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时间:2019-05-12 01: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依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2017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中央《方案》),明确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及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方案》,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央《方案》的要求,参照试点省份的经验,并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广西《实施方案》)。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坚持两个优先原则 根据广西《实施方案》的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坚持两个优先原则:

1.修复优先原则。经磋商或诉讼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 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区域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2.磋商优先原则。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部门可依法提起诉讼。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范围

根据广西《实施方案》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实施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1.发生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2.在国家和自治区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3.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受到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

4.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的。下列情形不适用本实施方案:

1.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

2.涉及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及相关规定;

3.历史遗留且无责任主体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纳入正常环境治理工作,不纳入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案。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分级和分类管理

根据广西《实施方案》的规定,自治区负责以下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工作: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跨设区市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由国家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受到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跨省域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设区市负责以下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赔偿工作: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在国家和自治区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国家级行政主管部门和自治区级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管理以外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受到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由设区市管辖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后果的事件。

根据广西《实施方案》的规定,赔偿权利人自治区、设区市人民政府指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具体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磋商、诉讼、修复效果后评估等。

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施程序

根据广西《实施方案》的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主要有以下程序:

1.启动。对符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情形,赔 偿权利人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按照分级和分类管理的要求,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2.调查和鉴定评估。赔偿权利人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组织人员就生态环境损害的事实和程度等进行调查,并与赔偿义务人协商委托有资质的鉴定评估机构进行鉴定评估。

3.磋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和鉴定评估报告,就损害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4.诉讼。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5.修复。赔偿义务人根据磋商或诉讼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 到及时有效修复。

6.赔付资金管理。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区域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第二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问题研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问题研究

【摘 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首次提出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磋商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起到衔接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路径与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磋商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法律性质分析,以及其功能、内容、程序等实证分析,探讨磋商制度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意义,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出构想。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制度构想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202-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环境生态破坏事件不仅对社会公民健康和财产安全产生威胁,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2015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30起,较2014年减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首次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传统解决途径提供新的思路。我国虽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具备相应的政策,试点省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对生态环境赔偿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应如何界定、生态损害发生后如何尽快达成磋商协议以实现生态损害的修复,以及磋商机制程序与司法诉讼如何衔接等未作出具体规定。在《试点方案》规定中,对磋商行为未作恰当阐释且规定过于简单概括,面对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损害,亟待理论完善与制度保障。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法律属性分析

(一)磋商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从理论分析,生态环境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环境进行保护,之前的国家公权力至上,权力自上而下,逐渐向协商合作发展,转为倒逼的模式,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磋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从效益的角度分析,行政执法资源有限,需要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促进损害赔偿的履行,环境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从价值分析,首先按照哈贝马斯的法律哲学观点,法律的核心是公共意志在公共领域的体现,协商的正义强调通过相互的对话和理性的协商,对法律事件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法律规则,需要公众的沟通对话与参与。其次契约理念中包含的平等互利思想,能够促进磋商过程中赔偿义务人双方主动的履行赔偿义务。最后在法庭之外找到高效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损害日益增多,环境诉讼案件的迅猛增长,环境诉讼举证难、责任主体认定难、赔偿数额高等难题,使得诉讼制度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损害纠纷处理。而生态环境的救济通常以行政或者刑事救济为主,忽视受损生态环境本身的修复,重处罚轻生态环境利益。需要通过磋商建立一种以恢复生态环境损害为目的的救济模式。建立磋商制度可以在达成磋商协议后,督促赔偿义务人履行义务,即使未能达成磋商协议,赔偿权利人也可以利用在磋商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证据,为诉讼提供便利。

(二)磋商的法律属性。磋商的主体,一是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国务院授权相应的环保部门进行索赔;二是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磋商本质上是民事性质的协议或者合同,在磋商的法律关系中,赔偿权利人应当作为生态环境与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同另一方进行磋商,避免传统的行政命令式治理生态,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确定生态损害赔偿协议和修复方案。

磋商协议带有行政色彩,协议一方当事人就是行政机关,其自身负有生态环境管理修复的职能。在委托鉴定评估、选择磋商范围、修复生态环境范围的确定等方面行政部门起到主导作用。

