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林地及幼林抚育管理
第七章 林地及幼林抚育管理
意义和任务
林地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给的基质。通过加强林地管理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幼林抚育--造林后到郁闭以前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措施。这一阶段对幼林的成活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今后速生打下基础。
主要矛盾是:幼树个体和外界环境的矛盾。
幼林抚育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于水、肥、光、热各方面的要求,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幼林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包括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
第一节 林地管理
一、松土除草
是一项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一)作用
在于疏松表层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保水性和通透性,促进微生物活动,促进分解。在水分方面有双重作用,干旱区有保墒蓄水,水分过剩区有排水减少反碱作用。
除草的作用: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
◎ 造林初期的幼树抵抗力弱、竞争力差,林地杂灌生长旺盛与幼树争水分、养分; ◎ 杂灌根系发达,盘结在土壤中,影响幼树根系的伸展; ◎ 茂密的杂灌使幼树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 板结的土壤空隙度小,蓄水保水功能很差,遇水不易吸收,干旱蒸发量大,造成林地干燥,松土切断毛细管,土壤空隙度增加,减少蒸发,提高蓄水能力。
◎ 被清除的杂草灌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所以,除草 除灌 松土是幼林抚育中一项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二)年限、次数和时间
年限:从造林后开始到幼林郁闭为止,连续进行数年,一般3~5年(造林技术规程)但树种不同有差异,如杨3年,水曲柳等4年,松类5年(还要看具体气候和造林目的)。
次数:以造林地气候、立地、树种、年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每年1~3次。时间:以杂草特性、树种特性、土壤水分、养分来决定,一般造林头1-2年每年2次,时间5-6月 8月下旬-9月;以后每年一次,直至郁闭,时间5-6月。一般视杂灌生长情况和劳力情况,但杂草种子成熟前必须进行。
注意:除去的杂草灌木要铺盖于幼树周围的地表,林地上散生的阔叶树幼苗要保留,有价值的阔叶树要加以培育。
(三)方式和方法 1.方式
因整地方式不同有三种。全面除杂松土、带状除杂松土和块状除杂松土,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深度:以幼林生长状况、年龄和土壤条件而定。
总原则:是里浅外深;小树浅,大树深,沙土浅、粘土深;湿土浅,干土深。要求:松土要细致、不伤幼树,做到 一培:将锄松的土培到根部 二净:杂草除净、石块拣净 三不伤: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
一般松土除草的深度5~15㎝必要时可加深20~30㎝。研究证明适当加深有利于加深土层,增强通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和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2.方法:主要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等。目前我国主要用手工和机械化除草,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因此应大力提倡化学除草。
2.1 除草剂的分类
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化学结构分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按作用分有选择人性除草剂和灭盛性除草剂;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分内吸型和触杀型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等。
2.2 除草剂的原理
主要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阻碍光反应和暗反应来抑制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等。
3.3 化学除草剂的选择性……………………………………P-257 3.4 药剂的残效性和淋溶性…………………………………P-258 3.5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有三种: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和树干处理法等。
二、灌溉与排水
(一)灌溉的意义
(二)合理灌溉
1.灌溉时期:是否需灌水要从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对水分的反应来决定。还要看年龄、土壤种类、树种等。
2.灌水的流量和灌水量:流量要适宜,不宜过少和过大;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土壤不同而不同,一般要求灌水后土壤湿度要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湿土层达到主要根群分布深度,幼树根群分布一般50㎝深,每次灌水量需450~600m3/hm2,成年树根群深达100㎝,灌水量750~1050m/hm
(三)灌溉水源
引水灌溉,人工集水和井水灌溉三种。
(四)方法:
漫灌:工效高,但废水,平地用。
畦灌:应用方便,灌水均匀,节水,但要求作业细致,投工多。沟灌:利弊介于漫灌和畦灌之间。
节水灌溉: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采用的用水少、水分利用率高的先进的灌水技术。节水灌溉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三种 微灌:滴灌、雾灌、渗灌小管出流灌溉、微喷灌。
(五)排水 1.意义 2.时间和方法
三、施肥
林地施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林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在80年代,对杉、桉、杨、国外松、泡桐以及Ⅰ-214杨和Ⅰ-69杨的施肥研究较系统,90年代对杉、桉、欧美杨、国外松、马尾松的适生地区进行优化施肥研究。
