1946年6月,在安陆创刊,8开2版,双面石印,不定期发行。由国民党安陆县党部主办,负责人为书记长廖尚质、邱绍武,采编人员有罗朋、陈尹达、孙觉先。报纸内容有本县城乡新闻、省会电讯、文艺副刊,1947年夏季停刊。

十一、《义民周报》

1947年1月11日在汉川县创刊,由三民主义青年团汉川分团主办,社长周德培,总编辑周道生,发行人王以仁、周德培、陈文亮(均兼记者及编辑职务)。报纸为8开2版,两面石印,每周一刊,星期三出版。

其报纸名称取自成语“义正词严,民主之风”的头两个字“义民”。报纸内容一版以汉川城乡新闻为主,一版为副刊及杂文。报纸每期印约1080份,在汉川城关及分水、马口等六个乡镇街道的商店和16个乡镇设销售点推销,1948年春停刊。

十二、《正风日报》

1947年5月底,鲁鋆经历了十余年的军旅生活,对国民党当局推行的戡乱建国,全面展开内战的反动政策深怀不满,于是请准长假离开军界,回到故乡孝感定居。

当时的孝感,虽然抗日胜利已近两年,但人民群众生活依然贫困,加以地方各级官员贪污腐化,各种劣迹不断发生,招致民怨沸腾。1945年9月30日,由鲁鋆创办的《孝感日报》交由国民党县党部接办后,经营不善,于1947年7月停刊。

此时,鲁鋆想以个人名义创办一份报纸,因私人办报必须填写申请表,由当地政府报请省政府上报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审核,批准和颁发新闻纸登记证方可出刊。鲁鋆遵循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当时称为“国父”)孙中山先生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教导,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黄埔军校毕业,国民党员,历任中校以下各级军官,参加过八年抗日战争),领取新闻纸申请登记表,填写了他个人的姓名、籍贯、学历、简历等外,并申述了报纸名称为《正风日报》,报纸以“宣扬'国父'遗教,匡正社会不良风气”为主要宗旨。由于立论正大,经县府和省政府审核报送南京,1947年9月上旬经内政部审核批准,颁发了对《正风日报》的京(南京)警(内政部警务署)鄂(湖北)字第105号“新闻纸登记证”。

得到登记证后,立即组成报社人员,鲁鋆任社长兼总编辑,周超、胡旭东担任记者和编辑,屠甫民为特约记者,另请一名工友担任杂务,报社即设在西河街20号鲁的家中。辛亥革命老人娄伯棠先生,抗战时在重庆任“社会部”

佥事(司局级),与鲁鋆既是同乡,又是知交,娄于1946年底返孝,担任国民党孝感县党部书记长,他知悉鲁兴办《正风日报》,于是将已停刊的《孝感日报》剩余存下的白新闻纸五令赠送给《正风日报》以示支持。

当时的孝感只有石印馆无平台印刷机,而何义记石印馆曾印过《孝感日报》颇有经验,因此理所当然地承印《正风日报》。

为了开展工作方便,在汉口印制了“记者证”和铜质镀电蓝底白字、中有梅花图案、正楷书写的“正风日报”证章,供报社员工佩带,这就方便了记者外出采访。

《正风日报》于同年10月1日出刊,8开2版,石印,首期印行500份,内容设置了政治时事以及阐扬“国父遗教”的有关内容,本县城乡见闻、通俗文艺、街头巷议和道听途说等栏目。稿子来源一为外面投稿,二为记者采访,三为特约记者的专稿。

在报纸的第二版上,很受群众喜爱的“街谈巷议”和“道听途说”两个栏目,给报纸增添了生气。这方面的稿子是“短而精”,长的至多百余字,短的仅三、五十字,一事一谈,一事一议,不列被谈和被议者的真名实姓,只举其事,用×××来代表当事者。所有这些,都不离办报的主要宗旨“匡正社会不良风气”,对那些敲诈勒索、营私舞弊的勾当和冶容诲淫的丑行邪风,则无情揭露和抨击。例如“街谈巷议”和“道听途说”两栏曾先后刊载:

×××当县长时,曾暗中接受大汉奸朱坤宇送给他的狐皮大衣一件(注:×××当时是指屠占迁)。×××为了竞选“国大代表”,昨天在县政府大门外东首××酒楼大宴宾客,开流水拉选票,夜深方散(×××当时是指宁守慎)。×××为了竞选“立法委员”、×××为了竞选“国大代表”,不惜资财,指使他们的亲族故旧到处奔走,请客送礼拉选票(注:×××是指汤汝梅,×××是指李善谦,均为“民社党人”)。

××乡的选票,该乡×乡长公开说:“不用操心,我完全控制了。”人们要问这个乡长,这算什么民意?岂不是欺人之谈么?(注:××乡指当时的“民生乡”,即现在的肖港镇,×乡长指的唐嘉林)。

类似这样的报道,每期都有,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很受群众欢迎。当时的地方掌权人物,当然要把《正风日报》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但也无可奈何。不久,因为一次“道听途说”的报道,竟招来横祸。1947年10月31日,《正风日报》等十期“道听途说”栏目中刊有一则报道:日前×××等几位退役军官在一起闲谈时,×××说“他妈的,此路不通,咱们去找毛泽东”(注:×××是罗泽楷,他是国民党部队的中校退役军官)。“妙哉斯言”(注:此四字是总编辑鲁鋆写入的)。报纸出刊后的第二天(即11月1日中午),驻防孝感的国民党整编五十八师司令部新闻处上校处长,随带官兵各一人,乘军用吉普车来报社临时社址,问“谁是社长?”鲁鋆回答:“是我”。新闻处长说:“你们这份报纸虽小,胆子却挺大,现在是非常时期(指戡乱建国),你们在报纸上公然刊登‘此路不通,去找毛泽东’,还说什么‘妙哉斯言’,这是明目张胆地对政府不满,号召别人去投奔共产党,这种蛊惑人心的议论,公然登载在报纸上,居心何在,是谁说的这话,把他交出来。”鲁鋆说道,保守作者秘密,是新闻工作者的起码道德,也是新闻界必须遵循的准则,恕不能奉告。那位气焰嚣张的新闻处长说:尽管你们有内政部颁发的“新闻纸登记证”,现在是“戡乱建国”的非常时期,绝对不准许反对政府,为异党张目的不法言论,你们在报纸上还说“妙哉斯言”,支持谬论,严重的违犯了政府的禁令,理应重处,但了解到你(指鲁鋆)曾毕业黄埔军校,是国民党员,任军职十余年,参加过八年抗日战争,同时你父亲在1938年冬,在家乡被日寇惨杀,基于这些情况,免予处分,但报纸违犯法令,从即日起停刊,如若违犯当重处,说完后随即乘车离去。十一月二日《正风日报》停刊。

旧社会新闻记者有“无冕王”之雅号,除国家保密单位外,不论党、政、军、学、工、农、商,各机关、团体等,新闻人皆可采访。这也给那些所谓“记者”之流及某些私营小报以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机会。他们利用新闻界的优越地位,无中生有、颠倒是非、敲竹杠、受贿赂,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马路新闻、黄色低级趣味的东西,充满篇幅,有识之士莫不深感厌恶,更谈不上是“人民喉舌”了。《正风日报》之所以遭到禁止刊行,原因是它没有随波逐流,没有上述那些歪风,报纸虽小,印刷也差(石印),却能言人之所不敢言,揭露黑暗,这当然会遭到地方当局和那些掌权者的反对,从报纸创刊起,就存在着“危机”,《正风日报》被整编五十八师新闻处勒令停刊,就是地方当局与军方勾结,由军方出面禁刊的结果,现在看来,这就是反动派贯用的手法。正是:回首当年辛酸事,喜看今日尽朝晖。

(作者为黄埔校友,91岁。此文写于2009年6月15日)

下载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18 解放前孝感及邻近各县办报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