三、国内外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实践探索

(一)国内生态环境损害磋商的政策与实践――以贵州为例。依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定义,磋商机制即发生生态环境损害后,由行政机关主导调查评估,制定修复和赔偿方案,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贵州省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试点省份,出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环境赔偿磋商方案(试行)》,方案明确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遵循的原则、磋商的主体、磋商程序的启动条件、磋商程序及内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登记确认、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规定。在试点的过程中,贵州省某非法倾倒泥渣损害生态环境事件,涉案企业两家,贵州省环保厅作为贵州省政府授权的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进行了磋商,达成一致,签订了赔偿协议,并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②

(二)国外生态环境损害磋商实践――以俄罗斯、美国为例。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⒁蚧肪澄廴径?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或自然资源衰竭作为一类独立的损害,称为“环境损害”。③俄罗斯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比较完备,在《俄罗斯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不仅利用自然者付费,而且损害环境者也要赔偿。对因为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生态环境本身造成的损害都需要赔偿。其主要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追偿,由国家机关、检察机关、公民、法人等提起赔偿诉讼,由法院对起诉进行审理。除了诉讼,俄罗斯环境保护法还探索诉讼外的途径,并在 《俄罗斯环境保护法》中进行规定。④

在美国《油污染法》中也提供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但将其称为自然资源损害,并且明确自然资源损害的界定与自然资源的范围。《油污染法》同样为大部分的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美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追偿,一是诉讼的途径;二是联邦政府等公共机构作为受托人对生态环境损害向污染责任人索赔;三是美国的超级基金法。美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大量采用了磋商与和解的方式,涉及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构想

(一)磋商制度的原则。磋商的原则包括合法性、自愿性、有限性、平等性。合法性要求磋商的内容,程序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自愿性要求磋商应当自愿的参与;对于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不能单纯追求磋商的结果而忽略有限适用的原则。这里所指的平等性应当界定为形式上的平等性,在整个磋商过程中,是否启动磋商程序、损害赔偿的方案等具体工作的推进都由行政机关主导。

(二)磋商协议的内容以及程序。在坚持磋商规则原则的情况下,为了使磋商制度有效发挥作用并保障磋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首先,赔偿义务人对于赔偿权利人或者有关部门的调查评估结论有异议并有证据证明,磋商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就鉴定评估结论和损害事实认定进行讨论,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对鉴定评估中有异议的结论作出解释性说明,必要时委托其他鉴定机构重新进行鉴定;经过调查评估后,对受损害的生态环境需要修复和赔偿且能够确定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应当依职权主动启动磋商程序。

其次,通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参加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业性强,责任主体难以确认,赔偿的数额量化困难等诸多难题,需要赔偿义务人和赔偿权利人对磋商内容等相关事项充分的讨论和协商,赔偿权利人可以事先以书面形式将磋商事由、磋商范围、磋商时间、地点、意见反馈方式等事项事前告知赔偿义务人。另外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在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时效性,如果经过第一次磋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磋商双方仍有意愿进行磋商的,赔偿权利人应当在不违反相关程序的情况下组织开展进一步磋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控制磋商次数,不能反复磋商,否则将会影响整个赔偿和修复工作的开展。如果赔偿义务人不同意磋商,赔偿权利人应当立即终止磋商,改为诉讼途径解决。

最后,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应当签订磋商协议。磋商的协议应当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赔付方式、赔付的期限以及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方案。确定修复启动时间后应当严格按照修复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范围较广的,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等具体情况,协商确定修复时间、修复办法。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所需时间、修复受生态损环境的成本、现有的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磋商,形成磋商协议;根据赔偿义务人经营状况、主观过错、支付能力等,明确赔付的具体时间,酌情考虑分期赔付,探索赔偿金赔付与环境公益劳动的结合模式。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磋商协议的确认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按照诉调对接的模式,由法院来出具民事调解书;另一种由基层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