(一)施肥的意义 1.必要性:
◎ 在林地大多比较贫瘠、肥力不高、难以长期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
◎ 因连续培育纯林,林内各种营养元素极度缺乏,地力衰退,理化性质变坏; ◎ 自然或人为原因桂冠土壤的苦落物减少,营养流失约严重; ◎ 主伐、清理造成有机质大量受损;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促其速生丰产。这是促进林木结实
32的有效措施。
2.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生长过程中林木需要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和形成结构物质。根据需要量的大小可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大量元素:碳、氢、氮、氧、磷、钾硫….等 微量元素:铜、锰、锌、钼、硼.....等。
碳、氢、氧占植物总体重的95%并从空气和水中吸收,其他占4%;氮、磷、钾需要最多并从土壤中吸收,而这些元素土壤中较少,因此人们这3种元素做施肥,病程施肥三要素。
(二)林木营养诊断法
林木营养诊断法――是预测、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一种综合技术。1)DRIS法――诊断施肥综合法 2)叶片营养诊断法 3)土壤分析法
4)缺素的超显微结构诊断法 一般:
用材林(生产枝叶、木材)施N肥为主
经济林(生产果实)施P肥为主,同时要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埋青肥地。
鉴于目前我国林业生产现状,只能对小部分农田防护林、四旁林及部分经济林进行施肥。大面积的荒山造林,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常用肥料
1.有机肥料:是以含有机物为主的肥料,如堆肥、厩肥、绿肥、粪类…等。特点:
2.矿物质肥料:又叫无机肥料,包括化学加工的化学肥料和天然开采的矿物质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肥等。
特点:
3.微生物肥料(日本人80年代初研制的):是含有大量活的微生物的一类生物性肥料。本身不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刺激植物生长。
有不同的分类法:
安作用机理分:固氮菌、根瘤菌、磷化菌和钾细菌等。
按微生物种类分: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固氮蓝藻肥料等。
(四)施肥的士气和方法
1.施肥时期:有施肥时间和时期之分,时间一般春秋好些,速效肥最好在旺盛生长期前进行;而施肥期可分幼年期施肥、中龄期施肥、近熟期施肥等。不同的发育时期对肥料 的要求是不同的。
2.施肥量:一般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肥力、林龄、肥料种类来确定施肥量。施肥前弄清不同土壤上树木对肥料的需求,再进行施肥。
我国杨树有机肥施肥量以7500~15000㎏为宜。化肥每株硫酸铵100~200g。(见表2~3)。
3.氮、磷、钾的比例:N:P:K=67:7:26(五)施肥方法
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之分。
1)基肥:是在造林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的方法。要求深施一般15~20㎝。2)追肥:有撒施、条施(沟施)灌溉施肥和根外施肥等。
(六)稀土在林业中的应用
是一种地壳中的自然生成物,82年开始用于林业上。具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经济林(核桃、苹果、枣、梨、杏)可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四、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
可提前播种也可同时播种。可明显的改善土壤肥力。
第二节 林木抚育管理
内容:包括修枝、摘芽、和除蘖等技术。目的:为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木质量。
在森林抚育采伐中,都以疏开林分,调节林木之间关系为共同点,而人工整枝不是调节林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选定的培育木上进行抚育的一种措施,把林木培育成年轮均匀、通直、圆满、少节和无节良材。
自然整枝:在自然状况下,林木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枯死、脱落的现象。人工整枝:人为地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林木修枝分两种:
一是干修,是去掉枝干下部的枯死枝; 二是绿修,是去掉部分活枝。
一、修枝的意义
我国地域广大,四旁林和集体林多,加之农村燃料短缺,树种种类多,树形多样,具备开展人工整枝的条件,群众自发性的整枝较为迫切。人工整枝是一项重要的林木抚育措施。为了培育年轮宽、均匀、通直、圆满,少节、无节良才必需进行修枝。
(一)提高木材的材质:因为可消灭木材的死节,减少活节,增加木材中的无节部分。节子:木材普遍而有重要的缺点: 1 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
2使木材纤维倾斜,降低木材强度,3 硬度大会使剧刨加工困难 板材中,干燥时死节松弛脱落,形成空洞 定期修枯枝,即干修--减少死枝(节)
修活枝,即绿修--减少死枝(节),减少活枝(节)。(二)增加树干的圆满度
上部同化物质积累,切口上方树干生长量增加,圆满度增加。下部同化物减少,切口下方树干生长量下降。
修活枝后,树干上部接近树冠部位的直径生长增加。同化物质从树冠向下流经树枝切口时,不能直接通过,必须绕过切口之间的狭窄区域往下运,影响同化物质运输速度,造成切口上部同化物质积累,而下部却减少。
(三)提高林木生长量
如修除树冠下部受光照差的纸条,修掉妨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大侧枝以及活枝,则使林木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都有增加。
因为是使树体营养集中于主干生长的结果。
一般说 阔叶树种优于针叶树种;立地条件好,效果显著;立地条件差,往往使林分生长量下降;幼龄林效果好(因为生长旺盛,恢复快)
(四)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态及林木生长条件:减少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减少雪压和风害。
(五)提供“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如刺槐、旱柳等修下来的枝可做饲料、肥料。
二、林木修枝的理论基础
树木的自然整枝特性、分枝习性及其生理特性是修枝的理论基础。进行整枝首先需要掌握林木人工整枝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林木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 树冠下部枝条上所着生的都是阴叶。
