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防灾减灾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有关工作
漯河市建委关于2011年建筑业防灾减灾工作
汇报材料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市安监站根据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建办质电„2011‟9号文件的通知要求,我们开展了防灾减灾专项整治活动,现将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做好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按照省厅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防灾减灾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工地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对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和塔吊、施工用电、脚手架、基坑边坡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切实消除各种灾害事故隐患。我们采用隐患排查与日常安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和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自查自纠,采取“三定方案”,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做到“每一个施工现场都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都不放过”。排查治理隐患企业13家,排查工程项目27个,排查一般隐患100余条,重大隐患3条,对排查不认真,整改措施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限期不整改的施工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和行政处罚。通过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减少作业人员违章违规行为,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平稳发展。
2、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我市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管理,首先建立全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台账,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和过程控制,施工现场实物和内业资料的相符性。按照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起重设备等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必须进行专项审查论证,要求施工单位对重大危险工程的监控及施工情况作为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阶段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控制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1、为了做好建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预警机制,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借助科技手段,为企业搭建一个快捷平台,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及季节性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与电信局联合,及时给企业预告天气变化情况,为企业提供了准确、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同时有效防范暴雨、大风、雷电等重大气象灾害对安全施工的影响。
2、我们要求企业在办理安全监督备案时应编制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要求企业针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今年要求二级以上企业必须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把演练情况制作成影像资料报市站存档,并通过报纸、电视进行宣传)。通过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三、大力开展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为了做好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我们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场地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施工安全员讲解咨询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普及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和技能。通过广泛宣传,既普及了防灾减灾安全常识,又拉近了与企业的距离,为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带领下,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我市建筑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了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专项整治工作,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增强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我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平安漯河、和谐漯河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二篇: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
(一)发展成就..................................................................1
(二)主要问题..................................................................7
(三)面临形势..................................................................8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规划指标................................................................11
三、主要任务...................................................................12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3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4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6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7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8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9
四、保障措施...................................................................20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20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21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22
II
序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原则,并对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 1 —
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各地通过制订有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强化了工程抗灾设防管理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2、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颁布实施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编制了《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完成了《镇(乡)村防灾规划标准》的审查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编制了《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 2 —
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
3、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监管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抗震和结构安全已成为重要监管内容。一是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中增加了关于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审查的有关内容,并对奥运工程、世博工程等进行专项审查,确保了其抗震安全。二是推动各地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制度。三是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管,出台了《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图集》、《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等技术性文件。
4、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有效推进