磋商虽然对于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简便快捷,但也存在不足,即签订的磋商合同或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如果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义务,法院无法强制执行。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对于磋商协议的执行和赔偿诉讼的提起,经过法院确认后可申请执行。在磋商未达成一致或者赔偿协议司法确认前赔偿义务人反悔拒不履行赔偿协议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代履行等行政强制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诉讼,具体的管辖法院参照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

五、结语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而非处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履行困难,对于损害评估的专业性强要求高,受损的环境修复难等问题,需要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引入磋商机制,由省政府授权的有关行政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与损害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一方面可以解决法院对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需要对磋商制度进行不断地探讨与实践。

注?:

①环境保护部.2015年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http:///2017-04/10/content58283.htm

③马骧聪译.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2-3.④秘明杰.俄罗斯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探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55-59.参考文献:

[1]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2).

第三篇:2019年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切实履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污染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筑牢全区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二)基本原则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体现环境资源生态功能价值,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主动磋商,司法保障。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不具备磋商条件或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信息共享,公众监督。实施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

——依法推进,鼓励创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立足我区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对法律未作规定的具体问题,根据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和实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案例实践,同步推进。选择典型生态环境损害案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制度体系,形成部门间综合协调和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可借鉴的推行模式,同步推进全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三)工作步骤及目标

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和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推进我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林草局、市公安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交通局、区文旅局等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案例试行,力争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019至2020年,力争在全区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制度完善、技术规范、保障有力、公开透明、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二、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草原、湿地、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不适用本方案,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

(二)启动条件。

在本行政区域内,因人为因素造成国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有明确责任主体的,按本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1.发生《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中重大和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2.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3.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发生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4.向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非法排放污染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危险废物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

5.因污染或生态破坏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农用地10亩以上,草原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致使国有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的;

6.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启动赔偿程序的;

7.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事件的。

(三)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管辖和启动程序。

XX区管辖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跨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对本辖区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进行初审,符合启动条件的,报请市生态环境局审查提出意见,经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提出意见,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提出意见的市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指导协调案件发生地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对于跨县区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涉及县区生态环境分局分别进行初审,符合启动条件的,经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提出意见,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能不明确的案件,报区领导小组审议并确定具体的职能部门办理。区政府管辖本行政区域内涉及跨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和重大、复杂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按照省、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三、工作内容

(一)明确赔偿范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的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律师代理、诉讼等合理费用。经磋商达成一致,且由赔偿义务人负责进行污染清除或生态修复的,清除污染、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不再纳入赔偿范围,但需达到磋商确定的修复效果。

(二)确定赔偿义务人。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或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三)明确赔偿权利人。

区政府是我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可指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务、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分别开展矿山、土壤、环境污染、水资源、耕地、森林、草原及湿地等生态环境损害的索赔工作,监督赔偿义务人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可根据工作实践和需要,向区政府提出相关参考建议,由区政府按程序向上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四)实施赔偿磋商。

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实行先磋商后诉讼。经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需要赔偿的,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就损害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事宜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依照民事诉讼法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区政府或机构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机构应当及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五)完善赔偿诉讼规则。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由人民法院依法协调和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案件,赔偿权利人起诉时,应当向法院提交证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判决前经法院同意,可以继续磋商,进行庭外和解,或者在法院主持下进行调解。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赔付能力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探索主动修复、委托第三方机构修复、直接经济赔偿等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

区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意见,研究符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需要的诉前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可根据试行情况,提出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建议。鼓励法定机关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六)加强生态修复与监督。

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机制。赔偿权利人及其确定的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我省关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效果后评估有关规定,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执行情况和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和权利人的监督管理,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管理办法,对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在索赔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七)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监督和规范管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诉讼提供鉴定意见,鉴定评估机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八)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赔偿义务人无能力开展修复工作的,可以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前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严格执行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缴纳的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由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替代修复。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企业或者行业环境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制度、环境修复类债券等绿色金融手段。区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我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

四、工作程序

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且符合本方案适用情形的,按以下程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一)提起赔偿。

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或收到相关投诉举报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应进行初步核实研究,认为可以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的,及时提出意见和工作方案,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启动程序,启动相关工作。