①由于光照不足,影响叶子的同化作用,造成营养贫乏,妨碍枝条的生长。②由于含水量降低,造成枝条干缩,使枝条同树干的水液输导组织失去联系,促使枝条逐渐枯萎。——这就是主要原因。
(二)自然整枝过程和树节的形成 无论林木、四旁树、随着树木增大,树冠形成卵圆形,居于树冠中上部的枝条,生命力旺盛,保持顶端生长优势;居于树冠下部的枝条,生活力下降,变得纤细,直至枯萎脱落。
自然整枝有3个过程,即枝条枯死,枝条脱落和死枝残桩为树干所包围。
枝条枯死:其速度与林木年龄有关:油松始于10年生,最快10-15年和15-20年。与密度有关:林分愈密,自然整枝愈早,枯枝的直径也较小。
与树种遗传特性有关:同一林分,优势木枝条粗,自然整枝慢,相反,被压木自然整枝快。
枝条脱落:是由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综合因素促成的。①真菌、昆虫寄生于枯枝--腐朽脱落 ②暖和潮湿气候加速脱落
③树种特性:针叶树种:死枝松脂多,不易腐蚀脱落;(自然整枝不良)阔叶树种则相反,树枝直径粗的不易脱落;直径细的易脱落,有的留一残桩。死枝残桩被树干所包被:枯死过程较长,且枝条脱落后,留下长短不一的枝桩,枝桩慢慢被加粗的木质部所包围,死桩变成与生活的木质部不结合的硬节--节子。
三、林木修枝技术
过去:只修除下部的枯枝和弱枝。
现在:修除粗大的侧枝、徒长枝和竞争枝,短截虚弱的顶梢——达到控侧促主,延长主轴、培养无节高干良材。如合轴类树种(白榆等)的大头修枝法。不同树种不能用同样的整枝方法。一般的做法是 通则:量少(一次修枝强度)次多(不要一次修成)先死(先整死枝条)
后弱(后修生活衰退的绿枝)。
近年来,对一些阔叶树采用整形修枝法--修除徒长枝和竞争枝,短剪细弱的顶梢以抑制侧枝发展,促进主枝生长。
(一)修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整枝应在有价值的林分和立地较好的林份中进行。生活力旺盛,修枝后伤口能很快愈合。反之,则难以愈合,以形成节疤,影响材质。
(二)修枝的开始年龄和林木的选择
1.开始年龄:一般林分充分郁闭、林冠下部出现枯枝时开始,但合轴类树种(如白榆等)为控侧可提前开始(第2-3年)。具体的时期因树种、立地和经济条件而异。如四旁树,防护林等,有集约经营条件实施开始期早,强度小。
2.间隔期:是两次整枝中间的年限。针叶树:第一次整枝后又出现1~2两轮死枝后进行第二次整枝。阔叶树:一般2~3年,早期的整枝应利于控侧促主。
整枝高度:视培育的材种而定,一般修到6~7m高度;造纸、胶合板修到4~5m;特殊材可高10-13米
(三)修枝季节:以早春或晚秋为宜,因为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伤口伤流少,不影响生长,能减少木材变色现象,也是劳力充足的季节;萌芽力较强的树种也可夏季修枝,如杨、榆等。
(四)人工整枝的强度:一般是用整枝高度与树告之比或用树冠的长度与树高之比(冠高比)作为修枝强度的常用指标。整枝高度 或 树冠长度(冠高比)
弱度 1/3 2/3(仅修去枯枝,对林木生长影响不大,不易腐朽,但对减少节子作用较小。)中度 1/2 1/2 强度 2/3 1/3 整枝强度因树种、年龄、立地和树冠发育情况不同而不同。如耐荫树和针叶树冠高比要大一些;喜光、落叶阔叶树、速生树要小些;幼年期要大,随年龄增大而而减小;立地好冠高比可大些。
(五)人工整枝切口的愈合
干修:切口的愈合与天然整枝相同,但枯枝去掉及时,整枝速度加快减少死节。绿修:伤口周围露出的树干形成层和皮层的薄壁细胞,分裂长出薄壁的愈合组织,逐渐扩大把整个切口封闭起来。
1.切口愈合的速度:伤口愈合时两侧D生长,对切口侧面压力不断增加,但对切口上缘和下缘压力仍然不变。
两侧的组织增长最快,上面的次之,下面的最慢。2.切口位置:
平切:贴近树干修枝。
伤口面积大,但愈合快,消除死节,技术要求高,适用于大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留桩:就是修枝时留桩1-3cm,操作简单,不易损伤树皮,伤口面积小但愈合慢,造成死节。斜切:切口上部贴近树干,下部离干成45度角留桩,成一小三角形。
3.愈合能力:切口愈合快慢受树种、切口位置、立地、林木的生活力、枝条粗度和庇荫情况等的影响。如:阔叶树种强于针叶树种;树冠中、上部愈合快(营养物质多);立地条件好的愈合快;幼龄林愈合快。
四、摘 芽 是修枝的一种变形作业,即在侧芽较大,芽尖呈绿色时,把芽摘掉以省去以后整枝的一种方法。
1.能培育出无节高干良材,促进高生长。2.增加树干圆满度,缩短优良材种的培育期。
3.简单易行,省工省力,伤口容易愈合,又不消耗树体养分。
适宜的树种:多数树种均可摘芽,但最适合于针叶树和有明显中心干的树种。时间:一是春季芽萌动至尚未抽梢发叶时抹去,二是夏季生长旺盛期。
五、除蘖
根据萌生条着生部位的不同可分根株萌蘖(白桦、栎类)和根蘖(杨、枣、榆)。根株萌条:从伐桩上或根颈处的萌生条;
根蘖:从树根上产生的萌条,是根上的不定芽形成的根蘖条。
第二篇: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通常是指在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阶段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措施。新造幼林一般要经历恢复(缓苗)、扎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林木在一生中,这是个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速生丰产关系极大。同时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林木的主要矛盾是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幼林抚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水、肥、气、光、热的要求,使之迅速成长,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优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幼林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从土壤管理入手,通过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杂草,灌木对幼林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林木本身进行必要的抑制调节,如除蘖、平茬、间苗及修枝等,使之迅速健康地成长成林。
过去由于对人工幼林抚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幼林抚育管理水平很低,缺乏及时的细致抚育,以致严重地影响了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国历年造林保存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巩固造林成果,必须贯彻“造管并举”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幼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广先进经验,把我国幼林的管理水平提高一步。
