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
【摘 要】近期,笔者对霍山县县域经济中的20多个企业和产业组织,特别是农行金融产品对产业链资金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产业链间难以融资的症结,设计了以保理业务思想与现有产品相交织的复合产品。预计该产品投入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破解县域产业链融资瓶颈。本文就“1+N”产业链调查和新产品设计思路、理念、方案、优势和风险控制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保理业务 产业链贷款 产品设计
前言
《战国〃周官》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说“功高由于有大志向,业大由于勤劳”。后来又有人写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把这两句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说:“功业惟成,不仅要志大和勤劳,而且要善于经营”。随着股改上市,农行完成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大型公众持股银行的历史转变,实现了功祟业广,开启了农行发展的新纪元。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品创新是农行整体业务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产品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行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对农行来说,产品创新能力更是直接关系到农行生存、发展和农行自身在同业中的地位。
笔者近期用了一个月时间,对霍山县20多个企业和产业组织,就大别山老区霍山县域经济,农行对扶持“三农”、助推地方经济,1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特别是农行金融产品对产业链资金需供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市场情况与分析
1、霍山经济现状。
大别山区是老区,也是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农行县域金融主渠道作用,通过金融产品对服务“三农”、促进大别山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6万,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但却是全省工业十强县,霍山的迅速崛起被经济学界称为“霍山现象”。多年来,由于受山区地理因素影响,大别山区远离经济区域带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呈现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近年来,以安徽省霍山县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为代表的“霍山现象”,使得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霍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霍山县已经形成了一条依靠工业经济拉动和支撑的新型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二三产业比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安徽省县市前五位,综合县力进入全国贫困县、山区县市前列,成为大别山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颗明珠。这其中,农行对霍山经济发展的贡献举足轻重,截止2011年6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60936万元,占全辖七家金融信贷总额的11%。其中公司类贷款46643万元、个人类贷款14293万元;今年新增贷款15542万元,增幅达34%;全口径经营利润1079万元。这其中贷款产品就不乏有近年来我行推出的部分新产品,例如:惠农卡、贷记卡、住房按揭、“公司+农户”、五户联保等,为我行“业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广惟勤”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霍山工业经济主要包括十大支柱产业:食品酿造、光源电器、精密铸造、羽绒服装、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磁材建材、制品包装、绿色能源、有机食品等。农业产业主要有:霍山是毛竹之乡,全县竹园35.7万亩,是江北毛竹第一县;霍山盛产茶叶,现有茶园13万亩,是全国名茶重点产区,霍山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霍山是药材之乡,是全国中医中药试点县,拥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以及断血流、天麻、杜仲等1735种中草药;霍山是水电之乡,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县;霍山盛产蚕桑,是安徽省十大蚕桑基地县;霍山盛产板栗,是安徽省重点板栗基地县;霍山是油茶之乡,拥有油茶资源15万亩等。
由此可见,霍山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协调各产业间的链条关系,运用好县域金融的信贷杠杆,实现了“百亿园区”目标和跨越发展,是一个极富信贷潜能的财富宝藏,产业链贷款前景广阔。
2、霍山产业链情况。
产业链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产业链中因资金流动关系又形成价值链,可以分为上下游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价值链和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因霍山在县域经济的特殊性,本次调查的产业链是指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原材料生产、供应、粗加工、集成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环节。
