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2 01:1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第一篇: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加强管理 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兰州市编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宏观治编与微观管编结合,体制优化与机制活化配套,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同步,务实进取与开拓创新并举,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服务意识,抓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管理办法。主要是“坚持五项制度,强化五项管理”。坚持五项制度。一是统一领导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编制部门统一承办,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和编制部门一个文件下达。二是专题报告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必须先专题汇报编委办公室,经审核后,提交编委会集体审定或经过编委会提交市委、市政府审批,对重大事项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委常委会议审定。三是核岗核编制度。各单位进人必须先到编制部门核实人员编制,凭编制部门开具的缺员证明卡到相关部门办理调配安置手续。四是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制度。积极主动地搞好与组织、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把关、齐抓共管的格局。五是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对全市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强化五项管理。一是规范化管理。实行了机构名称和设置规范、编制核定和职能配置规范、岗位和人员结构规范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制定了人员调动核编程序、法人登记变更程序、年检年审等工作程序。二是法制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兰州市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决定》、《关于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机构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全市事业单位依法进行了法人登记。三是实名制管理。收集了全市两千多家事业编制和实有五万多名干部职工信息,使机构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流动去向等情况都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整合编制资源和合理有效使用编制的工作。四是信息化管理。自行设计编制管理程序,建立了兰州市机构编制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五是动态化管理。及时对机构、编制、人员变化的单位进行数据更新,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库数据进行核对,动态反映增减情况,切实增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动态性,促进了全市机构编制管理模式的转变,强化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使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始终控制在编制限额内。

二、突出发展意识,抓职能转变

始终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推动自身职能转变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优化职能结构和职责关系。一是从支持发展入手。参与制定全市多项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对部分职能部门进行了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组建了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调整了开发区的运行体制,清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从构建和谐着眼。重新确定职能,明确了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三定”方案,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分工配置。组建了市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市场和企业得到有效监督管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三是从理顺关系出发。针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协调的现状,在文化、卫生、环卫等七个行业实施了改革,基本解决了这些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散、弱的问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三、突出创新意识,抓改革深化

多年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创新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创新中落实,在创

新中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组织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和2004年的两次机构改革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规定,确保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不突破省上核定的限额。改革后,市委、市政府机构比改革前减少8个,全市行政编制减少了2072名。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完成了全部61个乡镇机关事业机构改革。在改革工作中,精简了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科学设置职位岗位,将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和调整。重新确定了乡镇的类别,明确了各乡镇的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定编定岗,坚持实行编制实名制、公示制,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三是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一种是经费包干,市场运作。在事业单位定职能、定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经费数额,管事不管人,并以招标的方式确定管事的人,变人员管理为经费管理。兰州歌舞剧院实行这种办法后,通过市场发展壮大,创作了《大梦敦煌》等艺术精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第二种是整合资源、归并重组,原39家事业单位调整为16家,减少23家,核减编制237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种是转换机制,增强实力。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和管理体制调整,先后有6个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了企业,收回399名事业编制,安置职工500多人,吸纳就业1000余人,较好地解决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转制后的单位普遍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四、突出把关意识,抓调查研究

作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职能部门,多年来,牢固树立了“把关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科学分析,合理配置,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着力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逐步形成了“不调查研究不决策”的良好习惯,认真审视机构编制工作现状,深入基层,研究探讨机构编制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新机制、新手段和新方法。一是清源查本。在机构编制管理、总量控制、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登记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提出了突破现行体制障碍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对体制、职能、机构、编制和经费供给方式进行整合的思路,提高了对全市行政结构的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研究。加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理论和重要理论的研究,陆续完成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划分》、《兰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等多项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三是成效显著。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当家理事和参谋咨询的职能进一步发挥。近年来,向中央和省上共报送调研论文、经验材料、事务信息百余篇,2006年被评为“全省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五、突出法制意识,抓监督检查

始终坚持“编制就是法规”的理念,紧紧围绕“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这一主题,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拟定并报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市政府的法规规章清理工作和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实际,对《兰州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做了进一步修订。初步拟定了《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兰州市编办公文处理程序》等制度。这些规章和制度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专项督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结合“治庸”计划的深入实施,人事编制部门作为牵头落实单位之一,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全力配合、协调相关部门着力抓好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工作,促进“治庸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了“吃空饷”问题的专项督促检查,清查出全市各类“吃空饷”人员377名,做出了相应处理,妥善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通了市、县(区)两级 “12310”