“十一五”期间,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成立了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加强对各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泉州、南通、合肥、徐州、苏
— 3 —
州、海口、武汉、宜昌、十堰、荆州、溧阳、泸州、喀什等2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或修订工作,其中泉州市、南通市等地开展了规划实施试点工作。厦门市编制了综合防范地震、台风、建筑边坡灾害的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并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
5、村镇抗震设防工作逐步开展
“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贯彻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加强农村工匠技术培训、提供农居抗灾图集等形式,促进村镇房屋抗灾能力的提高。如新疆2003年至2010年,新建农村抗震安居房194.9万户,累计投入262.5亿元;云南2007年至2010年,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5.5万户;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完成了360万户震损农房的修复加固和145.91万户农房重建任务。抗震安居工程经受了地震考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取得成效
— 4 —
一是抗灾救灾工作部署和技术指导及时。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各地积极做好应对防范工作并建立了受灾及应对情况报告制度。汶川、玉树地震灾后,协助灾区制定了城镇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过渡安置房质量验收、农牧区居住房屋抗震节能设计、灾区危房拆除及建筑垃圾清理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文件。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研究制订了受损建筑物安全性应急鉴定等方面的技术性文件。
二是对灾区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支持有力。汶川、玉树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组织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对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受损情况进行应急评估;协调各地推荐有关技术单位,支持灾后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工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新疆、西藏、江西等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应对灾害,有效地开展了地震、洪水灾后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
三是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保障灾后应急支撑体系得到保障。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协调各地加大城市水源地,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重要基础设施抢修力度,切实保障
— 5 —
了市政公用设施正常运行。汶川、玉树地震后,组织支援灾区应急供水救援车、真空式吸污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移动厕所、垃圾桶等,并选派专家对保障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工作。
7、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承办了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2007年国际减灾会议、第五届中日美生命线地震工程三边研讨会、东北亚城市防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汶川地震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日本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开展了抗震技术培训项目,加强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国际交流。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灾害影响机理以及重要建筑、市政设施和村镇防灾等课题开展了多个攻关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技术、农村民居抗震防灾措施、抗震抗风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城乡防灾减灾管理等方面,先后启动了50余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6 —
(二)主要问题
一是在灾害管理方面“重救轻防”。灾前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城乡建设中应急保障基础设施、防灾避难场所、抗灾鉴定与加固等公益性事项缺乏稳定、连续的资金投入。
二是城乡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待加强。防灾规划中针对新灾害类型的防灾措施研究不够;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不够;重要防灾减灾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建设实施不到位。
三是城乡建设存在防灾薄弱环节。大量村镇、城中村、旧城区的老旧民房和城乡结合部的私建建筑存在灾害隐患;大型公共建筑、学校、医院的防灾措施尚需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参差不齐,灾后应急救灾保障能力差。
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仍待加强。城乡防灾减灾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研究力量分散、防灾研究偏重单一技术,缺乏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7 —
(三)面临形势
1、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4万亿元。这期间几次大灾巨灾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建设:2006年“桑美”台风造成483人死亡;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29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17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2010年玉树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经济损失数十亿元;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遇难或失踪。
据民政部统计,1993至2009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比例2.2%,远高于发达国家0.5%左右的水平。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 8 —
2、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城市运行对交通、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一旦受灾极易产生连锁、放大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灾难。2007年7月18日济南特大暴雨,造成37人死亡,1.4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2010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造成7人死亡,38间房屋倒塌,30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50%,人口、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3、统筹城乡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通过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抗震安居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镇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防灾能力。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化管理,村镇整体抗灾设防水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小灾大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甘肃岷县5.2级、云南鲁甸5.6级等中
— 9 —
等规模地震,平均使十余个乡镇、上万人受灾,反映了村镇建设防灾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严峻现实。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急需解决如何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城乡防灾减灾总体水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城乡防灾规划制定和实施为先导,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监管为主线,以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依据,以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防灾减灾技术进步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中因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
—10
—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动城市综合防御和村镇全面设防;坚持预防为主,平灾结合,做到防灾常态管理与灾时应急管理并重;坚持科学防灾,综合防灾,统筹考虑空间管理与过程管理、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三)规划指标
1、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城乡规划监察中针对城乡防灾减灾的监督管理内容,加大监管力度。
