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村庄环境整治: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一
苏州村庄环境整治: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一
【编者按】自2011年起,江苏省开始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区,苏州市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2012年年底,苏州市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并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全域考核验收。通过整治,苏州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州乡村的一幅幅风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整旧添新 内外兼修“两相宜”
两旁青山绿树,田园农舍交相辉映,走进位于吴中区横泾街道南部的新齐村,一片如诗如画的生态风光跃然眼前。
“打开窗户就是绿地,推开屋门就见池塘,那种美的感觉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新齐村林家浜自然村村民谢明霞自豪地对笔者说。
2011年,江苏省开始启动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自行动实施以来,新齐村先后投入240万元,对林家浜自然村及周边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其中拓宽并硬化村庄道路约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5盏,新建了一片停车场,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以前都是泥路,一到下雨天,走路都不方便,更别说是骑车了。你瞧,现在的路宽敞平整,去哪里都特别方便!” 看着眼前的马路,谢明霞深有感触。
除了对农舍、道路等显而易见的“表面”问题进行整治外,新齐村还将目光聚焦在“地下”等看不见的地方。新齐村党总支书记朱建明告诉笔者,在整治工作中,林家浜自然村共铺设了2000多米污水管网,清淤了河道,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站,使村民的生活污水能够得到统一收集和有效处理。
“以前河里的水很脏,不能洗东西,特别是夏天,难闻的不得了。现在河水干净多了,洗洗涮涮也特别方便。”说这话时,村民杨奶奶正在自家河塘前的码头上洗菜篮。“不仅河水干净了,河道周围还装上了木栏杆,好看也安全。”
对于村民每日的生活垃圾,新齐村也进行了统一治理。朱建明告诉记者,为了能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新齐村新增垃圾箱20只,并且配备了专门的街道保洁人员,每天负责街道的打扫工作,使村庄环境能够“时时如新”。
事实上,苏州市多个辖区也加强了对客观环境整修外的多方面提升。张家港市在突出抓好非规划布点村庄整治的同时,对规划布点村增加了家居环境、乱搭乱建“两整治”和健康素养、居住安全水平“两提升”内容;常熟市则在整治违章建筑和院内环境、提升治安管理水平和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上下足功夫;太仓市、吴江区还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州市完成了对全市10213个自然村村庄的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苏州市继续卯足干劲,推进“镇村布局优化”,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对已经整治的村庄进行“提档升级”。根据计划,全市将建设16个美丽城镇、71个美丽村庄,届时,苏州的镇村将更加明艳动人。
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在让乡村焕发出清新容颜的同时,苏州市还将整治工作与增进民生福祉相结合。在陆巷村,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该村建立了老年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和1000多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小游园。茶余饭后,活动室里、小广场上,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串起了一条村民幸福生活的纽带。
位于横泾街道的新路村社区服务中心里,几个老人正悠闲地打着麻将,该中心集行政办公、文体活动、图书阅览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为更好地服务村民提供了平台。
“我们在中心一楼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了计生、社保、民政等多个服务窗口及警务治安室。”新路村党总支书记翁建华向记者介绍道,“中心外还配套建设了中心广场,并配备了灯光舞台、广场电子屏、室外音箱等设施,使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要促使农村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让农民能享受到过去城里才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大威表示,苏州坚持整治村庄环境与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体系相结合,在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同时,切实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特别注重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
王璇 高峰 董红兵
2013年9月30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
第二篇:苏州村庄环境整治: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二
苏州村庄环境整治: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二
群众满意是根本
初秋时节,走进太湖之滨的东山镇陆巷村,一幢幢农舍花木环绕,一条条村路整洁有序„„村民王大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别看我们村不大,但生活环境很好,出门就是风景,每天就像生活在画里一样。”
“整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与村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整治开始之前,村里就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宣传动员,整治规划出台之后,我们又积极与村民商讨规划内容,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并就整治项目进行逐项表决,取得了大家的支持。”吴江区肖甸湖村妇女主任钱玉英说道。
“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毕竟,无论是砸掉一只旧水缸还是处理掉一些乱堆乱放的废弃物品,都会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 钱玉英坦言,之前,肖甸湖村散养鸡鸭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拆除棚圈时,遇到了阻碍,不理解的村民坚持先拆除别人家的,再拆除自己家的,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为了获得村民的支持,肖甸湖村的村干部一遍遍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并尽量满足村民的合理要求。村民张会东告诉记者,以前每家门口都是自己搭建的鸡鸭棚子,十分杂乱。整治中,村里给每家每户门前都安置了一个木制的鸡鸭棚,整齐划一,十分美观。