机构编制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严格按规定受理有关举报事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六、突出和谐意识,抓自身建设

积极创建诚信型、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机关,努力打造政治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战斗集体,编制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一是强化思想建设。结合开展“三讲”教育、“两个务必”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及各届全会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学习促进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全面提升编制干部的业务水平、道德情操、创新能力和廉政勤政意识。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出了人事编制干部要做到“三个一致”。即说话心口一致,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办事知行一致,严格按原则和规矩办事,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为人表里一致,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三是强化廉政建设。要求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做到“六个必须”。即:一是必须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二是必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必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四是必须严格遵守人事编制工作纪律,五是必须做到令必行、禁必止,六是必须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近年来,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和中央编办、省编办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加强管理 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加强管理 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

时 间:2008年12月05日

作者:中国机构网

来 源:中国机构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兰州市编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的大局,坚持宏观治编与微观管编结合,体制优化与机制活化配套,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同步,务实进取与开拓创新并举,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服务意识,抓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管理办法。主要是“坚持五项制度,强化五项管理”。坚持五项制度。一是统一领导制度。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编制部门统一承办,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和编制部门一个文件下达。二是专题报告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必须先专题汇报编委办公室,经审核后,提交编委会集体审定或经过编委会提交市委、市政府审批,对重大事项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委常委会议审定。三是核岗核编制度。各单位进人必须先到编制部门核实人员编制,凭编制部门开具的缺员证明卡到相关部门办理调配安置手续。四是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制度。积极主动地搞好与组织、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把关、齐抓共管的格局。五是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对全市机构编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强化五项管理。一是规范化管理。实行了机构名称和设置规范、编制核定和职能配置规范、岗位和人员结构规范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制定了人员调动核编程序、法人登记变更程序、年检年审等工作程序。二是法制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兰州市实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决定》、《关于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机构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全市事业单位依法进行了法人登记。三是实名制管理。收集了全市两千多家事业编制和实有五万多名干部职工信息,使机构的名称、性质、规格、经费形式等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流动去向等情况都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整合编制资源和合理有效使用编制的工作。四是信息化管理。自行设计编制管理程序,建立了兰州市机构编制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五是动态化管理。及时对机构、编制、人员变化的单位进行数据更新,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库数据进行核对,动态反映增减情况,切实增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动态性,促进了全市机构编制管理模式的转变,强化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使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始终控制在编制限额内。

二、突出发展意识,抓职能转变

始终以“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推动自身职能转变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努力优化职能结构和职责关系。一是从支持发展入手。参与制定全市多项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对部分职能部门进行了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组建了兰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调整了开发区的运行体制,清除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从构建和谐着眼。重新确定职能,明确了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三定”方案,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分工配置。组建了市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市场和企业得到有效监督管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三是从理顺关系出发。针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协调的现状,在文化、卫生、环卫等七个行业实施了改革,基本解决了这些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散、弱的问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三、突出创新意识,抓改革深化

多年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创新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创新中落实,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组织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2年和2004年的两次机构改革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规定,确保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不突破省上核定的限额。改革后,市委、市政府机构比改革前减少8个,全市行政编制减少了2072名。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机构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完成了全部61个乡镇机关事业机构改革。在改革工作中,精简了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科学设置职位岗位,将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和调整。重新确定了乡镇的类别,明确了各乡镇的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定编定岗,坚持实行编制实名制、公示制,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三是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一种是经费包干,市场运作。在事业单位定职能、定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经费数额,管事不管人,并以招标的方式确定管事的人,变人员管理为经费管理。兰州歌舞剧院实行这种办法后,通过市场发展壮大,创作了《大梦敦煌》等艺术精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第二种是整合资源、归并重组,原39家事业单位调整为16家,减少23家,核减编制237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种是转换机制,增强实力。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和管理体制调整,先后有6个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了企业,收回399名事业编制,安置职工500多人,吸纳就业1000余人,较好地解决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发展问题,转制后的单位普遍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四、突出把关意识,抓调查研究