2、防灾规划编制。地震高烈度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基本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重点针对地震、台风、雨雪冰冻、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开展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村镇防灾规划的编制试点工作。
3、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开展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编制或修订完善;基本完成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灾害风险较高地区城镇中心城区的防灾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其他地区开展防灾避难场所建设试点工作; —
—
开展农村防灾避难场所建设试点。
4、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率达到100%,发达地区镇(乡)、村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率达到100%,其他地区达到60%以上。
5、房屋建筑抗灾设防。城市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率达到100%,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率达到100%;规模较大的乡镇公共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率达到100%,其他地区达到80%以上;发达地区新建农房基本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地区新建农房考虑防灾措施。
6、重要建筑抗灾设防。新建学校、医院和大型公共建筑100%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抗灾设计和建设,指导完成存在隐患的学校、医院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加固,建设依托学校、医院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防灾避难场所试点。
三、主要任务
—12
—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在相关法律制定中强化有关建设工程防灾减灾的内容;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的论证起草工作;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监管制度。
二是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抗震、抗风、防洪、抗雨雪冰冻和保障建筑边坡安全的技术标准;在设计规范中考虑灾害的关联性和多灾种防灾要求的整合,在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标准中注重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要求;重点加强城镇防灾规划、防灾避难场所建设、防灾减灾地理信息共享、防灾减灾标识等方面技术标准的制定;完成城镇综合防灾、村镇住宅防洪工程、城市地下空间防洪工程等方面标准的编制工作;推动各地根据当地自然灾害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深化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
三是建立城乡建设防灾减灾重点防控机制和绩效评估
—13
—
制度。定期分析本地区灾害形势,及时公布防御相关自然灾害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重要工程和次生灾害危险源数据库,在特殊季节或接到灾害预警时,及时部署、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开展灾后工作绩效评估,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完善技术标准的建议。
四是完善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监管制度。进一步贯彻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和技术政策,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全面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论证,适时修订《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监管内容和手段。
五是建立城乡防灾规划监管制度。将城镇防灾规划作为城市、镇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同时编制实施;明确城乡防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监管要求,并在城乡规划审批、实施中严格审查把关;组织开展城乡防灾规划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城乡防灾规划按期实施。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
—14
—
一是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防灾减灾的原则要求。综合考虑邻近城镇间防灾需要,探索建立区域防灾体系,协调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对区域防灾减灾问题的研究,完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应急功能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各类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促进部门、地区之间资源共享和应对灾害联动机制建设,加强灾后应急反应和协同工作能力。
二是开展城镇防灾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地震高烈度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针对城镇灾害类型,组织编制应对台风、雨雪冰冻、暴雨等自然灾害和工业灾害的城镇综合防灾规划;加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编制;研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防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水平。
三是推进社区、村庄防灾规划工作的开展。针对大中城市特点,研究编制大型商业区、经济开发区、重要商务区、居住区等不同类型社区防灾规划的技术要求,推进新建社区的防灾设施、避难场所与房屋建筑同时规划设计,确保社区防灾设施齐全和足够的避难疏散空间;根据各地的灾害类型
—15
—
和特点,开展村庄防灾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四是强化城乡防灾规划的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强化对城乡防灾规划中灾害防御要求、城区建设与改造的设防标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次生灾害防御等措施的落实;现有重要城区、大型厂矿区、商务中心区、大型公共场所、大型地下空间和风景名胜区,不能满足有关防灾要求的,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
一是结合城镇防灾规划和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基本建立具有综合防灾特点的防灾避难和灾后安置体系,完善相关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大幅提高我国城镇应急救灾能力。
二是制定《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进行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避难场所各项防灾功能。在固定防灾避难场所建设中,加强防灾避难功能审查,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确保防灾避难场所的保障
—16
—
能力;结合城镇详细规划和社区建设,开展防灾避难场所和疏散道路整治,以及高密度城区防灾据点建设。
三是建立以城镇人均防灾避难场所有效疏散面积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评价体系,确保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服务范围、用地规模和道路、给水、电力、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城镇应急避难需要。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
一是提高新建市政公用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在立项、选址和方案论证阶段,研究地震、台风、雨雪冰冻、暴雨等灾害防御措施;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灾设防的专项审查或论证;在施工图审查中把抗灾设防质量作为审查的重要内容;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提高现有市政公用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市政公用设施定期防灾安全评价制度,及时维护、鉴定、维修;开展重点地区城镇道路、给排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抗灾能力安全排查工作;对早期建设的抗灾标准偏低的市政公用
—17
—
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抗灾设防。
三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防灾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设施,提高燃气、轨道交通等设施突发灾害紧急自动处置能力;加强灾后应急设施建设,研发灾后应急抢修、紧急恢复技术。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
一是开展对学校、医院和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的鉴定和加固工作。研究编制大型公共建筑抗灾评估技术指南,对未能达到防灾安全要求的公共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完善公共建筑的各类防灾设施,加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增强其全寿命期内的综合抗灾能力;继续开展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
