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宣州区强免疫苗自购补贴试点方案
宣州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
“先打后补”实施方案
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牧„2016‟171号),为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经营者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宣州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强制免疫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宣州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规模养殖场户“先打后补”工作,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直接补贴,探索建立规模养殖场自主采购强制免疫疫苗财政补贴制度,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新的运行机制。
二、工作原则
按照“企业自愿、部门审核、强化监管、稳步推进”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保障畜牧业发展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规模养殖场条件
(一)生猪年饲养量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种禽饲养量5万套以上的种禽养殖企业;肉禽年出栏100万只以上的肉禽养殖企业;
(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分类管理达到A类、有专职防疫人员的规模养殖场;
(三)建立了完善的疫苗采购、运输、储藏、使用、核对等管理制度,具有符合疫苗运输、储藏和保管要求的运输车、冷藏设备和管理人员;
(四)养殖场建立了规范的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疫苗管理档案,且保存二年以上。
四、补贴病种和标准
(一)补贴病种
根据国家和我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规定,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三种动物疫病实施“先打后补”。
(二)补贴疫苗
1、牲畜口蹄疫: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
2、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三价(Re6株+Re7株+Re8株)灭活苗、重组禽流感病毒二价(H5N1亚型,Re6株 +Re8株)灭活苗、禽流感新城疫二联活疫苗(RLH5—6株)、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
3、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三)补贴标准
1.疫苗计价标准。“先打后补”补贴单价按照上一年度同品种疫苗省中标均价计算。
2.补贴畜禽数量。以该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记录并经区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核准的畜禽年末存栏数为申请补贴的畜禽存栏数;以该规模养殖场全年出栏产地检疫数量为申请补贴的畜禽出栏数;两者之和为申请补贴的畜禽饲养量。
3.补贴疫苗数量。
(1)高致病性禽流感。蛋鸡、种鸡、种鸽和种用鹌鹑:按照饲养量每只每年补贴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1.5毫升。
肉鸡、肉鸽、肉用鹌鹑、肉鸭:按照出栏量每只补贴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0.3毫升。
肉鹅:按照出栏量每只补贴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2毫升。种鸭和蛋鸭:按存栏量每只每年补贴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2毫升。
种鹅:按存栏量每只每年补贴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2毫升。(2)口蹄疫。猪按照出栏量每头补贴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毫升。羊按出栏量每只每年补贴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1毫升。
(3)小反刍兽疫。羊按存栏量每只每年补贴小反刍兽疫活疫苗1头份。
五、申报材料
规模养殖场向区农业部门提交“先打后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申请材料:
(一)自购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申请表;
(二)年饲养量和出栏量的证明材料(以检疫证明、购买种禽发票或养殖档案为准);
(三)企业资质、《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年分类管理材料复印件;
(四)专职防疫及疫苗管理人员名单、疫苗运输车及冷藏设备照片;
(五)疫苗采购、运输、储藏、使用、核对等疫苗管理制度;养殖档案、免疫档案记录复印件。
六、补助程序
(一)补助申请。规模养殖场申请“先打后补”经费应提供以下材料:
1.疫苗经费补贴申请表。
2.提供区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出具的免疫抗体检测报告、采购疫苗合同和采购发票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3.疫苗采购入库、领用台账,疫苗说明书和每批疫苗的二维码。
4.区级畜牧兽医部门出具的能确定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相关证明。
5.市、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等。以上证明材料复印件存档,原件备查。
(二)申报审核。
区级畜牧兽医部门接到申请后,在规定的时限内交由农业和财政主管部门完成审核。
(三)资金拨付。
1.区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审核符合要求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汇总,与区级财政部门联合按照规定的时限将应补助的养殖场情况(补助畜禽数量、疫苗数量、补助标准、金额和承担比例)上报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2.市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疫苗经费的承担比例,提出分配意见报市级财政部门,将中央、省和市级疫苗配套经费切块下达到区级财政。
3.区级财政按照规定程序,于年底前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先打后补”养殖场。
七、要求
(一)认真实施强制免疫。依据规定向区级农业主管部门递交《规模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承诺书》,并按照农业主管部门要求,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采购有记录、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评价”,保证所有畜禽“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二)规范采购疫苗。经批准实行“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在区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按规定直接向疫苗生产企业采购补贴目录范围内的疫苗,做好采购发票、购销凭证等资料保存,建立强制免疫疫苗采购使用台账,并按规定报区级农业管理部门备案并接受核查。“先打后补”采购的疫苗仅限本场使用,严禁转让和倒卖。