作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职能部门,多年来,牢固树立了“把关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科学分析,合理配置,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着力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逐步形成了“不调查研究不决策”的良好习惯,认真审视机构编制工作现状,深入基层,研究探讨机构编制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新机制、新手段和新方法。一是清源查本。在机构编制管理、总量控制、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单位登记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提出了突破现行体制障碍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对体制、职能、机构、编制和经费供给方式进行整合的思路,提高了对全市行政结构的设计、组织和管理能力。二是理论研究。加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理论和重要理论的研究,陆续完成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间权责关系划分》、《兰州市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等多项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三是成效显著。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当家理事和参谋咨询的职能进一步发挥。近年来,向中央和省上共报送调研论文、经验材料、事务信息百余篇,2006年被评为“全省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五、突出法制意识,抓监督检查

始终坚持“编制就是法规”的理念,紧紧围绕“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这一主题,不断强化监督检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结合实际,拟定并报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 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意见》等文件。结合市政府的法规规章清理工作和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实际,对《兰州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做了进一步修订。初步拟定了《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兰州市编办公文处理程序》等制度。这些规章和制度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专项督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结合“治庸”计划的深入实施,人事编制部门作为牵头落实单位之一,克服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全力配合、协调相关部门着力抓好机构编制管理的督查工作,促进“治庸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了“吃空饷”问题的专项督促检查,清查出全市各类“吃空饷”人员377名,做出了相应处理,妥善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通了市、县(区)两级 “12310”机构编制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严格按规定受理有关举报事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六、突出和谐意识,抓自身建设

积极创建诚信型、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机关,努力打造政治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战斗集体,编制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一是强化思想建设。结合开展“三讲”教育、“两个务必”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及各届全会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学习促进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全面提升编制干部的业务水平、道德情操、创新能力和廉政勤政意识。二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出了人事编制干部要做到“三个一致”。即说话心口一致,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办事知行一致,严格按原则和规矩办事,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为人表里一致,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三是强化廉政建设。要求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做到“六个必须”。即:一是必须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二是必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必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四是必须严格遵守人事编制工作纪律,五是必须做到令必行、禁必止,六是必须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近年来,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和中央编办、省编办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xx编办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

扎实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回顾了近年来的机构编制工作,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服务性机关,全面推行了“四抓工作法”,即抓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抓工作重点的跟踪;抓工作进度的完成;抓工作效率的提高。积极稳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着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加强信息调研工作,全面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2008年被评为“全省机构编制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市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其中一名同志获得了2010“全省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一、积极稳妥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

2010年初,政府机构改革驶入了正轨,我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就改革的指导思想、机构的调整与设臵、机构编制的控制、人员的安排、“三定”工作以及资产、机构衔牌等问题都进行了具体的明确,使改革工作更具体、详细、便于操作。此次政府机构改革,我们严格执行“三个不得”突破,做到 机构编制不超限额、领导职数不突破,“六个整合”、“二个探索”全部到位,取得了实质上的效果。

10月,我们会同纪检、组织、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三定”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了解有职能调整的部门在工作运行中是否到位。同时召开重新整合的部门座谈会,让大家谈谈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感想,在实际工作运转中是否更有利,是否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规律。然后,我们对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方案落实的情况、转变政府职能的情况、理顺关系的情况、明确和强化责任的情况、“三定”规定执行的情况、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形成书面材料。

二、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在总结推广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着力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12月份,我们草拟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经县委、县政府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以县委办、县政府办的名义下发了《转发<县编委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接着,各乡镇在酝酿“三定”规定的实施方案。此次乡镇机构 2 改革是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的延续和完善。早在2005年,我县就确定以横江镇为改革试点乡镇。几年来,我们将试点乡镇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县其他乡镇,将不足之处加以改善。

