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置帮教工作实务 2
《安置帮教工作实务》讲稿大纲
安臵帮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实行的帮扶救助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持、教育、管理活动。
一、当前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笔记本)
1、存在的问题。
2、过去的做法(50/60/70/)
监狱做的工作(出监狱教育、查“三无”人员,指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告知政策)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新时期的安臵帮教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仍有很多不适应,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两劳人员遗留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时间越长越难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两劳人员投监投教后,几乎与世隔绝,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哪些合法权益需要保护,所有这些安臵帮教组织都不知道,这对两劳人员的改造和回归后的安臵帮教工作都带来了很多麻烦。出现问题没有人过问,合法权益正当利益
没有人过问。回归后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经济来源的,户口所在地政府无法安臵,回归后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难,回归人员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在他们服刑期间应当妥善解决而没有依据有关规定加以解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二)衔接制度不完善,脱管失控现象严重,重新犯罪难以预防,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决定了罪犯劳动改造场所的不确定性,现行的刑释解教衔接办法规定的移交程序都是背对背交接,目前劳改劳教单位与回归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移交各种档案材料主要依靠邮寄来完成,这种传统的送达方式在时间上、准确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按规定回归前几个月开始交接材料,但有时回归人员回归好几个月了,材料才到,前后相差近一年时间,有的根本就收不到材料,错投现象经常发生,造成脱管失控。从前几年的实践情况看,主动与当地安臵帮教组织联系的人员,他们中绝大多数能做到思想稳定,安居乐业,不需要政府操更多的心,而那些没有纳入视线的回归人员则应是重点工作对象。因衔接制度不完善导致回归人员具体人数不清,每年都要花很大的功夫调查统计,但统计的数据司法行政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司法行政系统与其它部门之间误差很大,年年调查摸底,年年底数不清,重新犯罪难以预防。
(三)安臵帮教工作办法简单,措施乏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安臵办法过于简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政府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出台,有认识问题也有制度方面的矛盾。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公民的劳动权人人平等,但到实践中就大打折扣,主要是人们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歧视回归人员,总拿他们与下岗工人、转业退伍军人相比较,认为这么多正常人就业都很困难,他们是罪人活该没有饭吃。在农村有责任田落实的还好办些,在城市很少有原单位愿意再接收的。这又与方针政策性规定与法律规定相矛盾有关,政策鼓励原单位接收,而劳动法规定负刑事责任的解除劳动合同,不管谁上门做工作,原单位都拿法律规定做挡箭牌。国家设想对暂时安臵有困难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部门共同举办的过渡性经济实体接收,进行短期的培训,指导就业,但这样的过渡性经济实体经过几年的建设,至今没有普遍正常运转,没有取得成功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把目光投向现有或新开办的社会商业服务业经济实体上,但限制条件多,如一定要安臵多少下岗或回归人员才能享受优惠的税收等政策。许多企业因不愿接受回归人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而作罢。在城镇绝大多数回归人员是通过投亲靠友或自谋职业求生存。安臵办法和途径不多,安臵困难大,帮教办法和措施则更少,存在的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回归人员有害羞心理,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不愿意与帮教人员交往,不愿说自己心里话,有的通过关系悄悄的把户口从一地转到另一地,这样一来,转出地转入地的安臵帮教组织都无法控制;回归人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当他们对社会有抵触情绪时;帮教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如落实谈话制度,前提是被帮教对象愿意接受谈话,帮教活动才能进行,否则帮教活动就要落空;延伸帮教流于形式,并不了解本地究竟有多少在押人员,在哪些地点关押,延伸帮教是帮教一点漏掉一片,帮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安臵帮教组织职能设臵笼统,考评机制不科学 司法行政机关或安臵帮教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组织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起牵头作用,工作业绩的好坏没有具体的标准。这种笼统的职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容易造成有人分管无人负责的局面。在内容上主要考评安臵率、帮教率、重新犯罪控制率。前两个指标一硬一软,衡量起来还有个杠杠,重新犯罪要求控制在3%以内的提法,既不合理也不科学。首先,按比例来控制重新犯罪,只是经验之谈,缺乏理论依据。再者,一方面回归人员回归数量、回归时间、人员分布不均匀,另一方面回归人员流动性很大难以控制,完不成任务时避免不了造假现象的发生。第三,更为重要的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犯罪是阶级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
会、法律现象,它与国家和法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1]。就是说犯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社会现象。用一个硬性的比例来衡量工作目标的实现水平,政府和社会为回归人员创造与其他公民同等的外部社会生活环境,工作的目标就实现了。回归人员还要重新犯罪(过失除外),那就是主观方面的问题了。
安臵帮教工作上述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实体上的原因也有工作程序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安臵帮教工作程序性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十几年来,除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性规定外,还没有一部有关安臵帮教方面的专门的法律法规,现在执行的几个具体的规章性办法,原则性多,可操作性少,又与实际脱节实施效果不好,目前安臵帮教工作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时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国家设计的三个转变即由以行政手段向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转变;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的转变;由以引导、提倡为主向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为主转变,因为没有硬性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转变远没有到位。