第一节 幼林的土壤管理和保护
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虽因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幼树管理、林地间种和幼林保护等。
一、松土、除草
松土的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有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除草的目的是排除杂草灌木对于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幼树的危害。杂草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不仅与幼树争夺水肥,阻碍林木根系发育,而且有些杂草(如冰草)还能分泌有毒物质影响幼林生长。一般杂草的蒸腾系数较大,尤其在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它们的大量耗水,致使幼树生长量明显下降。此外,杂草地上部分不仅遮蔽幼树影响光照,而有由于草灌藤蔓的压抑攀缠,阻碍林木生长,甚至致死,同时也易因此而使幼林遭罹病虫为害。因此,及时清除杂草灌木是幼林顺利成活和迅速生长的一项基本条件。
除草、松土一般可同时进行,但在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单独进行除草(割草),而不进行松土。在杂草灌木繁茂的林地上,应先除草割灌,然后松土,并挖去草根及灌木树兜(根桩)。
除草松土的个限应根据树种、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幼林全面郁闭为止,大约需3—7年。但在土壤水分充足的造林地上,也可以进行动幼树高度超大型过草层高度时为止。
除草、松土的季节和次数,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和幼树生育特点综合考虑确定,要生物和经济效果兼顾。一般地说,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抚育次数宜多,后期逐渐减少。例如,头1—2年,每年2—3次,第3—4年,每年1—2次。除草松土和了节,应根据幼树年生长规律,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及杂草和活习生等因素而定。如以南方杉 木为例,其高生长一年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在6月前后,尢以第一次高峰期生长量最大(图20—1)。为了适应和配合高生长旺盛期的到来,除草松土时间应在两个峰期即将来临之前,即5—6和8—9月为好。南方山地还可以进行冬季抚育,此时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翻土时损伤部分侧根,经过冬春恢复,不致影响次年生长。
除草、松土的方式因各地技术和经济条件不同而异。在全面整地的情况下应进行全面除草松土;有机械化条件的,行间可用机械中耕,株间靠手工管理。局部整地的应尽可能通过土壤管理逐步扩大松土范围,如采 面积逐年扩大的需要。
除草、松土的深度应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而定。造林初期,幼树根系分布尚浅,只宜浅锄;幼树年龄转大,可逐步加深松土深度。表土板结,质地粘重,幼林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又较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樟树等可以适当深松(20—30厘米),促进根系恢复发展,以促进地上部分加速生长。例如:湖南朱亭经验表明,松土深度为30厘米的杉木幼林,其细根密集层可达30—40厘米;松土深度45厘米的,密集层大于50厘米;而浅梭土(15—20厘米)的幼林,密集层只在20厘米以内(祥见本章低价值人工林改造一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土壤、气候条件不同,造林树种互异,因此,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一般以5—20厘米为宜,但应严格掌握里浅外深的原则。注意不要过多伤害幼树的根系。
人工幼林进行化学除草目前虽属试验阶段,但已证明化学灭草工效高、成本低,只要药剂选择得当,施用方法正确,可以大量节省劳力,有利幼林生长。如吉林省上白城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使用镇草宁(每亩用量75克,加助剂硫酸铵150克,柴油150克)用喷洒法对榆树、樟子松幼林中的杂草进行喷射,取得良好效果。用药时间掌握在七月初至中旬,当杂草全部出土,高达150厘米左右时喷射为宜,年施一次,每亩总成本仅1—2元。江西省林科所对1—2年生杉木幼林采用五氯酚钠等药剂喷洒林地杂草灌林(主要种类有铁芒萁、蕨、鬼针草、稗、苍耳、杠板归、白檀、野山楂、山胡椒等)均有明显触杀作用。五氯酚钠单用每亩0.65—1.3斤,五氯酚钠0.35斤加敌稗0.04斤混用效果更好,不但上述杂草灌木全部杀死,而且对白茅、五节茅等禾本科杂草的地上部分也有较好效果。选适当高温(25度以上)的晴天喷洒,有利提高杀伤率。当多数杂草出土不久,灌木抽新梢3—6厘米,而杉木新梢不长时使用,容易达到除莠保杉目的。每亩药费和工资不到二元。五氯酚钠还是一种杀菌剂,对杉木病害起抑制作用。为了减免幼树药害,可在喷头上加罩,以便定向喷雾,只灭草灌,不伤幼树。
化学抚育已经引起许多科研和生产部门的重视,今后必须加强科研试验并将成果逐步推广,这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营林措施。
图20—1 杉木三类地理种源年高生长曲线
引自“林业科学”1964(4)
用块状、穴状整地可逐步扩穴成带。原为带状整地的,可逐年扩带培土,以适应幼树对营养
二、灌
溉
灌溉和施肥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但是与农业生产相比,由于林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较低,造林工作多集中在地形变化复杂的丘陵山地或气候、土壤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再加上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林木的灌溉和施肥,无论在我国或就世界范围来说都还没有成为多数人工林的一种常规抚育措施。然而,近年来,随着造林生产不断走向高度集约化,灌溉和施肥的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灌溉是人为地改变造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空气湿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的有效措施,对某些水分不足及水分状况不稳定(季节性干旱)地区的林木栽培具有重要作用。