三、探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为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我县编办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好思想、政策、实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搞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事业单位机构数合计XX个,其中财政预算的事业单位有XX个,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有XX个;全县事业单位编制总数为XX名(有些单位未定编),其中全额拨款为XX名,差额拨款XX名,自收自支XX名;全县事业单位实有人数为XX人,其中全额拨款人数为XX人,差额拨款人数为XX人,自收自支人数为XX。全县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有XX个,均为正科级,编制数为XX个,实有人数为XX人。二是注重改革研讨,做好政策准备。积极组织业务精湛、攻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研讨组,针对县事业单位实际遴选有创造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探讨,谋划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设想。同时,研讨组在县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业单位,深入调研,掌握基础情况和特点,确定需要研讨的课题后,坚持走出去开阔眼界,学习县外先进改革经验。三是积累改革经验,做好实战准备。采用先易后难的办法,积极探索对事业单位职能 的界定和分类,并适时对一些职能明显萎缩、职责相近、职能交叉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减少,长期不运作、无正式人员的“空壳机构”采取撤销、合并等方式进行了整合。

积极参与教育、文化、卫生、地税的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市编办精神,我们对乡镇卫生院重新核定编制,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机制体制保障。配合地税、财政部门,将乡镇财税的征收职能划转到地税。同时,我们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文化领域改革提供了大力支持。

四、努力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是编办的中心工作。我县编办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

(一)抓好有关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今年,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利用新闻网络媒体等方式,加大对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条例》、中纪委制订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宣传和贯彻,重点抓好《江西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切实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意识。

(二)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个人编制证书、机构编制台帐“三位一体”的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及时办理上下编手续,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进人申报制度。同时,继续加强与组织、人保、4 财政等部门相协调的联控机制。做到以编制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编制、人员、工资的一体化管理,做到财政预算中的人员经费、审批工资计划和调整工资等必须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形成了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三位一体的机制,坚持凡是行政事业单位申请使用空缺编制,必须在核定的编制内并按编制性质进行核编,未经编办出具《进人申报表》,组织、人事等部门不得办理调动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保证了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探索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总量控制办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及时对机构编制实施动态调整,优化结构,严格控制总量,有效盘活存量,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急需的机构编制问题,使机构编制配备既精干高效,又能满足各级履职的需要。

(四)健全编制管理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臵和编制管理条例》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相关法律法规精神,我县编办会同县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对县教育局、卫生局、农业局、文广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停薪留职请假借用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对一些擅自离岗人员和越权审批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同时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中纪委出台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若干问题的解释》落到实处。

(五)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总量。继续执行并完善乡镇机构编制总量管理,严格把住乡镇进人关,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数只减不增。全县乡镇机关行政编制517名,实有行政人员351名;乡镇事业站所事业编制627名,实有人数553名,没有出现超编现象,切实做好了乡镇编制总量控制工作。创新事业站所管理体制。继续推广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我县19个乡镇中全部组建了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进一步精简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六)制定行之有效措施,消化超编。我县制定了解决县直机关行政人员超编的措施:一是从部分县直机关每年下派10名青年干部充实到乡镇。由于乡镇机关空编较多,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给许多青年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成就事业的平台。将县直机关富余人员充实到乡镇,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推动乡镇职能的转变。二是通过自然减员的途径,消化解决超编人员。按照现在的速度,预计每年可自然减员20余人,3年将减员70余人。三是鼓励县直机关有一技之长的行政人员到县直事业单位工作,发挥他们的专长,使其有用武之地。四是严格按照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坚决杜绝滥提拔、乱批准、违规进入领导干部队伍。

(七)制定清理吃“空响”长效机制。我县出台《关于XX县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吃“空饷”人员工作实施方案》,对于吃“空饷”行为进行了严肃清理。此次清理与以往不同,为使清理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力度加大了。由人保部门牵头,协同组织、监察,六个部门抽调专人分成3个小组成立了一支临时脱产的清理队伍,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查;二是措施更硬了。各乡(镇)、各部门不主动自查自纠,经举报或核查发现有瞒报、漏报、不报等行为从重从严处理。三是机制更健全。清理是不够的,该县六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不是暂时的机构,在将来一个时期都将保留着,并且长期设立举报电话。四是各单位主要领导与县政府签定责任状。该县制定了专门的文本,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就吃“空饷”问题与县政府签定责任状。

