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1: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篇: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目 录

I.考 查 目 标..................................................................................................................................2

一、历史...................................................................................................................................2

二、地理...................................................................................................................................2

三、政治...................................................................................................................................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3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3

二、答题方式...........................................................................................................................3

三、试卷内容结构...................................................................................................................3

四、试卷题型结构...................................................................................................................3 III.考 查 内 容................................................................................................................................4

第一部分 历 史.......................................................................................................................4

一、中国古代史...............................................................................................................4

二、中国近代史...............................................................................................................5

三、中国现代史...............................................................................................................6

四、世界近代史...............................................................................................................7

五、世界现代史...............................................................................................................8 第二部分 地 理.......................................................................................................................8

一、地球和地图...............................................................................................................8

二、世界地理...................................................................................................................9

三、中国地理.................................................................................................................11

四、人文地理.................................................................................................................12 第三部分 政 治.....................................................................................................................13

一、哲学常识.................................................................................................................13

二、经济常识.................................................................................................................14

三、政治常识.................................................................................................................14

四、时事政治.................................................................................................................15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16 参 考 答 案...................................................................................................................................22

I.考 查 目 标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历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2.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3.阅读和解释材料,评价和运用材料;4.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考证等基本历史方法;5.组织论据,说明、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6.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历史 50分 地理 50分 政治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70分(每小题2分,35小题)

非选择题 8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远古文化(二)先秦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诸子百家

(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三国分立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三大石窟 佛教与道教

(五)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三省六部 科举制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

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

君主****的加强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林则徐 《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洪秀全 天京变乱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三)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台湾行省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天演论》

2.百日维新(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白话文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北伐战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胜利(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2.三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政协 《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三)“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尼克松访华(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四、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2.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三)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欧洲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2.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宣言》 雅各宾专政

3.法兰西第一帝国(五)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与蒸汽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七)沙皇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八)美国内战

南方奴隶制 林肯 《解放宣言》

(九)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 明治维新(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五、世界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和集体化(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

2.罗斯福新政

3.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入侵波兰 珍珠港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

2.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 日本投降(五)冷战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北约和华约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第三世界的兴起

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3.欧盟的建立

第二部分 地 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概况。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昼夜更替和时差。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七)陆地上的自然带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二、世界地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二)亚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区。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

(三)非洲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海岸平直。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非洲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旅游业。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

(四)欧洲

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欧洲的旅游业。欧洲主要国家和首都。欧洲联盟。

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的东西差异。伏尔加河、贝加尔湖。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五)北美洲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东西排列的三类地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和民族。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南美洲

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的分布。暖湿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矿产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居民。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特点。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七)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澳大利亚:位置。地广人稀。气候、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居民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首都堪培拉。悉尼。

(八)南极洲

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冰原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意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九)世界的交通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重要港口。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亚欧大陆桥。

(十)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面积。疆域的四至点。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领海和内海。主要岛屿和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及位置。

(二)人口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华侨和侨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及其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

(四)气候

我国的温度带。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及其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

(五)河流和湖泊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主要外流河。主要内流河。主要淡水湖。主要咸水湖。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主要支流。三峡水利工程。灌溉之利。“黄金水道”。巨大的水能蕴藏。

黄河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重要公路干线。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

(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

(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三大宗教的 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

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2.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公民的经济生活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储蓄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个人理财。

4.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顺差和逆差。

三、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体

1.国体。国家职能。民主与专政。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内对外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

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及其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四)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

A.浙江余姚 B.西安半坡 C.陕西蓝田 D.云南元谋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规定的标准字体是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行书

3.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A.福建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4.19世纪末,日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城以北 C.福建 D.广东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的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B.土地国有

C.减租减息 D.赎买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7.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B.完成三大改造任务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

8.16世纪宗教改革中,主张先定论的是

A.但丁 B.加尔文 C.马丁·路德 D.达·芬奇

9.英国1688年政变的结局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处死查理一世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

A.仿照西欧样式建立海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生活习惯西欧化 D.废除农奴制

11.19世纪末,在非洲侵占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比利时

12.1993年11月,欧洲12国组成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

13.气候的三大要素是

A.湿度、气压、风力 B.气温、降水、气压

C.气压、气温、湿度 D.风力、降水、气温

14.衡量地表形态的高度标准是

A.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B.高原绝对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

C.山地相对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D.平原绝对高度一般在50米以下

15.当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我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华南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冷空气加强并频频南下

C.白昼越来越长 D.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16.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时,为避免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与城市地面的下沉,采取了回灌等措施。这一实例说明了

A.人地关系始终是对立的 B.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可协调的 C.地下水的数量是恒定的 D.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不变的 17.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范围最广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8.下列四组资料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19.当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30′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降低农产品价格 B.开拓市场

C.丰富农产品品种 D.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1.工业部门布局与自然资源联系最紧密的是

A.冶金工业 B.水力发电 C.化学工业 D.机械工业

22.根据各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右图中I、II所指的是

A.太阳能、地热

B.煤、海洋能

C.沼气、石油

D.天然气、核能

23.受寒潮和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是

A.南亚 B.欧洲南部 C.非洲南部 D.美国中部和东南部

24.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5.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发生在1978年的这场讨论为改

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能够把各种意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B.实践能够把现实变为理想

C.实践能够把各种现实情况加以比较

D.实践能够把观念变为现实并加以比较

2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27.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只要顽强地拼搏,即使失败,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意志和精神体现了

A.意识对身体的最终决定作用 B.意识对自我的激励作用

C.意识的能动作用 D.意识对身体状况的反映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多变”的原因在于

A.居民收入的变化 B.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C.市场供求的变化 D.商品功能的变化

29.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的价值来源是

A.技术 B.资本 C.劳动 D.自然资料的属性

30.“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句话表达了要处理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是指

A.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B.扩大再生产和社会物资储备的关系

C.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D.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1.就长期性和根本性而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增加就业

32.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08年2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介绍我国3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的7个巨大成就时,第一个被介绍的就是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A.我国政府的所有机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政

B.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也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D.祟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4.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安全理事会 D.秘书处

35.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各方面都有适当的比例。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一事实集中反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平等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民族融合原则

二、非选择题:第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6.(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然则鼓民力奈何?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至于近世,则欧罗化(欧洲)国,操练形骸,不遗余力;饮食养生之事,医学所详,日以精审。

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于指不胜指。而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孰知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胥于此焉。

摘自严复《原强》

(1)材料中所说的“民力”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出当时贻害民力最甚的礼俗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说出“鼓民力”的具体措施及其目的。

37.(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一位(英国)政论家说:“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交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商品的自由交换必将盛行于各地。我们对他们的原料敞开大门,同样,他们的港口也将对我们大大敞开。”

材料二

(印度)莫卧尔皇帝派兵干涉,但败于敌手,被迫授予东印度公司以征收当地赋税之权„„1814年,印度对从英国进口的毛织品仅征2%的关税,棉织品、丝织品仅征3.5%的关税。相反,英国对从印度进口的原棉征税很轻,但对印度的棉织品征的税高达70%~80%。结果,在1814年至1844年30年里,印度棉织品输入英国的数量从125万匹跌到63000匹,而英国棉织品输入印度的数量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超过5300万码。

材料三

1840年,查尔斯·特里威廉在英国上院特别委员会作证时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另有记述称:“这种衰落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他所有地区。”)

摘自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

(1)英国鼓吹“自由贸易”,对其他国家有什么要求? 19

(2)根据材料二,英国对印度是如何实行“自由贸易”的?

(3)根据材料三,英印纺织品贸易对印度有什么影响?

38.(14分)读下面的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下部的地形剖面所对应的横切线是图中的 线。(2)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3)图中最高的等高线是 米,最高、最低两条等高线垂直高差为 米。

(4)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海拨 米至 米之间的高度修建。(5)计划在D处修建水坝,若水坝在图上的长度为0.5厘米,水坝的实际长度应是 米。39.(14分)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所表现的景象是水循环过程中的 环节,图中景象与自然过程相比,显著不同在于。

(2)图中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来自、两个方面。

(3)图中达标水排放口与污水进入口相比,水中的 将会增加,、将减少。加速污 20 水处理的环境因素有、。

(4)面对水污染问题,人们在用水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另一方面要注意。

40.(13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力推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出现了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直播新闻发布会、百姓明白卡、政府公报、“政务超市”等新生事物,从而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政府正在逐步被服务型政府所取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

请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政治常识的有关道理说明在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41.(13分)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请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意义。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A 6.C 7.A 8.B 9.A 10.D 11.B 12.A 13.B 14.A 15.B 16.B 17.D 18.A 19.B 20.D 21.B 22.A 23.D 24.C 25.D 26.D 27.C 28.C 29.C 30.D 31.A 32.B 33.D 34.C 35.B

二、非选择题

36.(1)民众的体质。

(2)吸食鸦片,妇女缠足;种族羸弱,国家贫穷,军队战斗力差。

(3)发展体育和医学,改良生活方式;革除陋俗,富国强民。37.(1)开放门户,允许英国商品自由流通;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

