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01: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第一篇: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2008-06-25

区农办主任 王志强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有关两年来镇海区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任务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工作部署上,将此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深刻领会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力量组建办公室;在政策措施上,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镇区委〔2006〕9号)和有关配套文件;在财政安排上,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2006年和2007年新农村建设资金分别为5.69亿元和6.35亿元;在要素配置上,引导工商资本、社会管理、技术知识流向新农村建设;在政绩考核上,把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落实与督促力度,确保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下面,我就两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两年来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及进展情况

2006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三农”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我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8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7.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7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67.6%,10%和30.1%。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村富民,把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1、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形成了粮食、无公害蔬菜、花木三大产业,建成了九龙湖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生态林休闲观光基地,培植了10个精品农业示范点,累计发展产业化基地5.5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五园一带”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新格局。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横溪、十七房、光明等3个村创建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另有10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点,共接待游客20.7万人次,营业收入1240万元,其中康得助农庄已通过市级农家乐示范点评定。

2、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各村充分利用闲杂地、非农地建设标准厂房、开发三产等经营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重点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扶持资金从2005年的280万元增加到每年500万元,并从政策上允许近郊村使用10-20亩集体土地开发三产等经营性项目,对经认定的项目区给予村最高50万元的补助,同时对日常工作经费实行补助。经过二年的发展和扶持,全区30个村级人均可用收入240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中已有18个村脱贫。

3、推进农民培训就业。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整合城乡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建立了农民定点培训机构22家,适时推出相对应的培训专业,以满足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同时,全面实行城乡劳动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在所有村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建立起实时互动的城乡劳动力基础信息库,免费为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服务。两年来共培训18946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6%以上。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善村庄面貌

1、深入实施“百千工程”。从2003年开始,累计投入村庄整治资金8291.8万元,连线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共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市级环境整治村36个,创建率全市之最。同时积极开展环境高标准综合整治,通过对村庄道路、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和河塘池漕的全面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村庄整治串点成面、连线成片,目前已累计开展了14个村的环境高标准综合整治。

2、广泛开展“清洁美化家园”行动。积极实施农村改路、改厕、改水等工程,累计建成(改造)无害化公厕650多只和畜禽集中养殖小区14个,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点7个,制定了生活污水排水区域规划及排水方案,横溪、金张等5个自然村通过污水生态化处理验收。推行农村环境网格化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农村日常保洁机制,实行区域性动态保洁责任制,推行农村垃圾桶装化上门收集,使农村环境在管护中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100%村实现了8小时以上动态保洁,垃圾桶装化率达到60%。

3、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区创建要求,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已完成区内171条、325公里农村河道的清淤清障、保洁换水、截污治污和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生态造林工程,全线完成了海天、镇骆、雄镇、清风等生态林带建设,林带总长36.2公里,并实施了沿河景观绿化林带建设,共造林1.3万多亩,创建了市级绿化示范村7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9.8%,示范村和整治村周围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3%,通过了省级生态区创建,九龙湖镇、澥浦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4、全面推进农村菜市场整治。为方便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农村菜市场环境,从2006年开始,分三年对全区农村菜市场分便民式和综合开发式两类进行整治和建设,目前已有16家综合菜市场,12家便民式菜市场和一家蔬菜批发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三年计划的72.5%。

(三)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把民生改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切实满足农民需要

1、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以打造十五分钟农村文化活动圈为目标,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目前有44个村完成了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占所有行政村的70%,其中40%的村达到了市级文化示范村标准。同时还涌现了一批品牌化的农村文化节目和文化队伍,如勤勇、曙光的文化活动周,“澥浦船鼓”、“蛟川走书”等文化队伍,逐步营造了一种群众广泛参与、文化艺术传承的良好氛围。

2、推进农村教育服务。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推行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75%。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行义务段的免费教育,实行区直管农村中小学体制,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到99.14%,居省、市前列。

3、推进农村卫生服务。推进了乡镇卫生院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3+3”工程进展顺利,庄市、九龙湖、蛟川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达到全区医疗门诊总量的59%,成为全市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超过区级综合性医院的地区。

4、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率先在全市建立了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人数45131人,被征地人员的参保率达到90%。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意见,于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区施行,标志着我区养老保障体系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推行农村社会扶助证制度,给予困难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开展农村居家养老工程,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大病补偿和大病救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民门诊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共有8.8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7.07%。

