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职人员“六不准”和严肃财经纪律“七不准”
公职人员“六不准”
一是不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程序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评审评估项目,符合条件的办理事项必须按规定时限办结。
二是不准以个人名义接受申报材料、告知申请方补正、接触申请方和项目相关人。所有审批事项补正通知和材料须由政务大厅统一发送和接转,严格执行接办分离(涉及国家秘密除外)。
三是不准透露办理事项审查过程中的内部信息。所有办理事项需公开的信息,一律通过门户网站统一对外公开或由政务大厅接受查询。
四是不准打招呼、授意、暗示、干预、插手行政审批和评审评估工作,审批、评审评估各个环节应依法依规遵循公开公平公示原则。
五是不准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请托人、利害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便利。
六是不准接受行政审批和评审评估项目申请人、相关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银行卡、支付凭证等任何形式的馈赠和宴请。
严肃财经纪律“七不准”
一是不准以公款相互宴请,购买赠送烟酒、食品、工艺品等各种节礼,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二是不准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旅游活动,或以参观考察等名义变相公款旅游。三是不准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福利,以购物卡、礼品卡、会员卡等形式变相发放福利。
四是不准突破预算、超标准列支或摊派、转嫁“三公经费”和会议费0、培训费支出。五是不准违规收费,隐瞒、坐支、截留、挪用收入,虚列支出,以假发票、白条入账等形式设置“小金库”。
六是不准无预算、无合同拨付委托业务费,借举办会议、培训名义向上级单位及本单位人员发放咨询费、评审费和劳务费。
七是不准超标准、超预算配置公务用车,办公设备,违反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违规出租出借、处置国有资产。
第二篇:财经纪律十不准
财经纪律十不准
一、不准无会计证上岗
二、不准私设会计帐薄、做假帐
三、不准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库存现金超限额
四、不准私借公款、公款私存
五、不准违规开户、出租出借银行帐户
六、不准大额支付现金、超范围支付现金
七、不准坐收坐支行政性收费或罚没收入
八、不准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九、不准被审计单位拒不接受检查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 十
十、不准擅自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同的财务会计报表
第三篇:银监会七不准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七不准”
公 示
1、不得以贷转存。银行信贷业务要坚持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原则,将贷款资金足额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手,不得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2、不得存贷挂钩。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和存款业务应严格分离。
3、不得以贷收费。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借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之机,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4、不得浮利分费。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利费分离原则,严格区分收息和收费业务,不得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严禁变相提高利率。
5、不得借贷搭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6、不得一浮到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定价应充分反映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得笼统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7、不得转嫁成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法承担贷款业务及其他服务中产生的尽职调查、押品评估等相关成本,不得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举报投诉电话:96369
第四篇:七不准
哈尔滨市“七不准”条例
不准随地吐痰;
不准随地便溺;
不准乱扔乱倒;
不准乱摆乱放;
不准乱贴乱画;
不准损坏公用设施;
不准乱穿马路、闯红灯
“八要八不要” 大家来对照
一、要保持环境卫生;不要随地乱扔乱倒垃圾、污水、废弃物和随地吐痰、便溺。
二、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折枝、掐花、乱穿草坪。
三、要爱护公共环境;不要在街路两侧和公共场地拴绳挂物、晾晒衣物、排放噪声。
四、要爱护公用设施;不要损坏公用电话亭、报刊亭、果皮箱、绿地栅栏等设施。
五、要按规定摆摊设点经营;不要随意店外占道经营和维修、清洗车辆。
六、要按规定停放车辆;不要随意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内和其他公共场所乱停乱放车辆。
七、要按规定在公共揭示栏中张贴广告;不要在建(构)筑物、电杆、树木、公交站点等公 共场所或者市政设施上乱贴、乱画、乱刻、乱涂。
八、要保持车辆整洁;不要驾驶车容车貌不整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第五篇:如何严肃财经纪律
一、要增强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
财经纪律是“高压线”,是不能碰的,碰了非死即伤。财经纪律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在从事现金管理、信贷等方面的纪律;二是在执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制度方面的纪律;三是在维护国家财政收入以及在严格财政支出方面的纪律。这些都是规范各相关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但从审计实践看,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问题的性质还较为严重,值得警惕、警觉、警醒。所以,必须首先自己要增强财经纪律意识、规范财经行为、加强财经管理、遵守财经纪律,在工作中既要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又要避免发生错误、后悔终生。
二、要明晓主要表现及处理处罚规定
(一)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这类问题,《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账外设账。账外账资金主要用于给职工发放各种奖金和补贴、请客、送礼、送红包等。由于账外账,资金体外循环,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制约,容易出现贪污、私分等违法行为。近年来,相关部门联手检查,将“小金库”的日常治理与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小金库”还远远没有达到彻底根治的地步。对这类问题,《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切不可掉以轻心,想到蒙混过关。
(三)违规收费。《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规定:对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者设置罚没处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违反规定,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范围、标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机关已经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者标准收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违反《收费许可证》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对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随意扩大开支范围。《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公务员工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公务员工资政策的严肃性,一律不准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在国家统一工资之外新设津贴、补贴、奖金项目,一律不准以现金或其他任何形式发放新的福利。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五)国有资产管理不严。如果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或变相设置“小金库”,则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知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诸如以上违规违纪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普遍性和隐蔽性,也有其复杂性和顽固性,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缺陷,也有制度建设滞后的因素;既有领导思想性的,也有干部素质上的;既有监管不到位的漏洞,也有查处力度不够的原因。
(一)法律意识欠强。
(二)内控机制缺失。
(三)查处力度不够。
四、要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一)会计机构要依法履行会计职责。
(二)严禁公款私存和资产账外管理。
(三)加强各种票据的管理。
(四)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五)严格财务报销审核手续。
五、要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总之,加强财政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万事之源,以人为本”,韩非子说得好:“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每个领导干部包括一切国家公职人员,都要提高思想认识,摒弃私心杂念,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增强做好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加强管理,节约资金,为党和人民管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
一、正视问题,深刻反思,充分认识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认清形势,明确目标,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1、要加强财政收支管理。
2、要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4、要认真解决与民争利的问题。
5、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制度
三、靠实责任,强化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维护财经秩序,一方面要求我们提高对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监督检查这一有效手段,对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打击,才能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一要加强学习,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二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规范运行。三要加强配合,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四要依法办事,严厉惩处违纪违规行为。五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四、明确管理责任、落实财经纪律
落实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当前必须大力强化财经纪律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财政监管,重视堵漏建制,切实把从源头上推进防治违反财经纪律工作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