(三)完善养殖档案。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和养殖档案,按时报送免疫信息。加强饲养管理,健全各项畜禽防疫制度,落实免疫、消毒、报检、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四)开展免疫效果评价。实行“先打后补”的规模场要主动定期开展强制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要及时补免。
(五)依法申报检疫。畜禽出栏前,要依法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六)接受核查。实行“先打后补”的规模场要自觉接受和主动配合各级农业、财政部门的监督、监测、核查。一旦发现“先打后补”申报材料中存在虚报、瞒报、谎报或提供的材料弄虚作假的等问题,一律取消“先打后补”资格和经费申请资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加强监督管理
按照“采购有记录、免疫有检查、效果可评价”的要求,严格加强“先打后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苗补贴管理工作。区农业部门牵头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申报材料审核、现场审查和疫苗评价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补贴经费的管理发放工作。要加强强制免疫苗“先打后补”养殖场的监管,准确掌握疫苗使用情况,做好疫苗资金核算,严禁在自购疫苗备案、申请、核实、使用过程中弄虚作假,否则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九、解释权
本方案由区农委解释,仅于2017年度试行,与上级文件有抵触的,以省级规定为准。
第二篇:2010造林补贴试点方案
河南省2010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0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0〕103号)的要求,结合河南林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原则
(一)公开自愿原则。试点县(市、区)应当对外公布试点政策、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规划范围、造林要求等情况和相关信息,接受造林主体申请和社会公众监督。要充分尊重林农和其他造林主体的主观意愿,不得强行摊派任务,不得突破区域规划面积。
(二)谁造补谁原则。在试点规划范围内营造的人工乔木林,经验收合格后均可享受财政资金补贴,实行直补政策,谁造林补给谁。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资金与中央基本建设造林投资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造林投资在造林地块上不作重复安排。
(三)重点扶持原则。对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农和承包经营国有林的林业职工造林,以及公益林区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给予重点扶持,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四)统一监管原则。试点县(市、区)对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负总责,试点任务、补贴资金、工作责任全部落实到县,实行统一监管和检查验收。
二、试点范围
2010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涉及7个省辖市的11个县(市、区),试点总面积10万亩。其中:洛宁县1万亩,淇滨区0.5万亩,陕县1万亩,渑池县1万亩,方城县0.7万亩,西峡县1万亩,唐河县0.8万亩,浉河区1万亩,平桥区1万亩,泌阳县1万亩,济源市1万亩。
三、试点政策
(一)补贴对象。使用良种壮苗在宜林荒山荒地上营造的人工乔木林,且造林面积不小于1亩(含1亩)的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林地承包经营者等造林主体。
(二)补贴标准。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资金包括造林直接补贴和间接费用补贴。
1、造林直接补贴:是指对造林主体在宜林荒山荒地上实施人工造林所需费用的补贴。补贴标准:每亩乔木林补贴200元。
2、间接费用补贴:是指对试点县(市、区)组织开展造林工作所需经费的补贴。间接费用补贴按照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总额的5%予以安排,主要用于试点县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作
业设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费用支出。省、市两级组织开展造林补贴试点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上述比例分别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三)采伐要求。享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所营造的人工乔木林,造林后10年内不准进行林木主伐。
四、实施步骤
(一)下达造林任务。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文件和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省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将试点任务下达到试点县(市、区),列入2011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
(二)确定造林主体。试点县根据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试点任务及造林主体申请情况,对自愿申请的造林主体进行资格审查,并对资格审查合格的造林主体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确定补贴试点造林主体。
(三)签订造林合同。试点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与确定的造林主体签订试点补贴造林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林地权属、造林地点、造林面积、造林树种、初植密度、造林完成时间、造林质量要求以及检查验收、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补贴资金拨付时间、林木抚育与主伐要求等。
(四)编制作业设计。试点县(市、区)要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07—2003)及《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办法(试行)》等,组织有丁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统一编制作业设计,并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审批。作业设计一经批准不得变更,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经原编制和审批单位同意。
