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以及企业家共同发起研究,并逐步兴起的。它是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提升到现代管理、文化管理。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精神升华、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在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认知、认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
认知是认同的开端,认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觉行动(实践)的基础。商业银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只有做到明确的认知、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会自觉自愿地付诸实践。
(一)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三)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管理理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体员工一旦由认知、认同、信奉,进而转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那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量,不仅将深深熔铸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会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以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深刻认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本行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认为“紧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无人抓,无碍大局”,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在自觉实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上下功夫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倡导、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要真正地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战略的选择,规范、约束企业的运行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那么,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辐射等功能,关键是要靠全行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价值理念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使企业文
化制度化。通过诊断、修改、提炼、创新、充实、完善等具体的工作过程,使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渗透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经营管理之中,使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严密,合法合理合情,更加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至上的理念,形成依法治行、严守规章的文化氛围。要经常查找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之处,以不断改进、完善制度,进而促进制度的全面落实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作的具体制度,如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推广制度、检查考评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
(二)要在业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尤其是要把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之中。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如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人如何做人做事的关系,人的思想、品格、血液与人的言论、行为、肢体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范畴,任何时候都密不可分的。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是互不相干的,是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紧紧围绕促进改革等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成功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面临艰难困苦、重大风险、乃至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善于变挑战为机遇,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综合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怎样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为改革提供思想引导、理念基础、文化支撑;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机制、载体、制度。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商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其次,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是深化机制、制度改革,越是面临企业重大转折,越需要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四)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行情,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队伍,进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一)要把观念创新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我们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价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全新的人才观为指导,并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对本行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要尽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比如,是否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否坚持拓展业务经营与提高资产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并举,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效益水平,追求价值最大化;是否在注重当期业务发展、效益增长、费用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抓打基础、管长远且难度大的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注重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坚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关注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实现相关者的正当权益,促进本行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在自觉维护统一法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为本单位及员工谋利益,还是习惯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来为个人和小团体争利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本单位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抓紧构建与实施股份制改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需要实施新的企业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企业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大家围绕股份制改造这一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观念创新为具体行动,变盼改革为促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着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推动包括发展战略、组织构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计划及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推动股份制改革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把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二篇: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以及企业家共同发起研究,并逐步兴起的。它是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提升到现代管理、文化管理。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
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精神升华、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在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认知、认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
认知是认同的开端,认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觉行动(实践)的基础。商业银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只有做到明确的认知、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会自觉自愿地付诸实践。
(一)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三)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银行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管理理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愿景和理想信念,体现了商业银行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全体员工一旦由认知、认同、信奉,进而转变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那么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量,不仅将深深熔铸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会使该行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以增强。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深刻认清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本行的核心竞争力。那种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说起来是“核心竞争力”,做起来是“边缘化”;认为“紧抓松抓,多抓少抓,有人抓无人抓,无碍大局”,或者仅仅当成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的工作,甚至还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墙壁上、广告上”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在自觉实践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上下功夫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决策者倡导、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价值理念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要真正地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战略的选择,规范、约束企业的运行行为和员工的行为。那么,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协调、辐射等功能,关键是要靠全行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员工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
(一)要建立健全与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价值理念的根本保证。一方面,要使企业文
化制度化。通过诊断、修改、提炼、创新、充实、完善等具体的工作过程,使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渗透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经营管理之中,使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严密,合法合理合情,更加便于操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至上的理念,形成依法治行、严守规章的文化氛围。要经常查找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悖之处,以不断改进、完善制度,进而促进制
度的全面落实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应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工作的具体制度,如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推广制度、检查考评制度、信息宣传制度等。
(二)要在业务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尤其是要把价值理念融入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之中。这是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如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人如何做人做事的关系,人的思想、品格、血液与人的言论、行为、肢体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范畴,任何时候都密不可分的。那种认为企业文化与业务工作是互不相干的,是游离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甚至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置企业文化于不顾的,正是落后文化的惯性思维及具体表现,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紧紧围绕促进改革等艰巨而复杂的重要工作建设企业文化。这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成功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在面临艰难困苦、重大风险、乃至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善于变挑战为机遇,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培育和形成各具特点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正在实施的综合改革,无论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是空前的,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峻的考验。怎样变挑战为机遇,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首先,要正确认识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文化为改革提供思想引导、理念基础、文化支撑;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新的机制、载体、制度。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把商业银行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其次,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是深化机制、制度改革,越是面临企业重大转折,越需要自觉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加以贯彻落实。