(2)凭借武力获得印度的部分征税权;制定并实行了不平等的关税制度。

(3)印度纺织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纺织业地区经济衰落。38.(1)CC′(2)丘陵(3)290 50(4)250 260(5)200 39.(1)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的参与和影响(人类控制)(2)生产(工厂)生活(城镇)(3)溶解氧 藻类 细菌含量(或混浊度等)日光 风

(4)减少污水排放 节约用水(次序颠倒也可)40.(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国家和政府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百姓对政府提出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求。

(3)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有许多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服务意识淡漠等状况,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势在必行,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深化。

41.(1)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没有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必须在特殊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才能体现。这就决定了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时代特征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矛盾特殊性比矛盾普遍性内容更加丰富,普遍性只是特殊性中共同的、本质的规定。离开中国国情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等特殊性结合起来,才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引领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二篇: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民法学考试大纲

2011年贵州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

考试

民法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1 目录

I.考查目标………………………………………………………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 III.考查内容………………………………………………………3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192

I.考 查 目 标

1.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

2.能够理解各种基本民事权利,具备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识别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并力求准确地表述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

3.具备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总论 约20% 物权 约20% 债权 约20%

人身权、婚姻家庭、继承权 约20% 民事责任 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论述题 1小题,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总 论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三)民法的渊源 1.制定法 2.习惯

(四)民法的适用范围 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3.对人的适用范围

(五)民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原则 4.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 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二)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概念 2.民事权利的分类

财产权与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绝对权与相对权;主权利与从权利;原权利与救济权;既得权与期待权。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1.公力救济 2.私力救济

自卫行为;自助行为。

(四)民事义务的概念与分类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 1.自然人的概念 2.自然人的住所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征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的条件与程序;宣告失踪的效力。2.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的条件与程序;宣告死亡的效力;死亡宣告的撤销。

(五)监护 1.监护的概念 2.监护的设立

法定监护;指定监护。3.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4.监护人的职责

三、法人

(一)法人概述 1.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2.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3.法人的机关

(二)我国现行立法对法人的分类

(三)法人民事权利能力 1.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2.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四)法人民事行为能力 1.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2.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

(五)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1.法人变更的概念与类型 2.法人终止的概念与原因 3.法人清算的概念与清算终结

四、合伙

(一)合伙的概念

(二)普通合伙

1.普通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2.普通合伙设立的条件 3.普通合伙的财产 4.普通合伙事务的执行

5.普通合伙损益的分配与合伙债务的承担 6.普通合伙人的入伙、退伙

入伙的概念、条件及效力;退伙的概念、形式及效力。7.特殊普通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三)有限合伙

1.有限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2.有限合伙设立的条件 3.有限合伙人的入伙、退伙

五、民事行为

(一)民事行为概述 1.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民事行为的分类

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主行为和从行为。3.民事行为的形式

(二)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1.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 2.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3.民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附条件民事行为;附期限民事行为。

(三)无效民事行为

1.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无效民事行为的情形

3.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

(四)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1.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情形 3.撤销权的行使

(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情形

六、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二)代理的类型

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2.本代理与复代理

(三)代理权的行使 1.代理权行使的原则 2.滥用代理权的禁止

(四)代理权的消灭

(五)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2.狭义无权代理

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形;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3.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概念;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七、诉讼时效和期限

(一)时效的概念与种类

(二)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3.诉讼时效的效力

4.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5.诉讼时效的种类

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6.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

(三)期限 1.期限的概念 2.期限的确定与计算

第二部分 物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物权的客体 1.物的概念与特征 2.物的分类

动产与不动产;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可分物与不可分物;特定物与种类物;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有主物与无主物。

(三)物权的类型

1.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种类 2.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

自物权与他物权;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主物权与从物权;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四)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 2.公示公信原则

(五)物权的保护 1.请求确认物权 2.请求返还原物

3.请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

4.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5.请求损害赔偿

二、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1.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 2.非基于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

(三)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1.动产交付 2.不动产登记

三、所有权

(一)所有权概述 1.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所有权的内容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三)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2.各种相邻关系

(四)所有权取得的特别方式 1.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条件及法律效果。2.拾得遗失物

3.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 4.添附

附合;混合;加工。

(五)共有

1.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2.按份共有

按份共有的概念与特征;按份共有的内部、外部关系;共有物的分割。3.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的概念与特征;共同共有的内部、外部关系;共同共有的类型。

四、用益物权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与特征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期限 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四)宅基地使用权

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2.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五)地役权

1.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2.地役权的取得 3.地役权的内容

五、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1.担保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2.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 3.担保物权消灭的情形

(二)抵押权

1.抵押权的概念与特征 2.抵押权的设立

抵押权的标的;抵押合同;抵押登记。3.抵押权当事人的权利

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人的权利。4.抵押权的实现

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抵押权实现的方式;抵押权实现的顺位。

(三)质权 1.质权的概念 2.动产质权

动产质权的概念;动产质权的设立;动产质权当事人的权利。3.权利质权

权利质权的概念;权利质权的标的。

(四)留置权 1.留置权的概念 2.留置权的取得

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3.留置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六、占有

(一)占有概述 1.占有的概念 2.占有的分类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二)占有的保护

第三部分 债权

一、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与特征

(二)债的分类 1.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2.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 3.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4.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5.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6.主债与从债

(三)债的发生原因 1.合同 2.侵权行为 3.无因管理

无因管理的概念与性质;无因管理的构成条件;无因管理之债的内容。4.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

(四)债的保全 1.债的保全的概念 2.债权人的代位权

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及效力。3.债权人的撤销权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及效力。

(五)债的担保 1.债的担保概念 2.保证

保证的概念与特征;保证合同;保证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债权人与保证人的关系;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保证责任的免除。3.定金

定金的概念;定金的成立;定金的效力。

(六)债的移转 1.债的移转的概念 2.债权让与

债权让与的概念;债权让与合同的有效条件;债权让与的效力。3.债务承担

债务承担的概念;免责债务承担;并存债务承担。4.债的概括移转

债的概括移转的概念;债的概括移转的类型;债的概括移转的效力。

(七)债的消灭 1.债的消灭概念 2.债的消灭原因

清偿;抵销;提存;免除;混同。

二、合同

(一)合同概述 1.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2.合同的分类

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的订立 1.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要约;承诺。

2.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三)合同的内容和形式 1.合同的内容

提示性条款;格式条款;免责条款。2.合同的形式

(四)合同的履行 1.合同履行的规则

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不安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

(五)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概念 2.合同解除的分类 3.合同解除的条件

4.合同解除的程序与法律后果

(六)各种合同 1.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的概念与特征;出卖人与买受人的主要义务;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规则;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则。2.赠与合同

赠与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赠与人的主要义务;赠与合同的撤销;赠与合同的解除。3.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的概念与特征;出租人与承租人的主要义务;租赁合同的解除。4.承揽合同

承揽合同的概念与特征;承揽人与定作人的主要义务;承揽合同的解除。5.保管合同

保管合同的概念与特征;保管人与寄存人的主要义务。6.运输合同

运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客运合同的概念、特征,客运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货运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货运合同当事人的主要义务。7.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的概念与特征;委托人与受托人的主要义务;委托合同的解除。8.居间合同

居间合同的概念与特征;委托人与居间人的主要义务。

第四部分 人身权

一、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人身权的分类 1.人格权 2.身份权

二、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生命权

1.生命权的概念与特征 2.生命权的内容

(三)健康权

1.健康权的概念与特征 2.健康权的内容

(四)姓名权与名称权 1.姓名权的概念与内容 2.名称权的概念与内容

(五)肖像权

1.肖像权的概念与特征 2.肖像权的内容

(六)名誉权

1.名誉权的概念与特征 2.名誉权的内容

(七)隐私权

1.隐私权的概念与范围 2.隐私权的内容

三、身份权

(一)身份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荣誉权

1.荣誉权的概念与特征 2.荣誉权的内容

(三)其他身份权

第五部分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2.一夫一妻原则 3.男女平等原则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原则 5.计划生育原则

(三)身份法律行为与身份权 1.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二、亲属关系原理

(一)亲属的概念与种类 1.亲属的概念 2.亲属的种类 配偶;血亲;姻亲。

(二)亲系、行辈与亲等 1.亲系

亲系的概念;亲系的分类。2.行辈

行辈的概念;行辈的分类。3.亲等

亲等的概念;亲等的计算方法;我国婚姻法关于亲属关系计算方法的规定。

(三)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1.配偶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2.血亲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3.姻亲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三、结婚

(一)结婚的概念与特征

(二)结婚条件 1.结婚的实质条件

结婚的必备条件;结婚的禁止条件。2.结婚的形式条件

(三)事实婚姻 1.事实婚姻的概念

2.我国现行婚姻法对事实婚姻的规定

(四)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 1.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的概念;婚姻无效的情形;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2.可撤销婚姻

可撤销婚姻的概念;婚姻可撤销的情形;撤销婚姻的程序;婚姻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四、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1.夫妻财产制度

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2.夫妻间的扶养 3.夫妻间的继承

五、离婚

(一)离婚的概念与特征

(二)登记离婚 1.登记离婚的概念 2.登记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三)诉讼离婚