(二)损害调查和鉴定评估。

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损害调查组,就生态环境损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委托具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资质的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

(三)赔偿磋商与诉讼。

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根据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与相关义务人进行磋商,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或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四)赔偿实施。

1.生态修复。赔偿义务人按照赔偿协议或诉讼判决结果,开展自主或委托修复,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根据评估价格实行资金赔偿。

2.生态修复监督。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建立健全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及效果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自主修复或委托修复全过程监督。

(五)绩效评估。

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及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绩效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区政府办主任、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为副组长,区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全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结合我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环境风险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件易发、高发的特点,鼓励并推动企业参加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将强制保险的性质定位、损害主体、强制范围、鉴定评估、定损理赔等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给付到位,切实降低污染企业经营风险。

(三)加大经费保障。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区级财政予以安排。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市公安局XX分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局、区林草局等有关部门要对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优先考虑、予以倾斜,提供资金支持。

(四)加强考核监督。

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试行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细化、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严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信息采集、沟通衔接、信息共享等工作。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林草局报送案例开展情况,其他部门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将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不力、问题突出、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

(五)鼓励公众参与。

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依法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机构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答复。

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做好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机衔接,按照区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确定的部门(单位)职责,主动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分工

2.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

附件1

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任务分工

任      务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一、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完善赔偿诉讼规则。研究符合XX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需要的诉前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并提出相应审判执行规范和指导意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之间衔接机制,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建议。

区法院

区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2.研究制定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管理办法。

区检察院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3.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定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监督和规范管理。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区司法局

区法院、区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4.研究制定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办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

区财政局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5.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配套制度和机制。提出细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的建议;根据实际需要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范围,提出相关立法建议;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二、加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能力建设

6.加强和完善环境资源审判能力建设,探索实行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

区法院

区检察院

7.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XX市XX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

区司法局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区法院、区检察院、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三、推动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关键技术研究

8.鼓励并推动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将强制保险的性质定位、损害主体、强制范推动围、鉴定评估、定损理赔等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给付到位。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

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9.针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区科技局

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四、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行工作经费保障

10.各成员单位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试行工作所需经费。

区法院、区检察院、市发改委、市公安局XX分局、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区卫健局

11.对生态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优先考虑、予以倾斜,提供资金支持。

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草局、区水务局

附件2

XX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

组  长:XX  副区长

副组长:XX  区政府办主任

XX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

成  员:XX  区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

XX  公安XX分局三级高级警长

XX  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XX  区发改局副局长

XX  区科技局副局长

XX  区司法局副局长

XX  区财政局副局长

XX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副局长

XX  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副局长

XX 区住建局副局长

XX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XX  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XX  区水务局副局长

XX  区卫健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办公室主任由XX同志兼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区法院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审判和执行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规则,加强环境资源司法审判能力和相关制度建设工作。

区检察院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检察工作,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公益诉讼相关活动。

区发改局负责对生态环境损害修复项目优先考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区科技局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市公安局XX分局负责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涉嫌刑事犯罪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对其他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依法进行查处。

区司法局负责负责监督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程序,规范管理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负责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司法保障工作。负责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方面提供法制保障。

区财政局负责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工作,适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

市自然资源局XX分局负责组织对涉及土地、矿产、地质遗迹及其管理的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修复效果后评估等业务工作。对涉及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造成城市建设方面的生态环境损害具体赔偿工作。组织对涉及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对涉及草原、渔业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区林草局负责组织对涉及森林、湿地、陆生野生动植物及其管理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区水务局负责组织对涉及其管理的河流、湖库、地下水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工作。

区卫健局负责开展环境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对环境健康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

第四篇:X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X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具体实践。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共XXX省委办公厅、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X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通过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健全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XXXX年—XXXX年,在我市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XXXX年,通过总结试行经验,力争在我市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二、工作原则

(一)依法推进。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对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具体问题,根据需要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