造林同时进行灌水,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些不适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树种,通过灌溉可以正常生长,如新疆干旱地区的绿洲中树木大部分是依靠人工灌溉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杨树、榆树、刺槐等,可以通过灌溉,达到速生、丰产、优质。
研究材料表明,在生长期干燥的条件下,干旱将减少林冠的光合物产量。如果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到接近田间持水量,植物吸收水分所要克服的土壤应力将会降低,二氧化碳同化率将趋正常;如果对树冠进行喷灌,也可以减少水气压力差,降低温度,促进二氧化碳同化作用。据国外资料,通过灌溉可提高材积生长量2—3倍。辽宁省林科所在阜新,对28年生小叶杨人工林的调查材料也证明,经过河水漫灌的小叶杨林,其树高和胸径都比未灌溉的大1—2倍以上。
人工林的灌溉特点是可以进行大水漫灌,造成较大的湿润深度,延长灌溉间隔期,减少灌溉次数。
在平地,一般幼林的灌溉湿润深度可达50厘米(每公顶灌水量500—600立方米)。两次灌溉间隔期,对大部分树种来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含水量60%以上为宜。具体间隔期长短与降水量,蒸发速度及天气状况有关。林分年龄越大,每次灌水量也越大,但次数可适当减少。山地人工林如需灌溉,可利用高水源井渠引灌,但要注意防止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蚀。山地灌溉技术比平地复杂,应逐步改用喷灌装置来进行。
灌溉后,在可能条件下应进行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灌溉的效益。
三、施
肥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增加叶面积,提高生物量的积累和缩短成材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
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要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养料,因此,土壤中养分不足,往往会成为限制幼林生长的因子。南方低山造杉木林,通过施肥可以成倍地提高生长量。幼林的生长速度可超过中心产区的杉木,如湖南汉寿县造杉木林70多亩,整地时施基肥,造林后连续施土杂肥,五年生杉木林平均高达10米,胸径达11厘米。北方旱地对刺槐施肥,四年生高4.57米;30厘米处直径为5.3厘米,而未施肥的分别为3.04米及3.1厘米。
林地施肥的特点是:第一,林土系多年生植物,施肥应以长效肥料为主。第二,用材林以长枝叶和木材为主,施肥应氮肥为主,但磷也是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磷不足,也会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幼林时适当增施磷肥,对分生组织的生长,迅速扩大营养器官有很大作用。第三,林地土壤,尤其针叶林下的土壤酸性较大,对钙质肥料需要量较多。第四,有些土壤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在施用氮、磷、钾的同时,配合施入少许的锌、硼、铜等往往对林木的生长和结实极为有利。第五,幼林阶段林地杂草较多,施肥后部分营养物质(多的可达70—80%),常被杂草夺取,只有少量为幼林树所吸收,因此,林地施肥应与除莠剂结合使用较为合适。有些肥料,如石灰氮还可以兼起除莠剂的作用。
人工林的施肥时期应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数年。造林前施肥可在整地时结合施基肥(撒施或穴施),直接造林时可用肥料拌种或结合拌菌根土进行,造林后施肥多结合幼林松土时开沟施肥,也可全面撒施。
全面郁闭后和主伐前两个时期的施肥方法,一般用人工或用直升飞机全面撒施。近年各地造林大量间种绿肥,同时定期进行埋青,这是利用生物固氮增加林地有机质和养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林地施肥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获得显著效果,一般是在物理性状中等以上,肥力较低的土壤上施肥有成效,物理性状恶劣的土壤,对林木补充肥料往往是无效的,而在非常肥沃的土壤上施肥,则会产生养分的浪费。另外还应指出,在一些贫瘠的造林地上只在栽植穴附近集中施用肥料,会使林木根系局限于施肥范围内密集发展,不能形成正常的垂直和水平根系,结果导致不良的根冠比值,影响林木的中期和后期生长。
四、幼树管理
幼树管理是对幼林的个体及其营养器官进行抑制和调节等,以改善其生活和生长条件,从而保证幼树更好地生长,迅速达到成林要求的一项重要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其主要内容有间苗、平茬、除蘖、修枝和摘芽等。
(一)间苗
采用播种造林及丛状植苗等造林方法时,随着幼林的成长,每个栽植点或一个植生组中,由于个体多,营养面积和营养空间不足,因而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进行间苗。
间苗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幼林生长状况确定,一般在立地条件好,幼树生长快的情况下,则可推迟到第四、五年进行。间苗一般可分两次,但立地好、生长快的也可只间一次。间苗时应本着留优去劣并适当照顾距离的原则进行。
(二)平茬和除蘖
平茬是用于阔叶树及一些针叶树中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切去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枝条的一种抚育措施。一些树种在造林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抚育粗放、机械损伤、风折、霜冻及病虫害等)使生长不良,失去培育前途,或在造林初期,当苗木失去平衡而可能影响成活率时,(如樟、栲、杨、榆、泡桐、刺槐、川楝、杜仲等)都可行齐地平茬,让其重新萌发新条。这种从干基部萌发的新条往往数量较多,应在生长季的中、后期选留其中较壮的1—2条作为培育对象,余者全部除掉。
平茬还可促进灌木丛生,使其更快发挥护士遮荫作用。因此,在栽植后1—2年进行平茬,可使幼林提前郁闭,防止杂草蔓延,既有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纺织条子和薪材。混交林中有时为了调节种间关系,保护主要树种不受压抑,也可对相邻的伴生树种或灌木进行平茬。
根系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刺槐、泡桐等)由于栽植后多发生萌条,丛状并长,失去顶端优势,严重影响主干生长。因此,进行幼林抚育时要及时除蘖,经保证能够培育出干形通直的良材。
采用截干苗造林时,在造林后1—2年,必须进行除蘖,使每株只保留一个主干。
(三)摘
芽
为了改善树干质量,培育无节良材,可进行摘芽,即当侧芽尚未形成枝条前及时把芽抹去,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省工,不伤树干,切口愈合迅速,又能促进林木主干的生长,如杨树在苗期抹芽,苦楝通过去梢抹芽,即能培育出通直干材。
(四)修
枝
人工幼林阶段一般不进行修枝。但某些树种通过修枝可改善树干质量,减少枝丫,促进干形圆满通直,加快林木生长并减少病虫危害。