1.诉讼离婚的概念及适用情形 2.诉讼离婚的程序 3.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 4.诉讼离婚的限制性规定 5.离婚的法律后果

离婚在当事人身份上的后果;离婚在当事人财产上的后果;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后果。

六、父母子女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管教、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七、收养

(一)收养的概念与特征

(二)收养法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被收养人抚养、成长原则 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不违背社会公德原则 5.不违背计划生育原则

(三)收养关系的成立 1.收养关系成立的实质条件

一般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特殊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2.收养关系成立的形式条件

(四)收养的效力

1.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收养的拟制效力;收养的解消效力。2.收养行为的无效

收养无效的原因;确认收养无效的程序及收养无效的法律后果。

(五)收养关系的解除 1.收养关系解除的方式

协议解除;诉讼解除。2.收养关系解除的法律后果

人身关系上的效力;财产关系上的效力 第六部分 继承权

一、继承权概述

(一)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

(二)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原则 2.继承权平等原则

3.养老育幼、互助互济原则 4.互谅互让、和睦团结原则

(三)遗产的概念与范围

(四)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与丧失

二、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

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2.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1.代位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2.转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3.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四)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 1.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2.非继承人的遗产取得权

三、遗嘱继承

(一)遗嘱继承概述 1.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2.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二)遗嘱的设立 1.遗嘱的概念与特征 2.遗嘱的形式

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3.遗嘱见证人的资格

(三)遗嘱的有效条件 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内容合法 4.遗嘱形式合法

(四)遗嘱的变更与撤销

(五)遗赠

1.遗赠的概念与特征 2.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六)遗赠扶养协议

1.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与特征 2.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四、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保管 1.继承开始 2.遗产保管

(二)遗产的分割与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1.遗产分割的原则 2.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第七部分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概述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1.合同责任与非合同责任 2.双方责任与单方责任 3.共同责任与单独责任 4.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5.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

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 1.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2.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3.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 4.缔约过失责任的形式

(二)违约责任

1.违约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违约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3.为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4.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5.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继续履行;赔偿损失;定金;违约金

三、侵权责任

(一)侵权责任概述 1.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2.侵权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3.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4.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5.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二)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加害行为 2.损害事实

3.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过错

(三)数人侵权行为与责任 1.数人侵权行为的概念 2.共同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3.教唆行为、帮助行为及其责任 4.共同危险行为及其责任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各类侵权责任 1.监护人责任 2.职务侵权责任 3.网络侵权责任

4.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5.教育机构伤害责任 6.产品责任

7.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8.医疗损害责任 9.环境污染责任 10.高度危险责任 11.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12.物件损害责任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广义的民法是指

A.民法典 C.民法通则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解释方法的是 .A.文义解释 A.主权利和从权利 C.支配权和请求权

4.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向税务机关缴税 C.乙向某小学捐款

5.在下列选项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中华总工会 C.某市教育局

签字、盖章。该合同的成立时间为 A.甲、乙公司达成合意时

C.乙公司收到甲公司的签字、盖章时 7.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

A.某企业寄送的价目表 C.某校教学楼施工招标公告

B.某公司发布的招股说明书 D.某超市货架上标价陈列的商品 B.甲公司签字、盖章时 D.乙公司签字、盖章时 B.某乡政府 D.某大学法学院 B.政府向某灾区拨款 D.违章司机丙被交警罚款

B.类推适用

C.体系解释 B.原权利和救济权 D.绝对权和相对权

D.历史解释

3.根据民事权利的相互依赖关系,民事权利可以分为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D.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北京甲公司与上海乙公司签订了一书面合同,甲公司签字、盖章后,将该合同寄给乙公司8.甲向乙发出要约,下列选项中,甲可以撤回该要约的情形是

A.甲确定了承诺期限,但要约尚未到达乙 B.乙已经收到要约,但要约人未确定承诺期限 C.乙收到要约后,但尚未作出承诺

D.乙收到要约后,信赖要约不可撤销且为履行做好了准备

9.甲与乙订立空调买卖合同,约定甲向乙给付5万元,日后若甲提出解除合同,则甲丧失5万元;若乙提出解除合同,则乙应向甲返还10万元。本案中,甲所给付的5万元是 A.证约定金

B.预付款

C.违约定金

D.解约定金

10.甲、乙签订了一份机器设备买卖合同。因卖方乙已将该设备出租给丙,故双方约定租期届满时由丙负责交付。租期届满后,丙未交付。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只能向乙请求交付 B.甲只能向丙请求交付 C.甲不得向任何一方请求交付

D.甲既可以向乙请求交付,也可以向丙请求交付 11.甲是乙的债务人,丙受甲委托,为甲的债务提供抵押担保。后丁与乙达成协议,由丁承担甲的全部债务。此时丙 A.仍应承担担保责任 B.应承担部分担保责任

C.不再承担担保责任,除非经甲书面同意 D.不再承担担保责任,除非经丙书面同意

12.王某与甲花店约定,于其友6月1日生日时,由花店将99朵玫瑰花送至乙处。花店的玫瑰花系从乙公司购得,由于乙公司送货迟延,导致甲花店未能按期履行合同,王某因此提出解除合同。对于此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王某无权解除合同,因为花店对于迟延履行无过错 B.王某无权解除合同,因为王某未给花店履约宽限期 C.王某有权解除合同,因为花店未告知鲜花供应商

D.王某有权解除合同,因为花店迟延履行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13.下列物中,属于动产的是

A.土地 C.田中的禾苗 A.生产机床

B.接受赠与

B.伐倒的树木 D.墙壁上的油漆 C.建造房屋

D.收取孳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继受取得所有权的方式是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抵押权成立要件的是

A.债权已届清偿期

B.债权人与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 C.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D.债权的发生与抵押财产有牵连关系

16.为担保合同履行,甲依约向乙给付了定金。后甲依约履行了债务,根据合同法规定

A.定金只能收回 C.定金只能抵作价款

17.连带责任保证人不享有的抗辩权是 .A.先诉抗辩权 C.保证责任消灭抗辩权

A.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转移财产 C.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 19.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A.6个月 A.机关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B.1年

C.2年

B.事业单位法人 D.个体工商户

D.4年

B.保证期间届满抗辩权 D.保证合同无效抗辩权

B.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丧失商业信誉 D.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更换法定代表人 B.定金应双倍收回

D.定金既可以抵作价款,也可以收回

18.应当先履行合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是

20.下列民事主体中,可以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的是

21.下列情况中,构成侵害肖像权的是

A.某教师将拍摄的路人特写镜头作为教学之用 B.某商人擅自将他人相片用于商店橱窗的装饰 C.某男为发泄心中不满将前妻照片置于马桶下 D.某记者将有领导人参加的会场拍摄后用于新闻报道 22.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下列婚姻可撤销的是

A.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 C.因欺诈而缔结的婚姻

B.因索要财物而缔结的婚姻

D.男女双方未到法定婚龄而缔结的婚姻

23.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

A.离婚自由 C.订婚自由

B.恋爱自由 D.解除婚约自由

24.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享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是

A.离婚当事人任何一方 C.离婚当事人无过错一方

B.离婚当事人有过错一方 D.离婚当事人无过错方的近亲属

25.下列选项中,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是 .A.伪造遗嘱情节严重,但以后确有悔改表现的

B.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但以后确有悔改表现的 C.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未遂,被继承人在其生前表示宽恕的

D.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但以后确有悔改表现,且被继承人生前表示宽恕的 26.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继承开始的时间是

A.法院宣判失踪人死亡之日 B.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死亡之日 C.法院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之日

D.法院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期间届满之日 27.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的是 .A.商标 C.荣誉称号

B.股票 D.稿酬

28.1990年,李英与刘宏结婚,育有一子刘晓。1995年刘宏因病去世,此后李英一直侍奉公婆。1996年,李英与王强结婚,婚后李英继续赡养刘宏的父母。1999年刘宏的父亲去世,留下个人所有的私产房一套。该房屋应由 A.李英与刘晓各得1/2 C.李英、王强与刘晓各得1/3

B.刘晓与刘宏之母各得1/2 D.李英、刘晓及刘宏之母各得1/3 29.甲因出差将家中的一台电脑交给邻居乙保管。在甲出差期间,乙将电脑卖给丙,丙以为电脑为乙所有,便以合理价款购得。对此,甲可以 A.要求乙返还电脑 C.要求乙赔偿损失

B.要求丙返还电脑

D.要求乙与丙共同赔偿损失 30.下列事实中,能发生不当得利之债的是

A.养子女给其生父母赡养费 C.债务人自愿清偿未到期债务

B.顾客误向售货员多付了货款 D.李某向龚某给付因赌博所欠的钱

31.甲先于其父死亡。甲父死亡后,甲的女儿继承了甲应继承其父的遗产份额。该继承方式是

A.遗赠 C.转继承

32.不需要见证人见证即可有效的遗嘱是 .A.自书遗嘱 C.录音遗嘱

B.代书遗嘱 D.口头遗嘱 B.代位继承 D.遗嘱继承

33.下列民事责任方式中,既可适用于侵害财产权,又可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的是

A.停止侵害 C.恢复名誉

B.返还财产 D.消除影响

34.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35.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将不履行主要债务的,这种违约行为属于

A.实际违约 C.不完全履行

B.履行迟延 D.预期违约

二、简答题:第36~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6.简述留置权的概念及成立条件。37.简述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38.简述格式条款的概念及我国《合同法》对格式条款规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第39小题,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39.试论违约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40.A地的甲厂与B地的乙商店于2009年6月订立洗衣粉买卖合同,约定7月25日由甲厂在B地的火车站交货。7月14日由于洪水冲垮两地间的铁路,交通中断,且A地与B地之间无飞机通航,甲厂未将此情势通知乙商店,乙商店亦未查询。8月1日交通恢复后,甲厂立即装运,8月9日运抵B地火车站,甲厂押运人通知乙商店取货,乙商店拒绝收货。在与甲厂押运人的谈判中,乙商店要求减价,甲厂不接受。无奈,甲厂押运人只好租用民房一间暂为保管货物,同时继续与乙商店交涉。8月15日,由于B地大雨,山洪暴发,冲垮民房,洗衣粉全部灭失。问:

22(1)甲乙间的合同关系是否已经解除?为什么?

