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使用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保密提示
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使用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保密提示
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使用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保密提示
264
1、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及与之相连的软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2、严禁在互联网网盘和云盘中存储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3、严禁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收发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4、严禁在即时通信、微信、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中发布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5、拆除或关闭互联网计算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
6、将互联网下载的有关资料导入涉密计算机,应采用光盘刻录或使用普通U盘通过“三合一”单导设备导入。
7、不点击陌生账号的电子邮件及链接,对熟悉账号的可疑电子邮件,应先与对方确认后再点击阅读。
8、不以单位名称及缩写、个人姓名、房间位置等作为互联网计算机主机名,不存储可能泄露用户身份信息或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的资料。
9、安装防病毒和防火墙等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软件补丁;或安装“影子”系统,防止对计算机系统的非法篡改。
10、发现受到不明邮件攻击等异常现象,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向保密部门报告。
第二篇:新疆油田公司互联网计算机使用安全保密提示
新疆油田公司互联网计算机使用安全保密提示
1、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及与之相连的软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移动 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和内部敏感信息。
2、严禁在互联网网盘和云盘中存储涉密信息和内部敏感信息。
3、严禁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收发涉密信息和内部敏感信息。
4、严禁在及时通信、微信、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中发布涉密信息和内 部敏感信息。
5、拆除或关闭互联网计算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
6、将互联网下载的有关资料导入涉密计算机,应采用光盘刻录或使用普通 U盘通过“三合一”单导设备导入。
7、不点击陌生账号的电子邮件及链接,对熟悉账号的可疑电子邮件,应先 与对方确认后再点击阅读。
8、不以单位名称及缩写、个人姓名、房间位置等作为互联网计算机主机名,不存储可能泄密用户身份信息或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的资料。
9、安装防病毒和防火墙等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软件补丁;或安 装“影子”系统,防止对计算机的非法篡改。
10、发现受到不明邮件攻击等异常现象,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并向保密部门报告。
第三篇:涉密网络使用人员保密承诺书
附件2
涉密网络使用人员保密承诺书
我已被告知各项网络保密管理制度,知悉应当承担的涉密网络保密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本人郑重承诺:
一、认真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保密纪律,履行保密义务;
二、不访问、下载、存储、传输和知悉范围以外的国家秘密;
三、未经批准不准将计算机、存储设备等信息设备接入涉密网络;
四、不扫描或者监测涉密网络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密设施以及应用系统等;
五、不将涉密信息设备接入非涉密网络;
六、在未采取符合保密要求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在涉密网络和非涉密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七、不擅自安装软件程序或者卸载、修改涉密网络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八、不存储、处理、传输高于网络或者信息设备密级的信息;
九、不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十、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涉密网络使用中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
十一、未经保密审查,不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发布工作相关信息。
如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第四篇: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条 涉密计算机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并登记编号,建立台账,张贴标签,统一配发,专人负责,专机专用。聘请相对固定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第二条 涉及计算机必须设置具有高安全性的开机密码,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任何无关人员不得接触和使用涉密专用计算机。涉密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查杀病毒。
第三条 涉及计算机存放于安全场所,与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公共信息网必须实现物理隔离,不得安装无线键盘、无线鼠标、无线网卡灯设备。
第四条 连接内网的计算机坚持“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第五条 涉密计算机不得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程序,不得存放私人信息;与涉密机连接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也不能与其他任何网络连接。
第六条 涉密计算机确定密级后,不能处理高密集信息。
第七条 涉密计算机只能使用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非涉密计算机只能使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交叉使用。
第八条 用涉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在打印输出时,打印出的文件应当按照相应密级文件管理,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废页等过程文件应按保密要求及时销毁。
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条 非涉密机应由单位统一购买,登记编号,张贴标签,建立台账。
第二条 非涉密计算机不得与涉密计算机相互连接使用,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严禁浏览、下载、传播、发布违法信息;不接收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第三条 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制作、处理、存储、传递、发布涉密信息和文件资料。第四条 非涉密计算机只能使用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第五条 计算机操作人员调离时应将有关材料、档案、软件移交给其他工作人员;接替人员应对系统重新进行调整,重新设置用户密码。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第二十七条 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权利、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第五十三条 本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计算机(含笔记本电脑)保密管理制度
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保密员负责保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二、设计国家秘密的信息(以下简称涉密信息)应当在涉密信息系统中处理。非涉密信息系统不得处理涉密信息。涉密信息系统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屋里隔离
三、严禁同一计算机既上互联网又处理涉密信息;严禁使用含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限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严禁涉密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四、严格限制从互联网向涉密信息系统复制数据。确需复制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标准执行;不得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从涉密计算机向非涉密计算机复制数据。确需复制的,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复制和传递涉密电子文档,应当严格按照复制和传递同等密级纸质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涉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维修,应当在本单位内部现场进行,并指定专人全程监督,严禁维修人员读取和复制涉密信息。确需送修的,应当拆除涉密信息存储部件
六、任何个人不得擅自销毁、淘汰、报废处理过涉密文件资料的计算机,应当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确保有关内容和数据不可恢复
七、涉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存储数据的恢复,必须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具有涉密数据恢复资质的单位进行
八、处理内部信息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在变更用途时,应当使用能够有效删除数据的工具删除存储部件中的内部信息
九、加强对涉密计算机及使用人员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提高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和保密意识和技能
十、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人员违反本规定,情节较轻的,由本单位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造成安全和泄密隐患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一、违反本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行政或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