(四)坚持建管并重、提升服务,把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提高生活品质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已完成全区48个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全面改造农村供水、供电设施,完成了全区4.6万户农民自来水的一户一表改造和16个村的电气化改造。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新增通村公路里程11.5公里。

2、开展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根据规划布局,分整体拆迁、保留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等四种模式对农村社区进行改造。同时启动实施了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开展了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目前蛟川街道被列入市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银凤晓月、丰颐家园和古塘丽景三个农村新型居住区项目都已动工建设。建成后的三个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59654平方米(539.48亩),总建筑面积为439667平方米,约安置农民2595户,总投资约12.9亿元。

3、推进村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场所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化、为民服务正常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三站六室两厅两栏两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学习、教育、培训、办事全程代理等服务,目前共有38个村建设并投入使用或近期即将建成,沿山等4个村近期即将动工,另有20个村正在抓紧做前期准备工作。

4、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为重心,成立社区工作站、和谐共建理事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等社区化管理新型组织。初步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经济合作社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依托,和谐共建理事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管理组织体系。并对社区化管理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定人,分片包干,引入“一口清”工作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职介、综合治理、文教卫、救助保障等综合性服务。目前已有22个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化管理,初步探索构建了具有农村特色的组织服务体系,被民政部列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园区。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把固本强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切实推进农村发展

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远程教育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100%。创新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在原先党员群众、支部推荐和党委审定的基础上,引进笔试、面试机制。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共招募大学生村官48名。深入开展以收集、听证、质询、协调和办结为主要内容的民情五制活动,完善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和村民自治机制,实施村民代表会议制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村务公开达标率69.3%。

2、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注重调动社会、机关、企事业等多方力量,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联对共建机制,制定完善村企结对政策,充分引导和鼓励大工程单位、工商企业、科研院校共同参与建设,探索创新“1+X”的结对模式,已有106家企业与62个行政村建立了稳定的村企结对关系,村企结对率达100%。

3、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区有4.7万多户农户参保,参保率100%。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业大户参保率53%。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区土地流转面积3.3万多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3%,1.1万多户农民转出了经营权,占总承包农户数的48%。

近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良好成绩,是区委、区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结果,是领导重视、政策有力、协调有效,工作扎实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2007年我区被评为宁波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任务艰巨,“五园一带”格局虽具雏形,但精品高效特征还不突出,竞争力不强;农业的规模效应和土地的集中利用率不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二是农村环境整治要求迫切,但线长面广,基础工作薄弱,连线成片工作尚需进一步推进,农村中违章建筑、污水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三是土地资源紧张和规划布局落地难已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规划尚需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置换还未真正走出新路子。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不快,部分薄弱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上缺少有效途径。五是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联动发展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完善。

二、下步新农村建设工作打算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的关键之年。我区先后召开了区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认真学xxx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全区“三农”工作面临形势和问题,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下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意见,重点实现“六个突破”,推动我区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在推进农业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以“五园一带”建设为主体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加大农业机械设施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浙江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镇海执行部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广经营主体“五统一”服务带动下的农业新型规模经营生产模式,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推行“两带多赢”发展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在拓展农民增收门路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通过开展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积极探索由镇(街道)集中开发建造标准厂房、三产用房或回购商铺、店面,为村提供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2008年所有村人均可用收入要达到240元以上。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创业就业人才培训,把一批有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农村能人培育成为新的创业者,2008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6400人。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其作为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途径,积极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2008年新增农家乐休闲旅游点5家。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措施,出台帮扶政策,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三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提升农村社区面貌上实现突破。把“百千”工程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继续开展全面小康村创建、环境高标准综合整治、“清洁美化家园行动”等,着力在分类推进、连线成片、争创典型、突出特色、提高标准等方面下功夫。继续强化规划引导,围绕新一轮村庄整治和村庄布局调整,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改造,2008年力争有5个村达到全面小康村标准,完成高标准环境整治村5个,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点5个。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调整完善村庄建设布点规划,坚持“推广多层公寓,适当安排高层公寓,控制多户联排,禁止单家独院”的建设方针。按照“区统筹、镇(街道)建设、村实施”的要求,出台涉及土地整理、基本设施配套、建设规费减免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合力推进农村新型居住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规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在2007年22个村实施基础上再推广10个村,使我区社区化管理行政村率达到50%以上。全面完成“三大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其功能的拓展与提升,新建和改造20个村的村民服务中心,迁(改、扩)建9个农村菜市场,完成18个村的农村文化“五个一”工程。