(2)甲厂未将交通中断的事实通知乙商店,若乙商店因此受有损害,甲厂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3)乙商店拒绝收货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4)洗衣粉灭失的风险应由何方负担?为什么?

41.某日,某体育报社记者田某接到张某的电话,张某在电话中透露说:足球裁判于某在A队与B队的比赛过程中,偏向B队,吹“黑哨”。田某在请示报社领导后,写了一篇题为“于某吹黑哨”的报道。经与张某再次核实后,并经报社领导审阅后,在该体育报上刊登了这篇报道。于某见报后,将田某与报社告上了法庭,要求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经查明,报社的报道严重失实,于某因此报道失去了数场足球比赛裁判的机会,承受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但报社声称:报社对消息已尽了形式审查的注意义务,此次报道失实完全是张某故意提供虚假事实所致,报社并无过错,故报社不应承担民事责任,原告应向张某请求赔偿。请问:

(1)田某对于某的损害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为什么?(2)张某是否侵害了于某的名誉权?为什么?(3)于某的损害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为什么?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1.D 10.A 19.B 28.D

二、简答题 36.答案要点:

(1)留置权是指依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财产的债权人,于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可以扣留其占有的财产,并以其担保债权得以实现的权利。

(2)留置权的成立条件是:

第一,一方按照合同已经占有了对方的财产。第二,对方没有依约给付应付的款项。

第三,对方没有履行给付义务超过了约定期限。37.答案要点:

(1)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的授权范围之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2)代理的法律特征:

第一,代理人须在代理的权限范围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来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代理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要由被代理人承担。38.答案要点:

(1)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2)合同法对格式条款规制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和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就该条款做出说明。

第三,违反合同法有关合同生效要件的格式条款,或提供条款的一方通过格式条款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的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均无效。

第四,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三、论述题 39.答案要点:

(1)违约责任的概念

所谓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2.B 11.D 20.D 29.C 3.A 12.D 21.B 30.B

4.C 13.B 22.A

5.D 14.B 23.A

6.D 15.B 24.C 33.A

7.D 16.D 25.D 34.C

8.A 17.A 26.B 35.D

9.D 18.B 27.C

31.B 32.A(2)违约责任的法律特征

①违约责任的产生以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为前提。

②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合同关系以外的人承担违约责任。

③违约责任主要具有补偿性。违约责任旨在弥补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从而使双方的利益状况达到平衡。

④违约责任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即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违约责任事先作出安排。

⑤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中的一种。违约责任不仅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民事责任制度的组成部分。

(3)违约责任的成立要件

①必须有违约行为。违约行为包括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

②不存在法定或约定的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主要是指不可抗力,约定免责事由主要是指免责条款。

上述两个要件是违约责任的一般成立要件。有些具体的违约责任,如损害赔偿责任,除须具备上述两个要件外,还要具有损害事实等特殊要件。

(4)违约责任的方式 违约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继续履行,是指在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依据合同的规定继续履行。②损害赔偿,是指一方因违反合同义务致使对方受到损害时,应赔偿受害方所受的损失。③违约金,是指一方违约时依约定或法律规定,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④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为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另一方的一定款项。

四、案例分析题 40.答案要点:

(1)甲、乙间的合同没有解除。虽然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条款,但甲、乙之间既没有解除合同的协议,也不符合法定的解除合同的情形,故该合同没有解除。

(2)甲厂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规定,洪水暴发属于不可抗力,故因洪水引起的交通中断所造成的履行不能带来的损失,甲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不可抗力事故发生后,甲方负有通知的义务,由于其未尽通知义务而造成的损失,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3)乙商店拒绝收货构成违约。虽然甲厂未按期交货,但并未致使乙商店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故即使甲厂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满后才履行,原则上也不允许乙商店立即解除合同。因此,乙商店拒绝收货构成违约。

(4)洗衣粉灭失的风险应由乙商店负担。因为甲厂依约定将货运到B地火车站即算交付,同时根据合同法规定,出卖人按照约定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故洗衣粉灭失的风险应由乙商店负担。

41.答案要点:

(1)田某对于某的损害不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田某的行为是履行职务且事先请示过领导,故应由报社承担责任,田某本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张某侵害了于某的名誉权。因为张某捏造虚假事实,并有意扩散给媒体,损害了于某的名誉权,符合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故张某侵害了于某的名誉权。

(3)于某的损害应由报社与张某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张某捏造虚假事实与报社的失实报道构成了共同侵权。因此,报社与张某应对于某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篇: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

化综合考试大纲

I。考 查 目 标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历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

3.阅读和解释材料,评价和运用材料;

4.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考证等基本历史方法;

5.组织论据,说明、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

6.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历史 50分

地理 50分

政治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70分(每小题2分,35小题)

非选择题 8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远古文化

(二)先秦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诸子百家

(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三国分立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三大石窟 佛教与道教

(五)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三省六部 科举制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

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

(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林则徐 《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洪秀全 天京变乱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三)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

(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台湾行省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天演论》

2.百日维新

(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白话文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北伐战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2.三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政协

《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

(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尼克松访华

(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四、世界近代史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2.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三)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欧洲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2.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雅各宾专政

3.法兰西第一帝国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与蒸汽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

(七)沙皇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

(八)美国内战

南方奴隶制

林肯 《解放宣言》

(九)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 明治维新

(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五、世界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

(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和集体化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入侵波兰 珍珠港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

2.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 日本投降

(五)冷战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北约和华约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第三世界的兴起

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3.欧盟的建立

第二部分 地 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概况。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昼夜更替和时差。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五)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七)陆地上的自然带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二、世界地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

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亚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区。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

(三)非洲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海岸平直。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非洲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旅游业。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

(四)欧洲

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欧洲的旅游业。欧洲主要国家和首都。欧洲联盟。

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的东西差异。伏尔加河、贝加尔湖。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五)北美洲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东西排列的三类地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和民族。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南美洲

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的分布。暖湿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矿产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居民。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特点。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七)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澳大利亚:位置。地广人稀。气候、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居民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首都堪培拉。悉尼。

(八)南极洲

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冰原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意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九)世界的交通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重要港口。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亚欧大陆桥。

(十)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面积。疆域的四至点。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领海和内海。主要岛屿和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及位置。

(二)人口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华侨和侨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我国的民族

政策。

(三)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及其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地质灾害。

(四)气候

我国的温度带。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及其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

(五)河流和湖泊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主要外流河。主要内流河。主要淡水湖。主要咸水湖。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主要支流。三峡水利工程。灌溉之利。“黄金水道”。巨大的水能蕴藏。

黄河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重要公路干线。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

(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

(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

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2.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公民的经济生活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储蓄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个人理财。

4.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顺差和逆差。

三、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体

1.国体。国家职能。民主与专政。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内对外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

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及其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四)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2.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农民起义领袖是

A。张献忠 B。陈胜

C。黄巢 D。李自成

3.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东吴和西晋 B。东吴和曹魏

C。东晋和前秦 D。东晋和北魏

4.两宋时期,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金 D。南宋和元

5.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洪仁玕 D。康有为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首次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是

A。《中法新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革命和改良 B。民主和法制

C。科学和技术 D。民主和科学

8.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委员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这一规定

A。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政治体制

B。进一步强化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

C。有力地促进了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D。直接促成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政协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摈弃了宗教信仰 B。提倡人文主义

C。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目的 D。主要成就集中在绘画领域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

A。民主共和思想 B。平等自由思想

C。权力制衡思想 D。天赋人权思想

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珍妮纺织机的是

A。瓦特 B。纽可门

C。哈格里夫斯 D。爱迪生

读图1,完成13~15题。

图1

13.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属于我国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10年春季,冰岛火山爆发对欧洲航空运输产生了很大影响。该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所描述的景象会出现在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图2表示我国局部地区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读图2,完成17~18题。