(五)组织造林施工。财政补贴试点造林由各试点县(市、区)统一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批复的造林作业设计开展造林施工。造林施工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由确定的造林主体自行造林施工。二是在造林主体自愿的基础上由试点县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主体所在行政村统一组织造林施工。不论采取哪种造林施工方式,造林费用均由造林主体先行支付。
(六)开展检查验收。造林检查验收分两次进行:一是造林成活率验收。造林主体完成当年造林任务后,向试点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造林成活率验收申请,试点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县级财政部门依据造林作业设计、合同、检查验收技术规定等组织检查验收,并出具检查验收报告。二是造林保存率验收。造林主体完成造林任务3年后,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依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批复的造林作业设计以及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检查验收有关规定,开展造林保
存率检查验收,并出具检查验收报告。
(七)拨付补贴资金。对造林主体的直接补贴资金分两次拨付:一是造林成活率检查验收后,达到合格要求的当年拨付造林补贴资金的50%。二是造林保存率检查验收后,达到合格要求的当年拨付余下的50%造林补贴资金。试点县的间接费用补贴由中央财政一次性拨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成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相关分管单位负责人组成。各有关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政策。省、市、县三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政策,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林农群众更加清楚的掌握政策内容、管理程序和相关要求,切实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三)强化质量管理。坚持造林作业设计审批制度,做到按计划编制作业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大力推广先进造林技术和优良品种,积极营造混交林。加强监督检查,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施工季节组织对造
林进度和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试点工作档案管理。
(四)加大资金监管。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河南省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账,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六日
第三篇: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方案(农办机[2009]34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办机[2009]34号 【发布日期】2009-08-21 【生效日期】2009-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方案
(农办机[2009]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 号文件关于“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的要求,我部制定了《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方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如期完成任务,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附件:《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方案》
农业部办公厅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附件:
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9年中央1 号文件精神,决定在部分省开展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工作。有关工作安排及要求如下:
一、工作目标及内容
2009年,围绕提升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在粮食主产区选点,分别开展深松整地、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械化插秧等作业补贴试点,同时开展补贴制度研究,总结试点成效和经验,推动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试点地区及布局
试点工作在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4省及黑龙江农垦选点进行。
黑龙江省双城市、克山县:主要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
山东省章丘市、恒台县:主要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试点。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如皋市:主要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试点。
浙江省平湖市:主要开展机械化插秧及机收油菜作业补贴试点。
浙江省余姚市:主要开展机械化插秧、机收油菜及机械化植保作业补贴试点。
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主要开展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
成立由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和试点省、县(场)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课题组,开展试点研究、总结等工作。
三、资金筹措和进度安排
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争取地方财政安排资金开展试点工作。会同财政部门科学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补贴方式和监督管理办法。
4月~7月,各试点县制定实施方案,报审及部署试点工作;
7月~10月,启动实施试点工作;
10月,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报送。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开展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是积累经验,探索规律,制定完善农机作业补贴实施办法和落实政策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试点地区农机化发展政策和机制创新,突破薄弱环节,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将试点工作摆上位置,抓紧抓好。