(二)损害担责。

体现环境资源生态功能价值,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三)主动磋商。

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致,赔偿权利人应当依法及时提起诉讼。

(四)公众监督。

实施信息公开,推进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与。

三、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实施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X.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X.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X.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以外,发生造成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或者丧失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X.发生其他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

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见附件一;

我市范围内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名录见附件二。

(二)以下情形不适用本实施方案:

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

四、工作内容

(一)明确赔偿范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合理费用。

(二)确定赔偿义务人。

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三)明确赔偿权利人。

市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市政府指定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原畜牧兽医局)等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工作,案件所在地的区、县(市)政府应当予以配合。市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有权提起诉讼。跨市(地)或者影响较大的生态环境损害,按职责分工由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具体案件的部门上报省级主管部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的,或涉及部门职能不明确的,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确定办理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

(四)开展调查与评估。

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原畜牧兽医局)等部门负责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初步调查。对符合适用范围且属于市政府管辖的,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成立调查小组,选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

(五)开展赔偿磋商。

经调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需要修复或赔偿的,赔偿权利人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就损害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问题形成磋商意见书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情况,达成赔偿协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赔偿协议有效。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应当及时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探索建立多样化的磋商协调机制,鼓励公职律师、律师顾问、专家学者等能够提供法律技术援助的单位或个人参与赔偿磋商,积极达成赔偿协议。

(六)完善赔偿诉讼规则。

人民法院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审理机制,认真研究此类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应当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积极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对于生态环境侵害行为正在或仍在发生的,人民法院应及时采取证据保全、行为保全以及先予执行等临时性救济措施,包括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探索采取“临时禁令”或“禁止令”制度,及时固定证据,及时制止侵害行为。人民法院应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行监督制度,尤其是对具有生态环境修复内容的执行案件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监督,督促被执行人履行。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督促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赔偿权利人或者其指定的部门不提起诉讼的,符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条件的,人民检察院经过诉前程序,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七)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和监督。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技术机构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使用情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的监督和管理,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八)规范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

推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建设,积极支持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技术单位和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申请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尽快形成鉴定评估能力。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

(九)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

经磋商或诉讼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义务人应当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赔偿义务人无能力开展修复工作的,可以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修复资金由赔偿义务人向委托的社会第三方机构支付。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委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前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承担。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市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市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工作,明确任务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

X.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协调以及相关信息的汇总和上报。依照职责组织对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在我市范围内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等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负责组织对涉及的土地、矿产、地下含水层、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范围内地质环境损害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等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负责组织对涉及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用地、渔业水域等)、生物资源(水生野生动物、农业野生植物等)以及其管理的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水务局负责组织对涉及河流、湖库水土保持和河道损害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负责组织对涉及的林业生态环境(森林、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公园、石漠等)、生物资源(陆生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等)损害以及其管理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林木种质资源库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林业和草原局(原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对涉及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调查、鉴定评估、赔偿磋商、提起诉讼、修复监督、修复后评估等工作。

X.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工作。根据改革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诉讼规则。

X.市检察院负责指导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和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监督工作。

X.市司法局负责有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全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及其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监督管理,保障独立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供鉴定评估意见,认真做好与司法程序各环节的衔接。

XX.市财政局负责依规做好缴入市级国库的赔偿资金管理工作。

我市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职责调整的,由调整后的相应职责部门负责。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线索汇总和立案告知制度,市政府指定部门每月将生态环境损害线索交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市政府指定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初步调查后,X日内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知悉相关情况后,X日内通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将本系统立案的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情况、市检察院将本系统起诉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情况、市法院将本系统立案的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情况每X个月告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将上述案件情况通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畜牧兽医局)等市政府指定部门。市政府指定部门原则上每应至少上报一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并在年底将本部门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送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做好经费保障

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予以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要优先考虑、予以倾斜,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五)鼓励专家和公众参与

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树牢“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环保理念。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加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磋商、诉讼、修复、修复后评估等环节的专业作用。依法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附件:X.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附件X

启动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标准

违反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一、在矿产、地下含水层、地质遗迹和土地所有权性质为国有的基本农田范围内发生的地质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国土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擅自开垦十五度以上的坡地、沙荒地和禁止开垦的湿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以上的;