(八)创新措施。一是强化大局意识。我县编办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指导的转变。我县勇于跳出传统的圈子,把精力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合理设臵机构,理顺关系,从职能配臵上、机构设臵上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持只要是政策法规允许的,只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我们就主动迎上去、合力参与进去,并进行前瞻性的调查与研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强化跟踪问效。我县实行由编办牵头,组织、人保、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对调整的机构编制事项进行督查问效。督查的内容包括:主 要机构设立运转情况、人员配备情况、履行职能及工作成效情况等,采取听取部门领导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召开群众座谈会以及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通过实地督查,掌握实情,发现问题,并认真听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督查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部门并督促整改,问题严重的要视情予以通报,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

五、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一是加强办公条件的改善。编办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电话、空调,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还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正规的铁皮档案柜,基本上实行无纸办公,电脑操作。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年检全都实行网上操作。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对全县271个事业单位进行网上年检。并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年检任务,年检率为100%,合格率为100%,同时对31个有变更事项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变更。对设立登记和变更的事业单位都在《XX县报》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加强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保管。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检验等资料除了有电子档案之外,我们还对纸质材料进行收集,及时整理归档、装订、打印页码、填写目录,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五是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做到管理既注重事前的审批,更注重事后的监督检查。为此,我县编办结合年检,对每个事业单位突出四查四看:一查运 行情况,看法人条件是否具备或运行是否正常;二查经费来源情况,看经费来源是否合法;三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看是否有擅自更名、增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编制和不按结构配备人员的行为;四查职责情况,看职责范围是否符合规定,经营服务范围是否合法,经济与社会效益是否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着重对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经营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督查,并对他们给予政策咨询、政策解答,尽可能的给予最大支持。

六、切实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

我县编办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编办设综合股1个。下属有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全额拨款的股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3名。目前实有人数4名。

根据省、市编办的要求和部署,我县编办积极开展落实“机构编制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并及时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通过“三抓三促”狠抓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是抓学习,促提升。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开展一次机关干部业务轮讲;每季度读一本好书;每半年观看一次先进榜样片;每年参加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二是抓调研,促创新。把调查研究纳入机关各股室的工作考核范围,要求每个人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每个股室完成一项创新性工作。三是抓监督,促廉政。实行每月一次中层干部及以上领导会议制度,各股室在一个 月当中工作上的“疑难杂症”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坚决杜绝个人拍板和徇私情。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打造阳光机关,实施办务公开,重大问题通过会议决定,半年公布一次财务账目。同时,制定《年终目标百分制考评办法》,让事实说话,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职工年终评优树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县编办全体干职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精神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县编办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服务性机关,全面推行了“四抓工作法”,即抓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抓工作重点的跟踪;抓工作进度的完成;抓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县制定出台了《XX县机构编制委员工作规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及人员调配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并将主要职责、工作流程、重要制度制成匾牌悬挂于墙。,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无泄密现象发生。牢固树立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手段,努力提高全体干职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本领,坚持机构编制工作要以人为本,坚持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同时我县编办以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政策性文件,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构编制工作流程等情况为主要内容,全面落实信息公开,深入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公开信息,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实现机构编制“阳光管理”,切实杜绝了经验型和人治型的管理模式。

七、综合性工作

我县编办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市编办汇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每年年中和年底至少召开两次编委会议,坚持编委会议研究机构编制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做到了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好机构编制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审批程序和权限,加大监管权威和力度。我县编办按时完成省、市编办布臵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做好调研、信息宣传以及机构编制统计工作。

(一)加强信息宣传和调研工作

根据市编办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精神,我县编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准确把握省、市编办信息需求要点,撰写时效性强的信息宣传报道。本内,我县编办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上刊登信息报道40篇,其中刊登调研文章2篇,有效地宣传了我县的机构编制工作。同时,我县编办在县政府网站上建立了县编办的网页,及时将机构编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以及政务动态公布于网站。

(二)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统计工作

我县编办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依靠,三个加强。一个中心,即:坚持以数据质量为中心。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机构编制统计的要求,建立原始记录,规范数据整理、计算、汇总的方法和程序,使数出有据,符合实际,从源头上把住数据质量关,努力做到快、精、准。两个依靠,即:依靠领导支持;依靠机构编制台帐。我们每年的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编办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抽调业务熟、懂电脑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从时间上给予保证。全县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源头,这就要求建立准确的机构编制台帐,平时做好细致工作,对人员调出调进、退休死亡及时上、下编,对机构的设立、升格、注销及时办理手续,所以,年终统计就能做到迅速、准确,按质按时完成。三个加强,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统计人员自身建设;加强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首先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机构编制统计购买电脑、打印机,安装系统软件。其次是加强统计人员自身建设。再次是加强机构编制统计分析水平的提高。