1991年七届人大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指出:“妥善安臵刑释解教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199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法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的意见》中提出:“对刑释解教人员,一是提倡尽可能原单位接收安臵;二是鼓励和资助其自谋职业;三是暂时无业可就的由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部门共同开办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实体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臵,并积极资助其就业,防止流落社会重新犯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妥善安臵回归人员,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不知在哪个环节上提出按比例控制重新犯罪,既然要提控制又没有控制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在回归人员脱管失控严重的情况下,要求将重新犯罪控制在一定比例内,就会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对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是十分必要的。
安臵帮教工作从广意上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他的规律性最大要求是有的放矢,其灵魂要求是熟悉情况。目前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司法行政机关和安臵帮教组织都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说在刑事司法程序中侦查第一棒、起诉第二棒、审判第三棒,后一棒都是在看清前一棒或两棒的基础上跑好自己的一棒,劳改劳教单位是在强制矫正的前提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和安臵帮教组织如何跑好第五棒?其前提仍然是要看清前四棒的全部情况。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和安臵帮教组织参与刑事司法活动或搞好自身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势在必行。
三、如何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1、安臵帮教工作的对象是刑满释放五年之内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后三年之内的人员。
2、帮教对象管理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帮教对象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二)按照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工作的原则;
(三)对帮教对象,坚持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安臵帮教工作应当坚持因人制宜与等级管理相结合、社会帮教与家庭帮教相结合、教育帮助与监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安臵帮教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必须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内容有(1)主动与公安派出所配合,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管理,制定落实帮教措施;(2)配合监狱、劳教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回归社会的衔接管理;(3)协同公安、民政、劳动、工商等有关部门,做好释解人员和服刑在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安臵;(4)协调有关领导,帮助解决帮教对象的特殊困难;(5)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工作。
4、通过科学测评,综合分析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危险性和重新犯罪可能性,将刑释解教人员分为宽松管理、一般管理和重点管理三个等级,分别由其家庭、社区和基层司法所负责帮教管理。
5、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预报、衔接、帮教、安臵、统计、分析、查询等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笔记本)
6、司法所要将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的安臵帮教工作信息录入系统,生成上报文件后按半年报、年报每年两次报送区县司法局,7、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回归社会后5年之内,因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处拘役以上刑事处罚的刑释解教人员均认定为重新违法犯罪。
8、其他部门的工作(笔记本)9b(民政、工商局、金融行业等)
9、工作领导(笔记本)(责任人、石家庄蓝天基地)/
第二篇:安置帮教案例2
石阡县白沙镇刑释安置帮教先进典型事例 [复制链接] 推荐
sqbssfs 实习生 31142 楼主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1-6-7 15:33:22 0近年来,白沙镇高度重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始终坚持安置帮教工作重在帮教,安置与帮教相结合,以结合实际、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帮教与“帮促”相结合为出发点,尽可能地克服基层安置帮教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不断推进安置帮教一体化。
该镇袁家坡村四组村民杨世模(男,现年52岁,仡佬族,小学文化)于1990年11月因犯抢劫罪入狱,2010年3月刑满释放,到白沙司法所报到后,回家居住发展生产。司法所自接到杨世模刑满释放通知书后,迅速着手对其展开帮教工作,首先通过协调该镇民政部门为其解决了300元临时救助金,解决其生活暂时困难问题。同时,将其列为重点帮教对象,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从思想意识、生产发展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帮教、帮扶。通过一年多的帮教,杨世模思想明显好转,对生活重新恢复了信心,激发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的积极性。同时还鼓励、支持他发展家庭经济,结合自身条件,种植茶叶,在村支部、村委的带动下,2010年新种植茶园5亩。
2011年,结合 “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的开展,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白沙司法所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能,以加强对刑释人员帮教、帮扶为契机,从实际出发,为刑释人员寻找产业发展的路子,使其尽快自力更生、脱贫致富。5月22日,白沙司法所与该镇相关部门协调,并得到了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杨世模免费解决3亩面积的辣椒苗予以帮扶,并督促、指导其全面及时、规范移栽到位,辣椒收成可望近万元。
该镇司法所还与当地信用社积极协调,为杨世模了却了一桩心事。原来杨世模在入狱之前(1986年11月)为发展农业生产在白沙信用社借有贷款265元,至今未归还,时间长达25年之久。白沙信用社于2011年5月18日向其下达了催促还款通知书,如果按照信用社的利息标准计算,要如数偿还25年来的本息,对杨世模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巨额的债务极有可能让其对生活再次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安置帮教成果功亏一篑。鉴于杨世模目前的家庭实际情况,司法所主动与信用社协调联系,得到了该镇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对他给予减免利息的照顾,让其本息合计还款300元,了却了他一桩心事,除掉了一直压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杨世模对司法所和信用社的这一做法表示万分的感谢!
