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保案例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 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 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答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主要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场所。
①社区应该组织社区群众向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给予李某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
②在社区内为李某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既能增加李某的经济收入,又能增加她跟社区邻里的交流机会,促进跟社区的互动融合。
(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①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类似李某这样的“外来媳”,大多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实施社会救助时,要积极地将她们组织起 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同时,可以使她们与其他邻里一对一的结对为互助小组,为她们修复社会关系,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②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各个单位,注重发掘资源。比如,为这些“外来媳” 挖掘就业信息,号召单位对她们进行资金投入或物质支援等。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李某她们的生活改善创造条件,并促使她们积极地与社区其 他群众交流、沟通。③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层面的组织越来越多,有居民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组织资源,就能够为社区困难群体争取到更多的救助机会,也能大大增加李某她们的归属感。
案例二
蒙蒙是一位山村里的小男孩,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去年,蒙蒙的母亲去世了,蒙蒙从此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发呆。面对家中年迈的 爷爷奶奶、双腿残疾的爸爸,贫困的生活,蒙蒙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非常渺茫。一位从城里来支教的大学生注意到了蒙蒙,了解到他家境贫困,决定要帮助他。经过 这位大学生和孩子班主任的努力,蒙蒙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后来被接到了城里读书,他所在的学校还为他建立了一个公共账户,专门来帮助他。此后,蒙蒙 的脸上有了笑容,变得自信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公共账户内的钱除了为蒙蒙缴纳学费外,还包括他的生活开销及其山村里家人的生活费用。
【问题】
1.请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析上述案例中山村里的小男孩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案例反应了社会救助的哪些特点? 【答案】
1.案例中,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9岁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成长和学习。蒙蒙在支教大学生、原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转学后的学校的共同帮助下,走出了困境,成长和学习的需求得到了保障和满足,这是蒙蒙后来变得开朗自信的根本原因。
2.上述案例反映出来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如下: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案例中的蒙蒙属于因家庭贫困而陷入困境的儿童。
(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 们生活的能力以及战胜贫困的信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案例中对蒙蒙的救助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将蒙蒙接到城里上学,改变其生活环境而达到救助目标。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 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案例中,蒙蒙的家庭属于农村贫困家庭,社会工 作者通过公共账户为蒙蒙家庭提供经济救助。
案例三
一个月前,某村庄的赵某夫妻俩开着三轮车一同去贩卖大米。在回家途中,由于路面崎岖狭窄,而车灯又意外地出了故障,赵某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入路旁的沟中,导 致夫妻俩当场身亡。赵某的女儿赵慧萍才10岁,她没想到一夜之间便失去了父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赵慧萍无法接受父母意外去世的巨大不幸,整日以泪洗 面,天天一个人呆着,学也不上了,不和任何人说话。邻居们看她可怜,帮她解决吃穿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后来,邻居向民政局的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
1.赵慧萍是否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其依据是什么? 2.“五保”供养的内容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 【答案】
1.赵慧萍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赵慧萍今年才10岁,她失去了父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有权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五保”供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品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处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
此外,《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还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五保户”的供养内容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费用”。
3.为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以下服务:
(1)对赵慧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释放悲伤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2)对赵慧萍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树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接受父母已去世的现实,勇敢生活下去;
(3)为赵慧萍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业问题,协助其申请“五保”供养,并为其办理相关事宜;
(4)为赵慧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赵慧萍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赵慧萍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及街坊邻里多关心赵慧萍,使赵慧萍感受到温暖;
(5)定期对赵慧萍进行随访,及时解决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其顺利成长。
案例四
赵丽丽,女,12岁,家住陕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家里特别穷。赵丽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被学校选拔出来参加省城的语文考试竞赛,由此而看到外面的 世界比家乡那块穷地方精彩得多,便下决心要走出家乡。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赵丽丽刚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退学了,走出家乡的梦想成了泡影。退学一年后,赵 丽丽忍受不了每天在家帮父母干活的无望生活,便做好了逃离家乡的准备。一天,她趁家中没人,偷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拣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她被西 安市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发现后被送返家中,并接受当地儿童救助中心的帮助。【问题】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有哪些?
2.如果你是赵丽丽家乡所在地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赵丽丽?
【答案】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分别如下:(1)赵丽丽面临的问题
①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贫穷落后;
②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孩子求学,导致赵丽丽小学没上完就被迫退学回家帮父母干活;
③赵丽丽曾目睹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决心走出家乡,退学后梦想落空,产生逃离家乡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2)赵丽丽的需求
①生理性需求:需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
②社会性需求:接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2.如果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会为赵丽丽提供以下服务:(1)将赵丽丽送回家,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并帮助其家庭成员发掘资源,逐渐脱离贫困,为赵丽丽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联系慈善基金会或者教育协会等相关机构,为赵丽丽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她实现发展的需求;
(3)对赵丽丽进行思想、行为矫正,增强她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4)与赵丽丽的父母进行面谈,教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支持女儿的学习。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 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 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六
小姚,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小姚一直跟爸爸相依为命。但是,小姚的爸爸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更不幸的是,最近,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小姚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姚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
(1)家庭生活问题 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查出得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而小姚的妈妈早已过世,小姚自己又在读书,爸爸治病期间没人照料。
(2)经济问题 小姚的爸爸因为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现在又患上重病需要治疗,经济非常困难。
(3)学业问题 在爸爸住院治疗期间,小姚需要抽时间去照顾爸爸,其学业受到影响。
(4)心理问题 与爸爸相依为命的小姚在得知爸爸得了胃癌之后会产生恐惧心理。
2.针对小姚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个人服务 对于小姚个人,辅导重点应是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学业辅导等。①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有关学杂货用。在小姚的爸爸未检查出患胃癌之前,小姚一家的生活水平仅仅维持温饱。现在,小姚的爸爸马上需要住院 治疗,经济上更成问题,可能连小姚的学杂费用都支付不起。社会工作者应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相关学杂费用或申请学校补助。②对小姚进行心理支持,增强小姚对生活的信心。小姚年龄尚小,妈妈去世得早,现在又要面对爸爸患胃癌需要住院治疗的事情,其内心的压力非常大。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姚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2)家庭服务 对于小姚的家庭,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利用与其家庭相关的环境资源为之提供帮助。
①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姚一家进行救助。小姚家庭的全部收入是爸爸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最低生活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姚一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②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支持。小姚的爸爸住院治疗胃癌期间,需要高额的住院治疗费用,小姚一家无法承担。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经济援助。
③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小姚正在读初二,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将要住院的爸爸。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
案例七
某国家重点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门组织购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收到资助物品后却并不使用,也不会把资助的衣服穿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穿在身上就会被别的同学看出他们是贫困生,使别人对他们有其他的看法。【问题】
1.上述案例反映了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哪些问题?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为更好地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设计一份工作方案。【正确】
1.上述案例反应了贫困大学生的如下问题:(1)经济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家境贫寒,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饮食缺营养,穿戴很寒酸。
(2)学校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学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发放的衣物一般颜色单
一、款式刻板,穿戴或使用它们时,能很容易被辨识出属于资助物品。所以,学生领了衣物之后不乐意穿戴或使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衣物犹如贫困的标签,穿戴或使用它们有伤自尊。
2.开展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又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2)方案实施策略:
①变换资助物品 学校在组织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比如把外穿的衣服更换为可以内穿的衣服,或者购买不同样式、不带标记的衣物等。②为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鼓励贫困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正视困难,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
③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一些课题、方案、政策的制定 协同有关部门增加一些课题、方案,专门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一方面能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和学识,增加他们的额外收入,另一方面能增 强他们的自信心;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3)方案执行,包括提供服务,整合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等。
(4)方案评估,包括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八
小楠,某沿海城市人,今年10岁,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小楠父母的生命,小楠从此成了孤儿,只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 奶每月领取一定的养老金,经济条件也不好,而且奶奶年纪已大,平时还要看病、吃药。现在,小楠的生活、学习都成了问题。【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楠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小楠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楠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
(1)生活问题 小楠年龄尚小,因父母去世而跟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奶奶年纪已大,平时还要看病、吃药,自己尚需要人照料,更谈不上细心照顾小楠了。因此,小楠的家庭教育、生活照料以及学业等方面的支持和教育都成了问题。(2)经济问题 父母的去世使家庭的经济来源中断,小楠与奶奶两个人仅靠一点养老金生活,再加上奶奶的医疗费,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3)教育问题 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小楠可能无法支付自己受教育的相关费用,能否继续学习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4)心理问题 双亲的去世给小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奶奶又照顾不好小楠,小楠感受不到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心里很悲伤。
2.针对小楠目前的困境,社区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入策略:(1)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楠一家进行救助 小楠的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联系相关救助机构对小楠一家进行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2)联系小楠所在的学校,帮助小楠申请减免有关学杂费用 小楠家困难的经济状况对他继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社会工作者应联系小楠所在的学校,帮助小楠申请减免学杂费用。
(3)对小楠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小楠对生活的信心 小楠因父母意外身亡,心灵受到重创,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宣泄感。情。同时,小楠的生活、教育、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失去了最主要的依靠,情绪低落,未来的生活困难重重,需要社会工作者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4)联系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楠家庭给予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其他机构团体,比如慈善基金会、相关民间组织等,争取帮助小楠一家获得经济援助和教育支持。
(5)联系志愿者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对小楠的奶奶进行照顾 小楠的奶奶年事已高,且多病,需要人照顾。而小楠才10岁,缺少照顾他人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受教育,无法照顾奶奶。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志愿者或者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对小楠的奶奶进行照顾。
(6)为小楠和奶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联系小楠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小楠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和街坊邻里,请他们多关心小楠,帮助小楠和奶奶,使小楠和奶奶感受到温暖。
案例九
黄先生,43岁,上海某小区的居民。家中有五口人,父母年近80岁,妻子学历低,下岗在家,靠晚上在街上摆地摊来补贴家用,儿子正在读初中。一家人居住在 20多平方米的旧楼房里。黄先生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的退休金和低保来维持。最近,黄先生和妻子都愁眉不展,因为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家五口人总不能一直住在这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因此他们非常烦恼。【问题】
1.黄先生一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目前黄先生一家的情况,拟订的服务方案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为黄先生一家设计一个改善其住房情况的工作方案。
【答案】
1.黄先生一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住房问题。对于黄先生一家5口人来说,20多平方米的房子过于狭小,再加上儿子一天天长大,住房改善成为其必须面对的问题。
(2)家庭经济问题。黄先生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的退休金和低保来维持,父母年老多病,儿子上学需要学费,家庭经济非常困难。(3)工作问题。黄先生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其妻子学历低,下岗在家,靠晚上在街上摆地摊来补贴家用。2.拟订的服务方案的目标:
根据黄先生目前的家庭条件,他没有能力购买一套住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申请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因此,本方案目标重点就是协助黄先生顺利地申请到廉租房。除此之外,还需要为黄先生及其妻子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稳定合适的工作以解决经济问题。
3.为黄先生一家设计的改善其住房情况的工作方案如下:(1)提供廉租房申请信息的咨询服务。
(2)协助黄先生评估自身状况足含满足廉租房申请条件(黄先生家庭条件满足廉租房条件,按照上海目前的标准,为人均居住面积在7平米以下,连续6个月享受低保)。
(3)由于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周期相对较长,在没有通过审批之前,调动社区资源,为其父母提供社区照顾(由社区专门机构进行照顾),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也可以暂时改善住房状况。
(4)对黄先生的家庭财产进行评估,协助黄先生选择适合其家庭的廉租房方式,例如实物配租或现金补贴。
(5)提供家庭辅导服务,处理好廉租房申请成功与否的情绪问题(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而廉租房数量有限,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并不一定能够一次性申请成功)。
案例十
据人民网报道,2008年1月10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遭受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据统计,此次雪灾已造成 9省(区、市)2487.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036.6千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针对湖北灾情,于1月21日16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黄冈灾区,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问 题】
1.解释社会救助主要的含义? 2.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一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而是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2)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
(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力,属于临时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3.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包括:
(1)灾害应急救助。它主要是指应急救援、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资金与物资拨付等方面的工作,它也包括社会秩序维护和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它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和设施建设等,最终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它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预防灾害能力和减少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减灾机构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十一 2011年寒冬的一天中午,某居民小区的一户居民家因煤气管道失修而造成煤气外漏,在做饭时引起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临近4户居民的全部家当,还殃及了整栋楼上另外19户居民,使他们的家庭财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些受灾居民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社区居委会的干部非常着急地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这些灾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家庭财产遭到严重损害
在寒冬时节没有安身之地以对抗严寒;
(2)缺少生活必需品,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置办齐备;(3)情绪激动,内心伤悲,需要转变心态,积极面对生活;(4)家园被毁,迫切需要重建,恢复正常的生活秋序等。2.针对这些灾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不同问题和需求,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帮助。
(2)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及时介人,给予适度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受灾居民走出阴影,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受灾最严重的居民进行个案辅导。(3)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仲出援手,捐款捐物,互助共济,帮助灾民早日度过难关。
(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动、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追究煤气管道部门的责任,寻求上级部门即政府的帮助,协商赔偿事宜,帮助居民们重修房屋,解决受灾居民最关心的住房间题。
案例十二
刘奶奶—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家里有三口人:刘奶奶、已离婚的女儿和6岁的外孙女。刘奶奶平常可以做些家务活,而家里的两亩地主要靠女儿李梅操持,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农忙时,好心的邻居会帮帮李梅。由于婚姻失败的阴影,李府拒绝再谈婚论嫁,一个人咬牙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增加收入,李海还搞起了一亩大棚蔬菜。哪知一场暴风雪,把大棚都压坏了,另外一亩麦子还冻死了一大半,所有的劳动和投入都付诸东流,李梅开始灰心丧气.再想想自已婚姻的不幸,觉得自己命苦。就在这时,乡里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决定为她家提供服务。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不能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现实生活
李梅把暴风雪灾害压坏大棚、冻死麦子的自然灾害以及婚姻的不幸都归因于自己的命苦,没有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现实生活
(2)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憧憬
由丁婚姻失败的阴影.李梅拒绝再谈婚论嫁,对婚姻失去信心;而由于自然灾害,李梅开始联想过去婚姻失败的经历和现在生活的艰辛,把所有的不幸和失败都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失去了奋斗的力量。
(3)家庭生活因难
李梅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刘奶奶和6岁的女儿都需要照顾,农活也需要人帮忙,李海挑起家庭重担,生活困难,压力很大。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人策略:
(1)为李梅提供认知辅导,帮助李梅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婚姻的失败,鼓励李梅摆正积极生活的态度,重新审视婚姻经历,树立正确的婚姻观;(2)为李梅提供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其舒缓情绪,学会放松压力和进行白我调节;(3)为李梅―家提供生活都帮助,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4)为李梅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大棚材料等物资;邀请大棚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包括李梅种植大棚蔬菜;组织村中的群众,帮助李梅家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案例十三
小苗,女,10岁,某城郊县人。小黄的父母是做蔬菜运输生意的,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亡。家中只留下哥哥和年幼的小苗,小苗的哥哥比小苗大6岁,为了养家糊口,他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由于在外受气.回家后经常打骂小苗。一天,小苗趁哥哥不在家,悄悄跑到了城里的地铁站。在地铁站,小苗身无分文,饿了就找垃圾桶中的食物残渣吃,困了睡在地铁站的长凳上。后来,小苗被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一个“类家庭”里。刚来到这里,小苗整天低着头,不跟任何人说话,不参与任何活动,吃饭时都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还把剩余的食物藏起来。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苗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小苗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苗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性格孤僻,不与他人交往不信任任何人
由于意外事故,小苗从小失去了父母,与大她6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然而,哥哥给小苗的只有打骂、惩罚,而没有关爱、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苗容易形成屈从、孤僻、对他人不信任的性格。到了“类家庭”后,小苗整天低着头,不跟任何人说话,不参加任何活动。
(2)对外界心存恐惧,缺少安全感
对小苗来说,“类家庭”是个陌生的地方,让她感觉不安和不知所措。小苗把剩余的食物藏起来的异常行为表现了她对他人的不信任,缺少安全感。
(3)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实现
小苗已经10岁,却还没有上学,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2.针对案主小苗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请“类家庭”里的新爸爸新妈妈与小苗进行沟通,增加对小苗的关爱让小苗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2)对“类家庭”里的新爸爸新妈妈进行培训,学习与流浪孩子接触和交谈的技巧等;
(3)帮助小苗在“类家庭”中建立伙伴关系网,精心挑选建立伙伴关系的对象,鼓励小苗参加“类家庭”里的活动,与他人形成良好互动;
(4)与案主小苗的哥哥取得联系,使其得知小苗日前的生活状况,让其有心理准备,在没有取得小苗同意的情况下,不允许哥哥与小苗联络或将小苗带走;(5)成功建立信任关系后,试着去了解案主小苗以前的生活和经历,评估其需要和存在的间题。
(6)为案主小苗提供心理和认知辅导,缓解小苗的心理焦虑使其学会信任他人,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7)在充分尊重小苗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小苗进入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
(8)待条件成熟后,在充分尊重小苗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她与哥哥见面。
案例十四
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首先,他们的衣食住行毫无保障,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生病更是无人照料;其次,遭遇家庭和社会歧视,因为种种原因流浪在外的儿童往往被人们与违法犯罪联系起来;最后,流浪儿童缺乏保护和自救的方法,容易被犯罪团伙控制,做出违法行为。
【问题】
1.请简要分析上墨案例中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
2.如果你是救助管理站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救助站里的流浪儿童,设计一个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答案】
1.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生存状况极其恶劣
流浪儿童的衣食住行毫无保障,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生病更是无人照料。(2)生活习惯和行为方面存在偏差
流浪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由此而引起―些行为偏差,如:邋遢、随意、无纪律、相容性较差等。
(3)存在消极的心理倾向
流浪儿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接触的社会阴暗面比较多.加上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大多数流浪儿童存在颓废、自暴自弃、漠视情感、仇视社会等消极心理。
(4)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由于家境、环境等原因,流浪儿童大部分自小失学,受教育的机会少,因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5)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
由于流浪儿童年龄小,涉世浅,身心都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控制对象。
(6)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流浪儿童缺少正常的社会化途径,未能接受应该接受的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所以法律知识欠缺,既不了解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也不了解自己的合法权:更不懂得维权。2.鉴于上述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包括:
(1)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评估他们现有的文化程度和学习能力,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在救助站救助期间,分组为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可以考虑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依靠自身技能、通过正常途径谋生的能力。
(2)思想和行为矫正
①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运用专业方法改变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偏差,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技能,并能认清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心回归社会,自强自立。
(3)传授法律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向他们传授安全知识,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观念,目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十五
程玉,34岁,家在贵州农村,因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又因没钱及时治疗导致脚踝以下被截肢。后来,父亲患病,家里债台高筑。程玉是家中的长子,看着母亲每日操劳,自己又帮不上一点忙,反而要家人照顾,内心十分愧痰。考虑了很久,他决定外出乞讨,但几次都被家人找回来。不久,他又拜托同乡把他带到广州,每日趴在市中心地段,利用残疾博得同情,以此维持生计,并将剩余的钱存下来寄回家中还债。
【问题】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针对程玉的情况,救助服务杜的社会工作者应如何为其提供服务? 【答案】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的内容:(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主要借助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对在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全天候救助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之讨人员救助站,实行24小时开放接待的救助形式,对主动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厅入站接待和安置。
(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流浪乞讨人员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保障,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其生活的合理安排。除物质上的救助,还要给予教育,对其行为和思想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主要包括类家庭、家庭寄养和教育技术培训。①类家庭是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与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由聘请的成年人充任“父母”或辅导员,对流浪儿童进行生活上的照顾,使他们过类似家庭的生活。
②家庭寄养是将具备一定条件的儿童寄托到社会上的正常家庭之中,以使其进―步融入主流社会,促进其发展的服务项目。
③教育培训则是通过对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
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即对已经回到原生家庭原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访问,协助解决某些问题,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巩固其融入主流社会的成果。
2.针对案例中程玉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为其提供以以下服务:
(1)首先,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程玉接触,在取得程玉的信任后,帮助其安置好食宿起居,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对程玉进行思想、行为矫正,鼓励其用其他方式自立于社会,重新开始人生;
(3)为程玉提供教育培训机会,通过对其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帮助程玉返回原生家庭,并将其转介给其家乡所在地的残疾人服务机构。
案例十六
小何,女,23岁,中专文化,毕业五年来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做临时工,比较悲观,情绪低落,经常躲在家里。父亲是社区清洁工,每月400元。母亲以前在社区卖水果,现在因身体不好而没有继续经营。爷爷奶奶都没有退休工资,全家靠小何爸爸的微薄工资和小何的低保费生活。现在,悲观的小何找到了社区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假如你是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小何的状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小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小何的家庭经济比较拮据;
②2小何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经常做临时工,因此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悲观。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协助小何恢复自信,改善悲观情绪,提高职业技能,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对小何进行心理辅导和认知辅导,舒缓其负面情绪,减少不安与忧虑,鼓励其多交朋友,让她变得开朗自信一些;
b.根据小何的兴趣和现有能力,为小何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机会,提高职业竞争力,联系相关就业单位,协助小何找到稳定的工作;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小何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的评估。
案例十七
某城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风冰雹,致使很多社区停水、停电、停气,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很困难,居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大家都非常恐慌、焦虑。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一情况,拟定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陈述及分析
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回题主要有: ①居民的生活问题
百年不遇的大风冰雹导致某城市很多社区的居民不能用水、用电、用气,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很困难,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
②居民的心理问题
因大风冰雹带来的恐慌和焦虑等沉重的心理压力。(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社区服务方案的内容如下:
①方案目标
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缓解居民的心理和情绪问题。②方案实施策略
a.组织受灾严重地区的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
b.协助政府部门,筹集应急生活物资,组织开展生活物资发放,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c.采取措施,维修水、电、煤气管道,清除大风冰雹造成的故障,使灾民保持情绪稳定,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d.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安定其焦躁情绪,充分发动受灾群众的主动性,发挥他们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十八
我国某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很多社区的房屋完全坍塌,部分居民被埋在废墟中。没有坍塌的社区也有大量危房,有的居民还没有从危房中转移出来,还有停水、停电、停气等诸多问题,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问题】
假如你是―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2)上述案例中,大地震受灾地区的居民在人身安全及生活上遇到了诸多问题:
①居民的人身安全不能保障
大地震导致很多社区的房屋完全坍塌,有些居民被埋在废墟中。没有坍塌的社区也有大量危房,有的居民还没有从危房中转移出来。
②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地震导致停水、停电、停气等诸多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③居民出现恐惧心理
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可能会出现余震,居民内心充满恐惧。
(2)方案设计
根据案例中大地震受灾地区居民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出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缓解居民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 ②方案实施策略
a.首先组织未受到影响的居民从家中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如操场、广场上,以防居民再次受到余震的伤害,同时,组织援助人员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居民;
b.协助消防武警等有关部门,对受困的灾民实施救助;
c.协助政府部门,安排居民的基本生活,如发放饮用水、食品、药品、帐篷等基本生物资,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利;
d.运用建立支持网络的方法,发动志愿者为灾民服务; e.运用建立支持网络的方法,发动社会人士对灾民进行捐助的活动; f.采取措施,保持灾民情绪的稳定,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g.要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特别是对一些被救的孤儿、老人要进行及时的介入。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救助服务等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监督执行进度和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a.通过对被安置对象的观察,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b.可以通过政府的有关报道来了解救援的情况; c.通过对孤儿进行个案辅导,了解其心理状况。
案例十九
王福田,男,72岁,合肥市某杜区人,没有退休工资,其老伴已去世五六年,儿子王俊修,50岁,与媳妇靠开书店为生,一家人生活还不错。不料,一天晚上,儿子在书店守夜,几个歹徒闯进来,抢走了儿子半年卖书的收入,还捅了儿子几刀,导致儿子手臂、胸部、腿部多处受伤。经过医生的竭力抢救,总算保住了儿子的性命,但是,由于伤到了神经,儿子的大腿不听使唤,成了残疾人。为了给儿子治伤,王福田把书店卖了,付完医药费,家中的积蓄所剩无几。更糟的是,其儿媳不愿和―个残疾人―起生活,丢下3岁的女儿远走他乡。王俊修感到生活没意义,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问题】
假如你是—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王福田一家的状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案例中,因歹徒抢劫,使得原本幸福、安稳的王福田―家发生巨大变故:儿子王俊修成为残疾人,儿媳远走他乡,年幼的孙女没人照顾,家庭生活贫困,儿子产生自杀念头。由此可以看出,王福田一家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一家人的生活保障回题;
②儿子王俊修的康复、自立和接受现实问题; ③孙女的抚养和照顾问题(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们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a.帮助王俊修面对现实,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b.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c.为王俊修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其寻找到合适的工作。②方案实施策略
a.为王俊修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王俊修面对自己残疾、失去工作、妻子远走他乡的巨大打击,宣泄内心情绪,学着接受现实,在心理上渡过难关,防止其自暴自弃和轻生;
b.依据相关政策,协助王俊修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暂时保障王俊修一家的日常生活;
c.帮助王俊修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联系残联、残疾人互助小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为王俊修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
d.为王俊修提供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帮助其联系就业单位,顺利就业;
e.帮助王俊修的女儿寻找幼儿园,建议王俊修学习照顾和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f.联系社区照顾机构,为王俊修的父亲王福田提供日间照料。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王福田和王俊修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的评估等。
案例二十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新增就业岗位的限制,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大学在毕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不占优势,不仅要考虑找工作的成本,还缺乏信心以及相关就业信息,于是出现了很多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情况,拟订―份社区
服务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贫困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面对的困境要主有:
第一,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就业及创业的选择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就近选择。
第二,贫困大学生由于缺少资金,相关网络资源、报纸信息、招聘会信息等无法充分利用,导致就业信息不灵通。
第三,贫困大学生通常缺乏自信心和相关职业技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社区服务方案的内容如下: ①方案目标 帮助贫困大学生减少就业成本,增强就业信心,提高职业技能。②方案实施策略
a.与学校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贫困大学生减少就业成本;
b.提供免费网络资源,设立就业信息专栏,及时更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
c.通过整合资源,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及政府部门等,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专场;或者可以采用推荐等形式,让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大学生; d.邀请专家开设就业相关讲座,通过小组和个案的形式,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寻求同辈支持,分享共同经验,增强他们求职的自信心及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
e.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为贫困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竟争力。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咨询及救助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学校及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一
某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桥天桥洞、主干道、繁华商业区等地点常有流浪儿童出没,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靠人们的―点施舍度日。
【问题】
假如你是该城市某城区的—名社会工作者,主要负责街头救助工作,请针对流浪儿童的需求,设计—份现场救助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街头流浪儿童(不包括被某些不法团体幕后操纵进行乞讨的儿童)的需要
主要包括:
①需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需要继续接受教育;
③需要给予庇护,进行安置等。(2)方案设计
根据街头流浪儿童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现场救助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为流浪儿童在基本生活、教育和安置等方面提供临时庇护,使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并健康成。
②方案实施策略 a.设立专门的救助点,如救助亭、备有饮用水、食物和药物等。
b.利用巡回救助车,在城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进行“巡视”,主动出击救助流浪儿童。
c.宣传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号召市民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来,比如,开设流浪儿童救助热线,鼓励市民发现流浪儿童后主动联系相关机构。d.建立流浪儿童保护中心,负责流浪儿童的庇护工作。妥善安置被收留的流浪儿童,派遣专门人员送其回家,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于无家可归者,联系福利院等部门进行安置。
e.协助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操纵流浪儿童进行乞讨的团体和个人。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流浪儿童庇护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部门利益、处理救助现场突发事件、跟踪服务工作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救助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流浪儿童对各项救助服务满意度的评估,对救助硬件设施、救助效果进行评估等。
案例二十二
近年来,城市火车站周围出现了很多乞讨者。在这些乞讨者中,一些是为生活所迫而成为乞讨者的,另一些则是“职业”乞讨者,靠骗钱为生,整天在火车站周围晃悠,他们有的还组成团体,集体骗钱。这些乞讨者聚集在火车站周围,对整个城市的形象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城市火车站附近的乞讨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①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面成为单纯的乞讨者; ②心理有缺陷,以乞讨为手段,靠“骗钱”为生。(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服务方案内容包括: ①方案目标
对乞讨者进行社会救助,并进行思想和行为的矫正。②方案实施策略
a.联系救助站等相关机构开展服务
因为某些流浪乞讨者不了解或不愿意主动到服务机构寻求帮助。所以,社会工作者应当主动走出机构,去接触他们,然后联系救助站等相关机构派专车到火车站,将乞讨者安排到救助站进行救助。
b.对乞讨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矫正其思想和行为 流浪乞讨人员由于长期在比较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接触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常常要面对人们的蔑视和冷遇,过的是颠沛流离、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不免会出现一些与主流社会价值相冲突,以及与主流社会生活方式不协调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其回归社会过正常生活会产生阻碍,必须予以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运用专业方法促使其改变偏差思想和行为。
c.开展相关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通过对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其依靠自身技能、通过正常途径谋生的能力。
d.规劝乞讨者回归原居住地
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乞讨者原居住地的社会救助部门及其家属,规劝乞讨者回归原居住地,协助其获得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案主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三
某社区最近出现了一位流浪乞讨儿童,9岁左右,男孩。每到吃晚饭时,这个小男孩就会敲开居民的家门进行乞讨,一天换一户人家,轮流乞讨。居民们可怜这个小男孩,在给了他食物之后,试着跟他沟通,但是小男孩只说自己的名字叫可可,其他什么都不说,晚上就在居民区的自行车棚下过夜。居民们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当地社区工作站里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社会工作者,请针对流浪乞讨儿童可可的情况,拟订一份社会服务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流浪乞讨儿童可可存在的困难主要有: ①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靠乞讨果腹,在自行车棚里过夜; ②缺少他人(如父母)的关爱; ③已到人学年龄,需要接受学校教育;
④人际交往有障碍,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其他情况。(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帮助可可寻找亲人,修复其生活网络系统。②方案实施策略
a.通过居民主动找到可可,通过友好接触与其建立信任的关系,给予其必要的关爱;
b.逐步探听可可的内心世界,鼓励他勇敢讲出流浪的原因和过去的一些痛苦经历,让其理解这种做法是为了想办法帮助他,而不是害他,进而巩固社会工作者与他之间的信任关系;
c.对可可进行认知辅导,引导其说出现在流浪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渴望; d.积极帮助可可重新建立社会生活的网络系统,如联系其亲人,建立家庭网络系统等;
e.征求可可的意见,看其是否想回家。在可可无家可归或者执意不回家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其寻求其他帮助,联系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等机构,并协助其适应机构生活,不应强制性地将其遣送回家或送进救助站、救助机构等;
f.与附近学校联系,将可可送人学校接受教育。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可可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四
某社区有一群下岗女工,她们生活困难,主要靠低保和流动摊档摆卖一些袜子等小衣物补贴家用。最近所在城市要创建文明城市,街道和城管工作人员对她们的流动摊档提出了明确禁止的意见。这群下岗女工天天无所事事,在家庭中跟丈夫争吵,在社区聚集聊天、打牌,也经常产生一些纷争,影响了邻里团结。
【问题】
1.这群下岗女工主要面临哪些困境?