(二)造成省级以上地质公园(遗迹)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三)破坏地质遗迹科普价值和美学价值达XXXX万以上的;

(四)造成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等直接经济损失达XXX万以上的;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以上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二、在农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以及农业保护区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农业农村局(原农委)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二)造成XX人以上XX人以下死亡或XX人以上XXX人以下中毒的;

(三)造成XXXX亩以上农田污染的;

(四)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水域、场所和生存条件受到破坏的;

(五)造成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重大破坏或污染事故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三、在河流、湖库水土保持和河道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水务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擅自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造成新增连片水土人为流失面积XXXX亩以上;

(二)擅自在十五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或者在禁止开垦、开发的植物保护带内开垦、开发等活动,造成新增连片水土人为流失面积XXXX亩以上;

(三)擅自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弃方量在XXXX万立方米以上的;

(四)因河道违法采砂行为致使河道管理范围内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X亩以上、其他农用地XX亩以上,其他土地XX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XX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XXXX株以上的;

(五)因河道违法采砂行为造成河道管理范围内国家重点保护区内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四、在林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以及林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林木种质资源库等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原林业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非法开采、非法占地、毁林毁湿开垦、毁林种参等导致林地湿地被破坏,重点生态公益林、防护林、特用林、自然保护地达到XX亩以上的;其它林地湿地XX亩以上的;

(二)因排污或其它人为污染事件、水灾事件、火灾事件等,污染、淹浸、烧毁林地湿地,致使林木、林草和幼苗幼树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三)盗伐、滥伐古树名木X株以上的、珍贵树木XX株以上的、其它树木或幼苗幼树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四)非法猎捕保护野生动物达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XXXX〕XX号)规定“情节特别严重”数量标准的;

(五)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野生植物生长环境、造成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严重破坏,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六)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五、在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原畜牧兽医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在各级生态功能区内,违法开垦草原XX亩以上;

(二)在各级生态功能区以外,违法开垦草原XX亩以上;

(三)未经批准在草原上修路及其它工程设施,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四)向草原倾倒工程废料、废渣等废物,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五)向草原排放工业废水,造成草原基本功能丧失或生态功能永久性损害,面积达XX亩以上。

(六)发生其他影响较大,赔偿权力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草原生态破坏事件。

六、除自然资源、农业、水务、林业和草原领域外,发生生态环境损害,达到下列标准的,由市生态环境局(原环保局)启动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程序: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X.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以上的;

X.直接导致X人以上死亡或XX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X.疏散、转移人员XXXX人以上的;

X.造成乡镇、县级城市、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X.Ⅰ、Ⅱ、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并造成辐射污染后果的;

(二)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以下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的X.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X.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X.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

X.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三)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以外,发生造成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或者丧失的环境污染事件的。

(四)发生其它影响较大,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追偿的生态环境破坏事件。

×上文所述“以上”及“以下”均含本数。

第五篇:生态环境材料

高分子材料论文

生态环境材料

2013级

材 料 化 学

2013155036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生态环境材料

魏佳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张等。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

一、定义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对量大面广的材料产品进行生产技术改革,实现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的目的。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不可分离,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开发新型的生态环境材料,取代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传统材料。还应该指出,从发展的观点看,生态环境材料是可持续发展的,应贯穿于人类开发、制造和使用材料的整个历史过程。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主动考虑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开发的材料,是充分考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就是一种清洁的,低能耗的低污染的一种新型材料。是以后材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研究生态材料对现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特点

环境材料的三个特点:

① 先进性: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发挥其优异性能。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体系时,既要考虑到技术环境负担的大小,材料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要顾及材料使用时的传统性能(材料的先进性),在要求优异的使用性能这 3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一点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是相同的。

② 环境协调性(优先争取的目标):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协调,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使枯竭性资源完全循环利用。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技术,废弃后易于再生循环。材料及技术本身要具备环境协调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材料观念而增加的概念。