白沙司法所帮教与“帮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安置帮教工作的一体化进程,促使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安定生活不再二次犯罪,更加坚定了刑释人员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第三篇: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
二、安置帮教工作负责部门
区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含有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财政、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十七个职能部门的安置帮教领导机构,下设安置帮教办公室;各街(镇)设立安帮办;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帮教小组;组成辖区内的三级帮教网络开展工作。
三、安置帮教工作的范围 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
(一)接收监狱、劳教单位移送的有关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通知书及相关档案材料;
(二)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协助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三)参与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四)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并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四、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安置帮教对象是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释解人员,对没有生活出路(通常是指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和帮教。
五、释解人员回归报到程序
(一)离开监所之日起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所属街(镇)安帮办(司法所)办理报到手续;
(二)接受户籍所在地帮教工作小组管理并建立帮教措施。
六、释解人员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释解人员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入学、招考不受歧视。对符合条件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准许报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应当予以录取,不得歧视。对符合就学、复学、升学规定,本人要求继续上学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给予办理。
七、释解人员在安置就业方面享有的权利
(一)释解人员回社区(农村)的,由落户地的街道、镇人民政府负责接受,享受与其他居(村)民同等的待遇。保留职工身份或未解除劳动合同的释解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安排就业。原单位被撤消的,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商请劳动、人事、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予以安置;不适宜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商请劳动、人事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适当安置。
(二)释解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尽赡养、抚养义务的人,或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救济,符合条件的,当地民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济。
(三)释解人员入监所前已参加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可以在当地失业、养老保险机构办理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和养老保险待遇。
八、安置帮教工作的意义
安置帮教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深入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对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是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并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措施。
九、安置帮教的工作原则
(一)、安置工作原则
贯彻给出路、“不歧视”、“不嫌弃”的原则。
(二)、帮教工作原则
1、人道主义原则
2、个别化原则
3、法制原则
4、社会化原则
5、教育挽救原则
十、安置帮教工作的作用
1、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2、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减少犯罪的重要措施
3、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对提高监狱、劳教所的改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1、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是保护刑释解教人员权利的需要
2、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解决现实的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3、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有效预防犯罪
十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必须正确认识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二)、必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
1、要掌握与其本质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要精通
2、在工作中要端正心态,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个工作系统有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三)、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1、社会交往能力
2、组织能力
3、决断能力
十三、安置工作的含义及重要性
安置工作是指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安置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
十四、帮教工作的内涵
安置帮教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
十五、帮教的形式
帮教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家庭亲属帮教
2、合同帮教
3、承包帮教
4、帮教小组帮教
十六、刑释解教人员的学习制度
1、建立政治学习制度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法规培训
3、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十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帮教协议书、解除劳教通知书或刑满释放、考察表、经济补助记录、安置情况记录、撤销帮教书以及其他书面材料。
2、要一人一档,统一编号,分类存放,排放整齐,妥善保管。
3、档案由内勤负责保管,要爱护档案,不得任意拆选、撕页、涂划、剪贴等。
4、档案一般不让外人查阅,确需查阅时,须经所长批准。借阅和利用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
十八、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2、规范失调,举止失范
3、变态人格,行为异常
十九、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构成
1、中央、省级、市级、县级综治委委员及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他们是安置帮教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
2、成员单位包括司法行政、公安、民政、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3、各街道、镇及社区、居委员会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4、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社会团体成员。
5、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二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
(二)、社会经济权利
1、劳动权
2、接受物质帮助的权利
3、合法财产权
(三)、婚姻家庭权
(四)、受教育权
(五)、事业发展权
二十一、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服刑、在教人员正确认识社会的形式政策,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以后积极投入新生活。
2、有利于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二十二、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法制教育
1、法律基本知识教育
2、具体部门法的教育
(二)道德教育
1、为人民服务道德观教育
2、集体主义道德教育
3、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4、社会公德教育
5、职业道德教育
6、家庭美德教育
(三)形式教育
1、国际形式教育
2、国内形式教育
(四)、政策教育
1、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教育
2、刑事政策教育
(五)、理想前途教育
二十三、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基本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刑释解教人员改造不彻底。
(二)主观原因
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好逸恶劳、贪图享乐、铤而走险,渴望暴富,是重新违法犯罪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二十四、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力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和机制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
3、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
4、大力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
5、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保障机制的落实 二
十五、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制度
1、责任制
2、例会制度
3、登记建档制度
4、衔接制度
5、重点人口管理制度
6、协调配合制度
7、培训学习制度
8、考核检查制度
9、信息通报
10、统计制度
11、撤帮制度
二十六、安置帮教组织工作职责是什么
(一)对回归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建档入户登记,及时协调基层建立帮教网络,认真做好信访解答和工作处理。