2.请你根据这群下岗女工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计划书。【答案】
1.下岗女工面临的主要困境:
下岗女工多处在40-50岁,她们普遍存在身体状况不太好、学历水平比较低,技能单一;个人自卑感强烈,面临着经济困难、家庭婚姻、子女供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案例中下岗女工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由于没有营业执照,小摊贩的经营被迫中止。无所事事而导致了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
2.下岗女工的服务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帮助下岗女工理清思路,加强自我认识,挖掘个人潜能;建立朋辈关系,加强人际活动;掌握新的技能,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
(2)方案实施策略
一是通过个案或者小组工作方法,帮助下岗女工顺利度过下岗失业初期的心理调适阶段,协助她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生涯作一个合理、全面、科学的规划,订立新的人生目标。
二是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搭建下岗女工的交流平台,帮助她们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三是引导下岗女工转变就业观念,组织她们参加就业培训,建立就业信息宣传橱窗,联结企业开展招工就业推荐会。
四是帮助下岗女工协调解决与家人、邻里之间的纷争问题,倡导和睦的家庭邻里关系。
五是开展大型的邻里互助、邻里友爱的活动。
(3)整合资源,开展服务的介入实施。主要是包括列出服务所需经费,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下岗女工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二十五
去年夏季,高中学生王敏的家由于潮汛被淹没,家具全被冲走了,庄稼也是颗粒无收。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最为严重的是,王敏今年要参加高考,生活的困难让她无法安心准备高考,复习时更是无法集中精力。眼看王敏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其父母十分焦虑,怕误了孩子前途。作为乡民政科工作人员的你在组织发放救灾物资时,其父母向你诉说了以上的情形。
【问题】
1.针对案例中王敏家的情形,你该怎么帮助他们? 【答案】
1.由于王敏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王敏的学习问题,故应开展以下服务:(1)耐心安慰王敏及其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
(2)和当地教育局、学校领导联系,安排王敏转入有住宿条件的学校,在那里参加集中复习迎接高考。
案例二十六
流浪街头的少年儿童要么以乞讨为生,要么拉帮结伙进行偷盗,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操纵和利用,处于被社会疏远的危险境地。某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等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这些亲切的举动使得这些流浪少年儿童和社会工作者建立了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街头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帮助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开展这项帮助流浪少年儿童的活动? 3.本案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案】
1.制订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街头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帮助的工作目标是:
(1)及时救助流浪儿童,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2)在流浪儿童与保护中心之间架起桥梁;(3)宣传和保护儿童的权益;
(4)调查分析这些流浪儿童出走的原因,倡导政策支持,从根源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
(5)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帮助流浪儿童健康成长。2.为帮助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危机介人如果流浪儿童遭遇突发事件,被不法分了胁迫或拐卖,社会工作者应及时采取救助行动。
(2)资源整合。动员倡导各方面资源,建立资源网络和支持网络,为流浪儿童提供服务。
(3〕安置服务。与流浪儿童协商,将他们带离不稳定的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
(4)物质援助。为流浪儿童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保证他们的基本需求。(5)专业咨询。采取临时与固定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法。3.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所取得的效果:
(1)及时发现并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救助使这些流浪儿童的权利得到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2)使街头的流浪儿童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3)社会工作者在街头的救助宣传了儿童的权利,也提高了社会群众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意识。
第二篇:低保分析案例
荷叶镇政协关于城乡低保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关心、关爱、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逐步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部门配合,社会群众参入”的城乡社会救助新格局,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按照县政协文件精神,今年4月中旬,我们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残联理事长、民政所长、劳动站长、政协工作人员深入抽点村石林村对低保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并在镇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看材料、听汇报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乡低保的基本情 况
1、城镇低保:全镇共有城镇低保对象256户,保障人数1436人,2009年共发放城镇低保金35万元,人均保障80.2元/月,最低保障金70元/户月,最高150元/户月。
2、农村低保:全镇低保对象839户,保障人数1432人,去年第四季度在第三季度月保障金55045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扩保,扩保200户,共扩保障人数321人,计月扩保障金额19345元。2009年,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893680元。
二、城乡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国家对城乡低保的重视,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享受低保救助的标准越来越高,城乡低保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有许多群众认为低保是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而加上城乡低保的机制、体制问题,因而城乡低保工作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村低保对象很难达到应保尽保,目前,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主要是按《双峰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来执行,具体是按县民政局现定按户人平收入70元/月补差,经走访调查石林村来看,据石林村王建良书记介绍该村还有8户对象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因指标有限没有评上农村低保。
2、农村低保对象界定缺乏可行的操作性,在发放农村低保指标时,如何界定农民的收入,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1)农民的收入中种养殖业比较大,收益随着季节、市场行情的变化,存在不确定;(2)农民的打工收入、经商收入,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很难精确统计;(3)农民因病返贫,子女求学返贫等情况也很难精确统计;(4)个别农民因赌钱打牌,因惰致贫的现象也存在;(5)个别村存在群众为了申请农村低保,人户分离,把父母与子女的户口分开,由父母申请低保,而把子女的赡养义务推向政府。
3、“人情保”“关系保”和“工作保”仍然存在,在农村低保评定过程中,由于对低保对象的界定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为“人情保”、“工作保”、“关系保”留下了生存的土壤。主要表现在:(1)领导打招呼占用农村低保指标,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存在领导要招呼,找关系要低保指标,为农村亲友办低保;(2)民政部门按预留指标应付“人情保”、“关系保”,在发放村农村低保指标时,预留一部门指标应付“人情保”、“关系保”,低保指标不发放到村,不通过村低保民主评议团评定,直接由民政部门办理低保手续,关系户享受低保。(3)“工作保”仍然存在,为了搞好维稳,为了搞好征地拆迁,有效推进工作,由领导打招呼,解决“钉子户”或支持工作的村民小组长或村民中的“浮头鱼”的农村低保;(4)村干部优亲厚友,有些村村干部以权谋私,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农村低保评议团评议,直接为亲友办理低保。
4、救助金额的不规范性,有些村只通过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团评出低保对象,而不确定救助金额,由村支书擅自确定村低保对象的救助金额,也有些村低保对象找民政所长或低保专干求情讲好话,民政所长或低保专干擅自对农村低保提标,往往只告诉支部书记,不通过低保民主评定团。
5、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和评议环节存在不规范,按规定,必须由本人申请、村委会初审,村民主评议团评定,镇民政所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然后由村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公示的内容是低保对象和救助金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村干部暗箱操作,不按规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评议团大会,理由是开会,要付工资,村上没有钱,而是村干部指定对象。(2)镇民政所审核村上报农村低保对象手续只过问一下,是否召开民主评议团大会,而低保手续审查单,由村干部填上民主评议团成员姓名,盖一下公章,就可以了,因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则大打折扣。(3)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多,难以深入各村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逐户调查了解,只以村上报上来的低保对象为准。导致小数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对象享受低保。
6、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处于低保户临界状态的困难户,按政策不能纳入低保对象。但因家庭成员生病、小孩求学、遭灾等原因导致贫困,往往是解决一下临时救济,而农村低保对象的评议是一年一评,导致低保边缘户的收入低于低保户,引起新的社会矛盾。
(二)城镇低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城镇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按《双峰县城镇低保实施方案》规定,享受城镇的对象是家庭人平收入低于130元的家庭进行救助,而在实际工作中,最难的是核实家庭收入,如对象下岗后领取基本生活费,打工收入,亲友资助等如何核实,如何精确计算都是一个难题。
3、定期走访回访难。按城镇低保申办程序,由本人提出申请、居委会干部调查,民政所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同时进行季度回访,了解城镇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事实上,由于居委会干部人手不够,没有专职人员。所谓回访制度流于形式,事实上只由低保对象本人每半年签一次字,而就业能力强的低保对象本人再就业,或在外打工或经商办厂,或搞运输,早已不具备享受低保条件,至今还享受低保,并且低保金的核实高低有一定伸缩性,给低保专干一定操作空间,心术不正的低保专干趁机给私人关系好的对象更高的保障金,明显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更有部分群众认为只要有困难就可以吃低保,或下岗就可以吃低保,认为低保是福利,是下岗补贴,因而造成城镇低保出口不畅。
三、对策与思考
1、广开渠道,加强宣传,使党和政府的低保政策深入人心。(1)通过电视、横幅、宣传窗等媒介,将城乡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申请审批程序、享受低保条件、提供哪些资料、诉求渠道等内容公诸于众。让广大困难群众充分掌握法规政策、了解办事程序。(2)通过培训,提高村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等兼职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城乡低保的范围、条件、程序和诉求渠道。(3)开辟村(居)委会低保工作宣传栏,使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积极推行城镇低保阳光操作 严把申请、调查、审核、审批“四关”,(1)严把申请关,看户口准不准,确保登记到位。居委会工作人员深入城镇低保申请人家中,看户口簿与家庭实际人口是否相符,核实申请内容与家庭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符合条件的确保登记到位。(2)严把落实关,看收入够不够,确保政策到位。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是确定其是否符合低保条件、是否享受低保的关键之所在。在核实过程中,调查人员首先看家庭成员中有固定职业人员的工资本与证明材料上的工资是否一致;其次,查访无固定职业人员每月的收入状况如何;最后,核定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收入。(3)严把真实关,看家里有没有,确保责任到位。调查人员通过入户准确掌握申请户的家庭实际情况,看住房、看资产、看是否是下岗职工。如近期无收入,但住房好,消费水平高,家庭殷实,群众公认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不列入低保范围。调查人员须真实地反映该家庭情况,要有责任心。(4)严把审核关,看手续全不全,确保审定到位。每一户申请人必须提供齐全的家庭资料,包括:申请书、户口本复印件、身份证号码、下岗证明、工资收入证明以及残疾证等。在审批过程中,切实实行初审名单与审批名单两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入户调查力度和举报核查力度,对城镇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3、在农村低保方面,坚持程序化运作、动态化管理。(1)推荐名单。在提名推荐困难家庭名单时,各村都召开了支村两委及村民小组长会议,按照“三无对象、大病、重残”优先顺序重新排序,确保绝对困难家庭列入提名范围。(2)入户调查。镇民政所要成立了调查小组,每组2人,与村委干部共同进行入户调查。调查采取“一查、二看、三问、四访”的办法,即:查户口薄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否一致,有无漏报有收入人口;看残疾证、患病住院手续等原始证件,看住房、家俱、装饰等分析家庭实际生活水平;问老年家庭的每个子女职业、工作单位、月收入等情况;访邻居对调查户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的客观反映。(3)民主评议。对已入户调查过的困难家庭逐户进行民主评议,参加人员:村支两委干部、村民代表、乡镇包村干部和调查工作人员,对绝对困难家庭和一般困难家庭进行分类,并认真作好会议记录。(4)两榜公示。即:提名推荐困难户后张榜公示7天,民主评议产生低保对象后张榜公示7天,把农村低保复核工作完全臵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阳光作业。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实行动态化管理,一年一评议。
4、探索长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新途径。针对边缘家庭问题,要制订临时救助办法,以支出收入比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于支出大于收入的困难家庭给予适当临时补助,以帮助其度过难关。
5、制定合理的收入计算办法和享受标准。针对城乡低保数次提标带来的新变化,在充分研究我镇低保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双峰县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救助实行办法》,合理制定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计算办法和低保金补差标准,拉开绝对困难家庭与一般困难家庭之间的补差档次,使低保政策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第三篇:低保案例分析[小编推荐]
城乡低保案例分析
一、哪些人才能吃低保?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和《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凡持有本县城乡居民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月(年)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60元/月〃人。
【案例1】某社区李某一家3口人都是城镇居民,他43岁原在一工地打工月收入1800元,现得病住院就无法打工,近一个月花去医疗费2万多元;妻子40岁一边在医院照顾他,一边打点散工月收入450元;儿子20岁在重庆上大学。
问:李某家现在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吗?
分析:李某因生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目前只有他妻子打散工收入450元,他家人均月收入为150元,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0元。李某可向其社区或社区所在街镇申请享受城市低保,按程序报批。根据以上情况,他家3人每月共可享受低保金365元(其中:家庭收入补差330元,在校生分类重点救助35元)。
【案例2】某社区张某一家8人三个户口簿,他现年82岁和妻子80岁二人为一个户口簿,二人也无养老金;大儿56岁在綦江齿轮厂上班月收入2200元,大儿媳53岁在家做家务并照顾老人,大儿的孩子31岁也在綦江某超市打工月收入1500元,他们三人又为一个户口簿;二儿52岁有时打散工月收入750元,二儿媳49岁在帮餐馆月收入750元,二儿的孩子25岁还在上大学,这三人也是单独的户口簿。
问:张某和他妻子这二位老人能不能单独享受城市低保?
分析:不能。因张某家8人都是一起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均月收入650元,超过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0元。这里需说明的是:家庭人口应该是共同生活的人口,而不是户口簿上的人口。
二、老年人、残疾人能否分户出来享受低保?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才能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老年人、残疾人享受
低保没有特殊规定。意即老年人、残疾人所在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该老年人、残疾人才能和整个家庭一起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试行)》第十条规定可以分户情况除外。
【案例3】某村冯某,现年68岁,配偶周某现年65岁,四级残疾,夫妻二人育有两子一女。长子45岁,在家附近打零工,月收入800元,长媳43岁,在家务农,年种养殖纯收入3000元,孙子21岁,在校大学生;次女外嫁,户口未迁出,每月付给父母赡养费100元;三子33岁,配偶30岁,夫妇二人在广东打工,月收入3750元,孙女8岁,随父母外出入学。冯某夫妇与长子一家及次女一个户口簿,三子一家三口一个户口簿。
问:冯某夫妇能享受农村低保吗?