二是提升旧城区及城中村房屋抗灾能力。结合城中村改造、农居改造、危房改造等工作,提高城中村及旧城区房屋建筑的抗震、抗风、防涝能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抗震防灾政策措施,对未
—18
—
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并限期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是提高村镇工程的抗灾能力。加强对农村民居抗灾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逐步建立村镇防灾服务体系;加强村镇住宅图集的推广使用,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民居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研究与应用;组织村镇工程防灾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工程技术人员防灾意识。
四是开展具有历史价值建筑的防灾保护。吸取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大量文物和古建筑损毁的教训,研究各类具有历史价值建筑的防灾减灾目标、抗灾设防标准和防灾减灾措施,并开展抗灾鉴定和加固试点,提高其抗灾能力。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
一是制定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类防灾应急预案。根据当地灾害特点,制定和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和操作流程;加强对重要次生灾害源的监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及
—19
—
基础数据的灾备系统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灾害信息收集、上报渠道。加强部门间协调与联系,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和信息报送制度,明确负责灾害信息上报的机构、人员,保证灾害情况及时上报;收集、研究国内外自然灾害案例和应急工作措施,改善应急决策机制。
三是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指导灾区制定重建方案;确定合理的抗灾设防标准;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对恢复重建工程的抗灾能力;加强对农村房屋灾后重建的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应用农房抗灾实用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
一是加强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管理和专家队伍的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保障人员、经费、设备等工作条件;建立有效
—20
— 的专家参与防灾减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辅助决策作用。
二是做好抢险抢修和应急鉴定队伍建设及物资准备。整合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建立平灾结合的房屋建筑应急鉴定队伍;建立机动灵活、装备精良的市政公用设施抢险抢修专业队伍;通过培训、演练,提高抢险抢修和应急鉴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是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投入机制。建立应急评估和工程抢险的激励政策和投入补偿机制;研究应用隔震减震等抗灾新技术的激励政策,提高行业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配合相关部门推行灾害保险机制,提高社会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一是加大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的投入。依托现有科研力量分区、分级设立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基地支撑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经济条件,开展
—21
—
城镇群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试点研究;加强对学校、医院和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防灾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应急保障基础设施预警保护、应急抢修及安全恢复等技术的研究。
二是强化城乡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鼓励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试点;支持实用抗震、抗风、防火等各类防灾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并积极、稳妥地推广应用;制定、完善技术配套措施,提高设计施工企业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是指导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抗震能力普查。按照平震结合的原则,结合数字化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抗震防灾规划编制资料建立、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信息数据系统,并随着城市建设、改造同步更新相关数据,保障灾害发生时尽快掌握相关基础资料。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
一是推动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普及教育。积极开展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防灾和应急管理培训;加强住房
—22
—
城乡建设系统从业人员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各种防灾演习、演练;加强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防灾减灾内容。
二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相关人员对国际减灾管理及技术方面的调研,学习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及管理经验;积极支持中外学术研讨,共享减灾信息与技术;通过试点建设,加强对国际防灾减灾先进经验技术的利用和再创新。
—23
—
第三篇:防灾减灾日方案
“防灾减灾日”方案
为认真做好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有效增强全体师生防灾意识,不断提升应急能力,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教育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校长负责、突出重点、快速反应、主动配合、有效防范”的原则,坚持宣传与演练并举、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防控制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预防控制能力、预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幅降低,全体师生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领导机构。我校成立“防灾减灾日”,执行市教育局指令,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落实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演练开展等工作落实情况。我校决定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队伍。我校成立处置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情报信息、抢险救援、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7个应急救援小组。各应急救援小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负责联络协调、组织指挥本组成员按照相关应急预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工作。各应急小组要针对我校的特点,作好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宣传教育,加大对“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力度,在人员密集场所、街道和校园内设立宣传站点,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
(二)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我校在副校长(分管负责人)的带领下,由徐向群、常义锋等负责人组成隐患排查组,全面排查危房,校内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凡居住在危房的人员,必须全部迁出并落实安置点进行妥善安置。校内设施和疏散通道隐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隐患排查的结果必须有工
作人员和排查负责人签字,排查出的隐患必须如实记入隐患台帐,整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整改效果必须明显实在,排查资料必须完善齐全,并报市教育局安卫办。
(三)抓紧做好物资准备。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地势比较宽扩的区域,以15分钟内步行到达为宜,做好生活必需品和相关物资准备工作。做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药品、器械准备,确保信息畅通。
(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我校由校长负总责,从5月11日—5月17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周”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练,突出重点”的原则,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抢险救援演练、应急保障演练等。演练必须三次以上,演练时各校特别注意拥挤踩踏,严防踩踏伤亡事故发生。保证在2分钟以内,达到安全有序疏散为止。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校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将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由校长亲自抓,落实专门工作人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具体要求,保障应急经费使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治、抢险救援队伍组建、应急演练、物资准备等工作,绝不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塞责。对“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开展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人员,确保责任到人。随时接受市教育局安卫办将对我校演练和隐患排查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