(二)精心实施。试点县(场)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工作组,配备精干力量,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积极争取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支持,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务求实效。试点地区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政策、组织、责任、人员和措施到位,务求取得实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康南林业总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
康南林业总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一)2010-05-27 02:29:5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330次 评论:0条
森林抚育工作是调整中、幼龄林树种组成和密度,改善林分卫生环境状况,促进林木生长,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积极稳妥地做好中幼林抚育这项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09]464号)、《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现编制《陇南市康南林业总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森林法》、《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为依据,以保护、利用和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为目标,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方向,通过开展中幼林抚育间伐试点,探索科学经营中幼林的技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中幼龄林分生长,达到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构建良好的生态林业。2.基本原则
为积极稳妥地做好中幼林抚育这项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09]464号)、《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必须坚持下列几个原则。
1、坚持以森林经营规划为基础,按照任务集中连片、交通便利、便于施工、稳步推进、促进就业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单位生产作业设计。
2、坚持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为主的原则,逐步向营林队伍稳定、抚育管理基础好、生产作业质量好的单位进行。
3、坚持森林抚育试点作业必须以林场职工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或合同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示,利于社会监督。
4、坚持分区施策、严格控制出材的原则,科学确定抚育林分和作业方式。
5、坚持科学有效、保护优先的原则,严格保护好珍贵树种和幼苗幼树。3.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3.1地理位置
康南林业总场是陇南市属国有林业总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的康县境内,下辖阳坝、清河、豆坝、长坝四个林场,涉及康县21个乡镇范围内的国有林区。该区东与陕西省略阳县接壤,南与陕西省宁强县相连,西与本市武都区毗邻,北以犀牛江为界隔江与成县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05°17′--105°58′,北纬32°53′--33°3′之间,东西宽64KM,南北长85KM,总场所在地区总面积108万亩。3.2地形地貌:
全境处于西秦岭南侧陇南山地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3.3国土面积及构成
康南林业总场经营土地总面积10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98.7万亩,占总面积的91.39%;非林业用地9.3万亩,占总面积的8.61%。3.4气候条件
康南林区纵跨两个气候带,即由东南部河谷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向西北逐渐过渡到温暖半湿润气候区。牛头山为两个气候区的大致分界线,中部地区为湿润气候,北部是温暖半湿润气候。区内气温由中部向南向北递增,年平均气温11.2℃,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16.7℃,降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雨平均742毫米,全年无霜期在207天,总特征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云雨多、日照少;湿度大,蒸发小;生长期长,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少雨,夏秋多涝。四季气候不分明,冬季特长,夏季较短。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为干旱、连阴雨、暴雨、霜冻和冰雹。3.5区域人口及构成
康南林区地处康县,涉及全县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人,城镇人口2.15万人。3.6经济结构及收入
本区内经济主要以农林业为主,其次为矿业经济和国家投资项目经济,其他的相对都很滞后。
农业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间种洋芋、白云豆、大麻等经济作物,林果产品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为主、三大产业基地面积分别达到63.2万亩、6.5万亩和4.92万亩;附带花椒、板栗、天麻、木耳、香菇种植等。康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0455万元,全县财政收入达到658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846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5879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元。林区就业现状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发展茶叶、天麻、木耳、香菇等。3.7国营林业单位分布情况:康南林业总场地处康县,下辖四个林场,一个森林公安分局,四个林区派出所。其分布状况为总场机关及森林公安分局位于康县县城,长坝林场位于康县北部长坝镇,豆坝林场位于中部豆坝乡、清河林场位于东南部两河镇、阳坝林场位于康县南部阳坝镇。
2.8职工人数、就业与收入等情况全总场林业系统共有职工356人,其中在职250人,离退休106人。近年来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启动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后,上级为林场投入部分工程资金维持生计;但是,多种经营产业门路仍然较少,全场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职工生活状况仍较困难。4.森林资源状况:
全总场有林业用地6.5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5.5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83.38%;疏林地0.62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42%;灌木林地0.3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5.07%;未成林地0.0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0.91%;宜林地0.08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1.22%。在有林地中,天然林5.15万公顷,人工林0.4万公顷。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98.5立方米,(其中中幼林平均每公顷蓄积60立方米)拥有活立木蓄积达5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79%。
我场森林资源全为国有,已全部纳入公益林面积,无商品林。
林木年生长量平均2.4%、枯损率为0.3%,每年总体净增长约11万立方米。而“十一.五”年中幼林采伐森林蓄积年消耗量980立方米。5.试点任务分解与进度安排 5.1.试点任务单位
陇南市康南林业总场阳坝、清河、豆坝三个林场。5.2抚育面积及蓄积消耗 总计任务20000亩。分解落实情况如下:其中阳坝林场3000亩、清河林场10000亩、豆坝林场7000亩。(详见附表4)
蓄积消耗量分解如下:每亩按1立方米预计,阳坝林场消耗蓄积3000立方米,清河林场消耗蓄积10000立方米,豆坝林场7000立方米。5.3.抚育对象
以中、幼林为主,主要包括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封山育林及人工营造扩大的森林面积、天保工程开始实行之前人工更新的造林成林面积、树龄以10—15年为主要对象幼林;以及林分密度较大,通分透光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林木个体长势较弱的中龄林林分。我场幼龄
林面积1.37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幼龄林面积0.36万公顷,天然林幼龄林1.01万公顷;中龄林面积1.39万公顷,其中人工林中龄林面积 0.1万公顷,天然林中龄林1.29万公顷。
因多年来无资金投入,我场四个林场中阳坝林场、清河林场、豆坝林场、长坝林场天然次生林林相很不整齐,林木年龄差异大,树种复杂,密度分布不均,下木密集,藤灌丛生,卫生状况不良;人工林因造林密度过大,郁闭度在0.8以上,乔灌混杂,亟待抚育,促进生长。5.4抚育方式
在幼龄林中实施透光伐,在中龄林中实施生态疏伐。并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雪压的林分开展卫生伐,并对一些林分实施修枝和割灌措施。5.5抚育强度:
按照《规程》株数强度不大于35%,蓄积强度不大于25%的要求。本次抚育设计蓄积强度控制在15%左右,株数强度控制在20%以下。5.6抚育项目时间安排
外业调查、施工方案、项目设计及审查报批于2010年2月底前完成,自抚育项目设计批复起一周后开工、工期预计4个月,2010年3月初至6月底前完工。7月初由总场组织相关科室及技术人员自查、并于7月中旬报市林业局及上级林业部门核查验收,并进行试点成效评价、工作总结上报等。5.7抚育效益监测点设置
设在阳坝、清河、豆坝林场,共计三个监测点。康南总场负责人王树权。阳坝林场法人田国栋、清河林场法人张康平、豆坝林场林场法人郑波。
在进行抚育项目工程施工时,在招收民工作业的同时,可鼓励安排职工抚育,以增加职工创收增富。5.8试点资金分解与拨付 5.8.1.资金拨付
2009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管理机构由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在实施方案批复后,省级财政先下拨40%到康南总场,再由康南林业总场计划财务科将资金按2万亩分解任务,划拨到承担试点实施单位,试点工作结束后,经自查和省市全面核查合格后,由省级财政再拔付下余的60%补贴资金。5.8.2资金分解
资金总量 200万元,其分解情况如下:其中阳坝林场30万元,清河林场100 万元、豆坝林场 70万元。
补贴标准暂定为天然林抚育80元/亩,人工林抚育90元/亩,具体根据不同林种、林龄、林相及抚育相关要求,制定具体补贴标准;另外10元/亩用于不可预见费用及间接费用支出。5.8.3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具体比例
直接费用占90%,包括间伐、修枝、除草、采伐剩余物清理费用、简易作业道路修建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费用等;间接费用占10%,包括作业设计费、检查验收、档案管理、成效监测等费用。5.8.4 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配
直接费用直接分配给施工单位,间接费用由总场计财科管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结算分配。
5.8.5补贴资金实行报账制和监督管理
总场计财科根据试点工作组织用工及施工进度、程序安排等由施工单位申请按月确定拨给。对试点各工序,工作任务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监督管理。完成森林抚育试点任务安排的其他资金,各施工单位应说明金额和用途。6.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6.1加强抚育组织领导
成立森林抚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法人任组长,主管副场长任副组长,资源、设计、计财、生产科及下属国有林场法人负责同志参加的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生产科负责组织实施中幼林抚育工作指导,资源科负责组织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设计队做好作业设计和操作规程指导,计划财务做好资金分配管理。为加强抚育间伐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王树权 康南林业总场场长 副组长:郑 州 康南林业总场副场长
赵维春 康南林业总场副场长 成 员:刘学杰 资源科科长 王建成 设计队队长
李云霄 生产科科长
冯正勤 计财科副科长
王杜朝 康南森林公安分局局长
张康平清河林场场长
田国栋 阳坝林场场长
王放学 豆坝林场书记、副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人工林抚育间伐试点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办公室主任由李云霄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王建成、杨庆忠二同志担任。试点范围包括全场天保工程区内的清河林场、阳坝林场、豆坝林场3个单位。开展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中幼林抚育间伐规程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中幼林抚育间伐试点工作。6.2抚育作业设计管理
该区只能进行低强度的抚育间伐,严格按标准设计,一般抚育株数强度控制在20%以下,蓄积强度严格控制在15%以下,间隔期以回归年为准,暂确定为10年。通过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增强保留木抗性,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强和发挥多种有益功能,提高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抚育间伐必须贯彻“以抚育为主、抚育和采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不得片面追求效益,必须坚持“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的原则,严禁“拔大毛、防止单纯取材”。6.2.1慎重选择试点林分