图2

17.该区域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拔 B。距海远近

C。气温 D。地表植被

18.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读图3,完成19~20题。

图3

19.从海域a到海域b依次经过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曼德海峡

D。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20.图中c、d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

21.图4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其中反映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国家是

图4

A。甲

B。乙

C。丙

D。丁

2009年12月,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22~23题。

22.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23.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在日本引起了关于“脱核”与“拥核”的大讨论。一年后的今天,当日本政府宣布重新启动某些核电站项目时,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和质疑。从哲学的观点看,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核能的和平利用利大于弊,应该坚持发展

B。核能的和平利用存在着危险,应暂缓发展

C。核能的发展与不发展都各有利弊,应两害相权取其轻

D。应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和可能,审慎对待

2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的语汇广为流传,甚至被收入新版辞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现象体现了

A。语言和意识一起,是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改变的

B。社会生活的改变正是由言说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

C。人类代际的演替正是由流行语汇的改变而实现的

D。技术手段的更新直接决定了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

26.马克思说:“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这一比喻表明

A。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检验和辩驳中被人们接受的

B。实践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检验只有相对的意义

C。被人们普遍接受因而不存争议的认识不具有科学的真理性

D。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因时势而转移

2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2年6月6日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报告中警告说,如果人类不尽快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导致其活动超出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极限,并使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机能发生突然且不可逆转的改变。这一警告进一步提醒人类

A。反思人与环境的关系,重新确立自然的主体地位

B。从人与环境的和谐出发,建立科学的发展模式

C。坚持人类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加速生产的发展

D。从人类中心和主导地位出发,降低发展的速度

28.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商业银行将贷款利率下限降低到各档基准利率的0.8倍;允许银行在基准利率之上,上调定期、活期存款利率至基准利率的1.1倍。这说明

A.中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 B.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

C.中国货币投放量持续增加 D。银行信贷规模持续收缩

29.在农贸市场上,蔬菜的价格一般在傍晚时要比早上的低廉。从经济角度看,这是因为

A。傍晚时的蔬菜质量有所下降 B。菜农着急回家,甩卖蔬菜

C。蔬菜的成本已经收回 D。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下降了

30.通货膨胀往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毒瘤”。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往往会造成

A。国民经济增速起伏不定 B。资产持有人的收益下降

C。社会财富分配更加不公 D。国民经济结构变化加剧

31.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国务院常务会议是

A。政治领导机构 B。行政决策机构

C。法律制定机构 D。政策执行机构

32.教育部(微博)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 “营养餐”计划,主要体现的我国政府职能是

A。依法行政管理 B。坚持科学执政

C。提供公共服务 D。组织文化建设

33.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2年4月5日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首次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在我国,这种执法检查属于

A。行政执法 B。司法审判

C。依法侦检 D。法律监督

34.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的设置

A。完善了海南省的行政体制 B。维护了三沙人民的民主权益

C。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举措 D。是深海探测的重要保障

35.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5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了来京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国的外交部长。上海合作组织是

A。区域性政府组织 B。国际非政府组织

C。联合国的下设机构 D。社会主义国际组织

二、非选择题:第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5 隋代大运河示意图

(1)指出隋代大运河的各段名称。

(2)概述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

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同治年间,大多数中国官员承认中国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并把其注意力集中于十分重要的改革上来。他们并没有想到他们正在对传统永恒的有关良好政府的原则进行改革,他们寻求的只是调整他们的方法„„镇压起义和稳定对外关系是两个当务之急。然而,长远解决这两个难题比掌握外交技巧和近代武器装备要费力得多。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2)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38.(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8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审议,将中国六省区丹霞地貌组合的“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是由出露地表的红色砂岩、砂砾岩等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演化而成的地貌景观。

图6

(1)写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所在的省区名称。

①赤水

②崀山

③丹霞山

④龙虎山

⑤江郎山

⑥泰宁

(2)简要说明“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在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岩石出露地表后所经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39.(14分)读图7,完成下列要求。

图7

(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学考察站,按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站、站、站。

(2)比较三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条件,克服自然限制因素难度最大的是

站;6月22日前后,不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站。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时,为什么多选择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

(4)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旅行社相继组织游客到南极地区开展旅游活动。对此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4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著名品牌的白酒,近年来价格节节攀升。去年其零售价达到2000多元一瓶,但维持不到半年,其市场价格就下降了500-700元。这期间,国家出台了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

除了国家的政策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该品牌白酒的价格?

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获悉: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154家违法违规网站和225个微博客、微博客群组账号被依法查处或注销。这批被查处、注销的网站和微博客、微博客群组账号,是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逐一核查后依法查处、注销的。

材料二

“7.21”北京暴雨成灾,首都国际机场几百次航班被迫取消,数万人滞留机场至深夜。北京一些热心市民通过互联网联络,组成由30多辆私家车组成的车队,往返多次,自出油费和过路费,免费冒雨运送旅客进城,受到广泛赞扬。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简述公民在使用互联网时的权利和义务。

(2)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网络等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依法监管的意义。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C 2.B 3.C

4.A 5.A 6.B

7.D 8.A 9.B 10.B 11.C 12.C

13.C 14.B 15.A 16.C 17.B 18.A

19.B 20.A 21.B 22.B 23.C 24.D

25.A 26.A 27.B 28.A 29.A 30.C

31.B 32.D 33.D 34.C 35.A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80分。

36.答案要点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深远。

37.答案要点

(1)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2)兴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组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选派留学(微博)生。

(3)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一定历史局限性。

38.答案要点

(1)贵州 湖南 广东 江西 浙江 福建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3)风化(剥离),流水侵蚀

39.(14分)答案要点

(1)长城 中山 昆仑

(2)昆仑 长城

(3)这个时期属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为极昼期,且气温相对较高。

(4)答案一:赞同。可以领略极地自然风光,开发科普旅游,提高环境意识。

答案二:不赞同。干扰野生生物生活,破坏极地生态环境,扩大污染范围。

40.答案要点

该品牌白酒前期被资本炒作,价格上升过高,背离了价值;因限制“三公”消费、炒作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其他品牌白酒加强了市场竞争。

41.答案要点

(1)权利:获取网络信息,利用网络发表言论,从事商业活动;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抵制和监督网上违法活动。

(2)互联网作为随信息技术而诞生的新的媒体形式,既可以是增进交往、弘扬正气的新平台,也可能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通道,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作用;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初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依法适度监管,有助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教育入学考试

更多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信息上航帆网查询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

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5.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更多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信息上航帆网查询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第五篇: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考查目标„„„„„„„„„„„„„„„„„„„„„ 3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 III.考查内容„„„„„„„„„„„„„„„„„„„„„ 4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33 V.参考书目„„„„„„„„„„„„„„„„„„„„

I.考查目标

专业综合I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法律规定。2.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3.结合社会生活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刑法学

75分 民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辨析题

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法条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III.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刑法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

二、刑法的任务和机能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刑法在中国领域内的效力;刑法在中国领域外的效力。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

一、犯罪的定义概述

犯罪的定义,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但书”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犯罪构成 的意义。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犯罪客体的意义。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和内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危害行为的分类;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

三、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

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地位;因果关系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意义。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认定。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三、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四、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五、单位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

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二、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

三、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概念,犯罪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犯罪动机的概念,犯罪动机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五、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和种类: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评价;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分类及评价;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分为: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行为偏差、因果关系错误。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的判定标准。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实害犯、危险犯、行为犯的定义及其特征。

三、对既遂犯的处罚

对既遂犯,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三、对预备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迷信犯、愚昧犯与不能犯未遂的区别。

三、对未遂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

三、对中止犯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概念;主犯的种类;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的概念;从犯的种类;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的概念;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的特点及其成立条件;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未遂;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一、一罪与数罪的概念

二、罪数的判断标准

三、法条竞合与法条竞合犯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一、实质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继续犯

继续犯的概念;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的类型;继续犯的法律后果;继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四、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结果加重犯的特征;结果加重犯的处断原则。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结合犯

结合犯的概念;结合犯的特征;结合犯的处断原则。

三、集合犯

集合犯的概念;集合犯的特征;集合犯的处断原则。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一、处断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种类

二、连续犯

连续犯的概念;连续犯的特征;连续犯的法律后果;连续犯的处断原则。

三、牵连犯

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的特征;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四、吸收犯

吸收犯的概念;吸收犯的特征;吸收犯的形式;吸收犯的处断原则;几个界限。

第七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第一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度条件。

二、特别防卫

特别防卫的概念;特别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的概念;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特别例外限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避险过当的概念;避险过当的基本特征;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的概念;刑罚的特征;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二、刑罚目的

刑罚目的的概念。

刑罚报应的观念;预防犯罪的目的。

特殊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

一、刑罚种类概述

刑罚的种类;学理分类: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刑法中的分类:主刑,附加刑。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三、主刑

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执行和禁止令;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有期徒刑的执行;无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无期徒刑的执行; 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死刑适用及其限制性规定;死刑的执行方法。

四、附加刑

罚金的概念,适用方式,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刑的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内容,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没收财产的概念,没收财产的适用方式,没收财产的范围,没收财产的执行;驱逐出境的概念,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