直干性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落叶松、建柏、云杉、栲类、水曲柳等,郁闭前一般不宜修枝。多分枝或主干不明显的树种如樟、青风栋、黄波罗、刺槐、榆树、相思树等,适时进行修枝,去叉,保留单顶是十分必要的。
适当修枝,除去了树冠下部垂死的同化作用低于补偿点(制造养分不够自已消耗)的枝条,可以集中更多养分用于高、径生长。但如果修枝强度过大,一方面会减少幼树的同化面积,另一方面也会使林地强度透光,从而引起杂草滋生,林地条件变化,对林木生长反而不利。特别是在缺林地区,为了取得薪材而过多的修枝是极为有害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五、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常包括防火、防病、虫、鼠(兔)、鸟、兽等危害,防除寒害、日灼、冻拔和雪折以及防止人畜破坏等。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对林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明确指出了爱林护林是全国人民的光荣义务和权利,并在第五章中就有关森林保护问题,从组织、制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指明了森林保护的方向和途径。下面仅就幼林保护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从技术上加以简要讨论。
(一)防火
人工幼林多处于人为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因此,幼林防火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各国营林场及社队林场除应建立与健全护防林火组织、订立各种防火制度、严格控制火源外,还必须搞好森林防火规划设计,并把这一设计和造林调查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造林的同时就应开设各种防火线,在林内的制高点架设了望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火警,并配齐必要数量的专职营林员负责护林防火工作。由于幼林防火是整个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详细内容将在森林防火专题中加以讨论。
(二)防治病、虫、鼠、鸟、兽害
为了防治这类危害,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造林设计和施工时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并相应地采取各种预防保护措施:如混交、隔离、拌种、蘸根等等。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确定林木种苗检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和蔓延。这些措施的详细内容,将在专门课程中讲述。
(三)防除寒害、冻拔、日灼、窖折和人、畜等危害
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北西部)造林时,有些树种(如樟子松、油松)在造林后一、二年内,应于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由于冬春旱风吹袭,苗木地上部分失水太多,造成生理干旱,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我国北方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排水较差或土壤粘重的低平地段以及平缓坡地上新造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湿松、黄波罗、水曲柳幼林时常常易遭冻拔危害。对日灼、霜冻和雪折的危害,应结合具体地区,特别是局部地形变化的影响,采取有效防除办法,如寒冷的北方和海拔较高的山地以及某些地形低洼处,容易发生雪折和霜冻,在造林时期应注意合理选择树种或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成林后则应注意及时进行抚育采伐和适当修枝。对容易遭受日灼危害的树种,除注意树种组成外,还应在土壤管理上给予注意,如避免在盛夏高温季节进行除草松土等。为了防止人、畜破坏,除应注意在设计时就适当考虑当地群众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外,应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与健全护林组织,制订必要的制度。
第二节 幼林检查、补植和建立造林档案
一、幼林检查
幼林检查的目的在于考核造林效果,统计幼林成活率,分析成败原因,改进造林技术推广先进经验以及拟订补植和抚育措施。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成活率、当年生长量及典型植株的分析等。检查的方法多采用标准行或标准地法,调查面积应占造林面积的2—5%。检查季节应秋冬,检查对象包括当年春季以及前一年雨季和秋季所营造的幼林,检查后填写幼林检查报告表并逐级上报。
当幼林将进入郁闭时,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以便统计幼林保存率,总结造林及抚育管理的经验。
二、幼林补植
由于苗木质量、栽植技术及外界条件等因素,造林后往往有部分幼树死亡。当死亡株数超过一定界限,以致影响幼林及时郁闭时,则应进行补植。按造林技术规程规定,除成活率达90%以上且分布均匀外,都要进行补植,而成活率低于24%的则需要重造。
补植必须按原来的株行距进行,要求用同树种的苗木(最好苗龄与幼林一致)以便赶上已成活植株。补植季节应在早春或选当地有利季节(如雨季)进行。
为了避免补植时苗木运输费工,并使苗龄与幼林一致,可以在造林同时留出一定数量。苗木假植于造林地附近阴凉处或在造林地内局部密植。在抚育过程中如发现缺苗,可随时就近带土起苗补植,这样不仅成活率高和生长快,而且经济、省工。
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专门培养的容器补植,效果更好。
三、建立造林档案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和科学地掌握林场的资源动态,检查经营效果,必须从造林设计起到成林止逐年分别按小班进行造林营林活动的登记,建立造林技术档案。林木生长周期长,及时地把有关技术措施、工作量、林木生长动态等加以记载,以正确地总结和分析造林经验,迅速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实现营林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由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不少林场营林活动无案可查,现在已由林业部做了统一规定,形成了制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节 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建国以来,我国造林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人工林已蔚然成林,正在茁壮成长。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部分生长不良,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这部分人工林的经济价值和产量很低,称为低价值人工林,有的地方根据它在生理上和形态上表现出“小而老”的特点,便形象地把它称为“小老树”或“小老头”林。