开展试点的单位对本单位中幼林资源现状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抚育规程》、《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和《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等技术规程的规定选择试点林分。中幼林抚育采伐试点选择在郁闭度0.8以上的人工林和郁闭度0.7以上的天然林亟待抚育的林分中进行;开展中幼林抚育试点必须严格执行省林业厅调递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不超限额采伐林木和超计划生产木材。各单位确定中幼林抚育间伐地点后,先进行初步踏查,将踏查结果上报总场设计队、经现地核实符合条件后,再进行设计。6.2.2合理确定中幼林抚育方式
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对幼龄林进行透光、修枝、割灌抚育;对中龄林进行生态疏伐和卫生伐,以利促进生长。6.2.3科学编制试点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
p;调查设计要做到区划合理、界限标志明显清晰、精度准确,设计成果内容详尽、图标完整、数字准确、资料规范。调查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实行谁设计、谁负责制度,依法对设计进行管理。实施单位要加大对抚育设计工作的重视和配合,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权威性和适用性。
调查设计应根据地形、地势、立地条件、林相、树种、林龄、经营目的和要求,本着分类经营、便于作业和管理的原则,合理区划小班,并确定相应的抚育措施。各林场开展中幼林抚育设计,应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单位,严格按照《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试行规程》和《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采伐营林调查设计规程》和《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等技术规程编制采伐作业设计(抚育采伐设计必须对采伐木挂号),报市林业局批准后实施。7.保障措施 7.1推行抚育前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凡进行抚育作业试点的单位,在抚育前10天要利用当地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天保工程区人工林采伐试点的政策和批准的采伐量、出材量等进行公示;在抚育现场及附近的交通要道设立公示牌,对依法取得的采伐许可证进行公示。公示抚育单位的林权证号、抚育林分的起源、林种、树种、抚育方式、抚育强度、地点、面积、抚育蓄积量、出材量、抚育期限、批准采伐机关及更新保障措施等内容,公示期限不能少于7天,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监督
7.2 加强组织领导,严把施工质量,明确施工时限
开展试点的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承担中幼林抚育全部责任,负责建立规范的试点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确保试点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进行。将批准的采伐限额和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采伐方式等作为采伐管理责任书的主要内容,明确责任,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好中幼林抚育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要确保抚育间伐不超限额蓄积消耗;确保按作业设计要求的面积、地块进行;确保不采伐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段的林木;确保不破坏试点区域的生态环境。由总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派员,全程监督检查各林场人工林采伐试点工作,定期向市林业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情况,总结试点经验,研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问题。7.3加强施工培训,做到安全施工,严禁工区用火,跟踪技术指导,随时解决问题。
由抚育试点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安排组织培训跟班人员,明确职责,负责对抚育试点区内的采伐木挂号、监督抚育出材、作业区质量、木材集运、更新补植造林等全程工作。由跟班人员督促施工人员控制在抚育施工过程中间伐树木的树倒方向,保护幼苗、幼树、母树、灌木和野生动物;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防森林火灾。对采伐木进行检尺登记,记录好施工日记。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检查,发现不按设计作业,责令停工整顿,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7.4签订责任、施工合同,严格规程操作、严格采伐证管理
开展中幼林抚育试点的林场,由总场资源科上报市林业局审核后,再报省林业厅根据抚育作业设计审批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同时负责下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和批准的采伐作业设计现地拨交伐区,指定抚育采伐范围,在采伐范围边界设置醒目标志;在未下发采伐许可证前,不准提前作业,违规者要依法处理。
各试点林场要签订总场与场、场与个人(工组)抚育合同,明确抚育任务(面积)、地点、范围、质量标准、竣工日期、工资费用标准、有关抚育要求,安全规范等。
7.5.对施工人员的要求
施工人员必须具有林区抚育作业施工经验,身强力壮、身体健康。同时每个工组要配备1名懂割灌、打枝的油锯操作手,以便于提高工效。7.6按时完成抚育更新补植造林任务
抚育作业结束、抚育出材运出林区后,由试点单位负责对抚育采伐迹地、集材道及作业区坡角地带以及因特殊原因形成的林中空地进行全面更新造林,按时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由审批抚育作业的主管部门负责更新补植造林质量检查验收。7.7加强木材运输管理
采伐作业结束后,由各试点单位对抚育间伐区内的采伐剩余物,在不影响更新的前提下,采取保留、利用、堆积或者截短散铺等方法进行清理。由采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伐区作业质量验收,确认各试点单位商品材出材量后批准调运,木材准运证及检疫证由总场资源科统一办理。8.抚育采伐指标的落实与管理。8.1抚育试点前采伐限额及使用情况
我场自2006年人工幼林抚育消耗蓄积量375立方米;2007年人工幼林抚育消耗蓄积量2064.5立方米。200年人工幼林抚育消耗蓄积量910.6立方米。“十一.五”期间抚育间伐消耗限额980立方米,五年抚育应消耗指标4900立方米,实际消耗限额3491立方米,结余1481立方米。“十一.五”期间低产林改造蓄积未消耗。
8.2抚育试点任务采伐指标
本次根据中幼林抚育试点任务20000亩,每亩平均蓄积4立方米预计,按蓄积强度15%进行间伐,要消耗20000立方米,其余18519立方米指标尚有缺口,请求省林业厅调递解决。
8.3我场下属国有林场森林抚育试点所需限额实行单独建档、单独发证。8.4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实行作业区拨交制度。
8.5木材运输等管理实行准运证、检尺单、检疫证,结算单“两证两单”措施进行管理。
8.6加强资源监督管理,对破坏森林资源、出现滥砍乱伐等违规、违法案件的严肃惩处。
9.抚育资金管理