四是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改善民生举措上实现突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幼儿教育。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2008年全区义务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67%以上。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继续推进“3+3”工程,完善城乡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村责任医生制度,全面建立责任医生团队,为农村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基层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种文化”活动。以“五个一”农村文化工程为载体,以打造“雄镇大舞台”为品牌,从民间文艺传承入手,加快培育农村特色文化队伍,开展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继续实施“农村体育奔小康”工程,今年力争创建市级体育特色村3个以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障,注重老年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今年老年农民参保率要达到70%以上。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2008年人均筹资额要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上。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村综治室建设。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赌博、偷盗等违法行为的日常查处,积极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安定有序。

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完善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供给机制,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明显高于”、“三个调整”、“三个继续加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向“三农”的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等整理复垦,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稳妥地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着力解决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撤村建居工作,加快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居民转变。

六是全面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在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上实现突破。抓特色创新。要顺应镇海区域特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今后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载体和工作举措。抓工作落实。注重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在明确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阶段性任务和关键环节的督促落实。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要整合考核内容,着手对区级创建评比活动进行归并梳理,更加突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建立健全长效推进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抓合力共建。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抓紧做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的轮训,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联动共建机制,积极发挥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区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战略的要求,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主线,紧密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引导各方力量共建新农村,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全面进步,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汇报

各位领导:

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首先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罗田县的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鄂东,是一个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59.8万人,财政收入1.65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438元,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县。大别山国家林森林公园和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在我县境内,新型旅游产业正在我县兴起,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领导携带亲人、朋友到我县观光旅游。

下面,就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的由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探索与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1999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在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塆等村组开展以“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生活、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使塆落的环境面貌和农村的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解决了农村自然塆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零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塆落交通不便,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通过创建改变了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

二是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就是我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载体。

三是实现了山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途径。罗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自然塆落分布较为分散,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就考虑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塆落的这个小处着手,搞生态文明塆落建设,以点带面,以塆带组,以组带村整体推进农村脱贫工作。

创建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与会的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贫困县代表的高度赞赏。2000年以后,我们抓住这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作法,在全县坚持长期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

二、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的主要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过程中,我们主要着力抓“五五工程”建设,即“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园”开发、“五到户”服务五个方面。“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晒场等“五小”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改造,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塆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使塆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塆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进家”服务,就是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同时,还制定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整体布局合理、塆容塆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三、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主要作法

1、抓好三个环节

(1)抓规划制订。规划是创建和整治的基础,我县几年来坚持对全县居住10户以上的塆落的道路、房屋、“五小”设施、池塘、绿化等进行分期分批系统设计,力求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对农家建房提供多种标准住宅图纸,供农户选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不搞一刀切。

(2)抓环境整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这一问题,引导农户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同改路、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装修房屋,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

(3)抓文明创建。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在创建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用活动促创建。即:办好一个宣传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情况及党的政策、科技知识等),建一个“两打(打球、打粮,农忙时用于打粮,农闲时用于打球)”、“两晒(赛球、晒粮,农忙时用于晒粮,农闲时用于赛球等文体活动)”场地,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全县相关单位捐助图书,建立农家文化室,供塆落农民借阅),建立一批民间协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创建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户”(政治思想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好、学用科学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移风易俗好)“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十佳妯娌”、“十佳丈夫”。大崎乡刘家庙村是一个与麻城市接壤的边界村,他们根据社情复杂的实际,先后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通过活动以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以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行三个结合(1)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注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科技宣传,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引导部分农民投身其它产业,培训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注重抓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兴办饮水工程、兴修公路、修整鱼塘、整改农电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大搞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新建以板栗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板栗产业的形成。

(3)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罗田山清水秀,自然风景迷人,是生态旅游和避暑的胜好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首先在通往国家森林公园两条公路的沿线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违规现象,使塆容塆貌、路容路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形成了两条文明走廊。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笑迎八方来客,努力塑造文明、诚信的罗田新形象,把两条旅游走廊建成全县“生态文明塆落”的示范带。

3、形成三个机制

(1)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在硬件及其它建设投入上,我们采取群众为主、乡村集体为辅、县级补助的办法,形成对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必要投入。每年从财政、计划、科技、扶贫、交通、农业、林业、卫生、广播等相关部门捆绑筹集了近千万元资金,用作“生态文明塆落”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各乡镇、村也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对创建活动的投入,支持“生态文明塆落”的道路、池塘、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对创建点的建房农户,在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或征用等方面,减化手续,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配套建设的农户,给予适当鼓励。