分析: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和《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冯某夫妇与长子一家共同生活,应纳入家庭人口共5人申请低保,次女未共同生活,不纳入家庭人口计算。长子一家年收入800*12+3000=12600元,次女年付给父母赡养费1200元,三子每年应付给父母赡养费150元*12=1800元(具体计算扶持抚养和赡养费是:每月收入3750元* 20%=750元,因冯某夫妇和三子妻子的父母也需要赡养,且有一小孩需要抚养,所以750元分成5份,每月150元),所以长子一家三口加上冯某夫妇家庭年总收入为12600元+1200元+1800元=15600元,人均年收入3120元,高于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600元/人〃年,故该户不能享受低保,冯某夫妇虽是老年人、残疾人,但不符合分户条件,只能纳入共同生活的家庭计算。
三、哪些对象可以分户计算享受低保?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试行)》第十条规定,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倍以内的已成年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可与其父母、兄弟姐妹分户计算。
【案例4】某社区高某,一家4口人都是城镇居民,他45岁在外打工,月收入2500元;妻子43岁在家做家务;儿子21岁,肢体二级残,未婚,无业;女儿10岁在当地上小学。
问:高某儿子能否单独申请享受城市低保?
分析: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每月每人260元,按整个家庭来核算,该户家庭收入2500元超过低保标准就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如果进行分户计算,高某的儿子一人就可享受城市低保每月215元。因为高某的儿子是肢体二级残,属重残,且家庭人均收入未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倍,符合分户计算条件,高某需提供给儿子抚养费100元(具体计算扶持抚养和赡养费是:2500*20%=500元,因高某的父母和高某妻子的父母也需要赡养,那就是500元分成5份,每份100元),家庭补助160元,另加上残疾补助20元和重残补助35元,合计补助就是215元。这里需说明的是:分户计算并不是户口分开。
【案例5】将案例4的家庭情况修改为:①某社区高某,一家4口人都是城镇居民,他45岁在外打工,月收入2500元;妻子43岁也在外打工月收入800元;儿子21岁,肢体二级残,未婚,无业;女儿10岁在当地上小学。②某社区高某,一家4口人都是城镇居民,他45岁在外打工,月收入2500元;妻子43岁在家做家务;儿子21岁,在上海读大学;女儿10岁在当地上小学,肢体二级残。
问:高某家的儿子或女儿能否单独享受城市低保?
分析:高某家的儿子或女儿都不能分户计算纳入城市低保。因为第①种情况是高某家的月收入330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0元的3倍,儿子不能分户享受低保;第②种情况是女儿10岁属未成年,不能分户享受低保。
四、劳释人员是不是都可享受半年的低保待遇?
《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从释放之日起6个月作为择业期,可纳入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期满后享受与其他对象相同待遇。
【案例6】某社区城镇居民王某,33岁,离异无小孩,上月刑满释放回家,与父母共同生活;父亲63岁,月退休工资2000元,母亲61岁,每月养老保险580元。
问:王某能否享受低保?
分析: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和《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王某与父母共同生活,本人6个
月作为择业期不计算收入,其父母月收入合计258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860元,高于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0元/人〃月,故不能享受低保。
【案例7】将【案例5】的家庭情况修改为:某社区城镇居民王某,33岁,离异无小孩,上月刑满释放回家,与父母共同生活;父亲63岁二级残疾,无收入;母亲61岁,每月养老保险580元。
问:王某能否享受低保?
分析: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和《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王某与父母共同生活,本人6个月作为择业期不计算收入,其父母月收入合计580元,家庭人均月收入193元,低于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0元/人〃月,王某可向其社区或社区所在街镇申请享受城市低保,按程序报批。根据以上情况,他家3人每月共可享受低保金255元(其中:家庭收入补差200元,重度残疾分类重点救助35元,残疾补助20元)。
五、不符合低保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能申请哪些救助?
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可按程序向街镇申请临时医疗救助或临时救助,数额特别巨大、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还可向县慈善会申请慈善医疗救助;因其他突发伤害或意外事件等造成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系的,可按程序向街镇申请临时救助,报县民政局审批。
【案例8】某村张某,48岁,患白血病,花去医药费20余万元,导致家庭生活较困难;配偶45岁,在家务农并照顾张某;儿子25岁,未婚,大学毕业,月收入3000元,户口外迁,未和父母一起居住。
问:张某一家能否享受低保?不能的话,能申请什么救助?
分析:《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四条和《綦江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张某儿子未和父母一起居住,不纳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低保,但应付给父母赡养费3000*20%=600元(因其未婚,只有父母需要赡养,600元全部算为张某夫妇应得赡养费)。张某夫妇年收入为600元*12=7200元,人均年收入3600元,高于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600元/人〃年,故不能享受低保。
但该户因重病造成支出特别巨大,家庭生活难以维系,可按程序向街镇申请临时救助或临时医疗救助,最多可获得5000元的一次性救助。
第四篇:低保自查报告
低保自查报告1
根据区监察局《关于对全区部分惠农惠民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监察建议》的通知要求,我街道于XX年元月4日至6日在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城市低保工作自查自纠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元月4日至6日,街道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16个社区低保金发放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140户,占低保户总数445户的31%,涉及金额125520元,主要是检查低保救助金存折每月的存入数是否与区民政局审批的救助金数相符,经查未发现问题,同时低保申请能做到公开公示,没有发现有滞留、截留、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街道主要做法
严格程序
1、为了确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居委会成立低保评议小组。
2、我街道凡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申请书、户口簿或身份证原件、家庭收入情况证明等材料。
3、社区居委会接到申请人申请后,对申请人家庭经济、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审核,对其家庭收入进行计算,由评议小组进行评议。经评议符合条件的,居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张榜公示后填写审批表上报办事处。
4、办事处民政办通过入户调查、走访邻里等方法,对申请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进项调查核实,合理计算其家庭实际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的估算力求相对准确,符合条件的,上报区民政局;
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社区居委会。
5、区民政局审批后还进行一次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低保资金专户管理,坚持低保金款项均由街道民政办汇入各低保户的银行帐户,做到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
2、加强跟踪,严格按照政策执行低保纳入和退出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减尽减、应退尽退。
低保自查报告2
根据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两部门联发的《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经费项目绩效评价考核的通知》(云财绩[20xx]66号)要求,结合我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现将州民政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经费项目绩效自评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从年起,根据省政府的部署,我州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当年将农村中因病、因残、年老体弱、缺劳动力或劳动力低下和生存条件恶劣等五类重点特困群体9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占农村人口的21.7%,月人均补助30元;经三年的扩面提标,“十一五”末,我州农村低保对象总数为1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5.19%,月人均补助70元,全年累计支出低保金1.267亿元。农村低保标准从693元/年人提高到年1096元/年人;月人均补助从30元提高到70元。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4297亿元。各县根据实际,按照差额补助的办法,采取以货币或钱物结合的形式,“分档分类施保”,不搞平均发放。有效地保障了我州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总体上看,我州城乡社会救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在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救助水平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农村福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维护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救助资金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同时各项救助资金运行安全,使用合理,没有发现违规挤占、挪用等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州委、州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州委段书记亲自出席了年全州民政工作既农村低保工作会议,并作动员讲话,几年中对民生工作作了五次专题调研。侯州长多次主持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从人员、经费、设备给予解决;并从年起,连续四年作为政府立项督查工作之一,纳入考核;分管副州长每年主持召开民政工作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州城乡社会救助责任目标》。州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州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怒政办发[]144号),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州民政局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研究制定社会救助工作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
(二)、制度健全、责任到位。近十年来,我州城乡低保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先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年)、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年)、廉租房制度(年)、司法救助制度(年)、临时救助制度(年)。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对以上城乡救助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需要。通过各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明确了政府、部门、社会和城乡居民的责任和权利,做到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
(三)、操作规范、措施到位。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关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关于认真做好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工作的通知》等规定的要求,规范操作,严格执行“三审查”、“三公布”。坚持定期走访查看城乡低保家庭状况,认真核实家庭收入和人口变化情况,做到底子清、数字实、情况熟,依据核实情况及时办理提高、降低或终止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如:在农村低保审批过程中,按照“四坚持”、“四不准”、“三不纳入”、“三复查”的原则,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四坚持”即坚持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坚持所在村委会初审;坚持乡(镇)审核把关;坚持县民政局集体研究、集中审批。“四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必须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不准优亲厚友,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准平均分配,家家有份,户户有保,必须保证重点;不准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必须手续齐全,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家庭居住条件较好、具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没有经过村级评议小组评议的、没有乡(镇)集体研究记录的、没有张榜公布的不纳入;具有自救能力但好逸恶劳的不纳入。“三复查”即对低保对象有疑点的进行复查;对低保对象有分歧的进行复查;对低保对象有举报的进行复查。
(四)、资金落实、筹措到位。资金是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关键和保障,仅年我州的社会救助资金支出达2.21亿元,如此大的资金,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省民政、财政厅支持,对给予全额补助;同时,积极的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列入财政预算,拿小钱发好大钱。在州、县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得到了支持。县财政也也安排了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州、县民政从福彩公益金中累计投入630万元支持农村敬老院建设,投入43万元解决社会救助经费。确保了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储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帐目清楚,没有出现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
(五)、队伍充实、培训到位。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年州政府决定,充实基层民政力量,要求各乡镇在原有1名民政助理员的基础上,由乡镇调配1名专门从事农村低保工作,州编办给每乡镇增加1名编制,确保每乡镇有3名工作人员。经督查,我州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已落实到位。根据工作新手多、业务弱的实际,年8月举办了全州基层民政干部培训班,将乡镇民政助理员请来参加,开展以会代训;并组织边境16个乡镇民政助理员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培训班;今年4月又请省民政厅信息中心到各县就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使用进行培训;6月中旬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在举办了社会救助业务知识培训班,对全州社会救助人员进行培训。
(六)、强化督促,监督到位。各级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州政府年6月安排州委、州政府督查室对农村低保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年7月,为落实确定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的决定,州政府安排开展专项督查;今年5月26日至6月7日州纪委第二纪工委对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四县作调研。各县人大、政协机关非常关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近两年,四县的人大、政协分别开展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视察、检查活动。州民政局切实履行职能,分别开展过对城乡医疗救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农村低保工作的专项检查,并定期不定期下到县、乡镇督促指导。
三、为保证资金安全采取的措施
(一)制定出台相关办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规范操作程序,保证各项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根据省级先后出台的《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试行)》、《州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指导意见的通知》、《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等对基层业务操作程序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各项救助政策及资金的落实。
(二)建立专户专账管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城市低保、农村低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也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用途明确,避免各项保障资金被挤占、挪用。
(三)坚持社会化发放方式,减少资金流动环节。目前我州城乡社会救助资金普遍实行社会化发放,即通过银行、信用社等部门按时将救助资金打 到保障对象存折上的方式发放,不仅减少了工作环节,减轻了工作负担,降低了发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低保对象,更重要的是保障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安排补助资金。农村敬老院建设严格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在项目审批上充分考虑到各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现有资源分布和集中供养率等情况,科学确定建设布局、建设数量及规模,对各县上报项目,逐一进行审核,对条件具备的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对条件不具备的则不予审批;同时要求各县应在省级补助资金下拨一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避免资金违规使用。一是在救助金从申请到发放的过程中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社会监督规范操作程序。二是采取民政部门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形式,对各县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做法。三是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查出有贪 污挪用等行为,除追回经济损失外,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严密的监督检查,救助资金被挪用、挤占或随意进行再分配等违纪违规的问题得以避免,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和把握上还有误区。有的地方政策意识不强,存在突破政策界限,将一些应以其他方式解决其困难人员纳入低保现象;有的地方错误地把低保或其救助当作化解社会矛盾的安抚措施,或者把困难群众享受救助与其他行政管理事项挂钩;有的地方忽视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职能定位,片面强调“提标扩面”。
(二)贫困人口多,救助工作压力大。目前我州已有16.776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占全州农业人口的38%,但据扶贫、统计数字,全州农村贫困人口29.89万人,其中绝对贫困14.7万人,受财力等因素的影响,还有部分群众没有纳入救助范围;近两年因退耕还林,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农村居民因补偿逐渐用完,要求纳入农村低保呼声不断。
(三)规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地方社会救助的申请、核查、评议、审核、审批等重要管理环节上,做得不够细、不够实,存在民主评议不规范、公示内容不齐全,救助情况不透明,没有设立举报电话、群众参与监督意识差等方面的问题。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率低。
(四)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亟待加强。州政府虽然年给乡镇增加了编制,明确规定每乡镇从事农村低保的工作人员不低于3人,但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少、编制紧、实际到位不足,以到位的还身兼多职、不能专心从事民政工作。县、乡镇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落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费,与承担的社会救助职能任务不相适应。
五、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议
在这样经济落后、需要救助人员众多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作为最后一道社会安的社会救助工作,既是困难群众的企盼,更是政府的要求;既是媒体热议的焦点,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州的社会救助工作要在“健全、完善、规范”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完善救助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坚持不懈地推进各项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的基本生活权益,确保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领导到位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惠及困难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领导要重视抓、认真抓,切实落实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低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物价、审计、工会、乡镇、社区等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做好城乡低保有关工作,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宣传培训力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采取张贴标语、橱窗展示、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深入持久地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既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使城乡低保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审批程序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全民对低保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低保观念,人人参与监督,为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社区、村委会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组织城乡低保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低保协管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城乡低保工作队伍。
低保自查报告3
为维护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的有效管理机制,根据《XX县关于对20xx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督察的通知》,以及《XX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乡组织干部对本乡低保工作开展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xx年第二季度有592户20xx人享受低保,其中双苏村105户360人,板兰村116户440人,三合村129户484人,全洞村119户368人,深洞村123户415人。检查组检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与实际享受低保人口是否相同、有无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是否平均分配,村部是否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等情况,追回私家车主及死亡人员领取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检查情况:
1.检查组抽检了双苏村拉牙、拉仇、六干、苏帮、苏祥、弄合六个村民小组54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低保户家庭人口与上报的低保花名册人口相同,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但存在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现象,其
中苏帮队的覃大乐户将低保金分给覃定豪1人,六干队的何远标户将低保金分给何厚兵2人,弄合队的刘美新户将低保金分给刘乜波1人。低保农户反映,他们了解低保金不允许平分的政策,现将低保金分给其他户是因为村里或者小队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2.检查组抽检板兰村当马、拉岜、牙一、牙二、牙三、江洞、弄怀、六上、六下九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平均分配现象,存在部分保人不保户现象,即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当马队邓明科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3人;孔庆高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邓民敬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牙一队韦红克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5人。另外,板兰村牙一、牙二、牙三三个村民小组低保户由队长自定,没有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导致个别生活较宽裕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意见较大。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3.检查组抽检三合村戈牙、戈立、戈庆、下宁、红卫、弄秀、上戈六、下戈六八个村民小组62户低保户,检查发现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如戈牙队廖克雄户将低保金分给覃森庆2人,上戈六韦廷雄将低保金分给韦乜虎1人、韦朝干1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