根据财农[2009]464号文件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试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明确补贴资金用途、管理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的措施办法等。同时,制定研究测算抚育补贴标准的办法或措施,重点明确国有林抚育收入的处理办法以及如何加强抚育成本核算管理。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情况及处理措施。10.抚育检查验收与成效监测。
一是建议上级提早下达计划。在春季前完成外业调查、抚育作业设计审核审批,抓住季节完成抚育施工施工准备工作。
二是搞好抚育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幼林抚育项目总投资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实行招投标,对30万元以下实行询价承包,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或议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是加强工程监理。抚育项目工程实行监理制度,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做法。建议公开招标监理单位,对中幼林抚育工作的进度、质量、资金实行全程监督。
四是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工程完成之后,组织相关部门和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工作。
五是建立资源数据库,健全工程档案,保持资料完整。明确试点单位自查实施办法、时间和具体要求等。
六是明确抚育成效监测的目标、监测类别以及站点布局等,制定相关办法或措施,提出有关要求。
七是要组织人员摸索相关检查评估指标,指导试点单位开展抚育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分析。
八是在组织检查验收、监测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抚育试点总结工作。
第五篇:磨子卫生院2012年脊灰麻疹强免查漏补种方案
巴州区磨子卫生院
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巴区卫发【2012】37号文件及•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年脊灰疫苗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的紧急通知‣(川卫办发„2012‟80号)要求,为继续保持我区的无脊灰状态,力争今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和国家五部委(局)•关于印发†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卫生部•关于做好今冬明春消除麻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地实际,决定于近期在全乡开展脊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人群、时间安排及工作指标
(一)目标人群
1.脊灰疫苗查漏补种目标人群:对2月龄—6岁儿童(2005年2月27日到2011年12月27日出生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
2、麻疹强化免疫目标人群:8月龄—6岁(2005年2月27日到2011年6月27日出生的儿童)儿童,无论既往麻疹免疫史及患病史如何,凡无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儿童,均接种1剂次(0.5毫升)麻疹疫苗(一个月内已接种麻疹疫苗的,本次不再接种)。
3、开展对6周岁以内的所有儿童,在优先接种脊灰、麻疹疫苗的同时,开展免疫规划其他疫苗的补种。本次查漏补种活动完成首次补种后,其余针次的补种工作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完成。
(二)时间安排。
1.2月21日召开脊灰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启动培训会。
2.2月21-25日各村入户发放接种通知单,调查摸底登记。3.2月25日各村交调查摸底统计表.4.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时间。首次补种:2月27日至3月5日。5.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时间。2012年2月27日一3月5日。
6.3月5日各村交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接种情况统计表。
(三)工作指标。
1.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查漏补种确保每名适龄儿童优先补种脊灰、麻疹疫苗的同时,开展免疫规划其他疫苗的补种,补种率达95%以上。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卫生院成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活动工作。
成立磨子卫生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辖区内风险评估、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各村卫生站、居委会要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村负责本辖区内强化免疫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评价工作,乡派督导员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站长为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直接责任人,组织辖区内各村卫生站开展宣传、摸底和接种工作。
(二)社会动员与宣传。
各地在活动开始前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电信、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力争宣传工作不留漏洞、不留死角。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知晓脊灰和麻疹的危害性、了解脊灰和麻疹的防治知识,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
(三)经费保障。
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用疫苗、注射器由省统一采购;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疫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接种劳务等费在均等化经费列支。严禁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三、技术措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
各村要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合理分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二)人员培训。
各村必须高度重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的培训工作。我院按照•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对乡镇卫生院和各村参加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目标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证和接种技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等。