(2)形成部门帮扶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县直机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主动为创建点献计出力,县直单位一年对口扶持一个塆落,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优质服务单位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土地部门依规审批宅基地时简化手续,免收规费;广电部门扶持农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有线电视;文化部门帮助建设文化中心户;能源办每年为农户优惠建沼气池800多口;县卫生局在卫生防疫方面为生态文明塆落提供便利;县交通局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向生态文明塆落倾斜;县水利局将人畜饮水解困项目重点投入生态文明塆落;县扶贫办和发改局仅去年就为“五小”改造项目提供30多万元资金扶持;省市级文明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机制,全社会形成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3)形成领导责任机制。罗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坚持长期抓,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个塆落一个塆落地集中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前推进。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各自住点的乡镇创办示范塆,并作为述职的一个内容,考核的一个指标。去年以来,为了掀起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高潮,县委还派出督办工作组,深入各乡、村进行分类指导,检查督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主要成效

一是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过程中,由于对道路、房屋、“五小”、池塘、绿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通过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等“五小”设施进行综合配套,解决了畜禽散养、粪便横流、脏乱严重的问题,让农民进出道路晴雨通车,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流水,看上电视,通上了电话。

二是形成了文明的乡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婆媳”等创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了农民的心灵。发动群众评议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弘扬社会美德和浩然正气。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多了,民事纠纷少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多了,损公肥私的少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信迷信、抹牌赌博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常年围着“催款子(税收),摸肚子(计划生育)”忙得团团转,工作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现在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农民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打心眼里高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基于近几年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整合领导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的大事,要大员上阵,全员参与,要统一党和政府的思想和力量,集中精力搞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协调和领导机构,统揽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乡镇、村一级干部的培训,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二)要整合项目的支持。中央惠农政策很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也多,省市县要立足“三农”,多向农村倾斜,要将各类支农项目都捆绑起来集中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分期分批的重点扶持,建一个成一个,不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要整合部门的帮扶。部门配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各职能部门都要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活力,各单位均应建立帮扶制度,每个单位每年要定点帮扶一个地方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四)要整合创新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大对农村文明创建的投入,加强农村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媳妇、十佳婆婆、十佳丈夫、十佳女婿、十佳妯娌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以群众服务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按照吉新农村办[]1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市近期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市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总人口万,辖13个乡镇,179个村,880个自然屯。我市新农村建设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启动试点阶段,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树立样板。第二阶段,为深入实施阶段。力争全市30%的村屯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第三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重点开展十屯示范、百屯规划、千屯整治“

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示范建设,搞好100个行政村屯规划设计和1000个村屯整治工作。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了组织领导。省、吉林市农村工作会议和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按照省、吉林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广泛听取乡镇政府、市直各部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市-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里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直4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单设了7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并核定事业编制7人,现工作已全面展开。落实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和部门帮扶工作责任制,采取了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市直部门包乡镇的方式,确立联系乡镇、联系点,制定了本工作方案。试点村镇也能主动与所联系的领导、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和帮助。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

入联系点召开现场会议,深入试点村镇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

抓了摸底调查和规划制定准备工作。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循序渐近、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全市13个乡镇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现状档案。根据各村屯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群众积极性、意愿,确定了市12个试点村屯建设任务,在此基础申报了省和吉林市试点乡镇和村屯。市本级规划正在准备,试点村镇规划准备工作已完成,规划正在制订,其中二道甸子新风村完成了规划样本。

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3月30日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包扶动员大会,组成了12个包扶工作队,共413人,其中省派3人、吉林市派14人,深入全市12个乡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主要在政策宣传、项目落实、资金协调、矛盾调处等方面指导和帮助乡镇、村屯

开展新农村建设。八道河子工作队帮助八道河子镇协调水利建设资金400万元;市农业局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沼气建设项目,并得到上级批准,计划为12个试点村屯700户农民建设沼气池,现已开工建设。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也与省包扶单位国资委进行了联系对接,正在落实帮扶措施和支持项目。

落实责任,搞好分工。经过前期积极筹划和准备,2月28日,召开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近远期工作目标。4月21日,召开了由我市各乡镇党委书记、市直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和十二试点村屯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试点村屯、规划村屯、整治村屯及其工作建设任务,明确了各乡镇、市直相关部门、试点村屯在新农村建设中任务分工。6月14日在我市红石镇又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调度会,对我市上

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落实了领导小组42个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和工作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认真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市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新农村专栏,通过专栏宣传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创办了《市新农村建设简报》,通过《简报》宣传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外地成功经验做法和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传递等工作,现已出刊8期。各乡镇也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部署,通过会议、板报、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