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4.检查组抽检全洞村达面、弄牙、弄林、全洞、可雄、弄汝6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平均分配现象,存在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达面队兰秀山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2人;罗必发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2人;罗必丰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罗海烈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3人;可雄队兰战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5.检查组抽检深洞村板槐、表帮、弄结3个村民小组26户低保户,除开个别低保户无低保证,未发现其他问题,但是检查范围未达到自纠自查方案要求,村部材料检查表格未填写。
三、私家车主和死亡人员领取低保资金追回情况:
我乡20xx年至20xx年私家车主领取低保的有3户,涉及金额12084元,追回0元。3户户主营运的柳微车是与亲戚借款或由亲戚担保向银行贷款所购买,且家庭比较困难,非富裕户享受低保,无力退回低保金。死亡人员领取低保的有18户,涉及金额4864元,追回150元,多户家庭虽承认应该退回多领取的低保金,但因实际经济困难无力退回。
四、整改情况:
针对低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工作领导小组商议,对“挂户保”低保户给予警告教育,责令停止一户上报多户享受低保金
行为,同时对该队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低保申请手续;属于“保人不保户”的低保户执户口薄到民政办办理添加家庭成员手续,实现“全户保”;对一切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坚决停保;同时督促各村委完善村部材料。目前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利益。
XX县XX乡人民政府
20xx年xx月xx日
低保自查报告4
军垦路社区民政低保工作在师民政局主管部门及社区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认真落实兵、师民政局各项工作任务,在社区范围内针对不同属性的居民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保、不虚报,充分的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居民家中。根据师民政局传〔20xx〕22号、师民政传〔20xx〕38号通知精神,社区按照文件要求对本社区低保工作进行了彻底的摸底自查工作。截止到20xx年10月30日,社区低保自查工作告一段落,现将摸底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自查工作情况汇总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兵团办公厅新兵发〔20xx〕16号文件通知精神,遵循社会救助与劳动自救相结合的原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户手中,为真正做好此项工作,社区规范了低保操作程序。
一、资金使用情况
20xx年四季度以来,军垦路社区季末低保户84户,保障人数216人,其中:失业人员101人,其他对象115人。
低保资金分配情况为:一至四季度预计发放金额143588元,本年末户均发放1709元、人均发放额665元。
二、开展低保工作的具体做法
自从社区成立以来,为了规范社区低保工作的操作程序,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我国三条保障线之一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条保障线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实效。
1、社区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查和审核社区低保对象;
2、低保对象的产生、申请手续办理及筛选审查,由社区低保工作人员负责,并进行第一次张榜公示;
3、由社区低保领导小组再次对低保对象、享受低保金额进行审核,进行第二次张榜公示;
4、经师民政局低保工作人员审批后,进行第三次张榜公示;
5、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各项工作负直接负责,并负责对低保户的协调管理工作;
6、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再就业及隐性收入情况,严格按照要求办理保障金的申请工作;
7、通过各种形式(如:讲座、发放宣传单、社区网站等)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低保政策;
8、20xx年9月社区与低保对象签订了《低保管理协议书》,所有低保户均志愿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强化了低保
对象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意识。社区分别在“五一”、“十一”前夕,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内进行了三次“清理垃圾死角”的公益性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9、大力开展再就业工程,20xx年以来,社区收到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72人,并帮助35名失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其中18人属于四季度以前的低保对象。
三、严格执行低保资金的发放程序
对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弱势群体,在办理申请、审查、审核、审批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榜公示后,无重大反映,由低保户在低保发放卡上签署姓名后,确认发放到位。规范低保资金发放程序,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增加了低保发放工作的透明度。
自从20xx年二季度以来,社区民政工作者严格按照师民政局传〔20xx〕22号、师民政传〔20xx〕38号通知精神,认真彻底的对本社区的低保工作进行了摸底自筹工作。并对本社区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对已经再就业和隐性就业,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家庭进行了重点摸排工作。通过几个月的低保自查工作的开展,本社区对三季度以前的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四季度,本社区根据自查摸底情况,对社区低保对象进行了调整,三季度100户低保户、264人中,存在已经再就业和隐性就业、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的21个家庭退出了低保对象。并且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5户家庭列入到“低保”对象。
由于在自查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低保政策宣传工作和耐心的解释工作,退出低保对象的21户家庭均表示理解了国家的低保政策,没有对退出低保对象提出异议。并且四季度低保通过“三榜公示”后,对新增5户低保对象,社区没有收到任何不同意见。
四、低保档案统一规范
严格低保档案的建立,资料齐全、统一表格、装订规范,并作为永久性保存资料,以备上级部门审查。
五、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1、对个别低保对象的家庭详细情况了解的还不够详细。今后,社区将利用对辖区居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时,进一步对低保对象的详细情况进行补充了解;
2、对社区居民宣传低保政策的力度还不够,少数居民对“低保”概念理解不够。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各种宣传低保政策的力度,彻底改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就是“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错误观念;
3、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再就业的力度不够。今后,将加强激励低保对象再就业机制,帮助低保对象通过劳动走出困境。
整改措施
自从20xx年二季度开始,根据师民政局要求,师直各单位的低保工作合并到各社区办理。在社区低保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社区的低保工作责任也随着加大,这就要求低保工作人员更要认真负责的严格按照要求办理申请、审查、审核、审批等各项工作的'程序来开展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军垦路社区低保工作结合自查情况,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认真按照师民政局通知要求,做好合并低保工作后的衔接工作,做到无重报、漏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积极做好对低保对象及社区居民广泛宣传低保政策的工作,争取把工作做的细致、准确、周到,让低保对象和居民对社区的低保工作满意;
二是加大低保对象详细资料的调查、审查工作,做到对低保对象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从而为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三是严格按照兵团、师民政局对低保工作实施软件网络化上报的要求,认真钻研《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和《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两套软件系统,做到上报数据及时准确,不出纰漏;
三是认真探讨研究实施低保的有关政策,在各地区低保范围内逐步提高低保对象的救济补助资金额度,最大限度的解决贫困职工的生活问题;
低保自查报告5
乡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村把农村低保自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自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现将我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自纠,摸清底数
二、规范申报程序:
我村严把申报程序,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力求做到申报审批程序化、审核过程公开化、对象管理动态化、资金发放社会化、档案管理标准化的五化目标。农村低保待遇按照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乡村两级公示的程序办理。
1、个人申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本人向常住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家庭收入情况等相关材料。家庭成员均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由村民小组提名并写申请。
2、村民委员会调查评议。村民委员会组织调查小组对申请人提供的情况和实际生活状况入户调查核实,由村民评议小组分户进行评议,申请保障人员必须经民主评议成员2/3以上通过。村委会统一签署意见后,连同申请材料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3、乡镇人民政府评审。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复查小组对村委会上报的初审低保户进行复查,重点复查申报低保的家庭成员、居住情况、收入情况、实际生活情况、致贫原因等情况是否真实,村委会民主评议记录是否完整,
4、县民政局审批。民政局组织核查小组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分户《靖远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按不低于上报保障人数20%的比例进行抽查,重点核查工作程序是否到位、对象是否正确、分类救助是否合理、档案是否齐全,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按分类救助的方法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书面通知乡镇,反馈到村再次公示。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制作宣传栏和政策公示栏,在公开场所及醒目的地方进行悬挂,向群众公开低保申请条件、申请审批程序、低保对象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低保申请审批结果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农村低保整改工作家喻户晓,进一步净化全村低保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不断开创我村民政工作新局面。
低保自查报告6
为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力打造和谐织金,、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将城乡低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做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城乡低保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居民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范围,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均有被纳入保障范围的权利。
农村低保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基本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是党的基本宗旨的体现,是政府基本责任的体现,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县城乡低保基本情况
我县城市低保工作始于,通过努力,各项制度建设已日趋完善,低保标准经过四次提标,已从19的7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元,低保对象从年的213户273人增至20xx年的4367户,8562人。20xx年一月至3月发放低保金360.5万元。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织金的建设。
我县农村低保工作于20xx年开始实施,几年来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资金管理逐步规范,法规和制度日趋健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体制初步确立,运行机制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初步落实,救助体系逐步形成。为了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强力打造“阳光低保”,充分发挥“最后一道安”的兜底作用。我县20xx年12月12日组织召开20xx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全面铺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经物价、统计等部门测算并请示县政府,我县农低保标准暂定为1100元,既是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1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群众,均可纳入保障范围。现在,农村低保对象由20xx年的57234户118000人增加到现在的84399户174769人,20xx年第一季度已按照20xx年保障人数发放农村低保金1711万元,第二季度将按照调整规范后重新录入的台帐实行差额补助发放低保金。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领导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城乡低保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力度,我县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民政局下属副科级二级局社会救助局,全面负责城乡低保工作,并新增了7名工作人员,每个乡(镇)招聘2名低保专职工作人员,全县32个乡(镇)共招聘64人。为解决基层农村低保工作入户调查交通不便的困难,我县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为全县32个乡(镇)配备了低保专用摩托车,并办理了相关手续。为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狠抓宣传工作、监督工作,确保实现“阳光低保”。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低保,我县高度重视对农村低保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工作。20xx年初,县民政局投入资金在县主要交通干道制作了2块大型低保宣传标语,全县各乡(镇)也制作了相应的宣传标语,同时县民政局还将低保政
策印制成低保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群众。在刚刚结束的20xx年农村低保调整规范工作中,全县各村通过召开群众会、印发宣传单、公开信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当前的低保政策。通过宣传,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低保政策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申请低保的程序进一步了解,加强监督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到新政策家喻户晓。
(三)健全制度、强化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制度健全是保证农村低保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前提,为规范操作,专门制订了《织金县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织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织金县农村低保对象审核审批流程》等,规范了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等工作程序。为确保低保工作操作更加规范。继县开展试点工作组织培训抽调工作人员后,各乡(镇)再次组织试点工作中抽调的业务人员对本乡(镇)参加农村低保的乡(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了各乡(镇)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为低保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低保自查报告7
一、城乡低保政策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xxxx年9月2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这个通知是从xxxx年初开始,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起草的。在此期间,李鹏总理作过两次重要指示。这两次重要的指示,对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起草国i务院的通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xxxx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自xxxx年10月1日实行,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
20xx年1月14日,民政部下发关于深入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提出将“深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切实解决部分应报未保问题”纳入重点民政工作之一。20xx年1月22日,民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xx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20xx年全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总人数要有较大的增加,缩小应报未保面,争取用比较短的时间彻底解决保障对象遗漏问题。”20xx年2月4日,中央在专门研究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安排问题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把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把低保工作摆在突出位臵,反复排查摸底,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使这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第一阶段,用了7年的时间,城市低保制度完成了以点及面,在全国普遍建立的历史使命:最初,城市低保制度的创立表现为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与时俱进的政策创意和自发的行政行为,继上海之后,又有大连、青岛、烟台、福州、厦门和广州等东部沿海城市加入了有个性地创建制度的行列;1995年,这项制度为中央政府的相应的职能部门民政部所认可,并下决心在全国组织推广;xxxx年,这项制度再次上升为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在各地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在本世纪末,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治所在的镇都要建立这项制度;到xxxx年建国50周年前夕,民政部宣布: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xxxx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这项制度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和长期的基本国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低保制度首先用了4年的时间,突破了“资金瓶颈”,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第一阶段的创建过程中,当时的政策取向是城市低保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越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面临的城市低保对象越多,分担的低保资金也就越多。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城市低保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保障城市贫弱群体最起码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当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镇都建立起这项制度时,实际上只有281万城市贫困人口得到了救助。与当时学界和一些国际组织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500--3000万的估计数相比,只占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20xx年,国务院作出重要决策,从20xx--20xx年,中央财政负担的低保经费要连续翻番。于是,从20xx年的8亿,增加到20xx年的23亿,20xx年的46亿,再到20xx年的92亿,20xx年的105亿。加上地方财政支出后,全部低保经费从20xx年的27亿,增加到20xx年的42亿,20xx年的109亿,
再到20xx年的151亿,20xx年173亿。随之,低保制度保障的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从20xx年403万,增加到20xx年的1171万,20xx年的xxxx万,再到20xx年的2247万,20xx年的2201万。20xx年,截至到5月份的统计数字,累计支出低保经费77亿元,低保对象为2182万人。从20xx年起,城市低保支出稳定在150亿元以上,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上下。于是,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重点走向了“配套措施”和“分类救助”。所谓“配套措施”是指为解决低保对象在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及冬季取暖(北方)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所采取的配套政策。所谓“分类救助”是指对低保家庭中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成员,如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重病人等采取的特殊政策。20xx年,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20xx年,民政部、建设部等联合颁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困难毕业生救助工作的通知》。从20xx年开始,民政部积极与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协商,总结、推广部分省、市的经验,着手探索和建立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主体,以优惠政策和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相配套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争取为城市贫困居民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xx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在全国“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标准、保障对象、规范管理、资金落实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年内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8月2日,财政部、民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有关通知》,并首次下拨中央财政30亿元补助资金。组织开展一系列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活动,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这标志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完成试点探索过程,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就此揭开了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后新一次“为民解困”行动的序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户口居民实行救助的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和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20xx年年底前各市、县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县农村低保制度是在20xx年11月开始实施的。由最初的不成熟,到现在逐步完善。毫无疑问,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在城市低保制度发展的同时,农村低保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实际上,最初提出“最低生活保障”这一概念,在农村更早于城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立城市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问题再次被提出。民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同时,在这个文件中,也确立了“保障资金由当地各级财政和村集体分担”的筹资原则。此时,上海、北京、广东、辽宁等省市纷纷提出了“整体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设想。到20xx年,民政部官员披露:已经有15个省的xxxx个县市建立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为404万,约占农业人口0.4%,支出的低保资金为8亿元。为此,民政部发文要求各地对特困农民人口进行全面排查,并寄希望于中央给予农村低保财政支持。