第九章

量刑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一、量刑的概念、功能、特征

二、量刑的原则

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以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第二节 量刑情节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二、法定情节

法定情节的概念;从轻处罚情节和从重处罚情节的适用;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

三、酌定情节

酌定情节的概念及其作用;酌定情节的种类;酌定情节的适用。

第三节 量刑制度

一、累犯

累犯制度的意义。

累犯的种类;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特别累犯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累犯和再犯的区别。累犯的刑事责任。

二、自首

自首制度的意义。

自首的种类: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特别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数罪自首的认定;过失犯罪自首的认定;自首与坦白的界限;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自首情节的处理原则。

三、立功

立功的概念和意义;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对立功情节的处理原则。

四、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数罪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

五、缓刑

缓刑的概念和意义;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缓刑的考察;缓刑的法律后果。

战时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第十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一、减刑概述

减刑的概念和作用;减刑与改判的区别;减刑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二、减刑的条件

对象条件;实质条件;限度条件。

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二节 假释

一、假释概述

假释的概念和作用;假释与释放的区别;假释与减刑的区别;假释与缓刑的区别;假释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二、假释的条件

对象条件;限制条件;实质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第十一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第二节 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与行刑时效;时效的意义。

二、追诉期限

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时效延长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

第三节 赦免

一、赦免的概念

赦免的概念;大赦与特赦的区别。

二、我国的特赦制度

第十二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刑法各论及其研究对象

刑法各论在我国刑法学中的地位;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二、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

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联系。

三、刑法各论的体系

犯罪的分类和排序。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一、刑法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

二、罪状

罪状的概念;罪状的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引证罪状。

三、罪名

罪名的概念;选择罪名和单一罪名。

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的具体规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及其与法定刑的关系。

第十三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等犯罪的概念、基本构成特征、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以及罪数形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四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等犯罪的概念、基本构成特征、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以及罪数形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关系的。

第十五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伪造货币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洗钱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逃税罪,抗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 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的概念、基本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六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刑讯逼供罪,报复陷害罪,破坏选举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重婚罪,虐待罪,遗弃罪等犯罪的概念、基本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七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妨害公务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招摇撞骗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伪证罪,窝藏、包庇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脱逃罪,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污染环境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传播性病罪,嫖宿幼女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十九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贪污贿赂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二十章

渎职罪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渎职罪的概念和共同特征。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食品监管渎职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等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认定这些犯罪时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本罪与关联犯罪的关系的界限。

第二部分 民法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三、民法的渊源

四、民法的解释

五、民法的适用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六、公序良俗原则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二、民事权利的类型

财产权和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形成权;绝对权和相对权;主权利和从权利;既得权和期待权。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第三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三、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宣告

第三节 监护

一、监护的概念和类型

二、监护人的设定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三、监护人的职责

四、监护的终止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宣告失踪

宣告失踪的概念;宣告失踪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失踪的后果;宣告失踪的撤销。

二、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的概念;宣告死亡的条件和程序;宣告死亡的后果;宣告死亡的撤销。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第六节 个人合伙

一、个人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个人合伙的成立

三、个人合伙的责任承担

第四章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法人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法人的分类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法人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的设立

法人设立的原则;法人成立的条件。

二、法人的变更

三、法人的终止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二、非法人组织的类型

三、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的类型;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合伙企业的变更;合伙企业的责任承担。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二、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三、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四、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五、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六、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一、明示形式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二、默示形式

作为的默示;不作为的默示。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一、行为人合格

二、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三、行为内容合法

四、行为形式合法

第五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条件的法律特点;条件的种类。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期限的法律特点;期限的分类。

第六节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的特点;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

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概念;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类型;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概念;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类型。

四、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后果

第六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的概念

二、代理的法律特征

三、代理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二、本代理和再代理

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

一、代理权的概念

二、代理权的产生

三、代理权的行使规则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概念;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常见的表见代理情形;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一、委托代理的终止

二、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终止

第七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性质及意义

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第二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二、诉讼时效的种类

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和延长

第三节 期间

一、期间的概念

二、期间的种类

三、期间的计算

第八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

二、物权的特征

三、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护原则

二、物权法定原则

三、公示、公信原则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

一、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二、动产物权的变动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

一、确认物权

二、返还原物

三、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四、恢复原状

五、损害赔偿

第九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一、所有权的概念

二、所有权的特征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

一、所有权的权能

二、所有权的限制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一、所有权的取得

原始取得;继受取得。

二、所有权的消灭

第十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概述

一、共有的概念

二、共有的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

二、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共同共有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

二、共同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一、所有权

二、共有权

三、成员权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一、相邻土地通行或利用关系

二、相邻建筑物利用关系

三、相邻用水、排水关系

四、相邻不可量物侵害防免关系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

三、用益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概念、特征

二、地役权的设立

三、地役权的内容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

二、担保物权的特征

三、担保物权的种类

第二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特征

二、抵押权的设立

三、抵押权的效力

四、抵押权的实现

五、最高额抵押

一、质权的概念、特征

二、动产质权

三、权利质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特征

二、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三、留置权的效力

一、占有的概念

二、占有的类型

三、占有的保护

一、债的概念

二、债的种类

一、债的发生根据

第三节 质权

第四节 留置权

第十五章 占有

第十六章

债权概述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5

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其他事实。

二、债的变更

债的内容变更;债的主体变更。

三、债的消灭

第三节 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三、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第四节 无因管理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

二、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三、无因管理之债的效力

第十七章

合同 第一节 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合同的种类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

要约;承诺。

二、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

三、合同的成立

合同成立的条件;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四、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的有效条件

二、无效合同

三、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四、效力待定合同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三、合同的保全

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

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

一、合同担保概述

合同担保的概念;合同担保的种类。

二、保证

保证的概念;保证的特征;保证的设定;保证的方式;保证期间;保证的效力。

三、定金

定金的概念;定金的特征;定金的种类;定金的效力。

第六节 合同的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特征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

三、合同解除的效力

第七节 违约责任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特征

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免责事由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第八节 几类主要的合同

一、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

二、完成工作交付成果的合同

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

三、提供劳务的合同

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四、技术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第十八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概述

一、人身权的概念

二、人身权的特征

三、人身权的种类

第二节 人格权

一、生命权

生命权的概念;生命权的基本内容。

二、身体权

身体权的概念;身体权的基本内容。

三、健康权

健康权的概念;健康权的基本内容。

四、姓名权

姓名权的概念;姓名权的基本内容。

五、名称权

名称权的概念;名称权的基本内容。

六、肖像权

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的基本内容。

七、名誉权

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的基本内容。

八、隐私权

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的基本内容。

九、荣誉权

荣誉权的概念;荣誉权的基本内容。

十、尊严权

尊严权的概念;尊严权的基本内容。

十一、信用权 信用权的概念;信用权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身份权

一、配偶权

配偶权的概念;配偶权的基本内容。

二、亲属权

亲属权的概念;亲属权的基本内容。

第十九章

知识产权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几类主要的知识产权

一、著作权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内容;邻接权;著作权的保护;著作权的转让;著作的合理使用。

二、专利权

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客体;授予专利权的实体条件;授予专利权的程序条件;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期限、无效与终止;专利权的保护;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和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三、商标权

商标概述;商标注册;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争议;商标权的终止;商标权的保护。

四、知识产权的其他相关问题

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

第二十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二、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第二节 亲属制度

一、亲属的概念与分类

二、亲系与亲等

三、亲属关系的发生与终止

第三节 婚姻的成立与婚姻的效力

一、婚姻的成立

结婚的概念;结婚的实质要件;结婚的形式要件。

二、无效婚姻

三、可撤销婚姻

第四节 夫妻关系

一、夫妻人身关系

二、夫妻财产关系

第五节 婚姻的终止

一、婚姻终止概述

二、登记离婚

三、诉讼离婚

四、离婚的法律后果

离婚在当事人身份方面的后果;离婚在当事人财产方面的后果;离婚在父母子女关系方面的后果;离婚时的救济方式。

第六节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一、父母与子女

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继父母子女关系;养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二、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的权利和义务。

三、祖孙

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节 继承法概述

一、继承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继承权 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继承权的发生根据;继承权的接受与行使;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放弃;继承权的保护。

三、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节 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的概述与特征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

四、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代位继承的概念;代位继承的条件;转继承的概念;转继承的条件;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

第九节 遗嘱继承

一、遗嘱

遗嘱的概念;遗嘱的特征;遗嘱的形式;遗嘱的有效要件;遗嘱无效的情形;遗嘱的撤销与变更。

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的概念;遗嘱继承的特征;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

三、遗赠

遗赠的概念;遗赠的特征;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四、遗赠扶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遗赠扶养协议的特征;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区别。

第十节 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

继承开始的时间;确定继承开始时间的意义。

二、遗产

遗产的概念;遗产的特征;遗产的范围。

三、遗产的分割

遗产的确定;遗产的分割原则。

四、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

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原则;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办法。

第二十一章

侵权责任 第一节 侵权责任概述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概念

二、过错责任原则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节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一、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二、行为