综合调查表明,霍山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①以源牌公司为代表的蚕农与缫丝、以龙华公司为代表的竹农与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竹地板、竹家具加工为典型的“农工一体化”产业链,合作方式是企业与农户的“1+N”产业链,合作类型是“农业与工业”;同类型中还包括“茶农—油茶公司”、“鹅农—羽绒加工”、“粮农—食品酿造”等;
②以茶叶协会为代表的,是茶协与茶商的“1+N”合作方式,合作类型是“社团与商业”;以及茶商与茶农“1+N”产业链方式,合作类型是“农业与商业”;同类型中还包括“药农—药商—药材公司”等;
③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园、农业生态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玉石产业园、生态旅游开发及其他民间合作组织的“农农”、“农工”、“农商”等合作方式的“1+N”产业链;
④“两头在外”的工业类型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关系的“1+N”产业链。例如应流集团精密铸造的原材料是钢材,钢材的来源渠道有三:国外进口、国内矿山开采和最具环保价值的废品回收公司。以废品回收公司为例,同样形成应流铸造与若干废品回收公司的“1+N”产业链,其产业类型为“工业与商业”或“工业与工业”。
3、霍山产业链的融资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各产业链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融资问题,表现在县域中小企业方面更为突出,因为中小企业是霍山县域经济的主体。比如流动资金缺口大,融资渠道单一,难以获得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部分产业链环节的个人或企业,因在资质上得不到农行或其它金融机构的准入,很难从银行取得政策受信,并建立信贷关系,制约了产业链间的衔接或更好发展。但是,众多产业链环节,特别是资源型的源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头生产环节,例如蚕桑基地、中药村基地、示范茶园、科技生态园、废品回收公司、生态旅游开发等,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不能为产业链生产原料和提供产品,丧失了与其它组织合作并形成产业链的机会。因此,县域经济呼唤各银行适宜推出金融新产品,为更多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和关注。而农行受现有信贷产品制度的约束,很难将现有产品类型进行衍生,信贷部门更不会为产品使用不当去承担风险,因此农行对此也会采取一些保守的办法,宁可不放款,也不愿产生为此新的信贷风险。但面对近60亿的全县信贷总额和占比仅11%的农行而言,产业链贷款无疑是农行新的收益增长点和冲击市场份额的切入点。因此,农行应立足县域经济,推动产业链发展,开发新型产业链贷款产品,以弥补惠农卡、贷记卡、“公司+农户”和五户联保等产品对产业链贷款在信贷政策上的局限性。所以,笔者设计推出“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把相关信贷产品的优点与保理业务整合成一个新的信贷产品,以满足县域产业链客户群的不同需求。
二、产品设计思路
1、产品名称:“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
2、设计构思:
借助农行保理业务的相关政策,围绕产业链中为核心大客户配套的上下游小客户,利用核心大客户对小客户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掌握,通过信贷产品的组合与供给,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保理业务服务。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
利用核心大客户的信用,把大客户的应付款以贷款形式放给产业链上游小客户作为原材料生产资金。
贷款方式是,农行根据核心大客户与小客户签订的原材料收购合同,以核心大客户资产担保为小客户建立信贷关系,即大客户担保、小客户承贷。
收贷方式是,小客户在农行开立“销售分户账”,即由农行代为管理的一般性结算账户,用于核心大客户为其结算原材料款和农行催收货款的收贷。
由此可解决小客户信用弱、周转资金缺乏、应收账款回收慢、贷款担保难等问题。与传统制度相比,该服务方案对产业链配套型小客户信贷业务进行了创新,不但增加了客户准入的灵活性,而且进一步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办贷效率。
三、设计方案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是运用保理业务思想与传统信贷产品和特色产品相交织的复合产品。“1+N”是区域扩张的发展战略,1是个定数,N是个变数,它随着不同的产业链类型或数量的增减而变化。1指的是核心大客户。N指的是小客户,是多数,可代表农户,可代表农业合作组织,也可以是个小企业或商业等。所以“1+N”产业链类型,可以是“公司+农户”,也可以是“大公司+N小公司”,还可以派生出其他类型等合作模式。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1、“农工一体”产业链,因技术、种子由核心企业保障,可结合“公司+农户”产品,由公司担保,农户用惠农卡承贷并清算。适用产业链类型为: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农业、农业与商业。
业务流程:银行与企业签订“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协议—企业与农户签订销售协议—农户凭销售协议到农行办理惠农卡并承贷—企业付农户销售款至惠农卡—农行划款收贷。
2、社团(协会)与商户产业链的个体商户,可采取财产质押方式办理贷款,以一般结算账户进行还贷,农村户口的可使用惠农卡。适宜于办理小额农户贷款、五户联保贷款。适用于产业链类型:社团与商业、农业与商业、农业与工业。
业务流程:银行与社团(协会)签订“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协议——社团(协会)与个体商户签订销售协议——个体商户凭销售协议到农行办理一般结算账户并承贷——企业付个体商户销售款至一般结算账户——农行划款收贷。
3、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合作组织的“1+N”产业链,由核心企业质押,可为小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或者小企业承贷。也可由核心企业担保,小企业承贷。适用于产业链类型:农业与工业、商业与工业、工业与工业。为小企业办贴现