但是,遗憾的是,20xx年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未通过针对农村低保的新政策。此后,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农村低保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有了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天津、辽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正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领到低保证的有将近440万人,共支出低保资金12.6亿元。其二是中西部其余23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实施特困户救助为主,领到特困证的将近800万人,共支出特困户救助资金18.3亿元。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共有需要救助的特困人口1972万,东部8省市领取低保证的和中西部23省份领取特困证的加起来合计共有1257万人,得到低保救助的占调查特困人口总数的64%。另外,全国还有255万“三无老人”得到了“五保”供养,其中有50余万老人在24000多所各类敬老院中安享晚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有关精神的推动下,20xx年,中央投入3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因此,民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943个县(市)实施了医疗救助,492万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近13年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社会政策都是“双刃剑”,优点与缺陷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作为一项政策工具,随着我们对低保制度国际上称为社会救助制度(SocialAistanceScheme)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对这项制度的运用也就能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如今在讨论低保制度的现状时,我们可以清醒地从这项制度的优点和缺陷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评估。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低保制度的这个优点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在整个社会保障体制中,社会救助的立足之本,就是其与众不同的“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特点。这项制度设计了一整套相关的行政程序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直到确认其“确有需要”,亦即确认申请者确实因为收入过低乃至中断而不能维持其最低的生活水准,在这个前提下政府有关部门才能动用纳税人的钱来对其施救。同时,在受助者领取救助金的整个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会对其进行持续的追踪调查。一旦其收入超过救助标准,救助即告一段落。正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行政审查制度,纳税人的钱不被滥用才有了保证,从而也确保了在反贫困方面财政支出的效益最大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也像其优点一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低保制度并不能帮助低保对象脱贫在国际上,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制度还有一个别称,亦即“收入维持制度”。此类制度的政策目标都是“维持”受助者最起码的生活水准。从这一点上说,这项制度本身是“被动的”和“消极的”,并不能帮助受助者脱贫。从中国的实践看,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20xx年突破了20xx万大关后;20xx年再度上升,达到2247万;20xx年略有下降,2201万;20xx年上半年再度小幅下降,则为2182万。可以预计,如果不采取其他更加积极的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低保对象的规模将稳定在20xx--2200万人之间。
2.低保制度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因为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制度都需要对申请者进行家庭经济调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的受助条件。在受助者享受低保金期间,还要对其进行追踪调查,以确认其在此期间没有因为从其他途径获得收入。一旦超过法定标准,就必须取消其受助资格。以上这些法定程序的进行,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从中国的实践看,在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巧妙地利用了遍布在中国城市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80017个(20xx年数)的社区居委会,动员起至少30--50万人的从事调查审核的“志愿者”队伍,所以只花费了极少的人工成本就使一个庞大的“低保机器”运转起来。在城市社区中,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几乎“零距离”的接触,这对于他们掌握对制度实施必要的信息非常有利。但与此同时,这种“零距离”接触也导致了两个的居委会干部不利的因素:一曰“优亲厚友”,二曰“身家性命受到威胁”。
3.低保制度容易同时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低保制度的最初的设计应该是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对于这些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出于人道主义的思想和互助互济的传统的社会救助在社会上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看法。但是,当失业者他们是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机会的人也获准享受同样待遇时,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低保制度“养活穷人”的钱实际上来自于全体纳税人,于是,一部分纳税人对这项制度是否“养懒汉”变得十分敏感;而另一部分人又常常从人道的角度,同时对这项制度的行政程序中的“羞辱性”问题提出指责。这种同时受到两面夹攻的尴尬处境,常常使低保制度进退维谷,无所适从。从中国的实践看,在2200万左右的城市低保对象中,实际上70%上下是失业人员,而有劳动能力的要占到总数的50%左右。因此,自从低保制度实施以来,对这项制度“养懒汉”的担心颇盛,以至于地方上一度普遍采取所谓“虚拟收入”(对失业人员不管事实上有没有收入都按当地最低工资计算其收入)来设臵“门槛”,造成了大量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外的“应保未保”的现象。而与此同时,又有从人道的理念出发,对严格的家庭经济调查和追踪调查进行严厉批评,在社会舆论中,在新闻媒体上,造成了对低保制度的负面影响。
三、城乡低保存在问题、对策、发展前景
1、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低保:一是部分低保户想法设法隐瞒家庭收入;二是开具虚假证明;三是低保入户核查提供虚假住址;四是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非农户和农户的限制,统称为家庭户,这为以户口性质介定城镇低保带来难度。
农村低保:一是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二是部分村未暗农村低保审批程序进行操作;三是未户保障,存在“保人不保户”的问题和按人口总量派发低保“指标”的做法。
2、城乡低保总的思路是打造阳关诚信低保,坚持三评三示,采取户报、村(居)委会评议、乡镇(社区)审核,县审批的程序,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强化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的主体责任,实行定时审批,定期核查,加大责任追求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准确施保。
(1)、定时审批
城乡低保审批实行每季度审批一次,每季度第二个月10日前乡镇(社区)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将乡镇(社区)申请手续报民政局,民政局在履行程序后落实低保待遇,要按照城乡低保的政策规定,严格落实自下而上的三级评审机制,把好每一道关口,做到精细化管理,确保该履行的程序一步不少。
(2)、推行民主评议和公开制度
一是全面推行村(居)委会民主评议。村(居)委会、乡镇(社区)接到低保申请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申请人开展家庭收入核查,并进行民主评议,防止把评议变成选举,杜绝暗箱操作、徇私舞弊行为。申请人家庭收入和民主评议情况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居)、乡镇(社区)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连同所有申请人申请书报乡镇(社区),民政局审核,村(居)委会不得拒绝受理或据不上报群众的低保申请。二乡镇、社区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在民政局统一制作的公开公示牌上公示。对低保政策长期公开和新增低保对象在审核审批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正常公示,是公开县、乡镇(社区)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并有详细记录,促进低保工作公开、透明,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3)、明确责任
一是村(居)委会负责对个人申请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整理,家庭收入的核实,民主评议工作,做好听证会议记录,负责村级低保政策的宣传,张榜公示,上报申请材料以及人员变动情况等工作;二是乡镇(社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入户核查,监督(居)会民主评议工作,低保家庭的审核和月度核查工作,三级联审联评,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等工作。三是民政局低保中心负责全县低保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建设,政策宣传落实呢,业务指导培训,低保金的审批和发放等工作。
(4)、建立核查队伍、完善核查机制
建立专门核查队伍,成立城乡低保社会调查对,加强城乡低保定时核查机制和随机核查机制。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实行每月核查,强化乡镇(社区)、村(居)委会的主体责任,按照统一标准重新核查家庭收入,采取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和“谁入户、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打造阳光诚信低保,最大限度保证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民政局城乡低保社会调查队不定期抽查,每年抽查新申请城镇低保家庭总数和已有城镇低保家庭总数的20%,农村低保每年抽查新申请和已有低保家庭总数的20%,对调查出的情况上报县政府主要领导,限期整改。
(5)、加强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一票否决,对群众反映的低保问题,村中低保全部停发,待调查核实后补发,并对反映强烈的村的低保问题在媒体上曝光。加强责任追究,要继续加强与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低保责任追究制度,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不讲诚信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展望
毋庸臵疑,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前景是被看好的,其做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低保政策中的优点和缺陷是同时并存的:因为有家庭经济调查,才有社会救助制度,取消了这项前臵条件,社会救助就不成其为社会救助了(变成社会福利或社会津贴制度了)。但因为这个前臵条件的存在,如果执行不力,就会形成福利依赖,就会“养懒汉”;同时,如果执行过头,也会形成社会排斥,从而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违背了实施这项制度是为了稳定社会的初衷。正因为如此,应对策略应该是不要使低保政策在反贫困领域“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反贫困政策构成一个社会政策的“组合”,用其他更为积极的反贫困政策来抵消低保政策的副作用。目前,可以与低保政策相辅相成的其他反贫困政策有:社区组织、可持续生计、资产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社区组织”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将低保人员组织起来,尽量争取为他们提供一些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机会。在没有工作的时候,则进行学习、交流,也为社区提供一些志愿服务。这样做,可以避免他们因长期失业而导致的“边缘化”倾向,使他们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来,达到“增权”的目的。“可持续生计”是指要帮助低保人员打破固有的“就业”观念8小时工作、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而去尽力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努力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既适合自己又可持续的谋生手段,这种“生计”大多与自谋职业相关。同时,政府的政策应该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生计”,而不是在城市建设的旗号下,肆意破坏老百姓的生计。“资产建设”是指鼓励低保人员建立自己的金融资产个人发展账户。低保政策不再“逼迫”低保人员在收入和财产方面必须永远处于“山穷水尽”的窘境;另一方面,也是干脆承认他们的收入和财产实际上政府机构也不可能查清楚这个事实,从而避免对抗和冲突。用指定的目标,譬如子女教育、发展可持续生计、治病……来引导他们向指定的个人账户中存钱,同时在他们动用这笔存款时,政府给与一定的配比。“劳动力流动”是指鼓励低保人员向有就业机会的地方流动,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际上,在一些情况特殊的地方,不流动是没有出路的。以上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用低保制度来维持城乡贫困人口的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以达到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的目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寻找他们的“可持续生计”,建立他们的“个人发展账户”,从而走出贫困的困境。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意识到低保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发现了低保对象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冬季取暖等问题后,政策设计仍然按不断扩大救助范围的思路来进行。这使低保制度的“含金量”大增,从配套措施得到的实惠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低保金本身。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利于鼓励工作积极性的,反倒会造成“福利依赖”。同时,也造成了基层的干群关系紧张,这样的发展态势对社会稳定不利。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低保政策是否又到了一个应该“转向”的“拐点”。在农村,以经济开发为主要手段的扶贫工作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对现存的贫困人口一是孤寡残幼,二是“一方土地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的人口,三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方的人口实际上已经难以起作用,近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总是在2500--3000万上下徘徊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更为明智的做法是用社会救助,亦即低保制度来接替。
低保自查报告8
×州林业局位于省镇,直属州人民政府管辖,企业所属林场、电站,分别位于我县镇、镇、乡等乡镇,由于林业局工作的特殊性,该局职工户籍均在工作所在地。由于多年前企业改制,导致林业局一部分职工下岗,为了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我局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下岗职工纳入了我县城镇低保,由林业局负责管理,到目前为止仍有41户48人正在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
一、林业局低保人员管理困难
按照《自治州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三十条“对城市‘三无’人员和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且收入基本无变化的低保家庭,可每年复核一次。对其他低保家庭,原则上城市按季度、农村每半年复核一次。”的规定,林业局应对该局低保人员进行复核,但是城镇低保人员居住分散,部分人员长住、等州外地区,对于这部分低保人员的管理和复核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规范低保人员管理,我局于20xx年3月13日专题前往林业局共同协商关于林业局低保对象管理的相关工作,按照《自治州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三点“动态管理、属地管理、分类救助的原则”,林业局应将所管理的低保人员名单及申请材料与户籍地所在乡(镇)进行协商移交。所在乡(镇)自接收之日起,林业局低保人员归所辖乡镇管理。但是林业局工作一直滞后,未按期移交,此后我局多次与该局协商,也都未能使其按照要求进行移交。此后,林业局将部分低保人员资料多次移交镇,由于低保人员户籍并非全属镇,所以镇也拒收。我局多次与局协商解决该局城镇低保享受对象的管理工作,但局据不配合,在20xx年11月27日我局给林业局去函,要求根据《自治州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四条的要求,在20xx年12月10日前将目前正在享受低保对象的低保资料向低保享受人员户籍所在地自行进行移交,如未按期移交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取缔该局管理下的低保享受对象。但此函局至今拒不签收。
二、对林业局管理下的城镇低保享受对象的下步管理
由于我局最近在开展城乡低保人员资料规范收集和《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发放工作,林业局接到函后,如任未按期进行移交,我局将在20xx年1月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届时未持《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证件人员予以取缔。但是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针对林业局取缔后的低保对象如仍符合低保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户籍地按照低保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并予以救助。
低保自查报告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城市低保方面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大,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的救助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最近的检查以及国家审计署对部分地区低保工作审计反馈的情况看,还存在低保对象认定不够准确问题,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为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管理工作,落实好“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制度
低保对象认定是城市低保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准确认定低保对象,才能确保这项民生实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也才能确保“应保尽保”的制度目标顺利实现。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暴露出的低保对象认定不准问题,各地要严肃查处,并举一反三,认真经验教训,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低保对象认定工作中的各种漏洞。
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制定并实施城市低保操作规程,从资格条件、申请审批、收入核定、分类施保、动态管理、退出机制等各方面作出规定,努力做到制度完善、规定明确、有章可依、便于操作。
二、进一步规范低保对象认定条件
(一)规范户籍认定条件。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必须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的地区,原则上可将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且居住超过一定期限、不拥有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作为申请城市低保的户籍条件。对于户口不在一起的城市家庭,应首先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然后再申请低保。因特殊原因无法将户口迁移到一起的,应由户主在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其他家庭成员分别提供收入证明。原则上,户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员应申请享受其户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况也可随户主一起申请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请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应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政府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证明。家庭生活确有困难,且已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应在单独立户后申请低保。
(二)规范家庭财产的类别和条件。家庭财产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有价证券、存款、房产、车辆等资产。各地应将家庭财产作为认定城市低保对象的重要依据。对于拥有大额存款、有价证券、多套房产、机动车、经营性资产等财产的家庭,各地应根据财产类型规定不同的条件,并依据这些条件来认定低保对象。
(三)规范家庭收入的类别和计算方法。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期限内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个人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低于当地低保标准,是能否享受低保待遇的基本条件。
(四)规范家庭收入的减免类型和金额。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其他可以减免的类型如独生子女费、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等,应由当地人民政府作出明确规定。各地在认定城市低保对象时,要按照户籍条件、家庭财产条件、家庭收入条件,认真操作,严格把关。对破产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家庭申请低保的,应及时受理申请,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城市低保救助范围;不符合低保救助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应通过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进一步改进低保对象认定方法
(一)由街道、乡镇低保经办机构直接受理低保申请。受街道或乡镇低保经办机构委托受理低保申请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将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以及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全部上交到街道或者乡镇低保经办机构,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决定。
(二)入户调查应存录原始资料。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应由两人以上同行,并详细、真实记录低保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以备街道和区(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审批时查验。
(三)民主评议应规范、简便,讲求实效。民主评议的参加人员应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街道及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以及驻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总人数不得少于7人,并定期轮换。评议时,应充分了解低保申请家庭的情况,必要时,可向低保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询问。民主评议应采取无记名的方式使与会人员充分表达意见,并当场公布评议结果。评议结果无论同意与否,都应上报街道、乡镇低保经办机构。
(四)张榜公示应限定范围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公示的范围应限于低保申请人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不提倡在互联网站上公示;公示的内容应仅限于拟批准享受低保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及享受金额,应注意保护其家庭特别是儿童的隐私;对于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家庭收入无变化或变化不大的,不宜实行常年公示。
(五)县级民政部门应建立随机抽查制度。要对低保家庭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家庭收入无变化或者变化不大的家庭,可每年复核一次;对于家庭收入处于经常变动状态的,至少每半年复核一次。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随机抽查力度,每年抽查数量应分别不少于新申请低保家庭总数和已有低保家庭总数的20%。
(六)加快推进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机制建设。要按照《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民发〔20xx〕156号)的有关要求,认真分析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涉及的部门和机构,精心研究各类居民家庭收入信息共享的办法和措施,根据居民家庭收入的不同类型,尽快与税务、房地产、社会保险、公积金、车辆、工商、金融等部门协商收入核对的具体程序和办法,建立分层次、多类别、高效率、运转灵活的居民家庭收入核对运行机制。
四、做好低保对象认定排查工作
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各地要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排查。一是查制度规定。确保与低保对象认定有关的各项制度健全、翔实,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二是查制度落实。通过排查,准确掌握低保对象的基本信息,进一步摸清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实现“应保尽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应退尽退”。三是查问题纠正。对有关部门反映的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举报、信访等个案,要认真核查,及时纠正。排查的具体形式由当地民政部门决定,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民政部。