(四)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优秀组织者和自觉实践者。这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因素;他们的身体力行、积极倡导是企业文化确定、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企业文化丰富、充实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凡是成熟的、优秀的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必然懂得、重视、善于抓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带头学习、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实践意识、表率意识,坚持在经营、管理、决策、用人、分配、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自觉实践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努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
三、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行情,才会在先进文化的指导和推动下,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银行员工队伍,进而带动和促进制度、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一)要把观念创新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商业银行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我们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价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全新的人才观为指导,并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对本行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要尽快进行修改、完善;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比如,是否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坚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否坚持拓展业务经营与提高资产质量、强化风险管理并举,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努力提高效益水平,追求价值最大化;是否在注重当期业务发展、效益增长、费用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抓打基础、管长远且难度大的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注重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否在坚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促进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关注实现银行的全面发展,实现相关者的正当权益,促进本行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在自觉维护统一法人利益的前提下,努力为本单位及员工谋利益,还是习惯于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来为个人和小团体争利益;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本单位员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等等。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抓紧构建与实施股份制改造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思想保障和理念基础。对于正在或即将实施股份制改造的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需要实施新的企业文化战略,抓紧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高度吻合的企业文化。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战略机遇期”意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将股份制改造这一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联系起来,将全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股份制改造及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大家围绕股份制改造这一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变观念创新为具体行动,变盼改革为促改革,变压力为动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自觉按照上市银行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和功能;着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推动包括发展战略、组织构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计划及其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推动股份制改革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把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三篇:新时期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本站推荐)
企业 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一个企业对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生存方式和 发展 模式,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高速发展的 经济 社会,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建设 编辑。
1.1人本文化
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加速培养和吸纳知识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成为具有行业特点、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基因。人本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负责;要树立“对人才培训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培训资源既投向全体员工,又突出对核心人才的重点培养;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加强后备干部的培训;充分利用 现代 网络 优势,进行在线、在岗培训,让更多的员工享受到学习、进修的“福利”;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成长和深造空间,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准,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让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智慧之河充分涌流。
1.2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 历史 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优良美德,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提倡艰苦创业、提倡人本主义、重义轻利、提倡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社会和谐、重教化和树立道德榜样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作为现代 金融 企业员工的宝贵品质。
1.3家园文化
“家园文化”,就是企业在内部通过营造“家园”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爱家”意识,从而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企业的经营方针得到员工的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企业要充分满足员工生活、学习、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空间,为他们提供优越的 政治 待遇和生活环境,从而使全体员工对企业产生家的依恋。建设“家园”文化,构建和谐顺畅的沟通体系。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要整体联动,各自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共同营造“家”的氛围,在企业内部倡导一种人人平等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员工,关心人、理解人、维护人的尊严,给予更多的人性关爱。
1.4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的核心是对客户负责,即从客户需要出发,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以最专业、最便利、最规范的流程和无可挑剔的服务态度满足广大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未来期望。
在所有服务行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应统一对外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务举止。“细节产生魅力”、“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制胜”,这些理念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目前众多企业的现状来看,很多规章制度早就有了,只是欠在落实,欠在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跟上。应该以推行iso9000质量贯标为契机,组织专班将这些服务进行细化、量化,并在量化标准后附加奖惩标准,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如 中国 工商银行浙江台州市椒江支行,按照iso9000标准重塑质量管理体系,从服务细节入手,提升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品牌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致力于以先进的技术提高客服水平,以优秀的队伍创造优质服务,以 科学 的管理打造专业化客户服务,以尽职尽责的文化创新提升客户服务的内涵价值。
1.5竞争文化
员工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衡量每位员工职业操守的基本要求。因此,竞争文化的核心是员工对企业负责。只有全体员工开展互相竞争,方能使企业所创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应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励机智、淘汰机制、培训机制等,加强企业竞争机制建设,实现企业价值和职工人生价值的和谐与统一。首先,企业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围绕干事创业、构建和谐企业这一主题,增强其竞争文化的辐射力;引导员工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企业要围绕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进行激励机制的宣传 教育,加大考核评比力度,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使员工有一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做好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作为一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学,被全球的现代企业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愈加丰满、完善。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是对“企业百年发展靠文化”的最好诠释。
老子有言:“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指有形的东西受无形的东西支配。作为企业,“无”就是企业文化。而孟子也一再强调“文治”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信贷经营带来一些新的影响;环境和能耗问题给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考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转型与创新带来重要机遇;流动性过剩对盈利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国际化竞争加剧对经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因此,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粘合剂,把银行干部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银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价值观,把银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团体,让每一名员工对这个团体有安全感和归宿感。银行的企业文
化让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不断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压泵,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同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会仿效,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同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蕴含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人们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购买而加深对该银行企业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商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商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质层文化,既包括商行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如办公大楼、营业设施、门前装饰和内部装修等,也包括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活动的具体过程,如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等。制度层文化主要指对商行和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银行和员工的要求。精神