低价值人工林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涉及的树种也多,比如杉木、杨树、榆树、油松、刺槐、山杏、黄波罗、花曲柳、水曲柳等,其中以杨树为最多。据调查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和嫩江地区的十处国营林场院中,杨树“小老树”占该树种成林面积的38.1%;辽宁省昭盟、朝阳、锦州、阜新、铁岭和沈阳等六个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小老树”面积约占调查地区人工林面积的27%,其中杨树“小老树”又占“小老树”总面积的61.3%;在南方杉木用材林基地,特别是在杉木产区的边缘地带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杉木“小老树”,据统计约占基地总面积的30%。由此可见,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即是我国造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科研方面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些年来,许多林业生产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在低价值人工林改造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其形成原因和改造方法粗略可归纳如下:
1.选择树种违背了“适地适树”的原则
由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生态特性的要求,从而使“地”和“树”的矛盾无法统一,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成材无望。例如在比较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营造对水肥条件要求较苛的黄波罗、水曲柳、胡桃楸和某些栋类树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很差的造林地(如栗钙土区波状丘陵顶部和干旱沙地、沙梁等)上营造对水分条件要求较苛的杨树,在南方低丘的阳坡,山脊或开阔多风的山冈上营造喜湿喜肥的杉木等均属这一类型。
对这种类型的低价值人工林,一般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更换树种,重新造林。例如在生长不良的黄波罗、水曲柳、胡耠楸的林地上重新造落叶松、樟子松或油松,在杉木林地上重新造马尾松,等等。辽宁省建平县黑水林场用樟子松和油松来改造沙地上的小青杨的“小老树”取得了成功,就是这方面的例证。据辽宁省林科所的调查材料,16年生的樟子松和油松,树高分别为5米和4米,胸径为7厘米和6厘米,而22年生小青杨则相应只有3米和5厘米。
更换象树种的造林技术要求与一般造林相同,但也可根据需要适当保留部分原有树种,以便形成混交林,保留比便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0%为宜。
2.树种组成不合理
由于树种组成不合理,往往也是某些树种生长不良的原因之一。例如某些地区在贫瘠沙地上造杨树纯林生长不良,引进刺槐进行混交后,杨树生长有明显地好较。又如在沿海地区杉木人工林中引入柳杉,在较干旱瘠薄地方的杉木人工林中引入马尾松或相思树,都能使杉木的生长条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杉木的生长。
总之,低价值人工从的改造方法和成因是互相密切联系的。只有首先查明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这方面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正在开展,要从中不断总结提高,不但改造好已有低价值人工林,而且在将来的造林工作中不再产生低价值人工林。
3.抚育管理不善
由于造林后的抚育粗放,或长期不抚育,致使林地荒芜杂草丛生,严重恶化幼林生长的环境条件,导致幼林生育不良。这种低价值人工林,在成因上是和树种选择不当有着本质区别,在改造方法上应有所不同,着重采取较强度的抚育措施,促使幼林得到复壮。
深松挖土是生产上广泛应用改造这种类型低价值人工林的有效方法,据辽宁省林科所在建平县马厂林场杨树人工林的调查材料,深松土不仅可使1—30厘米的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4%左右,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小叶杨的高生长,特别是在深松土的第二年,其高生长量比未深松土的对照区增加1.5—6.5倍,湖南株州长岭杉木林基地的经验表明,在汀江两岸低山丘陵地区,由于土壤条件比较瘠薄,质地比较粘重,结构紧密,因此,杉木幼林生长缓慢,有时甚至到5—6年就平顶、结实、萌条丛生,变成了“小老头”林;但经秋季深松土后,生长量便显著增加。据该基地科研站的调查,6年生和杉木幼林,深松土前二年的平均高生长量为40厘米,而深松土后二年的年平均生长量为125厘米,即增加两倍多。
深松土的时间,在北方,雨季明显地区,以雨季前进行最好;在南方最好在冬季或秋季。深松土的适宜深度,在北方一般可为20—25厘米,而在南方则一般可为30—40厘米。深松土的间隔期一般以3—4年为宜,但在间隔期内,每年应进1—2次一般性的土壤管理,如用圆盘耙进行浅松等。
深松土时,必须注意保护好幼树,严防机械损伤、深松土带一般应距幼树30—50厘米,视幼树高度具体确定。深松土时,如幼林密度过大,则应同时进行间伐,把调整林木密度的深松土结合起来。此外,广东怀集的撩撩加罩抚育和湖北罗田的抽槽压青扩带培土抚育等等,都具有类似深松土的作用和效果,值得进一步加经研究、总结和推广。
平茬复壮是在改造因人、畜等的破坏而形成的低价值人工林,并且造林树种又具有颇强的萌芽能力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具体方法要求与本章幼树管理部分中的平茬同。但应强调指出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改造因树种选择不当而形成的低价值人工幼林。此外,修枝、除蘖、林农间作等措施,也都会对提高林分的生长量起到良好的作用,可配合其它改造措施酌情采用。
4.造林密度偏大
单株的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都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从而导致幼林生长迅速衰退,易遭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的危害。对这类人工林,台以用调整林木密度的措施,进行抚育间伐,并和深松土结合起业,便可使生长衰退的幼林得到复壮。山西省林科所关于20年生杨树人工林抚育间伐效果的调查材料表明,抚育间伐并进行中耕的林分,其胸径树高分别为对照区的121—267%和124—262%。
