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职责(范文模版)
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职责
1、清点预诊台用物,更换口表消毒液。
2、热情接待病人,按分诊标准进行急诊分诊,详细登记。对于急危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及时联系科主任或总值班。
3、对来诊车俩主动出迎,护送病人至抢救室或诊室抢救治疗。
4、遇重大突发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及时上报。
5、维持急诊大厅就诊秩序和环境卫生工作。
6、填写住院、死亡、传染病登记本,统计就诊人数,填写工作量报表。
第二篇: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科负责全院下班时间的预检分诊工作。同时,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日常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也要常规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2、在急诊科入口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为呼吸道发热病人发放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对疑似传染病的发热病人,要引导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
4、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
5、急诊科医师,应对发热等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追诉和体格检查,排除传染病的,转到普通门诊就诊;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要立即转入感染性疾病科,需要会诊的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并在病人转走后及时对病人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6、预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疫情或聚集性病例发生时,要立即报告总值班、疾控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三篇: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急诊预检与分诊工作必须由熟练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胜任的护士替代。
三、预检护士应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进行必要的初步检查及记录,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有分诊困难,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四、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救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五、对危重,急救患者,一面予以紧急处理,一面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六、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科,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保卫部门报告。
七、掌握急诊就诊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可酌情予以照顾。
第四篇: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职责
门诊预检分诊护士职责
生效日期:2010年10月
修订日期:2013年7月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2提前15分钟到岗,按要求着装,佩戴胸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3热情、主动、耐心解答病人的相关咨询。
4为就诊病人提供初步检诊(测体温),询问病史,对疑似传染病人应详细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是否到过疫区,有无与传染病人或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染源接触史),正确引导病人就诊,并做好分诊登记。
5负责区域内环境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并做好登记。6积极做好医院及科室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第五篇: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 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 分诊制度:
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
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
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
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二级:(急重症)
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决定: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
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决定:各诊室候诊。
目标反应时间: <3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四级:(非急诊)
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目标反应时间:<18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