X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第四篇:五莲县编办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录入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五莲县编办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录入工作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9期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五莲县编办以机构编制核查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实名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截至6月30日,全面完成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采集、审核、录入工作。实名制管理软件系统录入信息涉及431个机构、在编人员11000余人、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近176000条,信息录入率达100%。此项工作的完成,切实提高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维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了机构编制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

第五篇:编办29号关于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

中共肃州区委组织部 肃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文件 肃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肃机编办发[2011]29号

关于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社区,区直各部门,各事业单位:

根据《中共肃州区委办公室、肃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肃州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肃办发[2011]220号)精神,为了切实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信息采集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采集范围

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人民团体机关,街道、社区以及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二)采集的主要内容

1、机构方面:“机构”是指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设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内设机构、经费来源、批准文号、主要职责、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号等。

2、编制方面:“编制”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种类、编制数及实有人数、编制结构、领导职数及实有人数(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非领导职数、批准文号等。

3、人员方面:“人员”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使用相应编制的实有人员,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政治面貌、行政职务(职称)、行政级别(职级)、学历、在编在岗情况、用编时间等。

根据省、市编办要求,对近年来在我区政策性招录人员信息也要进行采集,包括进村进社、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省考人员(教师、卫生、兽医、社保、旅游、农技等)、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安置、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乡镇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工作已经结束,此次只采集以上政策性招录服务期未满人员信息。教育、卫生等系统和其他单位对以上人员信息也要进行单独采集。具体采集方法见填表说明。

二、工作步骤

(一)信息采集初审上报阶段(2011年11月1日)各部门、各单位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名称、机构规格、内设机构、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编制类别、编制数量、领导职数、批准文号、实有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认真填写相关表格(见附件)。信息采集要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口径进行填写,具体填报时要注意对本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信息进行核对,做到不重不错、不混不漏。肃州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表、肃州区行政人员、事业人员编制实名制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行政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证书复印件必须于11月1日前上报区编办,教育、卫生、公安、水务、农牧等系统和其他二级单位由主管局负责审核加盖公章后统一上报。

(二)信息复核公示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30日)肃州区行政人员、事业人员编制实名制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一式2份,由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审核加盖单位公章后于在11月1日前上报组织、人社部门审核。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副科级(含非领导职务)以上的人员信息信息采集备案表上报区委组织部审核,行政、事业其他人员信息采集备案表上报区人社局审核。经审核无误盖章后返回部门单位个人签字确认,最后上报区编办审核。在上报区编办审核时,各机关事业单位要将个人1寸或2寸彩色照片贴在信息采集备案表上(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一式两份),并将个人电子照片(1寸或2寸,格式为姓名.JPG)一并上报。

各部门、各单位将组织、编办、人社部门审核后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个人信息,在不涉及国家机密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利用政务公开栏在所在机关、单位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公示期为7天,公示情况要留存影像资料备查。个人信息公示表各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所在机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编制类别、职务或职称、学历、毕业院校、毕业时间、专业等,单位和个人不宜公开的信息不能进行公示。个人信息公示表公示完后,要上报区编办备案。

(三)信息汇总录入阶段(2012年1月30日)各机关事业单位将经组织、编办、人社部门审核确认的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内容全部填写在行政、事业机构人员信息采集模板中(见附表),电子表格于2012年1月30日前上报区编办,由区编办负责将信息导入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软件系统。

三、其他要求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对于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切实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实名制信息采集是实名制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信息涉密性强,工作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确定专人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做好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凡因工作拖拉影响全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展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妥否,请批示。

联系电话: 2669155 联系人:潘焱 附件:

1.《肃州区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采集表》 2.《肃州区行政人员编制实名制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 3.《肃州区事业人员编制实名制个人信息采集备案表》 4.《行政机构人员信息》 5.《事业机构人员信息》 6.填表说明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实名制

信息采集

通知

肃州区编委办公室 2011年10月28日印发 共印6份

下载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管理_加快改革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集体兰州市编办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