间伐一般应在连年高生长量下降时立即进行,如林木生长已严重衰退,则长势极难恢复,间伐效果将很不显著。间伐强度应视幼林的生长情况,现有密度和造林立地条件等而定,一般多采用隔行间伐或隔行隔株间伐。在有条件的地方,间伐后对萌芽力强的树种最好将树根挖除,例如杨树如果不挖根,不仅会长大量的萌蘖,继续与保留林木争养分和水分,而且还用地上留有根桩,有碍深松土工作。
5.因保存率低不易成林
对造林保存率低,很难郁闭成林的人工林,需要采取补植加密措施进行改造,但补植时应注意除成片的空地可补植原有树种外,在周围有树的小块空地上,最好补植耐荫树种,补植后的幼林抚育管理应照常进行。
第三篇:幼林抚育合同
山林抚育合同
甲方:八仙洞办事处 乙方:周德佐
为了加强山林抚育管理,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一、经协商甲方愿将癞子山一带山林抚育任务200亩,承包给乙方完成,承包费为100元/亩,合计2万元整
二、抚育时间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为期6个月。
三、乙方的抚育作业任务是
对承包抚育山林地进行除杂、修枝。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使其快速生长,抚育的具体要求是:
1、除杂:用镰刀清除抚育山林内的杂木。
2、修枝:对抚育山林内的育材树木采取修枝作业,使其正常生长,修枝的要求是用小手锯或修枝剪进行修枝,修枝切口要平滑,树冠保留树高的三分之二。修枝后将树枝及时清出林地。
四、乙方完成抚育任务后,申请甲方验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给甲方承包费,若验收不合格,责令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五、乙方抚育施工期间发生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
六、此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法人代表签字:
乙方签字:
二〇一一年月
一
日
七
第四篇:幼林抚育合同
2015年中幼龄林抚育合同
甲方:
镇人民政府 乙方:
为了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管理,优化林分结构,保持林相整齐,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一、经协商甲方愿将
抚育任务
亩,承包给乙方完成。其中:修枝费用标准为每棵1元;补植费用标准为每棵5元(补植苗木由镇统一提供,补植包括:挖穴、浇水、培土)。
二、抚育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至 2016年5月1日。
三、乙方的抚育作业任务是
对承包抚育林地的每一株树进行修枝。改善幼树生长环境,使其快速生长。或对缺棵断档处进行树木补植。抚育的具体要求是:
1、修枝:对树木采取修枝作业,使其正常生长,修枝的要求是用小手锯或修枝剪进行修枝,修枝切口要平滑,距主杆1-2cm,树冠保留树高的三分之二。修枝后将树枝及时清出林地。
2、补植:对该林地缺棵断档地段进行补植树木。要求树穴60公分以上,浇透水,并扶直培土,确保树木成活。
四、乙方完成抚育任务后,申请甲方验收,经甲方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给甲方承包费,若验收不合格,责令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五、乙方抚育施工期间发生的一切事故由乙方负责。
六、此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
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乙方:
法人代表:
二〇一五年
月
日
第五篇:杨树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根本木业
杨树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杨树生长快、成材早、材质优良、木材用途广泛,是造纸、建筑、家俱、纤维工业的优质原料。近年来,随着“四旁”植树和“通道绿化”工程的开展,我县杨树面积迅速扩大,大面积杨树幼林急待抚育管理。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管理是关键。
大致分为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两项。
林地管理的措施一是修筑树盘或条形营养带,为杨树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林药套种时要留足营养带。二是中耕除草。生长季节及时进行,有利于疏松土壤,蓄水保墒,促进林木迅速生长。试验表明,茅草丛生的杨树林地,每亩每天被茅草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达一吨之多,从而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易形成“小老树”。三是灌溉和施肥,能加速杨树的生长,提早成材。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秋末施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生长季节若遇干旱,立即浇水,以促进树体生长。
幼林抚育,主要包括抹芽、修枝、树干涂白、防止人畜为害等措施。
1、抹芽。造林当年,当幼树的树干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把树干中部以下的萌芽全部抹掉。上部每隔 3 个芽抹去 3 个芽,以促进顶芽生长。抹芽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于幼树主干的生长,形成无节良材。
2、平茬。造林后,由于人畜损伤,病虫危害,使幼树生长不良,丧失培养前途时,可从根茎处进行平茬,让其从根茎处发生萌条,选
根本木业
1—2 根,培养成良好的主干。平茬时注意要紧贴地面,不留树桩,切口要平滑,平茬后最好盖土,防止茬口损失水分。
3、树干的涂白,有利于保护树体,防治病虫危害。
4、修枝。造林 2—3 年后,要进行合理的修枝。修枝有生长季修枝和冬季 修枝,以落叶后冬季修枝为主,树干中部以下的萌生枝条要全部疏除。生长季修枝,伤口愈合快,萌生徒长枝少。但要注意躲过虫害产卵期。在修枝时要注意,小枝切口要平,大枝切口应稍凸,但不留树桩,若留桩过长,即影响材质,又会萌发更多的无用枝条,达不到修枝的预期目的;修枝后树冠高度应为树高的 1/2到1/3,行道树树冠应稍大些,可占干高的3/5,其下萌生的枝条全部修除。实验证明,适当的修枝能促进树木生长,防止树干出现枝条丛生的现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干形和无节良材,提高杨树的商品价值,达到速生丰产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