低保自查报告10
为维护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我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的有效管理机制,根据《XX县关于对20xx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督察的通知》,以及《XX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查自纠工作方案》,我乡组织干部对本乡低保工作开展检查,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20xx年第二季度有592户20xx人享受低保,其中双苏村105户360人,板兰村116户440人,三合村xx9户484人,全洞村119户368人,深洞村xx3户415人。检查组检查的内容包括家庭人口与实际享受低保人口是否相同、有无低保证、低保存折是否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是否平均分配,村部是否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等情况,追回私家车主及死亡人员领取的低保资金。
二、城乡低保检查情况:
1.检查组抽检了双苏村拉牙、拉仇、六干、苏帮、苏祥、弄合六个村民小组54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低保户家庭人口与上报的低保花名册人口相同,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但存在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现象,其中苏帮队的覃大乐户将低保金分给覃定豪1人,六干队的何远标户将低保金分给何厚兵2人,弄合队的刘美新户将低保金分给刘乜波1人。低保农户反映,他们了解低保金不允许平分的政策,现将低保金分给其他户是因为村里或者小队安排,不得已而为之。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2.检查组抽检板兰村当马、拉岜、牙一、牙二、牙三、江洞、弄怀、六上、六下九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平均分配现象,存在部分保人不保户现象,即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当马队邓明科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3人;孔庆高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邓民敬户家庭人口7人,上报4人;牙一队韦红克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5人。另外,板兰村牙一、牙二、牙三三个村民小组低保户由队长自定,没有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评议,导致个别生活较宽裕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意见较大。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3.检查组抽检三合村戈牙、戈立、戈庆、下宁、红卫、弄秀、上戈六、下戈六八个村民小组62户低保户,检查发现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部分低保户一户持证多户享受,如戈牙队廖克雄户将低保金分给覃森庆2人,上戈六韦廷雄将低保金分给韦乜虎1人、韦朝干1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和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4.检查组抽检全洞村达面、弄牙、弄林、全洞、可雄、弄汝6个村民小组58户低保户,检查发现该村部分低保户无低保证,低保存折全部由低保户保管,低保金无平均分配现象,存在上报低保花名册家庭人口少于实际家庭人口现象,其中达面队兰秀山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2人;罗必发户家庭人口6人,上报2人;罗必丰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罗海烈户家庭人口4人,上报3人;可雄队兰战户家庭人口5人,上报4人。村部有低保评议记录,无公示记录、群众来访记录、村民小组评议记录。
5.检查组抽检深洞村板槐、表帮、弄结3个村民小组26户低保户,除开个别低保户无低保证,未发现其他问题,但是检查范围未达到自纠自查方案要求,村部材料检查表格未填写。
三、私家车主和死亡人员领取低保资金追回情况:
我乡20xx年至20xx年私家车主领取低保的有3户,涉及金额xx084元,追回0元。3户户主营运的柳微车是与亲戚借款或由亲戚担保向银行贷款所购买,且家庭比较困难,非富裕户享受低保,无力退回低保金。死亡人员领取低保的有18户,涉及金额4864元,追回150元,多户家庭虽承认应该退回多领取的低保金,但因实际经济困难无力退回。
四、整改情况:
针对低保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经工作领导小组商议,对“挂户保”低保户给予警告教育,责令停止一户上报多户享受低保金行为,同时对该队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给予办理低保申请手续;属于“保人不保户”的低保户执户口薄到民政办办理添加家庭成员手续,实现“全户保”;对一切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人情保”、“关系保”坚决停保;同时督促各村委完善村部材料。目前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利益。
低保自查报告11
根据市、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动员大会精神,我乡结合自己实际及早着手,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积极开展低保工作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
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低收入群体)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乡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把农村低保工作当作关系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柴桂华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李永文、主管民政的副乡长孟肇伟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有财政、计生办、妇联、综治、司法、民政相关负责人组成,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部署自查自纠各阶段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明确责任
为加强农村低保工作的舆论监督,根据《全县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永民字[20××]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宣传,把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政策通过固定标语、公示栏广为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深入人心。同时设立了举报投诉电话,凡是涉及低保工作的,做到即访即查,查实即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认真自查,及时纠正
我乡农村低保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按照评审程序化、公示规范化、发放社会化、监督多元化、建档标准化和管理动态化的要求,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实行以户为单位的银行存折“一折统”社会化发放,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了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0××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34人,年发放低保金12.6万元,月人均补差45元;全乡共有五保对象25人,发放五保金6.9万元,月人均补差231元;20××年,我乡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34人,年发放低保金18.3万元,月人均补差65元;全乡共有五保对象23人,发放五保金6.4万元,月人均补差231元。
四、存在问题
1、部分特困户入户调查时隐瞒了隐形的收入给低保户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低保对象评定不符合规定。个别村在评定农村低保对象中存在“抽人保”现象。
3、整个社会对低保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低保终身制”。给低保动态管理带来了阻碍。
4、部分低保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生产自救意识养成了他们的懒汉作风。
五、下一步计划
根据《全县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永民字[20××]30号)文件精神,我乡计划于6月中旬对20××年以来农村低保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一次“回头看”。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农村低保工作有序开展。
低保自查报告12
一、狠抓落实,推动辖区低保工作全面开展。
建立和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社区各民政工作人员按照区民政局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推动辖区低保工作全面协调开展。
(一)严格核实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社区现在册低保户77户、142人。低保户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工作程序要求,及时收集保障对象的相关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户主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和相片、享受低保的家庭成员的户口本复印件等资料),确保申报材料不重、不漏、真实、准确、齐全。同时,要认真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报区级民政部门审核后,统一按照核定标准发放救助金。
(二)严格审批程序,切实保障低保居民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街道办核实、民政局审批、居委会张榜公示,发放低保证和保障金等工作程序,切实做好低保工作。严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玩忽职守、贪污、挪用、冒领和扣押低保金等情况出现。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低保工作水平。明确规范了申请、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等环节。社区依法办事,及时受理困难群众的低保申请,我社区已建立完整的低保对象档案,强化痕迹管理;推进辖区低保工作网络化管理,增强低保工作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和实施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宣传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这一惠民工程进楼入户、家喻户晓,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困难群众,支持城市低保工作。要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城市低保工作实施情况,公开保障标准、审批程序和补差金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为城市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我辖区低保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年城市低保工作在20xx年工作基础上,在以居委会为中心和街道低保所的支持下有序推进,低保工作逐步纳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初步实现了保障对象公开化、运行程序规范化、保障办法多样化、保障金发放社会化的有效运行模式。
xx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辖区低保保障对象142人。年低保停发7户其中兰其裕因名下有公商注册现已停发,xxx因死亡停发,xxx因重新就业家庭收入超标现已停发,xxx和xxx因子女大学毕业渐退帮扶期已满现已停发,xxx因死亡现已停发;调整户;社区全年新增低保户2户2人,社区在册低保户77户、142人。
(二)为使低保对象做到“有进有出”、低保标准“能升能降”,不断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年我辖区对原享受城市低保人员进行了核查,对核查中发现超标的低保居民给予退出低保保障,使我镇城乡低保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三)办理保障性住房72套,办理医后救助申请17例,对在册77户低保户按要求100%逐一入户走访;每月20号统一签到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已对申请收储房租金补贴的7户居民进行入户核实居住情况,完成对77户低保户身体检查,上报1户低保户大学生救助,上报低保户慢性病救助64人,办理临时救助9人救助金1000元。
(四)年按照上级要求对我辖区低保进行整改,我社区工作人员对全部77户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审批调查、走访,对新申报对象做到三级评议、评审、三榜公布。并将所有的77户、142人低保人员名单在社区公开栏张榜公示,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给予了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进一步加大了群众监督力度,确保了我镇城乡低保审核、审批从真正意义上作到“公开、公平、公正”。
(五)年我社区完成接待低保方面来访110余人次,对不明政策群众耐心细致的进行政策讲解,对来信所反映问题给予了全面妥善的答复,对辖区居民对社区民政工作所提建议、意见给予答复并对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给予了致谢。今年针对辖区所有的低保对象就业及收入变化的情况开展核查,进行全面核实走访,定期核查、公示、评议、评审,认真、热情地接待群众的来访,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尽自身努力尽职尽责做好低保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期整改方式
(一)思想站位不高,严肃政治纪律。低保工作繁重而杂乱重,在日常的工作在我存在政治敏锐性缺乏,不能服从大局、服务中心的问题,每天处理各类居民和贫困居民救助问题基本占用了我全部的工作时间,经常存在理论学习不主动、不自觉、不深入的情况,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便是我的托词。在后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懒于学习,疲于进步,自觉提升自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工作时间不足就在休息时间学,上班时间不够就回家以后学,不让自己在思想上掉队,不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停留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工作上。
(二)遵章守纪不严,严肃工作纪律。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不曾存在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的问题,自觉履行请假手续,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早退、不存在通讯不畅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严以律己,不磨洋工、不开小差、不在完成任务中途溜号等在职不尽心、在岗不敬业的情况;上班期间脱岗漏岗的情况也不曾发生,但确实存在窜岗闲聊的问题,尤其是接待居民谈及家长里短时不自主的根据民政工作的特性与居民多聊几句。在后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全心为民。
(三)贯彻执行不力,严肃组织纪律。在执行街道党工委决策部署当面满口答应、信誓旦旦,过后我行我素、得过且过等言行不一、阳奉阴违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作风漂浮、不思进取、敷衍应付;在工作有措施无落实、有布置无回复、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等“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严格对照自身的工作,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情产生,在后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要求,积极进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继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贯彻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四)服务效率不高,严肃群众纪律。在17年的工作中,我学习并弘扬“店小二”精神、当好“五服务员”,其实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学习破解民生“九难”的问题文件、积极为困难群众落实好惠民政策时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严格做到服务制、首办负责制、办结制、责任倒查制和政务公开制等问题要求。在后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服务效率提高,严肃群众纪律,做好为群众服务的“五服务员”和“店小二”。
(五)责任意识不强,严肃职业纪律思想麻痹、作风松懈、推诿扯皮、玩忽职守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是我在17年努力克服的纪律问题,经过长期的工作磨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等“绕道走”的情况在我身上已难觅踪影;遇事怕担风险、怕得罪人、怕出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工作推进迟缓的问题不曾出现在我这样积极进取的年轻社区工作人员身上,对急、难、险、重任务,我具备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精神。在后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强化责任意识,严肃职业纪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辖区居民开展不平凡的服务。
低保自查报告13
一、全市城乡低保制度实施情况
我市城市低保于开始试点,20xx年全面建立。城市低保经过的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截止20xx年12月,我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0.05万户、83.3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9.86%,所占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26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六位;超过西部平均水平0.76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六位,保障人数是20xx年全面建制时52.22万人的1.6倍。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建制之初的100元提高到178.33元(不包括临时生活补贴),增长幅度达78.33%,低于全国平均保障标准4.07元,在全国排第十四位;高于西部平均保障标准7.53元,在西部位居西藏、宁夏之后排第三位(20xx年4月全市城市低保调标后,全市平均保障标准达到了233.3元,目前在全国可以排到第六位,在西部可以排到第一位)。城市低保人均补差水平由建制之初的42元提高到104元,高于全国平均补差水平2元,在全国排第十四位;低于西部平均补差水平1.6元,在西部排第六位。20xx年,全市支出城市低保资金10.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6.3亿元,市财政支出1.17亿元,区县财政支出2.95亿元),是20xx年全面建制时26386万元的3.95倍;19至20xx年,全市共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2.3亿元。
我市农村低保于20xx年开始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有32.31万户、71.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20xx年,全市农村低保年人均保障标准为791元,年人均补差263元,年支出低保金1.89亿元,其中:中央补助6660万元,市财政支出5340万元,区县财政支出6900万元。
为突出保障重点,把低保资金切实用到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我市城市低保于20xx年建立了分类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在20xx年全面建制的同时,相应建立了分类救助制度。即,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经济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重残(一、二级残疾)重病人员和80岁以上老人,在享受差额救助的基础上,城市每人每月增加了20元救助金,农村每人每年增加了120元救助金。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有5.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10.2万名农村低保对象享受了分类救助,年支出分类救助低保金2455.3万元。为加大分类救助力度,从今年4月份起,对城市低保分类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每人每月增加到25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除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外,市政府还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实施了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医疗救助。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7.3万人,资助金额3576万元;享受中职教育救助11944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享受廉租房救助37255户;享受司法救助19788人(件),资助金额1800万元;享受医疗救助150.88万人次,资助金额1.32亿元。
城乡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网已经编织成形,较好地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爱,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重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推进了全市城乡低保工作
(一)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建立完善了城乡低保政策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始终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关注民生的首要任务来抓。我市自年开始实施城市低保试点、20xx年开始实施农村低保试点工作以来,不仅每年都把城乡低保工作写进了市委全委会议决议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而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城乡贫困群众的城乡低保政策。
一是逐步完善了城市低保制度。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基础上,从20xx年开始,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财务管理办法》、《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低保享受的范围、具体操作程序、资金管理方式和档案管理办法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还探索建立了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制度、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制度、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制度、低保工作定期督促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城市低保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有循。
二是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为着力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市政府于20xx年在南岸区和双桥区开展了农村低保建制试点,并在主城及渝西地区逐步推广。20xx年11月,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关要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对农村低保实施范围、保障标准、操作程序、管理方式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xx年,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市得以全面建立。
三是配套完善了专项救助政策。除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外,市政府还出台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享受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医疗救助的其它专项救助政策。教育救助方面,除了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帮助城乡低保家庭解决子女读书难问题外,还出台了《关于资助三峡库区移民、城镇低保人员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对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政府对学费给予全额资助,生活费资助1500元,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住房救助方面,出台了《重庆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试行)》,对城市“双困户”实施了实物配租、租金补贴、租金核减、拆迁安置等方式的廉租住房保障。司法救助方面,颁布了《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基金,构建了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制定了法律援助基本补助标准,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医疗救助方面,在总结我市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xx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切实帮助城乡低保对象解决了就医难问题。
为有效地实施好城乡贫困对象的低保救助工作,各区县政府根据市政府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也相应制定出台了城乡低保具体实施措施,从而自上到下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政策体系,在全市范围内编织了一张惠及城乡贫困群众的保障网,使我市城乡低保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了城乡低保工作有章可循。
(二)着眼于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了城乡低保管理机制。
我市自实施城乡低保制度以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运作规范、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发挥了城乡低保制度兜底保障的作用。