三、过错

四、损害事实

五、因果关系

第四节 侵权责任方式及其承担

一、侵权责任方式及其适用

二、财产损害赔偿

三、人身损害赔偿

四、精神损害赔偿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一、抗辩事由概述

二、正当理由

三、外来原因

第六节 多数人侵权

一、共同侵权行为

二、共同危险行为

三、无意思联络的多数人侵权

第七节 各类侵权责任

一、监护人责任

二、用人单位责任

三、个人之间因劳务产生的侵权责任

四、网络侵权责任

五、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六、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责任

七、产品责任

八、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九、医疗损害责任

十、环境污染责任

十一、高度危险责任

十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十三、物件损害责任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别规定”的情形是 A.在航行于公海的我国船舶上实施犯罪的

B.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实施犯罪的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 D.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外的

2.2009年2月28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七)》对绑架罪新增规定“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规定 A.对2009年2月28日前终了的绑架行为无溯及力 B.对2009年2月28日前终了的绑架行为可有溯及力

C.对2009年2月28日前发生的判决已经生效的绑架行为有溯及力 D.对2009年2月28日前实施的至该规定生效后终了的绑架行为有溯及力

3.甲无证驾驶,撞倒2人后逃跑,致使其中1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交通肇事罪

B.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4.下列犯罪行为中,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是 A.甲教唆他人自杀致其自杀身亡 C.丙持有假币总面额达2万元

B.乙将毒品藏在货柜夹层中带入境内 D.丁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5.护士甲对声称曾经注射过青霉素的患者不进行皮试,就直接注射青霉素,致该患者因过敏休克死亡。甲对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C.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甲15周岁时盗窃他人手机2部,价值5000元;17周岁时盗窃笔记本电脑2台,价值2万元;19周岁时盗窃他人现金3万元。对甲 A.应定一个盗窃罪,按照盗窃数额5万元处罚 B.应以盗窃2万元和盗窃3万元分别定罪,数罪并罚 C.应定一个盗窃罪,按照盗窃数额5.5万元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定一个盗窃罪,按照盗窃数额5万元适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甲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因有悔罪表现,法院只判处其罚金5000元。在本判决中 A.罚金上升为主刑 C.罚金是行政处罚

B.罚金用于赔偿被害人的损失 D.罚金仍是附加刑,但单独适用

8.甲为抢劫自制了一把手枪,后在持枪抢劫时被抓获。对甲的行为 A.应认定为非法制造枪支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B.应认定为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以抢劫罪从重处罚 C.应认定为非法制造枪支罪与抢劫罪的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D.应认定为非法制造枪支罪与抢劫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9.下列行为中,应认定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A.甲为冒用李某信用卡,复制其信用卡 B.乙为盗窃刘某的汽车,偷配其车钥匙 C.丙为盗窃金店,切断金店摄像探头的电源 D.丁为抢劫陈某,守候在其回家必经之地 10.下列关于主犯的说法中,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A.单位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是主犯 B.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一定是首要分子 C.共同犯罪中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 D.共同过失犯罪的主要责任人应认定为主犯

11.甲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甲试图越狱被抓。对甲的正确处理是

A.二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B.立即核准执行死刑

C.数罪并罚后决定执行死刑 12.对下列行为人,可以适用缓刑的是

A.甲因犯数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B.乙因犯罪被判处拘役,但拒不认罪

D.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C.丙所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D.丁(17周岁)犯盗窃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13.甲将工作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在互联网上发布,被境外间谍组织获取。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14.甲购买“毒鼠强”投放在竞争对手销售的食品中,因“毒鼠强”是假货,没有造成伤亡结果。甲的行为构成 A.投放危险物质罪 C.故意杀人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5.甲与信用卡持卡人约定,由持卡人假冒消费,在甲的POS机上刷卡付款后,由甲向其返还现金,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情节严重。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诈骗罪 C.信用卡诈骗罪

B.非法经营罪 D.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16.司法工作人员甲急于破案,将犯罪嫌疑人吴某铐在水泥杆上暴晒,迫使吴某做了虚假的有罪供述。甲的行为构成 A.虐待罪

B.刑讯逼供罪

C.非法拘禁罪

D.暴力取证罪

17.甲酒后阻止朋友缴纳税款,并挥拳将收税的税务人员刘某打伤(轻微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抗税罪

B.故意伤害罪

C.寻衅滋事罪

D.妨害公务罪

18.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A.不得缓刑 C.不得减刑

B.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D.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19.某市副市长秘书甲,收受乙5万元现金后,给该市卫生局长打电话要求其撤销对乙的处罚,遭到拒绝,甲于是将5万元退还给乙。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受贿罪

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 C.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20.检察官甲为报复乙,捏造乙赌博犯罪的事实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乙并未赌博,但有贩毒行为。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不构成犯罪

B.徇私枉法罪

C.诬告陷害罪

D.报复陷害罪

21.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内发生的民事纠纷,应当适用我国民法调整。这体现了民法的

A.对人效力 B.特别效力 C.空间效力 D.对外效力

22.婚姻法解释

(一)第21条规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所称的„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该条文采用的民法解释方法是 A.体系解释

B.目的解释

C.当然解释

D.文义解释

23.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这一规定体现了民法的 A.公平原则 C.公序良俗原则

B.自愿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4.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其主张 A.经收养人同意方可准许 C.经收养人和送养人同意方可准许

B.经送养人同意方可准许

D.经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方可准许

25.按照民法通则对法人的分类,基金会属于

A.企业法人

B.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2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法定代理终止情形,又属于委托代理终止情形的是

A.代理人死亡 C.代理事务完成

B.被代理人死亡

D.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7.甲公司经营范围为服装批发兼零售。2012年5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大蒜买卖合同。该合同的效力为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可撤销

28.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合的是

A.甲用他人的黄金制作成戒指 B.乙用自己的油漆涂刷自己的家具 C.丙用他人的壁纸装修自己的房屋 D.丁将他人的方糖加入自己的咖啡中

29.甲向银行借款500万元,由乙提供保证,由丙以其一处房产作抵押,但没有约定实现担保的先后顺序。甲到期不能偿还借款,银行 A.可以请求乙和丙承担连带责任

B.可以就丙的房产实现抵押权,也可以请求乙承担保证责任 C.应当先请求乙承担保证责任,不足部分再就丙的房产实现抵押权 D.应当先就丙的房产实现抵押权,不足部分再请求乙承担保证责任 30.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法定担保又属于物的担保方式的是

A.抵押

B.保证

C.留置

D.定金

31.下列选项中,债的发生原因属于事件的是

A.甲将自己的电脑借给朋友使用 B.乙在银行取款时,营业员多付了100元 C.丙在操场踢球时误伤了路过的同学 D.丁将晕倒的路人送往医院救治 32.下列情形中,不能适用提存的是 .A.货运合同中,收货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货物的

B.行纪合同中,委托物不能卖出,经催告委托人仍不取回该物的 C.仓储合同中,经催告存货人逾期仍不提取仓储物的 D.承揽合同中,定作人因定作物质量不合格逾期拒不受领的 33.下列选项中,属于邻接权客体的是

A.计算机软件 C.瑜伽录像制品

B.即兴演讲

D.具有独特造型的建筑物

34.根据专利法规定,自专利权被授予之日起满6个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撤销该专利 C.请求法院撤销该专利

B.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无效 D.请求法院宣告该专利无效

35.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有权转让的人身权是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名称权

D.信用权

36.甲谎称为富商之子,乙因而与其结婚。婚后,乙发现甲并非富商之子。乙欲与甲终止婚姻关系,其可以

A.通过离婚解除婚姻关系 C.主张因受欺诈婚姻无效 37.下列情形中,遗嘱有效的是

A.甲口述遗嘱,其孙女记录后,甲加摁手印 B.乙立有录音遗嘱,由其儿子和一名律师在场见证 C.丙在遗书中表示其财产全部由长子继承,但未签名 D.丁遇车祸,由两名交警在场证明立下口头遗嘱后死亡

38.2009年5月4日,张某购得电视机一台。2009年12月12日,电视机因质量问题爆炸,致张某受伤。张某可以主张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截止于 A.2010年5月3日 C.2010年12月11日

B.2011年5月3日 D.2011年12月11日 B.主张因受欺诈婚姻不成立 D.主张因受欺诈撤销婚姻

39.甲在某高层建筑物下乘凉时,被楼上掉下的烟灰缸砸中头部,受重伤,但无法确定烟灰缸是哪一楼层何人所抛掷。甲的损害 A.只能自己承担

B.由该建筑物的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由可能加害的该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D.由该建筑物的全体业主承担赔偿责任

40.甲从某汽车租赁公司租到一辆汽车。驾驶途中,甲因违章与乙的车辆发生碰撞,致乙的车辆受损。乙的损失在保险公司赔偿后仍不足以赔偿的部分应由 A.甲承担责任

C.甲和汽车租赁公司承担按份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第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1.下列对刑法规定的解释,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有