(二)加强值班,保障通讯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得对值班电话进行呼叫转移等处理,坚决避免因值守不到位贻误灾情传递和抢险救援的最佳时机。主要负责人、抢险救灾队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坚决避免因为通讯不畅出现人员无法联系、队伍无法集结、物资无法调出等情况的发生。要认真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加强演练隐患排查整改相关收集,及时向市教育局安卫办报送信息。
(三)加强自查,确保落实。我校随时对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自查自纠,做到深入实地,逐类逐项督查,对督查结果每周在周前会上进行一次通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OO九年五月七日
第四篇: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演讲人:何怀林
平罗县统一小学 2011年5月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灾减灾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㈠、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㈡、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㈢、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
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2009年5月12日是我们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在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请同学们平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⑴、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时尽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严防意外事故发生。⑵、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公共汽车要相互礼让,做到文明乘车。骑自行车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开玩笑。⑶、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买吃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吃饭喝水都要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
⑷、要注意游泳安全。不要随便到江河湖海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的健康在于心动行动
学校把5月份定为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是“关爱心灵,用心沟通”;倡导的理念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开展的活动有六项:
1、母亲节“心意卡”创作大赛,2、相约“蓝月湾”团体辅导活动,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及主题黑板报,4、放映心理电影,5、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6、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
五月阳光明媚,色彩斑斓。请打开心门,用真诚的心去与他人沟通,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由心出发,用心聆听,以心相鸣,让我们的学校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充满开心的欢笑。
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国家设立并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就是力图让生命平安一些,安全一些„„而我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就是力争让每个师生心理阳光一些,健康一些„„老师、同学们,我校的“防灾减灾日”活动和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大幕已经拉开。参与增长见识,实践提高能力,请大家行动起来,共同追求安全健康和平安阳光的精彩人生。
第五篇: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灾减灾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㈠、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㈡、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㈢、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
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2009年5月12日是我们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
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请同学们平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⑴、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时尽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严防意外事故发生。⑵、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公共汽车要相互礼让,做到文明乘车。骑自行车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⑶、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买吃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吃饭喝水都要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
⑷、要注意游泳安全。不要随便到江河湖海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的健康在于心动行动
学校把5月份定为第五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五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是“关爱心灵,用心沟通”;倡导的理念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项:
1、母亲节“心意卡”创作大赛,2、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及主题黑板报,3、防震减灾知识测试,4、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
五月阳光明媚,色彩斑斓。请打开心门,用真诚的心去与他人沟通,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由心出发,用心聆听,以心相鸣,让我们的学校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充满开心的欢笑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国家设立并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就是力图让生命平安一些,安全一些??而我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就是力争让每个师生心理阳光一些,健康一些??老师、同学们,我校的“防灾减灾日”
活动和第五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大幕已经拉开。参与增长见识,实践提高能力,请大家行动起来,共同追求安全健康和平安阳光的精彩人生。篇二:珍爱生命,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奢沟小学2015年防灾减灾日
讲
话
稿
珍爱生命,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讲话稿
奢沟小学 李君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吗?汶川地震,我们怎能会忘记呢?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将近7万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1万8千人失踪。这是多么巨大的灾难啊!举国悲痛,世界震惊。同学们,为了引起我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增强综合减灾的能力。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哪些自然灾害呢?对!地震、火山喷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泥石流、疫病等。作为学生,我们要珍爱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学习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当我们面对灾难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镇静,要善于思考,在任何突发应急事件中都不要慌乱。其次,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今天,我和大家学习一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1、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平房里,要迅速钻到床下或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待地震间隙再及时离开住房,到安全地点避难。地震时房屋如果倒塌,你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能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后再逃出室外。