(三)摸底调查。
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是保证高接种率,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的前提。因此,各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辖区目标儿童数。会同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摸底调查时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地区儿童,对发现未建卡、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予以补建接种卡、接种证,并纳入常规免疫管理。
摸底调查人员应采取入户或通过托幼机构等方式,告知接种的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并负责填写•巴州区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并对摸底登记结果进行核查、汇总,根据摸底儿童数、接种点数,制定接种实施时间表,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卫生院。乡派督导人员要对摸底调查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村站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摸底调查工作必须在2012年2月25日前完成。目标儿童摸底调查质量可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①目标儿童数≥当地人口管理部门掌握的同年龄组儿童数;②目标儿童数≥出生率估算的各年龄组出生人数(不考虑婴儿死亡率);以上指标均符合要求,可认为摸底质量较好;有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分析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摸、补登;有二项指标不符合要求,又无其他因素可解释时,应重新开展摸底登记。
(四)组织实施接种。
采用固定接种、巡回接种、入户接种相结合的方式。各村强化免疫接种点必须在实施接种前2-3天将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等准备齐全,并随时补充。接种现场应有负责组织、预检登记、接种、不良反应处置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数量要根据接种对象数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规范接种,登记等各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
脊灰、麻疹疫苗要按有关规定保存和运输,现场接种流程、操作技术及剩余疫苗处理等,要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执行。预防接种要严格掌握脊灰及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证及其他暂缓接种的原则,对于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在本次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后的条件适宜时机及时予以补种。
(五)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各村要切实做好强化免疫所需人员、物资(急救药品、器材、等)和保障工作,组织全体乡村医生,参与强化免疫活动,并做好协调工作。并对本次疫苗储存所需冷链设备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疫苗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
乡镇卫生院做好疫苗、注射器等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的合理分发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各村应当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结合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特点及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对方案,成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处理小组,负责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及时做好强化免疫活动和查漏补种工作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工作。对严重疑似异常接种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各地按照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四、督促指导
卫生院要加强对开展活动的督导,督导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督导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协调解决。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期间,保证了每个村(街道)至少有一名乡派督导人员。
五、评估验收
(一)接种率评估。
每轮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完成后,卫生院要对免疫活动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在2012年3月5—10日完成。快速评估的重点是容易被漏种的人群和地区,如流动人口聚居地、边远山区等。
(二)快评结果判定与处置 1.结果的判定。以服苗标记和家长认可为准 2.处置。
①本次快评时,遇到因拒绝、有禁忌症、生病暂缓的未服苗者,也要计算在内,以便更真实反映强化免疫疫苗覆盖率。但在上报和反馈结果时,注明快评时发现的未服苗者中有几名是因拒绝、禁忌症或生病暂缓等原因造成的。
②快速评估:每个调查村的强化免疫对象中只要发现1名未种者(因拒绝、有禁忌症、生病暂缓的未服苗者除外),即对未接种者在强化免疫期间现住址所在地,以村为单位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如有2个调查村需查漏补种,则全乡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并对漏种儿童实施补种。重新开展摸底调查和接种所需经费,由工作不落实的村负责承担。
六、资料收集与报告
各接种点都要按要求对接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儿童进行登记,保存本次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儿童名册原始记录。在两轮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结束后,各地应按上述内容要求,逐级对强化免疫活动和查漏补种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于2012年3月5日前将本次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及数据库上报至为卫生院防保
磨子卫生院
2012年2月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