③ 舒适性:使活动范围中的人类生活环境更加繁荣、舒适,人们很乐于接受和使用。

关于环境材料的先进性、舒适性,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在实践中难以判断与把握,它只是一个定性的标准。因此认为环境材料的特征可以具体改为功能性、经济性和环境协调性等。这有利于环境材料的评判,也符合现实情况。环境材料的设计思路是:在传统材料研究所追求的优异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环境负担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材料具有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的特性,从材料的设计阶段开始,就把材料的使用性能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保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充分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材料技术与工程的革新。

三、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有:① 减少人均材料流量,减少材料集约化程度 ;② 减少寿命周期中的环境负荷,使用生态化的生产工艺 ;③开发天然能源,使用藏量丰富的矿物和天然材料;④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使用“清洁”材料 ;⑤使用长寿命材料,强化再生利用,强化生物降解性;⑥修复环境,强调生态效率(性能一环境负荷比);⑦环境负荷小的高分子合金设计;⑧可再生循环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⑨完全降解高分子材料设计;⑩高分子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

四、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材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研究,以下几点已为世界公认:① 材料的环境性能将成为2l世纪新材料的一个基本性能;②用LCA方法评价材料产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等将成为一项常规的评价方法;③结合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和再资源化研究将成为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④各种生态环境材料及其产品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其发展的重点。

高分子生态环境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① 开发高效生产技术,使高分子材 4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料精细化、功能化、高性能化以及生态化;②优化设计,根据各种高分子材料制品用途进行可降解或长寿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③探讨与环境协调的再生循环方法,使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生利用。

总之,生态环境材料必将成为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科学等学科的新型材料,在保持资源平衡、能源平衡和环境平衡,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该类材料,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使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该类材料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必将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几种生态环境材料简介

1.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凸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被细菌、霉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的一类高分子材料。真正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在有水存在的环境下,能被酶或微生物水解降解,从而使高分子主链断裂,分子量逐渐变小,以致最终成为单体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2.仿生物材料

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功能、生物活性或者与生物体相容的材料称为仿生物材料。仿生物材料在生物兼容性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制备到应用都与环境、人体有着自然的协调性。已经研究开发的仿生物材料主要有生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和仿生智能材料等。组织工程材料是用于取代某些生物体组织器官或恢复、维持以及改善其功能的一类仿生物材料。常见的组织工程材料包括组织引导材料、组织诱导材料、组织隔离材料、组织修复材料和组织替换材料等。仿生智能材料是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仿生智能材料刚刚出现十余年,但已经发展成为生物材料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要有智能高分子凝胶材料、智能药物释放体系以及仿生薄膜材料等。

参考文献

[1] 环境材料学.翁瑞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第四版

[2] 生态环境材料.王田明主编 田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0/12 第一版

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3]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师昌绪主编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4] 环境材料.山本良一著,王天民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环境材料导论.刘江龙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6]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王伟中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21世纪新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阳光学习网---新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

[9]中国十二五纲要规划生态环境材料发展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离婚损害赔偿

    浅 谈 离 婚 损 害 赔 偿 制 度姓名:田梦舒院系:08级法学院《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期末作业浅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和对婚姻法教材的自己阅读,我对其中的离婚损......

    损害赔偿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时_____分,梁_____驾驶小客车(内乘王_____、王_____)由西向东行至北京......

    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

    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 关于对牟崇坚等同志信访事项的答复 牟崇坚等同志: 你们给中央巡视组的信访件已由自治区信访局转交我社办理。经调查核实,现对你们材料中反映的有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党风廉政建设 第 2期 (总第9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 派驻自治区农业厅纪检组监察室 2009年3月 12日按:2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学习王瑛同志先进事迹......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本届政府的届满之年。在这......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 甲方: 乙方: 2009年12月09日,王以长驾驶浙JH5109号轿车在104国道线1711KM+500M 处与临海市汇墅路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致使括苍镇里程村行人陈大众当场......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协议书

    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协议书 甲方:XXX 乙方:XXX公司双方简况:甲方XX (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 乙方XXXX公司(或者个人 个人就不用注册地址法人等等)私营企业 注册地址:XX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