2、如果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慌乱,更不能在室内乱跑。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跑到门外;中间的同学可及时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根的同学用双手护头。等地震间隙,由老师统一指挥,有秩序地疏散到室外。
3、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物件。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种建筑物也许被震损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是大规模的倒塌。
4、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时,要鼓起求生的勇气,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的,应尽快设法脱离险境,不能自我脱险时先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等待救援。同时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保持呼吸通畅。注意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救,除非听到外面有人营救。可用石块敲击物体,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在可以活动的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个同学都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都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那么,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同学们讲一下安全,希望同学们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二、要注意交通安全。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跟着汽车跑,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
第三、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事件,一定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我们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不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时刻做到警钟长鸣!2015年5月12日篇三: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讲话题目是《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
一、生命的安全在于防灾减灾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㈠、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㈡、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㈢、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 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2009年5月12日是我们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
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在第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我请同学们平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⑴、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时尽量不要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必须按照规定操作,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⑵、要注意交通安全。乘公共汽车要相互礼让,做到文明乘车。骑自行车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要拿生命安全开玩笑。
⑶、要注意食品安全。不要买吃过期的、变质的、不卫生的食品,尽量不要在街头小摊上买东西吃。吃饭喝水都要讲究卫生,预防传染病。
⑷、要注意游泳安全。不要随便到江河湖海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心理的健康在于心动行动
学校把5月份定为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是“关爱心灵,用心沟通”;倡导的理念是“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努力构建和谐心灵和谐校园”;开展的活动有六项:
1、母亲节“心意卡”创作大赛,2、相约“蓝月湾”团体辅导活动,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及主题黑板报,4、放映心理电影,5、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6、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
五月阳光明媚,色彩斑斓。请打开心门,用真诚的心去与他人沟通,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享受身心健康的快乐!由心出发,用心聆听,以心相鸣,让我们的学校到处是灿烂的笑脸,到处充满开心的欢笑。
人生的精彩源于生命的安全和心理的健康。国家设立并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就是力图让生命平安一些,安全一些??而我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就是力争让每个师生心理阳光一些,健康一些??老师、同学们,我校的“防灾减灾日”活动和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大幕已经拉开。参与增长见识,实践提高能力,请大家行动起来,共同追求安全健康和平安阳光的精彩人生。篇四: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讲话稿
姚自瑞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我国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2008的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8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汶川地震到来之时,正是学校上课的时间,有几百所中小学校在强大的地震前瞬间倒塌、摧毁,许多学生和老师失去了生命。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小学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死亡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以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每一颗心要在流血、颤抖、哭泣,过后深思警醒,每一个人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人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今天利用这一机会,再次对大家作一些警醒和提示:
1、如果正在上课,地震来了,同学们一定在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赶快躲在自己的课桌下面。
2、第一次震感过后,大概也就是在几十秒钟,还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有序的,抱头,撤离教室,在楼道里不要惊慌,不要喊叫,不要拥挤,避免踩伤,摔伤,冲出教学楼,冲向操场。
3、如果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可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护着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
4、应该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在窗台边上去!也不要到走廊的护栏边上去,更不要尖叫,不要拥挤,迅速撤离教室、教学楼。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的知识本领使损失降至最低。
其实不仅是地震,每天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和灾难,中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希望全校师生每天都能将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同时面对发生在我们周边的灾难我们也坦然面对,心理上要坚强,也要给发生灾难的家庭或者亲人给予关爱,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共建六坝小学和谐校园!谢谢大家!篇五: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防灾减灾日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开展好“防灾减灾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唤起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增强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师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但是重特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每一个同学都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都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老师、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祥和,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