A.组织他人卖淫中的“他人”包括男性

B.拐卖妇女罪中的“妇女”包括不满14周岁的幼女 C.盗窃罪中的“多次盗窃”是指一年之内盗窃3次以上

D.入户抢劫中的“户”是指供生活所用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42.下列犯罪情形,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非法行医致就诊人死亡 C.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

B.故意伤害致被害人死亡 D.在抢劫过程中杀害被害人 B.汽车租赁公司承担责任

D.甲和汽车租赁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43.下列选项中,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有

A.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C.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B.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D.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使用的

44.下列发生在2009年10月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应当从同年10月22日起计算的有

A.甲18日绑架一儿童,22日将其释放

B.乙18日至22日先后5次盗得邻居家8万元财物 C.丙18日将债务人拘押,22日得到钱款后将其释放 D.丁18日抢劫病人治疗费,22日病人自杀身亡 45.下列行为中,应以洗钱罪定罪处罚的有

A.甲按事先约定将张某盗窃来的毒品出卖

B.乙帮助陈某将其盗掘古墓所得的珍贵文物转移到境外 C.丙将明知是王某用伪造的信用卡骗来的资金用于股市投资

D.丁帮助某国有公司总经理将其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的财产转移到境外 46.下列选项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有

A.创作散文

B.救落水儿童 C.人的失踪

D.分割遗产 47.下列情形中,转委托有效的包括

A.受托人征得委托人同意而转委托的

B.受托人为委托人利益而转委托,委托人追认的

C.受托人在紧急情况下为委托人利益而转委托,委托人拒绝追认的 D.受托人因与交易相对人发生矛盾而转委托,委托人拒绝追认的

48.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由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中,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的有 A.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B.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C.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 D.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49.下列选项中,属于要式合同的有

A.建设工程合同 C.融资租赁合同

B.技术开发合同 D.金融机构借款合同

50.甲嫖娼被公安机关查获时,冒用同事乙的名义接受了罚款处罚,后公安机关通知其单位,单位同事纷纷议论乙嫖娼的事情。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 A.荣誉权

三、简答题:第51~5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1.简述限制加重原则的适用范围与限度。52.简述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

53.简述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54.简述人身权的特征。

四、辨析题:第55~56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55.有学者认为:“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取决于实行犯的行为。”请对这种观点进行辨析。56.有人认为:“合同一经成立就生效。”请对这种观点加以辨析。

五、法条分析题:第57~58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57.我国刑法第305条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

B.姓名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请分析:

(1)本条中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的含义。(2)本条中的“隐匿罪证”与包庇罪中的“包庇”的区别。58.我国物权法第25条规定:

“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条规定的是哪种交付方式?此种交付的条件有哪些?(2)本条中的“法律行为”具体是指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第59~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9.甲破解了本单位网上银行的账户密码,将单位账户内的8万元资金转至其女友乙的银行卡内。之后,甲将实情告知乙,并让乙将卡内的存款提现,乙提取了8万元后将钱全部交给甲。三个月后,甲再次让乙帮忙,说准备一周后将单位资金转到乙的卡内,乙劝甲罢手,甲表示做完这一次就收手,乙才答应帮助他。一周后,甲将10万元资金转到乙的卡内,乙如约提取了10万元。年底,甲所在单位与银行核对账目,发现18万元资金下落不明,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乙是犯罪嫌疑人,将其拘留。甲发现事已败露,遂向检察机关交代了自己的行为。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行为的性质应如何认定?请说明理由。(2)对甲、乙量刑时需要考虑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60.甲(15周岁)、乙(15周岁)为某中学同班同学。某日上课期间,甲和乙商量搞恶作剧。当前排的丙(16周岁)起身回答老师提问时,甲、乙二人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挪开丙的座椅,丙坐空后尾骨摔裂,住院治疗三个月。出院后,丙要求甲、乙和学校赔偿自己的损失共计10万余元,遭到拒绝。丙遂将甲、乙和学校诉至法院。

(经查:甲有祖父母所赠与的5万元,乙无独立财产。)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丙的损失甲、乙应如何承担责任?请说明理由。(2)学校是否应对丙的损失承担责任?请说明理由。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B 6.D 11.B 16.B 21.C 26.A 31.B 36.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ACD 46.AB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51.答案要点:

(1)限制加重原则是数罪并罚的处理原则之一,适用于一人因犯数罪,主刑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情形。

(2)限制加重原则是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52.答案要点:

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是:(1)滥用职权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2)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的行为,并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滥用职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不依法正当行使职权,二是越权;(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53.答案要点:

(1)无效民事行为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效;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有条件的无效。(2)无效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撤销之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在被撤销后才丧失法律上的效力,撤销的效力溯及行为成立之时。(3)对无效民事行为,不仅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主张其无效,法院和仲裁机关也可主动确认其无效;对可撤销民事行为,只有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才能请求撤销。(4)无效民事行为的事由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事由不同。54.答案要点:

(1)人身权具有非财产性,同时与财产权利又有一定的关系,人身权往往是取得财产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对人身权的侵害会引起财产权利的变化。

2.B 7.D 12.A 17.D 22.D 27.A 32.D 37.D

3.A 8.C 13.C 18.D 23.A 28.C 33.C 38.D

4.D 9.A 14.A 19.A 24.D 29.B 34.B 39.C

5.B 10.C 15.B 20.C 25.D 30.C 35.C 40.A 42.ABD 47.ABC

43.BCD 48.BD

44.ABC 49.ABCD

45.CD 50.BC(2)人身权具有专属性,通常不能转让、赠与、继承。(3)人身权属于绝对权、支配权。

四、辨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55.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

正确之处在于,如果实行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构成犯罪既遂、犯罪未遂,该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由实行犯的实行行为决定。

不正确之处是,在实行犯中止犯罪的情况下,其中止的效力不及于整个共同犯罪。如果只有实行犯中止犯罪,对其他共同犯罪人而言,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不按犯罪中止处理,应按犯罪未遂处理。56.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正确的一面是:根据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合同成立时即生效。

不正确的一面是: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符合不同的条件。合同成立只需要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而合同生效则需要具备生效条件。合同的生效条件分为一般条件与特殊条件。需要具备特殊生效条件的合同,只有在特殊条件成就时才生效。所以,已经成立的合同未必立即生效。

五、法条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57.答案要点:

(1)该条中的“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是指对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此罪与彼罪、刑罚轻重等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情况,即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

(2)本条中的“隐匿罪证”与包庇罪中的“包庇”的主要区别有:第一,发生的时间不同,本条所规定之罪中的“隐匿罪证”的行为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包庇罪中的包庇行为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之前、之中和之后;第二,行为方式不同,本条所规定之罪中的行为人通过隐匿罪证的方式包庇犯罪人,而在包庇罪中,行为人是通过积极的行为主动为犯罪人作假证明包庇犯罪人;第三,行为对象有所不同,本条所规定之罪的对象是已经被提起刑事诉讼的人,而包庇罪的对象既可以是已经被提起刑事诉讼的人,也可以是还没有被立案侦查的人。58.答案要点:

(1)本条文规定的是简易交付。简易交付的条件:一是物权的受让人已经取得了动产的占有;二是受让人在占有动产后又与动产的所有权人达成移转所有权或者设定质权的合同。

(2)本条文中的“法律行为”主要是指动产所有权人与买受人订立的动产买卖合同,以及动产所有权人与质权人订立的动产质押合同。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59.答案要点:

(1)甲与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乙还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甲以盗窃的故意,破解单位网银密码,转走单位公款18万元,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

乙在甲第一次盗窃8万元时,没有与甲形成盗窃的共同故意,属于事后帮助转移赃款的行为,不与甲构成共同犯罪。但乙明知银行卡上的8万元款项是甲盗窃所得仍为其提现,该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乙与甲对后一次盗窃形成了盗窃的事前通谋,并帮助其提现,因此,就再次盗窃的10万元,乙与甲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2)甲向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盗窃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应认定为自首;甲在本案中起主要作用,是主犯。乙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乙在本案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60.答案要点:

(1)甲、乙构成共同侵权,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甲是有财产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从其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乙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财产,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2)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根据本案的事实不能认定学校未尽到教育和管理职责,故学校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V.参考书目

刑法学: 1.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修订)。(2)系列刑法修正案 2.相关立法解释 3.相关司法解释

以上法律规定,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截至2012年8月31日。4.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民法学: 1.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司法解释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例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参考书

可参考各高等院校的教材和专家学者的有关著述。

下载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民法学试卷

    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民法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第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

    2014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考试科目表

    2014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考试科目表专科层次 (专科及以上学历起点 (高中及以上学历起点专 本科 科) 和第二学士学位) 行政职业 9月20日上午 能力测验 9:00-11:00......

    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本信息来源于航帆网 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考查目标„„„„„„„„„„„„„„„„„„„„„2 II.......

    安徽省2012年政法干警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录公告

    为加强政法工作和政法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根据中央政法委等12部门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安徽省2012年政法干警培养......

    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精)

    关于印发《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

    2010年山东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

    中共山东省委政法委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司法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0年山东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

    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一、考试科目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

    贵州省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贵州省2011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试点工作招录实施方案的公告 根据中央政法委等12个部委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政法[2011]22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黔政法[2011]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