对于清理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建材等物品,肖甸湖村给予了村民一定的经济补偿,并将清理回收的材料最大程度地进行了再利用,兼顾了村民利益与村庄环境的整洁有序。此外,还统一在村民农宅旁规划了小菜园,围上了竹篱笆,方便村民种菜耕地,让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与整治后的村庄环境在无形中融为一体。
在陆巷村,“旧屋换新宅”已成为了这里收购保护古建筑的一种方式。“对于已经损坏且不适宜居住的古建筑,我们在村旁统一为村民置换135平米的新建住宅,多余的面积则折算现金补贴给村民,最大程度地维护村民利益。”陆巷村村支书叶庆容说道,“但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村民自愿’,如果村民还是想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只要不破坏建筑风貌,我们也不会强求。”
“农民群众对村庄环境变化的满意及认可程度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民情民意,尽力办好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办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指出。
结合村民意愿,依靠村民力量,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是苏州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太仓,村庄环境建设被纳入“勤廉指数”测评体系,让村民对环境整治中所落实的项目工程和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测评,以测评结果衡量老百姓的幸福满意度;在常熟,村民的想法及建议被充分纳入到整治工作中,成为制定《常熟市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宣传工作意见》和《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公益宣传意见》的依据。
王璇 董红兵 赵怀民
2013年9月30日《中国建设报》专题三版
第三篇: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纪实
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
——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纪实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自今年3月13日开展“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以来,112名干部相继驻村蹲点包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当地群众说,原以为他们只是走形式,没想到村里还真的来了一些干部,帮我们办了实事,解决不少困难。
解决一个问题胜过千言万语
大河沿子镇农三队村民阿依孜木汗〃库娜洪的丈夫两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阿依孜木汗〃库娜洪与3个女儿相依为命。她家原有8亩耕地,前些年为了给丈夫看病,将其中4亩承包给了邻居,可是丈夫去世后,婆婆家将剩下的4亩耕地也要了回去,使得阿依孜木汗〃库娜洪一家4口没有了生活来源,她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想要回这几亩地,村委会调节了两年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大河沿子镇工作组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法律的角度对双方反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使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婆媳双方都表示对工作组的调解很满意,并表示感谢。
镇牧业办的干部卡那特〃库尔班巴依在下村时注意到,呼和哈夏村有几户村民今年春耕进度比较慢,经详细了解才知道,这几户村民家里的孩子外出打工,缺少劳动力,于是他积极联系了附近农场的8台精播机,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大河沿子镇工作组的干部们个个铭记在心,落实于行动。他们有的出点子、想办法,有的送活、送政策,还有的献爱心、送温暖。虽然,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相同——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群众只动嘴干部去跑腿
“过去是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是群众只动嘴,干部忙跑腿。”精河县委组织部部长张铭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村民董胜和其他几户棉农在放水灌溉时发现,他们这几户今年刚更换的滴灌管有跑水现象,多次联系商家都没有结果。正在他们无奈时,镇上工作队的干部听说后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并及时联系工商部门对该批次滴灌管进行了质检,在确定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后,要求商家及时更换了产品。董胜感激地说:“真没想到,工作组只用两天时间就把难题解决了,给我们这1000多亩棉花挽回了损失。”
在呼萨英铁热克村村委会大门上还挂着“社区服务中心”的牌子。为了方便村民办事,村党支部书记董希林给每一户村民发放了便民服务手册,里面写明便民服务电话、工作职责和服务事项。社区服务中心实施村民事务全程代办。代办事项大到民政优抚、农技推广,小到上门代收水电费、合作医疗等事项。目前村民小事不出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贴心服务。
记者翻阅大河沿子镇干部的“民情日记”看到,不少干部都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深入基层联系帮扶,不仅仅是“一日之功”,必须长
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实效。
干部得到锤炼群众得到实惠
因地制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大河沿子镇干部得到群众拥护的根本原因。
夏尔托热村上世纪90年代就通上了自来水,这是当时村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管道老化,造成部分群众吃水困难。在工作组的多方协调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出解决方案,村集体给每户村民补贴100元,每户村民拿出900元共同集资维修,全村650户村民的吃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拜尔盖斯村村民反映,村里缺少文化室,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工作组联系对口扶持的博州民政局为村里协调资金10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并赠送了文体器材,还要建“文化墙”,让这个村看起来更美丽……
“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精河县委书记尤占军说,“我们要发挥好工作队(组)的维稳队、宣教队、服务队三个作用,使干部得到锤炼,让群众得到实惠。”
(来源:农民日报,记者冯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