一是规范了低保运行机制。城乡低保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审批制度,即经过“户主申请—村(居)委会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街道(乡镇)复核—张榜公示—区县民政部门审批—张榜公布”七道程序,既规范了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又增强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申请审批工作中,各区县还结合本地实际,尽可能地对家庭收入计算范围、计算方法进行细化和量化,对申请、调查、审核、审批的方法与时限给予明确,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对低保对象有疑点、有分歧、有举报的,严格进行复查,确保对象的准确性。多数区县还建立和实施了低保申请社区听证制度,由申请人阐述申请理由,低保工作人员说明入户调查核实情况,经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村委会)主任、群众及低保对象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是否符合条件纳入低保,严把低保入口关,防止暗箱操作,杜绝优亲厚友和平均分配现象的发生,确保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
二是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是确保“应保尽保”、打造“阳光低保”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对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家庭,实行重点监控,坚持按季复核;建立了低保对象就业渐退制度,多渠道为低保对象创造就业条件,组织他们参与公益活动、便民利民的低偿服务、面向社会的社会化服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使之逐步退出低保。同时,对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人员,如果一个月内3次不参加义务劳动或一年内经就业服务机构2次介绍就业而不愿就业的,由当地民政部门取消其低保资格。通过加强动态管理,做到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20xx年,全市城市低保新审批纳入119577人,退出低保人数99188人。
三是完善了财政补助机制。20xx年以前,我市城市低保金实行市和区县财政按比例分级负担,市财政对财政状况较好的17个区县补助50%,对财政状况一般的11个区县补助60%,对财政状况较差的12个贫困县补助80%。20xx年,为完善我市城乡低保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与区县政府事权,落实区县政府职责,市政府调整了市级城市低保资金补助办法,按照“总量控制、三年平均、适当调整、结余留用、调标适补”的原则,锁定了市级财政对区县城市低保金的补助额。考虑到三峡库区区县的实际,在锁定城乡低保补助资金时给予了重点倾斜。为加强资金管理,从20xx年起,全市低保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对区县补助资金及区县本级财政安排的低保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专户调拨,确保了低保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专款专用。同时,为确保低保金发放运行安全和按时足额发放,主城区和县城驻地以及有条件的乡镇实行了财政直接发放制度,由区县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发放,城市低保金按月发放到户,农村低保金按季发放到户。
四是建立了低保就业联动机制。为鼓励城市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积极就业,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以及向低保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实现就业,由再就业基金按其家庭当月核减低保金总额的60-70%给予累计不超过36个月的就业补贴;对低保对象中的4050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20xx年,全市20个区县实行了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有9152名低保对象走上了工作岗位或自主创业的道路,共发放就业补贴1991万元,节约低保金3343万元。
(三)着眼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城乡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重庆的重要任务。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一是明确城了乡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原则。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按照维持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分别确定,并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与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增长适时调整。城乡保障标准主要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确定;农村保障标准主要按照当地能够维持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为使保障标准相对统一,城市低保从全面建立实施以来,由市政府按三个经济区域分别确定三个保障标准。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20xx年起,市委、市政府明确农村低保标准原则上按城市低保标准的50%确定,将农村低保由一个标准调整为与城市低保同步增长的三个标准,从而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联动机制。
二是逐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了多次调整。城市低保运行11年来,历经6次调标,保障标准由建制之初的120元/月人、100元/月人、80元/月人分别提高到现在的260元/月人、230元/月人、210元/月人。农村低保,将20xx年不低于700元的保障标准,从今年起调整为按城市低保标准执行的三个经济区域分别不低于1600元/年人、1400元/年人、1200元/年人。特别是今年4月,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实际,大幅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178元/月人提高到230元/月人,增长了30.4%,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由791元/年人提高到1369元/年人,增长了73.1%,是历年来增幅的一次。为使调标后城乡困难群众得到真正实惠,防止少数区县出现“只提高保障标准,不增长补差水平”的状况发生,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农村低保平均补差水平不得低于保障标准的40%,并把这一指标作为20xx年考核低保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是及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临时生活补贴。自20xx年6月以来,我市猪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上涨,为确保城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不受到影响,市政府从20xx年8月起,及时向城市低保人员发放了临时生活补助,并4次提高临时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最初的6元提高到35元(分类救助对象每人每月40元)。为确保城乡低保对象欢度春节,市政府将临时生活补助政策延长至20xx年3月,并对72万农村低保对象每人给予了20元的一次性 生活补助。
(四)着眼于打造“阳光低保”,逐步建立完善了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监督。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加强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在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中,全市建立了低保工作督查制度,每年由民政、监察、审计、财政、工会等部门,对1/3的区县进行督促检查,并对各区县的城乡低保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或专项检查、审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给予严肃处理,促使各区县加强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管理。建立了媒体舆论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舆论媒体中开设了城乡低保专栏、讲座、知识问答等,及时把城乡低保政策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舆论的监督。建立了低保信访制度,市政府开通了“市长公开信箱”,市民政局开通了民政救助服务热线,在市广播电台设立了“阳光重庆”栏目;各区县政府均设立了低保热线电话和举报箱、信访接待点,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一些区县还建立了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物质奖励。针对群众举报的重大低保信访案件,各级各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做到了有举必查,有查必果。近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组织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处理了31起涉及贪 污、骗取、套取、冒领城乡低保金案件,涉及低保资金40.36万元,扎实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是自觉接受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人大常委会强有力的监督,使全市城乡低保工作得以健康有序推进。近年来,城乡低保工作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社会关注的热点、老百姓生活的难点作为依法履职的立足点,积极支持和督促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城乡低保制度,经常听取或审议关于城乡低保工作的情况报告,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全市城乡低保工作,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全市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各级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也经常申请人大监督城乡低保工作,主动向各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城乡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并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专题调研,认真办理关于城乡低保工作的人大代表提案,从而发现问题,找准症结,促进了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着眼于工作开展,逐步建立完善了“政府主责、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低保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低保工作,把低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了城乡低保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低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市委xx届十次全委会还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纳入了构建和谐重庆“十大工程”中的社会保障工程。同时,市政府把城乡低保工作纳入了对区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目标考核内容,督促各区县政府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在开展城乡低保工作中,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基层低保业务的指导;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调整支出结构,为全市城乡低保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国土房管、司法等部门充分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做好了与城乡低保制度的衔接;监察、审计等部门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加强了对城乡低保工作、低保资金的监督;各新闻单位加大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政策,反映成果,报道典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社会参与是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的基础。在低保工作中,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工作,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各区县还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办“爱心超市”、“慈善超市”,使城乡低保对象可以购买低于市场价格的生活用品,领取社会捐赠的物品,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总之,通过政府主责、部门落实、社会参与,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
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需研究解决、逐步加以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收入核实难度大。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尚不健全,低保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社区采取入户调查、实地察看、邻里访问等形式进行核实,但对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隐蔽性收入缺乏调查核实手段,导致少数人员隐瞒收入。同时,对低保家庭收入变动情况,虽然实行了按季复核制度,但仅靠社区极有限的低保工作人员,核实的工作量相当重,核实的手段方法相当有限,难度相当大。二是区县低保资金压力较大。随着保障人数的增长和保障标准的提高,城乡低保资金支出呈逐年增长且幅度较大。20xx年,全市城乡低保支出8.86亿,20xx年支出达到12.29亿元,增长20%。今年大幅度调标后,预计全年将增加支出8亿元,年总支出将达20亿元。为保障城乡低保资金支出,20xx年市财政对区县给予了8.65亿元的补助,占全年城乡低保总支出的70.4%,对库区及贫困区县还给予重点倾斜,补助比例达到80%。随着城乡低保资金支出逐年增加,区县财政压力较大,尤其是一部分贫困区县本级财政城乡低保支出压力相当大。三是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变动指标,低保标准难以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联动,保障标准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20xx年为例,因物价上涨,从当年8月到20xx年1月份止,短短5个月时间,市政府就经过4次研究增加临时生活补助,既不规范,又增加了工作量。四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手段落后。随着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全市 常年需救助的对象达300多万人,而基层现有的低保工作力量、队伍素质与低保对象增长的状况还不匹配,管理工作还较粗放。同时,由于城乡低保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信息化管理程度相当低,管理手段落后,不少乡镇(街道)和社区(村)还是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低保工作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仍停留在“手写、心算、人跑”的原始工作状态,从而影响了全市低保工作的发展。
三、立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推进城乡低保工作的开展
城乡低保事关广大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市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城乡低保工作。当前,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贯彻落实。制定实施《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我市城乡低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该《条例》。《条例》颁布实施后,市政府将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开办专栏、开展培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条例》,力争使《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家喻户晓,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工作透明度。严格按照《条例》规定,抓紧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确保《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以更好地规范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同时,对以前的一些与《条例》相抵触的城乡低保规定予以废止。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我市物价指数、低保家庭生活必须品消费情况、财力状况等因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各区县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完善低保保障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相联动的机制、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上涨相联动的机制,以更好地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积极筹措全市城乡低保资金。建立健全资金筹措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调整支出结构,为全市城乡低保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财政继续按照“总量控制、三年平均、适当调整、结余留用、调标适补”的原则,锁定市级财政对区县城乡低保金的补助额;各区县财政在锁定的补助额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本级负担的低保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坚决杜绝部分区县政府层层分摊低保金的现象,确保应保尽保。
(四)着力抓好城市低保就业联动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也是低保的重要任务之一,市政府将继续完善城市低保与就业联动政策,促进城市低保与就业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责任;加强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强化对低保人员的分类帮扶,不断推进城市低保就业联动工作的开展。
(五)大力加强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以贯彻落实《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城乡低保申请审批程序、家庭收入核算办法、对象分类动态管理、退出机制、工作人员问责制度以及工作机构建设等进行细化和规范,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管理水平;继续把城乡低保工作纳入对区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目标考核内容,督促各区县政府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继续完善并认真执行低保工作督查制度、低保资金审计制度、媒体舆论监督制度、低保信访制度、邀请人大监督制度,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
(六)进一步夯实基层城乡低保工作平台。着力解决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确保机构落实,有机构办事;确保人员落实,有人做事;完成低保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用先进手段管事。加强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低保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城乡低保制度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市政府将按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要求,不断总结完善城乡低保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广大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做好,为构建和谐重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低保自查报告14
关于低保规范化管理及资金发放的自查报告根据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xx城乡低保工作自查自纠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街道针对一年来的低保工作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查找不足,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资金管理我街道开设专门的民政专用账户,作为民政专用资金的使用通道,实行台账管理,做到街道民政财务的账目清晰、专款专用、有凭有据。二、资金发放为确保街道辖区低保户低保金按时发放工作,我街道严格按区民政局规定的时间节点报送每个季度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由区财政按区财政审批的金额拨付到低保户的财政一卡通中。对于未办理一卡通的低保户,区财政将低保金转入到街道民政专用账户上,由街道按原渠道发放给低保户。在低保金的发放工作中,我街道做到按时、按量发放,从不拖欠及挪用。此外,对低保金的发放实行财政一卡通发放制度,从不发放现金,以银行汇款单做支出凭证,发放明细清单及银行盖章,同时造表登记,做到账目明细,实行账本管理制度。三、审批工作我街道根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例,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对个人申请低保户进行审批。即先由个人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社区居委会入户调查,然后开民主会议讨论,讨论通过后张榜公示,如无异议,填写有关材料报送街道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核,并由街道的计生部门确认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最后由街道分管领导审核通过报区低保中心进行审批。
低保自查报告15
自市县低保专项检查工作动员会之后,乡党委、政府立即行动,严格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制定详细计划、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在全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通过近1个月的自查自纠,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铺乡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376个村民组,总户数13329户,农业人口42620人。全乡现有农村低保户1040户,1909人,其中,A类232人,B类1344人,C类333人,低保人口占总人口的4.8%。全乡共自查自纠75户,97人,其中拆户保68户,82人;信访保3户,4人;病故保5户,7人;老干部照顾1户,2人。
二、具体实施办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是关系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低保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纪委牵头的5个督查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乡机关、民政所、各行政村人员进行明确分工,为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检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召开会议,层层发动。首先召开了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商讨具体方法,并于8月6日上午召开了乡村两级干部及乡直部门负责人大会,统一思想,安排布署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在乡有线电视台连续半个月播出农村低保政策;在街道悬挂过街横幅8条,张贴标语l00多条;印发罗山县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单材料l5000份。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自查,及时纠正
为切实将这次自查落到实处,乡制定了检查方案,设立了咨询举报电话。首先要求各村进行自查,从8月7日开始, 乡成立的5个督导小组开始集中时间分头下到各村检查,然后又从各小组中抽调人员分头下到各村进行不定期督查。一是与村支两委一起,对着现有的低保名单进行入户走访、调查,看是否符合享受低保条件,并将调查结果由乡督导组成员、村党支部书记、村监督委员会主任共同签字后上报乡纪委;二是督促村支两委将存在的问题如“人情保”、“关系保”、“信访保”等及时纠正,并要求严格按“4+2”工作法操作。三是重点监督各村参保人员名单公示、意见箱悬挂、档案资料整理、明白纸发放等情况。通过认真自查,及时纠正,确保了农村低保专项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1、基于农村家庭收入的测算相当困难,执行政策时不可
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2、个别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时有部分村民代表没有参加的现象;
3、仍然有个别低保对象与收入水平不十分相符。
4、宣传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够端正,明白纸没有100%发到村民手中,这也导致了农村低保政策在群众中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甚至产生曲解:很多群众认为只要年老或是身带残疾便可以领取低保。
5、基层干部力量薄弱,特别是基层民政所工作人员少,村级监管员兼职多,工作开展难以有效满足群众的需要。
6、整个社会对低保工作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错误。即“低保终身制”,给低保动态管理带来了阻碍。
四、整改意见
1、根据《全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实施方案》(罗纪发[20xx]12号)文件精神,对农村低保工作要经常性地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
2、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加强宣传力度。
3、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低保监督机制。
4、进一步加强低保档案信息整理,力争做到县、乡、村低保网络监控。保证低保惠民政策真正惠民,让保障金帮助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真正体现出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
x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低保申请书
低保申请书
新华社区:
我叫锁成礼,鞋厂下岗工人,现年60岁,因患各种疾病,十多年来在家养病,挣不来钱,生活的确困难。妻子,马丽花,家庭妇女,夏天在工地打工,冬天在家休息。妻子,马丽花,家庭妇女,为了维持生计,夏天在工地打工,冬天在家休息。长子,锁男(收养的),现年18岁,长期在外流浪。长女,锁佳欣,现年13岁,在县城二中上学。二女,锁玉洁,现年11岁,在县城六小上学。
全家生活全靠三个人的低保和老婆打工维持,生活确实特别困难。请组织审查,特此申请批准两个女儿的低保。
申请人:201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