(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做到情况熟、人员底数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对基层帮教组织的帮教和安置就业,做好协调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协调全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四)负责做好基层帮教组织骨干成员的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文件精神,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政策水平。
(五)积极努力创办好过渡性的安置实体,逐步建立起“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基地。
(六)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做好自谋职业,自我安置和外出发展、做好思想引导。
(七)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排工作,搞好回访考查,抓住工作重心,及时推广在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表彰鼓励先进。
(八)认真组织,做好赴监狱劳教(少管)场所的社会帮教团、主动协助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认罪服法和教育改造工作。
(九)认真做好工作统计报表,为上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二十七、安置帮教工作程序是什么
(一)准备阶段
1、通知接受: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司法局)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街乡司法所);
2、建立个人档案:街乡司法所根据预防通知书对帮教对象进行登记并对帮教情况进行纪录;
3、建立帮教小组:每一名释解人员均成立一个相应的帮教小组,小组成员由责任民警、居(村)委会和释解人员亲属等组成,帮教小组在街乡司法所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实施阶段
1、申报户口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道,并按照规定办理入户手续;
2、落实见面教育,谈话、家访;
3、司法所指导帮教小组开展工作;
(三)重点监控:司法所和帮教小组对列入重点人管理范围的释解人员要重点管控。
二十八、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意义有哪些?
(一)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安置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安置帮教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社会主义人权的需要。
二十九、衔接工作的含义
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主要是指在刑释解教人员即将刑满释放、解除劳教、融入社会以前,监狱、劳教部门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完成其由受监狱、劳教等部门强制监管向受社会化管理和帮助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三
十、过渡性安置的渠道 过渡性安置有如下七种渠道:
1、对原有工作单位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主动与原单位协商,争取让原单位接收;
2、对原单位没有工作单位或原单位无力接收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鼓励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争取让其他单位接纳他们;
3、对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应及时划分责任田,有条件的可安排到乡镇村办企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安排其亲属抚养、赡养或由当地政府予以适当救济;
4、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鼓励其竞争上岗;
5、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条件;
6、对没有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或年老体弱、孤独无依靠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和乡镇(街道)、居(村)委会共同设法安置;
7、由各级安置帮教部门共同创办过渡性安置点或安置实体,安排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得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第四篇: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安置帮教工作职责
一、负责拟定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二、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督促、指导辖区内的村、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置帮教组织及工作运行机制。
三、全面掌握镇服刑在教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每年进行一至二次的清理、摸清底数、列出名单,为顺利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严格执行中央、省、市有关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衔接管理的文件规定,与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接纳管理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区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居委会,做好本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帮助、引导和扶持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六、负责组织召开安置帮教站组成人员会议,沟通情况,定期分析街道安置帮教形势。
七、负责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的信访接待工作。
八、完成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或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五篇:安置帮教工作自查报告
.0………………
班玛县司法局文件
班司发(2011)36号
班玛县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文件精神,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安排,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原则和“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认真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县的和谐稳定,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自查:
一、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年初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年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安排意见,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职责,要求全县各乡镇安置帮教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我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同时对各乡镇司法所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安置帮教工作相关制度,确保了我县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安置帮教各项措施
安置帮教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大局,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刑事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探索管理创新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安置帮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县共有29名刑释人员,其中今年新回归社会的1人,均已安置并帮教。
1、做好衔接、信息处理工作,及时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县安置帮教办公室接受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寄回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资料后,及时登记造册、分类、建立人员花名册,把信息资料传递到乡镇,要求乡镇政府做好衔接、建档、评估和安置帮教工作,尽量防止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对各监狱发来的新收监罪犯基本信息做好协查核实、信息反馈工作,2、多措并举、增强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按照“就地消化、妥善安置、给予出路、保障生活”的原则,我局积极与各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切实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认真开展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调查摸底
为提高服刑在教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切实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服务、救助工作,我局认真开展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情况调查摸底。各乡镇对照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名单,通过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到各村进行了解,深入到服刑人员家中进行走访,及时掌握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服刑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就学就业情况,切实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际困难,为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对我县今年以来安置帮教工作的自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上级的要求、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目标、同刑释人员内心的迫切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真正用心去关怀刑释解教人员,用行动去落实安置帮教的每一项措施,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我们一定能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得更好。
班玛县司法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抄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州司法局、县委政法委苏才华才让书记、县人大才让卓玛副主任、华多副县长
抄送:县委办、县政府办、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班玛县司法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