组织了参观考察活动。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由市市委书记朱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全仁、副市长李树峰带队,由

市农业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书记及其试点村村书记组成的37人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个县市21个点,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地点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有经济发达的也有欠发达的;有城中村、城边村和边远村,有环境整治村也有生态文明村,有旧村改造型,也有整村拆建、拆迁型;有普通民房、独院小楼、农民公寓,也有别墅式楼房;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有基地和园区,也有龙头企业。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收获很大,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制定了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市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实施了“抓百户、促增收”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市财政今年拿出300万元资金扶持农业

产业化发展。上半年,我市新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农业产业项目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新建宝信稚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项目7个。建产业化园区64个,其中优特粮产业11个,中药材产业9个,食用菌产业6个,黄牛产业34个,其他4个。优特粮种植面积达到5079公顷,同比增长%,中药材9001公顷,同比增长%,食用菌1927万袋,同比增长%,黄牛饲养量万头,同比增长%,林蛙放养量亿只,同比增%。五大主导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情况

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三清、五改、五建” 为主要内容已开始启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共投入资金3502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24万元,本市投入392万元,乡镇投入1007万元,农民自筹1347万元,累计投工6300个;进行了美化、绿化工作,共植树万株;

清理垃圾、污泥18373吨,清理路障13520米,改厕56个,建设无公害示范基地200公顷,已建生态村屯2个,文化室2个。

省级新农村试点镇红石镇现已投入资金1150万元,镇内道路拓宽铺彩砖计划投资120万元,现已全部投入,目前正在铺设彩砖;投入资金万元,完成水泥路建设25000延长米,占计划的38%;投资120万元修建旅游配套项目旅游码头一处;投资60万元修建旅游景点停车场一个;计划投资360万元建设广场一处,现已投资120万元;计划投资1200万元,修建白山影壁峰旅游点一处,现已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红石村食用菌基地投入资金118万元;投资万元完植树绿化9000株,投资10万元完成龙王庙村自来水改造;试点屯四两沟现已完成砖砌围墙1200延长米,计划投资30万元,已投入资金25万元。

省级试点村屯,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尹家屯完成投资120万元,其中修建水泥路

6000延长米,计划建沼气池100个,现已完成10个,完成水泥边沟2600延长米,自来水改造100户;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建新屯完成投资116万元,其中投资20万元,完成水泥路路基建设4000延长米;投资90万元建设圈养育肥牛项目一个;投资6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1公顷。

三、存在问题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资金,由于目前我市广大农村的农民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出工出劳农民毫无怨言,但涉及到筹资搞建设,农民还不是十分认可,绝大部分资金还是依靠市、乡两级政府承担;其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广播电视,广大农民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有了一定了解,但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是农民,但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包办一切,“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新农村建设在资金来源

上过于分散。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都是通过各个部门向上争取资金,资金没有捆绑使用,发挥作用不明显。

四、下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但在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着政策理解不透、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的问题,因此,在下步宣传工作上,着力破除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存在的“等、靠、要”的观望依赖思想、片面追求新村建设的不正确思想和不切实际的急躁冒进思想,把群众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两个一号文件上来,防止把方向引偏,防止把农民胃口调高。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明确宣讲各个阶段的宣传主旨、内容和步骤。重点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宣传,把中央和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贯彻到基层,深入到人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全面完成好规划制订工作。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尽快组织制订我市省级试点村镇和吉林市市级、本市市级试点乡镇、试点村的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突出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既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还要把科技文化、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规划设计上,避免出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没过几年就要拆除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做到广泛争取农民意见1 2 下一页

下载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汇报

    一、XX村基本村情 XX村属XX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XX乡东北面的一个小山凹中,地处东风湖畔,距乡政府驻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3公里,距天谷山庄、恐龙湖开发区2公里,东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汇报

    一、xx村基本村情xx村属xx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xx乡东北面的一个小山凹中,地处东风湖畔,距乡政府驻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3公里,距天谷山庄、恐龙湖开发区2公里,东面与......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住地,村两委由6人组成,党员118人,全村现有1470户,3200人。自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结合,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科学谋划注重实效今年以来,**镇充分利用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这一契机,坚......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电网建设的专题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届四次全国人大温总理的报告中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部署,新农村建设将贯穿“十一五”。2006年既是“十一五”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汇报5篇

    各位领导: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的情况。首先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罗田县的......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