业务流程:农行与核心企业签订“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协议——核心企业与小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小企业凭销售协议到农行办理一般结算账户——农行为核心企业贴现,按销售协议划账至小企业。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4、有追索应收账款融资权。配套型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货款结算不及时,可以凭应收账款到农行融资,融资金额最高为商业发票金额的80%;融资期限最长为6个月。适用于产业链类型:农业与工业、商业与工业、工业与工业。
业务流程:农行与大企业签订“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协议——大企业与小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小企业凭销售协议到农行办理一般结算账户——小企业凭销售发票到农行办理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贷款——大企业付贷款至小企业结算账户——农行收贷。
四、功能概述和优势
根据我行的业务发展情况和霍山产业链市场的发展现状,设计方案中的将保理业务嵌入几款具有一定市场接纳度的稳健型产品整合设计,把个性产品做成复合型资源产品,不仅仅是对当前客户心理分析的结果,也是配套信贷功能的内在需要。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延伸了产业链中的融资服务链,并加以本土化培育,拓展了金融贸易服务,促进了同类相关产品的联动关系,推动了客户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其优势:
1、切实解决了客户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问题;
2、科学、合理的弥补了信贷产品的空缺;
3、符合我行金融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和竞争需求。
该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加工更流畅,提高了资金价值链作用,缩短了供货时间,从而实现无缝链接,并能有效发挥区域优势。区域优势主要是指县域经济,跨区域是指原材料不在当地,农行信贷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政策不予办理,可通过保理型产业链贷款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农业产业链种类繁多,每种产品都拥有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链条越长,其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价值活动就越多,融资需求就越大。为农业产业链中的参与者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融资服务意味着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进而提高各个农村产业活动参与者的收入。核心客户、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银行等多方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实现了共同发展。同时各环节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如龙头企业帮助催收贷款,在有利于增加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对称性的同时,还降低了贷后管理成本,有效缓解了我行农村物理网点不足、客户经理不够、贷款资金监管难的问题。对于核心客户而言,由于担保规模较小、拥有贷款企业评判权,最大程度减少了风险的产生,“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不仅解决配套N小客户的资金需求,也保证了核心客户的材料供应,从而呈现核心大客户、N小客户和农行的“三赢”局面。
五、风险控制
在风险管理中,要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特别是保险),在风险发生之前,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风险发生。要根据产业链的结构、环境等特点分析风险因素,区分风险类别,尽早识别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目标,降低风险损失。
1、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卡,详细调查、及时跟踪和记录企业的信用情况、信贷资金动向及风险状况。
2、建立更科学的抵押贷款模式。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3、建立科学的催帐及坏账准备制度。
4、严格规范审贷放贷流程及制度。
结束语
回眸农行的成长轨迹,既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得益于自身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蓬勃的创新精神。“存贷挂钩+信用担保”的授信模式,“短平快+全程服务”的产品服务组合,实现了银行与客户间的良性互动,农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本质上得到了提升,让我们充分体验了农行的伟岸和竞争态势,以惟志与惟勤,推动农行在县域经济的功崇业广。
本设计方案把保理业务与相关产品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求和,而是诠释了新时代农行“立足市场、服务城乡”的“市场银行”定位,有效破解了县域产业链融资瓶颈,开辟了“1+N”保理型产业链的融资蓝海。
本文在设计和撰稿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
“1+N”保理型产业链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出口保理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农银发[2001]66号)2001年3月29日。
2、《产业链配套小企业客户信贷服务方案》(青岛分行)2008年11月14日。
3、《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第一期“农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思考”。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国内保理融资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国内保理融资