层文化主要指商行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等,它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建设优秀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利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银行员工问题。要真正地让员工消化好银行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银行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银行的决策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银行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等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银行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诚然,要真正地量化分配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许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就像把文化当成是待遇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银行。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归宿。激励是强化需要动
机的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银行领导者还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努力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这种企业文化下,银行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要显示其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不在于花样翻新,而在于风险定价的合理性、竞争性,在于银行客户的接受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把这种正确理念与先进技术、完善的体制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这种风险管理机制是整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因此,树立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这种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基础。同时,成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在于风险控制的全过程、长期性及有机性,而不是阶段性、短期性及分离性。此外,还必须培养员工具备对风险进行准确量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企业文化表现在银行运作上,就是有效、高效的业务运作,即银行要做到在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简化业务流程。银行重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谨慎的贷款政策,如选择优质贷款客户、加强风险监控环节、限制贷款投向与银行伦理和道德观相违背的项目等,即通过信贷业务来表示银行支持什么及不支持什么,以此来承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客户市场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用于能为自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即目标客户,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以实现其盈利目标。
(三)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进行银行形象塑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要塑造有特色的银行形象有两种方法:一是建设有区别的银行企业文化;二是选择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传播媒介。而现实社会中,规模、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其所能利用的传播媒介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商行文化,是塑造个性鲜明的商行形象的明智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本关系。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对外实施是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对于银行来说,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同时,银行良好的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良好的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使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稳固占领市场。
第五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个前进的民族,必然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改革的时代,必然有一种积极健康、开拓奋进的推动力;一个发展的企业,必然有一种团结拼搏、不断创新的文化。作为一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企业文化学,被全球的现代企业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愈加丰满、完善。关于企业增长的研究报告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是对“企业百年发展靠文化”的最好诠释。
老子有言:“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指有形的东西受无形的东西支配。作为企业,“无”就是企业文化。而孟子也一再强调“文治”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面临着众多挑战,比如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信贷经营带来一些新的影响;环境和能耗问题给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考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为转型与创新带来重要机遇;流动性过剩对盈利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国际化竞争加剧对经营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挑战。因此,构建商业银行自己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在现代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粘合剂,把银行干部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银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价值观,把银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团体,让每一名员工对这个团体有安全感和归宿感。银行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不断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压泵,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同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会仿效,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同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蕴含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人们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购买而加深对该银行企业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面对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推动自身规范、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商行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商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物质层文化,既包括商行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所依赖的物质载体,如办公大楼、营业设施、门前装饰和内部装修等,也包括其为客户提供金融活动的具体过程,如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操作的具体环节等。制度层文化主要指对商行和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体现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银行和员工的要求。精神层文化主要指商行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等,它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原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人性化管理是塑造、建设优秀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利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以及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银行员工问题。要真正地让员工消化好银行给予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如何确立银行的价值体系或薪酬体系,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问题。首先,银行的决策者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施、人员的结构、效益的好坏。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提高人,要从银行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过渡,要从个人享受向共同快乐转变。再次,要使员工深切地领会到有形的待遇。比如,工资、福利、权利、股份、期权等是待遇的一方面,是对以前的终结。无形的文化待遇是对促进员工自身的增值,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也就是说价值体系至少包括来自对银行的贡献得到的相对合理的工资福利、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企业员工及社会给予的尊重、荣誉、职务的消费、企业所烘托的个人身份,等等。
诚然,要真正地量化分配无形的价值财富也许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就像把文化当成是待遇一样。但是,我们一定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管理好银行。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人的行为的最终归宿。激励是强化需要动机的手段,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银行领导者还应当重视激励的作用,努力运用各种激励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创造力和主人翁精神,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这种企业文化下,银行设计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要显示其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不在于花样翻新,而在于风险定价的合理性、竞争性,在于银行客户的接受度。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把这种正确理念与先进技术、完善的体制等结合起来,建立起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这种风险管理机制是整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因此,树立尊重员工的“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这种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性基础。同时,成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还在于风险控制的全过程、长期性及有机性,而不是阶段性、短期性及分离性。此外,还必须培养员工具备对风险进行准确量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企业文化表现在银行运作上,就是有
效、高效的业务运作,即银行要做到在每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有效地简化业务流程。银行重视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谨慎的贷款政策,如选择优质贷款客户、加强风险监控环节、限制贷款投向与银行伦理和道德观相违背的项目等,即通过信贷业务来表示银行支持什么及不支持什么,以此来承担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客户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客户市场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商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金融资源优先用于能为自身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即目标客户,实施以客户关系为主导的策略,以实现其盈利目标。
(三)把形象塑造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进行银行形象塑造,是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要塑造有特色的银行形象有两种方法:一是建设有区别的银行企业文化;二是选择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传播媒介。而现实社会中,规模、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其所能利用的传播媒介不会有太大区别。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商行文化,是塑造个性鲜明的商行形象的明智选择。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标本关系。内部实施过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对外实施是企业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企业形象也是一种竞争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对于银行来说,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了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同时,银行良好的内部形象可以激发全体员工对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良好的外部形象则能够更深刻地反映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使企业在竞争中独树一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稳固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