业务操作异同剖析
2007年10月《物权法》正式实施,为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与国内保理融资作为短期借款两种不同的信贷产品,均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两者对产生应收账款的贸易背景,有真实性、合法性等共同要求,对购货方(买方)的资信实力选择也相同。因此,业务操作上较为接近,特别是对于有追索权的融资型国内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界限区别则更为模糊。四川农信开展这两种业务的时间都不长,业务量也较小,加之国内保理融资管理办法还未出台。为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结合笔者业务经验,对两种业务进行比较分析,并将两者在业务操作及其本身的区别做了总结。
一、国内保理融资以应收账款的转让为核心,应收账款在该业务里不具有融资担保的功效。同时,信用社作为应收账款的受让方,受让完成后,应收账款所有权发生变化,信用社成为了应收账款新的债权人,除了给予业务申请人(供应商或应收账款转让人)的资金对价,信用社还兼具应收账款的管理、催收等职责,我们可以把国内保理融资看成是债权融资与债权管理的合流。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作为了质押物,是债务人对信用社债权提供的一种担保,其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催收等事宜由质押人和应收账款的付款方直接交涉,信用社无需介入,只需监控指定应收账款回款专户的回款情况即可。因此,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可以单纯的理解为是权利质押担保贷款。国内保理
融资,信用社在应收账款到期时是以应收账款债权人的身份行使权利。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在债务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的前提下,信用社则应以应收账款质押权人的身份来行使权利。
二、应收账款质押的设立条件,是应在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物权法》规定“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在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就是信用社根据应收账款出质方的授权,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将应收账款质押事宜进行公示,以便更好地保护信用社作为质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国内保理融资,债务人与信用社签订相应的法律合同、书面协议,同时,将所有权清晰、贸易背景真实、符合要求的应收账款收款人收款权利证明文件(贸易合同、提货单据、增值税发票等),交付信用社后,应收账款的转让便生效。相比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后者除了提供上述相同的文件及资料外,还必须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物有无质押的查询,并进行质押登记公示,打印相应登记和查询的信息作为放款资料要件。反观国内保理融资业务,由于涉及到的是应收账款转让而非质押,没有必须登记的规定,因此,相对而言风险更大,我们更加需要注意防范由于应收账款重复转让而给信用社带来的风险。
三、两种业务对于申请企业而言,有着不同的财务意义。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对于业务申请企业,由于贷款条件是应收账款的出质,其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应收账款并未减少,而其银行负债增加,因此企业资产负债率肯定会相应上升。而对于国内保理融资业务的申请企业,由于保理融资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在其财务报表体现为应收账款科目的减少和现金科目的增加,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现金流增大,能起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美化财务指标的作用。
四、两种业务签订的合同文本不同。商业银行在经办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时,当事人除需签订《借款合同》和《质押合同》外,还要签订《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协议》和《应收账款债权质押通知书》(如需要应收账款付款方知晓质押事宜,则需取得付款方签收回执)。而经办国内保理融资时,商业银行合同的签订则相对简单。根据保理业务的不同类型(公开型或隐蔽型、有追索权或无追索权)签订相对应的《国内保理合同》,无需再行签订借款合同和质押合同。另外,保理当事人需签订《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若公开型国内保理,在将应收账款转让事宜告知应收账款付款人后,还要取得付款方知晓该转让事宜的回执)。
五、两种业务风险和收益不同。对于无追索权的国内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转让后,原应收账款债权人便彻底退出债的关系,信用社作为应收账款受让方,也就是新的应收账款债权人,独自承担应收账款收取的风险,亦即信用社对应收账款承担坏账担保的责任,业务风险相对较大。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信用社作为质权人,仍然保留有对应收账款债权人(出质人)的请求权,风险分散于出质人和第三债务人两方,相对较小。同时,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由于国内保理融资业务风险相对较大,所以业务收益应相对高于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融资业务除了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收取融资费外,还应按照不低于应收账款金额0.125%的比例收取国内保理管理费。该管理费,通常被列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有助于信用社改善收入结构,增加
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则只能按照贷款期限收取贷款利息。